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3202B -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43202B CN112043202B CN202010910045.8A CN202010910045A CN112043202B CN 112043202 B CN112043202 B CN 112043202B CN 202010910045 A CN202010910045 A CN 202010910045A CN 112043202 B CN112043202 B CN 1120432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clone
- cylinder
- tangential
- channel
- cyclone sepa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08—Vortex chamber constructions
- B04C5/103—Bodies or members, e.g. bulkheads, guides, in the vortex chamb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08—Cyclonic chamber construc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5—Construction of inle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58—Construction of outl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02—Construction of inlets by which the vortex flow is generated, e.g. tangential admission, the fluid flow being forced to follow a downward path by spirally wound bulkheads, or with slightly downwardly-directed tangential admission
- B04C5/04—Tangential inl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12—Construction of the overflow ducting, e.g. diffusing or spiral exits
- B04C5/13—Construction of the overflow ducting, e.g. diffusing or spiral exits formed as a vortex finder and extending into the vortex chamber; Discharge from vortex finder otherwise than at the top of the cyclone;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over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yclone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旋风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筒,其上部侧边连通切向风道;向心力改向通道,其设置在旋风分离筒的上部内,且与切向风道相通,使得回转气流进入向心力改向通道后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发生改变至旋风分离筒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侧上方。本发明旋风分离器通过所述切向风道及改向通道的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将分离后的微粒及时快速的排出至排尘口之外,不仅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技术难题,而且避免了堆积的微粒造成返混与扩散的可能性,同时保证旋风分离筒处于无微粒堆积的干净状态下有助于提高分离净化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风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旋风分离器的清洁设备如真空吸尘器是已知现有技术。一般情况下,旋风式真空吸尘器中,其中携带脏物和灰尘的空气经有切向入口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器,通过离心力作用将脏物分离再收集腔内,较清洁的空气穿出该收集腔室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器,相比第一旋风分离器可分离更细微的脏物和灰尘等微粒。现有第二旋风分离器主要包括旋风分离筒和溢流筒,它们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间,让含尘气体在两者之间形成旋转气流带,质量大的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筒壁,气体形成涡流,向压力较低的内筒流动,最后从溢流筒向上排出,起除尘净化作用。
现有具备二级旋风分离的真空吸尘器主要侧重在如何提高灰尘颗粒与空气的分离效果,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5030148A、公开日:2015-11-11)公开的一种真空吸尘器、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816537、公开日:2010-09-01)公开的旋风分离装置。但是本发明人发现虽然现有二级旋风分离可有效提高灰尘与空气的分离效果,但下游旋风分离组件的旋风分离筒堆积大量的灰尘,而且溢流筒外也存在灰尘堆积,主要是由于分离后的灰尘仅靠自身重力难以排出至排尘口而造成大量的堆积在旋风分离外筒,进而还会存在返混与扩散逃逸至溢流筒之外的可能性,故,如何及时快速排出分离后的微粒至排尘口是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旋风分离器,其包括:
旋风分离筒,其上部侧边连通切向风道,通过所述切向风道将带有微粒的空气引导成与切向风道方向一致的气流后再切向进入所述旋风分离筒形成回转气流;
向心力改向通道,其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的上部内,且与所述切向风道相通,使得所述回转气流进入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后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发生改变至所述旋风分离筒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侧上方。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为螺旋延伸的曲线通道,其螺旋升角λ大于所述旋风分离筒的倒锥筒半锥角a。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曲线通道被设置为一个导程以内。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曲线通道被设置为至少1/4导程。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溢流筒,其同轴线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的上部内,作为排气出口;所述曲线通道位于所述旋风分离筒与所述溢流筒之间的区域内。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曲线通道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筒壁上或所述曲线通道设置在所述溢流筒外壁上。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切向风道具有气流引导路径。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切向风道的两侧壁或其延伸面分别相切于所述旋风分离筒和溢流筒。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曲线通道的入道口对应于所述切向风道的延伸区域。
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一如上述的旋风分离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旋风分离器通过切向风道将带有微粒的空气引导成与切向风道方向一致的气流后再切向进入所述旋风分离筒形成回转气流;再通过与所述切向风道相通的向心力改向通道使得所述回转气流进入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后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发生改变至所述旋风分离筒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侧上方。
