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6276A - 温度测定装置和质量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度测定装置和质量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6276A
CN113906276A CN202080017824.3A CN202080017824A CN113906276A CN 113906276 A CN113906276 A CN 113906276A CN 202080017824 A CN202080017824 A CN 202080017824A CN 113906276 A CN113906276 A CN 113906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rticle
container
management server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78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泽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di Falu Co Ltd
Medipal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idi Fal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di Fal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di Fal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06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6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3/00Thermometers giving results other than momentary value of temperature
    • G01K3/005Circuits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a predetermined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2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 G01K1/022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for record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2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 G01K1/024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for remote ind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16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 sensor or an interface to a sensor
    • G06K19/071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 sensor or an interface to a sensor the sensor being capable of sens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history or pres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直至即将利用药剂之前的质量进行确认。一种温度测定装置(25A),其具备温度传感器(25d),并与物品(23)一起被收纳于容器(21)内,该温度测定装置(25A)具备:温度偏离判定部(25h),其判定通过温度传感器(25d)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是否偏离基准温度范围;控制部(25g),其在温度偏离判定部(25h)的判定结果为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连续偏离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以及告知部(25f),其对通过控制部(25g)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

Description

温度测定装置和质量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确认被收纳于配送容器的药剂的质量的质量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将需要在规定的温度下保存的物品(例如药剂)配送至客户(例如医疗设施)的配送工序中,将其保存于配送容器。
另外,在收纳有药剂的配送容器到达医疗设施的阶段,在转移工序中,将药剂从配送容器取出并转移至医疗设施方管理的冷藏库中。
在配送工序、转移工序中,存在想要对收纳于配送容器、冷藏库中的药剂的质量进行确认的要求。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物品保存系统,出于在将物品保存规定期间的情况下持续监视保存中的温度的目的,投递业者基于来自购买者的委托等,将物品投递至储物柜装置的收纳部(1)。储物柜装置具备温度调节机构,并且在收纳部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当投递业者将物品入库至收纳部并上锁时,储物柜装置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从该收纳部获取温度信息,并更新温度历史数据,由此进行温度管理(2)。当投递业者将物品入库时,经由通信网络通知购买者物品入库。接收到该通知的购买者前往储物柜装置,将收纳部开锁并将物品出库,由此进行领取(3)。此时,储物柜装置向购买者告知温度信息(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8967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从开始配送药剂至在医疗设施的投药的期间,有许多将药剂暴露于外界气体的工序。例如有以下等工序:
(1)在即将配送之前从药品经销商的冷藏库转移至配送容器的工序;
(2)从已到达医疗设施的配送容器转移至医疗设施的冷藏库的工序;
(3)从医疗设施的冷藏库转移至移动容器(向病房、手术室运送的容器)的工序;
(4)从移动容器取出药剂的工序。
进而,为了保证药剂的质量,需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保存。
但是,在配送业者在配送中使用的配送容器、设置于医疗设施的冷藏库、医疗设施内的移动中使用的移动容器等中的一个临时发生故障、它们的电源临时停止、或者容器的盖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存在从适合药剂的温度范围偏离的可能性。
另外,医疗设施内的移动容器一般不是可确保温度的容器。
因此,在从开始配送药剂至到达医疗设施为止的配送期间、甚至还包括直至即将在医疗设施内施用药剂之前的期间,存在想要在投药等利用之前事先确认药剂的质量的要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确认直至即将利用药剂之前的质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发明的温度测定装置,其具备温度传感器,并与物品一起被收纳于容器内,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偏离判定单元,其判定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是否偏离基准温度范围;
控制单元,其在所述温度偏离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为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连续偏离所述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以及告知单元,其对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有效设定了所述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确认直至即将利用药剂之前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2(a)是表示打包了物品的情况的示意图,图2(b)是表示打包了物品的情况的照片。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读取器的硬件配置的框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标签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全部业务过程的序列图。
图6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医疗设施(仓库)中的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图7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医疗设施(病房)中的储藏业务的序列图。
图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病房)的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图9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病房)到医疗设施(仓库)的归还业务的序列图。
图10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来获取物品的温度偏离判定结果的系统配置图。
图1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获取生成的温度和温度偏离标志时的关联的ER图。
图12(a)~(d)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上显示的画面的图。
图13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标签设定温度偏离判定的监视条件并开始温度偏离监视时的序列图。
图1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标签的温度偏离判定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温度偏离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6(a)是在表中示出温度偏离的图,图16(b)是表示温度偏离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生成的偏离阈值的关联的ER图。
图1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可追溯性的概况的序列图。
图19(a)是表示可追溯性的一览画面的图,图19(b)是表示精确检索的结果的图。
图20是表示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的图。
图2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生成的各文件和主表的关联的ER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23是表示收纳于配送容器的袋和物品的概况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配送容器和小型终端的硬件配置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全部业务过程的序列图。
图26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接受订单、并由药品经销商进行的出货准备业务的序列图。
图27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药品经销商的出货到向医疗设施的交货业务的序列图。
图2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向医疗设施的交货到向医疗设施(仓库)的储藏业务的序列图。
图29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仓库)至病房的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图30是表示获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温度数据的系统配置图。
图3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获取生成的温度时的关联的ER图。
图3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的打印数据编辑处理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装置输出的温度质量证明书的各部分的图,(a)是商品明细部分,(b)是表示商品代码的条形码,(c)是表示批次、使用期限、标签ID的条形码,(d)是表示温度数据的推移的曲线图。
图34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可追溯性的概况的序列图。
图3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可追溯性的一览画面即检索条件输入画面的图,图35(b)是表示精确检索的结果的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的图。
图3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运输状况数据的一例的在用户终端上显示的温度历史画面的图。
图38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处理的各文件和主表的关联的ER图。
图39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获取生成的物品的温度偏离判定结果的系统配置图。
图40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获取生成的温度和温度偏离标志时的关联的ER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确认直至即将利用药剂之前的质量,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
