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5710B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5710B
CN113915710B CN202110776863.8A CN202110776863A CN113915710B CN 113915710 B CN113915710 B CN 113915710B CN 202110776863 A CN202110776863 A CN 202110776863A CN 113915710 B CN113915710 B CN 113915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ub
disposed
motor
peripher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68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5710A (zh
Inventor
梁太万
朴俊珉
郑春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91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5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5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5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 B01D46/004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containing fixed gas displacement elements or c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01D46/240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filtering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5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46/58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parallel
    • B01D46/6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parallel arranged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63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mounting fan or blower rotors o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0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5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formed as cylindrical or spherical bodies which are rota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3/00Operation of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73/30Means for generating a circulation of a fluid in a filtration system, e.g. using a pump or a fa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8Personalised air distribu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送风装置,在上侧形成吐出口;循环器,配置在所述送风装置的上侧;以及移动装置,与所述循环器结合,变更所述循环器的布置,所述循环器包括:下盖,包括与所述移动装置结合的下板,在所述下板的周缘形成吸入口;上盖,配置在所述下盖的上侧,并形成吐出口;送风风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之间,在下侧形成圆形的吸入口,在上侧形成环形的吐出口;以及马达,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和所述下盖之间,用于旋转所述送风风扇,所述马达固定在所述下板的上侧。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在上侧配置有调节被净化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循环器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过滤预定空间内部的空气并排出,从而减少相应空间的空气中的灰尘或细菌等的装置。空气净化器通过相应空间的空气流动来滤除杂质,并将杂质被去除的空气吐出。
为了在相应空间的较宽的范围吸入空气并排出被过滤的空气,可以披露有在圆筒形的外壳的周缘面形成有吸入口,并向上侧排出被过滤的空气的结构。只是,为了将被过滤的空气向相应空间的远距离区域吐出,具有用于将被过滤的空气向吐出的上侧额外地转换其流动的装置,从而能够向室内空间的较宽的区域吐出被过滤的空气。
韩国公开专利10-2018-0000121号中披露有使空气从下侧的周缘面向上侧流动的送风装置和配置在送风装置的上侧并转换向上侧吐出的空气的流动的流动转换装置。
上述的流动转换装置为与送风装置连接的结构,由于其具有中心部被封闭的结构,因而使用吸入口呈环形的轴流式风扇。采用轴流式风扇的流动转换装置可以执行通过调节转数来吐出所需的风量的空气并使特定空间的空气循环的功能。只是,在吐出流路面积减小的情况下,风量可能会降低,在未配备有额外的静叶片而通过格栅的情况下,存在有可能会发生流动的能量损失的问题。
与在先文献不同地,在流动转换装置中采用斜流式风扇和静叶片结构的情况下,随着马达配置在送风风扇的上侧,可能会发生用户不易从流动转换装置分离送风风扇并管理的问题。
并且,在先文献中,形成在送风装置的吐出口形成为环形。因此,流动转换装置使流动的空气向环形的吐出口流入并吐出,在流动转换装置的中央部分可能会发生空气的流动受阻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将被过滤的净化空气沿径向较远地传送。
通过在循环器安装吸入口呈圆形的斜流式风扇,能够将空气远距离地传送。只是,本发明的循环器为了变更其布置而与移动装置结合,从而吸入口的一部分可能被封闭。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在循环器的吸入口的一部分被封闭的结构中,能够使空气的流动量损失最小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在流入到循环器的空气向送风风扇的吸入口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使涡流的产生最小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使向送风风扇的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的流动量最大化。
