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7160B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7160B
CN109157160B CN201810909956.1A CN201810909956A CN109157160B CN 109157160 B CN109157160 B CN 109157160B CN 201810909956 A CN201810909956 A CN 201810909956A CN 109157160 B CN109157160 B CN 109157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yclone
duct
air inle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99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7160A (zh
Inventor
戈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99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7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7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7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7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7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5Construction of inl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08Cyclonic chamber con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58Construction of outlets
    • A47L9/1666Construction of outlets with filter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yclone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一级旋风单元,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导风结构,含尘气流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导风结构并从第一出风口进入第一旋风腔;过滤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下方且围绕第一导风结构,该过滤装置上设有过滤孔,过滤孔构成第一旋风腔的气流出口;二级旋风单元,位于一级旋风单元的气流流向的下游,包括第二旋风腔以及设置于第二旋风腔上端的第二导风结构,该第二导风结构形成通过过滤装置的气流进入第二旋风腔的第二进风口;风道单元,具有出风管道,位于第二旋风腔上方且围绕第一导风结构,第一导风结构与出风管道之间的通道构成第二旋风腔的气流流出通道。

Description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和包含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吸尘器,为了便于清理,其过滤装置一般主要包括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和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
其中,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是指只有一级旋风分离结构,对待分离杂质的气流实现一次分离;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是指有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旋风分离结构,其中,气流从一级旋风分离结构出风口排出的方向和进入二级旋风分离结构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一级旋风分离结构的出风口的横截面积一般大于二级旋风分离结构的进风口的横截面积,从而使得进入二级旋风分离结构的气流会继续上升,提高二级旋风分离效果。而目前市面上体积小的吸尘器通常会选用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而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的旋风分离效率比较低,难以起到有效的灰尘分离过滤效果;而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从而无法适应吸尘器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方向。故现今市场上的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和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均有无法规避的缺点,影响用户体验以及清洁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占用尺寸小、且分离效率高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
一级旋风单元,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导风结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含尘气流由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进入第一旋风腔;
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该过滤装置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构成所述第一旋风腔的气流出口;
二级旋风单元,位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的气流流向的下游,包括第二旋风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旋风腔上端的第二导风结构,该第二导风结构形成通过所述过滤装置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二旋风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旋风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
风道单元,具有出风管道,位于所述第二旋风腔上方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与所述出风管道之间的通道构成所述第二旋风腔的气流流出通道。
其中,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以及从所述进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凸缘上,其中,所述进风风道用于输送气流流向所述第一进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包括呈环向未封闭的流线型形状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其圆周方向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所述第一出风口。
其中,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所述第二导风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进风风道外围的环形的导引风道,所述导引风道靠近所述第一导风结构所在位置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导引风道远离所述第一导风结构所在位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外表面连接形成为封闭端,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导引风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之间,所述导引风道用于将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的气流导引流向风道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导风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进风口处的多个导流片,所述导流片沿所述导引风道的开口端的圆周方向呈两两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导流片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导引风道的开口端的边缘相切。
其中,所述二级旋风单元还包括从所述导引风道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凸缘,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还包括从所述进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缘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凸缘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其中,所述风道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外表面形成一间隔的弧形的导引壁,所述导引壁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外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导引壁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共同限定形成所述出风管道。
