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4436B - 电源管理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源管理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4436B
CN113904436B CN202111171501.2A CN202111171501A CN113904436B CN 113904436 B CN113904436 B CN 113904436B CN 202111171501 A CN202111171501 A CN 202111171501A CN 113904436 B CN113904436 B CN 1139044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ignal
pin
mos tub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15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4436A (zh
Inventor
徐宏宇
后建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un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un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un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un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15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4436B/zh
Priority to CN202210556555.9A priority patent/CN114928151B/zh
Priority to CN202210556567.1A priority patent/CN114928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4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4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基准电压模块、电压管理模块。主电池输出第一电压,备用电池输出第二电压,基准电压模块输出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电压管理模块包括分压单元,分压单元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三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第一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二电压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二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一电压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如第三电压大于基准电压,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如第三电压小于基准电压,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

Description

电源管理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可进行主电池和备用电池的切换。但是主电池必须要有在位检测信号,主板一般是对电池仓的盖子做检测。当电池仓的盖子在位时,该电路则用主电池供电。当电池仓的盖子取下后,电池仓的盖子传输不在位检测信号给主板。此时主电池还在电池仓内,软件控制电路切换到备用电池供电。用户先取下主电池更换新电池,用户再合上电池仓的盖子。电池仓的盖子传输在位检测信号给主板,软件控制电路切换回主电池供电。
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需要给主板提供额外的检测信号,而且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需要通过软件算法控制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切换供电,存在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故需要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用于管理负载的供电电源,其包括:
主电池,用于输出第一电压;
备用电池,用于输出第二电压;
基准电压模块,用于输出基准电压;
电压管理模块,其包括分压单元,所述第一电压通过所述分压单元转换为第三电压,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电压管理模块所述TPS2121芯片;
所述TPS2121芯片包括IN1引脚、IN2引脚、CP2引脚、PR1引脚、OUT引脚;所述IN1引脚连接主电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IN2引脚连接所述备用电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所述CP2引脚连接基准电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准电压,所述PR1引脚连接于所述分压单元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压,所述分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OUT引脚用于输出工作电压;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按键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压路径管理模块,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充电电源,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电池,用于对所述主电池在充电时进行保护;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管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用于稳定所述工作电压和对所述工作电压与所述充电电源输出电压的路径进行管理;
所述基准电压模块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输出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按键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输出按键信号,所述按键信号低电平有效;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使能端,所述使能端输出使能信号,所述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或者基于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OV1引脚和OV2引脚,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包括开机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包括第七MOS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
所述OV1引脚连接主电池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基准信号、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连接电源和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OV2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备用电池,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源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接收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连接电源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接收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按键信号,和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源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ETA6956Q4Y芯片,所述ETA6956Q4Y芯片包括VAC引脚、VBUS引脚、BAT引脚、SYS引脚,所述VAC引脚和所述VBUS引脚均连接所述充电电源,所述BAT引脚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BAT引脚还连接所述OUT引脚,所述SYS引脚连接所述负载;所述OUT引脚连接所述BAT引脚,所述VAC引脚和所述VBUS引脚均连接所述充电电源,所述BAT引脚还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SYS引脚连接所述负载;
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与所述主电池之间,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源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且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输出导通信号,所述导通信号用于配合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基准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路的通断;
