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1634B -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1634B
CN113921634B CN202111176495.XA CN202111176495A CN113921634B CN 113921634 B CN113921634 B CN 113921634B CN 202111176495 A CN202111176495 A CN 202111176495A CN 113921634 B CN113921634 B CN 113921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reinforcing
packaging sheet
layer
struc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64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1634A (zh
Inventor
杨小旭
秦文彬
曹诗易
赵勇
潘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irst Pv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irst Pv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irst Pv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irst Pv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64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1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1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1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1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1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1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封装片材,用于封装光伏电池片并提供支撑。光伏封装片材包括了构成光伏封装片材主体的基材层,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结构强度的结构增强层,结构增强层包括固定部及设于固定部的增强束,增强束在结固定部中呈图形化设置并沿光伏电池片的间隙分布,增强束的宽度为光伏电池片间隙的1~10倍。本发明中的光伏封装片材结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可根据电池片规格、使用要求调节增强纤维束,使光伏组件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兼具轻量化,对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影响小。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具有可再生和环保等方面的特点,这种优势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太阳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一般来说,光伏电池组件是由光伏电池片、超白玻璃、EVA、透明TPT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具有使用寿命长,机械抗压外力强等特点。
其中超白玻璃具有超高的透光率,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低温、耐老化、耐腐蚀,绝缘性良好,能为太阳能电池组件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保护组件不受水汽侵蚀。超白玻璃优点很多但缺点同样明显,作为一种高档玻璃,它的生产技术复杂,科技含量相对较高,技术壁垒高,因此价格高昂使光伏组件成本增加。且超白玻璃本身密度比较高,制成的光伏组件质量会比较大,而随着光伏组件的普及,人们对组件的轻质化要求越来越高,较大的光伏组件质量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透光率高、比重小、价格低的材料在轻质化、低成本需求下能够很好的发挥出它的优势,但是由于其结构强度不高,受力情况下易弯折的缺点又不符合光伏组件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光伏组件中玻璃基板重量大难以满足轻质化要求同时高分子材料结构强度不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封装片材,能够在保持高分子封装材料密度小满足轻质化需求的情况下,增强结构强度,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光伏封装片材,用于封装光伏电池片并提供支撑,包括:基材层为高分子树脂透明片材,用于构成光伏封装片材的主体;结构增强层,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的结构强度;结构增强层包括固定部及设于固定部中的增强束;增强束在固定部中呈图形化设置并沿光伏电池片的间隙分布,增强束的宽度为光伏电池片间隙的1~10倍。
进一步地,基材层的厚度为150μm~1500μmmm,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 150μm~1500μmmm,基材层和结构增强层厚度之比为1:(0.5~2)。
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固化后的树脂材料,增强束包括增强纤维束。
进一步地,增强纤维束呈相互垂直的网络状分布。
进一步地,增强纤维束由纤维经过捻合制得。
进一步地,增强纤维束由无机纤维和/或高分子纤维进行捻合后制得。