即,本发明的温度测定装置,其具备温度传感器,并与物品一起被收纳于容器内,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偏离判定单元,其判定通过温度传感器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是否偏离基准温度范围;控制单元,其在温度偏离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为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连续偏离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以及告知单元,其对通过控制单元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
通过具备以上的构成,能够确认直至即将利用药剂之前的质量。
使用以下的附图对上述记载的本发明的特征进行详细解说。但是,只要没有特定记载,该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其相对配置等仅仅是说明例,而非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
关于上述的本发明的特征,以下,使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质量管理系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以下,对相同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质量管理系统1具备客户终端(医疗设施仓库)3、客户终端(病房)5、通信网络N1、N2、物品管理服务器(配送者)11、数据库DB13、便携终端15、RFID读取器17、打印装置19和RFID标签2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客户终端3、客户终端5、便携终端15、RFID读取器17、打印装置19和RFID标签25由多个构成,但也可以为单个。另外,通信网络分为N1、N2,但也可以由同一通信网络构成。
前端服务器9具备经由通信网络N1接收来自客户终端3、5的数据并负责向客户终端3、5的直接接入服务、显示格式的变更的功能。
客户终端3是医疗设施仓库的工作人员可操作的终端。客户终端5是医疗设施的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可操作的终端。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经由通信网络N2接收便携终端15的数据,对各便携终端15的状态进行管理。
另外,物品管理服务器11在内部具有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从HDD读取操作系统OS并在RAM上展开而启动OS,在OS管理下从HDD读取程序(后述的各种流程图中所示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
<物品的打包>
图2(a)是表示打包了物品的情况的示意图,图2(b)是表示打包了物品的情况的照片。
如图2(a)所示,在袋21中收纳有物品23和RFID标签25,在用于开闭袋21的扣件(fastener)部上设置有打印有条形码的标签。另外,RFID标签25是后述的温度测定装置的一例。
如图2(b)所示的照片那样,在袋中收纳有物品和RFID标签,并且设有用于开闭袋的扣件部。
<RFID读取器>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读取器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如图3(a)所示,RFID读取器17具备CPU17a、存储器17b、电池17c、通信部17d、通信部17e、天线ANT1和天线ANT2。
CPU17a在内部具有ROM和RAM,从ROM读取程序(后述的各种流程图中所示的程序),使用RAM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各种处理。
存储器17b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RFID读取器17的读取器ID和数据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使用例如NVRAM(Non Volatile RAM,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即使在电池17c的电力为OFF的情况下,也可保存需要预先存储的数据。
电池17c将直流电力放电而供给至RFID读取器17的内部电路。
通信部17d是用于利用UHF频带的频率经由天线ANT1与RFID标签25进行通信的谐振电路,在与CPU17a之间输入输出通信信号。
通信部17e是用于利用2.4GHz频带的频率经由天线ANT2与便携终端15进行蓝牙(bluetooth,商标注册第)通信的谐振电路,在与CPU17a之间输入输出通信信号。
<RFID标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标签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如图3(b)所示,RFID标签25具备CPU25a、存储器25b、电池25c、温度传感器25d、通信部25e、天线ANT3和发光二极管LED1。
CPU25a在内部具有ROM和RAM,从ROM读取程序(后述的各种流程图中所示的程序),使用RAM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各种处理。
存储器25b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存储标签ID、阈值、测量间隔、温度偏离标志F和日期时间数据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使用例如NVRAM(NonVolatileRAM)等,即使在电池25c的电力为OFF的情况下,也可保存需要预先存储的数据。
电池25c将直流电力放电而供给至RFID标签25的内部电路。
温度传感器25d检测周围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输出至CPU25a。
通信部25e是用于利用UHF频带的频率经由天线ANT1与RFID读取器17进行通信的谐振电路,在与CPU25a之间输入输出通信信号。
发光二极管LED1在CPU25a使温度偏离标志F为高水平状态的情况下点亮,在使温度偏离标志F为低水平状态的情况下熄灭。
<功能框>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框。
一种温度测定装置25A,其具备温度传感器25d,并与物品23一起被收纳于容器21内,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偏离判定部25h,其判定通过温度传感器25d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是否偏离基准温度范围;控制部25g,其在温度偏离判定部25h的判定结果为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连续偏离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以及告知部25f,其对通过控制部25g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
温度测定装置25A的特征在于:具备存储部25i,控制部25g将温度偏离标志和温度偏离时的日期时间存储到存储部25i。
所述温度测定装置25A的特征在于:控制部25g将通过温度传感器25d隔开规定的间隔检测到的容器21内的物品的温度和/或温度偏离标志存储到存储部25i。
所述温度测定装置25A的特征在于:控制部25g使存储部25i存储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测量间隔和基准次数作为监视条件,温度偏离判定部25h基于从存储部25i获取的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和测量间隔,来判定通过温度传感器25d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是否偏离从温度上限值至温度下限值的基准温度范围,控制部25g基于从存储部25i获取的基准次数,在温度偏离判定部25h的判定结果为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连续偏离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
所述温度测定装置25A的特征在于:告知部25f是在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下点亮的发光元件。
温度测定装置25A的特征在于:具备RFID标签。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25A;以及冷藏库27,其将同时收纳有温度测定装置25A和物品23的容器21在规定的温度范围进行保存。另外,冷藏库27是用于对物品23进行冷藏的装置,也可以是具有冷藏功能的配送容器。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具备:温度测定装置25A;以及便携终端15,其与温度测定装置25A进行通信,温度测定装置25A具备:第一通信部25e,其根据来自便携终端15的发送请求,将温度偏离标志发送至便携终端15,便携终端15具备:第四通信部15a,其与温度测定装置25A进行通信;以及判定部15d,其在从温度测定装置25A接收到有效设定的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下,判定物品23处于异常状态。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具备通信中继装置17A,其具有与温度测定装置25A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部17d、以及与便携终端15进行通信的第三通信部17e,并且经由第二通信部17d和第三通信部17e对温度测定装置25A与便携终端15的通信进行中继。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经由通信中继装置17A而使便携终端15与温度测定装置25A直接通信。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具备与便携终端15进行通信的物品管理服务器11,温度测定装置25A具备:存储部25i,其存储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以及第一通信部25e,其根据来自便携终端15的发送请求,将从存储部25i读取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发送至便携终端15,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温度存储部13a,其存储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以及质量数据生成单元,其基于从温度存储部13a获取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生成该物品23相关的质量数据。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具备打印装置19,其具有与便携终端15进行通信的第六通信部19c,并且打印经由第六通信单元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质量数据,作为质量证明书。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便携终端15具备:第七通信部15c,其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根据对该便携终端15的操作而生成的表示业务状况的业务状态、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业务数据存储部13b,其存储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存储部13b,其存储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以及业务状况数据生成部11d,其基于从业务数据存储部13b获取的业务状态、从温度存储部13a获取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生成物品23相关的表示业务状态的业务状况数据。
另外,业务状况数据表示在向病房储藏、对患者施用等时从便携终端15输入的业务状态的集合数据。另外,业务状态表示监视开始、病房储藏、施用等作业工序。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ID管理存储部13c,其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温度测定装置25A的ID、容器21的编号和物品23的商品代码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质量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监视条件存储部13d,其存储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测量间隔和基准次数作为温度测定装置25A的监视条件;以及第八通信部11a,其将从监视条件存储部13d获取的监视条件发送至便携终端15,便携终端15具备:第四通信部15a,其将从物品管理服务器11接收的监视条件发送至温度测定装置25A,温度测定装置25A的控制部25g进行控制,以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监视条件存储到存储部25i,并基于从存储部25i获取的监视条件来监视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
管理系统20的特征在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条形码信息生成部11e,其生成用于识别同时收纳有物品23和温度测定装置25A的容器21的容器编号作为条形码。
<业务过程的序列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全部业务过程的序列图。
对于从药品经销商交货至医疗设施仓库的冷藏药品,由于未附加用于获取其温度的装置,因此不能进行温度监视。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医疗设施仓库中对冷藏药品开始温度偏离监视。
<从出库到储藏>
首先,对直至将物品从医院设施的仓库出库并储藏至病房的冷藏库的业务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1中,作为订货业务,设置于病房43的客户终端5进行向订货画面的登记。此时,设置于医疗设施仓库45的客户终端3接收订货信息。
在步骤S3中,在医疗设施仓库45中,作为出货作业,参照单据,从库存的多个物品中分拣所需数量的物品,将物品收纳于容器21(袋),再收纳至配送容器53。
接着,在步骤S5中,操作便携终端15,启动温度测定装置25A,开始温度监视。
在车辆中搭载配送容器53。
在步骤S7中,开始进行配送容器53从医疗设施仓库45向病房43的配送。
在步骤S9中,在病房43中,医务人员使用便携终端15来监视收纳于配送容器53的物品的温度并进行确认。
在步骤S11中,在病房43中,从配送容器53取出物品,并储藏至冷藏库27。
<患者施用>
接着,对将作为物品的药剂向患者施用时的业务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21中,结束温度监视。