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均连接所述BAT引脚,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
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八MOS管,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导通信号于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
其中,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所述第一电压为有效电压且所述第二电压为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当所述第二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一电压为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基于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基于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电压调整单元,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ST引脚,所述电压调整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电压调整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ST引脚,用于当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切换至所述第二电压,并通过所述ST脚控制使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拉低所述第三电压,从而防止电路产生震荡,当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二电压切换至所述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ST脚控制使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拉升所述第三电压,从而防止电路产生震荡。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
主电池,用于输出第一电压;
备用电池,用于输出第二电压;
基准电压模块,用于输出基准电压;
电压管理模块,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其输出工作电压于所述负载;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分压单元,所述第一电压通过所述分压单元转换为第三电压;
其中,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均为所述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有效电压且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当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有效电压且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均为所述有效电压时,如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如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压路径管理模块,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充电电源,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电池,用于对所述主电池在充电时进行保护;
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管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用于稳定所述工作电压和对所述工作电压与所述充电电源输出电压的路径进行管理。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所述基准电压模块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输出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按键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输出按键信号,所述按键信号低电平有效;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于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使能端,所述使能端输出使能信号,所述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或者基于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电压管理模块包括TPS2121芯片,所述TPS2121芯片包括IN1引脚、IN2引脚、CP2引脚、PR1引脚、OUT引脚,所述IN1引脚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IN1引脚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IN2引脚连接所述备用电池,所述IN2引脚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CP2引脚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模块,CP2引脚用于输入所述基准电压,所述PR1引脚连接于所述分压单元的一端,所述分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PR1引脚用于输入所述第三电压,所述OUT引脚连接所述负载,所述OUT引脚用于输出所述工作电压。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OV1引脚和OV2引脚,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包括开机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包括第七MOS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主电池和所述OV1引脚,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源和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MOS管、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备用电池和所述OV2引脚,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源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基准信号,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接收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连接电源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充电信号,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接收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和电源,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ETA6956Q4Y芯片,所述ETA6956Q4Y芯片包括所述VAC引脚、所述VBUS引脚、所述BAT引脚、所述SYS引脚,所述VAC引脚和所述VBUS引脚均连接所述充电电源,所述BAT引脚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BAT引脚还连接所述OUT引脚,所述SYS引脚连接所述负载;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与所述主电池之间,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源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且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输出所述导通信号,所述导通信号用于配合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基准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路的通断;
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均连接所述BAT引脚,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
