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1547A - 瓶盖及瓶类容器 - Google Patents

瓶盖及瓶类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1547A
CN113911547A CN202111181749.7A CN202111181749A CN113911547A CN 113911547 A CN113911547 A CN 113911547A CN 202111181749 A CN202111181749 A CN 202111181749A CN 113911547 A CN113911547 A CN 113911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thread
guide
cap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17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1547B (zh
Inventor
徐聚元
张洪岩
王亚男
王瑶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HICAP CLOSURES Co Ltd
Luzhou Laoji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HICAP CLOSUR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HICAP CLOSUR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HICAP CLOSUR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817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1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1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1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1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1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5/00Accessories for container 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5/02Locking devices; Means for discourag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of closure
    • B65D55/024Closures in which a part has to be ruptured to gain access to the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8Arrangements of closures with protective outer cap-like covers or of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85/7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dible or potable liquids, semiliquids, or plastic or pasty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盖。瓶盖包括第一盖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导向件,第一容纳腔沿第一盖体的轴线方向开设并且一端具有开口,第一导向件位于第一容纳腔的内表面;第二盖体,设置于第一盖体的第一容纳腔内,具有第二容纳腔和第二导向螺纹,第二容纳腔沿第二盖体的轴线方向开设并且一端具有开口,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和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同向,第二导向螺纹位于第二盖体的外侧壁面并且能够支撑所述第一导向件沿其上螺纹面进行相对滑动;第一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沿第二盖体中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形成反向锁定。本发明的瓶盖可以实现全新形式的防伪效果。

