CN219421378U -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1378U
CN219421378U CN202320814507.5U CN202320814507U CN219421378U CN 219421378 U CN219421378 U CN 219421378U CN 202320814507 U CN202320814507 U CN 202320814507U CN 219421378 U CN219421378 U CN 219421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frame assembly
middle frame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45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征
曹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145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1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1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1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中框组件设置于电子设备,中框组件包括边框,边框的第一侧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连接,边框的第二侧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后壳连接;边框设置减重槽,减重槽的槽口朝向显示屏一侧,减重槽沿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支撑部设置为框架结构并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提供支撑力。本公开通过在边框靠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减重槽,有效地降低了边框重量,提高了边框与后壳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能够避免显示屏在减重槽位置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碎亮点与黑斑的问题,在减轻整机重量的同时,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的生产中,为了降低整机重量,常常在边框设置减重槽以进行减重,随着整机设计的个性化改进,后壳与边框之间的粘接面积不断减小,如果将减重槽设置在边框的靠近后壳的一侧,将造成后壳与边框之间的粘接面积进一步减小,影响后壳的粘接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设置于电子设备,所述中框组件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第一侧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连接,所述边框的第二侧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后壳连接;
所述边框设置减重槽,所述减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显示屏一侧,所述减重槽沿所述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提供支撑力。
可选地,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减重槽的底部连接;
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支撑部包括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减重槽的侧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在截面上的投影呈凹字形,其中,所述截面与所述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部设置为支撑板,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部设置为筒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通过连接板连接。
可选地,在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中框组件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支撑部的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由支撑位置相对收缩;
所述作用力消失时,所述支撑部的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的两端恢复至支撑位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在截面上的投影呈多边形,其中,所述截面与所述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多边形包括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的至少一个边上设置朝向所述多边形的内部凹陷形成的弯折区域。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注塑件或钣金件。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如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中框组件,以及显示屏和后壳;
所述中框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显示屏连接并对所述显示屏进行支撑,所述中框组件的第二侧与所述后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中框组件设置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边缘设置台阶面,所述后壳与所述台阶面粘接连接,以封闭所述电池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中框组件设置于电子设备,中框组件包括边框,边框的第一侧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连接,边框的第二侧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后壳连接;边框设置减重槽,减重槽的槽口朝向显示屏一侧,减重槽沿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支撑部设置为框架结构并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提供支撑力。本公开通过在边框靠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减重槽,有效地降低了边框重量,由于减重槽不再设置在边框的靠近后壳的一侧,不会减少后壳与边框之间的粘接面积,提高了边框与后壳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当电子设备出现磕碰时,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能够避免显示屏在减重槽位置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碎亮点与黑斑的问题,在减轻整机重量的同时,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中框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中框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中框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中框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电子设备的生产中,为了降低整机重量,常常在边框设置减重槽以进行减重。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减重槽13’常常设置在边框10’的远离显示屏20’的一侧,以对边框10’进行减重。由于相关技术中的后壳30’会覆盖电池41’和电池仓40’并朝向边框10’延伸,覆盖住边框10’的大部分的外观面,使得后壳30’与边框10’之间的粘接面积较大,即使将减重槽13’设置在朝向后壳30’的一侧,也不会影响后壳30’与边框10’之间的粘接效果。
但是随着电子设备整机设计的不断改进,后壳30’与边框10’之间的粘接面积不断减小,后壳30’通过粘胶层50’与边框10’较小的区域粘接连接。当电子设备被设计为后壳30’与边框10’之间的粘胶层50’面积较小时,如果减重槽13’仍设置在远离显示屏20’的一侧(即减重槽13’位于后壳30’一侧),则可能会影响后壳30’与边框10’之间的粘接稳定性。