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八MOS管,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导通信号于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中,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电压调整单元,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ST引脚,所述电压调整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电压调整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ST引脚,用于当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切换至所述第二电压,并通过所述ST脚控制使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拉低所述第三电压,从而防止电路产生震荡,当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二电压切换至所述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ST脚控制使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拉升所述第三电压,从而防止电路产生震荡。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该电源管理电路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基准电压模块和电压管理模块。电压管理模块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电压管理模块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电压管理模块包括分压单元,第一电压通过分压单元转换为第三电压。
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电压管理模块输出的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第一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二电压为无效电压时,电压管理模块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二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一电压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基于第三电压大于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基于第三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因此,电压管理电路可对主电池和备用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切换。该电压管理电路无需检测电池仓的盖子的在位检测信号,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的前提下,该电压管理电路直接用第三电压作为检测信号切换供电电源。电源切换过程仅由硬件电路完成,不需要软件参与判断和控制。从而电源管理电路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源管理电路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管理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源管理电路的电压路径管理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源管理电路的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电路图。
图中,10、电源管理电路;11、主电池;12、备用电池;13、基准电压模块;14、电压管理模块;141、分压单元;142、电压调整单元;15、第一控制模块;16、第二控制模块;161、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7、按键信号输出模块;171、开机按键;18、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1、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9、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20、充电电源;21、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的电源管理电路一实施例的方框图;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管理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为本发明的电源管理电路一实施例的电压路径管理模块的电路图;图4为本发明的电源管理电路的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10。该电源管理电路10包括主电池11、备用电池12、基准电压模块13、电压管理模块14、第一控制模块15、第二控制模块16、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主电池11用于输出第一电压,备用电池12用于输出第二电压,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该电源管理电路10应用于一种手持式设备中。
请参照图1至图2,电压管理模块14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的输出端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电压管理模块14包括分压单元141,该分压单元141与主电池11连接。该分压单元141包括第一电阻R1903、第二电阻R1904和第三电阻R1905,第一电阻R1903、第二电压R1904和第三电压R1905三者并联连接,第一电压通过分压单元141转换为第三电压。
请参照图1至图2,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端输出的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第一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二电压为无效电压时,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端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二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一电压为无效电压时,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端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
请参照图1至图2,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基于第三电压大于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端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基于第三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端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因此,电压管理电路10可对主电池11和备用电池12输出的电压进行切换,而且切换时间只有5μs,基本实现无缝切换。在电源管理电路10正常工作时,主电池11进行热插拔,该电源管理电路10可切换到备用电池12供电,因此带有该电源管理电路10的手持式设备更方便用户的使用。第一电压分别在2.6V到6V之间可被ETA6956Q4Y芯片判定为有效电压,第二电压分别在2.6V到6V之间可被ETA6956Q4Y芯片判定为有效电压。
请参照图1至图2,电压管理模块14包括电压调整单元142,该电压调整单元142包括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R1994和第五电阻R1995,该第四电阻R1994和第五电阻R1995的阻值均为470kΩ。TPS2121芯片还包括ST引脚,电压调整单元142的一端与分压单元141连接,电压调整单元142的另一端连接ST引脚。当第三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第一电压切换至第二电压,并且电压调整单元142拉低第三电压。当第三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第二电压切换至第一电压,并且电压调整单元142拉升第三电压。进一步的,当第一电压小于3V时,第三电压小于基准电压1.8V,第一电压切换至第二电压,电压调整单元142拉低第三电压,使得第三电压难以波动至基准电压1.8V以上。当第一电压大于3.42V时,第三电压大于基准电压1.8V,第二电压切换至第一电压,电压调整单元142拉高第三电压,使得第三电压难以波动至基准电压1.8V以下。因此,第一电压有0.42V的迟滞,电压调整单元142的设置可避免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反复切换。
请参照图1至图2,电压管理模块14包括TPS2121芯片,TPS2121芯片包括IN1引脚、IN2引脚、CP2引脚、PR1引脚、OUT引脚。IN1引脚连接主电池11,IN1引脚用于输入第一电压。IN2引脚连接备用电池12,IN2引脚用于输入第二电压,IN2引脚并联连接有第二十八电容C1909。CP2引脚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CP2引脚用于输入基准电压。PR1引脚连接于分压单元141的一端,分压单元142的另一端连接主电池11,PR1引脚用于输入第三电压。OUT引脚连接负载,OUT引脚用于输出工作电压。
请参照图1至图2,TPS2121芯片包括OUT1引脚、ILIM引脚、SS引脚,电压管理模块14包括第六电阻R1912和第一电容C1910。第六电阻R1912的阻值为10kΩ,第一电容C1910的容抗为100nF。第六电阻R1912的一端连接ILIM引脚,第六电阻R191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910的一端连接SS引脚,第一电容C1910的另一端接地。电压管理模块14包括第二电容C1901、第三电容C1902、第四电容C1903、第五电容C1904、第六电容C1905。第二电容C1901、第三电容C1902、第四电容C1903、第五电容C1904、第六电容C1905的容抗为22μF,第二电容C1901、第三电容C1902、第四电容C1903、第五电容C1904、第六电容C1905的最高耐压值为10V。第二电容C1901、第三电容C1902、第四电容C1903、第五电容C1904、第六电容C1905均并联连接于OUT引脚。
