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2840B - 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2840B
CN113922840B CN202111211934.6A CN202111211934A CN113922840B CN 113922840 B CN113922840 B CN 113922840B CN 202111211934 A CN202111211934 A CN 202111211934A CN 113922840 B CN113922840 B CN 113922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ule
mode
communication
wireless signal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19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2840A (zh
Inventor
李宏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19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2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2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2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将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或者,第一通信模块将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能够减少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通信装置的通信稳定性。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等电子设备通常会同时进行多种通信,例如CPE可以通过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与基站通信,同时通过Wi-Fi(无线保真)网络与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设备通信,以实现在基站与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设备之间进行中转,从而扩大这些设备的通信范围。
然而,CPE在进行多种通信时,不同通信方式之间可能会存在干扰,例如5G网络包括N79频段,N79频段的频率范围为4.4GHz至5GHz,而Wi-Fi网络包括2.4G频段和5G频段,其中5G频段的频率范围为5.15GHz至5.835GHz。因此,N79频段与Wi-Fi的5G频段之间仅有150MHz的频率间隔,两者之间会存在严重的临频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提高通信装置的通信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能够进行第一模式的无线通信;
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能够以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进行第二模式的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包括能够以不同模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二通信模块配置为能够以两个不同的频段进行无线通信,能够避免其中一个频段与第一通信模块之间的干扰,从而能够提高通信装置的通信稳定性,并且通过第二通信模块的两个通道共同传输数据,相对于单通道传输数据而言,能够提高整体的数据传输效率。此外,当第二通信模块工作于TDD模式时,通过共用第二通信模块的两个通道,还能够降低通信延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通信装置的第一种工作方式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通信装置的第二种工作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多种模式的无线通信。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通信装置能够以第一模式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同时能够以第二模式与设备A、设备B、设备C等多个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中,第一模式例如可以为4G(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通信模式。第二模式例如可以为Wi-Fi(无线保真)、蓝牙等通信模式。设备A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设备B例如可以为智能音箱,设备C例如可以为智能手机。
实际应用中,通信装置将设备A、设备B、设备C等多个设备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并将基站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多个设备,从而实现在基站与该多个设备之间进行中转。由于通信模式不同,通信装置与基站之间通常具有较远的通信距离,例如可以达到2km至5km;而通信装置与该多个设备之间通常通信距离较短,例如通常都在10m至50m。因此,通过通信装置的中转之后,就能够扩大设备A、设备B、设备C等多个设备的通信范围。
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通信装置200包括第一通信模块20和第二通信模块40,第二通信模块40与第一通信模块20电连接。
第一通信模块20能够进行第一模式的无线通信,例如进行4G、5G等模式的通信。
第二通信模块40能够以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进行第二模式的无线通信。其中,第一频段、第二频段为第二模式下的两个不同频段。例如,第二模式可以为Wi-Fi、蓝牙等通信模式,第一频段可以为2.4GHz频段,第二频段可以为5GHz频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模式的无线通信为5G通信,例如N79频段的5G通信;第二模式的无线通信为Wi-Fi通信,其中第一频段为2.4GHz频段,第二频段为5GHz频段。其中,N79频段的频率范围为4.4GHz至5GHz,2.4GHz频段Wi-Fi的频率范围为2.4GHz至2.4835GHz,5GHz频段Wi-Fi的频率范围为5.15GHz至5.835GHz。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能够以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进行工作。
第一种工作方式下,第一通信模块20被配置为将第二通信模块40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第二通信模块40被配置为将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同时参考图3,图3为图2所示通信装置200的第一种工作方式示意图。其中,第二通信模块40从外界接收到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处理,随后第一通信模块20将该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第一通信模块20从外界接收到第一模式的无线信号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处理,随后第二通信模块40将该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举例而言,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模式可以为5G的N79频段,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可以为Wi-Fi模式的2.4GHz频段,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可以为Wi-Fi模式的5GHz频段。当第二通信模块40接收到诸如智能手机等设备以2.4GHz频段的Wi-Fi模式发送的无线信号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处理,随后第一通信模块20将该无线信号以N79频段发射到基站。当第一通信模块20接收到基站以N79频段发送的无线信号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处理,随后第二通信模块40将该无线信号以5GHz的Wi-Fi模式发送给智能手机等设备。
