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6559B - 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6559B
CN113916559B CN202111494453.0A CN202111494453A CN113916559B CN 113916559 B CN113916559 B CN 113916559B CN 202111494453 A CN202111494453 A CN 202111494453A CN 113916559 B CN113916559 B CN 113916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function
time interval
determining
perform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44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6559A (zh
Inventor
刘志新
马伟杰
陈弘
刘伟东
王凯
解明浩
郝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9445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6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6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6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6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6559B/zh
Priority to DE102022120649.1A priority patent/DE102022120649B4/de
Priority to US18/058,735 priority patent/US11650132B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078Shock-testing of vehicl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28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 G09B23/30Anatomical mode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测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其中,所述差异包括累计差值或累计方差。该方法可真实、准确、有效地构建假人部件在多种冲击测试下的性能限值。

Description

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测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碰撞试验是评价车辆安全性能的技术核心,而碰撞假人是代替乘员直接用于汽车安全性能评价的关键测试装备,碰撞假人各个部件的冲击响应性能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能评价的结果。针对于假人各个部件的冲击测试试验是检验假人性能的技术途径,将假人各部件冲击测试响应输出与已有的性能限值要求进行比对,是评价假人性能的关键技术手段。
目前,针对碰撞假人各部件性能测试均采用一种测试工况进行性能评价,所依据的性能限值要求也是基于一种测试工况的多次重复试验,计算其平均值进而完成技术要求构建。而在真实的汽车碰撞测试场景中,假人各个部位会经受不同的碰撞冲击载荷作用,基于现有的性能限值构建方法所获得的假人部件性能技术要求,不能真实、准确、有效的评价实际应用于复杂碰撞场景下的假人各部件技术性能。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假人部件在多种碰撞冲击测试下的性能限值要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以实现对假人部件在多种冲击测试下的性能限值进行真实、准确、有效的构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包括:
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
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
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其中,所述差异包括累计差值或累计方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首先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出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进而结合曲线之间的差异将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进行对正,最终得到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该方法可将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准确、有效地构建出假人在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性能限值,为假人的冲击性能测试验证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对于假人的不同部位来说,可得到与各个部位相对应的性能限值,即使假人不同部位冲击响应曲线的相位、幅值、线型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不影响各部位限值的准确性,为后续的部位测试验证提供可靠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假人胸部位移不同测试载荷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3是确定对正起止时刻的原理图;
图4是假人胸部不同位移响应曲线对正效果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提供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实施例3提供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假人胸部位移均值响应函数及正负标准响应函数的示意图;
图8是响应曲线两峰值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tp的示意图;
图9是响应曲线两峰值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tp时性能限值划定原理图;
图10是响应曲线两峰值间隔时间小于tp的示意图;
图11是响应曲线两峰值间隔时间小于tp时性能限值划定原理图;
图12是假人胸部位移均值响应函数和正负标准响应函数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高性能限值指数确定高性能限值函数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低性能限值指数确定低性能限值函数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3的方法得到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4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5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构成,并一般集成在电子设备中。
参见图1,上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
其中,不同冲击测试工况是指涉及到假人各个部件性能测试的所有工况,包括但不限于冲击摆锤质量、摆锤冲击速度、摆锤与假人部件接触面形状等,该测试工况是实际发生的碰撞在试验室环境下等效复现的工况。响应曲线是指假人碰撞的所有碰撞响应的输出曲线,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曲线、力曲线、力矩曲线、位移曲线、角速度曲线等。标准响应曲线是指作为对正基准的响应曲线。对正起止时刻是指作为限定参与对正响应曲线段的时间基准。
优选地,所述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包括:
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和不同冲击测试工况发生的概率,确定标准响应曲线;
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第一响应比值函数、第二响应比值函数、对正起始时刻响应比值和对正终止时刻响应比值,确定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比值函数用于表征所述响应曲线上最大峰值响应值与所述最大峰值响应值左侧的响应值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二响应比值函数用于表征所述响应曲线上最后一个峰值响应值与所述最后一个峰值响应值右侧的响应值之间的关系。
本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在实际碰撞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碰撞冲击所对应的冲击试验工况形成的响应曲线作为标准响应曲线。
示例性地,以Hybrid III50th假人胸部冲击测试为例,将假人胸部放置在4类不同摆锤冲击载荷工况下,涉及冲击摆锤质量、冲击速度、摆锤与假人胸部接触面积形状等三类型变量,实际测试设置参数和所得位移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获得假人胸部位移响应输出4条曲线,选定测试工况1所对应的响应曲线作为标准响应曲线fQ(t)。
优选地,所述第一响应比值函数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公式1);其中,f(t)maxpeak为所述响应曲线上最大峰值响应值,f(ti)为所述最大峰值响应值左侧的第i个响应值;