请参照图1至图2,电压管理模块14包括第七电容C1948、第八电容C1958、第九电容C1932、第十电容C1957、第十一电容C1931、第十二电容C1956、第十三电容C1930、第十四电容C1955、第十五电容C1929、第十六电容C1954、第十七电容C1928、第十八电容C1953、第十九电容C1927、第二十电容C1952、第二十一电容C1926、第二十二电容C1951、第二十三电容C1925、第二十四电容C1950、第二十五电容C1924、第二十六电容C1949。第七电容C1948、第八电容C1958、第九电容C1932、第十电容C1957、第十一电容C1931、第十二电容C1956、第十三电容C1930、第十四电容C1955、第十五电容C1929、第十六电容C1954、第十七电容C1928、第十八电容C1953、第十九电容C1927、第二十电容C1952、第二十一电容C1926、第二十二电容C1951、第二十三电容C1925、第二十四电容C1950、第二十五电容C1924、第二十六电容C1949均与OUT引脚并联连接。
请参照图1至图2,电源管理电路1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5,第一控制模块15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电压管理模块14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基于第一控制信号的高低电平,电压管理模块14是否接收第一电压。电源管理电路10包括第二控制模块16,第二控制模块16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电压管理模块14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基于第二控制信号的高低电平,电压管理模块14是否接收第二电压。电源管理电路10还包括按键信号输出模块17,按键信号输出模块17连接第一控制模块15和第二控制模块16,按键信号输出模块17用于输出按键信号,按键信号低电平有效。
请参照图1至图2,TPS2121芯片还包括OV1引脚和OV2引脚,按键信号输出模块17包括开机按键171、第九二极管D1910。第一控制模块15和第二控制模块16均包括第七MOS管,第一控制模块15包括第一MOS管Q1904,第一MOS管Q1904的漏极分别连接主电池11和OV1引脚。基于基准电压模块13是否输出基准电压,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信号。基于充电电源20是否输出充电电压,充电电源20输出充电电压信号。基于开机按键171是否接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17输出高低电平的按键信号。第一MOS管Q1904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Q1904的栅极分别连接充电电源20、基准电压模块13,第一MOS管Q1904的栅极分别接收充电电压信号、基准电压信号、按键信号。第一MOS管Q1904的栅极还连接电源和第七MOS管Q1907的漏极,该电源21可为主电池11、备用电池12或充电电源20。第七MOS管Q1907的栅极连接开机按键171,第七MOS管Q1907的源极接地。第九二极管D1910的正极连接第七MOS管Q1907的栅极,第九二极管D1910的负极连接开机按键171。
请参照图1至图2,该第一控制模块15还包括第七电阻R1920、第八电阻R1969和第二十七电容C1983,第二十七电容C1983的容抗为100pF。第七电阻R1920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Q1904的栅极,第七电阻R1920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1969。第二十七电容C1983与第八电阻R1969并联连接,第八电阻R1969的一端接地。该第一控制模块15包括第一二极管D1928、第二二极管D1927、第三二极管D1926,第一二极管D1928的正极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第一二极管D1928的负极连接第一MOS管Q1904的栅极。第二二极管D1927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源20、第二二极管D1927的负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三二极管D1926的正极第七MOS管的漏极,第三二极管D1926的负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该第一控制模块15还包括第九电阻R1906、第十电阻R1913和第十一电阻R1914,该第九电阻R1906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1906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913。第十电阻R1913连接第一MOS管Q1904的漏极,第十一电阻R1914的一端连接OV1引脚,第十一电阻R1914的另一端接地。
请参照图1至图2,第二控制模块16包括第二MOS管Q1905、第五MOS管Q1908和第六MOS管Q1919,第二MOS管Q1905的漏极分别连接备用电池12和OV2引脚。第二MOS管Q1905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连接电源21与第五MOS管Q1908的漏极。第五MOS管Q1908的栅极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第五MOS管Q1908的栅极接收基准电压信号,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还接收使能信号。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还连接电源21与第六MOS管Q1919的漏极,第六MOS管Q1919的栅极连接充电电源20,第六MOS管Q1919的栅极接收充电电压信号,第六MOS管Q1919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接收按键信号,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还连接电源和第七MOS管Q1907的漏极,该电源21可为主电池11、备用电池12或充电电源20。第七MOS管Q1907的栅极连接开机按键171,第七MOS管Q1907的源极接地。第七MOS管Q1907的漏极与电源21之间连接有第二十三电阻R1926,第七MOS管的栅极Q1907与电源21之间连接有第四十五电阻R1929。
请参照图1至图2,第二控制模块16还包括第四二极管D1922、第五二极管D1908、第六二极管D1909、第十二电阻R1910、第十三电阻R1916、第十四电阻R1911、第十五电阻R1919、第十六电阻R1965、第十七电阻R1924、第二十九电容C1935。第四二极管D1922的正极连接第五MOS管Q1908的漏极,第四二极管D1922的负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五二极管D1908连接第十七电阻R1924,第六二极管D1909的正极连接第七MOS管Q1907的漏极,第六二极管D1909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1922的正极。第十二电阻R1910连接于IN2引脚和OV2引脚之间,第十三电阻R1916连接于OV2引脚与第二MOS管Q1905的漏极之间。第十四电阻R1911的一端连接OV2引脚,第十四电阻R1911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五电阻R1919的一端连接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第十五电阻R1919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924。第十六电阻R1965的一端连接于第十五电阻R1919与第十七电阻R1924之间,第十六电阻R1965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九电容C1935与第十六电阻R1965并联连接。
请参照图1至图2,第二控制模块16还包括第十八电阻R1922、第十九电阻R1925、第二十电阻R1970、第二十一电阻R1964、第二十二电阻R1955、第二十三电阻R1955、第二十四电阻R1930、第三十电容C1932、第三十一电容C1934。第十八电阻R1922的一端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第十八电阻R1922的另一端第十九电阻R1925,第十九电阻R1925连接第五二极管D1908。第二十电阻R1970的一端连接的第六MOS管Q1919栅极,第二十电阻R1970的另一端连接充电电源20。第二十一电阻R1964的一端连接第六MOS管的栅极,第二十一电阻R1964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R1955的一端连接第五MOS管Q1908的栅极,第二十二电阻R1955的另一端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第三十电容C1932的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1908的栅极和第一二极管D1928的正极,第三十电容C193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1930的一端连接第五MOS管Q1908的漏极,第二十四电阻R193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一电容C1934与第二十四电阻R1930并联连接。
请参照图1和图3,电源管理电路10包括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连接充电电源12,第一输出端连接主电池11,在主电池11在充电时,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可对主电池进行保护,避免较大的电流损坏主电池。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连接电压管理模块14的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负载。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还可以稳定工作电压,而且因为工作电压通过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输出至负载,充电电源20输出的电压通过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输出至主电池11,所以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可对工作电压与充电电源20输出电压的路径进行管理。