可以理解的,由于N79频段与Wi-Fi的5GHz频段存在干扰,因此通信装置200在接收Wi-Fi的上行信号时,采用2.4GHz频段进行接收,能够避免Wi-Fi的上行信号与N79频段之间的干扰。而对于Wi-Fi的下行信号与N79频段之间的干扰,主要体现在5GHz频段Wi-Fi信号对N79频段的干扰。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通信模块20中设置滤波器对Wi-Fi信号进行过滤,或者增大N79频段的发射功率或者减小5GHz频段Wi-Fi信号的发射功率,以减少5GHz频段Wi-Fi信号对N79频段的干扰。另一方面,由于信号之间的干扰与环境因素相关,因此当5GHz频段Wi-Fi信号对N79频段的干扰比较小时,也可以不对N79频段进行处理。
因此,通信装置200在第一种工作方式下,既能够避免Wi-Fi上行信号对N79频段的干扰,又能够在Wi-Fi下行信号采用5GHz频段,从而能够通过Wi-Fi的2.4GHz通道和5GHz通道共同传输数据,相对于单通道传输数据而言,能够提高整体的Wi-Fi数据传输效率。此外,能够理解的,由于Wi-Fi是工作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模式,因此若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共用同一个通道,则会导致Wi-Fi通信的延时比较高,而该第一种工作方式下,上行信号采用2.4GHz通道,下行信号采用5GHz通道,因此通过共用Wi-Fi的两个通道,能够降低通信延时。
第二种工作方式下,第一通信模块20被配置为将第二通信模块40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第二通信模块40被配置为将第一通信模块20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同时参考图4,图4为图2所示通信装置200的第二种工作方式示意图。其中,第二通信模块40从外界接收到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处理,随后第一通信模块20将该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第一通信模块20从外界接收到第一模式的无线信号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处理,随后第二通信模块40将该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举例而言,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模式可以为5G的N79频段,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可以为Wi-Fi模式的2.4GHz频段,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可以为Wi-Fi模式的5GHz频段。当第二通信模块40接收到诸如智能手机等设备以5GHz频段的Wi-Fi模式发送的无线信号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处理,随后第一通信模块20将该无线信号以N79频段发射到基站。当第一通信模块20接收到基站以N79频段发送的无线信号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处理,随后第二通信模块40将该无线信号以2.4GHz的Wi-Fi模式发送给智能手机等设备。
可以理解的,通信装置200在发送Wi-Fi的下行信号时,采用2.4GHz频段进行发射,能够避免Wi-Fi的下行信号与N79频段之间的干扰。而对于Wi-Fi上行信号与N79频段之间的干扰,主要体现在N79频段对5GHz频段Wi-Fi信号的干扰。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通信模块40中设置滤波器对N79频段信号进行过滤,或者减小N79频段的发射功率或者增大5GHz频段Wi-Fi信号的发射功率,以减少N79频段对5GHz频段Wi-Fi信号的干扰。另一方面,当N79频段对5GHz频段Wi-Fi信号的干扰比较小时,也可以不对5GHz频段Wi-Fi信号进行处理。
因此,通信装置200在第二种工作方式下,既能够避免N79频段对Wi-Fi下行信号的干扰,又能够在Wi-Fi上行信号采用5GHz频段,也能够通过Wi-Fi的2.4GHz通道和5GHz通道共同传输数据,相对于单通道传输数据而言,能够提高整体的Wi-Fi数据传输效率。此外,该第二种工作方式下,下行信号采用2.4GHz通道,上行信号采用5GHz通道,通过共用Wi-Fi的两个通道,也能够降低通信延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将第二通信模块40配置为在接收第二模式的无线信号和发射第二模式的无线信号时以不同的频段进行工作,因此能够整体上减少第一通信模块20与第二通信模块40之间的干扰,并且通过第二通信模块40的两个通道共同传输数据,相对于单通道传输数据而言,能够提高整体的数据传输效率。此外,当第二通信模块40工作于TDD模式时,通过共用第二通信模块40的两个通道,还能够降低通信延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第二通信模块40包括第一信道42和第二信道44。其中,第一信道42被配置为传输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例如传输2.4GHz的WiFi信号。第二信道44被配置为传输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例如传输5GHz的Wi-Fi信号。
可以理解的,在通信装置200的第一种工作方式下,第一信道42可以被配置为上行信道,以接收诸如智能手机等设备以2.4GHz频段的Wi-Fi模式发送的上行信号。第二信道44可以被配置为下行信道,以5GHz频段的Wi-Fi模式向智能手机等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在通信装置200的第二种工作方式下,第二信道44可以被配置为上行信道,以接收诸如智能手机等设备以5GHz频段的Wi-Fi模式发送的上行信号。第一信道42可以被配置为下行信道,以2.4GHz频段的Wi-Fi模式向智能手机等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第一通信模块20包括第一调制解调器22,第一调制解调器22可以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第二通信模块40包括第二调制解调器46,第二调制解调器46也可以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其中,第二调制解调器46可以与第一信道42、第二信道44电连接。
其中,第一调制解调器22被配置为对第一通信模块20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第一信号,并将该第一信号发送给第二调制解调器46。第二调制解调器46被配置为对该第一信号进行调制,以得到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或第二频段无线信号。
例如,在通信装置200传输下行信号时,第一调制解调器22对接收到的N79频段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对应的第一信号。随后,第二调制解调器46对该第一信号进行调制,得到2.4GHz频段的Wi-Fi信号或5GHz频段的Wi-Fi信号。例如,在通信装置200的第一种工作方式下,第二调制解调器46可以对第一信号进行调制得到5GHz频段的Wi-Fi信号;在通信装置200的第二种工作方式下,第二调制解调器46可以对第一信号进行调制得到2.4GHz频段的Wi-Fi信号。
第二调制解调器46还被配置为对第二通信模块40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或第二频段无线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二信号发送给第一调制解调器22。第一调制解调器22还被配置为对该第二信号进行调制,以得到第一模式无线信号。