其中,所述出风管道沿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导风结构。
其中,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外侧的定位壁,所述定位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二级旋风单元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高于所述第二导风结构,所述二级旋风单元通过所述定位柱从所述定位槽的下方向上穿设于所述定位槽内而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连接。
一种吸尘器,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含尘气流由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进入第一旋风腔;二级旋风单元,位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的气流流向的下游,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过滤装置的过滤孔构成所述第一旋风腔的气流出口,该旋风分离装置工作过程中,气流从第一进风口流入后,经过第一导风结构的导引从第一出风口流向第一旋风腔,在第一旋风腔内形成一级旋风并分离后的气流再从过滤装置流向第二旋风腔,再经由第二旋风腔从出风管道流出,如此,该旋风分离装置中的气流依次流经一级旋风单元和二级旋风单元的路径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减小该旋风分离装置沿轴向方向的尺寸,该旋风分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经过一级旋风分离后的气流通过过滤装置后,过滤大尺寸杂质,同时在第二旋风腔内形成二级旋风并分离后,再从风道单元流出,从而该旋风分离装置通过一级旋风单元、过滤装置和二级旋风单元形成了二级旋风分离,旋风分离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级旋风单元和风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级旋风单元和风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二级旋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二级旋风单元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风分离装置,包括:
一级旋风单元10,具有第一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5、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0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的第一导风结构104,所述第一进风口10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的下方,含尘气流由第一进风口102进入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进入第一旋风腔103;过滤装置60,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的下方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该过滤装置60上设有过滤孔601,所述过滤孔601构成所述第一旋风腔103的气流出口;二级旋风单元20,位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的气流流向的下游,包括第二旋风腔2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旋风腔201上端的第二导风结构202,该第二导风结构202形成通过所述过滤装置60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二旋风腔201的第二进风口203,所述第二旋风腔201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风道单元30,具有出风管道301,位于所述第二旋风腔201上方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与所述出风管道301之间的通道构成所述第二旋风腔201的气流流出通道。
如此,该旋风分离装置中的气流依次流经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的路径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减小该旋风分离装置沿轴向方向的尺寸,该旋风分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经过一级旋风分离后的气流通过过滤装置60后,过滤大尺寸杂质,同时在第二旋风腔201内形成二级旋风并分离后,再从风道单元30流出,从而该旋风分离装置通过一级旋风单元10、过滤装置60和二级旋风单元20形成了二级旋风分离,旋风分离效率高。
这里,所述过滤装置60为环形的网状结构,可选的,该过滤装置60也可以是海绵或其他类似过滤材料等;气流经第一出风口105进入第一旋风腔103后进入第二进风口203,这里,所述过滤装置60的多个穿孔或者海绵形成的过滤孔601构成了所述第二进风口203,该第二进风口203也即第一旋风腔103的气流出口;如此,将大颗粒的杂质阻挡在了过滤装置60外,所述第二进风口203的气流流向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的气流流向相反,而所述第二进风口203的气流流向与第一旋风腔103向下旋转的流向垂直,这样实现了气流转向,避免了第一次分离堆积而引起的扬尘现象,再者,气流的转向使得气流速度能够经过充分衰减,进入过滤装置60时,过滤效果更好,同时,得到充分衰减的气流在第二次分离时,保障了对小颗粒杂质的充分分离。
请结合参阅图3,其中,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包括呈环向未封闭的流线型形状的导流板107,所述导流板107沿其圆周方向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所述第一出风口105。这里,在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中,所述进风风道101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在该旋风分离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携带有待分离杂质的气流顺沿进风风道101进入第一进风口102,并从第一进风口102向上进入第一导风结构104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内,从第一进风口102进入的气流经过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导引后顺沿第一导风结构104侧面的开口,也即第一出风口105呈螺旋状流出,进入第一旋风腔103。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相对于该第一进风口102为顺时针螺旋向上延伸,气流经第一进风口102向上进入第一导风结构104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后,受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导引,气流顺沿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内表面按照顺时针方向高速流动至第一出风口105处,从第一出风口105流向第一旋风腔103,经所述第一出风口105流出的气流保持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中相同方向流动的初始方向,从而进入第一旋风腔103后仍保持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一级旋风,在第一旋风腔103利用离心力从气流中分离出杂质,实现第一次分离。
其中,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包括设置于第二进风口203处的多个导流片205,所述导流片205沿圆周方向呈两两间隔排列。这里,在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中,所述第二进风口20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连通,即所述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5进入第一旋风腔103经过第一次分离后,再从所述第二进风口203进入二级旋风单元20内部;其中第二进风口203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的下方,因此当气流经由第一导风结构104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流出,在第一旋风腔103内完成一次分离,再从第二进风口203进入二级旋风单元20内部时,气流依次流经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的路径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其中,气流经第二进风口203进入第二导风结构202围设形成的第二旋风腔201后,顺沿第二导风结构202的排列方向高速流动形成二级旋风,在第二旋风腔201内利用离心力从气流中分离出杂质,实现第二次分离。可选的,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为顺时针导风结构,气流经第二进风口203进入第二导风结构202后,受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的导引,气流顺沿第二导风结构202的内表面按照顺时针方向环绕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流动,从而在第二旋风腔201内形成二级旋风。
