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9467B -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9467B
CN113919467B CN202111198427.3A CN202111198427A CN113919467B CN 113919467 B CN113919467 B CN 113919467B CN 202111198427 A CN202111198427 A CN 202111198427A CN 113919467 B CN113919467 B CN 113919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equipment
data information
smart card
comparis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984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9467A (zh
Inventor
李翔
吴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w Smart C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w Smart C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w Smart C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w Smart C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984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94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9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9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9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9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2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testing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51Error or fault detection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66Error or fault reporting or s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读取相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存储信息;对比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与所述第一存储信息,并获得第一对比结果;若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生成错误报告。本申请具有降低设备后期运维过程中的困难性,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非接触式智能卡中的芯片通过类似于RFID的感应技术与读卡器进行通信,无需插卡拔卡等动作,只需要靠近读卡器就可以读出智能卡中的信息,使用便捷,且应用场景也比较丰富。
目前很多在运行过程中不方便打开的设备上通常会固定智能卡,然后会将这些设备内部的仪器类型及型号等数据,存储到智能卡的芯片中。设备的壳体以及智能卡的表面通常会固定有相互对应的标签,从而方便将智能卡对应到相应的设备上。
然而由于标签张贴通常由人工操作,可能存在失误的情况,容易导致智能卡存储的数据与实际设备内的仪器不符,会对后期设备的运维检测造成困难,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设备后期运维过程中的困难性,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
读取相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存储信息;
对比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与所述第一存储信息,并获得第一对比结果;
若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生成错误报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并且读取相应设备的智能卡内芯片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存储信息,并且将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进行对比,然后获得第一对比结果,如果第一对比结果为不同,就生成错误报告,从而提醒检查人员设备内相关仪器的数据与智能卡芯片中的数据不同,从而能够提前对芯片进行检查,降低设备后期运维过程中的困难性,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时,获取相应设备的设备编号,作为第一设备编号;
获取所述智能卡的芯片编号;
判断所述芯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是否匹配;
若否,则生成编号错误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编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对比结果不同时,获取第一数据信息中的第一设备编号,然后获取智能卡的芯片编号,并将芯片编号与第一设备编号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证明芯片没有使用错误,但是芯片的数据错误,如果匹配不成功,则生成编号错误信息,从而提示检查人员智能卡使用错误,能够进一步提高判断智能卡使用是否正确的概率。
作为优选,所述生成编号错误信息之后还包括:
取其他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二数据信息;
将所述第一存储信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
匹配成功时,获取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第二设备编号并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编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其他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二数据信息,然后将第一存储信息与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获取对应的其他设备的第二设备编号并输出,从而能够将存储信息对应的智能卡找到相应的其他设备,进而能够方便对智能卡进行相应的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匹配成功时,获取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第二设备编号并输出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编号,读取相应所述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二存储信息;
对比所述第二存储信息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并获得第二对比结果;
若第二对比结果为相同,则用所述第二存储信息替换所述第一存储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二设备编号读取对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然后将第二存储信息与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然后获得第二对比结果,如果对比结果相同,则说明替换的设备与初始设备两者之间的智能卡安装错误,只需要对换两者的智能卡即可,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对比结果为相异,
将所述第二存储信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并获得匹配结果;
若匹配成功,获取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相应的所述第二设备编号;
若匹配失败,则生成错误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存储信息与第一数据信息对比不成功时,将第二存储信息与所有的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并获得匹配结果,如果匹配成功则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中对应的设备编号,进而方便对于存储信息对应的智能卡进行替换;如果不同则生成错误信息,从而提醒检查人员智能卡使用错误。
作为优选,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时,获取相应设备的位置信息;
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时,获取相应设备的位置信息,然后将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从而能够方便其他检查人员寻找相应设备的位置,并能够对相应的设备进行记录,从而方便以后对设备进行检查。