进一步地,无机纤维包括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高分子纤维包括PA、PVDF、PET、PAN、PP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基材包括PET、PEN、PC、PMMA、PS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树脂材料包括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EVA、POE、硅胶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前板,设于光伏组件的迎光面;电池片,设于前板的一侧,用于实现光电转换;背板,设于电池片的另一侧,用于保护电池片;缓冲层,设于前板和/或背板与电池片之间,用于阻隔电池片与前板和/或背板;前板或背板中至少之一为光伏封装片材;光伏封装片材包括,用于构成光伏封装片材主体的基材层及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结构强度的结构增强层;结构增强层包括固定部及设于固定部中的增强束;增强束在固定部中呈图形化设置并沿光伏电池片的间隙分布,增强束的宽度为光伏电池片间隙的1~10倍。
因此,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强度达到使用要求,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与抗冲击性能,且兼具轻量化;
2.对电池片的遮光率低,能够保证光伏组件的透光率;
3.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易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4.适用范围大,可根据电池片规格、使用要求调节增强纤维束排布,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光伏封装片材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光伏组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光伏封装片材结构增强层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光伏封装片材结构增强层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比较例1、比较例2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比较例1结构增强层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比较例3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光伏组件100,光伏封装片材11,缓冲层12,电池片13,基材层111,结构增强层112,固定部112a,增强束112b。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若非特指,所有的设备和原料均可从市场上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高分子光伏封装材料具有透光率高、比重小、价格低等优点,相较于玻璃光伏封装材料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光伏组件轻质化要求。但是高分子光伏封装材料仍存在结构强度不高、受力情况下易弯折等问题。使用纤维材料作为增强骨架能很好的解决高分子材料光伏封装片材结构强度不高的缺陷。本发明中在使用纤维材料作为增强骨架,能够减少对高分子材料光伏封装片材优点的影响,使光伏组件在达到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兼具轻质化优点。
本申请的一方面,如图1所示,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光伏封装片材11,用于封装光伏电池片13并提供支撑,包括:基材层111,用于构成光伏封装片材的主体;结构增强层112,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的结构强度;结构增强层112包括固定部112a及设于固定部112a中的增强束112b;增强束112b 在固定部112a中呈图形化设置并沿光伏电池片的间隙分布,增强束的宽度为光伏电池片间隙的1~10倍。
其中使用增强束112b使光伏封装片材11获得良好的结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疲劳断裂是从基体开始,逐渐扩展到增强束和基体的界面上,没有突发性的变化,在破坏前有预兆,可以检查和补救。当光伏封装片材11应力超载,并有少量增强束断裂时,载荷会迅速重新分配并传递到断裂的增强束 112b上,使整个构件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丧失承载能力。另外由于增强束112b 和基体界面的阻尼较大,因此光伏封装片材11还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纤维增强的光伏封装片材11成型工艺简单,使用整体成型方式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固定部112a由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树脂材料经过固化后形成,也可以由相应材料的胶膜固化后形成,不易在材料中造成微小裂纹,而且固化后残余应力很小。增强束112b,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合理的铺层形式,使光伏封装片材11结构满足使用要求,选择性能不同的增强束112b材料、固定部 112a材料和基材层111材料,选择合适的配比,使光伏封装片材11在结构性能、重量和成本等方面的指标达到最优化。现有技术中,采用由纤维组成的网格状增强材料作为增强骨架,由于网格密度较大,使用该种网格状增强材料作为增强骨架会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光伏封装片材透光率,影响光伏组件的效率。本申请的结构增强层112中增强束112b的宽度根据电池片13间距进行设定,增强束112b之间的间隔也根据电池片13的大小进行设定,增强束112b尽可能铺设在电池片13空隙与焊带栅线处,尽量避开电池片13。尽可能增强光伏封装片材11强度,减少增强束112b遮光对电池片13的影响,使光伏封装片材11达到使用强度,电池片13收到的光照更加充分且兼具轻量化。为了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本发明中的增强束112b的宽度存在宽于电池片13间隙或焊带宽度的情况,会部分遮挡电池片13,但是与电池片13的宽度相比,增强束112b在电池片13上所遮盖的面积极为有限,对电池片13 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与其在结构强度上所带来的优点而言,几乎可以忽略。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基材层111的厚度为150μm~1500μmmm,结构增强层112的厚度为150μm~1500μmmm,基材层111和结构增强112层厚度之比为1:(0.5~2)。
