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5291A - 旋转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5291A
CN113915291A CN202110631163.XA CN202110631163A CN113915291A CN 113915291 A CN113915291 A CN 113915291A CN 202110631163 A CN202110631163 A CN 202110631163A CN 113915291 A CN113915291 A CN 113915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entrifugal
region
cam follower
guid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11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町悠介
樋口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ed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xed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065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1486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Exedy Corp filed Critical Exed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15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52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1/00Rotary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41/24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damping action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controlled by centrifugal ma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22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30Flywheels
    • F16F15/31Flywheel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arying the moment of inert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21Flywheel, motion smoothing-type
    • Y10T74/2128Damping using swinging masses, e.g., pendulum type, etc.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抑制离心件与引导面的接触音的产生的旋转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旋转装置(10)具备第一旋转体(2)、第二旋转体(3)、离心件(4)及第一滚动部件(5)。第一旋转体具有包括第一及第二引导面(211、212)的收容部(21)。第一及第二引导面朝向周向。第一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第二旋转体以能够与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并且能够与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离心件配置在收容部内。离心件以受到由第一旋转体或第二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能够径向移动的方式配置。离心件构成为在向径向移动时自转。第一滚动部件配置在第一引导面(211)与离心件之间。第一滚动部件构成为通过离心件的自转而在第一引导面上滚动。

Description

旋转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在绕旋转轴旋转的旋转体安装有离心件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通过离心件受到由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发挥功能。作为这样的旋转装置的一例,有转矩变动抑制装置。
转矩变动抑制装置具备输入部件及惯性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在轮毂凸缘的凹部内离心件以能够径向移动的方式配置。离心件受到由轮毂凸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在凹部内向径向外侧移动。另外,为了使该离心件能够顺畅地向径向移动,离心件具有辊。离心件的辊在凹部的内壁面(引导面)上滚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216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中,从制造的精度的观点出发,难以消除离心件与引导面之间的间隙。因此,在离心件与引导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由于像这样存在间隙,因此在转矩变动从正方向切换为负方向时,存在产生离心件与内壁面的接触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抑制离心件与引导面的接触音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旋转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离心件及第一滚动部件。第一旋转体具有包括第一及第二引导面的收容部。第一及第二引导面朝向周向。第一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第二旋转体以能够与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并且能够与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离心件配置在收容部内。离心件以受到由第一旋转体或第二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能够径向移动的方式配置。离心件构成为在向径向移动时自转。第一滚动部件配置在第一引导面与离心件之间。第一滚动部件构成为通过离心件的自转而在第一引导面上滚动。
根据该结构,在离心件与第一引导面之间配置有第一滚动部件。通过该第一滚动部件,能够填埋离心件和第一引导面的间隙,其结果,能够抑制离心件与第一引导面的接触音的产生。另外,离心件自转是不仅包括离心件整体自转,还包括离心件的一部分部件自转的概念。
优选离心件构成为在第二引导面上滚动。
优选离心件及第一滚动部件为圆筒状或圆柱状。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的距离比离心件的直径和第一滚动部件的直径的合计小。
优选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滚动部件。第二滚动部件配置在第二引导面与离心件之间。第二滚动部件通过离心件的自转而在第二引导面上滚动。
优选离心件具有离心件主体部、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离心件主体部在周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旋转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离心件主体部的第一端部。第二旋转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离心件主体部的第二端部。第一滚动部件配置在第一引导面与第一旋转部之间。第一滚动部件通过第一旋转部的自转而在第一引导面上滚动。第二滚动部件配置在第二引导面与第二旋转部之间。第二滚动部件通过第二旋转部的自转而在第二引导面上滚动。
