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62A - 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62A
CN1139062A CN 96104914 CN96104914A CN1139062A CN 1139062 A CN1139062 A CN 1139062A CN 96104914 CN96104914 CN 96104914 CN 96104914 A CN96104914 A CN 96104914A CN 1139062 A CN1139062 A CN 1139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exible element
parts
operating control
impact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049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博司
星野茂
石川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性良好、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得到稳定的捋压变形作用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中采用了挠性件,该挠性件的中间部位设置了可以嵌入上述另一侧分离托架上形成的封闭开口部内的弯曲部;还采用了与上述另一侧分离托架一起夹持挠性件的夹压部件,该夹压部件作为挤压部件嵌入上述弯曲部及开口部内且与开口部的两端部相配合而被上述另一侧分离托架两端支撑。

Description

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
本发明是关于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的发明,这种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具有吸收车体中施加在操纵装置上的冲击能量的结构。
诸如实公平6-60599号公报以及实用昭49-68127号公报中已经公开的一种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中。当操纵装置一侧部件与车体一侧部件相对移动时,上述两侧部件中任意一侧上固定安装且沿移动方向延伸的带状挠性件通过被设置于另一侧部件的挤压部件捋压变形、吸收施加在操纵装置一侧部件上的冲击能量。
在实公平6-30599号公报中公开的冲击能量吸收操纵装置中,作为操纵装置一侧部件的夹持托架上设置了一对平行,且一端开口的切槽,这对平行切槽内插入设置在车体一侧部件上且沿转向轴方向延伸的带状挠性件,当夹持托架与车体一侧部件相对移动时,可由夹持托架对挠性件产生滑动捋压变形作用。
在实开昭49-68127号公报中公开的冲击能量吸收操纵装置中,作为操纵装置一侧的部件的操纵杆上以两端固定方式设置了具有圆弧状膨胀部的挠性件,在车体一侧部件的支撑托架上通过支撑轴分别支撑着夹持吸收冲击能量的板上圆弧状膨胀部的3个回滚子,当操纵轴管和支撑托架相对移动时,通过3个回转滚子对冲击能量吸收板施加捋压变形作用。
在上述实公平6-30599号公报公开的冲击能量吸收操纵装置中,由于采用了一端开口的一对平行切槽以供挠性件插入,其装配性良好;此外,对挠性件的滑动捋压变形作用是由夹持托架自身进行的,所以结构简单。但是,当捋压变形产生很大的载荷时(即捋压变形载荷),夹持托架上由于具有一对平行的切槽而降低了强度,在相应部位上会发生变形,也就会产生不稳定的捋压变形作用。
在上述实开昭49-68127号公报中公开的冲击能量吸收操纵装置中,是通过支撑托架上分别用支撑轴支撑的3个回转滚子对吸收冲击能量的板施加捋压变形的,其作用过程稳定,但是,由于要将支撑在各支撑轴上的3个回转滚子装入支撑托架,所以装配性变差,而且为了得到捋压变形作用至少需要3个回转滚子和3个支撑轴,使零件数量增大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诸问题而提供一种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这种操纵装置装配性好、结构简单且能得到稳定的捋压变形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中当操纵装置一侧部件与车体一侧部件相对移动时,上述两侧部件中任意一侧上固定安装且沿移动方向延伸的带状挠性件通过被设置于另一侧的部件上的挤压部件捋压变形,吸收施加在操纵装置一侧部件上的冲击能量,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中间部位设置有弯曲部的挠性件,该弯曲部可被嵌入上述另一侧部件上的封闭形开口部内,还采用了作为挤压部件被嵌入上述弯曲部及开口部内并与开口部两端相配合、由上述另一侧部件两端支撑的夹压部件,该夹压部件与上述另一侧部件一起夹持挠性件。
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压部件设置了沿挠性件横截面延伸并具有与该挠性件可滑动配合的挤压部,由该挤压部两延伸端分别向外扩展并与上述开口部弹性配合的一对腕部以及分别设在各个腕部底端且与上述开口部端部配合以限制向拆卸方向移动的限位部。
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夹压部件上,相对于上述夹压部件移动的挠性件移动方向一侧设置了上述限位部。