气流在回转时,在忽略重力影响的情况下,气流中的微粒只受到一个筒壁给予的支持力(合力),因为存在回转运动,这个支持力(合力)必然会分解成一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向心力(第一分力)和另外一个第二分力,为了保证合力的分解平衡,这个第一分力和第二分力一定存在于支持力(合力)的两侧,才能保证合力的分解平衡,本发明通过向心力改向通道使得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由原本垂直于回转轴线的方向发生偏摆后与所述旋风分离筒筒壁支持力方向之间形成一个朝上的夹角,即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第一分力)方向改变至所述旋风分离筒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侧上方,则跟向心力(第一分力)平衡的第二分力的方向被调整到朝下,有利于让微粒在这个朝下分力(第二分力)的牵引下流出至旋风分离筒的排尘口之外。如此,本发明旋风分离器通过所述切向风道及改向通道的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将分离后的微粒及时快速的排出至排尘口之外,不仅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技术难题,而且避免了堆积的微粒造成返混与扩散的可能性,同时保证旋风分离筒处于无微粒堆积的干净状态下有助于提高分离净化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如果没有向心力改向通道,回转气流的向心力(第一分力F1’)的方向不会改变,即处于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下方,那根据合力的分解平衡,则与该第一分力F1’平衡的第二分力F2’就会一直朝上,则微粒就没有排出旋风分离筒的任何作用力,无法排出的微粒就只能堆积在旋风分离筒的筒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旋风分离器的另一状态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旋风分离器的部分剖视的示意图,图中对圆柱筒和倒锥筒进行局部剖视;
图5为现有技术中不具有改向通道的回转气流中微粒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改向通道的回转气流微粒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改向通道的回转气流微粒的受力分析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旋风分离筒和切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曲线通道的溢流筒的一种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曲线通道的溢流筒的另一种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曲线通道的溢流筒的又一种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旋风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下游旋风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下游旋风分离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旋风器支架、旋风分离筒及切向风道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下游旋风分离组件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下游旋风分离组件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8为图12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图12的剖视图,其中带箭头的粗实线、粗虚线为气流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请参考图1-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100,其包括:
旋风分离筒110,其上部侧边连通有切向风道120;所述切向风道120具有气流引导路径,且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侧边相切以将带有微粒的空气引导成与切向风道120方向一致的气流后再切向进入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形成回转气流,即旋风气流;
向心力改向通道,其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上部内,且与所述切向风道120相通,使得所述回转气流进入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后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发生改变至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侧上方。
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包括圆柱筒111和倒锥筒112;所述圆柱筒111底部与所述倒锥筒112的上部连接相通,所述圆柱筒111上部为敞口端1111,便于装配溢流筒140;所述圆柱筒111侧边开设有开口1112,所述切向风道120连通所述开口1112实现所述切向风道120与所述圆柱筒111的相切连接;所述倒锥筒112上部的宽口端1121连接所述圆柱筒111的下部以连通所述圆柱筒111和倒锥筒112,所述倒锥筒112下部的窄口端1122为排尘口,用于允许分离后的微粒经所述排尘口排出。
所述旋风分离器100还包括溢流筒140,其同轴线150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上部内作为排气出口,以允许分离后的气流离开所述旋风分离筒110,所述溢流筒140从所述圆柱筒111的敞口端1111插入且与所述圆柱筒111同轴线150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为螺旋延伸的曲线通道130,其螺旋升角λ大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倒锥筒112的半锥角a,如图7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高速回转的气流和物质速度V和回转半径R的比值V²/R远远大于重力加速度g的情况下,花粉级的微粒所受向心力M*V²/R远远大于物质本身的重力Mg,为了便于分析,故忽略微粒重力的影响。
气流在回转时,在忽略重力影响的情况下,气流中的微粒只受到一个筒壁给予的支持力N(合力,FN),因为存在回转运动,这个支持力N必然会分解成一个垂直于回转轴线150的向心力(第一分力,F1、F1’),该第一分力用于维持微粒做高速回转运动,该第一分力的方向为垂直指向气流回转中心轴线150,由于支持力N垂直于倒锥筒112筒壁,根据力的矢量分解,为维持支持力N和向心力F1、F1’的矢量平衡,另外一个分力(第二分力)必定和向心力F1、F1’分别跨居在支持力N的两侧,才能保证合力的分解平衡。
请参考图5,在没有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之前,某一处回转气流的回转平面A垂直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轴线150,其向心力(分力F1’)的方向不会改变,即指向回转平面A圆心且处于筒壁支持力FN方向的下方,向心力F1’与筒壁支持力FN的夹角为θ,那根据合力的分解平衡,则与该分力F1’平衡的分力F2’就会一直朝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此受力情况下,则高速回转的微粒就没有任何朝下排出所述倒锥筒112的牵引动力,即没有排出旋风分离筒110的任何作用力,那么无法排出的微粒就只能堆积在旋风分离筒110的筒壁上。
请参考图6、7,当设置有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时,当气流从具有气流引导路径的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流出后沿所述圆柱筒111筒壁形成回转气流,由于所述切向出风口125对应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入道口131,则当形成回转气流之后,回转气流即进入具有向心力改向作用的所述曲线通道130,由于所述曲线通道130以及其螺旋升角λ大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倒锥筒112的半锥角a的限制,使得所述回转气流从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出道口132进入所述倒锥筒112后,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由原本垂直于回转轴线150的方向发生偏摆,与所述倒锥筒112筒壁的支持力FN方向之间形成一个朝上的夹角。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改向通道,在第三维空间内提供一个与上述没有设置改向通道的向心力F1’方向呈朝上夹角(此夹角为螺旋升角λ)的气流回转平面B,即把回转气流中的微粒的向心力F1方向改变到所述倒锥筒112筒壁提供的支持力FN的上方,同样的,根据力学受力分析原理:回转气流中的微粒仍然只受到一个来自于所述倒锥筒112筒壁提供的支持力N(合力,FN),该支持力FN的第一个分力即为维持微粒做高速回转运动的向心力F1,则在上述改向通道的作用下,此向心力F1方向由垂直指向气流回转中心轴线150的方向变更到第三维空间内那个方向呈朝上夹角的气流回转平面内,由于支持力FN垂直于所述倒锥筒112筒壁,根据力的矢量分解,为维持合力支持力FN和向心力F1的矢量平衡,另外一个分力F2必定和向心力F1分别跨居在合力支持力FN的两侧;如此,故当回转气流在所述改向通道之后,回转气流中的微粒受到的另一个分力F2方向是朝下的,可以理解的是,在此受力情况下,高速回转的微粒在一个朝下分力的牵引下朝下运动,故从气流分离出来的微粒必然能排出所述倒锥筒112至排尘口外。