优选旋转装置还具备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受到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将离心力转换为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旋转相位差变小的方向的周向力。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面和凸轮从动件。凸轮面形成在离心件上。凸轮从动件与凸轮面抵接。凸轮从动件在离心件与第二旋转体之间传递力。
优选凸轮从动件在凸轮面上滚动。
优选离心件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第一贯通孔。凸轮面由第一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
优选凸轮从动件以可自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旋转体上。
优选第二旋转体具有第二贯通孔。凸轮从动件在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面上滚动。
优选凸轮从动件为圆柱状或圆筒状的滚子。
优选旋转装置还具备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凸轮从动件。离心件具有向轴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第二旋转体具有向轴向延伸的第二贯通孔。第一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凸轮面。凸轮面朝向径向外侧,与凸轮从动件抵接。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抵接面。抵接面朝向径向内侧,与凸轮从动件抵接。凸轮面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在离心件经由第一滚动部件在第一引导面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抵接。第二区域在离心件在第二引导面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抵接。第一区域具有与第二区域不同的曲面形状。
优选第一区域具有比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
优选抵接面具有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三区域在离心件经由第一滚动部件在第一引导面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抵接。第四区域在离心件在第二引导面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抵接。第三区域具有与第四区域不同的曲面形状。
优选旋转装置还具备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凸轮从动件。离心件具有向轴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第二旋转体具有向轴向延伸的第二贯通孔。第一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凸轮面。凸轮面朝向径向外侧,与凸轮从动件抵接。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抵接面。抵接面朝向径向内侧,与凸轮从动件抵接。抵接面具有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三区域在离心件经由第一滚动部件在第一引导面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抵接。第四区域在离心件在第二引导面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抵接。第三区域具有与第四区域不同的曲面形状。
第三区域具有比第四区域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
优选旋转装置还具备状态维持机构。状态维持机构构成为,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相互不相对旋转而一体旋转时,以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边界与凸轮从动件接触的方式维持离心件的状态。
优选状态维持机构具有:第一卡合部,形成在第一旋转体上;第二卡合部,形成在离心件上,与第一卡合部卡合。
优选第二旋转体具有限制槽。第一滚动部件由限制槽支承。
优选收容部具有底面和连结面。底面朝向径向外侧。连结面连结第一引导面与底面。
连结面可以是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输入部件;输出部件,被从输入部件传递转矩;上述任一项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离心件与引导面的接触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变矩器的示意图。
图2是拆卸了一侧的惯性环的状态下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5是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7是示出未输入转矩变动的状态下的离心件、凸轮从动件、惯性环及第一滚动部件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输入了转矩变动的状态下的离心件、凸轮从动件、惯性环及第一滚动部件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9是示出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特性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
图11是阻尼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2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0:变矩器2:轮毂凸缘;21:收容部;211:第一引导面;212:第二引导面;213:底面;214:连结面;3:惯性环;31:第二贯通孔;33:限制槽;4:离心件;41:第一贯通孔;43:离心件主体部;44a:第一旋转部;44b:第二旋转部;5:第一滚动部件;5a:第一滚动部件;5b:第二滚动部件;6:凸轮机构;61:凸轮面;62:凸轮从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旋转装置的一例)及变矩器(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变矩器的示意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是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旋转轴O延伸的方向。另外,周向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径向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另外,周向是不需要与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完全一致,例如,在图4中,也包括以离心件为基准的左右方向的概念。另外,径向是不需要与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直径方向完全一致,例如,在图4中,也包括以离心件为基准的上下方向的概念。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变矩器100具有前盖11、变矩器主体12、锁止装置13、输出轮毂14(输出部件的一例)。转矩从发动机输入到前盖11。变矩器主体12具有与前盖11连结的叶轮121、涡轮122、定子(未图示)。涡轮122与输出轮毂14连结。变速器的输入轴(未图示)与输出轮毂14花键嵌合。