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相对上述挠性的件长度方向大致垂直设置,上述两腕部在上述挤压部设置方向上能够挠曲变形。
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两侧延伸部位外侧面是分别向着上述各腕部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面一侧的倾斜角比另一侧的倾斜角小。
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在上述两腕部下侧呈船底形状,其断面大致呈U字形,其底部外表面可与上述挠性件滑动配合。
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挤压部中,位于上述挠性件相对于上述夹持件的移动方向一侧的上述挤压部壁高比相反一侧壁高小。
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挠性件与上述另一侧部件的配合部位上具有硬质树脂制的导向件。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良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在操纵装置一侧部件或车体一侧部件的任一侧中设置的封闭形开口部位内嵌入挠性件弯曲部的状态下,上述挠性件的弯曲部内再嵌入上述夹压部件,该夹压部件与开口部两端配合且由设置开口部一侧部件两端支撑,这样夹压部件与设置开口部一侧部件一起将挠性件夹持。由此,操纵装置一侧部件与车体一侧部件中任一侧部件上固定的挠性件与另一侧部件相对移动时,挠性件通过夹压部件与另一侧部件的夹持面产生捋压变形作用以吸收操纵装置一侧部件上施加的冲击能量。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中,由于在另一侧部件中设置的封闭形开口部内嵌入挠性件的弯曲部、并在该弯曲部以及该开口部内嵌入夹压部件而构成冲击能量吸收部位,所以装配性良好;不家,由于吸收冲击能量的部位的结构由夹压部件、挠性件以及另一侧部件构成,所以结构简单;此外,由于设有封闭开开口部而强度大的另一侧部件与由另一侧部件两端支撑而刚度高的夹压部件一起对挠性件施加稳定的捋压变形作用,所以能够稳定地吸收冲击能量。
当夹压部件具有如下结构时,即具有沿挠性件横向延伸且可与挠性件滑动配合的挤压部、沿该挤压部两端延伸并分别与上述开口部端部弹性配合的一对腕部、设在上述各腕部底端并与上述开口部端部配合以限制向拆卸方向移动的限位部的情况下,由于挠性件施加在夹压部件挤压部的挤压力通过夹压部件的限位部传递给另一侧部件,所以能够承受上述挤压力,并能够稳定吸收冲击能量的过程。此外,当上述限位部设置在挠性件相对于夹压部件的移动方向一侧即大量承受载荷的一侧,则能够进一步承受来自挠性件的挤压力,使吸收冲击能量的过程更加稳定。
在夹压部件的挤压部相对于挠性件长度方向上略呈垂直设置且上述两腕部在挤压部设置方向上可产生挠曲变形的情况下,可将夹压部件两腕部挠曲变形后嵌入开口部而得到良好的装配性。而且,由于挤压部两延伸端部的外侧面设置成了向各腕部外侧倾的倾斜面,所以当夹持件被嵌入开口部时可以沿倾斜面很容易地压入;还有,当一侧的倾斜面倾斜角比另一侧小时,使倾斜角大的一侧先嵌入开口部则倾斜角小的另一侧较小的挠曲变形也能被有效利用,这样既得到了良好的装配性,同时也可抑制装配后夹压部件与开口部之间可能产生的松动,并可确保承受挠性件挤压力部分的长度。如果两侧倾斜面的倾斜角都较大时,虽然可以确保承受挠性件挤压力部分的长度,但不能有效地利用两腕部的挠曲变形;如果两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较小时,两腕部的挠曲变形可以有效昨用,但难以保证挠性件挤夺承受部分的长度。
当挤压部底面在两腕部下侧设置成船底形状且断面大致呈U字形并能够与挠性件滑动配合时,不但可提高押压部刚性而且可以实现夹压部件小型化,这种情况下,在挠性件相对于夹压部件移动的方向上设置的挤压部壁高小而另一侧壁高大时,由夹压部件对挠性件产生捋压变形作用时挠性件就不会与挤压部上端边缘用干涉而发生刮削作用,也就不会产生对平稳捋压变形作用的阻碍(即捋压变形载荷不会比设室值高得多)。此外,在挠性件与另一侧部件(两侧部件通常都是由铁系金属制成)的配合部位上设置硬质树脂制的导向件时,可以实施挠性件的3个配合部位中的两处具有稳定的滑动捋压变形作用(捋压变形载荷)的目标。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实施例主要部位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2-2剖分的剖面图;
图3是设在图1与图2中所示的分离托架上的封闭形开口部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与图2中所示的导向件侧视图;
图5是图1与图2中所示的导向件顶视图;
图6是图1与图2中所示的导向件后视图;
图7是图1与图2中所示的夹压部件后视图;
图8是图1与图2中所示的夹压部件顶视图;
图9是图1与图2中所示的夹压部件左视图;
图10是图1与图2中所示的夹压部件右视图;
图11分离托架开口部中嵌入夹压部件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下面根据图面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和图2表示了本发明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的主要部位(上支撑部的左侧部分)。在该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中,作为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部件且焊接在转向轴管11外周的分离托架12与作为车身部件的支撑托架15通过连接部件13和螺栓14组装在一起,同时,沿车身方向延伸的带状挠性件16由连接部件13和支撑托架15在根部挟持,并由螺栓14安装在支撑长架15上。