如此,本发明旋风分离器100通过所述切向风道120及改向通道的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将分离后的微粒及时快速的排出至排尘口之外,不仅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技术难题,而且避免了堆积的微粒造成返混与扩散的可能性,同时保证旋风分离筒110处于无微粒堆积的干净状态下有助于提高分离净化效果以及使用寿命。若没有所述切向风道120,则当所述改向通道导程小于一个导程不仅无法形成旋风而且存在气流未分离而经溢流筒140被直接吸走的可能性,当所述改向通道大于一个导程甚至更多的时候也仅仅是起到了形成旋风的作用,对于快速排出堆积的微粒没有起到任何的牵引作用。
请参考图2、8,所述切向风道120包括下壁121及与所述下壁121两侧分别连接的外侧壁122和内侧壁123,通过两侧壁(内侧壁123和外侧壁122)与下壁121形成具有一定距离的风道槽124,即气流引导路径,以将带有微粒的空气引导成与切向风道120方向一致的气流。所述风道槽124一端与所述圆柱筒111侧边的开口1112连接作为切向出风口125,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外侧壁122连接于所述开口1112的一边,内侧壁123连接于所述开口1112的另一边且与所述圆柱筒111侧边相切,以将与所述切向风道120方向一致的气流再切向进入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圆柱筒111形成回转气流。
请参考图2-4,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入道口131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可以理解为所述入道口131位于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延伸区域内。进一步地,所述切向风道120的高度对应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宽度设置;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宽度对应所述溢流筒140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之间的间距设置。此处的对应可以理解为相等或者略小。如此设计,主要是满足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与所述曲线通道130直接对应连通,降低气流不必要的旋转路径而造成能量损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外侧壁122可以设置为平面式侧壁,其相切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圆柱筒111侧边,内侧壁123可以设置为平面式侧壁或曲面式侧壁。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外侧壁122可以设置为曲面式侧壁,其相切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圆柱筒111侧边,内侧壁123为平面式侧壁或曲面式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入道口131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以减少不必要的回转路径,进一步降低压损。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出道口132对应所述圆柱筒111与倒锥筒112的连接处113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出道口132还可以对应所述倒锥筒112上部设置。如此设置之后,所述回转气流从所述出道口132出来后可直接进入到所述倒锥筒112。
所述曲线通道130位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与所述溢流筒140之间的区域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可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上;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可设置在所述溢流筒140上,即所述溢流筒140外壁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通过支架悬空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与溢流筒140之间。为了便于制造和装配,可将所述曲线通道130直接集成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上,更优选地,可将所述曲线通道130形成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上,避免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结构复杂化,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上形成所述曲线通道130相比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内,更便于制造、装配以及低成本化。
在本发明中,所述曲线通道130主要不是用于形成旋风气流(也称回旋气流、回转气流),而是用于改变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则所述曲线通道130的螺旋导程并非如用于形成旋风气流的螺旋通道一样越多越好。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被设置为一个导程以内,如2/3导程、1/2导程、1/3导程、1/4导程、1/8导程或1/10导程等等。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还可被设置为一个导程以上。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所述溢流筒140插入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深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保证改向效果,所述曲线通道130优选被设置为至少1/4导程,即所述回转气流经过至少1/4导程的所述曲线通道130排入至所述倒锥筒112内。优选地,所述曲线通道130优选被设置为1/4导程以上及1个导程以下,更优选地,1/4导程以上及1/2导程以下。
请参考图9-11,下面以曲线通道130设置在溢流筒140外壁上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曲线通道130可以为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内凹且螺旋形成的槽状通道133,其入道口131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所述曲线通道130为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外凸且螺旋形成的曲线凸棱134之间形成的槽状通道133,其入道口131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设置。其中,曲线凸棱134可以是单头螺旋凸棱,如图10所示,即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上设置一条螺旋凸棱,所述一条螺旋凸棱一个导程之后可开始形成所述槽状通道133,优选地,此处第一个导程可作为入道口131。曲线凸棱134还可以是多头单螺螺旋凸棱,如图11所示,即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上设置多条螺旋方向一致的螺旋凸棱。