Description

瓶盖及瓶类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瓶盖及瓶类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酒价的不断提高以及品牌保护的需求,生产厂家逐渐加大对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打击力度,开始大量采用防伪技术,以便于消费者便捷确认所购酒类产品的真伪。
利用防伪标签进行防伪识别是瓶类产品最常见的一种防伪方式,并且相较于原始的粘贴式防伪标签,通过采用喷涂在瓶体或瓶盖上的二维码防伪标签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造假者对防伪标签的更换造成。但是,在瓶类反复开启的过程中,现有的防伪标签可能会始终保持完好,这样就会给造假者通过二次灌装进行造假的有机可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瓶装产品的造假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新防伪方式的瓶盖及瓶类容器。
一种瓶盖,包括:第一盖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容纳腔沿所述第一盖体的轴线方向开设并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表面;第二盖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具有第二容纳腔和第二导向螺纹,所述第二容纳腔沿所述第二盖体的轴线方向开设并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同向,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侧壁面并且能够支撑所述第一导向件沿其上螺纹面进行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形成反向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的终端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形成反向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定位螺纹;所述第二定位螺纹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的上螺纹面一侧,所述第二盖体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容纳腔后,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螺纹和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该瓶盖设有防伪标签,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设有防伪孔,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设有防伪凸台;所述第二盖体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且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防伪凸台位于所述防伪孔中且所述防伪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齐平,所述防伪标签同时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和所述防伪凸台的上端面形成覆盖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设有定位平台,并且所述定位平台位于所述防伪凸台的外圆周位置;所述防伪凸台位于所述防伪孔中且所述防伪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齐平时,所述定位平台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面接触,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定位螺纹的下螺纹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二定位螺纹包括相连接的水平段和螺纹段;所述第二定位螺纹的螺纹段平行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并且所述第一导向件自初始位置沿所述第二定位螺纹的水平段移动进入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与所述第二定位螺纹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二定位螺纹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螺纹段、水平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平行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并且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螺纹段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的下螺纹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防伪凸台与所述防伪孔之间设有定位组件;所述防伪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齐平时,所述定位组件对所述防伪凸台和所述防伪孔形成沿圆周方向的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弧形槽和弧形凸起;所述弧形槽开设在所述防伪凸台的外圆周面,所述弧形凸起位于所述防伪孔的孔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防伪标签采用RFID电子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一盖体设有支撑缺口,所述第二盖体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下端,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侧壁面;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之前,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缺口内移动;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之后,所述支撑柱移出所述支撑缺口并对所述第一盖体提供轴向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沿第一盖体的圆周方向,所述支撑缺口的端部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支撑面,并且相较于所述支撑缺口的底面,所述支撑面更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下端面;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之后,所述支撑柱移至与所述支撑面沿轴向对齐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一盖体还具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位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并且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径向凸起;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侧壁并且沿所述第二盖体的径向凸起;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所述第一卡爪越过所述第二卡爪并与所述第二卡爪形成反向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一卡爪两端分别为第一导向面和第一锁合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大于90度,所述第一锁合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不大于90度;沿所述第二盖体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卡爪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导向面和第二锁合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锁合面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不大于90度;所述第一卡爪越过所述第二卡爪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接触滑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一卡爪孔;所述第一卡爪孔沿贯穿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并且所述第一卡爪位于所述第一卡爪孔内并且与所述第一卡爪孔的孔壁形成单边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还包括内套,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具有内套连接螺纹,所述内套连接螺纹位于所述内套的外侧壁面;所述第二盖体还设有第二连接螺纹,所述第二连接螺纹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的终端位置后,所述第一盖体再带动所述第二盖体相对于所述内套进行转动,使所述第二连接螺纹沿所述内套连接螺纹进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