在步骤S23中,从冷藏库27取出药剂(物品),并向患者施用药剂。
<药剂的归还>
接着,对归还药剂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31中,在医务人员向患者施用药剂时,在剩余未施用的药剂的情况下、或者医务人员未向患者施用药剂的情况下,进行药剂的归还决定。
在步骤S33中,开始进行配送容器53从病房43向医疗设施仓库45的配送。
在步骤S35中,结束对收纳于配送容器53的物品的温度监视。
在步骤S37中,从配送容器53取出袋装的药剂,并储藏至冷藏库27。
<表示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图6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医疗设施(仓库)中的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在步骤S41中,从病房43向设置于医疗设施的客户终端3委托药品的出库。
在步骤S43中,进行RFID标签组M信息(用于设定RFID标签的阈值信息)、包装管理F信息(用于打印包装条形码)和温度偏离数据的联合。
在步骤S45中,作为出货作业,参照单据,从库存的多个物品分拣所需数量的物品,并且将物品收纳至配送容器53。
在步骤S47中,将要粘贴到包装上的条形码打印到薄片上。
在步骤S49中,在包装上粘贴条形码。
在步骤S51中,使用便携终端15,从粘贴在包装上的条形码读入条形码信息。
在步骤S53中,使用便携终端15,从粘贴在包装上的商品条形码读入条形码信息。
在步骤S55中,读入RFID标签。
在步骤S57中,将商品和RFID标签保存于包装。
在步骤S59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标签ID请求。
在步骤S61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标签ID请求。
在步骤S63中,RFID标签25从存储器读取标签ID,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65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标签ID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67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阈值设定请求。
在步骤S69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阈值设定请求。
在步骤S71中,RFID标签25在存储器中设定阈值,将已设定阈值这一情况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73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已设定阈值这一情况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75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温度偏离监视开始请求。
在步骤S77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温度偏离监视开始请求。
在步骤S79中,RFID标签25根据温度偏离监视开始请求开始温度偏离监视,将已开始温度偏离监视这一情况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81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已开始温度偏离监视这一情况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83中,便携终端15为了联合追踪信息而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业务状态、商品代码、包装条形码和RFID标签的标签ID。
在步骤S85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商品代码、包装条形码和RFID标签的标签ID作为追踪信息进行更新。
在步骤S87中,携带便携终端15的医疗设施的工作人员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移动至病房43。
<表示储藏业务的序列图>
图7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医疗设施(病房)中的储藏业务的序列图。
在步骤S101中,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从医疗设施仓库45移动至携带便携终端15的医疗设施的工作人员。
在步骤S103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
在步骤S105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
在步骤S107中,RFID标签25根据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来确认温度偏离监视,将温度偏离监视确认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109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温度偏离监视确认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111中,便携终端15为了联合追踪信息而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
在步骤S113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作为追踪信息进行更新。
在步骤S115中,携带便携终端15的医疗设施的工作人员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储藏至病房仓库的冷藏库27。
<表示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图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病房)的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在步骤S151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温度偏离监视停止请求。
在步骤S153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温度偏离监视停止请求。
在步骤S155中,RFID标签25根据温度偏离监视停止请求来停止温度偏离监视,将已停止温度偏离监视这一情况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157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已停止温度偏离监视这一情况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159中,便携终端15为了联合追踪信息而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
在步骤S161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作为追踪信息进行更新。
在步骤S163中,医疗设施病房的医务人员从配送容器53取出药品并向患者施用。
<表示归还业务的序列图>
图9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病房)到医疗设施(仓库)的归还业务的序列图。
在步骤S201中,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从医疗设施病房43移动至携带便携终端15的医疗设施仓库的工作人员。
在步骤S203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温度偏离监视停止请求。
在步骤S205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温度偏离监视停止请求。
在步骤S207中,RFID标签25根据温度偏离监视停止请求来停止温度偏离监视,将已停止温度偏离监视这一情况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209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已停止温度偏离监视这一情况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211中,便携终端15为了联合追踪信息而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
在步骤S213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作为追踪信息进行更新。
在步骤S215中,携带便携终端15的医疗设施仓库的工作人员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储藏至病房仓库的冷藏库27。
<系统配置图>
图10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来获取物品的温度偏离判定结果的系统配置图。
质量管理系统50具备RFID标签25、RFID读取器17、便携终端15、通信网络N2、物品管理服务器11、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追踪文件F3、前端服务器9、通信网络N1和客户终端3、5。
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被存储于数据库DB13,将从RFID标签25经由RFID读取器17、便携终端15、通信网络N2和物品管理服务器11获取的袋编号和温度偏离标志F与标签ID和日期时间数据关联起来进行保存。
追踪文件F3被存储于数据库DB13,将日期时间数据、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与业务ID和标签ID关联起来进行保存。
而且,当表示业务内容的状态信息即业务ID发生更新时,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获取的温度偏离数据与从追踪文件F3获取的业务ID和日期时间数据关联起来,生成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G15,发送至前端服务器9,并经由通信网络N1发送至客户终端3、5。
<ER图>
图1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11获取生成的温度和温度偏离标志时的关联的ER图。
物品管理服务器11从RFID标签25经由RFID读取器17和便携终端15获取温度偏离标志F、温度数据、袋编号、标签ID和日期时间数据,生成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并存储到数据库DB13的温度存储部13a。
在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表示业务内容的状态信息即业务ID被更新的情况下,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存储于追踪文件F3的日期时间数据、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与标签ID关联起来进行更新。
而且,当表示业务内容的状态信息即业务ID发生更新时,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获取的温度偏离数据与从追踪文件F3获取的业务ID和日期时间数据关联起来,生成温度历史画面G23。
<便携终端的显示画面>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上显示的画面的图。
图12(a)是菜单画面G1,在菜单中包括“温度监视开始”、“温度判定”、“主表设定”三项。
图12(b)是温度监视开始画面G3,其是在物品从医疗设施仓库出库时进行用于将作为物品的商品与RFID标签关联起来的操作的画面,商品和RFID标签的信息被存储于DB。
图12(c)是温度判定画面G5,选择要进行的业务,进行温度判定。
图12(d)是主表设定画面G7,成为设定RFID标签的画面。对每个RFID标签设定上限温度阈值、下限温度阈值、测定间隔等。其是进行温度偏离管理所需的设定。
<监视条件的设定>
图13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标签设定温度偏离判定的监视条件并开始温度偏离监视时的序列图。
在步骤S251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从主表画面(未图示)确定阈值和测量间隔。
在步骤S253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对已确定的阈值和测量间隔附加作为设定对象的RFID标签的标签ID并等待来自便携终端15的下载请求。
在步骤S255中,便携终端15将下载请求发送至物品管理服务器11,并从物品管理服务器11下载阈值、测量间隔和RFID标签的标签ID。
在步骤S257中,便携终端15将阈值、测量间隔和RFID标签的标签ID的设定请求发送至RFID读取器17。
在步骤S259中,RFID读取器17指定RFID标签的标签ID并将阈值和测量间隔发送至RFID标签25。
在步骤S261中,RFID标签25将从RFID读取器17接收的阈值和测量间隔设定于存储器。
在步骤S263中,便携终端15开始温度监视。
在步骤S265中,便携终端15对温度偏离监视开始请求附加RFID标签的标签ID并发送至RFID读取器17。
在步骤S267中,RFID读取器17指定RFID标签的标签ID并将温度偏离监视开始指示发送至RFID标签25。
在步骤S269中,RFID标签25参照阈值和测量间隔开始监视处理。
<温度偏离判定>
图1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标签的温度偏离判定的流程图。
在步骤S301中,控制部25g将连续偏离次数设定为0,作为初始设定。
在步骤S303中,控制部25g将温度偏离标志F和结束标志F设定为0,作为初始设定。另外,控制部25g根据来自便携终端15的指示来有效设定结束标志。
在步骤S305中,控制部25g将发光二极管LED1设定为熄灭状态,作为初始设定。
在步骤S307中,控制部25g开始循环。
在步骤S309中,控制部25g在定时器中设定测量间隔Δt(例如Δt=60秒)。
在步骤S311中,控制部25g从定时器中设定的测量间隔Δt开始计时。
在步骤S313中,控制部25g从温度传感器25d获取温度数据。
在步骤S315中,控制部25g判定所获取的温度数据是否在基准温度范围内。在控制部25g判定所获取的温度数据在基准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7。另一方面,在控制部25g判定所获取的温度数据从基准温度范围内偏离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9。
在步骤S317中,控制部25g将连续偏离次数设定为0,进入步骤S329。
在步骤S319中,控制部25g将连续偏离次数递增(+1)。
在步骤S321中,控制部25g判定连续偏离次数是否为基准值以上。在控制部25g判定连续偏离次数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9。在控制部25g判定连续偏离次数不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3。