在安装斜流式风扇的循环器的情况下,马达配置在上侧,因而不易分离包括送风风扇的循环器结构,存在有用户不易管理的问题。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在斜流式风扇结构中,通过改变马达的布置来使用户容易地管理。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在送风装置的上侧变更其位置的循环器稳定地被驱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利用在循环器内部配置的送风风扇和马达的布置来最大程度利用循环器内部的空间。并且,通过使循环器内部的空间利用最大化,能够使循环器的制作高度最小化。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将马达配置在空气的流动活跃地形成的送风风扇的流入口,从而防止马达的过热。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送风装置,向上侧吐出空气;循环器,配置在送风装置的上侧,并调节空气的风向,所述循环器包括:下盖,在下板的周缘形成吸入口;上盖,配置在所述下盖的上侧,并形成吐出口;送风风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之间,在下侧形成圆形的吸入口,在上侧形成环形的吐出口。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循环器包括:马达,配置在所述下板的上侧,用于旋转所述送风风扇,由此,在被与移动装置连接的下板遮挡的区域布置马达,能够防止在下板的上侧可能会产生的涡流。
并且,循环器包括:马达盖,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周缘,将流入到所述下盖上形成的吸入口的空气向所述送风风扇引导,由此,在形成有送风风扇的吸入口的空间布置马达和马达盖,从而有效利用送风风扇的下侧空间,并能够利用马达盖的布置来引导向送风风扇流动的空气。
所述送风风扇包括:毂,与所述马达结合;护罩,与所述毂隔开地配置,在中央部形成有供空气吸入的吸入口;复数个动叶片,配置在所述毂和所述护罩之间,所述马达盖配置在所述护罩上形成的吸入口,将流动到所述护罩上形成的所述吸入口的空气向所述毂引导,由此,有效利用斜流式风扇的吸入空间来布置马达,并能够利用容置马达的马达盖来引导吸入的空气。
所述毂包括:内毂,向上侧凸出地形成,以形成用于布置在下侧配置的所述马达的空间;外毂,从所述内毂沿着径向延伸,并向上侧倾斜地形成,所述动叶片的上端与外毂的下方面结合,下端与所述护罩的上方面结合。与以往的毂不同地,毂由内毂和外毂构成,动叶片配置在形成空气的流动的外毂。
所述护罩的外周端配置在比所述外毂的内周端更低的位置。以往的斜流式风扇的毂的下端部形成在比护罩的外周端更低的位置,而在本发明中,在内毂的下侧形成有布置马达的空间,从而调整外毂的内周端的布置。
所述马达盖包括:壳体,形成布置所述马达的空间;内板,从所述壳体向径向外侧隔开并配置在所述护罩的下侧,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内板之间形成有供空气向所述送风风扇流动的吸入口,由此,马达盖具有形成容置送风风扇的空间的同时,能够引导空气向送风风扇的吸入口流动的结构。
所述壳体具有圆筒形形状,所述壳体的外周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毂的内周端的直径,由此,壳体将不妨碍向送风风扇的吸入口流动的空气的流动。
所述壳体包括配置在所述内毂的下侧的上壳体和配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下侧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大于所述上壳体的直径,并向下侧延伸。
所述下壳体配置在所述毂的下侧,将流入到所述下盖的吸入口的空气向所述外毂引导,由此,能够使空气向送风风扇顺畅地流动。
所述下壳体的外周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毂的内周端的直径,由此,下壳体将不妨碍向外毂流动的空气的流动。
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部配置在比所述外毂的内周端更下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所述护罩的内周端更上侧的位置,由此,通过下盖的吸入口流动的空气可以沿着下壳体流动,从而向外毂流动。
所述下壳体的上端从所述外毂的内周端向下侧隔开的间隔短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从所述护罩的内周端向上侧隔开的间隔,由此,可以具有沿着下壳体的外周缘面流动的空气能够在随后向外毂流动而不是向内毂流动的结构。
所述上壳体配置在所述内毂形成的下侧空间,由此,能够使在送风风扇的下侧可能会产生涡流的空间最小化。
所述内盖包括:喇叭口,从所述内板的内周面向上侧凸出,以将流动到所述下盖上形成的吸入口的空气向所述送风风扇的吸入口引导,由此,能够使流入到下盖的吸入口的空气沿着喇叭口流动,从而向送风风扇流动。
所述喇叭口的内周面形成的直径大于所述送风风扇上形成的吸入口的直径,由此,即使吸入口的一部分被下板封闭,也能够确保向送风风扇的吸入口流动的空气的流量。
所述送风风扇包括:吸入引导件,从所述护罩的内周端向下侧凸出,所述喇叭口从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周缘面向外侧隔开地配置。
所述上盖包括:吐出引导件,呈圆筒形状并形成外观;复数个静叶片,从所述吐出引导件向径向内侧延伸,将利用所述送风风扇流动的空气向上侧引导,由此,能够使吐出的空气向送风风扇的转轴所朝的方向移动。
所述上盖还包括:连接环,具有环形状并从所述吐出引导件向径向内侧隔开地配置,所述复数个静叶片在所述吐出引导件和所述连接环之间沿周向彼此隔开地配置,由此,静叶片能够去除利用送风风扇流动的空气的旋转成分。
所述吐出引导件在内侧形成环形的吐出口,所述吐出引导件的内周端形成的直径从下侧越向上侧越增加,由此,能够将利用送风风扇向径向外侧移动的空气自然地向上侧方向引导。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送风装置,向上侧形成吐出口;循环器,配置在所述送风装置上侧,调节通过所述吐出口向上侧流动的空气的风向,所述循环器包括:送风风扇,在下侧形成圆形的吸入口,在上侧形成环形的吐出口;上盖,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的上侧,将利用所述送风风扇流动的空气向所述送风风扇的转轴所朝的方向引导;马达,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的吸入口,用于旋转所述送风风扇;马达盖,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周缘,将流入到所述送风风扇的所述吸入口的空气向所述送风风扇引导,由此,在下侧形成圆形的吸入口且在上侧形成环形的吐出口的斜流式风扇结构中,将马达配置在吸入口侧,并能够通过马达盖来引导向吸入口流动的空气。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的内容包含在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有如下的效果中的一种或其以上。
第一、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中,配置在循环器的送风风扇使用在下侧形成圆形的吸入口且在上侧形成环形的吐出口的斜流式风扇,由此,能够将被过滤的净化空气沿径向传送至更远,从而能够在较宽的空间范围向用户提供舒适感。
第二、在本发明的循环器结构中,具有即使在形成有吸入口的部分中其一部分被封闭,也能够通过马达及马达盖将吸入的空气向封闭区域引导的结构,由此,能够防止因流入到送风风扇的吸入口的空气在封闭区域的上侧停留而产生空气的流动量损失。这将能够增大被净化的空气的风量。
并且,在循环器的吸入口一部分被封闭的区域的上侧布置马达,并在周缘布置引导空气的马达盖,由此,能够使在循环器的吸入口一部分被封闭的区域的上侧产生的涡流最小化。
第三、在本发明的循环器中,将向送风风扇引导空气的流动的喇叭口配置在护罩上形成的吸入口的外侧,由此,能够确保所吸入的空气的流量。
第四、在本发明的循环器结构中,通过将马达配置在斜流式风扇的下侧,可以提供用户能够容易地分离循环器的上侧的结构,从而还容易实现用户的管理。