其中,在所述风道单元30中,所述第三进风口302与所述第二旋风腔201连通,气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203进入第二旋风腔201内经过二次分离后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三进风口302,经出风管道301由所述第三出风口303向上排出,其中,风道单元30内气流可以为自由流动状态。第三出风口303位于第一出风口105的上方,二级旋风单元20的第二进风口203位于第一出风口105的下方,也即,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5流出后流经二级旋风单元20并通过风道单元30流出的路径将经过第一出风口105所在位置,使得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的相对位置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在形成二级旋风分离的前提下,减小了旋风分离装置的整体尺寸。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4,所述第一进风口10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下方。其中,携带有待分离杂质的气流在顺沿进风风道101向上流动,进入第一导风结构104后螺旋从第一出风口105进入第一旋风腔103;这里,气流进入第一导风结构104后,顺着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形状流动,第一导风结构104可以是顺时针方向螺旋上升,也可以是逆时针方向螺旋上升。例如,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是顺时针旋转上升的呈环向未封闭的流线型形状的导流板107,所述气流经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产生顺时针流动的气流,从第一导风结构104的侧面流出,导引进入第一旋风腔103,形成与第一导风结构104相同旋转方向的漩涡,产生离心力实现了对待分离杂质的第一次分离。这里,所述进风风道10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0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下方,所述经第一导风结构104导引后螺旋从第一出风口105进入第一旋风腔103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5流出的方向,与顺沿进风风道101从第一进风口流入第一导风结构104的气流流向垂直。这里,第一旋风腔103环绕在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部,所述第一旋风腔103内气流形成的旋转方向和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导向方向一致。如此,一级旋风单元10中气流经第一导风结构104导引后,在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部空间环绕形成一级旋风,第一旋风腔103与第一导风结构104的相对位置的设置,使得完成第一次分离的一级旋风单元10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一级旋风单元10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02连通的进风风道101、以及从所述进风风道101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02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106,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位于所述第一凸缘106上,其中,所述进风风道101用于输送气流流向所述第一进风口102。
其中,所述进风风道101呈圆筒状,该进风风道101的一端与第一进风口102连通,进风风道101远离该第一进风口102的另一端可与外部连通,携带有杂质的气流从进风通道进入口,顺沿进风风道101流向第一进风口102。进风风道101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02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106,该第一凸缘106可以从进风风道101与第一进风口102的连通一端向外垂直延伸形成,这里,所述第一凸缘106可以是圆环形,即第一凸缘106可以从该进风风道101的外表面垂直所述进风风道101向外延伸呈圆环状,也可以从该进风风道101的外表面相对所述进风风道101倾斜向外延伸呈圆环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缘106包括垂直该进风通道101的外表面的圆环状第一部分以及从第一部分的边缘向第二导风结构202所在位置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部分,这样可以将第一导风结构104设置在第一凸缘106的第一部分,同时通过第二部分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次分离产生的杂质堆积在所述第一凸缘106上。这里,所述第一凸缘106所在圆的圆心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一凸缘106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5的下方如此,由于所述第一凸缘106呈圆环状向外延伸,使得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5流出后,第一凸缘106上方的气流在第一旋风腔103中旋转流往第一凸缘106下方时,流入口径相对未设置第一凸缘106时变小,增加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5流出时进入到第一旋风腔103内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包括呈环向未封闭的流线型形状的导流板107,所述导流板107沿其圆周方向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所述第一出风口105。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呈环向未封闭的流线型形状的导流板107可以是自第一进风口102处向上顺时针螺旋延伸,导流板107靠近进风风道101的一端连接所述进风风道101,导流板107在圆周方向的一侧开口形成第一出风口105。这里,由于气流经进风风道101向上经第一进风口102进入导流板107,导流板107底端连接进风风道101,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02进入导流板107的口径相对进风风道101的横截面变小,气流气流升高,气流速度加快,顺着导流板107的形状顺时针方向螺旋上升。
如此,通过对第一导风结构104中导流板107的设计,实现了将从进风风道101吸入的携带有待分离杂质的气流的加速和导引方向,使得进入第一旋风腔103的气流具备较高的流速,并且呈螺旋方向流动,提高了第一次分离的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图6,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02连通的进风风道101,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包括环设于所述进风风道101外围的环形的导引风道204,所述导引风道204靠近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所在位置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导引风道204远离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所在位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表面连接形成为封闭端,所述第二进风口203位于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之间,所述导引风道204用于将从所述第二进风口203流入的气流导引流向风道单元30。
其中,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包括环设于所述进风风道101外围的环形的导引风道204,这里,所述导引风道204呈圆筒状,顺沿该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环设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围,进风风道101下端与所述导引风道204平齐且所述导引风道204远离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所在位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表面连接形成为封闭端。进风风道101上端形成为开口端且高于所述导引风道204,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和所述进风风道101上端的第一凸缘106之间形成开口,即第二进风口203。气流经第一出风口105进入第一旋风腔103后,在第一旋风腔103内旋转向下,进入第一旋风腔103内的气流经过分离之后,最后进入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和所述进风风道101上端的第一凸缘106之间形成的开口,即第二进风口203。