由钢板冲压成形的分离托架12具有向车体后部(图1和图2的右侧)呈字形开口状以安装连接部件13的开口部12a和呈封闭的口字形以安装后面将要说明的导向件20和夹压部件30的开口部12b(参照图3)。中央设有螺栓插入用通孔13a的连接部件13,由4个连接销17(参照图1)通过树脂注入成型固定在分离托架12上。当在转向轴管11上朝车体前方施加了超过额定值的载荷时,连接销17被剪断,连接部件13与分离托架12分离且保留在支撑托架15上。
由薄钢板制成的挠性件16的根部设有供螺栓插入的通孔16a,其中间部位设有U字形的弯曲部16b。弯曲部16b通过导向件20嵌入分离托架12的开口部12b内。当以图1和图2所示组合状态相对于分离托架12的支撑托架15向车体前方移动时,通过被压部件30的捋压变形,可以吸收施加在转向轴管上的冲击能量。
如图4-图6的详细图面说明所示,导向件20由硬质树脂形成并呈U字形,其上设有与开口部12b前部配合的缺口21、与开口部12b后部下端配合的凸起22、分别与开口部12b左右面配合的臂23和24以及分别与挠性件16左右各端面配合的两对支持爪25、26和27、28。装配时,首先将挠件16和夹压部件30组装然后由分离托架12的开口部12b上方嵌入并安装在一起。
如图7-图10的详细图面说明所示,夹压部件30上设置有可以与挠性件16以滑动面滑动配合且与挠性件16略成直角、延横向延伸的挤压部31、由该挤压部31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并与上述开口部12b上设置的缺口12b1、12b2弹性配合的一对腕部32和33以及设在腕部32和33底端与上述开口部12b的左右下端部配合以防止脱落的限位部34和35。
挤压部31在两腕部32、33下侧形成并呈船底形状,其断面略呈U字形的底面可与挠性件16表面滑动配合。该挤压部31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向腕部32、32延伸而形成倾斜面S1、S2。其中左侧的倾斜面S1的倾斜角θ1小于右侧的倾斜面S2的倾斜角θ2。此外,挤压部31在车体前方一侧设置一前壁高H1大于在车体后侧即挠性件16移动方向一侧设置的后壁高H2。
两腕部32、33的端部向外弯曲且可在车体左右方向即挤压部31的设置方向上产生挠曲,左侧腕部32的变形幅度小于右侧腕部33的变形幅度。与此相对应分别形成了上述开口部12b上设置的缺口12b1和12b2的开口长度,以防止装配错误。各限位部34、35对应于各腕部32、33的车体后部一侧即挠性件16相对于夹压部件30的移动方向一侧设置较长的尺寸,其向后延伸的突出部位34a、35a主要可承受捋压弯曲挠性件16时的载荷。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托架12的开口部12b内嵌入导向件20后再将挠性件16的弯曲部16b也嵌入其内,然后,将夹压部件30如图11所示顺序装配起来。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中,右侧的腕部33进入开口部12b的缺口12b2内、右侧的限位部35的上端面与开口部12b右侧下端相接触,这时左侧的倾斜面S1与开口部12b左侧上端相接触。图11(b)表示的是在图11(a)状态下朝箭头方向用力压下左侧的腕部32的过程,这时右侧腕部33由于弹性变形产生挠曲,而左侧倾斜面S1在与开口部12b左侧上端滑动接触的同时嵌入其中。图11(C)所表示的是经过图11(b)所示装配过程后夹压部件30装入开口部12b后的状态,这时,两腕部32、33分别与缺口12b1、12b2的根部弹性配合,而两限位部34、35的上端分别与开口部12的左右两侧下端弹性配合。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中,分离托架12上设置的呈封闭状的开口部12b中在装入导向件20和挠性件16的弯曲部16b后再将夹压部件30如图11所示嵌入挠性件16的弯曲部16b内。这样组装后,夹持件30的两限位部34、35上端面分别与开口部12b两侧下端弹性配合并被分离托架12所支撑。这样分离托架12与持件30一起夹持着挠性件16。当分离托架12相对于支撑托架15向车体前方移动时,挠性件16通过被分离托架12和夹压部件30捋压变形而吸收加在转向轴管上的冲击能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中,由于在分离托架12的开口部12b中嵌入了导向件20和挠性件16的弯曲部16b,并且挠性件16以及开口部12b中嵌入了夹压部件30,所以吸收冲击能量的部位结构的装配性好;因为吸收冲击能量的部位的结构由分离托架12、导向件20、挠性件16和夹压部件30组成,其结构简单;此外,由于设置了封闭形开口部12b而强度高的分离托架12和两端分别被两处支撑而刚度高的夹压部件30夹持着挠性件16并被多滑移,可以得到稳定的捋压变形作用(即捋压变形载荷),从而使吸收冲击能量的动作稳定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夹压部件30,该夹压部件30设置了沿挠性件16横截面延伸并具有与挠性件16可滑动配合的挤压部31、由该挤压部31两延伸端分别向外扩展并与上述开口部12b弹性配合的两腕部32和33以及分别设在两腕部32和33底端且与上述开口部12b端部配合以限制的拆卸方向移动的限位部34和35,可以使由挠性件16施加到夹压部件30中挤压部31的挤压力通过夹压部件30的限位部34和35传递到分离托架12上,所以的确能够接受由挠性件16施加的挤压力,并能够稳定地吸收冲击能量。