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0546B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0546B
CN113900546B CN202111302101.0A CN202111302101A CN113900546B CN 113900546 B CN113900546 B CN 113900546B CN 202111302101 A CN202111302101 A CN 202111302101A CN 113900546 B CN113900546 B CN 1139005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rea
binding position
panel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21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0546A (zh
Inventor
段学玲
安北燕
朱家煌
胡君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21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05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0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0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盖板、触控感应层和信号走线层,触控盖板设有触控区域和边框区域,触控感应层设于触控区域内,边框区域设有第一触控绑定位和第二触控绑定位,信号走线层包括第一触控TX走线、第二触控TX走线、第一触控RX走线和第二触控RX走线,第一触控TX走线自触控区域的一横向侧边延伸至第一触控绑定位,第一触控RX走线自触控区域的一纵向侧边延伸至第一触控绑定位;第二触控TX走线自触控区域的另一横向侧边延伸至第二触控绑定位,第二触控RX走线自触控区域的另一纵向侧边延伸至第二触控绑定位。该触控面板可以提高触控显示屏的兼容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手表、相机类整机产品越做越薄,它们的触控功能几乎都是集成在显示屏上了,因此On-cell产品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目前在触控显示行业,随着制备工艺的大幅度提升,几乎80%以上的触摸屏都是内嵌式的,触控面板直接做在显示面板的后盖玻璃上,这样做大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对电子产品超薄、超窄边框的要求。当一种新技术产品相当成熟后,消费者对它的性价比要求就越来越高了,要想产品有较大的竞争性,必须在保证功能有竞争力的情况下成本越低越好。
但是,On-cell产品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它的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是一体化设计,若手机、手表、相机类整机要调整它的触控面板的出线位置,不仅得重新制作触控面板,还得重新制作显示面板,甚至要配合触控面板重新开模具,而显示面板的开模费用贵,做样周期很长,这样不仅会导致成本大幅增加,还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严重延误整机的出产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可以提高触控面板的兼容性,提高触控显示屏与整机搭配的灵活性,从而可以提高触控显示屏的生产效率,并降低触控显示屏的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盖板、触控感应层和信号走线层,所述触控盖板设有触控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边框区域设于所述触控区域的四周外侧,所述触控感应层设于所述触控区域内,所述信号走线层设于所述边框区域内,所述边框区域设有第一触控绑定位和第二触控绑定位,所述信号走线层包括第一触控TX走线、第二触控TX走线、第一触控RX走线和第二触控RX走线,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横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纵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自所述触控区域的另一横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自所述触控区域的另一纵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触控感应电容,所述第一电极的一横向侧边与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横向侧边与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纵向侧边与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纵向侧边与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电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信号走线层还包括地线,所述地线自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延伸至所述边框区域并围合在所述触控区域的四周外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均设于所述边框区域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分别设于所述边框区域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设于所述边框区域的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设于所述边框区域的上端或下端。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柔性板,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和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处与所述触控柔性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于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与所述触控柔性板的另一端电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触控柔性板用于电连接主板。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触控柔性板用于电连接显示柔性板。
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触控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通过第一触控TX走线自触控区域的一横向侧边延伸至第一触控绑定位,第一触控RX走线自触控区域的一纵向侧边延伸至第一触控绑定位;第二触控TX走线自触控区域的另一横向侧边延伸至第二触控绑定位,第二触控RX走线自触控区域的另一纵向侧边延伸至第二触控绑定位;如此可提高触控面板对触控绑定位的设计灵活性,可设计至少两个触控绑定位,增加触控绑定位的数量,提高触控显示屏的兼容性,使整机得触控显示屏的出线位置至少可以有两个选择,大幅提升了触控显示屏与整机搭配的灵活性,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触控显示屏的报废率,明显降低触控显示屏的成本,大大提高触控显示屏的生产效率,进而可以大幅降低整机的成本,并明显加快整机的出产时间,大大提高整机的市场竞争力,这种改进虽小,却有着非常显著的进步,是触控显示行业未来新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左侧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右侧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110一般设计一个触控绑定位111,这个触控绑定位的位置是根据客户具体项目要求,以匹配整机的结构来制作的,每个整机的触控绑定位置111不同。
上述触控面板主要是使触控感应层120通过触控TX走线131和触控RX走线132延伸至触控盖板110的触控绑定位111,于触控绑定位111处与触控柔性板140进行绑定,再通过触控柔性板140与显示柔性板或主板电连接,由主板供电给触控面板。由于这种触控面板110的触控绑定位111只有一个,一般是预先根据具体的整机设计调整好触控绑定位的位置,一旦开模后,一个含有这种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屏可能只能匹配一种整机或者与整机只有一种搭配方式。如果后续整机需要调整触控显示屏的出线位置,由于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是一体化设计,所以原有的触控显示屏只能整个报废,需要重新制作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从而导致触控显示屏的成本大幅增加,严重影响触控显示屏的生产效率,进而使整机的成本大幅增加,并严重延误整机的出产时间。
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一种触控面板10,包括触控盖板110、触控感应层120和信号走线层130,所述触控盖板110设有触控区域111和边框区域112,所述边框区域112设于所述触控区域111的四周外侧,所述触控感应层120设于所述触控区域111内,所述信号走线层130设于所述边框区域112内,所述边框区域112设有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和第二触控绑定位114,所述信号走线层130包括第一触控TX走线131、第二触控TX走线132、第一触控RX走线133和第二触控RX走线134,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131自所述触控区域111的一横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133自所述触控区域111的一纵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132自所述触控区域111的另一横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134自所述触控区域111的另一纵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
上述触控面板10通过上述设计结构,可在不改变触控感应层120(即SensorPattern)原有设计结构的前提下,将触控感应层120分别从两边用触控TX走线和触控RX走线引导至两个触控绑定位上,即将Y方向上扫描图案分别从第一触控TX走线131和第二触控TX走线132引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将X方向上扫描图案分别从第一触控RX走线133和第二触控RX走线134引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如此可提高触控面板10对触控绑定位的设计灵活性,可设计至少两个触控绑定位,增加触控绑定位的数量,提高触控显示屏的兼容性,使整机得触控显示屏的出线位置至少可以有两个选择,大幅提升了触控显示屏与整机搭配的灵活性,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触控显示屏的报废率,明显降低触控显示屏的成本,大大提高触控显示屏的生产效率,进而可以大幅降低整机的成本,并明显加快整机的出产时间。