其中,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下方,所述导引风道204靠近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所在位置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三进风口302的上方,所述气流经第二进风口203的气流经过第二导风结构202的导引后呈一定方向旋转进入导引风道204,由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旋转向下流动,所述气流在导引风道204内形成二级旋风,产生离心力,实现对杂质的第二次分离,同时,所述导引风道204远离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所在位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表面连接形成为封闭端,杂质向下落在所述封闭端上,而气流经导引风道204向下旋转后,由风道单元30的出风管道301排出。这里,所述出风管道301位于所述进风风道101和所述导引风道204之间,所述导引风道204所在圆的圆心与所述进风风道101以及所述出风管道301的圆心重合。
如此,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的导引风道204用于将由第二进风口203流入的气流环绕形成第二旋风腔201,利用离心力从气流中分离出杂质,实现了气流的第二次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进风口203处的多个导流片205,所述导流片205沿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的圆周方向呈两两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导流片205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开口端的边缘相切。
其中,导流片205位于第二进风口203处,导流片205顺沿该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和第二进风口203高度相同,当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装配时,所述导流片205的上端与第一凸缘106贴合,下端与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的边缘相切的连接。所述导流片205可以呈直线型或者弧线形,所述导流片205沿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共同所限定形成的圆的直径与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的直径相同。
这里,每一块导流片205的延伸方向与开口端处边缘相切的切线构成的角度相同,经过第一次分离后的气流由所述第二进风口203流入,经所述过滤装置60将大颗粒杂质过滤后,流入所述多个导流片205围设形成的空间内,导流片205按一个方向依次排列,这里可以是顺时针方向,气流经导流片205导引流动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气流,沿着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向下进入导引风道204,并形成第二旋风腔201。
这里,所述导流片205也可以用凸台结构代替。例如,所述导流片205沿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的圆周方向呈两两间隔排列,气流从所述第二进风口203经多个导流片205作用,形成一定方向后经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进入导引风道204,形成二级旋风,部分杂质沉降,实现第二次分离。
如此,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的导流片205用于将由第二进风口203流入的气流形成一定方向流入所述导引风道204环绕形成第二旋风腔201,利用离心力从气流中分离出杂质,实现了气流的第二次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还包括从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凸缘207,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还包括从所述进风风道101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02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207位于所述第一凸缘106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凸缘106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203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106和所述第二凸缘207之间。
其中,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凸缘207,该第二凸缘207可以从导引风道204靠近第二进风口203的一端向外垂直延伸形成,这里,所述第二凸缘207可以是圆环形,即第二凸缘207可以从该导引风道204的外表面垂直所述导引风道204向外延伸呈圆环状,也可以从该导引风道204的外表面相对所述导引风道204倾斜向外延伸呈圆环状。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缘207包括垂直该导引风道204的外表面的圆环状第一部分以及从第一部分的边缘向导引风道204所在位置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部分,这样可以将第二导风结构202设置在第二凸缘207的第一部分,同时通过第二部分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次分离产生的杂质堆积在所述第二凸缘207上。所述第二凸缘207所在圆的圆心与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二凸缘207位于所述第一凸缘106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凸缘106平行设置,所述气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105流出后,进入第一旋风腔103,经过第一次分离后的气流从第一凸缘106和第二凸缘207之间的第二进风口203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即所述第二进风口203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106和所述第二凸缘207之间。
如此,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5流出,沿与第一出风口105气流方向相反方向进入第二进风口203,气流的速度得到充分衰减,保障了从第二进风口203进入的气流在第二次分离的效果更高效;同时,第二凸缘207包括垂直该导引风道204的外表面的圆环状第一部分以及从第一部分的边缘向导引风道204所在位置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部分,通过第二部分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次分离产生的杂质堆积在所述第二凸缘207上,第一次分离的杂质都降落在尘杯50的底部,旋风分离装置更易于清理。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4,所述风道单元3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表面形成一间隔的弧形的导引壁304,所述导引壁304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导引壁304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共同限定形成所述出风管道301。
这里,所述导引壁304位于所述第一凸缘106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侧,导引壁304呈弧形。所述导引壁304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导引壁304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表面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即所述出风管道301。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管道301的横截面呈弯月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壁304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顶端平齐,所述第三出风口303形成于所述导引壁304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顶端之间,所述导引壁304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底端且环设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围,所述第三进风口302形成于所述导引壁304的底端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壁304的底端延伸入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的第二旋风腔201内,所述第三进风口302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203的下方,且所述第三进风口302中的气流流向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03中的气流流向垂直。