[锁止装置13]
锁止装置13具有离合器部、通过油压等进行动作的活塞等,能够成为锁止开启状态和锁止关闭状态。在锁止开启状态下,输入到前盖11的转矩不经由变矩器主体12而经由锁止装置13传递到输出轮毂14。另一方面,在锁止关闭状态下,输入到前盖11的转矩经由变矩器主体12传递到输出轮毂14。
锁止装置13具有输入侧旋转体131(输入部件的一例)、阻尼器132、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
输入侧旋转体131包括向轴向移动自如的活塞,在前盖11侧的侧面固定有摩擦部件133。通过该摩擦部件133被向前盖11按压,从前盖11向输入侧旋转体131传递转矩。
阻尼器132配置在输入侧旋转体131与后述的轮毂凸缘2之间。阻尼器132具有多个扭转弹簧,在周向上弹性地连结输入侧旋转体131与轮毂凸缘2。通过该阻尼器132,从输入侧旋转体131向轮毂凸缘2传递转矩,并且转矩变动被吸收、衰减。
[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
图2是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另外,在图2中,一侧(跟前侧)的惯性环3被拆卸。
如图2~图3所示,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具有轮毂凸缘2(第一旋转体的一例)、一对惯性环3(第二旋转体的一例)、离心件4、第一滚动部件5及凸轮机构6。
<轮毂凸缘2>
轮毂凸缘2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轮毂凸缘2与输入侧旋转体131在轴向上相对配置。轮毂凸缘2能够与输入侧旋转体131相对旋转。轮毂凸缘2与输出轮毂14连结。即,轮毂凸缘2与输出轮毂14一体地旋转。另外,轮毂凸缘2也可以与输出轮毂14由一个部件构成。
轮毂凸缘2形成为环状。轮毂凸缘2的内周部与输出轮毂14连结。轮毂凸缘2具有多个收容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毂凸缘2具有6个收容部21。多个收容部21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各收容部21形成在轮毂凸缘2的外周部。各收容部21朝向径向外侧开口。收容部21具有规定的深度。
图4是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划定收容部21的内壁面具有第一引导面211及第二引导面212及底面213。
第一引导面211及第二引导面212朝向周向(图4的左右方向)。第一引导面211及第二引导面212朝向离心件4。在没有离心件4的情况下,第一引导面211及第二引导面212相对。第一引导面211和第二引导面212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第一及第二引导面211、212是平面。
底面213连结第一引导面211与第二引导面212。底面213在主视观察(轴向观察)时为大致圆弧状。底面213朝向径向外侧。底面213与离心件4的外周面相对。
<惯性环3>
如图3及图5所示,惯性环3是环状的板。详细地,惯性环3形成为连续的圆环状。惯性环3作为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质量体发挥功能。
一对惯性环3以在轴向上夹着轮毂凸缘2的方式配置。一对惯性环3在轴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隙配置在轮毂凸缘2的两侧。即,轮毂凸缘2和一对惯性环3在轴向上排列配置。惯性环3的旋转轴与轮毂凸缘2的旋转轴相同。惯性环3能够与轮毂凸缘2一起旋转,并且可相对于轮毂凸缘2相对旋转。
惯性环3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31。第二贯通孔31向轴向延伸。第二贯通孔31在轴向上贯通惯性环3。第二贯通孔31的直径比后述的凸轮从动件62的小径部622的直径大。另外,第二贯通孔31的直径比凸轮从动件62的大径部621小。
一对惯性环3由多个铆钉32固定。因此,一对惯性环3相互不能向轴向、径向及周向移动。即,一对惯性环3相互一体地旋转。
惯性环3具有多个限制槽33。限制槽33分别在一对惯性环3的相同位置形成为相同形状。限制槽33形成为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圆弧状。
如图2所示,在一对惯性环3之间配置有多个惯性块34。多个惯性块34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例如,在周向上,惯性块34和离心件4交替配置。惯性块34固定在一对惯性环3上。具体地,惯性块34通过铆钉32固定在一对惯性环3上。另外,惯性块34比离心件4厚。
<离心件4>
离心件4配置在收容部21内。离心件4构成为通过轮毂凸缘2的旋转而受到离心力。离心件4能够在收容部21内向径向移动。另外,离心件4构成为在向径向移动时自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心件4整体自转。离心件4的轴向移动由一对惯性环3限制。
如图4所示,离心件4为圆板状,在中央部具有第一贯通孔41。即,离心件4为圆筒状。离心件4比轮毂凸缘2厚。离心件4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
离心件4与第二引导面212和第一滚动部件5接触。因此,离心件4向周向的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离心件4能够向径向移动。离心件4在向径向移动时,在收容部21的第二引导面212上滚动。另外,离心件4在向径向移动时,经由第一滚动部件5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即,离心件4在第一滚动部件5的外周面上滚动。
将离心件4的外周面中在离心件4滚动时与第一滚动部件5的外周面滚动接触的面作为第一接触面42a。另外,将离心件4的外周面中在离心件4滚动时与第二引导面212滚动接触的面作为第二接触面42b。该第一接触面42a及第二接触面42b在轴向观察时为圆弧状。
第一贯通孔41向轴向延伸。第一贯通孔41在轴向上贯通离心件4。第一通孔41的直径比凸轮从动件62的直径大。详细地,第一贯通孔41的直径比凸轮从动件62的大径部621的直径大。划定该第一贯通孔41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构成凸轮面61。
<第一滚动部件5>
第一滚动部件5配置在第一引导面211与离心件4之间。详细地,第一滚动部件5被第一引导面211和离心件4夹着。第一滚动部件5与第一引导面211和离心件4接触。
第一滚动部件5的中心位于比离心件4的中心更靠向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滚动部件5作为圆柱状的滚子构成。即,第一滚动部件5不是轴承。
第一滚动部件5具有大径部51和一对小径部52。大径部51和小径部52的中心相互一致。大径部51的直径比小径部52大。大径部51的直径比限制槽33的宽度大。因此,第一滚动部件5由一对惯性环3在轴向上支承。
各小径部52从大径部51向轴向的两侧突出。小径部52的直径比限制槽33的宽度小。小径部52配置在惯性环3的限制槽33内。在小径部52与限制槽33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小径部52能够在限制槽33内顺畅地移动。如此,由于小径部52配置在限制槽33内,因此能够限制停止时第一滚动部件5的径向的移动。即,第一滚动部件5由限制槽33支承。
第一滚动部件5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即,第一滚动部件5的大径部51和一对小径部52由一个部件构成。另外,第一滚动部件5也可以是直径一定的圆柱状。另外,第一滚动部件5也可以是圆筒状。
第一滚动部件5构成为通过离心件4的自转而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即,通过离心件4自转,第一滚动部件5也自转。另外,离心件4的旋转方向与第一滚动部件5的旋转方向相反。另外,第一滚动部件5通过自转而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详细地,第一滚动部件5的大径部51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