内套连接螺纹的起始端设有螺纹挡块,所述第二连接螺纹的起始端设有螺纹缺口;所述内套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所述第二容纳腔时,所述内套的所述螺纹挡块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所述螺纹缺口中;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的终端位置后,所述第一盖体再带动所述第二盖体中第二连接螺纹的螺纹缺口越过所述内套的所述螺纹挡块,使所述第二连接螺纹沿所述内套连接螺纹进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还包括:外盖,具有一端开口的外盖容纳腔,所述第一盖体设置与所述外盖容纳腔内,并且随所述外盖进行轴向和圆周方向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外盖之间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瓶盖中,所述外盖容纳腔的内表面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卡台,所述外盖容纳腔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且平行的内卡筋;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设有沿圆周方向开设的卡槽,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面设有多个沿轴向且平行的外卡筋;所述第一盖体置于所述外盖容纳腔时,所述卡台位于所述卡槽内,多个所述内卡筋和多个所述外卡筋沿所述外盖容纳腔的圆周方向依次交替排布。
一种瓶类容器,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盖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并且设置于所述瓶体的瓶口。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瓶类容器用作盛酒容器。
在上述瓶盖中,借助第二盖体中第二导向螺纹对第一盖体中第一导向件的支撑导向,使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的过程中,在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形成轴向间隙,同时当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的预定位置时,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形成反向锁定,使第一盖体无法相对于第二盖体再反向转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形成的轴向间隙可以作为该瓶盖已经被开启过的特征,从而实现该瓶盖的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用于酒瓶的瓶盖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用于酒瓶的瓶盖开启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一盖体的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一盖体的正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的第一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的第二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置于第一容纳腔且第一导向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导向件和支撑缺口与第二盖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置于第一容纳腔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置于第一容纳腔时,防伪凸台、第一盖体和防伪标签之间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一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完成空转动时,第一导向件和支撑缺口与第二盖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一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完成空转动时,防伪凸台、第一盖体和防伪标签之间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一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移动至第二导向螺纹终端时,第一导向件和支撑缺口与第二盖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移动至第二导向螺纹终端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移动至第二导向螺纹终端时,防伪凸台、防伪孔和防伪标签之间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内套的正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外盖的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的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一盖体的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置于第一容纳腔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移动至第二导向螺纹终端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移动至第二导向螺纹终端时,锁定销和锁定槽形成连接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瓶盖中第二盖体置于第一容纳腔且第一导向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导向件和支撑缺口与第二盖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其中:
110-第一盖体;111-第一容纳腔;112-第一卡爪;1121-第一导向面;1122-第一锁合面;112a-锁定槽;113-第一导向件;114-第一卡爪孔;115-防伪孔;1151-弧形凸起;116-支撑缺口;117-支撑面;118-卡槽;119-外卡筋;
120-第二盖体;1201-辅助开口;121-第二容纳腔;122-第二卡爪;1221-第二导向面;1222-第二锁合面;122a-锁定孔;122b-锁定销;122c-锁定弹簧;123-第二导向螺纹;124-第二定位螺纹;1241-第一螺纹段;1242-水平段;1243-第二螺纹段;125-防伪凸台;1251-弧形槽;126-定位平台;127-支撑柱;128-第二连接螺纹;1281-螺纹缺口;
130-防伪标签;
140-内套;141-内套连接螺纹;142-螺纹挡块;
150-外盖;151-外盖容纳腔;152-卡台;153-内卡筋;
160-封口盖;170-内塞;180-下套;190-外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瓶盖,包括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并且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之间能够进行沿圆周方向的相对转动,以及沿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
第一盖体110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111、第一卡爪112和第一导向件113。第一卡爪112位于第一盖体110的侧壁并且沿第一盖体110的径向凸起,第一导向件113采用螺纹结构并且位于第一容纳腔111的内表面。
第二盖体120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卡爪122和第二导向螺纹123。其中,第二盖体120能够以第二容纳腔121的开口和第一容纳腔111的开口保持同向的方式设置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一容纳腔111中,第二卡爪122位于第二盖体120的侧壁并且沿第二盖体120的径向凸起,第二导向螺纹123位于第二盖体120的外侧壁面并且能够支撑第一导向件113沿其上螺纹面进行相对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爪112朝远离第一盖体轴线的径向进行凸起,第二卡爪122则朝靠近第二盖体轴线的径向进行凸起。在将第二盖体120设置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一容纳腔111时,第一导向件113落在第二导向螺纹123的上螺纹面,第一卡爪112和第二卡爪122则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即第一卡爪112和第二卡爪122之间存在沿径向的重叠部分,并且第一卡爪112和第二卡爪122之间预留有沿圆周方向的间距。
此时,在驱动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第一方向转动时,即沿图7中第二导向螺纹由左下向右上的方向进行移动时,第一导向件就会沿第二导向螺纹的上螺纹面进行相对滑动,使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沿圆周方向的相对转动以及沿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同时沿圆周方向带动第一卡爪向靠近第二卡爪的方向移动。当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所转动角度对应的圆弧长度达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预留的沿圆周方向间距时,第一卡爪就会与第二卡爪形成接触并越过第二卡爪,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形成反向锁定,即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沿径向重叠部分的存在,使第一卡爪无法再随第一盖体的反向转动而越过第二卡爪,从而限制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的反向转动。