所述对正起始时刻响应比值为0.7-0.95(包括但不限于0.7、0.75、0.8、0.85、0.9、0.95等);
所述第二响应比值函数为
Figure 883688DEST_PATH_IMAGE002
(公式2);其中,f(t)lastpeak为所述响应曲线上最后一个峰值响应值,f(tj)为所述最后一个峰值响应值右侧的第j个响应值;
所述对正终止时刻响应比值为0.6-0.92(包括但不限于0.6、0.7、0.8、0.9、0.92等)。
如图3所示为确定对正起止时刻的原理图。
示例性地,对于标准响应曲线来说,定义假人胸部位移响应曲线的对正起始时刻响应比值为0.9,按公式1可计算出假人胸部位移的响应比值为0.9时所对应的f(ti),进而得到对正起始时刻Ts为9ms。定义假人胸部位移响应曲线的对正终止时刻响应比值为0.8,按公式2可计算出假人胸部位移的响应比值为0.8时所对应的f(tj),进而得到对正终止时刻Td为83ms。
S120、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
其中,所述差异包括累计差值或累计方差。
其中,对正是指将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沿时间轴平移,以使得其他响应曲线在其各自的对正起止时刻的时间区间内,能够与标准响应曲线在最大程度上吻合。
可选地,所述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包括:
计算各条所述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的响应幅值累计差值;
沿时间轴平移各条所述其他响应曲线,对于每条所述其他响应曲线来说,选定所述累计差值最小时的曲线位置为所述其他响应曲线的对正位置。
优选地,所述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包括:
计算各条所述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的响应幅值累计方差;
沿时间轴平移各条所述其他响应曲线,对于每条所述其他响应曲线来说,选定所述累计方差最小时的曲线位置为所述其他响应曲线的对正位置。
示例性地,定义对正起始时刻Ts和对正终止时刻Td之间的那部分响应曲线为有效响应曲线。在此时间和响应幅值范围内,计算所述其他响应曲线fi(t)与fQ(t)的响应幅值累计方差EQI。沿时间轴平移曲线fi(t),当累计方差最小时(按公式3计算),曲线fi(t)与fQ(t)完成对正,如图4所示(应当理解的是,图4中的Ts和Td是标准响应曲线的对正起始时刻和对正终止时刻)。
Figure 9776DEST_PATH_IMAGE003
(公式3)
S130、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其中,所有响应曲线是指标准响应曲线在对正起止时刻的时间区间内的部分和所述其他响应曲线在对正起止时刻的时间区间内且经对正后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包括:
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方差响应函数;
根据所述方差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示例性地,计算上述所有响应曲线的方差,得到方差响应函数,然后在方差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标准差作为碰撞假人冲击响应高性能限值函数,减少一个标准差作为碰撞假人冲击响应低性能限值函数。
上述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首先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出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进而结合曲线之间的差异将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进行对正,最终得到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该方法可将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准确、有效地构建出假人在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性能限值,为假人的冲击性能测试验证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对于假人的不同部位来说,可得到与各个部位相对应的性能限值,即使假人不同部位冲击响应曲线的相位、幅值、线型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不影响各部位限值的准确性,为后续的部位测试验证提供可靠依据。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中S130的进一步优化,该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
S120、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
以上S110、S120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230、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均值响应函数。
其中,均值响应函数是指所述所有响应曲线在不同时刻的均值与时刻之间所形成的函数。
可选地,所述均值响应函数为
Figure 5414DEST_PATH_IMAGE004
(公式4);其中,fj(t)为在对正起止时刻的时间区间内的响应曲线,k为所有响应曲线的总数量。
S240、根据所述均值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示例性地,计算上述所有响应曲线的标准差,然后在均值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标准差作为碰撞假人冲击响应高性能限值函数,减少一个标准差作为碰撞假人冲击响应低性能限值函数。
本实施例在均值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得到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中S130的进一步优化,该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
S120、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
S230、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均值响应函数。
以上S110、S120、S230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340、根据所述均值响应函数和所述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正标准响应函数和负标准响应函数。
其中,正标准响应函数为
Figure 736609DEST_PATH_IMAGE005
(公式5)。
负标准响应函数为
Figure 464394DEST_PATH_IMAGE006
(公式6)。
如图7所示为假人胸部位移均值响应函数及正负标准响应函数的示意图。
S350、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对正起止时刻、峰值时刻,构建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本实施方式按照正标准响应函数和负标准响应函数的实际形式来构建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对对正起始时刻、第一个峰值时刻、中间的N个峰值时刻、最后一个峰值时刻和对正终止时刻中的任意两个时刻之间都构建相应的限值函数,最后将各个时间区间的限值函数整合,即可得到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与第一个峰值时刻的第一时间间隔、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相邻峰值出现的第二时间间隔、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最后一个峰值时刻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的第三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与第一个峰值时刻的第四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相邻峰值出现的第五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最后一个峰值时刻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的第六时间间隔,确定限值函数数量;
根据所述限值函数数量,构建多个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多个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
根据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和“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均与上述提到的“对正起始时刻”不同,这是由于正标准响应函数和负标准响应函数都是根据均值响应函数和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得到的,函数开始时刻会与原来的对正起始时刻存在差异。类似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和“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均与上述提到的“对正终止时刻”也不同。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与第一个峰值时刻的第一时间间隔、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相邻峰值出现的第二时间间隔、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最后一个峰值时刻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的第三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与第一个峰值时刻的第四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相邻峰值出现的第五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最后一个峰值时刻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的第六时间间隔,确定限值函数数量包括:
对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将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与预设时间间隔对比,若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内存在一个限值函数(如图8和图9所示,图中tp为所述预设时间间隔,ti为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若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的相邻下一个时间间隔内存在一个限值函数(如图10和图11所示);其中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或所述第三时间间隔,所述相邻下一个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
对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将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与预设时间间隔对比,若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内存在一个限值函数;若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的相邻下一个时间间隔内存在一个限值函数;其中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为所述第四时间间隔、所述第五时间间隔或所述第六时间间隔,所述相邻下一个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
可选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可按如下表达式构建:C(t)=gnx(t)n+ gn-1x(t)n-1+…+ g1x(t) +g0(公式7)。
示例性地,设定预设时间间隔为5ms。如图12所示,胸部位移正标准响应函数FU(t)所对应时刻: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Tus=9ms与第一个峰值时刻tu1=24ms、第2个峰值时刻tu2=55ms、第3个峰值时刻tu3=78ms、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Tud=83ms,时间间隔分别为tu1-Tus=15ms、tu2- tu1=31ms、tu3- tu2=23ms、Tud- tu3=5ms,依据5ms原则判定胸部位移响应高性能限值函数由4条直线段构成。胸部位移负标准响应函数FL(t)所对应时刻: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Tls=11ms与第一个峰值时刻tl1=29ms,第2个峰值时刻tl2=43ms、第3个峰值时刻tl3=64ms、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Tld=74ms,时间间隔分别为tl1-Tls=18ms、tl2-tl1=14ms、tl3-tl2=21ms、Tld-tl3=10ms,依据5ms原则判定胸部位移响应低性能限值函数由4条直线段构成。
示例性地,构建的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的表达式如下:C(t)=ki(t)+di(公式8),其中,ki(t)为斜率,di为截距,i为预选限值函数的序号。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确定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之间的第一类交点;根据所述第一类交点,确定相邻两个第一类交点之间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围合而成的且位于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上方的第一面积;根据所述第一面积,确定高性能限值函数;
根据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之间的第二类交点;根据所述第二类交点,确定相邻两个第二类交点之间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围合而成的且位于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下方的第二面积;根据所述第二面积,确定低性能限值函数。
示例性地,可预设高性能限值指数和低性能限值指数,高性能限值指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面积以及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在时间轴上的投影面积的关系,低性能限值指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二面积以及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在时间轴上的投影面积的关系。
可选地,高性能限值指数为
Figure 15461DEST_PATH_IMAGE007
(公式9),其中,tua为正标准响应函数上的某段曲线响应值高于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对应响应值的起始时刻,tub为正标准响应函数上的某段曲线响应值高于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对应响应值的结束时刻。当Wu在预设范围内(如0.08-0.36,典型的如0.1)时,该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为所需高性能限值函数。如图13所示为根据高性能限值指数确定高性能限值函数的示意图。
可选地,低性能限值指数为
Figure 814790DEST_PATH_IMAGE008
(公式10),其中,tla为负标准响应函数上的某段曲线响应值低于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对应响应值的起始时刻,tlb为负标准响应函数上的某段曲线响应值低于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对应响应值的结束时刻。当Wl在预设范围内(如0.1-0.3,典型的如0.2)时,该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为所需低性能限值函数。
如图14所示为根据低性能限值指数确定低性能限值函数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得到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示意图。
本实施例在均值响应函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负标准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得到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实施例4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装置,包括:
标准响应曲线和对正起止时刻确定模块101,用于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
对正模块102,用于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
限值函数确定模块103,用于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进一步地,该限值函数确定模块包括:均值响应函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均值响应函数;限值函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均值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或用于根据所述均值响应函数和所述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和所述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对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5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该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优势。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Graphical 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与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图17中以一个处理器201为例。
存储器2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装置中的标准响应曲线和对正起止时刻确定模块101、对正模块102和限值函数确定模块103)。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
存储器2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2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输出装置2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优势。