然而,如果减重槽13’设置在靠近显示屏20’的一侧,则在减重槽13’的位置处,由于缺少支撑,在跌落过程中边框10’的挤压耐受力降低,减重槽13’位置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造成显示屏20’碎亮点和黑斑,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会对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中框组件设置于电子设备,中框组件包括边框,边框的第一侧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连接,边框的第二侧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后壳连接;边框设置减重槽,减重槽的槽口朝向显示屏一侧,减重槽沿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支撑部设置为框架结构并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提供支撑力。本公开通过在边框靠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减重槽,有效地降低了边框重量,由于减重槽不再设置在边框的靠近后壳的一侧,不会减少后壳与边框之间的粘接面积,提高了边框与后壳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当电子设备出现磕碰时,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能够避免显示屏在减重槽位置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碎亮点与黑斑的问题,在减轻整机重量的同时,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设置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例如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包括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中框组件包括边框10,边框10的第一侧11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连接,边框10的第二侧12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后壳30连接。边框10设置减重槽13,减重槽13为中空结构,用于减轻边框10的重量,减重槽13减轻的重量根据减重槽13的尺寸确定。减重槽13的槽口朝向显示屏20一侧,减重槽13沿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图中所示Y方向)延伸,减重槽13中设置支撑部14,支撑部14设置为框架结构,支撑部14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Z方向)提供支撑力,从而避免电子设备在跌落过程中,因为受到X方向的挤压力,而在显示屏20的减重槽13处因为应力集中而产生碎亮点或黑斑,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支撑部14的框架结构可以设置为,在垂直于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图中所示Y方向)上的截面上,支撑部14的截面为方形、工字形等形状,本公开对支撑部14的具体形状不作过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减重槽13中也可以填充其他材料替代支撑部14,例如聚氯乙烯树脂、橡胶、泡沫塑料或其他轻质材料,在减重的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边框靠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减重槽,有效地降低了边框重量,提高了边框与后壳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能够避免显示屏在减重槽位置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碎亮点与黑斑的问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支撑部14可以同时与显示屏20和边框10同时连接。如图2、图3所示,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Z方向),支撑部14包括第一端部141和第二端部142,第一端部141与显示屏20连接,第二端部142与减重槽13的底部连接。沿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图中所示X方向),支撑部14包括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侧壁143和第二侧壁144,第一侧壁143和第二侧壁144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减重槽13的侧壁连接。支撑部14在其整个周向方向均同与其相邻的结构连接,从而在各个方向上获得支撑,提升支撑效果。其中,支撑部14的第二端部142可以与减重槽13的底部粘接连接,从而提升连接稳定性。第一侧壁143和第二侧壁144中可以仅有一个侧壁与减重槽13的侧壁连接,也可以第一侧壁143和第二侧壁144分别与减重槽13的相对的两个侧壁连接。同时,第一侧壁143和第二侧壁144可以整个壁面均与减重槽13的侧壁连接,也可以只有部分壁面与减重槽13的侧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4可以设置为具有开口的框架结构。如图2、图3所示,在沿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图中所示X方向)上,支撑部14设置有开口146,开口146朝向中框组件的外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跌落时产生的作用于边框10上的X方向的作用力进行缓冲,进而减小支撑部14受到撞击作用时的形变。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2所示,支撑部14在截面上的投影呈凹字形,第一端部141与第二端部142均朝向开口146的方向凸出,其中,截面与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图中所示Y方向)垂直。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3所示,支撑部14的第一端部141设置为支撑板,支撑部14的第二端部142设置为筒状,第一端部141与第二端部142通过连接板145连接,形成支撑部14。该示例中,支撑板通过弯折的方式形成反“6”字形结构,这样的结构不仅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整机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4还可以设置为封闭的框架结构。如图4所示,支撑部14被设置为,沿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图中所示X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14上时,支撑部14的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Z方向)的两端由支撑位置相对收缩。沿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图中所示X方向)的作用力消失时,支撑部14的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Z方向)的两端恢复至支撑位置。支撑部14受到沿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图中所示X方向)的作用力时两端相对收缩,即第一端部141朝向第二端部142运动,第二端部142朝向第一端部141运动,当电子设备跌落时,边框10受到沿X方向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支撑部14的中间位置会向支撑部14的内部收缩,从而使得第一端部141和第二端部142朝向对方运动,从而避免支撑部14的第一端部141与显示屏20之间发生碰撞,避免显示屏20出现碰撞碎亮点和黑斑,有利于提高中框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延长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示例中,支撑部14在截面上的投影呈多边形,其中,截面与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图中所示Y方向)垂直,多边形包括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Z方向)延伸的第一边147和第二边148,第一边147与第二边148相对设置,第一边147和第二边148中的至少一个边上设置朝向多边形的内部凹陷形成的弯折区域149。即,可以在第一边147和第二边148的其中一个边上设置弯折区域149,也可以在第一边147和第二边148上均设置弯折区域149。示例性地,弯折区域149设置在支撑部14沿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Z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弯折区域149的设置方式、位置和数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公开在此不作过多限制。比如,可以在第一边147与第二边148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两个或者三个间隔分布的弯折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4包括注塑件或钣金件。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部14为注塑件,支撑部14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可以采用例如具有一定弹性且重量较轻的材料制成,比如聚乙烯类材料、聚烯烃材料、橡胶、热塑性树脂等材质。