在步骤S323中,控制部25g将温度偏离标志F设定为1。
在步骤S325中,控制部25g将温度偏离的日期时间数据保存至存储器25b。
在步骤S327中,控制部25g将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
在步骤S329中,控制部25g开始循环。
在步骤S331中,控制部25g判定定时器的计时是否到达0。在控制部25g判定定时器的计时到达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4。另一方面,在控制部25g判定定时器的计时未到达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3。
在步骤S333中,控制部25g在循环未结束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29,重复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5g在循环结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4。
在步骤S334中,控制部25g判定结束标志是否为1。在控制部25g判定结束标志为1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图的处理。在控制部25g判定结束标志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5。
在步骤S335中,控制部25g在循环未结束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07,重复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5g在循环结束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
<温度偏离确认处理>
图1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温度偏离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351中,判定部15d显示便携终端15的温度判定画面G5。
在步骤S353中,判定部15d判定便携终端15的“判定”按钮G5a是否被按压。判定部15d在“判定”按钮G5a被按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5。另一方面,判定部15d在“判定”按钮G5a未被按压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步骤S355中,判定部15d从RFID标签25获取温度数据、温度偏离标志F和偏离日期时间数据。
在步骤S357中,判定部15d判定温度偏离标志F是否为0。在判定温度偏离标志F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9。另一方面,在判定温度偏离标志F不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61。
在步骤S359中,判定部15d确定判定结果为正常。
在步骤S361中,判定部15d确定判定结果为异常。
在步骤S363中,判定部15d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温度数据、温度偏离标志F和偏离日期时间数据并使其联合。
在步骤S365中,判定部15d将判定结果显示在温度判定画面G5上。
<表示温度偏离的表和曲线图>
图16(a)是表示温度偏离的表,图16(b)是表示温度偏离的曲线图。
如图16(a)所示,在表H1中,纵向记载测定时间、温度(℃)、上限温度阈值(℃)、下限温度阈值(℃)、温度偏离次数和温度偏离标志等项目,横向记载与各项对应的实际的数值。
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在曲线图G9中,纵向记载温度(℃),横向记载按分钟计的测定时间(时刻)。
例如,在温度偏离判定部25h中,如图16(b)所示,设定8℃作为上限温度阈值,设定2℃作为下限温度阈值。
在测定时间(时刻)为9:00~9:03的范围内,温度从5.3℃上升至6.5℃,当测定时间(时刻)变成9:04时,出于某些原因,温度超过8.0℃,因此温度偏离标志F从0变成1。但是,当推移至9:05~9:08的范围时,温度低于8.0℃,因此温度偏离标志F从1变成0。
进而,在9:09~9:11的范围内,出于某些原因,温度超过8.0℃,因此温度偏离次数变成三次,其结果是,温度偏离标志F从0变成1。
之后,在9:12以后,温度低于8.0℃的状态持续,但温度偏离标志F保持1的状态。此时,在温度偏离标志F为1的状态下,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因此告知处于物品的保温环境超过8℃的异常状态。
<偏离阈值>
图17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11生成的偏离阈值的关联的ER图。
<RFID标签管理F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标签组编号、使用状况和状态与标签ID关联起来,生成RFID标签管理F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标签ID作为关键词,从RFID标签管理F7提取标签ID,获取标签组编号、使用状况和状态。
<RFID标签组M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上限温度阈值、下限温度阈值、测量间隔和连续偏离次数与组编号关联起来,生成RFID标签组M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组编号作为关键词,从RFID标签组M5提取组编号,获取上限温度阈值、下限温度阈值、测量间隔和偏离次数。
通过该RFID标签组M5,可以对每个RFID标签进行偏离判定所需的设定。
<可追溯性的概况>
图1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可追溯性的概况的序列图。
在步骤S401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根据来自客户终端3、5的发送请求将“检索条件输入画面”(图19(a))发送至客户终端3、5,由此,客户终端3、5显示“检索条件输入画面”。
在步骤S403中,客户终端3、5对“检索条件输入画面”输入任一条件(“日期)或“判定”)并发送至物品管理服务器11。
在步骤S405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从数据库检索符合来自客户终端3、5的条件的对象的一览,并发送至客户终端3、5,由此,客户终端3、5显示对象的一览。
在步骤S407中,客户终端3、5选择成为显示对象的商品并发送至物品管理服务器11。
在步骤S409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由客户终端3、5选择的商品的“可追溯性详细画面”(图19(b))发送至客户终端3、5,由此,客户终端3、5显示“可追溯性详细画面”。
<可追溯性的一览画面>
图19(a)是表示可追溯性的一览画面的图,图19(b)是表示精确检索的结果的图。
如图19(a)所示,在可追溯性(一览)画面G11上显示有可输入或选择医院名、日期和判定的输入区域,选择客户(医院名),并输入或选择日期、判定,由此,能够指定要检索的数据的条件。
当根据所指定的条件按压“精确检索”键时,如图19(a)所示,显示基于检索条件的数据一览G13。作为数据一览G13的显示项目,横向显示日期、商品名、输送状况和状态。
<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
图20是表示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的图。
如图20所示,在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G15中记载有医院名和标签编号(No),还显示日期时间、商品名、PDA名称、输送状况、状态和温度偏离时间(时刻)。
当显示图19(b)所示的一览画面G13、并选择该一览画面G13所示的数据时,转换至详细画面,可以参照与物品对应的业务和温度、状态等。
<ER图>
图2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11生成的各文件和主表的关联的ER图。
<包装管理F9>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将从便携终端15获取的、打包了商品的袋编号与RFID标签的标签ID和商品代码关联起来,生成包装管理文件F9。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袋编号作为关键词,从包装管理文件F9提取袋编号,分别获取标签ID和商品代码。
<RFID标签管理F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标签组编号、使用状况和状态与标签ID关联起来,生成RFID标签管理F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标签ID作为关键词,从RFID标签管理F7提取标签ID,获取标签组编号、使用状况和状态。
<RFID标签组M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上限温度阈值、下限温度阈值、测量间隔和连续偏离次数与组编号关联起来,生成RFID标签组M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组编号作为关键词,从RFID标签组M5提取组编号,获取上限温度阈值、下限温度阈值、测量间隔和偏离次数。
通过该RFID标签组M5,可以对每个RFID标签进行偏离判定所需的设定。
<标签温度历史F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将袋编号、温度和偏离标志与从便携终端15获取的标签ID和日期时间关联起来,生成标签温度历史F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标签ID、日期时间作为关键词,从标签温度历史F1提取标签ID、日期时间,获取袋编号、温度和偏离标志。
<追踪F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将日期时间、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与从便携终端15获取的业务ID和标签ID关联起来,生成追踪F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业务ID和标签ID作为关键词,从追踪F3提取业务ID和标签ID,获取日期时间、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
追踪F3成为业务相关的状态信息。
<便携终端管理F1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设置场所和业务ID与终端ID关联起来,生成便携终端管理F1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终端ID作为关键词,从便携终端管理F11提取终端ID,获取设置场所和业务ID。
便携终端管理F11成为进行业务的便携终端的管理信息。
<业务M1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业务名与业务ID关联起来,生成业务M1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业务ID作为关键词,从业务M13提取业务ID,获取业务名。
业务M13成为从物流中心配送至客户并且向患者施用为止的业务信息。
<第二实施方式>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配置的框图。另外,在图22所示的附图标记中,与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为同样的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对从将药剂从药品经销商的仓库出库至向患者施用的工序进行说明。
质量管理系统1具备客户终端(药品经销商的仓库)3、客户终端(医疗设施仓库)4、客户终端(病房)5、通信网络N1、N2、N3、物品管理服务器(配送者)11、数据库DB13、便携终端15、RFID读取器17、打印装置19和物流管理服务器51。
物流管理服务器51经由通信网络N3与物品管理服务器(配送者)11进行数据通信,并对物流状态进行管理。
另外,物流管理服务器51在内部具有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Access Memory)、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HDD(Hard Disk Drive),从HDD读取操作系统OS并在RAM上展开而启动OS,在OS管理下从HDD读取程序(后述的各种流程图中所示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
<配送容器的概况>
图23是表示收纳于配送容器的袋和物品的概况的图。
如图23所示,在袋21中收纳有物品23和RFID标签25,在用于开闭袋21的扣件部上设置有打印有条形码的标签。再将两个袋21收纳于配送容器53。
在配送容器53的侧面配置有小型终端55。另外,RFID标签25是前述的温度测定装置的一例。
<配送容器和小型终端的硬件配置>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配送容器和小型终端的硬件配置的图。
配送容器53如上述那样收纳有袋21,其中收纳有物品23和RFID标签25,RFID标签25与小型终端55利用UHF频带的频率进行通信。
小型终端55具备通信部55a、CPU55b、RAM55c、ROM55d、GPS接收部55e、操作显示部55f和十轴传感器55g。
通信部55a具有天线ANT4,并且经由通信网络N2在与订单管理服务器11之间收发数据。
CPU55b依照预先存储于ROM55d的程序并使用RAM55c作为工作存储器来控制配送用单元17A的整体的动作。
RAM55c是能够高速读写信息的易失性的存储介质,并且可以作为工作存储器进行利用。
ROM55d是读取专用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并且保存有固件和各种数据。
GPS接收部55e经由天线ANT5从多个GPS卫星接收电波信号而算出配送用单元17A的位置信息,并且将算出的位置信息经由通信网络N2发送至订单管理服务器11。
操作显示部55f具备使用于进行各种设定、模式选择的菜单进行显示的画面、键按钮等,并且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请求。
十轴传感器55g是与10轴测定对应的惯性测定单元,并且是将3轴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3轴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密封成一各封装体的复合传感器,其以与配送容器53的侧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于小型终端内。
通信部55h具有天线ANT6,并且经由无线电波在与RFID标签25之间收发数据。
<业务过程的序列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全部业务过程的序列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从物流中心出库时伴随对象商品附上RFID标签,进行温度偏离监视。另外,在配送时,在配送容器上安装温度记录器,以箱为单位获取温度历史。此时,各商品和箱的特征在于,在进行数据处理后关联起来。