请参照图1和图3,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4包括ETA6956Q4Y芯片,ETA6956Q4Y芯片包括VAC引脚、VBUS引脚、BAT引脚、SYS引脚、VAC引脚和VBUS引脚均连接充电电源20,BAT引脚连接主电池。BAT引脚还连接OUT引脚,SYS引脚连接负载。ETA6956Q4Y芯片还包括PMID引脚、NCE引脚、PSEL引脚、NQON引脚、SW引脚、NINT引脚、NPG引脚,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还包括第三十电阻R610、第三十一电阻R611、第三十二电阻R612、第三十三电阻R613、第三十四电阻R614、第三十五电阻R615、第三十三电容C607、第三十四电容C608。第三十三电容C607与VAC引脚并联连接,第三十四电容C608的一端连接PMID引脚,第三十四电容C608的另一端接地。NINT引脚、NPG引脚均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第三十电阻R610连接于NINT引脚与基准电压模块13之间,第三十一电阻R611连接于NPG引脚与基准电压模块13之间。NCE引脚与十九电阻R1925连接,NCE引脚为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4的使能端,基于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4是否接收到充电电压,NCE引脚输出使能信号,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NQON引脚连接第三十五电阻R615的一端,第三十五电阻R615的另一端连接开机按键171。该PSEL引脚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613的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613的另一端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第三十四电阻R614与该PSEL引脚并联连接。
请参照图1和图3,ETA6956Q4Y芯片还包括BST引脚、SW引脚、STAT引脚、VLDO引脚、TS引脚、NC引脚、GND引脚。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还包括第三十六电阻R620、第三十七电阻R621、第三十五电容C609、第三十六电容C612、第三十七电容C614、第三十八电容C615、第三十九电容C610、第四十电容C611、电感L601。第三十五电容C609串联连接于BST引脚与SW引脚之间,SW引脚与SYS引脚连接。电感L601与SW引脚串联连接,第三十六电容C612、第三十七电容C614、第三十八电容C615均与该SW引脚并联连接。第四十电容C611与BAT引脚并联连接,第三十九电容C610的一端连接VLDO引脚,第三十九电容C61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七电阻R621的一端连接TS引脚,第三十七电阻R62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六电阻R620连接于VLDO引脚与TS引脚之间。该STAT引脚与该NC引脚均悬空,该GND引脚接地。
请参照图1至图3,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包括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连接于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与主电池11之间,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可控制充电电源20对主电池11进行充电。第二控制模块16包括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61,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61与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连接。基于第二控制模块未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且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61接收到基准电压信号或接收到充电电压信号,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61输出导通信号,导通信号可用于配合充电电压信号或基准电压信号控制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电路的通断。
请参照图1至图2,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MOS管Q1901和第四MOS管Q1902,第三MOS管Q1901的源极和第四MOS管Q1902的源极均连接BAT引脚。第三MOS管Q1901的漏极和第四MOS管Q1902的漏极均连接主电池,第三MOS管Q1901的栅极分别连接充电电源20和基准电压模块13,第三MOS管Q1901的栅极分别接收充电电压信号和基准电压信号。第四MOS管Q1902的栅极分别连接充电电源20和基准电压模块13,第四MOS管Q1902的栅极分别接收充电电压信号和基准电压信号。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61包括第八MOS管Q1906,第八MOS管Q1906的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八MOS管Q1906的源极接地,第八MOS管Q1906的漏极连接第三MOS管Q1901和第四MOS管Q1902的栅极,第八MOS管Q1906的漏极输出导通信号于第三MOS管Q1901和第四MOS管Q1902的栅极。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包括第十MOS管Q1911和第十一MOS管Q1912,第十MOS管Q1911的栅极与第十一MOS管Q1912的栅极均连接第三MOS管Q1901的栅极,第十MOS管Q1911的漏极和第四MOS管Q1912的漏极均连接BAT引脚。第十MOS管Q1911的源极连接第三MOS管Q1901的源极,第十一MOS管Q1912的源极连接第四MOS管Q1902的源极。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还包括第二十六电阻R1901和第三十二电容C1937,该第二十六电阻R1901连接于第十一MOS管Q1912的源极与栅极之间,该第二十七电容C1937连接于第十MOS管Q1911的源极与栅极之间。
请参照图1至图2,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包括第九MOS管Q1903、第二十七电阻R1967、第三十二电容C1936、第二十八电阻R1902、第二十九电阻R1999、第七二极管D1924、第八二极管D1925。第九MOS管Q1903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第九MOS管Q1903的源极接地,第九MOS管Q1903的漏极分别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61、充电电源12。第二十七电阻R1967和第三十二电容C1936连接于第九MOS管Q190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第七二极管D1924的正极连接基准电压模块13,第七二极管D1924的负极连接第九MOS管Q1903的栅极。第八二极管D1925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源20,第八二极管D1925的负极连接第九MOS管Q1903的栅极。第二十八电阻R1902连接于第九MOS管Q1903的栅极与第七二极管D1924的负极之间。第二十九电阻R1999连接于第八二极管D1925的正极与充电电源20之间。
请参照图1和图4,电源管理电路10还包括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19,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19的一端连接充电电源20,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19的另一端连接备用电池12,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19可用于保护备用电池12。在备用电池12充电时,该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19可对备用电池12进行保护,避免较大的电流损坏备用电池12。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19包括BQ24040芯片,该BQ24040芯片包括IN引脚、ISET引脚、VSS引脚、PRETERM引脚、PG引脚、OUT引脚、TS引脚、CHG引脚、ISET2引脚、NC引脚、GND引脚。IN引脚连接充电电源20,OUT引脚连接备用电池12。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19还包括稳压二极管V1912、第四十一电容C1918、第四十二电容C1919、第三十八电阻R1934、第三十九电阻R1938、第四十电阻R1939、第四十一电阻R1941。第四十一电容C1918、第四十二电容C1919均与IN引脚并联连接,第三十八电阻R1934的一端连接ISET引脚,第三十八电阻R193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九电阻R1938的一端连接PRETERM引脚,第三十九电阻R1938的另一端接地,VSS引脚接地。PG引脚连接第四十电阻R1939,第四十一电阻R1941的一端连接第四十电阻R1939,第四十一电阻R1941的另一端接地。
请参照图1和图4,备用电池充电管理模块19还包括第四十三电容C1920、第四十四电容C1921、第四十二电阻R1935、第四十三电阻R1936、第四十四电阻R1940。第四十三电容C1920、第四十四电容C1921均与OUT引脚并联连接。第四十二电阻R1935的一端连接TS引脚,第四十二电阻R193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十三电阻R1936的一端连接CHG引脚,第四十三电阻R1936的另一端第四十四电阻R1940,第四十四电阻R1940接地。ISET2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NC引脚悬空。