这里,所述导引壁304的底端环设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围,且所述导引风道204环设于所述导引壁304的外围,且所述导引壁304的底端即第三进风口302低于所述第二进风口203且高于所述导引风道204的底端。由于所述导引风道204远离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所在位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表面连接形成为封闭端,当气流从所述第二进风口203进入,经过所述过滤装置60进行过滤,经过过滤后的气流经所述导流片205导引后,按照一定的方向,如顺时针方向,沿着导引风道204顶端开口处向下顺时针向下旋转,形成二级旋风,杂质在第二旋风腔201内实现二次分离,气流分离后,沿着所述导引壁304底端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表面形成的第三进风口302进入风道单元30内,顺沿风道单元30的出风管道301向上流出。
这里,由于风道单元30内部并未设置导引装置,气流在第二旋风腔201内由上往下流动,然后由风道单元30的第三进风口302流出时为自然流动状态,同时,气流向下旋转后再由第三进风口302向上排出,气流的方向发生了转向,使得气流速度能够经过充分衰减,同时,所述第三进风口302设置于所述导引风道204底端的上方,避免了第二次分离杂质堆积而引起的扬尘现象。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出风管道301沿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径向方向位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和/或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的中央。
这里,所述出风管道301在旋风分离装置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侧,所述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5排出后进入第一旋风腔103,所述第一旋风腔103在旋风分离装置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所形成的整体的外侧,而气流由第一旋风腔103进入第二进风口203,经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导引后进入第二旋风腔201,所述第二旋风腔103在旋风分离装置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旋风腔201的内侧。
如此,该旋风分离装置中的气流依次流经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的路径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减小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尺寸,该旋风分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7所述出风管道301沿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和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
这里,所述出风管道301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进风口203,所述出风管道301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顶端平齐,所述出风管道301在旋风分离装置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进风风道101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导引风道205的内侧,
如此,经过第一次分离后的气流在第二旋风腔201内形成二级旋风并分离后,再从风道单元30流出,该旋风分离装置中的气流依次流经一级旋风单元10、二级旋风单元20和第三风道30的路径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减小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尺寸,该旋风分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请再次结合参阅图3至图6,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外侧的定位壁108,所述定位壁108上设有定位槽109,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109对应的定位柱208,所述定位柱208高于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通过所述定位柱208从所述定位槽109的下方向上穿设于所述定位槽109内而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连接。
这里,所述定位槽109通过所述定位壁108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固定与所述第一凸缘106的上方,可选的,定位槽109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沿着圆周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106上,高度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顶端平齐。
同理,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109对应的定位柱208,所述定位柱208固装于所述第二凸缘207上,其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所述定位柱208高于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02的高度为所述定位槽109的高度。这里所述定位柱208可以是三个,沿着圆周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207上,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通过所述定位柱208从所述定位槽109的下方向上穿设于所述定位槽109内而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连接,所述定位柱208穿设于所述定位槽109内,顶端高度与所述定位槽109及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的顶端平齐。
如此,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的导引风道204在径向方向位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的进风风道101的外侧,该旋风分离装置中的气流依次流经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的路径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减小该旋风分离装置沿轴向方向的尺寸,该旋风分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8,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盖设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上的杯盖40,所述杯盖40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208对应的定位孔401以及与所述第三出风口303对应的第四出风口402,所述第四出风口402与所述第三出风口303对齐,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通过所述定位柱208从所述定位槽109的下方依次向上穿设于所述定位槽109和所述定位孔401内而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杯盖40连接。
这里,所述定位孔401的数量和所述定位柱208的数量对应,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杯盖40上,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01和定位柱208的数量分别是三个,这里,所述杯盖40还可以通过螺丝及垫片螺旋固定于所述定位柱208穿设所述定位孔401后的顶端,实现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二级旋风单元20及杯盖40的更稳定连接。所述杯盖40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104顶端密封贴合,所述气流经第一进风口102进入第一导风结构104后,由于杯盖40与第一导风结构104顶端密封贴合,气流只能顺沿第一导风结构104的导引方向从第一出风口105流出。其中,杯盖40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出风口303对应的第四出风口402,并与所述第三出风口303对齐,所述经气流沿旋风分离装置的径向方向由所述出风管道301经所述第三出风口303排出,保证了气流按照一定的方向实现旋风分离,最终呈自由状态从第三出风口303排出。