<向商品主表的登记>
在步骤S451中,设置于医疗设施(病房)43的客户终端5发送商品登记委托。
在步骤S453中,设置于物流中心51的物流管理服务器51根据所接收的商品登记委托进行向按客户区分商品主表M19的登记。
<物流中心:从出货至向医疗设施仓库的储藏>
首先,对直至从物流中心出货物品并储藏至医疗设施仓库的业务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455中,作为订货业务,设置于医疗设施仓库45的客户终端3进行向订货画面的登记。此时,设置于物流中心51的物流管理服务器51接收订货信息。
在步骤S457中,在物流中心51中,物流管理服务器51制作订单文件F21。
在步骤S459中,物流管理服务器51制作分拣文件F23,开始出货作业。
在步骤S461中,作为出货作业,出货作业员参照单据从库存的多个物品分拣所需数量的物品,将物品收纳于容器21(袋),再收纳至配送容器53。
接着,在步骤S463中,操作便携终端15,启动温度测定装置25A,开始温度监视。
在车辆中搭载配送容器53。
在步骤S465中,开始进行配送容器53从物流中心51向医疗设施仓库45的配送。
在步骤S467中,在医疗设施仓库45中,监视收纳于配送容器53的物品的温度并进行确认。
在步骤S469中,从便携终端15向打印装置19发送证明书数据,并由打印装置19发行质量证明。
在步骤S471中,将收纳于配送容器53的物品交货至医疗设施仓库45。
在步骤S473中,进行温度监视,并进行确认。
在步骤S475中,在医疗设施仓库45中,将物品从配送容器53取出,并储藏至冷藏库27。
<从医疗设施仓库出库并储藏至病房>
在步骤S477中,作为订货业务,设置于医疗设施病房43的客户终端5进行向订货画面的登记。此时,设置于医疗设施仓库45的客户终端4接收订货信息。
在步骤S479中,作为出货作业,参照单据,从库存的多个物品分拣所需数量的物品,将物品收纳于容器21(袋),再收纳至配送容器53。
在步骤S481中,在医疗设施仓库45中,监视收纳于配送容器53的物品的温度并进行确认。
在步骤S483中,开始进行配送容器53从医疗设施仓库45向医疗设施病房43的配送。
在步骤S485中,进行温度监视,并进行确认。
在步骤S487中,在医疗设施病房43中,将物品从配送容器53取出,并储藏至冷藏库27。
<患者施用>
接着,对将作为物品的药剂向患者施用时的业务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489中,结束温度监视。
在步骤S491中,打开配送容器53的盖,从配送容器53取出药剂(物品),并向患者施用药剂。
<药剂的归还>
接着,对归还药剂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493中,在医务人员向患者施用药剂时,在剩余未施用的药剂的情况下、或者医务人员未向患者施用药剂的情况下,进行药剂的归还决定。
在步骤S495中,开始进行配送容器53从病房43向医疗设施仓库45的配送。
在步骤S497中,监视收纳于配送容器53的物品的温度并进行确认。
在步骤S499中,从配送容器53取出袋装的药剂,并储藏至冷藏库27。
<表示出货准备业务的序列图>
图26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接受订单、并由药品经销商进行的出货准备业务的序列图。
在步骤S501中,作为订货业务,设置于医疗设施的客户终端5进行向订货画面的登记。此时,设置于物流中心51的物流管理服务器51接收订货信息。
在步骤S503中,在物流中心51中,物流管理服务器51基于来自设置于医疗设施的客户终端5的订单信息制作订单文件F21。
在步骤S505中,物流管理服务器51基于订单信息制作分拣文件F23,开始出货作业。
在步骤S507中,作为出货作业,参照单据,从库存的多个物品分拣所需数量的物品,将物品收纳至配送容器53。
在步骤S509中,传送用于确定对象商品的分拣文件F信息、用于打印包装条形码的包装管理文件F信息和用于设定RFID标签的阈值信息的RFID标签组主表M信息。
在步骤S511中,将要粘贴到包装上的条形码打印到薄片上。
在步骤S513中,在包装上粘贴条形码。
在步骤S515中,将商品和RFID标签保存于包装。
在步骤S517中,使用便携终端15,从粘贴在包装上的商品条形码读入条形码信息。
在步骤S519中,使用便携终端15,从粘贴在包装上的条形码读入条形码信息。
在步骤S521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标签ID请求。
在步骤S523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标签ID请求。
在步骤S525中,RFID标签25从存储器读取标签ID,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527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标签ID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529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阈值设定请求。
在步骤S531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阈值设定请求。
在步骤S533中,RFID标签25在存储器中设定阈值,将已设定阈值这一情况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535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已设定阈值这一情况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537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温度偏离监视开始请求。
在步骤S539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温度偏离监视开始请求。
在步骤S541中,RFID标签25根据温度偏离监视开始请求开始温度偏离监视,将已开始温度偏离监视这一情况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543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已开始温度偏离监视这一情况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545中,便携终端15为了联合追踪信息而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
在步骤S547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作为追踪信息进行更新。
<表示交货业务的序列图>
图27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药品经销商的出货至向医疗设施的交货业务的序列图。
在步骤S551中,携带便携终端15的配送员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从药品经销商向医疗设施仓库45配送。
在步骤S553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
在步骤S555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
在步骤S557中,RFID标签25根据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来确认温度偏离监视,将温度偏离监视确认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559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温度偏离监视确认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561中,配送员由便携终端15接入配送容器53的附带终端55,获取该物品的质量证明书数据,且在打印装置中打印并发行。
在步骤S563中,配送员将打印的质量证明书交给医疗设施仓库的工作人员。
同时,在步骤S565中,配送员将包装的物品交给医疗设施仓库的工作人员。
另外,此时,医疗设施的工作人员将药品储藏至医疗设施仓库的冷藏库27。
在步骤S569中,便携终端15为了联合追踪信息而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
在步骤S569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作为追踪信息进行更新。
<表示储藏业务的序列图>
图2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向医疗设施的交货到向医疗设施(仓库)的储藏业务的序列图。
在步骤S601中,携带便携终端15的配送员从物流中心51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交货至医疗设施仓库。
在步骤S603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
在步骤S605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
在步骤S607中,RFID标签25根据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来确认温度偏离监视,将温度偏离监视确认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609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温度偏离监视确认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611中,便携终端15为了联合追踪信息而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
在步骤S613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作为追踪信息进行更新。
在步骤S615中,携带便携终端15的配送员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储藏至医疗设施仓库的冷藏库27。
<表示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图29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仓库)至病房的出库业务的序列图。
在步骤S701中,便携终端15向RFID读取器17发送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
在步骤S703中,RFID读取器17向RFID标签25发送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
在步骤S705中,RFID标签25根据温度偏离监视确认请求来确认温度偏离监视,将温度偏离监视确认发送至RFID读取器17进行响应。
在步骤S707中,RFID读取器17将从RFID标签25接收的温度偏离监视确认发送至便携终端15进行响应。
在步骤S709中,便携终端15为了联合追踪信息而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
在步骤S711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温度偏离标志和日期时间作为追踪信息进行更新。
在步骤S713中,携带便携终端15的医疗设施的工作人员将收纳有药品的配送容器53移动至病房43并储藏至仓库的冷藏库27。
<表示储藏业务的序列图>
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从医疗设施(仓库)向医疗设施(病房)的储藏业务的序列图与图7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医疗设施(仓库)出库并向患者施用的业务流程和从医疗设施(病房)向医疗设施(仓库)归还的业务流程与第一实施方式(图9)相同。
<系统配置图>
图30是表示获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温度数据的系统配置图。
质量管理系统50具备小型终端55、便携终端15、通信网络N2、物品管理服务器11、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追踪文件F3、前端服务器9、通信网络N1和客户终端3、5。
小型终端55配置于配送容器53的侧面。
<ER图>
图3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获取生成的温度时的关联的ER图。
物品管理服务器11从小型终端55经由便携终端15获取温度数据、容器编号和日期时间数据,生成容器温度历史文件F25,并存储到数据库DB13的温度存储部13a。
在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表示业务内容的状态信息即业务ID被更新的情况下,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业务ID与日期时间数据关联起来,对存储于追踪文件F3的日期时间数据、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进行更新。
而且,当表示业务内容的状态信息即业务ID发生更新时,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获取的温度偏离数据与从追踪文件F3获取的业务ID和日期时间数据关联起来,生成温度历史画面G23。
<打印数据编辑处理>
图32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的打印数据编辑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801中,便携终端15判定显示于画面的质量证明书打印按钮(未图示)是否被按下。在此,在便携终端15判定已按下质量证明书打印按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03,另一方面,在便携终端15判定未按下质量证明书打印按钮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步骤S803中,便携终端15显示输出范围指定画面。
在步骤S805中,便携终端15指定显示于画面的范围,并判定质量证明书打印按钮是否被按下。在此,在便携终端15判定已按下质量证明书打印按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07,另一方面,在便携终端15判定未按下质量证明书打印按钮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步骤S807中,便携终端15基于在出货时从物品管理服务器11获取的商品信息来制作商品明细部分(图33(a))(A)。
在步骤S809中,便携终端15基于商品代码来编辑成条形码(图33(b))(B)。
在步骤S811中,作为循环处理,便携终端15重复进行与商品明细的数量相应的次数。
在步骤S635中,便携终端15基于商品明细信息将批次、使用期限、标签ID编辑成条形码(图33(c))(C)。
在步骤S815中,若便携终端15重复进行与商品明细的数量相应的次数,则结束循环处理,进入步骤S811。
在步骤S817中,便携终端15从质量证明书打印画面获取所指定的范围的温度数据。
另外,在步骤S817中,便携终端15可以将数据记录器的存储容量预先扩大并从数据记录器获取作为质量数据的温度数据,而不是经由物品管理服务器11从数据库DB13获取作为质量数据的温度数据。
