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4939A - 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4939A
CN113914939A CN202111014555.8A CN202111014555A CN113914939A CN 113914939 A CN113914939 A CN 113914939A CN 202111014555 A CN202111014555 A CN 202111014555A CN 113914939 A CN113914939 A CN 113914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cylinder
partition plate
heigh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45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刚
于嵩韬
王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dong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dong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dong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dong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45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4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4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4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1/00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 F01D11/08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for sealing space between rotor blade tips and stator
    • F01D11/14Adjusting or regulating tip-clearance, i.e. distance between rotor-blade tips and stator ca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包括:步骤1:在开缸状态下,将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调整至合缸状态下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步骤2:进行所述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的调整;步骤3:使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恢复至开缸状态下的自然高度;步骤4:进行合缸操作。提出了对缸体变形量的克服和开缸状态下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通过调整隔板或转子中心高度来消除缸体变形量对汽封间隙的影响,不仅保证了汽封间隙调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减少扣全实缸次数,降低相应扣缸不安全因素风险,减轻检修人员配合工作量,保证施工工期进度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轮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节能降耗的大环境下,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改造工作尤为重要。在汽封改造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机组热耗,须将汽封间隙调整至允许范围内的最小值,然而盲目缩小汽封间隙也会导致汽机通流部分动静摩擦、振动加剧,从而影响机组正常起机和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汽封间隙调整工作至关重要。
对于运行多年的机组,随着机组启停次数的增加,汽轮机缸体变形难以避免,扣上缸后各级隔板中心也会发生偏移,严重影响汽封间隙调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常,采用研磨汽缸结合面来消除缸体变形量,但面临着缸面补焊和研磨周期长,影响机组检修整体工期,而且物料、人工费用巨大。受制于工期和费用影响,多数机组不适合缸面研磨处理。
对于汽缸发生变形而又不具备条件研磨缸面的机组,为保证汽封间隙调整的准确性,通常采取多次扣上缸的方式,也就是全实缸下做汽封间隙。由于汽封间隙测量、加工、调整工作的十分精细,一次全实缸条件下是无法调整准确的,通常需要扣3-4次上缸才能将数据调整至合格,这极大的增加的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多次扣上缸,也增大了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封间隙调整步骤繁琐且精度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1:在开缸状态下,将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调整至合缸状态下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
步骤2:进行所述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各级隔板中心高度为所述各级隔板中心与转子轴心的相对高度。
进一步地,步骤1还包括:
获取所述汽轮机组在开缸、合缸状态下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高度的测量值,根据所述测量值,进行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高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汽封间隙调整方法还包括:
步骤3:使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恢复至开缸状态下的自然高度;
步骤4:进行合缸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为:
通过调整所述各级隔板挂耳下垫片或调整轴瓦垫片实现对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上升时,根据所述测量值,预先在所述各级隔板挂耳下添加相应厚度的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下降时,根据所述测量值,预先在所述各级隔板挂耳下撤走相应厚度的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下降时,根据所述测量值,增加转子的轴瓦垫片厚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提出了对缸体变形量的克服和开缸状态下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通过调整隔板或转子中心高度来消除缸体变形量对汽封间隙的影响,不仅保证了汽封间隙调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减少扣全实缸次数,降低相应扣缸不安全因素风险,减轻检修人员配合工作量,保证施工工期进度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隔板洼窝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参考图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1:在开缸状态下,将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调整至合缸状态下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
步骤2:进行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的调整。
随着汽轮机组启停次数的增加,汽轮机缸体变形难以避免,扣上缸后各级隔板洼窝中心也会发生偏移,严重影响汽封间隙调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本发明中步骤1通过在开缸状态下对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调整,来克服合缸状态下的变形影响。
具体地,各级隔板中心高度为各级隔板中心与转子轴心的相对高度。
其中,步骤1还包括:获取汽轮机组在开缸、合缸状态下各级隔板洼窝中心高度的测量值,根据测量值,进行各级隔板洼窝中心高度的调整。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缸体变形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如下:
通过实测数据计算出全实缸和半缸情况下各级汽封洼窝中心的变化量,即各级汽封在开、合缸状态下对应的缸体变形量。以图2为例,某一级缸体变形量计算方法为:
ΔC=C'-C,其中ΔC为缸体变形量,C'为扣上缸后隔板洼窝中心垂直方向下部数据,C为半缸下隔板洼窝中心垂直方向下部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汽封间隙调整方法还包括:
步骤3:使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恢复至开缸状态下的自然高度;
步骤4:进行合缸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为:
通过调整各级隔板挂耳下垫片或调整轴瓦垫片实现对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调整。具体地,为消除上缸扣完紧固螺栓后缸体变形量,在不扣高中压外缸和低压内缸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隔板挂耳下垫片或调整轴瓦垫铁垫片来实现。
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上升时,根据测量值,预先在各级隔板挂耳下添加相应厚度的垫片。具体地,如果全实缸后洼窝中心上升,根据其隔板对应的缸体变形量大小,预先在隔板挂耳下添加相应厚度垫片,当汽封间隙调整完毕后再撤去之前所加垫片。
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下降时,根据测量值,预先在各级隔板挂耳下撤走相应厚度的垫片。
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下降时,根据测量值,增加转子的轴瓦垫片厚度。
具体地,如果全实缸后洼窝中心下降,根据其隔板对应的缸体变形量大小,预先隔板挂耳下撤走相应厚度垫片,或通过增加轴瓦垫铁垫片厚度以使转子抬轴量至相应高度,当汽封间隙调整完毕后在恢复之前隔板或转子状态。
这样当扣完上缸并紧固好螺栓后,其各级汽封洼窝中心便与转子中心重合,使得各级汽封获得均匀的间隙。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出了对缸体变形量的克服和开缸状态下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通过调整隔板或转子中心高度来消除缸体变形量对汽封间隙的影响,不仅保证了汽封间隙调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减少扣全实缸次数,降低相应扣缸不安全因素风险,减轻检修人员配合工作量,保证施工工期进度要求。
实施例2
以某汽轮机为例,表1扣高压外缸前后半缸和全实缸下各级隔板中心变化量;表2为扣低压内缸前后半缸和全实缸下各级隔板中心变化量。
表1高中压缸半缸和全实缸下各级隔板中心变化量
Figure BDA0003239401050000061
Figure BDA0003239401050000071
表2低压内缸半缸和全实缸下各级隔板中心变化量
Figure BDA0003239401050000072
由表1和表2数据可知,同一隔板套内的各级隔板中心变化量基本相同,如高压内缸内各级的变形量约为向下1mm、高压隔板套内(共14级)各级的变形量约为向下0.82mm,中压一级隔板套(共4级)各级的变形量约为向下0.63mm,中压二级隔板套(共4级)各级的变形量约为向下0.84mm。对于变形量相同的各级,可以统一处理。例如通过预先在轴瓦下部增加垫片,将转子抬起约0.83mm后,做高压隔板套和中压二级隔板套内各汽封间隙,当间隙调整检验合格后,再撤走之前所加垫片,恢复转子之前状态,则会获得全实缸下真实准确的汽封间隙。
同理对于低压缸来说,因为全实缸后各级隔板中心变形量向上,预先分别在正向2、3、4、5级隔板挂耳下左右各加0.45mm垫片,反向2、3、4、5级隔板挂耳下左右各加0.50mm垫片,正向6级隔板挂耳下左右各加0.35mm垫片,正向7级隔板挂耳下左右各加0.40mm垫片,反向6级隔板挂耳下左右各加0.38mm垫片,反向7级隔板挂耳下左右各加0.50mm垫片,在不扣上缸的情况下,对各级汽封间隙进行调整加工,当间隙数据调整检验合格后,再撤走之前所加垫片。
同时,应注意到对于全实缸后缸体变形量向下的机组,高中压缸不能按全实缸做汽封间隙。这是因为,全实缸后其各级隔板中心向下移动,需要将下部汽封齿留长,汽封间隙做小,转子距离下部隔板汽封距离较近;半缸下,转子放好后,下隔板汽封齿一定会碰到转子,转子转动时,粘贴好的胶布会脱落或破损,无法测量出汽封间隙。所以,对于全实缸后隔板下移的机组,高中压缸不能按全实缸做汽封间隙,只能按照上述方法,在半缸下,根据缸体变形量调整瓦块垫片抬转子或下调隔板挂耳垫块厚度做汽封间隙,当汽封间隙调整好后,再去除相应的转子抬升量或隔板下移量即可。这样当扣完上缸并紧固好螺栓后,其各级汽封洼窝中心便与转子中心重合,使得各级汽封获得均匀的间隙。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开缸状态下,将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调整至合缸状态下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
步骤2:进行所述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级隔板中心高度为所述各级隔板中心与转子轴心的相对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还包括:
获取所述汽轮机组在开缸、合缸状态下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高度的测量值,根据所述测量值,进行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高度的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3:使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恢复至开缸状态下的自然高度;
步骤4:进行合缸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
通过调整所述各级隔板挂耳下垫片或调整轴瓦垫片实现对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上升时,根据所述测量值,预先在所述各级隔板挂耳下添加相应厚度的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下降时,根据所述测量值,预先在所述各级隔板挂耳下撤走相应厚度的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级隔板洼窝中心的高度在合缸状态下相对开缸状态下下降时,根据所述测量值,增加转子的轴瓦垫片厚度。
CN202111014555.8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Pending CN113914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4555.8A CN113914939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4555.8A CN113914939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4939A true CN113914939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4555.8A Pending CN113914939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493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5433A (zh) * 2002-10-30 2003-03-26 东方汽轮机厂 汽轮机总装合缸找中方法
CN103471560A (zh) * 2013-08-16 2013-12-25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核电站汽轮机组检测方法
CN105317471A (zh) * 2015-11-26 2016-02-1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汽轮机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CN105484807A (zh) * 2016-01-27 2016-04-13 中电投河南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 汽轮机汽封间隙精密高效调整工艺系统
CN208578590U (zh) * 2018-08-08 2019-03-05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汽轮机的汽封组合
CN112228163A (zh) * 2020-09-25 2021-01-15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电厂 一种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5433A (zh) * 2002-10-30 2003-03-26 东方汽轮机厂 汽轮机总装合缸找中方法
CN103471560A (zh) * 2013-08-16 2013-12-25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核电站汽轮机组检测方法
CN105317471A (zh) * 2015-11-26 2016-02-1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汽轮机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CN105484807A (zh) * 2016-01-27 2016-04-13 中电投河南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 汽轮机汽封间隙精密高效调整工艺系统
CN208578590U (zh) * 2018-08-08 2019-03-05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汽轮机的汽封组合
CN112228163A (zh) * 2020-09-25 2021-01-15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电厂 一种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4807B (zh) 汽轮机汽封间隙精密高效调整工艺系统
CN109657397B (zh) 基于频响函数的汽轮机叶片-转子系统稳定性的预测方法
CN110173309B (zh) 四高调门汽轮机顺序阀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5893695A (zh) 一种合缸状态下小型汽轮机通流间隙误差补偿方法
CN111022378B (zh) 汽动轴流式高炉鼓风机的安装方法
CN113914939A (zh) 一种汽轮机组的汽封间隙调整方法
CN112228163A (zh) 一种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工艺
CN1294342C (zh) 汽轮机总装合缸找中方法
CN114169259A (zh) 主泵静压轴封在极限工况运行可靠性的计算评价方法
CN219281831U (zh) 一种燃气轮机径向间隙调整结构
CN111482799B (zh) 模拟半实缸或全实缸状态的汽轮机轴系中心调整方法
CN115541114A (zh) 一种用于消除轴系不稳定振动的动平衡方法
CN112360582B (zh) 一种改造机组高中压无假轴总装装配方法
Sosnovskii et al. Causes of changes in the slopes of the cross beams of the steam turbine foundation
CN113464218A (zh) 一种便于动静位置测量的整体供货式高压缸及方法
US3865504A (en) Axial compressor
CN115952707A (zh) 高扬程明蜗壳大型立式离心水泵安装工艺
Ji et al.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Seal Clearance Change in Installation Process of a 1000MW Nuclear Steam Turbine HIP Casing
CN111472844A (zh) 现场处理汽轮机高中压转子永久弯曲的方法
CN117526649A (zh) 一种汽轮机通流改造轴系轴向定位方法
CN208057698U (zh) 一种三套圈双回转式回转支承
CN117027974A (zh) 汽轮机轴封体漏汽的处理方法
CN118123596A (zh) 一种发电机轴瓦高程调整方法
CN217688354U (zh) 风电叶片材料检测中的v口剪切工装
CN212406814U (zh) 一种基于布莱登可调结构的新型微间隙汽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