基材层111的厚度必须在光伏封装片材11适用范围之内,基材层111 过薄容易导致光伏封装片材11强度不够易于损坏,太厚的基材层111影响光伏封装片材11性能,还会导致成本过高且影响轻量化。若作为前板甚至会降低透光率,影响电池片13工作效率,降低光伏封装片材11性能。结构增强层112必须对光伏封装片材11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又不影响电池片13的工作。结构增强层112的厚度主要由构成其的树脂材料的含量决定,若结构增强层112的厚度较薄,说明其中的树脂材料含量较少,树脂材料的含量过少,容易发生增强束112b外露的问题,影响结构强度增强效果;若结构增强层112的厚度较厚,说明其中的树脂材料含量较多,会增加结构增强层112 的重量,影响光伏组件100的轻质化。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固定部112a包括固化后的树脂材料,增强束112b 包括增强纤维束。
固定部112a由可交联的树脂材料固化后组成,可交联的树脂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EVA、POE、硅胶树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可交联树脂材料为树脂颗粒、树脂粉末或压延形成的膜状结构,优选为颗粒和粉末。优选地,增强束112b处于固定部112a内部,进一步地增强束112b 处于固定部112a厚度方向中间位置。膜状树脂材料在压合固定过程中,增强束112b难以正好处于固定部112a中间,其机械强度下降。而使用颗粒和粉末,可以更好地控制热压固化的时候增强束112b位置,使增强束112b正好位于固定部112a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机械强度更高。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增强束112b,即其中的增强纤维束呈相互垂直的网络状分布。
增强纤维束相互垂直的网络状分布能贴合电池片13尺寸,尽可能利用电池片13空隙焊带栅线处排布增强纤维束,增强光伏封装片材11强度,且不影响光伏封装片材11透光度。增强纤维束成互相垂直的网络状分布,能够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增强光伏封装片材11的结构强度,避免仅增强一个方向而使得另一个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强度无法得到增强。增强纤维束的网络状分布可以是先在基材层111上单一方向平行排布增强纤维束,然后垂直于布好的增强纤维束再次排布平行的增强纤维束,达到网络状分布增强纤维束的目的;也可以用织布方式以增强纤维束为单位交错编织排布两个铺设方向垂直的增强纤维束,加强不同方向增强纤维束间的结合,使增强纤维束网络结构更稳定,增强纤维束不易改变位置。平行方向同时排布增强纤维束工艺更加简单,光伏封装片材11的加工成本更加低;编织排布增强纤维束能使光伏封装片材11性能更加稳定,结构强度更高,但加工工艺更加复杂,加工成本更高。
增强束112b,即其中的增强纤维束排布方式以贴合电池片13规格及电池片13排布为基准,使增强纤维束分布于电池片13间隙处。其中若电池片 13排布或规格超出常规,例如叠瓦光伏组件100的电池片13排布,则根据电池片13规格及电池片13排布,增强纤维束排布方式作出改变,使增强纤维束分布于电池片13间隙处。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增强纤维束由纤维经过捻合制得。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增强纤维束由无机纤维和/或高分子纤维进行捻合后制得。
纤维捻合后能进一步增加增强纤维束强度,使增强纤维束更加结实,增加增强纤维束与树脂材料接触面,使压合后的光伏封装片材11中增强纤维束与树脂材料结合更加紧密,使光伏封装片材11具有更高的强度。捻合方式可根据所需增强纤维束的使用要求调节,可以是多股纤维同轴捻合,也可以以某一纤维为中心其他纤维围绕中心捻合形成包心结构。
其中无机纤维具有超强的硬度、强度、较低的密度、较强的化学稳定性与环境耐候性,根据其材料种类的不同,导热性、适应性、耐热性、导电性以及成本都有所差别,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增强纤维束材料能带给光伏封装片材11良好的机械强度;高分子纤维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比强度、比模量超高、刚性链、高度取向、分子链堆砌密度大等优点,作为增强纤维束材料能带给光伏封装片材11良好的强度与韧性,更适合轻量化光伏封装片材11的使用,但相对于无机纤维,高分子纤维的导热性与耐热性差,温度较高时容易产生形变,容易使光伏封装片材11强度下降,产生损耗。无机纤维与有机纤维都能作为增强纤维束材料,两种纤维可以单独捻合,也可以用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混合捻合以达到光伏封装片材11的使用要求。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无机纤维包括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高分子纤维包括PA、PVDF、PET、PAN、PP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基材层111包括PET、PEN、PC、PMMA、PS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树脂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EVA、POE、硅胶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100,如图2所示,包括:
前板,设于光伏组件的迎光面;电池片13,设于前板的一侧,用于实现光电转换;背板,设于电池片的另一侧,用于保护电池片13;缓冲层12,设于前板和/或背板与电池片13之间,用于阻隔电池片13与前板或背板;
前板或背板中至少之一为光伏封装片材11。
如图1、3所示,光伏封装片材11包括,用于构成光伏封装片材主体的基材层111及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11结构强度的结构增强层112;结构增强层112包括固定部112a及设于固定部112a中的增强束112b;增强束112b 在结构增强层112固定部112a中呈图形化设置并沿光伏电池片13的间隙分布,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光伏电池片间隙的1~10倍。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光伏组件100,其包括设于光伏组件100迎光面的前板、设于前板一侧用于实现光电转换的电池片13、设于电池片13的另一侧用于保护电池片13的背板、设于前板和/或背板与电池片13之间并用于阻隔电池片13与前板或背板的缓冲层12。