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之间没有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移(旋转相位差)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小径部52位于限制槽33的长度方向(周向)的大致中央。另外,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的情况下,小径部52沿限制槽33移动。
如图6所示,第一引导面211和第二引导面212的距离H比离心件4的直径D1和第一滚动部件5的直径D2的合计小。即,H<D1+D2的式子成立。由此,在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动作中,离心件4始终与第二引导面212和第一滚动部件5接触。
由于第一滚动部件5的直径D2比离心件4的外周面和第一引导面211的间隙大,因此限制第一滚动部件5向径向外侧飞出。
<凸轮机构6>
如图4所示,凸轮机构6构成为,受到作用于离心件4的离心力,将该离心力转换为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的旋转相位差变小的方向的周向力。另外,凸轮机构6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时发挥功能。
凸轮机构6具有凸轮面61和凸轮从动件62。凸轮面61形成在离心件4上。详细地,凸轮面61是离心件4的第一贯通孔41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凸轮面61是凸轮从动件62抵接的面,在轴向观察时为圆弧状。凸轮面61朝向径向外侧。
凸轮从动件62与凸轮面61抵接。凸轮从动件62构成为在离心件4与一对惯性环3之间传递力。详细地,凸轮从动件62在第一贯通孔41内和第二贯通孔31内延伸。凸轮从动件62以可自转的方式安装在惯性环3上。
凸轮从动件62在第一贯通孔41的凸轮面61上滚动。另外,凸轮从动件62在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上滚动。另外,凸轮从动件62与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中朝向径向内侧的面抵接。即,凸轮从动件62被凸轮面61和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夹着。
详细地,凸轮从动件62在径向内侧与凸轮面61抵接,在径向外侧与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抵接。由此,凸轮从动件62被定位。另外,由于像这样凸轮从动件62被凸轮面61和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夹着,因此凸轮从动件62在离心件4与一对惯性环3之间传递力。
凸轮从动件62作为圆柱状的滚子构成。即,凸轮从动件62不是轴承。凸轮从动件62具有大径部621和一对小径部622。大径部621和小径部622的中心相互一致。大径部621的直径比小径部622的直径大。大径部621的直径比第一贯通孔41的直径小,比第二贯通孔31的直径大。大径部621在凸轮面61上滚动。
各小径部622从大径部621向轴向的两侧突出。小径部622在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上滚动。小径部622的直径比第二贯通孔31的直径小。凸轮从动件62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即,凸轮从动件62的大径部621和一对小径部622由一个部件构成。另外,凸轮从动件62也可以为直径一定的圆柱状。另外,凸轮从动件62也可以为圆筒状。
在由于凸轮从动件62与凸轮面61的接触、以及凸轮从动件62与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的接触而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时,在离心件4上产生的离心力被转换为旋转相位差变小的周向的力。
<止动机构>
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还具备止动机构8。止动机构8限制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的相对旋转角度范围。止动机构8具有凸部81和凹部82。
凸部81从惯性块34向径向内侧突出。凹部82形成在轮毂凸缘2的外周面上。凸部81配置在凹部82内。通过该凸部81与凹部82的端面抵接,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的相对旋转角度范围被限制。
[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动作]
使用图7及图8,对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锁止开启时,传递到前盖11的转矩经由输入侧旋转体131及阻尼器132传递到轮毂凸缘2。
在转矩传递时没有转矩变动的情况下,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轮毂凸缘2及惯性环3旋转。在该状态下,凸轮机构6的凸轮从动件62与凸轮面61的最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周向的中央位置)抵接。另外,在该状态下,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的旋转相位差为“0”。
如上所述,将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之间的周向的相对位移量称为“旋转相位差”,但在图7及图8中,这些表示离心件4及凸轮面61的周向的中央位置与第二贯通孔31的中心位置的偏移。
这里,如果在转矩的传递时存在转矩变动,则如图8所示,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θ。
如图8所示,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θ的情况下,凸轮机构6的凸轮从动件62从图7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8所示的位置。此时,凸轮从动件62一边在凸轮面61上滚动一边相对地向左侧移动。另外,凸轮从动件62也在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上滚动。详细地,凸轮从动件62的大径部621在凸轮面61上滚动,凸轮从动件62的小径部622在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上滚动。另外,凸轮从动件62逆时针自转。
通过该凸轮从动件62向左侧移动,凸轮从动件62经由凸轮面61将离心件4向径向内侧(图7及图8的下侧)按压,使离心件4向径向内侧移动。其结果,离心件4从图7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8所示的位置。此时,离心件4在第二引导面212上滚动。离心件4顺时针自转。另外,通过离心件4顺时针自转,第一滚动部件5逆时针自转。另外,第一滚动部件5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并向径向内侧移动。
如此,由于离心力作用于移动到图8的位置的离心件4上,因此离心件4向径向外侧(图8的上侧)移动。详细地,离心件4在第二引导面212上滚动,向径向外侧移动。另外,离心件4逆时针自转。如此,通过离心件4逆时针自转,第一滚动部件5顺时针自转。另外,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并向径向外侧移动。
另外,形成在离心件4上的凸轮面61经由凸轮从动件62将惯性环3向图8的右侧按压,使惯性环3向图8的右侧移动。此时,凸轮从动件62的大径部621在凸轮面61上滚动,凸轮从动件62的小径部622在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上滚动。另外,凸轮从动件62顺时针自转。其结果,返回到图7的状态。
另外,在反方向产生旋转相位差的情况下,凸轮从动件62沿凸轮面61相对地向图8的右侧移动,但动作原理相同。此时,离心件4经由第一滚动部件5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