可以理解的是,多条所述螺旋凸棱的头部可以对应所述切向出风口125设置,即其中一螺旋凸棱的头部位于所述切向风道120的上壁(也可以理解为两侧壁的顶部连成的面)延伸平面上,与这条螺旋凸棱相邻的第二条螺旋凸棱的头部位于所述切向风道120下壁121延伸平面上,如此设置后,所述多头螺旋凸棱在头部就可以作为入道口131,正好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所述多头单螺螺旋凸棱的头部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切向出风口125的上方,但满足所述多头单螺螺旋凸棱所形成的螺旋槽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9,所述旋风分离器100还包括导流斜壁141,其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上部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流斜壁141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上壁延伸面设置,如此设计,通过所述导流斜壁141避免经过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回转气流部分气流在所述圆柱筒111上端筒壁旋转形成“上灰环”,不仅造成能量损耗,而且极大地干扰分离效果。优选地,所述导流斜壁141设置在所述溢流筒140的外壁上部,为了便于制造,所述导流斜壁141周向延伸形成导流倒锥台142,如图10、11所示。具体地,所述导流斜壁141与溢流筒140外壁之间呈钝角夹角,有助于引导回转气流向下进入所述曲线通道13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和导流斜壁141均设置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为例,所述曲线通道130的上端与所述导流倒锥台142连接,如槽状通道133的入道口131上端或单头螺旋凸棱的头部或多头单螺螺旋凸棱的最上螺旋凸棱的头部与所述导流倒锥台142连接。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通道130与所述导流倒锥台142连接处113位于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延伸区域,以避免或降低“上灰环”的存在,同时也减少未分离的回转气流逃逸,也有助于引导回转气流向下进入所述曲线通道130。
请参考图16,所述溢流筒140内壁沿轴向设置有多条扁长状扰流筋143,优选地,所述扰流筋143的细长侧沿轴向连接在所述溢流筒140内壁,相比现有弧形柱状的扰流筋143,能够更加有效地干扰气流的内旋状态,使其更快变成线性移动状态,进而快速排出。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筋143底部不延伸至所述溢流筒140底部,以避免所述扰流筋143对未进入所述溢流筒140内的气流进行干扰后该气流不仅没有快速变直排出,反而朝向其他方向流动影响分离效果,还不影响所述溢流筒140底部的进风空间,保证内旋气流顺利进入所述溢流筒140底部后通过扁长状的扰流筋143干扰变直后快速的排出。
所述溢流筒140底部延伸至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倒锥筒112的上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溢流筒140底部位于所述圆柱筒111与倒锥筒112的连接处113,或位于该连接处113的下方。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溢流筒140底部延伸入所述倒锥筒112,位于其上部内。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溢流筒140长度为所述旋风分离筒110长度的0.3~0.4倍,但不局限于此。其中,所述溢流筒140的长度理解为导流倒锥台142至溢流筒140底部之间的距离,或者是与所述切向风道120上壁平齐处起至溢流筒140底部之间的距离。
请参考图4,所述溢流筒140上部设置有定位部144,以使得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与所述切向风道120对应连通。通过所述定位部144的设计,在装配所述溢流筒140时,可以快速定位且定位后保证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与所述切向风道120对应连通,降低装配难度以及提升装配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部144可以与所述圆柱筒111进行配合设计,如所述定位部144被设置为一卡扣,装配时通过卡扣扣在预先设定在所述圆柱筒111筒壁外的盲孔2231,但并不局限于此。
应当认识到,所述切向风道120可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一体成型,所述曲线通道130与所述溢流筒140一体成型,所述导流倒锥台142、定位部144也与所述溢流筒140一体成型,如此设计使得所述旋风分离器100容易制造和组装。
实施例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排尘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带有微粒的空气引导成与旋风分离筒切向方向一致的气流后再切向进入所述旋风分离筒形成回转气流;将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改变至所述旋风分离筒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侧上方,使得微粒受到方向朝向所述旋风分离筒排尘口的朝下分力,以将分离后的微粒牵引排出。
行业内的现有下游旋风分离组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旋风分离筒堆积大量的灰尘,而且溢流筒外也存在灰尘堆积,然而行业内并未对此问题有足够的重视,主要还是侧重在如何减小回转半径、如何提高向心力大小等解决分离效率的问题上。本发明人大量分析发现该灰尘堆积问题主要是由于分离后的灰尘仅靠自身重力难以排出至排尘口而造成大量的堆积在旋风分离外筒,进而还会存在返混与扩散逃逸至溢流筒之外的可能性,故,如何及时快速排出分离后的微粒至排尘口是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
请参考图5,一般情况下,回转气流的向心力(分力F1’)的方向不会改变,垂直于所述旋风分离筒轴线方向,即处于筒壁支持力N(FN)方向的下方,那根据合力FN的分解平衡,则与该分力F1’平衡的分力F2’就会一直朝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此受力情况下,则高速回转的微粒就没有任何朝下排出所述倒锥筒的牵引动力,即没有排出旋风分离筒的任何作用力,那么无法排出的微粒就只能堆积在旋风分离筒的筒壁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把回转气流中的微粒的向心力F1方向改变到所述筒壁支持力N的上方(如图6所示)或者将所述旋风分离筒筒壁支持力方向调整至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的侧下方,同样的,根据力学受力分析原理:回转气流中的微粒仍然只受到一个来自于所述筒壁支持力N(合力FN),该支持力N的第一个分力即为维持微粒做高速回转运动的向心力F1,由于支持力N垂直于筒壁,根据力的矢量分解,为维持合力支持力N和向心力F1的矢量平衡,另外一个分力F2必定和向心力F1分别跨居在合力支持力N的两侧;如此,当把回转气流中的微粒的向心力F1方向改变到所述筒壁支持力N的上方或者将筒壁支持力N方向调整至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的侧下方,则回转气流中的微粒受到的另一个分力F2方向是朝下的,可以理解的是,在此受力情况下,高速回转的微粒在一个朝下分力的牵引下朝下运动,故从气流分离出来的微粒必然能排出所述倒锥筒至排尘口外。
如此,本发明旋风分离排尘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分离后的微粒及时快速的排出至排尘口之外,不仅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技术难题,而且避免了堆积的微粒造成返混与扩散的可能性,同时保证旋风分离筒处于无微粒堆积的干净状态下有助于提高分离净化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旋风分离排尘方法可通过实施例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实现,具体地,所述将带有微粒的空气引导成与旋风分离筒切向方向一致的气流后再切向进入所述旋风分离筒形成回转气流的步骤是通过在所述旋风分离筒的上部侧边连通切向风道实现的;所述将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改变至所述旋风分离筒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侧上方的步骤是通过在所述旋风分离筒的上部内设置向心力改向通道实现的。
实施例3
请参考图12-1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包括上游旋风分离组件210和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所述上游旋风分离组件210和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通过导风路径连通;所述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包括至少一旋风器环221,每一所述旋风器环221包括多个如实施例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100。