此外,由于挠性件16相对于夹压部件30的移动才向即经常承受载荷的一侧设置了限位部34、35的凸起部34a和35a,所以进一步增强了承受挠性件16施加的挤压力的能力并可进一步稳定地吸收冲击能量。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夹压部件30的挤压部31与挠性件16长度方向基本垂直配置并在挤压部31配合方向上两腕部32和33可挠曲,所以通过将夹持件30的两腕部32、32产生挠曲变形后嵌入开口部12b内而使夹压部件30具有良好的装配性能,同时也可使挠性件16施加在夹压部件30中挤压部31上的挤压力基本均匀分布。并且,由于挤压部31两侧外延伸面分别形成向着两腕部32、33倾斜的倾斜面S1和S2,当把夹压部件30嵌入开口部12b时,可以通过沿倾斜面S1和S2压入的方法很容易地进行装配;而12因为左侧的倾斜面S1比右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小,装入时先将夹压部件30的右侧倾斜面S1一侧嵌入开口部12b内,这样有效地利用图3右侧腕部33的挠曲变形而提高了装配性,同时也可以抑制装配后夹压部件30与开口部12b之间松动,并且可以确保挤压部31上承受挠性件30施加的挤压力的直线部分长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夹压部件30两腕部32和33下侧形成了船底形状的挤压部31,该挤压部31略呈U字形的底面可以与挠性件16滑动配合,因此可以提高挤压部31的刚度,实现夹压部件30的小型化;而且由于挠性件16相对于夹压部件30的移动方向上设置的挤压部31的一侧壁高H2大于相反一侧壁高H1,所以不会发生由夹压部件30挠性件16捋压弯曲时,挠性件16与挤压部31上端边缘干涉并被刮伤而阻碍顺利滑动(即捋压变形载荷远比设定值高)的现象。并且因为挠性件16与分离托架12的配合部位设有硬质树脂制的导向件20,所以能够使挠性件16三处配合点中的两处稳定地进行滑动摩擦接触,从而得到稳定的捋压变形作用(捋压弯曲载荷)。

Claims (9)

1、一种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中当操纵装置一侧部件与车体一侧部件相对移动时,上述两侧部件中任意一侧上固定安装且沿移动方向延伸的带状挠性件通过被设置于另一侧的部件上的挤压部件捋压变形,吸收施加在操纵装置一侧部件上的冲击能量,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中间部位设置有弯曲部的挠性件,该弯曲部可被嵌入上述另一侧部件上的封闭形开口部内,还采用了作为挤压部件被嵌入上述弯曲部及开口部内并与开口部两端相配合、由上述另一侧部件两端支撑的夹压部件,该夹压部件与上述另一侧部件一起夹持挠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压部件设置了沿挠性件横截面延伸并具有与该挠性件可滑动配合的挤压部,由该挤压部两延伸端分别向外扩展并与上述开口部弹性配合的一对腕部以及分别设在各个腕部底端且与上述开口部端部配合以限制向拆卸方向移动的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夹压部件上,相对于上述夹压部件移动的挠性件移动方向一侧设置了上述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相对上述挠性的件长度方向大致垂直设置,上述两腕部在上述挤压部设置方向上能够挠曲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两侧延伸部位外侧面是分别向着上述各腕部倾斜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面一侧的倾斜角比另一侧的倾斜角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在上述两腕部下侧呈船底形状,其断面大致呈U字形,其底部外表面可与上述挠性件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挤压部中,位于上述挠性件相对于上述夹持件的移动方向一侧的上述挤压部壁高比相反一侧壁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中所述的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挠性件与上述另一侧部件的配合部位上具有硬质树脂制的导向件。
CN 96104914 1995-04-28 1996-04-26 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 Pending CN11390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630295A JP3175529B2 (ja) 1995-04-28 1995-04-28 衝撃吸収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106302/95 1995-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62A true CN1139062A (zh) 1997-01-01

Family