与此同时,在第二导向螺纹对第一导向件提供支撑导向的作用下,当第一盖体由初始位置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沿第一方向的一定角度转动之后,就会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由于轴向相对移动而形成轴向间隙,并且在第一卡爪越过第二卡爪而限制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反向转动时,第一盖体就无法再相对于第二盖体反方向转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就会保留一定量的轴向间隙,而该轴向间隙就可以作为该瓶盖已经被开启过的特征。
基于上述实施例瓶盖中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该瓶盖既可以作为防伪瓶盖使用,例如酒瓶的瓶盖,利用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之后所形成并保留的轴向间隙作为该瓶盖已经被开启过的特征,从而能够对该瓶盖是否已经被开启过进行直观判断,也可以作为一种开启后要保持常开状态的瓶盖使用,例如香氛瓶的瓶盖,通过将该瓶盖的对外通道设置在轴向间隙对应的位置,就可以利用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之后所形成并保留的轴向间隙使该瓶盖保持在对外常开状态。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二盖体置于第一容纳腔时,通过将第一导向件置于图7所示第二螺纹中左下端对应位置,并且使第一盖体的下端面和第二盖体的下端面几乎保持齐平状态,就可以在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转动时,使第一盖体形成相对于第二盖体向上的轴向移动,从而在第一盖体的下端面与第二盖体之间形成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轴向间隙,如图1所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瓶盖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同,还可在第二盖体置于第一容纳腔时,将第一导向件置于图7所示第二螺纹中右上端对应位置,从而在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转动时,就可以使第一盖体形成相对于第二盖体向下的轴向移动,这样也可以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形成相应的轴向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均采用弹性塑料材质注塑而成,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在产生接触时可以形成沿径向的相互挤压作用力而产生径向弹性形变,从而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产生微变形的情况下,使第一卡爪越过第二卡爪,并且在第一卡爪越过第二卡爪之后快速恢复形变形成两者之间的反向锁定。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该瓶盖的使用要求不同,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进行制备,保证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具有沿径向的一定弹性形变能力即可。
结合图3、图5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瓶盖中,沿第一盖体110的圆周方向,第一卡爪112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一导向面1121和第一锁合面1122,其中第一导向面1121与第一盖体110的侧壁面之间夹角α1大于90度,第一锁合面1122与第一盖体110的侧壁面之间夹角α2不大于90度。同时,沿第二盖体120的圆周方向,第二卡爪122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二导向面1221和第二锁合面1222,其中第二导向面1221与第二盖体120的侧壁面之间夹角β1大于90度,第二锁合面1222与第二盖体120的侧壁面之间夹角β2不大于90度。
此时,通过将第一导向面与第一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设置为大于90度,以及将第二导向面与第二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同样设置为大于90度,这样就可以使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互为导向斜面,从而降低第一卡爪越过第二卡爪的阻力。通过将第一锁合面与第一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设置为不大于90度,以及将第二锁合面与第二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设置为不大于90度,就可以在第一卡爪越过第二卡爪之后,使第一锁合面和第二锁合面形成互为阻挡面,以达到阻止第一卡爪反向越过第二卡爪的目的。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盖体110上设有第一卡爪孔114。第一卡爪孔114沿径向贯穿第一盖体110的侧壁,用于容纳第一卡爪112,并且第一卡爪112以上单边固定的方式悬挂固定在第一卡爪孔114内。此时,利用第一卡爪的单边悬挂方式,可以提高第一卡爪沿第一盖体的径向形变能力,进一步提高第一卡爪越过第二卡爪的顺畅度,并且使第一卡爪越过第二卡爪后可以快速恢复形变,保证第一卡爪与第二卡爪之间反向锁定的效果。
其中,在第一盖体设置第一卡爪孔而使第一卡爪具有较高径向弹性形变能力的情况下,第二盖体上的第二卡爪就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二盖体的侧壁上,以降低对第二盖体的制造难度,降低第二盖体的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情况,也可以将第一卡爪直接固定在第一盖体的侧壁上,而对第二盖体上的第二卡爪以高径向弹性形变能力的方式进行固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卡爪112朝远离第一盖体轴线进行径向凸起的设计以及第二卡爪122朝靠近第二盖体轴线进行进行径向凸起的设计,在第二盖体120中设置第二卡爪122的位置开设了辅助开口1201,如图5所示,利用辅助开口1201可以便于对第二卡爪122进行加工以及对第一卡爪112进行插装,保证第一卡爪112可以位于第二卡爪122的内圆周侧,如图8所示,从而实现第一卡爪112与第二卡爪122之间的反向锁定功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加工情况下,例如模具的设计和使用情况,也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20的辅助开口1201取消,将第二盖体120设计为图17所示的整体式结构,此时就可以将第二卡爪122设置在第二盖体120的外侧壁上并且朝远离第二盖体的轴线方向进行径向凸起,而将第一盖体110调整为图17所示的结构形式,使第一卡爪112为朝靠近第一盖体轴线的方向进行径向凸起。此时,在将第二盖体置于第一盖体的第一容纳腔后,第一卡爪112就位于第二卡爪122的外圆周侧,如图19所示,并且在第一卡爪112随第一盖体110转动而越过第二卡爪122之后,在第一卡爪112和第二卡爪122之间形成反向锁定,如图20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利用第一卡爪随第一盖体转动至越过第二卡爪之后,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形成的反向锁定达到了限制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反向转动的效果。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加工制造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实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对于转动一定角度之后的反向锁定效果。
例如,结合图21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盖体110中第一容纳腔111的内表面设置锁定槽112a,在第二盖体120上设置锁定孔122a、锁定销122b和锁定弹簧122c,锁定孔122a沿第二盖体120的径向开设在第二盖体120的外侧壁上,锁定销122b和锁定弹簧122c位于锁定孔122a中,并且锁定弹簧122c能够驱动锁定销122b伸出锁定孔122a。
此时,在将第二盖体120置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一容纳腔111中时,利用第一盖体110中第一容纳腔111的内表面与锁定销122a的接触,能够克服锁定弹簧112b的作用力,而将锁定销122a压入并保持在锁定孔122a中,待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相对于转动一定角度并且锁定孔122a与锁定槽112a对齐时,锁定销122b在锁定弹簧122c的驱动作用下伸入锁定槽112a中,从而形成对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之间反向转动的限制。