请参考图13、14,作为旋风分离器100排布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100可以环状排布设置为一组旋风器环221。所述旋风器环221中的旋风分离器100沿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旋风器支架222的环壁2221周向排布。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分离器100的切向风道120贴着所述旋风器支架222环壁2221设置,优选地,所述旋风器支架222环壁2221作为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外侧壁122。通过如此结构设计,从与所述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连通的上游旋风分离组件210分离出来的气流,主要是沿着所述旋风器支架222环壁2221向下游流动,从引风口230(所述引风口230为所述导风路径的下游出口)出来后可直接转向进入所述切向风道120,减少气流的移动路径,降低能量损耗。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分离器100的切向风道120不贴着所述旋风器支架222环壁222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向风道120的进风口126远离与所述旋风器支架222环壁2221设置。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5,同一所述旋风器环221的每一所述旋风分离器100可以均对应一个引风口230,即一个切向风道120对应一个引风口230,且引风口230区域除了所述切向风道120外均无遮挡,以加大进风量;同时一一对应,可避免多路气流发生对撞,形成紊流现象,出现紊流主要会造成气流回转效率低,进而不利于灰尘微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同一所述旋风器环221的两个所述旋风分离器100可以对应一个引风口230,即一个引风口230对应两个所述切向风道120,且引风口230区域除了所述切向风道120外均无遮挡,以加大进风量。进一步地,所述切向风道120的进风口126前侧的区域不遮挡,即气流从引风口230处一次转向即可进入所述进风口126,避免气流从引风口230进来之后进行二次转向再进入所述进风口126,减少气流不必要的移动路径造成能量损耗。
作为旋风分离器100排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100可以彼此并联地设置为多组旋风器环221,每组旋风器环221的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100周向排布为环状,相邻组的旋风器环221相互嵌套或局部嵌入同心圆设置。以两组旋风器环221为例,第一组旋风器环221具有较多的数量,形成相对较大的环状旋风器环221,第二组旋风器环221被部分的接入或嵌入所述第一组旋风器环221中,可以理解为,俯视状态下,所述第一组旋风器环221将第二组旋风器环221环绕在里面,不同组旋风器环221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相同或不同,为了进一步结构优化,避免增大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体积,优选地,较小环状的环状旋风器环221插入到较大环状的环状旋风器环221的内环,以形成在轴向上较小环状堆叠在较大环状的上方,且较小环状的外环与较大环状的内环部分接触或靠近。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旋风分离器100的作用是在一定的平面内,旋风分离分离器100数量越多,分离器100的半径就越小,根据向心力公式F=M*V²/R 公式可知,半径越小,向心力越大,向心力越大,气流中各种不同质量的物质的分离效果就越好。
优选但不限定地,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轴线150相对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中轴线240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同组的旋风器环221中不是所有的旋风分离器100都需要相对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中轴线240倾斜相同的角度,即同组的旋风器环221中的旋风分离器100相对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中轴线240倾斜角度可不相同。类似的,同组的旋风器环221中不是所有的旋风分离器100都需要具有相同的内部尺寸。
请参考图17、18,所述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还包括密封件223,其设置在所述旋风器环221的上方。为了便于所述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的装配及进一步简化结构和减轻所述旋风分离装置,所述切向风道120的上端是敞口设置的,旋风器支架222上端也是敞口设置的,装配时,所述密封件223压设在所述旋风器环221的上方,即至少密封所述切向风道120上端、引风口230上端。优选地,所述密封件223还设置多个孔2231,其密封抵接在所述溢流筒140外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密封件223开孔2231以避让所述溢流筒140之外,均将所述旋风器环221其余部分密封住。
请参考图17、18,所述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还包括盖板件224,其设置在所述密封件223上方以压紧限位所述密封件223。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时,可以仅有盖板件224,也可以采用密封件223和盖板件224的组合以增强气流的密封性,降低气流逃逸情况,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件224还设置有多个装配孔2241,其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上敞口端1111对应,以将所述溢流筒140插入所述装配孔2241,使得所述溢流筒140部分位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内。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所述溢流筒140位于所述密封件223上方的外侧还设置有密封圈145。优选地,所述装配孔2241侧边还设置有定位件2242,其用于定位所述溢流筒140,以使得装配所述溢流筒140后其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与所述切向风道120对应连通。具体地,所述定位件2242可与所述溢流筒140的定位部144配合构成在所述溢流筒140和盖板件224之间设置的定位结构。
其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凹凸式定位结构、卡扣式定位结构和弹性扣式定位结构的至少一种,但并不局限于此,满足快速对位定位即可。通过上述的定位件2242和定位部144的结合,装配所述溢流筒140时,可快速地有效地定位及限位所述溢流筒140,使其向心力改向通道与所述切向风道120对应连通,无需通过螺钉等紧固方式,减少装配工序以及降低装配对位难度,同时可适当减轻所述旋风分离装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凹凸式定位结构中,所述定位件2242为一凹槽,所述定位部144为凸块,装配时,将所述溢流筒140插入所述装配孔2241后,所述凸块对应置于所述凹槽内即完成所述溢流筒140的装配及定位;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凹凸式定位结构中,所述定位件2242为一L型卡槽,所述定位部144为凸块,装配时,将所述溢流筒140插入所述装配孔2241后,所述凸块对应置于所述卡槽的竖向槽然后旋转所述溢流筒140使得所述凸块进入所述卡槽的横向槽内即完成所述溢流筒140的装配及定位,相比仅为竖向槽的凹槽定位件2242可进一步限位所述溢流筒140的上下串动,影响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卡扣式定位结构中,所述定位件2242为一卡位,所述定位部144为一卡台,装配时,将所述溢流筒140插入所述装配孔2241后,所述卡台对应置于所述卡位内即完成所述溢流筒140的装配及卡紧,避免其转动;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弹性扣式定位结构中,所述定位件2242为一卡钩,所述定位部144为所述溢流筒140的上端边缘,装配时,将所述溢流筒140插入所述装配孔2241后,所述溢流筒140的上端边缘经过所述卡钩,卡钩弹开待所述溢流筒140到位后,卡钩回位钩住所述溢流筒140的上端边缘。更优选地,所述溢流筒140的上端边缘设置有钩槽,与所述卡钩配合进一步卡紧所述溢流筒140,避免其转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位件2242和定位部144的具体结构可以对调的。