第五、在本发明的循环器中,由于马达配置在送风风扇的下侧,循环器的重量中心形成在下侧,由此,能够稳定地实现其位置变更的循环器的移动。
第六、在送风装置的吐出口形成为环形的结构和在循环器布置斜流式风扇的结构中,将马达配置在送风风扇的下侧,由此,能够有效利用空气的流动受阻的循环器的中央部的空间。
并且,本发明的送风风扇具有通过毂和护罩来使空气向径向外侧和向上流动的结构,因此,具有在毂的下侧形成较宽的有效空间的结构,从而通过将马达配置在毂的下侧来利用循环器的空间,并能够使可以制作循环器的高度最小化。
第七、本发明的循环器上配置的送风风扇使用由毂、护罩、动叶片构成的斜流式风扇,并在毂的下侧布置马达,由此,能够利用流入到送风风扇的空气来防止马达的过热。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空气净化器的侧剖视图。
图3是将图2的第二送风装置和循环器部分放大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循环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6是图4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后方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5的X-X’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马达盖的立体图。
图10a是将图8的A放大的图。
图10b是图10a的比较例,其是喇叭口的布置不同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空气净化器;100:第一净化装置;110:第一外壳;112:第一吸入口;120:第一过滤器;122: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第一风扇壳体;132:第一风扇;140:第一送风引导件;150:第一吐出盖;160:分隔板;180:底座;200:第二净化装置;210:第二外壳;212:第二吸入口;220:第二过滤器;222:第二过滤器框架;230:第二风扇壳体;232:第二风扇;234:第二风扇马达;240:第二送风引导件;250:第二吐出盖;252:第二吐出口;260:移动引导件;270:移动装置;300:循环器;310:下盖;312:外板;314:下板;316:第二连接板;318:筋;320:上盖;322:吐出引导件;324:连接环;326:静叶片;330:送风风扇;332:毂;332a:内毂;332b:外毂;334:护罩;336:吸入引导件;338:动叶片;340:马达;342:马达轴;350:马达盖;352:壳体;354:上壳体;356:下壳体;358:内板;360:喇叭口;362:第一连接板;364:格栅;370:支撑件;372:外框架;374:上板;376:连接框架;380:周缘盖;390:显示器;400: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与所附的附图一并详细地后述的实施例能够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实现其的方法。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披露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彼此不同的多样的形态实现,只是,本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加完整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提示本发明的范围而提供,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进行定义。在整个说明书的范围内,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
第一、第二、第三、…的表述为了结构元件之间的区别而使用,而与结构元件的优先顺序或重要度无关。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包括:送风装置100、200,用于产生空气流动;以及循环器300(circulator),用于转换从送风装置100、200产生的空气流动的吐出方向。送风装置100、200包括:第一送风装置100,用于产生第一空气流动;以及第二送风装置200,用于产生第二空气流动。
参照图1至图2,第一送风装置100和第二送风装置200可以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第二送风装置200可以配置在第一送风装置100的上侧。
空气净化器10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110、210。外壳110、210包括:第一外壳110,形成第一送风装置100的外观;第二外壳210,形成第二送风装置200的外观。
第一外壳110可以具有圆筒形。第一外壳110的上部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小于下部的直径。
在第一外壳110形成有吸入空气的第一吸入口112。第一吸入口112将第一外壳11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第一吸入口112形成有复数个。第一外壳110在周缘面形成有复数个第一吸入口112,并可以形成向上侧呈开口的第一吐出口152。
复数个第一吸入口112沿着上下方向细长地形成。为使以第一外壳110为基准能够在任何方向上吸入空气,复数个第一吸入口112沿着第一外壳110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均匀地形成。
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外壳110构成为圆筒形,并且第一吸入口112沿着第一外壳110的外周面形成有复数个,能够增加空气的吸入量。
在第一送风装置100的上部配置有形成向上侧呈开口的第一吐出口152的第一吐出盖150。第一吐出口152可以形成为环形状。
在安装空间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第一过滤器120。第一过滤器120具有圆筒形的形状,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流入。在通过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可以滤除空气中的诸如微尘的杂质。
通过使第一过滤器120具有圆筒形的形状,以第一过滤器120为基准,可以在任何方向上实现空气的吸入。由此,能够增加空气的过滤面积。
安装空间可以与第一过滤器120的形状对应地构成为圆筒形。第一过滤器120在安装过程中可以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入到安装空间。相反地,第一过滤器120在分离过程中可以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从安装空间拉出。
第一送风装置100包括:第一风扇壳体130,配置在第一过滤器120的上侧;第一风扇1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第一风扇壳体130的内侧;第一风扇马达134,用于旋转第一风扇132。
第一风扇壳体130在下侧形成圆形的第一壳体吸入孔130a,在上侧形成环形的第一壳体吐出孔130b。第一风扇132使空气沿着轴向流入并向径向上侧排出。
第一风扇132包括:第一毂132a,结合作为离心式风扇马达的第一风扇马达134的转轴;第一护罩132b,与第一毂132a隔开地配置;复数个第一动叶片132c,配置在第一毂132a和第一护罩132b之间。第一风扇马达134可以结合在第一风扇132的上侧。
第一送风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送风引导件140,结合在第一风扇132的上侧,并将通过了第一风扇132的空气向上侧引导。