其中电池片13规格60mm*60mm,电池片13间距为2mm;
前板和背板为光伏封装片材11;如图1所示,光伏封装片材11包括用于构成光伏封装片材11主体的基材层111及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11结构强度的结构增强层112;结构增强层112由固定部112a及设于固定部112a 中的增强束112b组成;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4mm,相邻增强束112b之间的间隔为58mm;
其中基材层111厚度为500μm,结构增强层112厚度为500μm;
基材层111由PC在挤压成型下制得;结构增强层112中,固定部112a 由丙烯酸树脂固化形成;结构增强层112中,增强束112b由增强纤维束构成,增强纤维束具体由单取向PVDF纤维材料制得;增强纤维束的布置方式为,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预先构建增强纤维束之间相互重叠交错的网络状结构;单一增强纤维束的捻合方式为多股捻合。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光伏组件100,其包括设于光伏组件100迎光面的前板、设于前板一侧用于实现光电转换的电池片13、设于电池片13的另一侧用于保护电池片13的背板、设于前板和/或背板与电池片13之间并用于阻隔电池片13与前板或背板的缓冲层12。
其中电池片13规格60mm*60mm,电池片13间距为2mm;
前板和背板中为光伏封装片材11;如图1所示,光伏封装片材11包括用于构成光伏封装片材11主体的基材层111及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11结构强度的结构增强层112;结构增强层112由固定部112a将增强束112b在基材层111上压合固定后形成;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2mm,相邻增强束112b 之间的间隔为60mm;
其中基材层111厚度为300μm,结构增强层112厚度为600μm;
基材层111由PET熔融挤出双向拉伸制得;结构增强层112中,固定部 112a由硅胶树脂固化形成;结构增强层112中,增强束112b由增强纤维束构成,增强纤维束由玻璃纤维平行排布组成,具体为先沿一个方向设置所有玻璃纤维,然后沿垂直方向设置剩余玻璃纤维。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一种光伏组件100,其包括设于光伏组件100迎光面的前板、设于前板一侧用于实现光电转换的电池片13、设于电池片13的另一侧用于保护电池片13的背板、设于前板和/或背板与电池片13之间并用于阻隔电池片13与前板或背板的缓冲层12。
其中电池片13规格60mm*60mm,电池片13间距为2mm;
前板和背板中为光伏封装片材11;如图1所示,光伏封装片材11包括用于构成光伏封装片材11主体的基材层111及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11结构强度的结构增强层112;结构增强层112由固定部112a将增强束112b在基材层111上压合固定后形成;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3mm,相邻增强束112b 之间的间隔为59mm;
其中基材层111厚度为1000μm,结构增强层112厚度为500μm;
其中基材层111由PMMA熔融挤出三辊挤压成型制得;结构增强层112 中,交联树脂112a由环氧树脂固化形成;结构增强层112中增强束112b由增强纤维束构成,增强纤维束由高分子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制得,其中高分子纤维具体为PAN长纤;增强纤维束的布置方式为,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预先构建增强纤维束之间相互重叠交错的网络状结构;单一增强纤维束的捻合方式为以玻璃纤维为主芯,高分子纤维缠绕包裹在玻璃纤维外侧。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一种光伏组件100,其包括设于光伏组件100迎光面的前板、设于前板一侧用于实现光电转换的电池片13、设于电池片13的另一侧用于保护电池片13的背板、设于前板和/或背板与电池片13之间并用于阻隔电池片13与前板或背板的缓冲层12。
其中电池片13规格60mm*120mm,电池片13间距为2mm,电池片13呈叠瓦状排布;
前板和背板中为光伏封装片材11;如图4所示,光伏封装片材11包括用于构成光伏封装片材11主体的基材层111及用于增强光伏封装片材11结构强度的结构增强层112;结构增强层112由固定部112a将增强束112b在基材层111上压合固定后形成;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2mm,相邻增强束112b 之间的间隔与电池片13规格相同,一方向间隔为60mm,另一方向间隔为 120mm,层压后邻增强束112b与电池片13间隙重合;
其中基材层111厚度为150μm,结构增强层112厚度为150μm;
其中基材层111由PEN熔融挤出三辊挤压成型制得;结构增强层112中,固定部112a由EVA树脂固化形成;结构增强层112中增强束112b由增强纤维束构成,增强纤维束由碳纤维组成,捻合方式为多股同轴捻合;增强纤维束的布置方式为,沿电池片13间隙排布。
实施例5
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10mm;
其余相同。
实施例6
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20mm;
其余相同。
实施例7
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仅封装前板为本申请所述光伏封装片材11,
光伏组件100,依次由第一光伏封装片材11,缓冲层12,电池片13,缓冲层12,常规背板(KPK)构成。
对比例1
如图5所示,一种光伏封装片材11,由基材层111与其上的结构增强层 112组成,结构增强层112如图5所示,由固定部112a将增强纤维均匀网络状排布在基材层111上压合固定后形成。其中基材层111的厚度为1000μm,结构增强层112的厚度为600μm。
其中基材层111由PC片材熔融挤出成型制得;
结构增强层112中,固定部112a由丙烯酸树脂固化形成;
结构增强层112中,如图6所示,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排布方式为:均匀编织网状排布,纤维密度单位面积重量300g/m2
对比例2
如图5所示,一种光伏封装片材11,由基材层111与其上的结构增强层 112组成,结构增强层112由固定部112a在基材层111上压合固定后形成。其中基材层111的厚度为1200μm,结构增强层112的厚度为600μm。