请参考图18、19,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旋风器支架222上部的旋风器盖体250,所述旋风器盖体250中设置有旋风器出口管251,具体地,所述旋风器盖体250边缘密封抵接在所述旋风器支架222上部边缘,所述旋风器出口管251抵靠在所述盖板件224上和/或所述溢流筒140上,优选但不限定地,抵靠在所述溢流筒140上,便于快速排出分离后的干净气流,同时也压紧限位所述溢流筒140相对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位置关系,避免旋风分离装置使用搬运等过程中所述溢流筒140的位置出现松动移动,从而造成分离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所述溢流筒140排出的干净气流在所述旋风器盖体250中被合并为一股气流排出已离开所述旋风分离装置。
通过上述密封件223、盖板件224及定位结构的设置,该配置自动地提供溢流筒140与旋风分离筒110及引风口230之间良好的对准和可靠密封、切向风道120与曲线通道130之间良好的对准。
应当认识到,所述旋风分离器100的切向风道120、旋风分离筒110与所述旋风器支架222一体成型为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主体,且相邻的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围设成引风口230。具体实现时,所述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主体、溢流筒140被分别单独制造,如此设计以简化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制造和组装。
请参考图18、19,所述上游旋风分离组件210包括承载有分离圆筒211的防尘壳212和集尘盖213。其中,所述分离圆筒211包括同轴线150嵌套设置的内筒2111和外筒2112,所述内筒2111侧壁设置有切向入口2114,所述切向入口2114一端连通一竖向进风道214,另一端连通到所述外筒2112外,即脏气流通过竖向进风道214进入,经切向入口2114转向进入到外筒2112与防尘壳212之间的上游分离区域,优选地,所述外筒2112侧壁设置有过滤网2115,以进一步阻挡部分颗粒进入所述外筒2112内。所述竖向进风道214设置在所内筒2111内。所述集尘盖213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防尘壳212下部,优选地,所述集尘盖213上开设有避空位,便于所述竖向进风道214穿过。具体实现时,脏气流从竖向进风道214进入,经切向入口2114进入上游分离区域,沿与防尘壳212侧壁成切向的方向传送携带颗粒的脏气流到上游旋风分离组件210的分离区域形成回旋流,该回旋的螺旋流导致气流中携带的较大颗粒的一部分从该气流中分离,分离后的气流经过滤网2115进入到所述外筒2112和内筒2111之间的隔腔2113。进一步地,所述防尘壳212侧壁的下部和集尘盖213一起形成用于颗粒的收集器,该粉尘颗粒例如是由上游旋风分离组件210所分离的脏物和灰尘。集尘盖213可拆卸地连接到防尘壳212侧壁。收集器可通过使用者打开基部而将分离的颗粒排空。
所述防尘壳212上部连接所述旋风器支架222,优选地,所述旋风器支架222下部侧边地靠定位在所述防尘壳212的上部边缘。所述分离圆筒211上部与所述旋风器支架222连接,具体地,所述旋风器支架222的环壁2221与内密封环2222形成引流腔2223即导风路径,所述分离圆筒211的隔腔2113与所述引流腔2223密封连通,以提供上游旋风分离组件210与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之间的连通路径。更优选地,所述隔腔2113经连接腔与所述引流腔2223连通。所述下游旋风分离组件220中旋风分离器100的倒锥筒112设置在排尘通道上,该排尘通道连通至所述集尘盖213。
实施例4
一种制造实施例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造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包括旋风器支架222、排布在所述旋风器支架222上的若干旋风分离筒110及切向风道120,所述切向风道120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切向连通;制造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包括若干具有曲线通道130的溢流筒140。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通过盖板件224装配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步骤,即将所述溢流筒140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同轴线150装配至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上部内;和通过使用定位结构把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定位在预定位置和/或方位中,使得所述溢流筒140的曲线通道130对应连通所述切向风道120。具体地,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入道口131被设置为定位在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处。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出道口132被设置为定位在所述圆柱筒111和倒锥筒112连接处113或者在所述倒锥筒112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组装下游旋风器组件和上游旋风分离组件的步骤。
实施例5
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上述的实施例3的旋风分离装置或由实施例4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旋风分离装置。设备不一定是筒式真空吸尘器。本发明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真空吸尘器,例如筒式机器、杖式真空吸尘器或手持吸尘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连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旋风分离筒(110),其上部侧边连通切向风道(120),通过所述切向风道(120)将带有微粒的空气引导成与切向风道(120)方向一致的气流后再切向进入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形成回转气流;
向心力改向通道,其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上部内,且与所述切向风道(120)相通,使得所述回转气流进入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后所述回转气流的向心力方向发生改变至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倒锥筒(112)筒壁支持力方向的侧上方;
所述向心力改向通道为螺旋延伸的曲线通道(130),其螺旋升角λ大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倒锥筒(112)半锥角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通道(130)被设置为一个导程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通道(130)被设置为至少1/4导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筒(140),其同轴线(150)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上部内,作为排气出口;所述曲线通道(130)位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与所述溢流筒(140)之间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通道(130)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筒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通道(130)设置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风道(120)具有气流引导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风道(120)的两侧壁或其延伸面分别相切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和溢流筒(1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通道(130)的入道口(131)对应于所述切向风道(120)或其延伸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外侧壁(122)为平面式侧壁,其相切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圆柱筒(111)侧边;或者,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外侧壁(122)为曲面式侧壁,其相切于所述旋风分离筒(110)的圆柱筒(111)侧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内侧壁(123)为平面式侧壁或曲面式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还包括导流斜壁,其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上部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还包括导流斜壁,其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上部设置在所述溢流筒(140)。