在步骤S819中,便携终端15基于所获取的温度数据来编辑曲线(图33(d))(D)。
在步骤S821中,便携终端15基于编辑完成的数据(A)(B)(C)(D)来编辑质量证明书数据,将质量证明书数据供给至打印装置19,并由打印装置19打印质量证明书19a(图33)。
<温度质量证明书>
图33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装置输出的温度质量证明书的各部分的图,(a)是商品明细部分,(b)是表示商品代码的条形码,(c)是表示批次、使用期限和标签ID的条形码,(d)是表示温度数据的推移的曲线图。
形成在从物流中心向客户交货时输出的温度质量证明书,并输出物品的信息和它们的条形码、温度曲线。
在图35所示的打印范围指定画面G17中所含的检索按钮B21已被按下的情况下,打印图33所示的质量证明书。
如图33所示,在质量证明书中除商品明细部分(a)外还配置有物品代码、批号、使用期限、标签编号等的商品代码(b)、批号、使用期限、标签编号等的条形码(c)、温度曲线(d)。
<可追溯性的概况>
图34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可追溯性的概况的序列图。
在步骤S851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根据来自客户终端3、4、5的发送请求将检索条件输入画面G17(图35(a))发送至客户终端3、4、5,由此,客户终端3、4、5显示检索条件输入画面G17。
在步骤S853中,客户终端3、4、5对检索条件输入画面G17输入任一条件(“日期)或“判定”),并发送至物品管理服务器11。
在步骤S855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从数据库检索符合来自客户终端3、4、5条件的对象的一览,并发送至客户终端3、4、5,由此,客户终端3、4、5显示对象的一览。
在步骤S857中,客户终端3、4、5选择成为显示对象的商品并发送至物品管理服务器11。
在步骤S859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由客户终端3、4、5选择的商品的可追溯性详细画面G19(图35(b))发送至客户终端3、4、5,由此,客户终端3、4、5显示可追溯性详细画面G19。
在步骤S861中,在图36所示的温度历史的确认按钮B25已被按下的情况下,客户终端3、4、5将温度历史确认指示发送至物品管理服务器11。
在步骤S863中,物品管理服务器11根据从客户终端3、4、5接收的温度历史确认指示来生成温度历史画面G23,并发送至客户终端3、4、5,由此,客户终端3、4、5可以显示温度历史画面G23(图37)。
<可追溯性的一览画面>
图3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可追溯性的一览画面即检索条件输入画面G17的图,图35(b)是表示精确检索的结果的图。
如图35(a)所示,在检索条件输入画面即检索条件输入画面G17上显示可输入或选择医院名、日期和判定的输入区域,当选择医院名、输入日期并按下检索按钮B21时,开始检索处理。
进而,当选择在判定内容的输入区域E1上显示的选项并根据所指定的条件按下“精确检索”按钮B23时,如图35(b)所示,显示基于检索条件的可追溯性的一览画面G19。作为可追溯性的一览画面G19的显示项目,横向显示日期、商品名、输送状况和状态。
<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的图。
如图36所示,在可追溯性的详细画面G15中记载有医院名和标签编号(No),还显示日期时间、商品名、PDA名称、输送状况、状态和温度偏离时间(时刻)。
当显示图19(b)所示的一览画面G13、并选择该一览画面G13所示的数据时,转换至详细画面,可以参照与物品对应的业务和温度、状态等。
<温度历史画面>
图3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运输状况数据的一例的在用户终端上显示的温度历史画面的图。
在可追溯性(详细)画面所示的“确认温度历史”按钮B25(图36)已被按下的情况下,图37所示的温度历史画面23显示物品的温度曲线。
温度历史画面G23a、G23b是与由用户选择的批号、温度历史、标签编号对应的曲线,纵轴表示温度值,横轴表示时间。
范围指定区域G23b表示与批号、序列号对应的温度历史信息中所含的数据的从开始年月日时分到结束年月日时分的范围。
在图37中,通过鼠标操作来移动范围指定区域G23b所示的显示开始时期光标C1,可以指定显示范围,曲线G23a的时间轴(横轴)伸缩自如地变化,能够在时间轴方向上扩大关于温度历史的显示自由度。
<ER图>
图38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处理的各文件和主表的关联的ER图。
<配送F1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将客户代码和容器ID与配送编号和订单编号关联起来,生成配送F15,作为用于从物流中心配送至客户的信息。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配送编号、订单编号作为关键词,从配送F15提取配送编号和订单编号,获取客户代码和容器ID。
<客户M1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客户名称与客户代码关联起来,生成客户M1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客户代码作为关键词,从客户M17提取客户代码,获取客户名称。
<按客户区分商品M19>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组编号、表示是否进行温度管理的RFID管理标志与客户代码和商品代码关联起来,生成按客户区分商品M19。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客户代码、商品代码作为关键词,从按客户区分商品M19提取客户代码、商品代码,获取组编号、RFID管理标志。
<订单F2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物流管理服务器51的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接受订单日、订货日、商品代码和分拣编号(No)与订单编号和客户代码关联起来,生成订单F2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订单编号和客户代码作为关键词,从订单F21提取订单编号和客户代码,获取接受订单日、订货日、商品代码和分拣编号。
<分拣F2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物流管理服务器51的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商品代码和袋ID与分拣编号、订单编号和容器编号关联起来,生成分拣F2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分拣编号、订单编号和容器编号作为关键词,从分拣F23提取分拣编号、订单编号和容器编号,获取商品代码和袋ID。
<商品M2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商品名关联起来,生成商品M2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商品代码作为关键词,从商品M27中提取商品代码,获取商品名。
<包装管理F9>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将从便携终端15获取的、打包了商品的袋编号与RFID标签的标签ID和商品代码关联起来,生成包装管理文件F9。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袋编号作为关键词,从包装管理文件F9提取袋编号,分别获取标签ID和商品代码。
<RFID标签管理F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在输入画面(未图示)中,将标签组编号、使用状况和状态与标签ID关联起来,生成RFID标签管理F7。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标签ID作为关键词,从RFID标签管理F7提取标签ID,获取标签组编号、使用状况和状态。
<RFID标签组M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在输入画面(未图示)中,将上限温度阈值、下限温度阈值、测量间隔和连续偏离次数与组编号关联起来,生成RFID标签组M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组编号作为关键词,从RFID标签组M5提取组编号,获取上限温度阈值、下限温度阈值、测量间隔和偏离次数。
通过该RFID标签组M5,可以对每个RFID标签进行偏离判定所需的设定。
<容器温度管理F2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容器附带的小型终端55获取温度,将温度与容器编号(No)和日期时间关联起来,生成容器温度管理F25。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容器编号和日期时间作为关键词,从容器温度管理F25提取容器编号和日期时间,获取温度。
<标签温度历史F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将袋编号、温度和偏离标志与从RFID标签25A经由RFID读取器17A和便携终端15获取的标签ID和日期时间关联起来,生成标签温度历史F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标签ID和日期时间作为关键词,从标签温度历史F1提取标签ID和日期时间,获取袋编号、温度和偏离标志。
<追踪F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将日期时间、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与从便携终端15获取的业务ID和标签ID关联起来,生成追踪F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业务ID和标签ID作为关键词,从追踪F3提取业务ID和标签ID,获取日期时间、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
追踪F3成为业务相关的状态信息。
<便携终端管理F1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设置场所和业务ID与终端ID关联起来,生成便携终端管理F11。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终端ID作为关键词,从便携终端管理F11提取终端ID,获取设置场所和业务ID。
便携终端管理F11成为进行业务的便携终端的管理信息。
<业务M1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从输入画面(未图示)进行输入,将业务名与业务ID关联起来,生成业务M13。
物品管理服务器11的控制部11b以业务ID作为关键词,从业务M13提取业务ID,获取业务名。
业务M13成为从物流中心配送至客户并向患者施用为止的业务信息。
<第三实施方式>
<系统配置图>
图39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获取生成的物品的温度偏离判定结果的系统配置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不能将温度数据存储到RFID标签内的存储器(由于容量不足)。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使用能够保存温度数据的RFID标签。
质量管理系统100具备RFID标签25、RFID读取器17、便携终端15、通信网络N2、物品管理服务器11、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追踪文件F3、前端服务器9、通信网络N1和客户终端3、5。
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被存储于数据库DB13,并且将从RFID标签25经由RFID读取器17、便携终端15、通信网络N2和物品管理服务器11获取的袋编号、温度偏离标志F和温度数据与标签ID和日期时间数据关联起来进行保存。
追踪文件F3被存储于数据库DB13,并且将日期时间数据、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与业务ID和标签ID关联起来进行保存。
而且,当表示业务内容的状态信息即业务ID发生更新时,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获取的温度偏离数据与从追踪文件F3获取的业务ID和日期时间数据关联起来,生成温度历史画面G23,发送至前端服务器9,并经由通信网络N1发送至客户终端3、5。
<ER图>
图40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管理服务器获取生成的温度和温度偏离标志时的关联的ER图。
物品管理服务器11从RFID标签25经由RFID读取器17和便携终端15获取温度偏离标志F、温度数据、袋编号、标签ID和日期时间数据,生成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并存储到数据库DB13的温度存储部13a。
在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表示业务内容的状态信息即业务ID已被更新的情况下,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存储于追踪文件F3的日期时间数据、袋编号、商品代码和终端ID与标签ID关联起来进行更新。
而且,当表示业务内容的状态信息即业务ID发生更新时,物品管理服务器11将从标签温度历史文件F1获取的温度数据与从追踪文件F3获取的业务ID和日期时间数据关联起来,生成温度历史画面G23。
<本实施方式的各方面示例的作用、效果的总结>
<第一方案>
本方案的温度测定装置25A,其具备温度传感器25d,并与物品23一起被收纳于容器21内,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偏离判定部25h,其判定通过温度传感器25d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是否偏离基准温度范围;控制部25g,其在温度偏离判定部25h的判定结果为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连续偏离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以及告知部25f,其对通过控制部25g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
根据本方案,判定通过与物品23一起被收纳于容器21内的温度传感器25d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温度是否偏离基准温度范围,在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连续偏离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并对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
由此,能够对直至即将利用药剂之前的质量进行确认。
<第二方案>
本方案的温度测定装置25A,其特征在于:具备存储部25i,控制部25g将温度偏离标志存储到存储部25i。