作为优选,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相同时,获取所述第一存储信息的信息数量;
将所述信息数量与数量阈值进行对比,并获得第三对比结果;
若第三对比结果相异,则生成偏差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的对比结果相同时,获取第一存储信息的信息数量,然后将信息数量与数量阈值进行对比,并获得第三对比结果,如果对比结果不同生成偏差信息,从而提醒检查人员智能卡中的芯片信息存储错误,从而方便及时更换或者维修智能卡。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
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相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储存信息;
信息对比模块,用于对比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与所述第一存储信息,并获得第一对比结果;
报告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时,生成错误报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信息获取模块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然后将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信息对比模块,信息读取模块读取相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存储信息,然后将第一存储信息发送至信息对比模块,信息对比模块对比接收的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并且获取第一对比结果,然后将第一对比结果发送到报告生成模块,然后当第一对比结果不同时,报告生成模块生成错误报告,从而提示检查人员智能卡使用错误,能够进一步提高判断智能卡使用是否正确的概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相应设备的位置信息;
位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置获取模块获取设备的位置信息,然后将位置信息发送到位置发送模块,位置发送模块将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从而能够方便检修人员及时寻找设备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获取的数据信息与读取的存储信息进行对比,然后获得对比结果,如果对比结果为不同,就生成错误报告,从而提醒检查人员设备内相关仪器的数据与智能卡芯片中的数据不同,从而能够提前对芯片进行检查,降低设备后期运维过程中的困难性,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
2.获取其他设备的其他数据,然后将存储信息与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获取对应的其他设备的设备编号,从而能够将存储信息对应的智能卡找到相应的其他设备,进而能够方便对智能卡进行相应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信息与存储信息对比结果不同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信息与存储信息对比结果相同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信息与存储信息对比结果不同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生成编号错误信息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存储信息与数据信息匹配成功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存储信息与数据信息匹配不成功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信息获取模块;2、信息读取模块;3、信息对比模块;4、报告生成模块;5、位置获取模块;6、位置发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
参照图1,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包括:
S1: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
S2:读取相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存储信息;
S3:对比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并获得第一对比结果;
S4:若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生成错误报告。
通常来说,由于标签张贴过程中通常由人工操作,可能存在失误的情况,因此会导致智能卡存储的数据与实际设备内的仪器不符,会对后期设备的运维检测造成困难,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效率,因此仪器投入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质检。
具体来说,首先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也就是获取第一台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第一台设备中相关元器件的型号、参数、设备编号等信息。
然后读取相应智能卡的存储信息,存储信息也就是存储在相应智能卡芯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初始设备中部分或全部元器件的参数信息,例如芯片编号,作为第一存储信息。其中,相应智能卡是指安装与初设设备上的智能卡,然后通过读卡器等设备读取智能卡中芯片存储的信息,也就是存储信息。
接着将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进行对比,并获得第一对比结果,第一对比结果包括对比成功和对比不成功。对比成功是指存储信息中的信息能够与数据信息中的信息对应,不存在相冲突的信息。
如果对比结果不同,此时生成错误报告,从而证明存储信息与数据信息不对应,也就是芯片中的参数与设备的参数不匹配,检测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生成的错误报告确定设备有问题,从而能够提前对芯片进行检修,降低设备后期运维过程中的困难性,提高设备后期的维修效率。
而进一步的,当第一对比结果不同时,参照图2,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相应设备的位置信息;
S12:将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具体来说,当去确定质检的设备发生问题时,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获取相应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设备的位置,然后将位置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从而方便其他的检修人员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获得发生问题的设备的具体位置,能够减少设备的寻找时间,同时通过移动终端能够对接收到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从而方便后续对设备进行查找。
而再进一步的,当对比结果相同时,参照图3,还包括如下步骤:
S21:获取第一存储信息的信息数量;
S22:将信息数量与数量阈值进行对比,并获得第三对比结果;
S23:若第三对比结果相异,则生成偏差信息。
具体来说,获取第一存储信息的信息数量,也就是确定存储信息中存储的元器件的参数有多少。然后将信息数量与数量阈值进行对比,并获得第三对比结果,也就是说,例如信息数量包括5个元器件,每个元器件对应3个存储的参数,也就是信息数量为3X5=15个,而数量阈值为20个,也就是例如还是5个元器件,每个元器件对应4个存储的参数。
由上述可知,此时信息数量与数量阈值的对比结果就是不同,因此可以确定即使存储信息与数据信息匹配,也就是没有不同的信息,但是参数的数量不同,同样说明设备具有质量问题,此时生成偏差信息,通过偏差信息提醒检修人员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对智能卡的芯片进行维修调整,从而能够减少后期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而寻找问题的繁琐性。相对的,当对比结果相同时,此时可以对设备进行后续的进一步检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当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的对比结果不同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31:获取相应设备的设备编号,作为第一设备编号;
S32:获取智能卡的芯片编号;
S33:判断芯片编号与第一设备编号是否匹配;
S34:若否,则生成编号错误信息;
S35:若是,则更换相应的智能卡。
具体来说,获取相应设备的设备编号,也就是第一台设备的设备编号,作为第一设备编号,然后获取智能卡的芯片编号,如果设备质检没有问题,则芯片编号应当与第一设备编号对应。获取第一设备编号与芯片编号之后,判断二者是否匹配,也就是编号是否对应,若不对应,则生成编号错误信息,从而提醒质检人员,智能卡与设备不匹配。
相应的,如果第一设备编号与芯片编号匹配,则说明芯片安装到对应的设备上时未发生错误,也就是智能卡与设备对应,此时说明智能卡的芯片内部录入的信息发生了偏差,例如元器件的参数数量相同,但是参数对应的元器件位置发生了的错误,此时则对相应的智能卡进行更换,从而尽可能的保证设备的质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步骤S34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36:获取其他设备的所述数据信息,作为第二数据信息;