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通道(130)为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内凹且螺旋形成的槽状通道(133),其入道口(131)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通道(130)为在所述溢流筒(140)外壁外凸且螺旋形成的曲线凸棱(134)之间形成的槽状通道(133),其入道口(131)对应所述切向风道(120)的切向出风口(125)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曲线凸棱(134)是单头螺旋凸棱。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曲线凸棱(134)是多头单螺螺旋凸棱。
18.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10045.8A CN112043202B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
US17/284,479 US20220274120A1 (en) | 2020-09-02 | 2020-09-04 | Cyclonic separator and cleaning appliance |
PCT/CN2020/113443 WO2022047727A1 (zh) | 2020-09-02 | 2020-09-04 |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
EP20875657.7A EP3984428A4 (en) | 2020-09-02 | 2020-09-04 | CYCLONE SEPARATOR AND CLEANING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10045.8A CN112043202B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43202A CN112043202A (zh) | 2020-12-08 |
CN112043202B true CN112043202B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3606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10045.8A Active CN112043202B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74120A1 (zh) |
EP (1) | EP3984428A4 (zh) |
CN (1) | CN112043202B (zh) |
WO (1) | WO20220477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22019B (zh) * | 2020-09-02 | 2021-10-15 | 东莞福莱仕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CN112138879B (zh) * | 2020-09-02 | 2021-09-07 | 东莞福莱仕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分离排尘方法 |
CN114405694B (zh) * | 2022-01-24 | 2023-07-21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旋风分离组件和具有其的分离器 |
CN117732161B (zh) * | 2023-12-02 | 2024-07-16 | 询莱流体设备(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的旋风分离器及工作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38508Y (zh) * | 2000-07-21 | 2001-07-11 | 石油大学(华东) | 具有螺旋双曲面溢流管结构的水力旋流器 |
EP1676517A2 (en) * | 2005-01-04 | 2006-07-05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us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CN201036540Y (zh) * | 2007-01-12 | 2008-03-19 | 王跃旦 | 吸尘器二节三次旋风分离尘杯 |
CN105640436A (zh) * | 2016-02-05 | 2016-06-08 |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风道旋风吸尘器 |
CN109158228A (zh) * | 2018-07-30 | 2019-01-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具有其的除尘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90558A (en) * | 1968-11-15 | 1971-07-06 | Combustion Eng | Particle-from-fluid separator |
US4233160A (en) * | 1979-04-17 | 1980-11-11 | Elast-O-Cor Products & Engineering Limited | Hydrocyclone separator arrangement |
FR2469900A1 (fr) * | 1979-11-23 | 1981-05-29 | Nilfisk Sa Aspirateurs | Dispositif separateur pour aspirateur de poussieres |
SE435582B (sv) * | 1982-09-02 | 1984-10-08 | Karl Arvid Skardal | Virvelrenare for separering av fiber-vetskesuspensioner, i synnerhet av pappersmassa, i en langstreckt cirkuler virvelkammare |
CN1007588B (zh) * | 1985-05-14 | 1990-04-18 | 北京市造纸包装工业研究所 | 流体杂质分离器 |
US4678588A (en) * | 1986-02-03 | 1987-07-07 | Shortt William C | Continuous flow centrifugal separation |
US4865633A (en) * | 1987-07-17 | 1989-09-12 | Crown Iron Works Company | Separator |
JP2001179133A (ja) * | 1999-12-24 | 2001-07-03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サイクロン |
US6576029B2 (en) * | 2001-06-13 | 2003-06-10 | National Tank Company | System for separating an entrained liquid component from a gas stream |
DE102004051477B4 (de) * | 2004-10-22 | 2008-10-02 | Alstom Technology Ltd. | Verfahren zur Regulierung der Feststoffumlaufmenge eines zirkulierenden Wirbelschichtreaktorsystems |
KR20070101056A (ko) * | 2006-04-10 | 2007-10-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사이클론 및 사이클론 공기청정기 |
CN101049222A (zh) * | 2007-04-29 | 2007-10-10 |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 用于吸尘器的旋风分离器 |
CN101116844A (zh) * | 2007-09-05 | 2008-02-06 | 青岛科技大学 | α型旋流分离器 |
US7931740B2 (en) * | 2008-06-20 | 2011-04-26 | The Boeing Company | Cyclone separator |
GB2468150B (en) | 2009-02-27 | 2012-10-03 | Dyson Technology Ltd | Cyclonic separating apparatus |