例如,在通信装置200传输上行信号时,第二调制解调器46对接收到的Wi-Fi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对应的第二信号。随后,第一调制解调器22对该第二信号进行调制,得到N79频段的无线信号。例如,在通信装置200的第一种工作方式下,第二调制解调器46可以对接收到的2.4GHz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解调;在通信装置200的第二种工作方式下,第二调制解调器46可以对接收到的5GHz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解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通信装置200还包括处理器60。其中,处理器60与第一通信模块20、第二通信模块40电连接。处理器60被配置为对第一通信模块20、第二通信模块40进行控制,例如对第一通信模块20、第二通信模块40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还可以对发射功率等参数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可以检测第二通信模块40对第一通信模块20的干扰,得到第一干扰量。该第一干扰量表示第二通信模块40对第一通信模块20的干扰程度,第一干扰量的单位可以为分贝。
在通信装置200的工作过程中,处理器60可以先控制第一通信模块20工作,检测此时第一通信模块20对应的信号强度,再控制第一通信模块20和第二通信模块40同时工作,再次检测此时第一通信模块20对应的信号强度,并通过两次检测到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得到该第一干扰量。
随后,处理器60可以将该第一干扰量与第一预设干扰量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第一干扰量是否小于该第一预设干扰量。其中,该第一预设干扰量可以表示通信装置200在工作过程中,第一通信模块20能够正常通信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干扰量。
若该第一干扰量小于该第一预设干扰量,表示此时第一通信模块20所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小,此时处理器60控制通信装置200以第一种工作方式工作,即:控制第一通信模块20将第二通信模块40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以及控制第二通信模块40将第一通信模块20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若该第一干扰量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预设干扰量,表示此时第一通信模块20所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大,此时处理器60控制第二通信模块40减小发射功率,和/或,控制第一通信模块20增大发射功率,以减小第一通信模块20受到的干扰,提高第一通信模块20的通信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也可以检测第一通信模块20对第二通信模块40的干扰,得到第二干扰量。该第二干扰量表示第一通信模块20对第二通信模块40的干扰程度,第二干扰量的单位也可以为分贝。
在通信装置200的工作过程中,处理器60可以先控制第二通信模块40工作,检测此时第二通信模块40对应的信号强度,再控制第一通信模块20和第二通信模块40同时工作,再次检测此时第二通信模块40对应的信号强度,并通过两次检测到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得到该第二干扰量。
随后,处理器60可以将该第二干扰量与第二预设干扰量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第二干扰量是否小于该第二预设干扰量。其中,该第二预设干扰量可以表示通信装置200在工作过程中,第二通信模块40能够正常通信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干扰量。
若该第二干扰量小于该第二预设干扰量,表示此时第二通信模块40所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小,此时处理器60控制通信装置200以第二种工作方式工作,即:控制第一通信模块20将第二通信模块40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以及控制第二通信模块40将第一通信模块20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若该第二干扰量大于或等于该第二预设干扰量,表示此时第二通信模块40所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大,此时处理器60控制第一通信模块20减小发射功率,和/或,控制第二通信模块40增大发射功率,以减小第二通信模块40受到的干扰,提高第二通信模块40的通信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200。该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路由器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能够进行第一模式的无线通信,所述第一模式包括4G模式、5G模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调制解调器;
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能够以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进行第二模式的无线通信,所述第二模式包括Wi-Fi模式、蓝牙模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调制解调器;
其中,所述第一调制解调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器,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调制,以得到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或第二频段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器还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或第二频段无线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第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调制解调器,所述第一调制解调器还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调制,以得到第一模式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频段接收无线信号并以所述第二频段发射无线信号;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二频段接收无线信号并以所述第一频段发射无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所述第一信道被配置为传输所述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所述第二信道被配置为传输所述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的无线通信为5G通信,所述第二模式的无线通信为Wi-Fi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的无线通信为N79频段的5G通信,所述第一频段为2.4GHz,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干扰,得到第一干扰量;