第一送风引导件140形成供从第一风扇132吐出的空气流动的环形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
第一送风引导件140包括:第一送风主体142,呈圆筒形状并形成外观;第一马达盖144,呈碗形状并配置在第一送风主体142的中央部,第一风扇马达134插入在所述第一马达盖144;复数个第一引导静叶片146,在第一送风主体142和第一马达盖144之间形成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上沿着周向彼此隔开地配置。
第一送风引导件140在第一送风主体142和第一马达盖144之间形成供从第一风扇132吐出的空气流动的环形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
复数个第一引导静叶片146将从第一风扇132吐出到第一送风流路140a的空气向上侧引导。复数个第一引导静叶片146的各个可以形成为以接近上下方向的方式竖立配置的弯曲的板形状。第一引导静叶片146从第一马达盖144的外周面向第一送风主体142的内周面延伸。复数个第一引导静叶片146可以彼此隔开地配置。复数个第一引导静叶片146执行将经过第一风扇132并流入到第一送风引导件140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的空气向上方引导的功能。
第一风扇马达134可以支撑在第一马达盖144的上侧。此外,第一风扇马达134的转轴可以从第一风扇马达134向下方延伸,贯穿第一马达盖144的底面部并连接在第一毂132a。
第一送风装置100还包括:底座180,设置在第一外壳110的下侧并配置在地面。底座180从第一外壳110的下端部向下方隔开地布置。在第一外壳110和底座180之间的隔开空间形成有底座吸入部114。
空气净化器10包括设置在第一送风装置100和第二送风装置200之间的分隔板160。在分隔板160的作用下,第二送风装置200可以向第一送风装置100的上侧隔开地布置。
分隔板160可以分离或阻断从第一送风装置100产生的空气流动和从第二送风装置200产生的空气流动。在分隔板160的作用下,第一、第二送风装置100、20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地配置。
在第一送风装置100和第二送风装置200之间形成有布置分隔板160的隔开空间。
分隔板160包括第一分隔板162和配置在第一分隔板162上侧的第二分隔板164。第一分隔板162朝上方以具有弧度的方式延伸,第二分隔板164朝下方以具有弧度的方式延伸。第一分隔板162向第一吐出盖150上侧延伸。第一分隔板16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面部。在分隔板160的内部可以布置PCB装置(未图示)。
在分隔板160的下侧布置第一送风装置100的第一吐出盖150,在分隔板160的上侧布置第二送风装置200的支撑板170。
第二送风装置还包括支撑第二送风装置200的第二过滤器220的支撑板170。支撑板170具有大致环形的形状。支撑板配置在第二分隔板164的上侧。
支撑板170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从其内周面朝外周面相对于轴向向上方稍许倾斜地延伸。
第二外壳210可以具有圆筒形。第二外壳210的上部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小于下部的直径。在第二外壳210形成有吸入空气的第二吸入口212。第二吸入口212沿着上下方向细长地形成,并形成有在周向上彼此隔开的复数个。
复数个第二吸入口212沿着第二外壳210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均匀地形成,从而以第二外壳210为基准能够在任何方向上实现空气吸入。
同样地,在第二送风装置200中,第二过滤器220配置在第二过滤器框架222,并可以按与以上说明的第一过滤器120及第一过滤器框架122中说明的内容相同地进行说明。
第二送风装置200包括:第二风扇232,配置在第二过滤器220的上侧,并形成空气的流动;第二风扇马达234,用于旋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壳体230,第二风扇232配置在所述第二风扇壳体230。上述的第二风扇232、第二风扇马达234、第二风扇壳体230具有与以上说明的第一风扇132、第一风扇马达134、第一风扇壳体130相同的结构和相似的形态,并可以执行相同的功能。因此,第二风扇232可以具有斜流式风扇的形态,并且与第一风扇132相同地由毂232a、护罩232b以及复数个动叶片232c构成。
第二送风装置200还包括:第二送风引导件240,配置在第二风扇232的上侧,并将通过了第二风扇232的空气向上侧引导。第二送风引导件240包括:第二送风主体242,呈圆筒形状并形成外观;第二马达盖244,呈碗形状并配置在第二送风主体242的中央部,第二风扇马达234插入在所述第二马达盖244;复数个第二引导静叶片246,在第二送风主体242和第二马达盖244之间形成的第二送风流路240a上沿周向彼此隔开地配置。上述的第二送风主体242、第二马达盖244、复数个第二引导静叶片246具有与以上说明的第一送风主体142、第一马达盖144、复数个第一引导静叶片146相同的结构和相似的形态,并可以执行相同的功能。
在第二送风装置200的上部配置有第二吐出盖250,所述第二吐出盖250形成向上侧呈开口的第二吐出口252。第二吐出口252可以形成为环形状。在第二吐出盖250配置有从第二吐出口252以呈放射形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吐出格栅258。
参照图3,第二吐出盖250包括:外周缘面254,配置在第二外壳210的上侧,并形成圆柱形状的边框;引导底座256,配置在外周缘面254的内侧;复数个第二吐出格栅258,从引导底座256向外周缘面254以呈放射形的方式延伸。
空气净化器10包括:移动引导件2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引导底座256,并支撑循环器300的布置;移动装置(mover)270,沿着移动引导件260移动,并变更循环器300的倾斜角。
在引导底座256的上侧配置有移动引导件260,所述移动引导件2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引导底座256,并支撑循环器300的布置。移动引导件2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引导底座256的上侧,并支撑循环器300的布置。
引导底座256具有圆盘形态,并在周缘布置第二吐出格栅258。移动引导件260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引导底座256。在移动引导件260的内侧形成有布置移动齿轮262和齿轮马达(未图示)的空间。
移动装置270与循环器300结合,并沿着移动引导件260移动。移动装置270可以变更循环器300的倾斜角。移动装置270包括朝移动引导件260凸出地形成的引导板272。在引导板272形成有与移动齿轮262咬合的齿轮轨道274。
移动装置270与循环器300的下部面结合,从而能够遮蔽循环器300的下部形成的吸入口310a的一部分。即,移动装置270遮蔽循环器300的下部形成的吸入口310a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减少向循环器300吸入的空气的流量。
移动引导件26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置在引导底座256。移动引导件260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引导底座256的中心。移动引导件260可以以引导底座256的中心为基准旋转,从而变更循环器300所朝的方向。
在移动引导件260的一侧的周缘面配置有齿条齿轮264。
在第二吐出格栅258的一侧可以配置有与齿条齿轮264咬合并旋转的行星齿轮266和用于使行星齿轮266运转的马达268。行星齿轮266和马达268可以配置在布置有复数个第二吐出格栅258的区域的一部分。