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的尘杯50,所述第一旋风腔103形成于所述尘杯50的内表面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所形成的整体的外表面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旋风腔103形成于所述尘杯50的内表面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所形成的整体的外表面之间,由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与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地,可以将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在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分为位于所述第一凸缘106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即所述上端部分位于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的上方,所述下端部分在旋风分离装置的径向方向位于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的内部,在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平齐,因此,该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所形成的整体的外表面包括一级旋风单元10的上端部分的外表面以及二级旋风单元20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杯盖40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连接并共同容置于所述尘杯50内,所述杯盖40盖设于所述尘杯50的顶端,所述气流从第一出风口50流出后,在所述尘杯50的内表面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所形成的整体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旋风腔103内形成一级旋风,实现对杂质的第一次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尘杯50内壁与所述杯盖40的外周缘密封贴合,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的底端与所述尘杯50下端密封贴合,具体地,所述导引风道204和所述进风风道101与所述尘杯50的下端内壁密封连接,使得经进风风道101进入该旋风分离装置内的气流仅能从设置于杯盖40上的第四出风口流出。
如此,通过杯盖40和尘杯50实现了对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的密封,气流依次流经一级旋风单元10和二级旋风单元20的路径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减小该旋风分离装置沿轴向方向的尺寸,该旋风分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所述第一旋风腔103形成于所述尘杯50的内表面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10和所述二级旋风单元20所形成的整体的外表面之间,实现了第一次分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吸尘器还可以包括主体和吸入部,所述主体具有产生旋转力的马达;所述吸入部连接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进风风道101,用于吸入含有杂质的气流。该旋风分离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一级旋风单元10对气流进行第一次分离,通过二级旋风单元20对气流进行第二次分离,再经过风道单元30自由流出,相对于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的一次分离,旋风分离效果更好;同时,气流依次流经一级旋风单元10、二级旋风单元20和风道单元30的路径在沿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了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减小该旋风分离装置沿轴向方向的尺寸,相对于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该旋风分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因此,包含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吸尘器的整体尺寸更小、且具有较高的杂质分离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级旋风单元,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导风结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所述进风风道用于输送含尘气流流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含尘气流由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进入第一旋风腔;
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该过滤装置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构成所述第一旋风腔的气流出口;
二级旋风单元,位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的气流流向的下游,包括第二旋风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旋风腔上端的第二导风结构,该第二导风结构形成通过所述过滤装置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二旋风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旋风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
风道单元,具有出风管道,位于所述第二旋风腔上方且围绕所述第一导风结构,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与所述出风管道之间的通道构成所述第二旋风腔的气流流出通道,所述风道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外表面形成一间隔的弧形的导引壁,所述导引壁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外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导引壁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共同限定形成所述出风管道,所述导引壁的底端延伸入所述二级旋风单元的第二旋风腔内,第三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导引壁的底端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三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还包括从所述进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凸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包括呈环向未封闭的流线型形状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其圆周方向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所述第一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所述第二导风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进风风道外围的环形的导引风道,所述导引风道靠近所述第一导风结构所在位置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导引风道远离所述第一导风结构所在位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外表面连接形成为封闭端,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导引风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之间,所述导引风道用于将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的气流导引流向风道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进风口处的多个导流片,所述导流片沿所述导引风道的开口端的圆周方向呈两两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导流片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导引风道的开口端的边缘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旋风单元还包括从所述导引风道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凸缘,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还包括从所述进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缘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凸缘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道沿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导风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外侧的定位壁,所述定位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二级旋风单元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高于所述第二导风结构,所述二级旋风单元通过所述定位柱从所述定位槽的下方向上穿设于所述定位槽内而与所述一级旋风单元连接。