其中,锁定槽的位置可以根据锁定销随第一导向件沿第二导向螺纹移动形成的路径进行确定,而且锁定槽既可以采用单孔结构,以达到锁定销与锁定槽连接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沿正反两个方向转动的限制效果,也可以采用长槽结构,以达到锁定销与锁定槽连接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反方向转动的限制效果。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二盖体120上还设有一个第二定位螺纹124。第二定位螺纹124位于第二导向螺纹123的上螺纹面一侧,并且在第一导向件113沿第二盖体120的轴向越过第二定位螺纹124后,第一导向件113落在第二定位螺纹124与第二导向螺纹123之间的区域。
此时,通过在第二导向螺纹的上螺纹面一侧设置一个第二定位螺纹,并且在第二定位螺纹与第二导向螺纹之间留有容纳第一导向件的空间,从而可以利用第二定位螺纹对第一导向件进行轴向定位,使第一导向件越过第二定位螺纹之后可以稳定在第二导向螺纹和第二定位螺纹之间的区域,进而达到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轴向连接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螺纹以及第二定位螺纹均设计螺纹段的结构形式,并且分别以绕圆心对称的方式设置了两个。这样,可以适当降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连接时第一导向件越过第二定位螺纹的阻力,提高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连接操作的便捷性,而通过对称设置两个可以提高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转动时的平衡稳定性,最终保证该瓶盖的使用便捷性和稳定性。同理,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也分别对称设置了两个,以保证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形成反向锁定的牢固性,提高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反向锁定效果。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尺寸大小以及使用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对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螺纹以及第二定位螺纹的尺寸和数量进行调整,以及对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设置数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使用情况的要求。
结合图4、图5、图9和图14所示,在瓶盖中还设有防伪标签130,并且在第一盖体110的上端面设有通孔形式的防伪孔115,在第二盖体120的顶部设有防伪凸台125。其中,在第二盖体120置于第一容纳腔111中并且在第一导向件113越过第二定位螺纹124时,防伪凸台125伸入防伪孔115中并且防伪凸台125的上端面与防伪孔115所在第一盖体110的上端面齐平,防伪标签130就可以同时与第一盖体110的上端面和防伪凸台125的上端面形成覆盖连接。
此时,当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转动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就会出现沿圆周方向的相对转动和沿轴向的相对移动,使防伪凸台与防伪孔之间形成沿圆周方向的相对转动和沿轴向的相对移动,从而对防伪标签造成破坏。这样,防伪标签的破损情况就可以作为该瓶盖的第二防伪标识,用于对该瓶盖进行开启防伪识别,提高该瓶盖的开启防伪效果。
进一步,结合图6和图7以及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定位螺纹124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螺纹段1241、水平段1242和第二螺纹段1243。其中,第一螺纹段1241和第二螺纹段1243为平行于第二导向螺纹123的螺纹段,而水平段1242则为沿水平方向的螺纹段。此时,第一螺纹段1241与第二导向螺纹123之间的间隙要大于第二螺纹段1243与第二导向螺纹123之间的间隙,并且在第一导向件113越过第二定位螺纹124中第一螺纹段1241之后,第一导向件113需要先沿第二定位螺纹124中的水平段1242进行沿水平方向的移动,之后才能够与第二导向螺纹123中上螺纹面形成接触,并沿第二导向螺纹123进行相对滑动。
这样,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就会形成一个沿圆周方向的空转动过程,即第一盖体带动第一导向件由图7所示位置沿第二定位螺纹中水平段进行水平转动至图10所示位置的过程,在该空转动过程中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并不发生沿轴向的相对移动,但是会形成沿圆周方向的相对转动,利用该沿圆周方向的相对转动就可以达到对防伪标签的破坏目的,从而防止操作人员先对第一盖体施加轴向压紧力而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压紧为一体,再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作为整体进行同步转动而可能无法对防伪标签造成破坏的问题,从而提高该瓶盖对开启转动检测的灵敏度。
进一步,结合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盖体120的顶部设计为台阶结构,即在防伪凸台125的外圆周设置存在高度差的定位平台126。利用防伪凸台125伸入防伪孔115时定位平台126与第一容纳腔111的底面接触,以及第一导向件113越过第二定位螺纹124之后位于与第一螺纹段1241中下螺纹面形成接触且与第二导向螺纹123中上螺纹面之间留有间隙的位置,实现对第二盖体120置于第一容纳腔111时的轴向初始位置定位,即对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之间的轴向初始位置进行定位,使防伪凸台125的上端面与防伪孔115所在第一盖体110的上端面正好保持在齐平状态。这样就可以对防伪标签进行设置,并且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形成空转动过程所对应的间隙。
再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防伪凸台与防伪孔之间设有定位组件。其中,在防伪凸台的上端面与防伪孔所在第一盖体的上端面保持齐平时,定位组件对防伪凸台和防伪孔形成沿圆周方向的定位。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空转动过程所对应间隙的存在,而可能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出现非人为的自由转动,从而防止防伪标签在非人为操作下的意外损坏,进而提高防伪标签的防伪识别精确度。
结合图3、图5和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由弧形槽1251和弧形凸起1151组成。其中,弧形槽1251开设在防伪凸台125的外圆周面,弧形凸起1151位于防伪孔115的孔壁处。这样,在防伪凸台伸入防伪孔的过程中,弧形凸起对齐插入弧形槽内,从而对防伪凸台和防伪孔形成相对转动定位,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形成相对转动定位,而在对第一盖体施加转动作用力使弧形凸起挤出弧形槽之后,就可以恢复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相对转动。
其中,弧形凸起与弧形槽之间沿圆周方向的径向遮盖量,可以根据该瓶盖的实际使用工况进行调整,使弧形凸起挤出弧形槽的作用力大小合适,达到既能避免非人为操作的意外转动,也能够快速识别人为转动的效果,保证对人为转动的识别灵敏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螺纹和第二定位螺纹均设计螺纹结构形式,并且第二定位螺纹采用分段结构,从而达到对第一导向件先进行沿圆周方向的移动导向,再进行沿螺旋方向的移动导向效果。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以形成沿圆周方向的移动以及沿第二导向螺纹的移动。
例如,结合图2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113可以采用导向销或导向凸起的结构形式,此时在保持第二导向螺纹123结构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只需要将第二定位螺纹124设计为由水平段1242和第二螺纹段1243首尾连接的结构形式。这样,在第二盖体120置于第一容纳腔111中并且第一导向件113位于初始位置时,使第一导向件113与水平段1242保持接触,之后在第一盖体110相对于第二盖体120转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达到对第一导向件113先沿水平段1242进行圆周方向的移动导向,再沿第二导向螺纹123进行螺纹方向的移动导向效果。
结合图3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盖体110上还设有支撑缺口116,在第二盖体120设有支撑柱127。其中,支撑缺口116开设在第一盖体110的侧壁下端,支撑柱127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盖体120的外侧壁。将第二盖体120置于第一容纳腔111时,支撑柱127位于支撑缺口116中,并且在第一卡爪112越过第二卡爪122之前,支撑柱127会保持在支撑缺口116内进行移动,而当第一卡爪112越过第二卡爪122之后,支撑柱127就会移出支撑缺口116并对第一盖体110提供轴向支撑。
这样,借助支撑柱就可以对形成轴向间隙之后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提供轴向辅助定位,辅助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进行反向转动的限制,避免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反向锁定失效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轴向间隙的消失,保证瓶盖开启防伪标识的存在,提高该瓶盖的防伪可靠性。