根据本方案,通过存储温度偏离标志,能够对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由此,能够对直至即将利用药剂之前的质量进行确认。
<第三方案>
本方案的温度测定装置25A,其特征在于:控制部25g将通过温度传感器25d隔开规定的间隔检测到的容器21内的物品的温度和/或温度偏离标志存储到存储部25i。
根据本方案,通过存储隔开规定的间隔检测到的容器21内的物品的温度和/或温度偏离标志,能够对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进而,能对存储温度偏离标志时的容器21内的物品的温度进行确认。
<第四方案>
本方案的温度测定装置25A,其特征在于:控制部25g使存储部25i存储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测量间隔和基准次数作为监视条件,温度偏离判定部25h基于从存储部25i获取的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和测量间隔,来判定通过温度传感器25d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是否偏离从温度上限值到温度下限值的基准温度范围,控制部25g基于从存储部25i获取的基准次数,在温度偏离判定部25h的判定结果为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连续偏离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
根据本方案,能够基于任意的监视条件来判定是否偏离基准温度范围。
<第五方案>
本方案的温度测定装置25A,其特征在于:告知部25f是在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下点亮的发光元件。
根据本方案,由于在有效设定了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下发光元件点亮,因此能够目视确认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连续偏离基准温度范围的情况。
<第六方案>
本方案的温度测定装置25A,其特征在于:具备RFID标签。
根据本方案,通过利用RFID标签作为温度测定装置25A,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对直至即将利用药剂之前的质量进行确认。
<第七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25A;以及冷藏库27,其将同时收纳有温度测定装置25A和物品23的容器21在规定的温度范围进行保存。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保存于冷藏库27时,也能够对药剂的质量进行确认。
<第八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25A;以及便携终端15,其与温度测定装置25A进行通信,温度测定装置25A具备第一通信部25e,其根据来自便携终端15的发送请求,将温度偏离标志发送至便携终端15,便携终端15具备:第四通信部15a,其与温度测定装置25A进行通信;以及判定部15d,其在从温度测定装置25A接收到有效设定的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下,判定物品23处于异常状态。
根据本方案,能够使用便携终端15来确认药剂的质量。
<第九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具备通信中继装置17A,其具有与温度测定装置25A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部17d、以及与便携终端15进行通信的第三通信部17e,并且经由第二通信部17d和第三通信部17e对温度测定装置25A与便携终端15的通信进行中继。
根据本方案,经由与温度测定装置25A进行通信的通信中继装置17A,能够通过便携终端15确认药剂的质量。
<第十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具备与便携终端15进行通信的物品管理服务器11,温度测定装置25A具备:存储部25i,其存储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以及第一通信部25e,其根据来自便携终端15的发送请求,将从存储部25i读取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发送至便携终端15,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温度存储部13a,其存储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以及质量数据生成单元,其基于从温度存储部13a获取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生成该物品23相关的质量数据。
根据本方案,基于从温度存储部13a获取的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能够生成该物品23相关的质量数据。
<第十一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具备打印装置19,其具有与便携终端15进行通信的第六通信单元,并且打印经由第六通信单元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质量数据,作为质量证明书。
根据本方案,能够由打印装置19打印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质量数据,作为质量证明书。
<第十二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便携终端15具备:第七通信部15c,其向物品管理服务器11发送根据对该便携终端15的操作而生成的表示业务状况的业务状态、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
根据本方案,在物品管理服务器11中,可以管理从便携终端15获取的业务状态、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
<第十三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业务数据存储部13b,其存储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业务状态;温度存储部13b,其存储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以及业务状况数据生成部11d,其基于从业务数据存储部13b获取的业务状态、从温度存储部13a获取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生成物品23相关的表示业务状态的业务状况数据。
根据本方案,能够基于从便携终端15获取的业务状态、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生成物品23相关的表示业务状态的业务状况数据。
<第十四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ID管理存储部13c,其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温度测定装置25A的ID、容器21的编号、物品23的商品代码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根据本方案,在物品管理服务器11中,将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温度测定装置25A的ID、容器21的编号、物品23的商品代码关联起来进行存储,因此能够对测定了药剂温度的温度测定装置、保存有药剂的容器和药剂的商品代码进行确认。
<第十五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监视条件存储部13d,其存储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测量间隔和基准次数作为温度测定装置25A的监视条件;以及第八通信部11a,其将从监视条件存储部13d获取的监视条件发送至便携终端15,便携终端15具备:第四通信部15a,其将从物品管理服务器11接收的监视条件发送至温度测定装置25A,温度测定装置25A的控制部25g进行控制,以基于从便携终端15接收的监视条件来监视容器21内的物品23的温度。
根据本方案,可以基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所指定的监视条件来操作温度测定装置25A。
<第十六方案>
本方案的质量管理系统20,其特征在于,物品管理服务器11具备:条形码信息生成部11e,其生成用于识别同时收纳有物品23和温度测定装置25A的容器21的容器编号作为条形码。
根据本方案,通过读取贴在容器21上的条形码,能够确认容器编号,并且能够基于容器编号的识别来追踪物品。
符号说明
LED1…发光二极管LED,N1、N2、N3…通信网络,1…质量管理系统,3、5…客户终端,9…前端服务器,11…物品管理服务器,11a…通信部,11b…控制部,11d…业务状况数据生成部,11e…条形码信息生成部,13a…温度存储部,13b…业务数据存储部,13c…ID管理存储部,13d…监视条件存储部,15…便携终端,15a…通信部,15c…通信部,15d…判定部,17…RFID读取器,17A…通信中继装置,17a…CPU,17b…存储器,17c…电池,17d…通信部,17e…通信部,19…打印装置,20…质量管理系统,21…容器,23…物品,25…RFID标签,25A…温度测定装置,25a…CPU,25b…存储器,25c…电池,25d…温度传感器,25e…通信部,25e…通信部,25f…告知部,25g…控制部,25h…温度偏离判定部,25i…存储部,27…商品M,27…冷藏库,43…医疗设施病房,45…医疗设施仓库,50…质量管理系统,51…物流中心,51…物流管理服务器,53…配送容器,55…小型终端,100…质量管理系统。

Claims (16)

1.一种温度测定装置,其具备温度传感器,并与物品一起被收纳于容器内,其特征在于,具备:
温度偏离判定单元,其判定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是否偏离基准温度范围;
控制单元,其在所述温度偏离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为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连续偏离所述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以及
告知单元,其对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有效设定了所述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进行告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温度偏离标志存储到所述存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隔开规定的间隔检测到的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和/或所述温度偏离标志存储到所述存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测量间隔和基准次数作为监视条件,
所述温度偏离判定单元基于从所述存储单元获取的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和测量间隔,来判定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隔开规定的测量间隔检测到的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是否偏离从温度上限值到温度下限值的基准温度范围,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存储单元获取的基准次数,在所述温度偏离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为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连续偏离所述基准温度范围的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有效设定温度偏离标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告知单元是在有效设定了所述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下点亮的发光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测定装置具备RFID标签。
7.一种质量管理系统,其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以及
冷藏库,其将同时收纳有所述温度测定装置和物品的容器在规定的温度范围进行保存。
8.一种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测定装置;以及
便携终端,其与所述温度测定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温度测定装置具备:
第一通信单元,其根据来自所述便携终端的发送请求,将所述温度偏离标志发送至所述便携终端,
所述便携终端具备:
第四通信单元,其与所述温度测定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判定单元,其在从所述温度测定装置接收到所述有效设定的温度偏离标志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物品处于异常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信中继装置,其具有与所述温度测定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单元、以及与所述便携终端进行通信的第三通信单元,并且经由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三通信单元对所述温度测定装置与所述便携终端的通信进行中继。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便携终端进行通信的物品管理服务器,
所述温度测定装置具备:
存储单元,其存储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所述温度偏离标志;以及
第一通信单元,其根据来自所述便携终端的发送请求,将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取的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所述温度偏离标志发送至所述便携终端,
所述物品管理服务器具备:
温度存储单元,其存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的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所述温度偏离标志;以及