S37:将第一存储信息与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
S38:匹配成功时,获取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第二设备编号并输出。
具体来说,获取其他设备的所述数据信息,作为第二数据信息,第二数据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编号。其中其他设备是指初设设备之外的设备,第二数据信息就是其他设备中相应的各种元器件的参数信息,例如设备编号、型号等。
因为芯片编号与第一设备编号不匹配,就说明存在智能卡安装到了不对应的设备上,因此之后将第一存储信息与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并获得匹配结果,当匹配结果为成功时,获取与第一存储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第二设备编号,其中第二设备编号就是与初始设备上智能卡对应的设备的设备编号。当获得相应的设备编号之后,也就能找到相应的设备的位置,然后将初设设备上的智能卡安装到相应的其他设备上。
相对的,当匹配结果不成功时,说明智能卡的存储信息发生错误,需要对智能卡进行更换或者对智能卡中的芯片进行修改,从而使智能卡与相应的设备对应,从而提高设备的质量,降低设备后期维修过程中的困难性。
进一步的,参照图6,从其他设备上替换下来的智能卡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测,因此步骤S38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39:基于第二设备编号,读取相应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二存储信息;
S30:对比第二存储信息与第一数据信息,并获得第二对比结果;
S301:若第二对比结果为相同,则用第二存储信息替换第一存储信息。
具体来说,基于第二设备编号,读取相应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也就是读取从其他设备上拆卸的智能卡内的芯片存储的信息,也就是存储信息,作为第二存储信息,然后将第二存储信息与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并获得对比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将其他设备上替换的智能卡存储的数据与初始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查看二者的对比结果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证明初设设备与替换的其他设备两者之间的智能卡位置装反,只需要互换两者的智能卡即可。如果对比结果不同,则可以进行后续的检查工作。
因此,再进一步的,参照图7,当第二存储信息与第一数据信息的对比结果不同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41:将第二存储信息与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并获得匹配结果;
S42:若匹配成功,获取第二数据信息中相应的第二设备编号;
S43:若匹配失败,则生成错误信息。
具体来说,当第二存储信息与第一数据信息的对比结果不同时,也就是说明从其他设备上替换下来的智能卡与初始设备不匹配,此时将第二存储信息与剩余的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并获得匹配结果。
当匹配的结果为成功时,获取剩余的第二数据信息中相应的第二设备编号,这也就说明剩余的其他设备中的数据存在与智能卡匹配的,此时根据获取的相应的剩余的其他设备中的第二设备编号寻找相应的设备,然后将更换下来的智能卡与这个新的寻找到的其他设备上的智能卡进行替换,然后按照上述的方式将所有的设备进行一次寻找,直至所有的设备均检查完毕,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检查,进而能够提前对芯片进行检查,降低设备后期运维过程中的困难性,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
而如果匹配不成功,则生成错误信息,此时就证明智能卡存储的信息有错误,提醒检修人员需要对相应的智能卡进行更换。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首先获取初始设备的第一数据信息,并且读取相应设备的智能卡内芯片的第一存储信息,并且将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进行对比,然后获得第一对比结果,如果第一对比结果为不同,就生成错误报告,从而提醒检查人员设备内相关仪器的数据与智能卡芯片中的数据不同,然后可以获取相应设备的位置信息,并发送到移动终端方便对设备进行查找,当第一对比结果相同时,将信息数量与数量阈值进行对比,第一对比结果不同生成偏差提示,从而能够提前对芯片进行检查,降低设备后期运维过程中的困难性,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系统。
参照图8,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
信息读取模块2,用于读取相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存储信息;
信息对比模块3,用于对比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并获得第一对比结果;
报告生成模块4,用于在第一对比结果为不同时,生成错误报告。
具体来说,信息获取模块1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然后将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信息对比模块3,信息读取模块2读取相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存储信息,然后将第一存储信息发送至信息对比模块3,信息对比模块3对比接收的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一存储信息,并且获取第一对比结果,然后将第一对比结果发送到报告生成模块4,然后当对比结果不同时,报告生成模块4生成错误报告,从而提示检查人员智能卡使用错误,能够进一步提高判断智能卡使用是否正确的概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5,用于获取相应设备的位置信息;
位置发送模块6,用于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具体来说,信息对比模块3生成的第一对比结果为不同时,信息对比模块3将对比结果发送位置获取模块5,此时位置获取模块5获取设备的位置信息,然后将位置信息发送到位置发送模块6,位置发送模块6将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从而能够方便检修人员及时寻找设备的位置。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初始设备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一数据信息;
读取相应的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一存储信息;
对比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与所述第一存储信息,并获得第一对比结果;
若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生成错误报告;
当所述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时,获取相应设备的设备编号,作为第一设备编号;
获取所述智能卡的芯片编号;
判断所述芯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是否匹配;
若否,则生成编号错误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编号;
所述生成编号错误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其他设备的所述数据信息,作为第二数据信息;
将所述第一存储信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
匹配成功时,获取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第二设备编号并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编号;
所述匹配成功时,获取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第二设备编号并输出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编号,读取相应所述智能卡的存储信息,作为第二存储信息;
对比所述第二存储信息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并获得第二对比结果;
若第二对比结果为相同,则用所述第二存储信息替换所述第一存储信息;
若所述第二对比结果为相异,
将所述第二存储信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并获得匹配结果;
若匹配成功,获取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相应的所述第二设备编号;
若匹配失败,则生成错误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对比结果为相异时,获取相应设备的位置信息;
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相同时,获取所述第一存储信息的信息数量;
将所述信息数量与数量阈值进行对比,并获得第三对比结果;