进一步,结合图3和图4以及图10和图11所示,沿第一盖体110的圆周方向,支撑缺口116的端部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支撑面117,并且相较于支撑缺口116的底面,支撑面117更靠近第一盖体110的下端面。此时,第一卡爪112越过第二卡爪122之后,支撑柱127移至与支撑面117沿轴向对齐的位置,从而由支撑面替代第一盖体的下端面与支撑柱形成轴向支撑接触,解除第一盖体中下端面的支撑作用,使第一盖体可以进行任意造型设计,以满足第一盖体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
结合图1和图2以及图6和图1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瓶盖用作酒瓶的瓶盖时,在瓶盖中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盖体120中第二容纳腔121内部的内套140,内套140用于与瓶体进行直接连接。内套140具有内套连接螺纹141,内套连接螺纹141位于内套140的外侧壁并且内套连接螺纹141的起始端设有螺纹挡块142。同时,在第二盖体120中还设设置了第二连接螺纹128,第二连接螺纹128位于第二容纳腔121的内表面并且第二连接螺纹128的起始端设有螺纹缺口1281。
此时,在将内套140置于第二盖体120的第二容纳腔121内时,第二连接螺纹128与内套连接螺纹141形成螺纹连接,而螺纹挡块142则正好卡在螺纹缺口1281处,从而对内套140和第二盖体120的相对转动形成限制。这样,在第一盖体110带动第一导向件113沿第二盖体120中第二导向螺纹123进行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二盖体120和内套140在螺纹挡块142和螺纹缺口1281的相互限制下保持相对静止,待第一盖体110带动第一导向件113移动至第二盖体120中第二导向螺纹123的终端位置后,由于第一导向件113受到转动限制,而使第一盖体110再转动时就会带动第二盖体120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螺纹缺口1281和螺纹挡块142之间形成沿径向挤压的弹性形变,从而带动螺纹缺口1281越过螺纹挡块142,使第二盖体120开始相对于内套140进行转动。
基于此,通过控制螺纹缺口和螺纹挡块之间的径向遮盖量,就可以控制螺纹缺口越过螺纹挡块的驱动力大小,从而在驱动第二盖体相对于内套进行转动而将该瓶盖开启之前,就需要预先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进行相对转动,使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预先形成轴向间隙的开启标识。这样,在后续对酒瓶进行临时封盖时,即驱动第二盖体相对于内套进行反向转动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依然会存在轴向间隙,从而达到在该瓶盖保持开启标识情况下对酒瓶的临时封盖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盖体与内套之间还可以采用结构形式进行相对转动的限定,例如采用防伪凸台与防伪孔之间所使用弧形槽和弧形凸起的定位组件结构形式,从而达到对第二盖体与内套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限定目的。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的瓶盖中,通过在第二导向螺纹的终端位置设置沿轴向的阻挡块,达到了对第一导向件沿第二导向螺纹移动终端位置的定位,并且保证后续第一盖体带动第二盖体进行同步转动。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该瓶盖的使用情况不同,也可以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设置额外独立的限位组件,用于限制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第一方向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对第一导向件沿第二导向螺纹的转动距离与第一卡爪相对于第二卡爪的转动距离进行关联设置,使第一导向件移动至第二导向螺纹终端位置时,第一卡爪正好越过第二卡爪。这样,在第一盖体无法再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第一方向转动的同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形成反向锁定而限制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直接形成沿圆周方向的一体连接,使第一盖体可以带动第二盖体进行实时正反转动,提高后续通过第一盖体对第二盖体进行转动的操控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瓶盖作为酒瓶的瓶盖时,该瓶盖还包括外盖150、封口盖160、内塞170、下套180和外套190。此时,第一盖体110就可以作为中盖与外盖150进行连接,第二盖体120作为内盖与内套140进行连接,而内套140、封口盖160、内塞170、下套180和外套190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与瓶体之间的装配关系,可以参考传统酒瓶的瓶盖中内套、封口盖、内塞、下套和外套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与瓶体之间的装配关系,本实施例不做具体的限制。
其中,结合图1和图2以及图16所示,外盖150具有一端开口的外盖容纳腔151,用于设置第一盖体110,并且外盖150与第一盖体110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由外盖150直接带动第一盖体110进行圆周方向和轴向的移动,同时利用外盖150对第一盖体110形成保护,可以避免第一盖体110处于裸露状态而可能被磕碰损坏,保证该瓶盖的可靠使用。此外,将外盖设置在整个瓶盖的最外部分,还能够起到密封和装饰的作用。
结合图4和图1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10与外盖150之间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其中,在外盖容纳腔151的内表面设有沿径向凸起的卡台152,在外盖容纳腔151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沿轴向且相互平行的内卡筋153。同时,在第一盖体110的顶部设有沿圆周方向开设的卡槽118,在第一盖体110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沿轴向且相互平行的外卡筋119。此时,在将第一盖体110置于外盖容纳腔151时,卡台152卡入卡槽118内,多个内卡筋153和多个外卡筋119沿外盖容纳腔151的圆周方向依次交替排布,形成相互插装的连接关系。
此时,通过卡台和卡槽之间的连接形成外盖与第一盖体之间沿轴向的定位连接,通过内卡筋和外卡筋之间的插装连接形成外盖与第一盖体之间沿圆周方向的定位连接,从而使外盖可以带动第一盖体进行同步移动。这样,通过在第一盖体的外部设置外盖,不仅可以在外盖的表面进行装饰设置,而且还可以借助外盖对位于第一盖体顶部的防伪标签进行遮盖保护,此时就可以选用RFID电子标签作为防伪标签,以达到隔着外盖对防伪标签是否损坏的检测,同样也可以将外盖的上端面设计为透明结构,以达到可以直接观察防伪标签状态的效果。
此外,结合图2所示,通过对外盖与第一盖体进行同步移动连接,从而将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形成的轴向间隙外移至外盖与外套之间的轴向间隙,这样对该瓶盖外观的直接观察就可以快速判断该酒瓶是已经被开启,以满足消费者对使用该瓶盖酒类产品的快速真伪识别。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盖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容纳腔沿所述第一盖体的轴线方向开设并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表面;
第二盖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具有第二容纳腔和第二导向螺纹,所述第二容纳腔沿所述第二盖体的轴线方向开设并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同向,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侧壁面并且能够支撑所述第一导向件沿其上螺纹面进行相对滑动;