9.一种吸尘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CN201810909956.1A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Active CN109157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9956.1A CN109157160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9956.1A CN109157160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7160A CN109157160A (zh) 2019-01-08
CN109157160B true CN109157160B (zh) 2020-09-25

Family

ID=6489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9956.1A Active CN109157160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7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9736B (zh) * 2019-07-01 2024-09-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器、尘杯组件及除尘器
CN110432824A (zh) * 2019-09-05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结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0507242B (zh) * 2019-09-23 2023-10-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装置设有其的吸尘器
CN111265147A (zh) * 2020-03-27 2020-06-12 爱源(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锥旋风分离器及包括该分离器的集尘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2723A2 (en) * 1980-06-19 1981-12-30 Rotork Appliances Limited Vacuum cleaning appliance
WO2000040135B1 (en) * 1999-01-08 2000-10-19 Fantom Tech Inc Vacuum cleaner utilizing electrostatic filtration an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for use therein
KR100667884B1 (ko) * 2005-07-12 2007-01-16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01015436A (zh) * 2007-01-24 2007-08-15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多级旋风分离装置
CN201042411Y (zh) * 2007-10-19 2008-04-02 乐长琴 一种吸尘器的尘杯装置
CN201211161Y (zh) * 2008-06-26 2009-03-25 胡海荣 吸尘器的尘杯装置
EP2508265A1 (en) * 2009-11-30 2012-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having a dust removing unit
CN104095591A (zh) * 2013-04-02 2014-10-15 胡佛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
CN203970284U (zh) * 2014-05-26 2014-12-03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清洁装置
CN108125618A (zh) * 2018-02-11 2018-06-08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尘杯旋风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2723A2 (en) * 1980-06-19 1981-12-30 Rotork Appliances Limited Vacuum cleaning appliance
WO2000040135B1 (en) * 1999-01-08 2000-10-19 Fantom Tech Inc Vacuum cleaner utilizing electrostatic filtration an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for use therein
KR100667884B1 (ko) * 2005-07-12 2007-01-16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01015436A (zh) * 2007-01-24 2007-08-15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多级旋风分离装置
CN201042411Y (zh) * 2007-10-19 2008-04-02 乐长琴 一种吸尘器的尘杯装置
CN201211161Y (zh) * 2008-06-26 2009-03-25 胡海荣 吸尘器的尘杯装置
EP2508265A1 (en) * 2009-11-30 2012-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having a dust removing unit
CN104095591A (zh) * 2013-04-02 2014-10-15 胡佛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
CN203970284U (zh) * 2014-05-26 2014-12-03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清洁装置
CN108125618A (zh) * 2018-02-11 2018-06-08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尘杯旋风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7160A (zh) 201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7160B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US11445879B2 (en) Dust collector for vacuum cleaner
KR102176885B1 (ko) 진공 청소기용 집진장치
CN108403002B (zh) 旋风分离器及过滤组件
JP2006272322A (ja) 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KR100598600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JP2006320713A (ja) マルチ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WO2017035935A1 (zh) 旋风分离装置、集尘组件和吸尘器
CN112138879B (zh) 一种旋风分离排尘方法
CN112043202B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TWI649116B (zh) 以多重氣旋濾塵的粉塵收集裝置
EP1676638B1 (en)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us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US12059120B2 (en) Cyclonic separation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EP1676517B1 (en)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us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107854048B (zh) 气旋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KR100546622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KR100667884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KR102176887B1 (ko) 진공 청소기용 집진장치
EP1679026B1 (en)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us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KR20030032497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케이싱용 분리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집진케이싱
CN110369163B (zh) 旋风分离器
CN221903472U (zh) 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JP5821980B2 (ja) 遠心分離装置
KR100606795B1 (ko) 다중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219846415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装置及清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