第二过滤器220可以具有其上侧和下侧呈开口的圆筒形状。第二送风装置200还包括形成第二过滤器220的安装空间的第二过滤器框架222。
循环器300可以配置在第二送风装置200的上侧。循环器300可以调节从第二送风装置200向上侧吐出的空气的风向。循环器300可以在第二送风装置200的第二吐出口252的上侧与第二吐出口252形成的平面平行地或倾斜地配置。
<循环器>
以下,参照图3至图9对本实施例的循环器进行说明。
循环器300形成有吸入口310a和吐出口320a,并可以将从第二送风装置200吐出的被过滤的空气传送至远距离。
循环器300配置在第二送风装置200的上侧。循环器300可以在第二送风装置200的上侧变更其布置,并将利用第二送风装置200吐出到上侧的空气向径向传送。
参照图6至图7,循环器300包括:下盖310,形成吸入口310a;上盖320,形成吐出口320a;送风风扇330,配置在下盖310和上盖320之间,利用其旋转来形成空气流动;马达340,配置在送风风扇330和下盖310之间,并用于旋转送风风扇330;马达盖350,配置在送风风扇330的下侧,并配置在马达340的周缘。
循环器300包括:外壳310、320,在下侧形成有供从第二送风装置200的第二吐出口252吐出的空气流入的吸入口310a,在上侧形成有供流入的空气向外部吐出的吐出口320a,包括配置在吸入口310a和吐出口320a之间的外侧的外壁;送风风扇330,配置在外壳310、320内,包括毂332和配置在毂332的下侧的护罩334以及配置在毂332和护罩334之间的复数个动叶片338;马达340,配置在毂332的下侧,并用于旋转送风风扇330;马达轴342,向马达340的上侧方向延伸,并将马达340和毂332连接。
循环器300的外壳310、320作为包括下盖310和上盖320的结构元件,其可以还包括外侧盖380。外壳的外壁可以是以下要说明的上盖320的吐出引导件322或外侧盖380。
参照图6至图7,循环器300还包括:过滤器400,过滤向下盖310上形成的吸入口310a流动的空气;支撑件370,配置在上盖320和送风风扇330之间,并支撑上盖320;外侧盖380,覆盖上盖320的吐出引导件322的外侧;显示器390,配置在支撑件370的上侧,并显示空气净化器10的运转或状态。
送风风扇330可以使用在下侧形成有圆形的吸入口330a,并且在上侧形成有环形的吐出口330b的斜流式风扇。送风风扇330从形成在下侧的吸入口330a吸入空气,并向朝径向上侧倾斜地形成的吐出口330b吐出空气。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配置在下盖310的上侧。
因此,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的一部分可以被以下要说明的下盖310的下板314遮挡。这可以作用为阻止在下盖310的下板314的上侧形成涡流并向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吸入的空气的流动的要素。
参照图3,送风风扇330包括:毂332,在其中心结合马达轴342;护罩334,与毂332隔开地配置,并在中央部形成有供空气吸入的吸入口330a;复数个动叶片338,配置在毂332和护罩之间。
动叶片338在毂332和护罩334之间设置有复数个。动叶片338的上端与毂332的下方面结合,下端与护罩334的上方面结合。复数个动叶片338在毂332的周缘在沿周向彼此隔开地配置。
毂332包括:内毂332a,向上侧凸出地形成,从而形成用于布置在下侧配置的马达340的空间;外毂332b,从内毂332a向径向延伸,并向上侧倾斜地形成。
内毂332a可以形成为向上侧凸出的碗(bowl)形态。在内毂332a的中心可以配置有马达连接件333,与马达340连接并旋转的马达轴342连接在所述马达连接件333。马达连接件333为其内部在上下方向上呈开口的中空部,马达轴342可以贯穿马达连接件333并连接。
外毂332b可以形成越是向径向外侧就越向上侧延伸的倾斜面。外毂332b可以引导通过吸入口330a吸入的空气以使其向径向上侧流动。动叶片338的上端与外毂332b的下方面结合。
护罩334在中央部形成有供空气吸入的圆形的吸入口330a。护罩334配置在毂332的下侧。护罩334从外毂332b向下侧隔开地配置。护罩334具有越向径向外侧就越向上侧延伸的形态。护罩334上形成的吸入口330a的直径330aD小于下盖310上形成的吸入口310a的直径310aD和马达盖350上形成的吸入口350a的直径350aD。在护罩334的上方面结合复数个动叶片338。
护罩334形成为,其外周端向与吸入口330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形成。护罩334的外周端表示护罩334的上端周缘。为使空气向上侧倾斜地吐出,护罩334的外周端形成为向上侧倾斜地形成。
参照图8,护罩334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优选地与外毂332b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平行,或者比外毂332b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更向下侧倾斜地形成。因此,护罩334的内周端和外毂332b的内周端之间的间隔L1可以短于护罩334的外周端和外毂332b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隔L2。
护罩334从吸入口330a延伸至外周端的长度334L(“护罩的长度”)短于外毂332b从内周端延伸至外周端的长度332bL(“外毂的长度”)。
护罩334的外周端配置在比外毂332b的内周端更低的位置。外毂332b的外周端比护罩334的内周端更邻近于送风风扇330的转轴配置。护罩334的内周端的直径330aD可以大于外毂332b的外周端的直径332D。
送风风扇330包括从护罩334的内周端向下侧凸出的吸入引导件336。吸入引导件336在形成有吸入口330a的部分向下侧延伸,并可以在上端和下端具有相同的直径。在吸入引导件336之间形成的吸入口330a布置有马达340和配置在马达340的周缘的壳体352。
以下要说明的马达盖350的下壳体356和吸入引导件336之间的间隔L3可以与护罩334的内周端和外毂332b的内周端之间的间隔L1大致相似地形成。下壳体356和吸入引导件336之间的间隔L3可以形成为护罩334的内周端和外毂332b的内周端之间的间隔L1的0.9倍至1.1倍。下壳体356和吸入引导件336之间的间隔L3小于护罩334的外周端和外毂332b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隔L2。下壳体356和以下要说明的喇叭口360之间的间隔L4大于护罩334的内周端和外毂332b的内周端之间的间隔L1。
参照图3,马达340配置在送风风扇330的下侧。马达340配置在内毂332a向下侧形成的空间,并与内毂332a的马达连接件333连接。马达340包括向上侧延伸并与毂332连接的马达轴342。马达340配置在下盖310的上侧。马达340配置在以下要说明的下盖310的下板314的上侧。因此,马达340不妨碍流入到下盖310的吸入口310a并向送风风扇330流动的空气的流动。
马达340配置在以下要说明的下盖310的下板314的上侧。马达340固定配置在下板314的上侧。马达340可以固定在下盖310或马达盖350。参照图3,马达340固定在马达盖350。只是,作为另一实施例,马达340也可以固定在下盖310的下板314。
马达340配置在送风风扇330的内毂332a的下侧空间。马达340可以配置在护罩334形成的吸入口330a。马达340配置在下板314的上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被下板314遮挡的吸入口310a的上侧形成的涡流。马达340可以固定配置在以下要说明的马达盖350。
参照图7,马达盖350配置在送风风扇330的下侧,并形成布置马达340的空间。在马达盖350形成有供空气向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流动的吸入口350a。在马达盖350上形成的吸入口350a配置有复数个格栅364。复数个格栅364在垂直的方向上交叉地配置。