若所述第一干扰量小于第一预设干扰量,则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若所述第一干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干扰量,则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减小发射功率,和/或,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增大发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干扰,得到第二干扰量;
若所述第二干扰量小于第二预设干扰量,则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的第二频段无线信号以第一模式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式无线信号以第二模式的第一频段无线信号发射到外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若所述第二干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干扰量,则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减小发射功率,和/或,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增大发射功率。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2111211934.6A 2021-10-18 2021-10-18 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22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1934.6A CN113922840B (zh) 2021-10-18 2021-10-18 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1934.6A CN113922840B (zh) 2021-10-18 2021-10-18 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840A CN113922840A (zh) 2022-01-11
CN113922840B true CN113922840B (zh) 2023-02-28

Family

ID=7924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1934.6A Active CN113922840B (zh) 2021-10-18 2021-10-18 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284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1739A1 (fr) * 2007-01-22 2008-07-25 Thomson Licensing Sa Terminal et methode pour la transmission simultanee de videos et de data haut debit.
US9843959B2 (en) * 2015-09-30 2017-12-12 Intel IP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a scalable digital wireless modem
CN112020130B (zh) * 2019-05-30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11744744U (zh) * 2020-04-09 2020-10-23 深圳市吉祥腾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率传输的lte接入cpe设备
CN111711460B (zh) * 2020-06-16 2022-03-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Usb工作模式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212785354U (zh) * 2020-08-19 2021-03-23 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fi链路智能传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840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6491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ression of interferences between cells
EP2107840A2 (en) Base station equipment
US20060178162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JP5423499B2 (ja)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13872629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8942159B2 (en) Terminal in digital mobile radio relay system, transmission power reg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US20060176857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20135179A1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Optimizing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ov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with power control
JPH03231523A (ja) 移動通信制御方式
CN113922840B (zh) 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JP5639716B2 (ja) 無線中継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中継装置を制御するプロセッサ
CN111372261B (zh) 基于直放站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终端、基站及直放站
JP2013046398A (ja) 無線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331316B1 (ko) 통신 신호 보상기
KR102498105B1 (ko) 생체정보를 이용한 사용자인증을 수행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방법
CN112235066B (zh) 一种上下行时隙同步装置、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H0530022A (ja) Tdma無線通信装置
JPH10107726A (ja) 送信出力切り替え無線中継装通信システム
CN111726145B (zh)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Narieda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mit Power Allocation for Poor Conditioned End Devices in LPWAN with Peak Detection Based Carrier Sense
CN116455484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3120809B2 (ja) 移送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フ方法及び移動端末
CN114665939A (zh) 一种天线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956612A (zh)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应用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