ID=14430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104914 Pending CN1139062A (zh) 1995-04-28 1996-04-26 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75529B2 (zh)
CN (1) CN113906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22C (zh) * 1998-03-04 2002-09-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后缓冲器安装结构
CN100457523C (zh) * 2004-06-16 2009-02-04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转向机构支撑装置
CN101700785B (zh) * 2009-11-12 2012-10-2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转向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0924B2 (ja) 2001-04-03 2007-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支持機構
KR101031055B1 (ko) * 2005-08-24 2011-04-25 주식회사 만도 차량용 조향장치의 스티어링 칼럼
KR100738408B1 (ko) * 2005-12-16 2007-07-11 주식회사 만도 충격 에너지 흡수장치를 구비한 조향장치
JP5228984B2 (ja) * 2009-02-19 2013-07-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吸収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22C (zh) * 1998-03-04 2002-09-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后缓冲器安装结构
CN100457523C (zh) * 2004-06-16 2009-02-04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转向机构支撑装置
CN101700785B (zh) * 2009-11-12 2012-10-2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转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8295249A (ja) 1996-11-12
JP3175529B2 (ja) 200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062A (zh) 吸收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
CN1143337C (zh) 键盘装置
RU2736819C2 (ru) Профилегибоч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гофра в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й пластине
CN1716705A (zh) 连接端子
CN101073982A (zh) 汽车车门窗的玻璃滑动通道
CN101711895A (zh) 体液吸入式储液器
WO2011139742A1 (en) Pipe bending machine
CN110794359A (zh) 电能表用夹紧检测装置
EP0196684A1 (en) Air guiding mechanism for a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and a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provided with this air guiding mechanism
GB2146379A (en) A device for sealing the floating roof of an oil tank
CN1378311A (zh) 一种活动连接器组件
CN213826518U (zh) 一种彩钢板折弯成型装置
CA2012575A1 (en) Pressure applying device for resistance welding
CN110172877A (zh) 随动式自锁夹轨装置
KR950002881A (ko) 삽입가구, 코킹기구 및 삽입/코킹 장치
CN1440581A (zh) 电缆导向装置
US20170240140A1 (en) Wiper blade assembly
CN1079585A (zh) 连接器及其内有强化夹持及高挠性的端子
CN1755157A (zh) 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拉索连接装置
CN112841949B (zh) 滑轨机构
CN1519993A (zh) 用于将插塞连接器接触部件固定在插塞连接器壳体中的装置
CN215403820U (zh) 一种双曲面弯钢化玻璃变弧成型装置
CN85107103A (zh) 用凸轮控制的弹簧机构
CN2638402Y (zh) 复合式接触弹片
CN1128066C (zh) 简化钉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