参照图9,马达盖350包括:壳体352,形成用于布置向送风风扇330的下侧配置的马达340的空间;内板358,从壳体352向径向外侧隔开地配置,并配置在护罩334下侧;格栅364,配置在内板358和壳体352之间形成的吸入口350a;喇叭口360,从内板358的内周端向上侧凸出。
马达盖350还包括:第一连接板362,横跨马达盖350上形成的吸入口350a并将壳体352和内板358连接。第一连接板362从壳体352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内板358连接。马达盖350上形成的吸入口350a可以具有其一部分被第一连接板362封闭的环形状。
壳体352在内部形成布置马达340的空间。壳体352配置在以下要说明的下盖310的下板314的上侧,并可以引导流入下盖310的吸入口310a的空气。壳体352可以防止在下板314的上侧产生的涡流。壳体352从下板314的上侧向上侧延伸地配置,并可以引导向下盖310的吸入口310a流动的空气。
壳体352包括:上壳体354,配置在送风风扇330的内毂332a的下侧;下壳体356,配置在上壳体354的下侧。
上壳体354配置在内毂332a形成的下侧空间。上壳体354可以具有其内部呈中空,并且下侧呈开口的圆柱形状。在上壳体354的上方面形成有供马达340的马达轴342贯穿的孔353。
下壳体356具有大于上壳体354的直径,并向下侧延伸。在形成有吸入口350a的区域中,下壳体356的外周端直径356D小于外毂332b的内周端直径332bD。下壳体356的上端部配置在比外毂332b的内周端更下侧的位置,并配置在比护罩334的内周端更上侧的位置。下壳体356的上端和外毂332b的内周端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的间隔D1短于下壳体356的上端和护罩334的内周端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的间隔D2。下壳体356的周缘面可以将通过马达盖350的吸入口350a流动到上侧的空气向外毂332b方向引导。
下壳体356可以形成有凸出部357,所述凸出部357向未形成有马达盖350的吸入口350a的方向凸出形成,并布置有与马达340连接的电线适配器(未图示)。马达340可以利用额外的紧固构件(未图示)紧固在下壳体356。马达340固定配置在壳体352。马达340可以从下壳体356向上侧隔开地配置。
上壳体354可以配置在由内毂332a向上侧凸出地形成而在下侧形成的空间。上壳体354的直径短于外毂332b的内周端形成的直径。
参照图8,内板358形成容置送风风扇330的下部的空间。内板358在内侧形成有供空气向送风风扇330流入的吸入口350a。内板358配置在送风风扇330的护罩334的下侧。
在内板358配置有从与马达盖350的吸入口350a邻近的部分向上侧凸出的喇叭口360。喇叭口360从内板358的内周端向上侧凸出形成。
喇叭口360具有环形状,并在护罩334的吸入引导件336的外侧隔开地配置。喇叭口360可以将流入到马达盖350的吸入口350a的空气向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引导。
喇叭口360可以与护罩334的吸入引导件336大致平行地配置。喇叭口360的上端形成为高于吸入引导件336的下端。喇叭口360配置在吸入引导件336的径向外侧。喇叭口360的直径360D大于吸入引导件336的直径336D。
参照图6至图7,下盖310配置在马达340和马达盖350下侧。下盖310覆盖送风风扇330和马达340的下侧。在下盖310中,在马达盖350上形成的吸入口350a的下侧形成有供外部的空气吸入的吸入口310a。
参照图7,下盖310包括:外板312,配置在马达盖350的内板358的下侧;下板314,从外板312向径向内侧隔开地配置,并覆盖马达340的下侧;第二连接板316,配置在马达盖350的第一连接板362的下侧,并将下板314和外板312连接;复数个筋318,配置在下板314和外板312之间形成的吸入口310a,并将下板314和外板312连接。
参照图8,外板312配置在马达盖350的内板358的下侧。外板312具有越向径向外侧就越向上侧延伸的形态。外板312可以具有其至少一部分向外侧凸出的曲面形状。这样的曲面形状可以形成使向上侧吐出的空气中的一部分沿着外板312形成的面向循环器300的吐出口320a所朝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动。
参照图7,下板314覆盖壳体352的下侧面。下板314具有大致圆形状,并在下侧与变更循环器300的布置的移动装置270连接。下板314覆盖下盖310上形成的吸入口310a的中心。即,在下板314的作用下,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在一部分区域被封闭。
下板314配置在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的下侧,并可以妨碍向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流入的空气的流动。并且,由于遮挡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的一部分,还可能会引起使下板314的上侧的空气发生涡流的问题。只是,在本发明中,马达340配置在下板314的上侧,从而使空气在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的内侧可能会发生涡流的区域最小化。
并且,在下板314的上侧配置有包围马达340的壳体352,壳体352能够引导向送风风扇330的护罩334和外毂332b之间流动的空气。
第二连接板316从下板314的一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连接在外板312。第二连接板316可以结合在下板314和移动装置270。
第二连接板316可以配置在第一连接板362的下侧。第二连接板316向第一连接板362的下侧隔开地配置。在第二连接板316和第一连接板362之间可以形成用于布置与马达340或显示器390连接的电线的空间。
参照图7,在形成有下盖310的吸入口310a的部分可以配置有过滤器400。过滤器400安装在下盖310,并可以过滤向下盖310的吸入口310a流动的空气。
参照图6至图7,上盖320包括:吐出引导件322,呈圆筒形状并形成外观;连接环324,具有环形状并从吐出引导件322向径向内侧隔开地配置;以及复数个静叶片326,配置在吐出引导件322和连接环324之间形成的环形的吐出口320a,将利用送风风扇330流动的空气向上侧引导。
参照图8,吐出引导件322在内侧形成环形的吐出口320a。吐出引导件322具有圆筒形状,并向上侧延伸以使从送风风扇330吐出的空气向上侧流动。吐出引导件322可以具有从下端越向上端其径向的厚度越减小的形态。因此,吐出引导件322的内周端形成的直径332D可以从下侧越向上侧越增加。
参照图8,连接环324可以配置在吐出引导件322的上端形成的位置。连接环324可以与以下要说明的支撑件370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连接环324和吐出引导件322之间可以形成有环形的吐出口320a。
复数个静叶片326分别连接在吐出引导件322和连接环324,并可以在周向上彼此隔开地配置。复数个静叶片326的各个的外侧端与吐出引导件322的下端连接,内侧端与连接环324连接。因此,复数个静叶片326的各个可以具有越接近送风风扇330的中心方向就越向上侧延伸的形态。为了抵消利用送风风扇330流动的空气的旋转成分,复数个静叶片326的下端部可以形成曲面,并且越向上侧就越是形成直线面。
复数个静叶片326可以具有从外侧端越向内侧端其厚度越减小的形态。
参照图6至图7,支撑件370包括:外框架372,呈环形状并配置在马达盖350的内板358的上端部;上板374,呈圆盘形状并配置在送风风扇330的毂332的上侧;连接框架376,将外框架372和上板374连接并支撑上板374。
参照图8,外框架372具有环形状,并配置在内板358的上端部上侧。外框架372具有向下侧呈开口的“匚”字形态的截面。在外框架372和内板358之间可以形成布置电线的空间。