如上所述,在由于转矩变动而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时,通过作用于离心件4的离心力及凸轮机构6的作用,轮毂凸缘2受到减小两者的旋转相位差的周向的力。通过该力,转矩变动被抑制。另外,经由凸轮从动件62,在离心件4与惯性环3之间传递力。
抑制以上的转矩变动的力根据离心力即轮毂凸缘2的转速而变化,也根据旋转相位差及凸轮面61的形状而变化。因此,通过适当设定凸轮面61的形状,能够使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特性变为与发动机规格等相应的最佳特性。
另外,离心件4通过在第一引导面211或第二引导面212上间接或直接地滚动而向径向移动。因此,与在第一引导面211或第二引导面212上滑动的情况相比,离心件4能够顺畅地向径向移动。另外,凸轮从动件62在凸轮面61上及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上滚动。因此,能够更顺畅地在离心件4与惯性环3之间传递力。
[特性的例子]
图9是示出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特性的一例的图。横轴是转速,纵轴是转矩变动(转速变动)。特性Q1表示没有设置用于抑制转矩变动的装置的情况,特性Q2表示设置有不具有凸轮机构的现有的动态阻尼器装置的情况,特性Q3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情况。
由图9可知,在设置有不具有凸轮机构的动态阻尼器装置的装置(特性Q2)中,能够仅在特定的转速区域抑制转矩变动。另一方面,在具有凸轮机构6的本实施方式(特性Q3)中,能够在所有的转速区域抑制转矩变动。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
<变形例1>
离心件4也可以不是圆板状。例如,离心件4除了第一及第二接触面42a、42b以外的部分也可以在主视观察时不形成为圆弧状。
<变形例2>
凸轮从动件62也可以经由轴承部件安装在第二贯通孔31上。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离心件4整体自转,但离心件4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离心件4的一部分自转。例如,如图10所示,离心件4具有离心件主体部43、多个第一旋转部44a及多个第二旋转部44b。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一旋转部44a及第二旋转部44b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离心件主体部43在周向上包括第一端部431及第二端部432。第一端部431配置在第一引导面211侧,第二端部432配置在第二引导面212侧。离心件主体部43由一对板构成。多个第一旋转部44a及第二旋转部44b被一对板在轴向上夹着。优选离心件主体部43不与轮毂凸缘2接触。
第一旋转部44a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离心件主体部43的第一端部431上。即,第一旋转部44a构成为自转。第一旋转部44a与第一引导面211隔开间隔地配置。
第二旋转部44b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离心件主体部43的第二端部432上。即,第二旋转部44b构成为自转。第二旋转部44b与第二引导面212隔开间隔地配置。
第一滚动部件5a配置在第一引导面211与离心件4之间。详细地,第一滚动部件5a配置在第一引导面211与第一旋转部44a之间。第一滚动部件5a与第一引导面211和第一旋转部44a接触。第一滚动部件5a的直径比第一旋转部44a和第一引导面211的间隙大。
第一滚动部件5a通过离心件4的自转而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详细地,第一滚动部件5a通过第一旋转部44a的自转而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
第二滚动部件5b配置在第二引导面212与离心件4之间。详细地,第二滚动部件5b配置在第二引导面212与第二旋转部44b之间。第二滚动部件5b与第二引导面212和第二旋转部44b接触。第二滚动部件5b的直径比第二旋转部44b和第二引导面212的间隙大。
第二滚动部件5b通过离心件4的自转而在第二引导面212上滚动。详细地,第二滚动部件5b通过第二旋转部44b的自转而在第二引导面212上滚动。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离心件4设置在轮毂凸缘2上,但也可以将离心件4设置在惯性环3上。在该情况下,惯性环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旋转体,轮毂凸缘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旋转体。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旋转体的一例例示了轮毂凸缘2,但第一旋转体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转矩变动抑制装置安装在变矩器上的情况下,能够将变矩器100的前盖11或输入侧旋转体131等作为第一旋转体。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安装在变矩器100上,但也可以将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安装在离合器装置等其他动力传递装置上。
例如,如图11所示,能够在阻尼器装置101上安装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该阻尼器装置101例如安装在混合动力车辆中。阻尼器装置101具备输入部件141、输出部件142、阻尼器143、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来自驱动源的转矩被输入到输入部件141。阻尼器143配置在输入部件141与输出部件142之间。输出部件142经由阻尼器143传递来自输入部件141的转矩。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例如安装在输出部件142上。
<变形例7>
图12是拆卸了一侧的惯性环3、离心件4及第一滚动部件5的状态下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放大主视图。如图12所示,收容部21具有第一引导面211、第二引导面212、底面213及连结面214。
连结面214连结第一引导面211与底面213。连结面214朝向周向且径向。连结面214是弯曲面。详细地,连结面214是凹状的弯曲面。连结面214在轴向观察时为圆弧状。优选连结面214的曲率半径在第一滚动部件5的半径以上。另外,如图13所示,连结面214也可以是平面。
由于该连结面214位于第一滚动部件5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一滚动部件5因自重而向径向内侧落下的情况下的落下音的产生。另外,在变形例7中,在惯性环3上没有形成限制槽33。
<变形例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心件4的第一贯通孔41在轴向观察时为正圆,但第一贯通孔41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4所示,在轴向观察时,离心件4的第一贯通孔41也可以不是正圆。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第一贯通孔41的内壁面构成凸轮面61。凸轮面61朝向径向外侧。在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动作时,通过离心件4向径向外侧移动,凸轮面61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详细地,凸轮面61与凸轮从动件62的大径部621抵接。