其中基材层111由PS熔融挤出压延成型制得;
结构增强层112中,固定部112a由环氧树脂固化形成。
对比例3
如图7所示,一种光伏封装片材11,仅由基材层111构成,厚度为2000μm,由PMMA片材熔融挤出三辊挤压成型制得。
对比例4:
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其中基材层111厚度为500μm,结构增强层112厚度为1500μm;
其余相同。
对比例5
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其中基材层111厚度为1500μm,结构增强层112厚度为500μm;
其余相同。
对比例6
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1mm;
其余相同
对比例7
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增强束112b的宽度为30mm;
其余相同。
性能测试与结果
性能测试:针对上述实施例1-7与对比例1-7中制得的光伏组件及光伏封装材料进行以下性能测试。
机械强度测试:万能材料试验机:试验机的拉伸负荷和伸长率的精度相对误差不大于1%。裁取长150mm、宽(10±0.5)mm的试样条,试样应外观完整,厚度均匀,边缘平滑,无毛刺。
组件功率测试:参考IEC61730-2:2016光伏(PV)组件的安全鉴定第2部分:测试要求。
透光率测试:使用卡式透光率测试仪DR82,一款便携式、智能数显的光透率测试器。
封装损失测试:一般情况下,封装后的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实际功率) 小于所有电池片的功率值之和(理论功率),称之为封装损失,计算方法为:封装损失=(理论功率-实际功率)/理论功率。
性能测试结果:对上述实施例1-7、对比例1-7进行性能测试,得到包括单位质量、机械强度、组件功率、透光率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光伏组件与光伏封装片材性能测试结果
对比例1为均匀编织网状排布增强纤维的光伏封装片材,对比实施例 1~7任一实施例数据,对比例1机械强度达到光伏组件使用要求,但透光度明显有所降低,使得光伏组件封装损失过大,对光伏组件工作效率产生影响。
对比例2有基材层与结构增强层,但无增强纤维,由表中数据可知,其机械强度过低,无法满足光伏组件使用要求。
对比例3仅有基材层,厚度达到2000μm,由表中数据可知,其光伏组件强度达到要求,但光伏封装片材机械强度偏低,且对比例3中光伏组件单位质量大于2kg/m2无法满足光伏组件轻质化要求。
对比例4、对比例5基材层与结构增强层厚度比例设置不合理,对比例4 结构增强层对于基材层太薄,不能有效增强光伏封装片材,使得组成的光伏组件机械强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对比例5结构增强层对于基材层太厚,降低了光伏封装片材的透光率,使得光伏组件封装损失过大,不满足使用要求。
对比例6、对比例7增强束宽度设置不合理,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对比例6 增强束宽度过小,仅为1mm,是电池片间隙的0.5倍,增强束宽度不够智能有限得增强光伏封装片材机械强度,组成的光伏组件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对比例7增强束宽度过大,使得增强束对电池片产生了一定遮光,降低了电池片发电效率,使得光伏组件封装损失过大。
实施例1~7中任一光伏组件中光伏封装片材图形化设置沿光伏电池片间隙分布的增强束,增强束宽度、厚度比例设置合理,且由于延电池片间隙排布增强束不影响组件透光率,使得光伏组件机械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并实现轻量化。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实施例1~7中任一光伏封装片材不影响电池片的受光区域,透光率都在88%以上,对应的组件的封装损失<4%。此外纵横交错的纤维材料将光伏组件分割为更小面积,其抗冲击性也有较大的提高,组成的光伏组件机械强度达到使用要求。
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机械强度良好、透光率高、对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影响小且兼具轻量化。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伏封装片材,用于封装光伏电池片并提供支撑,包括,
基材层,用于构成所述光伏封装片材的主体;
其特征在于基材层为高分子树脂透明片材:
所述光伏封装片材还包括结构增强层,用于增强所述光伏封装片材的结构强度;
所述结构增强层包括固定部及设于所述固定部中的增强束;所述增强束在所述固定部中呈图形化设置并沿所述光伏电池片的全部间隙分布,所述增强束的宽度为所述光伏电池片间隙的1~10倍;
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50μm~1500μm,所述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150μm~1500μm,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结构增强层厚度之比为1:(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化后的树脂材料,所述增强束包括增强纤维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纤维束呈相互垂直的网络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纤维束由纤维经过捻合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纤维束由无机纤维和/或高分子纤维进行捻合后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纤维包括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纤维包括PA、PVDF、PET、PAN或PP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层包括PET、PEN、PC、PMMA或PS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EVA、POE或硅胶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前板,设于光伏组件的迎光面;
电池片,设于前板的一侧,用于实现光电转换;