上板374具有圆盘形状,并被配置为覆盖毂332的上侧。上板374可以支撑配置在上侧的显示器390。上板374具有小于外框架372的直径,并配置在比外框架372更上侧的位置。
连接框架376将外框架372和上板374连接,并可以支撑上板374。
参照图6,外侧盖380配置在上盖320的吐出引导件322的外周缘。外侧盖38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呈开口的圆筒形形状。
参照图6,显示器390配置在上板374的上侧。显示器390具有触摸板,从而能够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显示器390可以向用户显示空气净化器10的运转状态或室内空间的环境信息。
<效果>
以下,参照表1对图10a的本发明和图10b的比较例的结构中因运转循环器而引起的差异进行说明。
[表1]
比较例 本发明
旋转速度(rpm) 870 870
风量(CMM) 4.5 4.8
消耗功率(W) 9.0 8.5
到达距离(m) 8 9
表1示出在如图10a的本发明的向吸入引导件336的外侧配置的喇叭口360和如图10b的向吸入引导件336的内侧配置的喇叭口360’中与循环器的运转对应的数据。
在如本发明的利用下盖310的下板314遮挡送风风扇330的吸入口330a的一部分的结构中,配置在吸入引导件336的外侧的喇叭口360可以作用为抑制向送风风扇330流入的空气的风量的要素。
在如图10a的喇叭口360配置在吸入引导件336的外侧的情况下,与图10b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表1确认出的是,即使在送风风扇330的相同的旋转速度下,其风量也增加。并且,随着通过送风风扇330的空气的流量增加,利用送风风扇330流动的空气到达的距离也可以增加。这可以通过图10a的基于本发明的循环器的到达距离相较于图10b的基于比较例的循环器的到达距离增加的情形来确认。
并且,在向吸入引导件336的内侧配置的喇叭口360’的情况下,其可以对流入送风风扇330的空气作用为阻力,在送风风扇330的运转时,消耗功率可能会增加。表1中可以确认出的是,当本发明的喇叭口360向吸入引导件336的外侧配置时,表现出送风风扇330的消耗功率相对较小。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并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特定的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中请求的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由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这样的变形实施不应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单独地加以理解。

Claims (21)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中,
包括:
送风装置,在上侧形成吐出口;
循环器,配置在所述送风装置的上侧;以及
移动装置,与所述循环器结合,变更所述循环器的布置,
所述循环器包括:
下盖,包括与所述移动装置结合的下板,在所述下板的周缘形成第一吸入口;
上盖,配置在所述下盖的上侧,并形成吐出口;
送风风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之间;以及
马达,固定在所述下板的上侧,用于旋转所述送风风扇,
所述送风风扇包括:
毂,位于所述马达的上侧,与所述马达的旋转轴结合;
复数个动叶片,从所述毂向下侧倾斜地延伸;以及
护罩,连接复数个所述动叶片的下端,形成第二吸入口,
所述马达位于所述第二吸入口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循环器还包括:
壳体,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周缘,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吸入口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毂包括:
内毂,结合在所述马达的旋转轴;以及
外毂,从所述内毂沿径向延伸,并向上侧倾斜地形成,与所述动叶片的上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内毂向上侧凸出地形成,从而在下侧提供容置所述马达的一侧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护罩向上侧倾斜地形成,并且其外周端配置在比所述外毂的与所述内毂连接的内周端更低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圆筒形形状,将流动到所述第二吸入口的空气引向所述毂,
所述壳体的外周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毂的与所述内毂连接的内周端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
上壳体,配置在所述内毂的下侧;以及
下壳体,配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下侧,具有大于所述上壳体的直径,并沿上下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护罩的内周端和所述外毂的内周端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护罩的外周端和所述外毂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下壳体的外周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毂的内周端的直径,
所述下壳体将流入到所述第一吸入口的空气向所述外毂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部配置在比所述外毂的内周端更下侧的位置,并配置在比所述护罩的内周端更上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下壳体的上端从所述外毂的内周端向下侧隔开的间隔短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从所述护罩的内周端向上侧隔开的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内毂包括:
第一部分,在中心配置有马达连接件,所述马达连接件与所述马达的旋转轴结合;以及
第二部分,从所述内毂的所述第一部分沿径向延伸,并向下侧倾斜地形成,
所述上壳体配置在所述内毂形成的下侧空间,并位于所述内毂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循环器还包括:
内板,从所述壳体向径向外侧隔开,并配置在所述护罩的下侧,在所述内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供空气向所述送风风扇流动的第三吸入口;以及
喇叭口,从所述内板的内侧端向上侧凸出,位于所述护罩的内周端的径向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送风风扇包括从所述护罩的内周端向下侧凸出的吸入引导件,
所述喇叭口的上端位于比所述吸入引导件的下端高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喇叭口的内周面形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吸入口的直径。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护罩从所述第二吸入口延伸至外周端的长度短于所述外毂从内周端延伸至外周端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上盖包括:
吐出引导件,呈圆筒形状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向上侧引导从所述送风风扇吐出的空气;以及
复数个静叶片,从所述吐出引导件的下端向上侧倾斜而向径向内侧延伸,将利用所述送风风扇流动的空气向所述吐出引导件引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上盖还包括:
连接环,具有环形状并从所述吐出引导件向径向内侧隔开地配置,在所述连接环和所述吐出引导件之间形成所述吐出口,
复数个所述静叶片在所述吐出引导件和所述连接环之间沿周向彼此隔开地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吐出引导件在内侧形成环形的吐出口,
所述吐出引导件的内周面的直径从下侧越向上侧越增加。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循环器还包括:
内板,从所述壳体向径向外侧隔开,并配置在所述护罩的下侧,在所述内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供空气向所述送风风扇流动的第三吸入口;
吸入引导件,从所述护罩的内周端向下侧凸出;以及
喇叭口,从所述内板的内侧端向上侧凸出,位于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径向外侧,
所述下壳体和所述吸入引导件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护罩的外周端和所述外毂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隔。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循环器还包括:
内板,从所述壳体向径向外侧隔开,并配置在所述护罩的下侧,在所述内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供空气向所述送风风扇流动的第三吸入口;
吸入引导件,从所述护罩的内周端向下侧凸出;以及
喇叭口,从所述内板的内侧端向上侧凸出,位于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径向外侧,
所述下壳体和所述喇叭口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护罩的内周端和所述外毂的内周端之间的间隔。
CN202110776863.8A 2020-07-10 2021-07-09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113915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85479A KR20220007362A (ko) 2020-07-10 2020-07-10 공기청정기
KR10-2020-0085479 2020-07-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5710A CN113915710A (zh) 2022-01-11
CN113915710B true CN113915710B (zh) 2023-07-21

Family

ID=76859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6863.8A Active CN113915710B (zh) 2020-07-10 2021-07-09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08856A1 (zh)
EP (1) EP3936780A1 (zh)
KR (1) KR20220007362A (zh)
CN (1) CN1139157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85626A (ko) * 2001-05-09 2002-11-16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일체형 터보 팬의 정압 누설 방지장치
KR20160044998A (ko) * 2014-10-16 2016-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원심팬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KR102026194B1 (ko) 2016-06-22 2019-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US10518205B2 (en) * 2016-02-26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leaner
KR101828905B1 (ko) * 2016-07-20 2018-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송풍기
KR101828897B1 (ko) * 2016-07-20 2018-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송풍기
CN206478797U (zh) * 2017-02-09 2017-09-08 王剑 一种消除大颗粒水雾的除雾装置及其构成的除雾加湿机
KR102165851B1 (ko) * 2018-03-30 2020-10-14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수직 회전과 수평 회전이 가능한 공기 청정기
GB2578617B (en) * 2018-11-01 2021-02-2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KR102205715B1 (ko) * 2018-12-12 2021-0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07362A (ko) 2022-01-18
CN113915710A (zh) 2022-01-11
EP3936780A1 (en) 2022-01-12
US20220008856A1 (en) 2022-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15760B (zh) 空气净化器
CN113915761B (zh) 空气净化器
CN113915762A (zh) 空气净化器
US20210278097A1 (en) Air cleaner
CN106969422B (zh) 送风扇及具有该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
US11415331B2 (en) Cookware and exhaust device
EP3163178B1 (en) Air conditioner
KR101970245B1 (ko) 송풍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113983629B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13915710B (zh) 空气净化器
CN113915759A (zh) 空气净化器
KR102627657B1 (ko) 공기청정기
CN109157160B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KR102471335B1 (ko) 공기청정기
KR102459987B1 (ko) 공기청정기
CN218606462U (zh) 一种清洁机用风机系统及清洁机
US20230102091A1 (en) Portable air purifier
KR102480008B1 (ko) 공기청정기
JP2020133525A (ja) 送風機
KR20200112317A (ko) 공기 청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