凸轮面61具有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第一区域611是在离心件4经由第一滚动部件5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的区域。例如,当惯性环3相对于轮毂凸缘2顺时针相对旋转时,第一区域611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即,第一区域611是从凸轮面61的最靠径向内侧的部分向第一引导面211侧(图14的右侧)的区域。
第二区域612是在离心件4在第二引导面212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的区域。例如,当惯性环3相对于轮毂凸缘2逆时针相对旋转时,第二区域612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即,第二区域612是从凸轮面61的最靠径向内侧的部分向第二引导面212侧(图14的左侧)的区域。
第一区域611具有与第二区域612不同的曲面形状。第一区域611及第二区域612在轴向观察时为圆弧状。在本变形例中,第一区域611具有比第二区域612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轴向观察时,第一贯通孔41的右半部分为半圆形状,第一贯通孔41的左半部分也为半圆形状。在轴向观察时,构成第一贯通孔41的右半部分的半圆具有比构成第一贯通孔41的左半部分的半圆的半径小的半径。即,在轴向观察时,第一贯通孔41由半径不同的两个半圆构成。
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的边界是位于最靠径向内侧的部分。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相互不相对旋转而一体旋转时,即,在轮毂凸缘2和惯性环3的旋转相位差θ为零时,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的边界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
另外,将像这样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的边界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的离心件4的状态称为中立状态。即,在离心件4处于中立状态时,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的边界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
图15是除去了离心件4、第一滚动部件5及凸轮从动件62的状态下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主视图。如图15所示,第二贯通孔31也可以是在轴向观察时不是正圆的形状。
第二贯通孔31的内壁面构成抵接面30。抵接面30朝向径向内侧。抵接面30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另外,抵接面30在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动作时及停止时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详细地,抵接面30与凸轮从动件62的小径部622抵接。
抵接面30具有第三区域301和第四区域302。第三区域301是在离心件4经由第一滚动部件5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的区域。例如,当惯性环3相对于轮毂凸缘2顺时针相对旋转时,第三区域301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即,第三区域301是从抵接面30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向第二引导面212侧(图15的左侧)的区域。
第四区域302是在离心件4在第二引导面212上滚动时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的区域。例如,当惯性环3相对于轮毂凸缘2逆时针相对旋转时,第四区域302与凸轮从动件62抵接。即,第四区域302是从抵接面30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向第一引导面211侧(图15的右侧)的区域。
第三区域301具有与第四区域302不同的曲面形状。第三区域301及第四区域302在轴向观察时为圆弧状。在本变形例中,第三区域301具有比第四区域302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轴向观察时,第二贯通孔31的右半部分为半圆形状,第二贯通孔31的左半部分也为半圆形状。在轴向观察时,构成第二贯通孔31的右半部分的半圆具有比构成第二贯通孔31的左半部分的半圆的半径小的半径。即,在轴向观察时,第二贯通孔31由半径不同的两个半圆构成。
第三区域301和第四区域302的边界是位于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在离心件4处于中立状态时,离心件4与第三区域301和第四区域302的边界抵接。
如图14所示,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具备状态维持机构7。当轮毂凸缘2和惯性环3一体旋转时,即当旋转相位差θ为零时,状态维持机构7构成为维持离心件4的中立状态。因此,当旋转相位差θ为零时,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的边界与凸轮从动件62接触。
状态维持机构7具有第一卡合部71和第二卡合部72。第一卡合部71形成在轮毂凸缘2上。第一卡合部71从轮毂凸缘2向离心件4突出。
第二卡合部72形成在离心件4上。第二卡合部72是形成在离心件4上的凹部。第二卡合部72与第一卡合部71卡合。详细地,第一卡合部71配置在第二卡合部72内。因此,第一卡合部71与第二卡合部72相互抵接,其结果,在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不相对旋转时,离心件4自转被限制。
下面,对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6所示,当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不相对旋转时,即当旋转相位差θ为零时,离心件4处于中立状态。因此,凸轮从动件62与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的边界抵接。另外,凸轮从动件62与第三区域301和第四区域302的边界抵接。离心件4不自转。
如图17所示,当惯性环3相对于轮毂凸缘2逆时针相对旋转时,离心件4在第二引导面212上滚动。另外,离心件4顺时针滚动。
凸轮从动件62在凸轮面61中的第二区域612上滚动。另外,凸轮从动件62在抵接面30中的第四区域302上滚动。如此,凸轮从动件62被第二区域612和第四区域302夹着。另外,凸轮从动件62逆时针滚动。
如图18所示,当惯性环3相对于轮毂凸缘2顺时针相对旋转时,离心件4经由第一滚动部件5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另外,离心件4顺时针滚动。
凸轮从动件62在凸轮面61中的第一区域611上滚动。另外,凸轮从动件62在抵接面30中的第三区域301上滚动。如此,凸轮从动件62被第一区域611和第三区域301夹着。另外,凸轮从动件62顺时针滚动。
这里,离心件4不是直接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而是经由第一滚动部件5在第一引导面211上滚动。因此,如果使第一区域611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区域612的曲率半径相同,则第一切线与第二切线所成的角度有可能偏离适当的范围。其结果,有可能产生无法通过抵接面30和凸轮面61牢固地夹着凸轮从动件62的问题。另外,第一切线是指凸轮从动件62与凸轮面61的接触点处的切线,第二切线是指凸轮从动件62与抵接面30的接触点处的切线。
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第一区域611具有与第二区域612不同的曲率半径,具体地,使第一区域611的曲率半径比第二区域612的曲率半径小,因此能够使第一切线与第二切线所成的角度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凸轮面61和抵接面30牢固地夹着凸轮从动件62。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第三区域301具有与第四区域302不同的曲率半径,具体地,由于使第三区域301的曲率半径比第四区域302的曲率半径大,因此能够使第一切线与第二切线所成的角度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凸轮面61和抵接面30牢固地夹着凸轮从动件62。