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3、图4所示,支撑部14为钣金件,支撑部14通过钣金工艺生产,可以采用例如不锈钢、镀锌钢板等薄板五金件加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支撑部14的材质及加工工艺进行选择,只要保证质量较轻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对作用在其上的沿X方向的作用力进行缓冲的材料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过多限制。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依旧参考图2-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设置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中框组件,以及显示屏20和后壳30。中框组件的第一侧11与显示屏20连接并对显示屏20进行支撑,显示屏20和中框组件的第一侧11通过第一粘胶层51粘接连接,中框组件的第二侧12和后壳30通过第二粘胶层52粘接连接。中框组件还设置电池仓40,电池仓40用于容纳电池41,电池仓40的边缘设置台阶面42,后壳30与台阶面42通过第二粘胶层52粘接连接,以封闭电池仓4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边框靠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减重槽,有效地降低了电子设备整机重量,提高了电子设备边框与后壳粘接的稳定性,同时,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能够避免显示屏在减重槽位置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碎亮点与黑斑的问题,在减轻整机重量的同时,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子设备,所述中框组件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第一侧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连接,所述边框的第二侧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后壳连接;
所述边框设置减重槽,所述减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显示屏一侧,所述减重槽沿所述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减重槽中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提供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减重槽的底部连接;
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支撑部包括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减重槽的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在截面上的投影呈凹字形,其中,所述截面与所述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部设置为支撑板,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部设置为筒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通过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中框组件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宽度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支撑部的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由支撑位置相对收缩;
所述作用力消失时,所述支撑部的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的两端恢复至支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在截面上的投影呈多边形,其中,所述截面与所述中框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多边形包括沿所述中框组件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的至少一个边上设置朝向所述多边形的内部凹陷形成的弯折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注塑件或钣金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设置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以及显示屏和后壳;
所述中框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显示屏连接并对所述显示屏进行支撑,所述中框组件的第二侧与所述后壳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组件设置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边缘设置台阶面,所述后壳与所述台阶面粘接连接,以封闭所述电池仓。
CN202320814507.5U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421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4507.5U CN219421378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4507.5U CN219421378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1378U true CN219421378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4507.5U Active CN219421378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1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9709B2 (en) Metal enclosur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856122B2 (en) Later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96419B (zh) 壳体组件、移动终端及装饰件的装配方法
CN113194163A (zh) 显示屏总成及终端
CN219421378U (zh)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923280B (zh) 电子设备
CN211720581U (zh)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CN105761989A (zh) 一种按键结构、移动终端
CN215731424U (zh) 中框组件以及终端设备
CN107124489B (zh) 一种外壳螺钉装配结构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11653193B (zh) 屏幕组件与显示装置
CN215300672U (zh) 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184064U (zh) 摄像头密封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CN114582239A (zh) 柔性盖板、显示装置及柔性盖板的制备方法
EP3882691A1 (en) Back cover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013734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355829B (zh) 复合中框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装置
CN109005265B (zh) 一种底座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终端
CN214980414U (zh) 一种屏幕组件贴合工装
CN218772722U (zh) 电子设备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2799194A (zh) 复合座体、复合座体的制造方法、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6961494B (zh) 壳体组件、移动终端及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CN213186772U (zh) 中框组件及电子产品外壳
CN216902121U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20545287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