本发明中的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Radio Frequency,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该理解的是,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
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
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其中,所述差异包括累计差值或累计方差;
所述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确定标准响应曲线和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包括:
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和不同冲击测试工况发生的概率,确定标准响应曲线;
根据碰撞假人不同冲击测试工况下的响应曲线、第一响应比值函数、第二响应比值函数、对正起始时刻响应比值和对正终止时刻响应比值,确定各条响应曲线的对正起止时刻;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比值函数用于表征所述响应曲线上最大峰值响应值与所述最大峰值响应值左侧的响应值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二响应比值函数用于表征所述响应曲线上最后一个峰值响应值与所述最后一个峰值响应值右侧的响应值之间的关系;
所述第一响应比值函数为
Figure 96979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f(t)maxpeak为所述响应曲线上最大峰值响应值,f(ti)为所述最大峰值响应值左侧的第i个响应值;
所述对正起始时刻响应比值为0.7-0.95;
所述第二响应比值函数为
Figure 687215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f(t)lastpeak为所述响应曲线上最后一个峰值响应值,f(tj)为所述最后一个峰值响应值右侧的第j个响应值;
所述对正终止时刻响应比值为0.6-0.92;
所述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包括:
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方差响应函数;根据所述方差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或,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均值响应函数;根据所述均值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或,根据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均值响应函数;根据所述均值响应函数和所述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异,将除所述标准响应曲线之外的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对正包括:
计算所述其他响应曲线与所述标准响应曲线的响应幅值累计方差;
沿时间轴平移各条所述其他响应曲线,对于每条所述其他响应曲线来说,选定所述累计方差最小时的曲线位置为所述其他响应曲线的对正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均值响应函数和所述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均值响应函数和所述对正后的所有响应曲线,确定正标准响应函数和负标准响应函数;
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与第一个峰值时刻的第一时间间隔、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相邻峰值出现的第二时间间隔、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最后一个峰值时刻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的第三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与第一个峰值时刻的第四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相邻峰值出现的第五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最后一个峰值时刻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的第六时间间隔,确定限值函数数量;
根据所述限值函数数量,构建多个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多个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
根据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与第一个峰值时刻的第一时间间隔、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相邻峰值出现的第二时间间隔、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最后一个峰值时刻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的第三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开始时刻与第一个峰值时刻的第四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相邻峰值出现的第五时间间隔、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最后一个峰值时刻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上对正结束时刻的第六时间间隔,确定限值函数数量包括:
对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将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与预设时间间隔对比,若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内存在一个限值函数;若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的相邻下一个时间间隔内存在一个限值函数;其中所述第一待对比时间间隔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或所述第三时间间隔,所述相邻下一个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
对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将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与预设时间间隔对比,若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内存在一个限值函数;若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的相邻下一个时间间隔内存在一个限值函数;其中所述第二待对比时间间隔为所述第四时间间隔、所述第五时间间隔或所述第六时间间隔,所述相邻下一个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确定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之间的第一类交点;根据所述第一类交点,确定相邻两个第一类交点之间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与所述正标准响应函数围合而成的且位于所述高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上方的第一面积;根据所述第一面积,确定高性能限值函数;
根据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和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确定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之间的第二类交点;根据所述第二类交点,确定相邻两个第二类交点之间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与所述负标准响应函数围合而成的且位于所述低性能预选限值函数下方的第二面积;根据所述第二面积,确定低性能限值函数。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94453.0A 2021-12-09 2021-12-09 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16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4453.0A CN113916559B (zh) 2021-12-09 2021-12-09 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DE102022120649.1A DE102022120649B4 (de) 2021-12-09 2022-08-16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Leistungsgrenze der Aufprallreaktion einer Testpuppe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US18/058,735 US11650132B1 (en) 2021-12-09 2022-11-24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impact response performance limit value of crash dumm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4453.0A CN113916559B (zh) 2021-12-09 2021-12-09 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6559A CN113916559A (zh) 2022-01-11