背板,设于电池片的另一侧,用于保护电池片;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层,设于所述前板和/或所述背板与所述电池片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电池片与所述前板和/或所述背板;
所述前板或所述背板中至少之一为光伏封装片材;
所述光伏封装片材包括,用于构成所述光伏封装片材主体的基材层及用于增强所述光伏封装片材结构强度的结构增强层;
所述结构增强层包括固定部及设于所述固定部中的增强束;
所述增强束在所述固定部中呈图形化设置并沿光伏电池片的间隙分布,所述增强束的宽度为所述光伏电池片间隙的1-10倍。
CN202111176495.XA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Active CN113921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6495.XA CN113921634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6495.XA CN113921634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1634A CN113921634A (zh) 2022-01-11
CN113921634B true CN113921634B (zh) 2024-04-05

Family

ID=79238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6495.XA Active CN113921634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163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4300A (zh) * 2013-04-26 2014-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8767062A (zh) * 2018-05-30 2018-11-06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CN208835076U (zh) * 2018-08-24 2019-05-07 宁波瑞凌辐射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12582490A (zh) * 2020-12-17 2021-03-30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力学冲击的光伏背板、制备工艺及光伏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4300A (zh) * 2013-04-26 2014-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8767062A (zh) * 2018-05-30 2018-11-06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CN208835076U (zh) * 2018-08-24 2019-05-07 宁波瑞凌辐射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12582490A (zh) * 2020-12-17 2021-03-30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力学冲击的光伏背板、制备工艺及光伏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1634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8862B (zh) 光伏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Gorter et al. A comparison of 15 polymers for application in photovoltaic modules in PV-powered boats
EP2623314A1 (en) Encapsulated photovoltaic module
CN102709366B (zh) 增强型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CN111718665A (zh) 一种多层结构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EP268031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12189264A (zh) 包括聚合物构成的前层和复合材料构成的后层的轻质且柔性的光伏模块
CN113921633B (zh)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封装材料及光伏组件
RU2416056C1 (ru) Фот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гибкий модуль
CN110140222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7984842A (zh) 一种氟膜、背板和光伏组件
CN203674229U (zh) 透光型晶硅太阳电池组件
CN113921634B (zh) 一种光伏封装片材及光伏组件
CN108231930A (zh) 光伏组件
CN113745353A (zh)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
CN104810420A (zh) 透光型晶硅太阳电池组件
CN104600140B (zh) 一种轻质复合高功率太阳能组件
CN209217001U (zh) 一种电池串及一种光伏组件
CN216528915U (zh) 轻质光伏组件
CN210974494U (zh) 一种改性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合板
CN104393060A (zh) 一种抗隐裂光伏组件
CN20897052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钢化封装结构
Govaerts et al. Interconnection and lamination technologies towards ubiquitous integration of photovoltaics
CN108550649A (zh) 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KR101106317B1 (ko) 복층유리형 태양전지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