若第三对比结果相异,则生成偏差信息。
CN202111198427.3A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919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8427.3A CN113919467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8427.3A CN113919467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9467A CN113919467A (zh) 2022-01-11
CN113919467B true CN113919467B (zh) 2024-02-02

Family

ID=79240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8427.3A Active CN113919467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946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2109A (zh) * 2013-04-19 2014-10-22 深圳市乐彩智能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卡自动识别系统及方法
CN204480305U (zh) * 2015-03-02 2015-07-15 国家电网公司 机房资产移动运维管理系统
JP2016038683A (ja) * 2014-08-06 2016-03-22 株式会社日本総合研究所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CN105676106A (zh) * 2015-12-31 2016-06-15 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智能卡芯片型号自动化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677839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金邦达有限公司 智能卡数据自动写入方法及系统、智能卡数据自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7480567A (zh) * 2017-08-18 2017-12-15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印刷信息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9376811A (zh) * 2018-08-29 2019-02-2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换卡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991584A (zh) * 2019-12-11 2020-04-1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配电房资产盘点系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22224A (ko) * 2017-08-25 2019-03-06 이상협 디지털 인식기를 이용한 정보수집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2109A (zh) * 2013-04-19 2014-10-22 深圳市乐彩智能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卡自动识别系统及方法
JP2016038683A (ja) * 2014-08-06 2016-03-22 株式会社日本総合研究所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CN204480305U (zh) * 2015-03-02 2015-07-15 国家电网公司 机房资产移动运维管理系统
CN105676106A (zh) * 2015-12-31 2016-06-15 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智能卡芯片型号自动化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677839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金邦达有限公司 智能卡数据自动写入方法及系统、智能卡数据自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7480567A (zh) * 2017-08-18 2017-12-15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印刷信息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9376811A (zh) * 2018-08-29 2019-02-2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换卡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991584A (zh) * 2019-12-11 2020-04-1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配电房资产盘点系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9467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68368A1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defects in assembly units
US80949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tory work logging
US7148800B2 (en)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n asset with a monitoring device
US20090281771A1 (en) Testing system for mobile phones and testing method thereof
CN104361434A (zh) 卷烟机耗材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1210952A (zh) 多测试埠半导体测试机台的自动化设定方法
US20160103169A1 (en) Cable connection verif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509064A (zh) 基于摄像方式获取检测试纸信息的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07016873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testing
CN102101112A (zh) 发光二极管晶片分选方法
CN113919467B (zh) 一种基于rfid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芯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JP2009251919A (ja) Icタグによる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EP2911023A1 (en) Motor vehicle production lin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US20090261948A1 (en) Machine element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rfid tag and machine element control using the same
US20070115016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with embedded memory testing scheme and the method of testing the same
KR102278309B1 (ko) 광학코드와 이미지 비교를 이용한 자재 오삽방지 스마트 팩토리 시스템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US8164453B2 (en) Physical audit system wit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US7307525B2 (en) Instruction drop-off warn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0490607A (zh) 一种物料追溯系统及方法
CN113361265B (zh) 数据质量检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978053B2 (en) Tag-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IC tag
CN110389293A (zh) 用于电子器件测试台认证的装置和方法
CN114298063B (zh) 安全工器具的信息更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KR100791704B1 (ko) 바코드 인식 장치
CN109492727B (zh) 一种基于rfid的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自动测试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