SE535756C2 (sv) * | 2011-05-05 | 2012-12-04 | Ovivo Luxembourg S A R L Luxembourg Branch | Flödesavböjningsmedel för hydrocyklon |
SE536286C2 (sv) * | 2011-10-06 | 2013-07-30 | Husqvarna Ab | Stoftavskiljare med konstant sugkraft |
GB2497945B (en) | 2011-12-22 | 2014-11-12 | Dyson Technology Ltd | Vacuum cleaner |
WO2015078503A1 (de) * | 2013-11-28 | 2015-06-04 |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Kg | Zyklon-abscheidervorrichtung |
CN105246385B (zh) * | 2014-01-28 | 2017-08-11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旋风分离装置 |
KR102176885B1 (ko) * | 2015-01-19 | 2020-11-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진공 청소기용 집진장치 |
KR101845044B1 (ko) * | 2016-04-14 | 2018-04-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진공 청소기 |
KR101854681B1 (ko) * | 2016-08-25 | 2018-06-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진공 청소기 |
EP3417944B1 (en) * | 2017-06-22 | 2020-04-22 | Metso Minerals Industries, Inc. | Hydrocyclone separator |
CN207401602U (zh) * | 2017-10-09 | 2018-05-25 |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动力煤分选的重介质旋流器 |
US20190262841A1 (en) * | 2018-02-27 | 2019-08-29 | Certified Pressure Testing Llc | Sand separation system |
WO2020046603A1 (en) * | 2018-08-27 | 2020-03-05 | 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 | Low-gravity water capture device with water stabilization |
CN110215765B (zh) * | 2019-04-18 | 2024-07-1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抑制升气管外壁结焦的旋风分离器及分离系统 |
CN110479506A (zh) * | 2019-08-30 | 2019-11-22 | 长安大学 | 一种旋风除尘器及其除尘方法 |
-
2020
- 2020-09-02 CN CN202010910045.8A patent/CN112043202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04 EP EP20875657.7A patent/EP3984428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9-04 WO PCT/CN2020/113443 patent/WO2022047727A1/zh unknown
- 2020-09-04 US US17/284,479 patent/US2022027412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38508Y (zh) * | 2000-07-21 | 2001-07-11 | 石油大学(华东) | 具有螺旋双曲面溢流管结构的水力旋流器 |
EP1676517A2 (en) * | 2005-01-04 | 2006-07-05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us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CN201036540Y (zh) * | 2007-01-12 | 2008-03-19 | 王跃旦 | 吸尘器二节三次旋风分离尘杯 |
CN105640436A (zh) * | 2016-02-05 | 2016-06-08 |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风道旋风吸尘器 |
CN109158228A (zh) * | 2018-07-30 | 2019-01-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具有其的除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47727A1 (zh) | 2022-03-10 |
EP3984428A4 (en) | 2022-08-17 |
US20220274120A1 (en) | 2022-09-01 |
EP3984428A1 (en) | 2022-04-20 |
CN112043202A (zh) | 2020-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38879B (zh) | 一种旋风分离排尘方法 | |
CN112043202B (zh) |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 |
JP4310954B2 (ja) | 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 |
US20060254226A1 (en) | Multi cyclone dust-collecting apparatus | |
US20060230722A1 (en) | Multi-cyclone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 |
WO2011096476A1 (ja) |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 |
WO2011096475A1 (ja) |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 |
KR102047332B1 (ko) |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청소기 | |
KR20070101056A (ko) | 사이클론 및 사이클론 공기청정기 | |
US7842112B2 (en) | Cyclone collector | |
CN112122019B (zh)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
GB2424605A (en) | Multi-cyclone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 |
KR20080036083A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 |
CN213133650U (zh) | 一种旋风分离器用溢流筒 | |
KR20190111026A (ko) | 진공청소기를 위한 분리 시스템 및 분리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진공청소기 | |
CN213348108U (zh) | 一种下游旋风分离组件及清洁设备 | |
CN213133649U (zh) | 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 |
CN107854048B (zh) | 气旋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3309469U (zh)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 | |
KR100672483B1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 |
KR100546627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 |
EP1679026B1 (en) |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us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
CN114405694B (zh) | 旋风分离组件和具有其的分离器 | |
CN219846415U (zh) |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装置及清洁机 | |
CN117958644A (zh) | 一种锥体间协同式二级旋风分离结构及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