另外,如图19所示,第三区域301和第四区域302具有不同的曲面形状,另一方面,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也可以是相同的曲面形状。另外,如图20所示,第一区域611和第二区域612具有不同的曲面形状,另一方面,第三区域301和第四区域302也可以是相同的曲面形状。

Claims (23)

1.一种旋转装置,具备:
第一旋转体,具有包括朝向周向的第一引导面及第二引导面的收容部,所述第一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
第二旋转体,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
离心件,以受到由所述第一旋转体或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能够径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收容部内,构成为在向径向移动时自转;以及
第一滚动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离心件之间,构成为通过所述离心件的自转而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上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离心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引导面上滚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离心件及所述第一滚动部件为圆筒状或圆柱状,
所述第一引导面和所述第二引导面的距离比所述离心件的直径和所述第一滚动部件的直径的合计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滚动部件,所述第二滚动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离心件之间,通过所述离心件的自转而在所述第二引导面上滚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离心件具有:
离心件主体部,在周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第一旋转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离心件主体部的第一端部;
第二旋转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离心件主体部的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滚动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的自转而在第一引导面上滚动,
所述第二滚动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的自转而在第二引导面上滚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受到作用于所述离心件的离心力,将所述离心力转换为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相位差变小的方向的周向力,
所述凸轮机构具有:
凸轮面,形成于所述离心件;
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面抵接,在所述离心件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传递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从动件在所述凸轮面上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离心件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凸轮面由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从动件以可自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旋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第二贯通孔,
所述凸轮从动件在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面上滚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从动件为圆柱状或圆筒状的滚子。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凸轮从动件,
所述离心件具有向轴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向轴向延伸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凸轮面,该凸轮面朝向径向外侧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
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抵接面,该抵接面朝向径向内侧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
所述凸轮面具有:
第一区域,在所述离心件经由所述第一滚动部件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上滚动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以及
第二区域,在所述离心件在所述第二引导面上滚动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
所述第一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二区域不同的曲面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具有比所述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抵接面具有:
第三区域,在所述离心件经由所述第一滚动部件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上滚动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以及
第四区域,在所述离心件在所述第二引导面上滚动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
所述第三区域具有与所述第四区域不同的曲面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凸轮从动件,
所述离心件具有向轴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向轴向延伸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凸轮面,该凸轮面朝向径向外侧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
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抵接面,该抵接面朝向径向内侧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
所述抵接面具有:
第三区域,在所述离心件经由所述第一滚动部件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上滚动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以及