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形成反向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的终端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形成反向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定位螺纹;所述第二定位螺纹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的上螺纹面一侧,所述第二盖体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容纳腔后,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螺纹和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该瓶盖设有防伪标签,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设有防伪孔,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设有防伪凸台;所述第二盖体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且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防伪凸台位于所述防伪孔中且所述防伪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齐平,所述防伪标签同时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和所述防伪凸台的上端面形成覆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设有定位平台,并且所述定位平台位于所述防伪凸台的外圆周位置;所述防伪凸台位于所述防伪孔中且所述防伪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齐平时,所述定位平台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面接触,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定位螺纹的下螺纹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螺纹包括相连接的水平段和螺纹段;所述第二定位螺纹的螺纹段平行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并且所述第一导向件自初始位置沿所述第二定位螺纹的水平段移动进入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与所述第二定位螺纹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螺纹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螺纹段、水平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平行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并且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螺纹段与所述第二导向螺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的下螺纹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凸台与所述防伪孔之间设有定位组件;所述防伪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齐平时,所述定位组件对所述防伪凸台和所述防伪孔形成沿圆周方向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弧形槽和弧形凸起;所述弧形槽开设在所述防伪凸台的外圆周面,所述弧形凸起位于所述防伪孔的孔壁。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签采用RFID电子标签。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设有支撑缺口,所述第二盖体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下端,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侧壁面;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之前,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缺口内移动;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之后,所述支撑柱移出所述支撑缺口并对所述第一盖体提供轴向支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沿第一盖体的圆周方向,所述支撑缺口的端部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支撑面,并且相较于所述支撑缺口的底面,所述支撑面更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下端面;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之后,所述支撑柱移至与所述支撑面沿轴向对齐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还具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位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并且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径向凸起;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侧壁并且沿所述第二盖体的径向凸起;
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所述第一卡爪越过所述第二卡爪并与所述第二卡爪形成反向锁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一卡爪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一导向面和第一锁合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大于90度,所述第一锁合面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不大于90度;沿所述第二盖体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卡爪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二导向面和第二锁合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锁合面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侧壁面之间夹角不大于90度;所述第一卡爪越过所述第二卡爪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接触滑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一卡爪孔;所述第一卡爪孔沿贯穿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并且所述第一卡爪位于所述第一卡爪孔内并且与所述第一卡爪孔的孔壁形成单边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套,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具有内套连接螺纹,所述内套连接螺纹位于所述内套的外侧壁面;
所述第二盖体还设有第二连接螺纹,所述第二连接螺纹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表面;
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的终端位置后,所述第一盖体再带动所述第二盖体相对于所述内套进行转动,使所述第二连接螺纹沿所述内套连接螺纹进行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连接螺纹的起始端设有螺纹挡块,所述第二连接螺纹的起始端设有螺纹缺口;所述内套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所述第二容纳腔时,所述内套的所述螺纹挡块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所述螺纹缺口中;
所述第一盖体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盖体中所述第二导向螺纹的终端位置后,所述第一盖体再带动所述第二盖体中第二连接螺纹的螺纹缺口越过所述内套的所述螺纹挡块,使所述第二连接螺纹沿所述内套连接螺纹进行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盖,具有一端开口的外盖容纳腔,所述第一盖体设置与所述外盖容纳腔内,并且随所述外盖进行轴向和圆周方向的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外盖之间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容纳腔的内表面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卡台,所述外盖容纳腔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且平行的内卡筋;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设有沿圆周方向开设的卡槽,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面设有多个沿轴向且平行的外卡筋;所述第一盖体置于所述外盖容纳腔时,所述卡台位于所述卡槽内,多个所述内卡筋和多个所述外卡筋沿所述外盖容纳腔的圆周方向依次交替排布。
21.一种瓶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盖采用权利要求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并且设置于所述瓶体的瓶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瓶类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瓶类容器用作盛酒容器。
CN202111181749.7A 2021-10-11 2021-10-11 瓶盖及瓶类容器 Active CN113911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1749.7A CN113911547B (zh) 2021-10-11 2021-10-11 瓶盖及瓶类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1749.7A CN113911547B (zh) 2021-10-11 2021-10-11 瓶盖及瓶类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1547A true CN113911547A (zh) 2022-01-11
CN113911547B CN113911547B (zh) 2023-03-28