质量数据生成单元,其基于从所述温度存储单元获取的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所述温度偏离标志,生成该物品相关的质量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打印装置,其具有与所述便携终端进行通信的第六通信单元,并且打印经由所述第六通信单元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的质量数据,作为质量证明书。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终端具备:
第七通信单元,其向所述物品管理服务器发送根据对该便携终端的操作而生成的表示业务状况的业务状态、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所述温度偏离标志。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管理服务器具备:
业务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的业务状态;
温度存储单元,其存储物品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以及
业务状况数据生成单元,其基于从所述业务数据存储单元获取的业务状态、从温度存储单元获取的物品的温度、日期时间和温度偏离标志,生成物品相关的表示业务状态的业务状况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管理服务器具备:
ID管理存储单元,其将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的所述温度测定装置的ID、所述容器的编号和所述物品的商品代码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15.根据权利要求7~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管理服务器具备:
监视条件存储单元,其存储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测量间隔和基准次数作为所述温度测定装置的监视条件;以及
第八通信单元,其将从所述监视条件存储单元获取的监视条件发送至所述便携终端,
所述便携终端具备:
第四通信单元,其将从所述物品管理服务器接收的所述监视条件发送至所述温度测定装置,
所述温度测定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以基于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的所述监视条件来监视所述容器内的物品的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7~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管理服务器具备:
条形码信息生成单元,其生成用于识别同时收纳有所述物品和温度测定装置的容器的容器编号作为条形码。
CN202080017824.3A 2019-03-08 2020-02-25 温度测定装置和质量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39062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2752 2019-03-08
JP2019042752A JP6842487B2 (ja) 2019-03-08 2019-03-08 品質管理システム
PCT/JP2020/007517 WO2020184171A1 (ja) 2019-03-08 2020-02-25 温度測定装置、及び品質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6276A true CN113906276A (zh) 2022-01-07

Family

ID=7235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7824.3A Pending CN113906276A (zh) 2019-03-08 2020-02-25 温度测定装置和质量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42854A1 (zh)
EP (1) EP3936844A4 (zh)
JP (1) JP6842487B2 (zh)
CN (1) CN113906276A (zh)
BR (1) BR112021016540A2 (zh)
WO (1) WO20201841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4699A (zh) 2020-09-18 2022-03-18 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 Nfc充电
FR3119293A1 (fr) * 2021-01-22 2022-07-29 Stmicroelectronics Ltd Détermination de position d'un dispositif NFC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4089A (ja) * 1996-09-30 1998-04-24 Yazaki Corp 冷凍車両の庫内温度収集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庫内温度履歴収集装置
JP2003038468A (ja) * 2001-07-31 2003-02-12 Yamatake Sangyo Systems Co Ltd 携帯用温度ストレス監視装置
CN1833962A (zh) * 2005-03-02 2006-09-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活体组织的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
US20080197969A1 (en) * 2007-02-15 2008-08-21 Vogt Eric 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henticating contents of a bottle
US20120114010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Shockwatch,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onitoring temperature
JP2017078967A (ja) * 2015-10-20 2017-04-27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物品保管システム及び物品保管装置
US20180121870A1 (en) * 2015-05-21 2018-05-03 Íñigo ALONSO ECHEVARRÍ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rding at least one parameter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perishable products
US20180156645A1 (en) * 2015-08-03 2018-06-07 Missio B.V. Data Logger and Sampling and Encoding Methods for Use in a Data Logger
FR3060118A1 (fr) * 2016-12-08 2018-06-15 Adrien Content Dispositif de capture, dispositif de reception,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et dispositif d'etalonnage
WO2019030969A1 (ja) * 2017-08-09 2019-02-14 株式会社タケトモ 保冷箱及び保冷箱管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88096A1 (en) * 2013-03-14 2014-09-25 Primex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be calibration
CA3068334A1 (en) * 2017-07-10 2019-01-17 Magic Leap,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sensors with thermal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4089A (ja) * 1996-09-30 1998-04-24 Yazaki Corp 冷凍車両の庫内温度収集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庫内温度履歴収集装置
JP2003038468A (ja) * 2001-07-31 2003-02-12 Yamatake Sangyo Systems Co Ltd 携帯用温度ストレス監視装置
CN1833962A (zh) * 2005-03-02 2006-09-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活体组织的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
US20080197969A1 (en) * 2007-02-15 2008-08-21 Vogt Eric 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henticating contents of a bottle
US20120114010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Shockwatch,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onitoring temperature
US20180121870A1 (en) * 2015-05-21 2018-05-03 Íñigo ALONSO ECHEVARRÍ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rding at least one parameter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perishable products
US20180156645A1 (en) * 2015-08-03 2018-06-07 Missio B.V. Data Logger and Sampling and Encoding Methods for Use in a Data Logger
JP2017078967A (ja) * 2015-10-20 2017-04-27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物品保管システム及び物品保管装置
FR3060118A1 (fr) * 2016-12-08 2018-06-15 Adrien Content Dispositif de capture, dispositif de reception,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et dispositif d'etalonnage
WO2019030969A1 (ja) * 2017-08-09 2019-02-14 株式会社タケトモ 保冷箱及び保冷箱管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4073A (ja) 2020-09-10
EP3936844A4 (en) 2022-12-21
BR112021016540A2 (pt) 2021-10-26
WO2020184171A1 (ja) 2020-09-17
JP6842487B2 (ja) 2021-03-17
US20220042854A1 (en) 2022-02-10
EP3936844A1 (en) 2022-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60711B1 (en) Processes for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a mobile rfid container
CN114600139A (zh) 用于具有数据记录器的承运人的数字智能标签
US20010027356A1 (en) Distribution system
US10115110B2 (en) Pet feeding system
CN113906276A (zh) 温度测定装置和质量管理系统
CN110178152A (zh) 物流管理装置、物流管理方法及程序
JP2018534673A (ja) オープンループサプライまたはバリューチェーンにおける製品の追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358113A (zh) 受控的冷却储藏物分配系统
AU2009210394A1 (en) Shelf-life monitoring sensor-transponder system
US20220076192A1 (en) Logistics system,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cargo management method
CN101573718A (zh) 一种物品库存的定位和盘点系统
US2002003552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inventory amounts and locations
KR20170019920A (ko) 보관함 사이즈 코드를 이용한 물류/물품 보관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30162130A1 (en) System for delivering an object using a primary parcel identifying the object and displaying of a label corresponding to the identified object on the primary parcel
JP2008037560A (ja) 物品配達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CN109146526A (zh) 分布式可追溯生产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08108911A (ja) 商品の入庫/出庫管理方法
US20200277144A1 (en) Balancing load among operational system zones
CN113673921B (zh) 配送管理系统、配送管理方法及配送管理程序
CN108482881A (zh) 一种铁路冷链集装器
JP2019214446A (ja) 物品輸送環境保障システム
CN208217517U (zh) 一种铁路冷链集装器
CA3123453A1 (en) Smart prep table and method of food traceability
CN110337654A (zh) 包含用于监控物品的存储和/或运输条件的rfid标签的装置及相关方法
US20220237552A1 (en) Product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13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