本发明电源管理电路10的工作原理为:电源管理电路10正常工作时,主电池11输出第一电压。该第一电压通过分压单元141转换为第三电压,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输入第三电压和基准电压。当电路正常工作时,基于基准电压模块14输出基准电压,基准电压模块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第一控制模块15接收该基准电压信号。第一二极管D1928的正极接收到该基准电压信号,第一二极管D1928导通,第一MOS管Q1904的栅极接收到基准电压信号,从而第一MOS管Q1904导通,第一控制模块15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电压管理模块14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因此电压管理模块14输入第一电压。
或者当充电电源20对主电池11或备用电池12进行充电时,充电电源20输出充电电压。基于充电电源20输出充电电压,充电电源输出充电电压信号。第一控制模块15接收该充电电压信号,第二二极管D1927的正极接收到该充电电压信号,第一MOS管Q1904的栅极接收到充电电压信号,从而第一MOS管Q1904导通,第一控制模块15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电压管理模块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因此电压管理模块14输入第一电压。
或者当用户按下开机按键171时,基于开机按键171接地,按键信号输入模块17输出按键信号,第一控制模块15接收该按键信号。因为开机按键171接地,第九二极管D1910接收到低电平的按键信号,第九二极管D1910未导通。因为第七MOS管Q1907的栅极通过第九二极管D1910连接开机按键171,所以第七MOS管Q1907的栅极接收到低电平的按键信号,第七MOS管Q1907未导通。由于第七MOS管Q1907的漏极连接电源,第七MOS管Q1907的漏极输出高电平的电源源信号。第三二极管D1926的正极接收高电平的电源信号,第三二极管D1926导通。从而第一MOS管Q1904的栅极接收高电平的电源信号信号,从而第一MOS管Q1904导通,第一控制模块15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电压管理模块14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从而电压管理模块14输入第一电压。即电源管理电路10正常工作或充电电源20对主电池11或备用电池12进行充电或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按键信号,第一控制模块15输出低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主电池11输入的第一电压才能被TPS2121芯片输入。否则,第一控制模块15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主电池11输出的第一电压难以被TPS2121芯片输入。
电源管理电路10正常工作时,备用电池12输出第二电压。当充电电源20未通过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对主电池11进行充电时,NCE引脚未输出使能信号,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因此,NCE引脚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ETA6956Q4Y芯片的NCE引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于第二控制模块16,由于第五二极管D1908的正极通过R1925与NCE引脚连接,第五二极管D1908正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第五二极管D1908导通。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接收高电平的信号,第二MOS管Q1905导通。ETA6956Q4Y芯片的NCE引脚未输出使能信号,电源管理电路10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因此基于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第二控制模块14接收基准电压信号。基于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基准电压信号且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使能信号,第二控制模块16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电压管理模块14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从而电压管理模块14输入第二电压。
或者当电源管理电路10停止工作时,基于基准电压模块13未输出基准电压,该基准电压模块13未输出基准电压信号,因此,第五MOS管Q1908的栅极未接收到基准电压信号,第五MOS管Q1908未导通。因为第五MOS管Q1908的漏极连接电源,第五MOS管Q1908的漏极接收高电平的电源信号,第四二极管D1922正极导通,第二MOS管Q1905导通。并且当充电电源20未对主电池11或备用电池12进行充电时,基于充电电源20未输出充电电压,该充电电源20未输出充电电压信号,第二控制模块16未接收到该充电电压信号。由于第六MOS管Q1919的栅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1970未接收到充电电压信号,第六MOS管Q1919的栅极未接收到该充电电压信号,第六MOS管Q1919未导通。因为第六MOS管Q1919的漏极连接电源,第六MOS管Q1919的漏极接收高电平的电源信号,第四二极管D1922正极导通,第二MOS管Q1905导通。
并且当用户按下开机按键171时,基于开机按键171接地,按键信号输入模块17输出按键信号,第一控制模块15接收该按键信号。因为开机按键171接地,第九二极管D1910接收到低电平的按键信号,第九二极管D1910未导通。因为第七MOS管Q1907的栅极通过第九二极管D1910连接开机按键171,所以第七MOS管Q1907的栅极接收到低电平的按键信号,第七MOS管Q1907未导通。因为第七MOS管Q1907的漏极连接电源,第七MOS管Q1907的漏极输出高电平的电源信号,第四二极管D1922正极接收高电平的电源信号。因此第四二极管D1922导通,第二MOS管Q1905导通。基于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基准电压信号且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且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按键信号,第四二极管D1922导通,第二MOS管Q1905导通,第二控制模块16输出低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电压管理模块14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基于低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电压管理模块14输入第二电压。即充电电源未通过电压路径管理模块18对主电池11进行充电且电源管理电路10正常工作,或者电源管理电路10停止工作且充电电源20未对主电池11或备用电池12进行充电且用户按下开机按键171,第二控制模块16输出低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二电压才能被TPS2121芯片输入。否则,第二控制模块16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备用电池12输出的第二电压难以被TPS2121芯片输入。
电压管理模块14输入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后,电压管理模块14可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为高阻态。当第一电压是有效电压且第二电压是无效电压时,该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二电压为无效电压且第二电压是有效电压时,该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是有效电压时,基于第三电压大于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基于第三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
当充电电源20对主电池11或备用电池12进行充电时,基于充电电源20输出充电电压,充电电源20输出充电电压信号,因此第七二极管D1924的正极接收充电电压信号,第七二极管D1924导通。并且第二控制模块16未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二MOS管Q1905截止,因为第八MOS管Q1906的栅极与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连接,所以第八MOS管Q1906截止。第八MOS管Q1906的漏极连接充电电源20,基于充电电源20输出充电电压,充电电源20输出充电电压信号,第八MOS管Q1906的漏极接收充电电压信号,第八MOS管Q1906的漏极接收充电电压信号,从而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61输出导通信号于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此时,基于充电电压信号和导通信号,第九MOS管Q1903导通,第九MOS管Q1903的漏极输出低电平的信号。第三MOS管Q1901、第四MOS管Q1902、第十MOS管Q1911、第十一MOS管Q1912均为PMOS管,第三MOS管Q1901、第四MOS管Q1902、第十MOS管Q1911、第十一MOS管Q1912的栅极均接收Q1903的漏极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因此,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的第三MOS管Q1901、第四MOS管Q1902、第十MOS管Q1911、第十一MOS管Q1912均导通。因为TPS2121芯片具有防逆流特性,所以充电电源20可通过ETA6956Q4Y芯片和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对主电池11进行充电。