Family

ID=7923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1749.7A Active CN113911547B (zh) 2021-10-11 2021-10-11 瓶盖及瓶类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1547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7571Y (zh) * 1998-03-30 2000-03-08 余义伦 一次性防伪瓶
CN1615245A (zh) * 2001-11-20 2005-05-11 比森父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容易使用的瓶子和封盖螺纹组件
US20050139621A1 (en) * 2002-01-10 2005-06-30 Foster David E. Self-venting sports type closure
WO2008030295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Rexam Healthcare Packaging Inc. Closure and container package with rfid circuit
US20080257849A1 (en) * 2004-03-23 2008-10-23 Dubois Limited Container with Securement for a Cap
CN101626959A (zh) * 2006-12-15 2010-01-13 雷克萨姆保健包装公司 双作用儿童安全包装及用于此包装的儿童安全封盖
KR20110037442A (ko) * 2009-10-07 2011-04-13 강민구 병마개 및 그 병마개에 내장되는 위조방지용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CN202807392U (zh) * 2012-10-15 2013-03-20 烟台东方瑞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Rfid防伪酒瓶盖
CN103057823A (zh) * 2013-01-11 2013-04-24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防伪瓶盖
US20160060007A1 (en) * 2013-04-18 2016-03-03 Obrist Closures Switzerland Gmbh Tamper-evident closure
CN205098674U (zh) * 2015-11-03 2016-03-23 深圳市毕昇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防伪瓶盖
CN107934183A (zh) * 2017-12-15 2018-04-20 成都海川制盖有限公司 防伪瓶盖
CN108298189A (zh) * 2018-03-19 2018-07-20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防伪瓶盖
CN208054001U (zh) * 2018-04-11 2018-11-06 郑州宝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显示屏组件的防伪瓶盖
CN209142755U (zh) * 2018-09-28 2019-07-23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防伪瓶盖
CN209567289U (zh) * 2018-12-17 2019-11-01 东莞市铠曼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方便型双重防伪瓶盖
CN210556624U (zh) * 2020-04-03 2020-05-19 烟台海普制盖有限公司 瓶盖及盛酒容器
CN210593272U (zh) * 2019-08-16 2020-05-22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毁功能的防伪瓶盖外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7571Y (zh) * 1998-03-30 2000-03-08 余义伦 一次性防伪瓶
CN1615245A (zh) * 2001-11-20 2005-05-11 比森父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容易使用的瓶子和封盖螺纹组件
US20050139621A1 (en) * 2002-01-10 2005-06-30 Foster David E. Self-venting sports type closure
US20080257849A1 (en) * 2004-03-23 2008-10-23 Dubois Limited Container with Securement for a Cap
WO2008030295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Rexam Healthcare Packaging Inc. Closure and container package with rfid circuit
CN101626959A (zh) * 2006-12-15 2010-01-13 雷克萨姆保健包装公司 双作用儿童安全包装及用于此包装的儿童安全封盖
KR20110037442A (ko) * 2009-10-07 2011-04-13 강민구 병마개 및 그 병마개에 내장되는 위조방지용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CN202807392U (zh) * 2012-10-15 2013-03-20 烟台东方瑞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Rfid防伪酒瓶盖
CN103057823A (zh) * 2013-01-11 2013-04-24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防伪瓶盖
US20160060007A1 (en) * 2013-04-18 2016-03-03 Obrist Closures Switzerland Gmbh Tamper-evident closure
CN205098674U (zh) * 2015-11-03 2016-03-23 深圳市毕昇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防伪瓶盖
CN107934183A (zh) * 2017-12-15 2018-04-20 成都海川制盖有限公司 防伪瓶盖
CN108298189A (zh) * 2018-03-19 2018-07-20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防伪瓶盖
CN208054001U (zh) * 2018-04-11 2018-11-06 郑州宝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显示屏组件的防伪瓶盖
CN209142755U (zh) * 2018-09-28 2019-07-23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防伪瓶盖
CN209567289U (zh) * 2018-12-17 2019-11-01 东莞市铠曼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方便型双重防伪瓶盖
CN210593272U (zh) * 2019-08-16 2020-05-22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毁功能的防伪瓶盖外接装置
CN210556624U (zh) * 2020-04-03 2020-05-19 烟台海普制盖有限公司 瓶盖及盛酒容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龙奇等: "破坏技术在防伪包装方面的应用", 《中国包装工业》 *
焦利勇等: "基于酒类商品综合性防伪包装的设计", 《包装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1547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0353B2 (en) Child resistant closure for a container
US9975669B2 (en) Hinged closure device with first opening indicator
RU2660080C2 (ru) Крышка для емкости
EP2842886B1 (en) Screw cap, container body and container
RU2684391C2 (ru) Колпачок с индикацией вскрытия
US20130320017A1 (en) Pharmaceutical container with child-resistant closure
US5328046A (en) Self-locking, tamper-evident package
KR20060042422A (ko) 파열 가능한 밴드를 구비한 용기 마개
RU2337865C2 (ru) Крышка со средством индикации доступа и с фиксирующей ленточкой
CN108137201A (zh) 容器和封闭物
EP0419272A1 (en) Tamper evidencing cap and container
CN113911547B (zh) 瓶盖及瓶类容器
CN109502176B (zh) 开盖自毁式防伪瓶盖
CN104488014A (zh) 篡改明显栓体安全密封件
CN107709180B (zh) 用于显示容器被窃启的包括带螺纹盖部和颈部的组件
CN109502175B (zh) 一种防伪瓶盖的开盖自毁装置
CN109502178B (zh) 一种开盖自毁式防伪瓶盖
CN214113505U (zh) 防伪瓶盖及容器瓶
CA2997008A1 (en) Guarantee seal for non-opening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meters
US20170021985A1 (en) Tamper detection capsule of container, us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209796259U (zh) 一种瓶盖
CN212149959U (zh) 一种具有防伪结构的瓶盖
US20230339661A1 (en) Lockable container
EP3381831A1 (en) Tamper-indicating assembly of threaded closure and neck for containers
KR101084463B1 (ko) 위조방지용 병뚜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Juyuan

Inventor after: Zhao Bingkun

Inventor after: Lin Yong

Inventor after: Wang Qingti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nan

Inventor after: Zhang Hongyan

Inventor after: Wang Yaoyao

Inventor before: Xu Juy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yan

Inventor before: Wang Yanan

Inventor before: Wang Yaoya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4

Address after: 264003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city Laishan District Haipu Road No. 1

Applicant after: Yantai Hicap Closures Co.,Ltd.

Applicant after: Luzhoulaijiao Co.,Ltd.

Address before: 264003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city Laishan District Haipu Road No. 1

Applicant before: Yantai Hicap Closur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