第四区域,在所述离心件在所述第二引导面上滚动时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抵接,
所述第三区域具有与所述第四区域不同的曲面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区域具有比所述第四区域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状态维持机构,所述状态维持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相互不相对旋转而一体旋转时,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接触的方式维持所述离心件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状态维持机构具有:
第一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旋转体;以及
第二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离心件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限制槽,
所述第一滚动部件由所述限制槽支承。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收容部具有:
底面,朝向径向外侧;以及
连结面,连结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底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面是弯曲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面是平面。
23.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
输入部件;
输出部件,被从所述输入部件传递转矩;
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
CN202110631163.XA 2020-07-07 2021-06-07 旋转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 Pending CN1139152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7198 2020-07-07
JP2020-117198 2020-07-07
JP2020-186708 2020-11-09
JP2020186708 2020-11-09
JP2021-006581 2021-01-19
JP2021006581A JP2022014863A (ja) 2020-07-07 2021-01-19 回転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5291A true CN113915291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172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1163.XA Pending CN113915291A (zh) 2020-07-07 2021-06-07 旋转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7254B2 (zh)
CN (1) CN11391529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24037A (ja) * 2021-02-15 2022-08-2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回転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384442A (zh) * 1930-12-19
JP6774352B2 (ja) * 2017-02-17 2020-10-21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6757680B2 (ja) 2017-02-17 2020-09-23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22124036A (ja) * 2021-02-15 2022-08-2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回転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22124037A (ja) * 2021-02-15 2022-08-2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回転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27254B2 (en) 2024-03-12
US20220010794A1 (en) 2022-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0178B (zh) 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CN110300862B (zh) 转矩变动抑制装置、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JP6709765B2 (ja)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6712586B2 (ja)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US10808797B2 (en) Torque fluctuation inhibiting device, torque converter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210131525A1 (en) Torque fluctuation inhibiting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220260142A1 (en) Rotary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1692285B (zh) 扭矩波动抑制装置及扭矩转换器
CN111609088A (zh) 旋转装置
CN113915291A (zh) 旋转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
CN111692284B (zh) 扭矩波动抑制装置及扭矩转换器
US20200370620A1 (en) Rotary device
US20220260143A1 (en) Rotary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7376291B2 (ja)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CN114941690A (zh) 旋转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US11428292B2 (en) Torque fluctuation inhibiting device and torque converter
JP6709764B2 (ja)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6709767B2 (ja)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22014863A (ja) 回転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20148237A (ja) 回転装置、及びトルクコンバータ
JP2022112223A (ja) 回転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6682572B2 (ja)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
JP2022110934A (ja) 回転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