当电源管理电路10正常工作时,基于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信号,因此第七二极管D1924的正极输出基准电压信号。并且第二控制模块16未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二MOS管Q1905处于截止状态,因为第八MOS管Q1906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Q1905的栅极,所以第八MOS管Q1906处于截止状态。因为第八MOS管Q1906的漏极连接基准电压模块,基于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第八MOS管Q1906的漏极接收基准电压信号。第八MOS管Q1906的漏极输出导通信号平,所以导通信号输出单元161输出导通信号于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此时,基于基准电压信号和导通信号,第九MOS管Q1903导通,第九MOS管Q1903的漏极输出低电平的信号。第三MOS管Q1901、第四MOS管Q1902、第十MOS管Q1911、第十一MOS管Q1912均为PMOS管,第三MOS管Q1901、第四MOS管Q1902、第十MOS管Q1911、第十一MOS管Q1912的栅极均接收到Q1903的漏极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因此,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的第三MOS管Q1901、第四MOS管Q1902、第十MOS管Q1911、第十一MOS管Q1912均导通。因为TPS2121芯片具有防逆流特性,所以充电电源20可通过ETA6956Q4Y芯片和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对主电池11进行充电。即第二控制模块16未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且充电电源20对主电池11或备用电池12进行充电,或者第二控制模块16未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且电源管理电路10正常工作,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处于导通状态,充电电源20可通过ETA6956Q4Y芯片和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对主电池11进行充电。否则,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处于截止状态,充电电源20不可通过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181对主电池11进行充电。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该电源管理电路10包括主电池11、备用电池12、基准电压模块13和电压管理模块14。主电池11输出第一电压,备用电池12输出第二电压,基准电压模块13输出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电压管理模块14包括分压单元141,第一电压通过分压单元141转换为第三电压。
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的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第一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二电压为无效电压时,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二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一电压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基于第三电压大于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基于第三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14输出的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因此,电压管理电路10可对主电池11和备用电池12输出的电压进行切换。该电压管理电路10无需检测电池仓的盖子的在位检测信号,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的前提下,该电压管理电路10直接用第三电压作为检测信号切换供电电源。电源切换过程仅由硬件电路完成,不需要软件参与判断和控制。从而该电源管理电路10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
主电池,用于输出第一电压;
备用电池,用于输出第二电压;
基准电压模块,用于输出基准电压;
电压管理模块,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其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分压单元,所述第一电压通过所述分压单元转换为第三电压;
其中,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所述第一电压为有效电压且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当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有效电压且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均为所述有效电压时,如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如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压路径管理模块,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充电电源,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电池,用于对所述主电池在充电时进行保护;
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管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用于稳定所述工作电压和对所述工作电压与所述充电电源输出电压的路径进行管理;
所述基准电压模块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输出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按键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输出按键信号,所述按键信号低电平有效;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使能端,所述使能端输出使能信号,所述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或者基于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压管理模块包括TPS2121芯片,所述TPS2121芯片包括IN1引脚、IN2引脚、CP2引脚、PR1引脚、OUT引脚,所述IN1引脚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IN1引脚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IN2引脚连接所述备用电池,所述IN2引脚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CP2引脚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模块,CP2引脚用于输入所述基准电压,所述PR1引脚连接于所述分压单元的一端,所述分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PR1引脚用于输入所述第三电压,所述OUT引脚连接所述负载,所述OUT引脚用于输出所述工作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OV1引脚和OV2引脚,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包括开机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包括第七MOS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主电池和所述OV1引脚,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源和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MOS管、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备用电池和所述OV2引脚,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源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接收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连接电源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接收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和电源,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ETA6956Q4Y芯片,所述ETA6956Q4Y芯片包括VAC引脚、VBUS引脚、BAT引脚、SYS引脚,所述VAC引脚和所述VBUS引脚均连接所述充电电源,所述BAT引脚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BAT引脚还连接所述OUT引脚,所述SYS引脚连接所述负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与所述主电池之间,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源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且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输出导通信号,所述导通信号用于配合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路的通断;