CN113916559B true CN113916559B (zh) 2022-03-15

Family

ID=7924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4453.0A Active CN113916559B (zh) 2021-12-09 2021-12-09 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0132B1 (zh)
CN (1) CN113916559B (zh)
DE (1) DE10202212064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7813B (zh) * 2022-11-28 2023-04-2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假人下腹部冲击试验方法和设备
CN115575141B (zh) * 2022-12-09 2023-06-06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汽车碰撞假人胸部标定方法和设备
CN116818369B (zh) * 2023-08-29 2023-11-14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汽车碰撞假人标定结果判定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7740361B (zh) * 2024-02-19 2024-05-07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假人腰椎测试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7693A1 (de) * 2009-08-21 2012-06-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crashsimulationseinrichtung, zusatzvorrichtung für eine crashsimulationseinrichtung und crashsimulationsein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zusatz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5043B2 (en) 1991-07-09 2009-12-22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Crash sensor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deployment of an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WO2006074411A2 (en) 2005-01-07 2006-07-13 Riddel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and providing treatment to sports participants
US8086430B2 (en) 2007-09-28 2011-12-27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to accurately position finite element dummies i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CN102680199B (zh) * 2012-05-22 2015-04-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系统及方法
US20170249870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Humanetics Innovative Solutions, Inc. Customized neck response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crash test dummy and method
CN107607327A (zh) * 2017-08-24 2018-01-19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假人肢体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0823587B (zh) * 2018-08-08 2021-04-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侧面碰撞的台车试验方法
CN110285979B (zh) * 2019-07-12 2020-12-2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侧面柱碰撞台车试验方法及其参数提取方法
CN113361148B (zh) * 2021-08-09 2021-10-12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正碰类型识别与严重程度判定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7693A1 (de) * 2009-08-21 2012-06-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crashsimulationseinrichtung, zusatzvorrichtung für eine crashsimulationseinrichtung und crashsimulationsein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zusatz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20649A1 (de) 2023-06-15
CN113916559A (zh) 2022-01-11
DE102022120649B4 (de) 2024-01-04
US11650132B1 (en)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16559B (zh) 碰撞假人冲击响应性能限值的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626013B2 (en) Traffic data analysis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vehicl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82454B (zh) 生成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94221B (zh) 数据实时分析方法、模块、设备和装置
CN111385291B (zh) 车辆信息安全漏洞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8229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vehicle queue length
CN107733894B (zh) 逻辑接口报文的比对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632921B1 (en) Validation using scenario runners
CN115335821B (zh) 卸载统计收集
CN108241618B (zh) 数据库迁移的方法及装置、服务程序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EP3799449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um for verifying vehicle information
CN113158180A (zh) 汽车网络安全威胁场景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030304B2 (en) Buffer overflow detection based on a synthesis of assertions from templates and k-induction
CN112506570B (zh) 设备指令下发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CN113706043A (zh) 网约车出行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09704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anaging storage system
CN112214402A (zh) 一种代码验证算法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774837A (zh) 一种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介质、程序产品及车辆
CN111238510B (zh) 一种专用道路类型的确定、引导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2766505B (zh) 非单调推理在逻辑动作语言系统刻画中的知识表示方法
US20210356292A1 (en) Method for building intersection model, device and medium
US11513947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building and verifying index file
CN105095239A (zh) 一种不确定图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4459720B (zh) 碰撞壁障性能通道的构建方法及碰撞壁障性能评价方法
US10380312B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nalyzing formal constraint confli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