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均连接所述BAT引脚,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
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八MOS管,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输出导通信号于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电压调整单元,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ST引脚,所述电压调整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电压调整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ST引脚,用于当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切换至所述第二电压,并通过所述ST脚控制使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拉低所述第三电压,当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二电压切换至所述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ST脚控制使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拉升所述第三电压。
CN202111171501.2A 2021-10-08 2021-10-08 电源管理电路 Active CN113904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1501.2A CN113904436B (zh) 2021-10-08 2021-10-08 电源管理电路
CN202210556555.9A CN114928151B (zh) 2021-10-08 2021-10-08 具有电池充电控制功能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02210556567.1A CN114928152A (zh) 2021-10-08 2021-10-08 具有控制备用电池电压输入功能的电源管理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1501.2A CN113904436B (zh) 2021-10-08 2021-10-08 电源管理电路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6567.1A Division CN114928152A (zh) 2021-10-08 2021-10-08 具有控制备用电池电压输入功能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02210556555.9A Division CN114928151B (zh) 2021-10-08 2021-10-08 具有电池充电控制功能的电源管理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436A CN113904436A (zh) 2022-01-07
CN113904436B true CN113904436B (zh) 2022-06-14

Family

ID=7919027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6567.1A Pending CN114928152A (zh) 2021-10-08 2021-10-08 具有控制备用电池电压输入功能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02210556555.9A Active CN114928151B (zh) 2021-10-08 2021-10-08 具有电池充电控制功能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02111171501.2A Active CN113904436B (zh) 2021-10-08 2021-10-08 电源管理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6567.1A Pending CN114928152A (zh) 2021-10-08 2021-10-08 具有控制备用电池电压输入功能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02210556555.9A Active CN114928151B (zh) 2021-10-08 2021-10-08 具有电池充电控制功能的电源管理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492815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2902A (zh) * 2016-10-14 2017-03-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7508373A (zh) * 2017-09-11 2017-12-22 深圳鼎智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os机的后备电池切换电路
CN110021992A (zh) * 2018-01-10 2019-07-16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电源切换电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5333B2 (ja) * 2013-06-28 2017-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切替回路、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源切替回路の制御方法
CN204835697U (zh) * 2015-06-30 2015-12-02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电压优选供电切换电路
JP2018063558A (ja) * 2016-10-12 2018-04-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回路、電子機器及び電源制御方法
CN206341015U (zh) * 2017-01-03 2017-07-18 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管理与供电路径管理电路
CN111416422A (zh) * 2020-03-24 2020-07-14 深圳市多度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电路和供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2902A (zh) * 2016-10-14 2017-03-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7508373A (zh) * 2017-09-11 2017-12-22 深圳鼎智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os机的后备电池切换电路
CN110021992A (zh) * 2018-01-10 2019-07-16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电源切换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8151B (zh) 2023-09-26
CN113904436A (zh) 2022-01-07
CN114928151A (zh) 2022-08-19
CN114928152A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14403B2 (en) Power unit
CN111934416B (zh) 一种不间断供电电池热插拔装置
CN212725408U (zh) 电池管理电路和电源电路
CN110890749A (zh) 电源防反接电路和电源电路
CN109149751A (zh) 电源延续控制电路
CN113904436B (zh) 电源管理电路
CN205004952U (zh) 一种直流软启动电路
CN210742886U (zh) 一种开关机电路
CN206270864U (zh) 一种复位电路
CN217157162U (zh) 电源管理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手持式设备
CN217307659U (zh) 按键控制电路、智能门锁及智能门
CN112701752B (zh) Ups电池保护电路及ups
CN217467616U (zh) 电源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7184438U (zh) 开关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334552A (zh) 用于液晶显示屏幕监视器的不当断电保护装置
JP2002093264A (ja) 接点損傷防止回路
CN208094277U (zh) 一种主备用电池供电自动切换输出电路
CN109301907B (zh) 一种超级电容的开关电路及方法
CN215772911U (zh) 一种输入使能迟滞保护电路
CN219477618U (zh) 一种对电池包输出端通断的纯硬件控制电路
CN215010044U (zh) 一种限流信号发生电路与电子设备
CN111538370B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针对rtc的供电方法
CN108418300A (zh) 一种主备用电池供电自动切换输出电路
CN114020133B (zh) 一种存储系统
CN117148908B (zh) 基于bms的高、低边充电唤醒及整机低功耗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