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131自所述触控区域111的下边引出,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132自所述触控区域111的上边引出,是为了将Y方向上扫描图案分别从上边和下边引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133自所述触控区域111的左边引出,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132自所述触控区域111的右边引出,是为了将X方向上扫描图案分别从左边和右边引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感应层120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触控感应电容,所述第一电极的一横向侧边与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131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横向侧边与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132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纵向侧边与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133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纵向侧边与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134电连接。如此可实现触控感应层120与信号走线层130的电信号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走线层130还包括地线135,所述地线135自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延伸至所述边框区域112并围合在所述触控区域111的四周外侧。如此可合理布置地线135。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对触控绑定位的设计更灵活。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均设于所述边框区域112的同一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分别设于所述边框区域112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设于所述边框区域112的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设于所述边框区域112的上端或下端。如此可以缩小屏幕的边框,利于窄边框发展。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10还包括触控柔性板140,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131和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133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处与所述触控柔性板14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132和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134于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与所述触控柔性板140的另一端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触控柔性板140可为TP FPC。由于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和第二触控绑定位114的端子(即PIN)定义是一样的,可以兼容同一个触控柔性板140,所以所述触控柔性板140可以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绑定;又如,所述触控柔性板140也可以为一个,设有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绑定;又如,所述触控柔性板140也可以为一个,只设有一个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113或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114绑定。
例如,所述触控柔性板用于电连接主板。如此使触控面板通过触控柔性板电连接主板。
又如,所述触控柔性板用于电连接显示柔性板。所述显示柔性板可为显示面板的FPC。如此使触控面板通过触控柔性板和显示柔性板电连接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触控面板。
在本发明中,由于一个整机只需要使用一个触控绑定位,为了保护不用的触控绑定位,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或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如此可在不需要增加额外工序的前提下,可以对不用的触控绑定位进行保护。当然,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彩色滤光片、TFT、液晶、背板等现有元件,并以现有方式进行组装连接,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盖板、触控感应层和信号走线层,所述触控盖板设有触控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边框区域设于所述触控区域的四周外侧,所述触控感应层设于所述触控区域内,所述信号走线层设于所述边框区域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域设有第一触控绑定位和第二触控绑定位,所述信号走线层包括第一触控TX走线、第二触控TX走线、第一触控RX走线和第二触控RX走线,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横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纵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自所述触控区域的另一横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自所述触控区域的另一纵向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触控感应电容,所述第一电极的一横向侧边与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横向侧边与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纵向侧边与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纵向侧边与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走线层还包括地线,所述地线自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延伸至所述边框区域并围合在所述触控区域的四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均设于所述边框区域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和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分别设于所述边框区域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设于所述边框区域的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设于所述边框区域的上端或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柔性板,所述第一触控TX走线和所述第一触控RX走线于所述第一触控绑定位处与所述触控柔性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TX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RX走线于所述第二触控绑定位与所述触控柔性板的另一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柔性板用于电连接主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柔性板用于电连接显示柔性板。
9.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111302101.0A 2021-11-04 2021-11-04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Active CN1139005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2101.0A CN113900546B (zh) 2021-11-04 2021-11-04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2101.0A CN113900546B (zh) 2021-11-04 2021-11-04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546A CN113900546A (zh) 2022-01-07
CN113900546B true CN113900546B (zh) 2024-04-16

Family

ID=79193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2101.0A Active CN113900546B (zh) 2021-11-04 2021-11-04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054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33483U (zh) * 2013-08-08 2014-02-1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绑定位
JP3192471U (ja) * 2014-06-06 2014-08-14 介面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電極層の電気的接続領域構造
CN109542269A (zh) * 2018-11-20 2019-03-29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736733A (zh) * 2020-04-29 2020-10-02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产品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435619A (zh) * 2020-11-26 2021-03-0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测试方法
WO2021114472A1 (zh) * 2019-12-12 2021-06-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3391728A (zh) * 2021-06-23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33483U (zh) * 2013-08-08 2014-02-1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绑定位
JP3192471U (ja) * 2014-06-06 2014-08-14 介面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電極層の電気的接続領域構造
CN109542269A (zh) * 2018-11-20 2019-03-29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114472A1 (zh) * 2019-12-12 2021-06-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736733A (zh) * 2020-04-29 2020-10-02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产品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435619A (zh) * 2020-11-26 2021-03-0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测试方法
CN113391728A (zh) * 2021-06-23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546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83650B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56328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8583187B2 (en) Shielding structures for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isplays
CN108363510B (zh)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
CN106662900A (zh) 具有指纹模组的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774689A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US9367155B2 (en) Touch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940584A (zh) 终端
CN106843616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204679739U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EP3677986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 module
CN102984317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151122B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07046588B (zh) 显示组件及移动终端
KR20150032004A (ko) 프론트 케이스 프레임을 갖지 않는 전자 장치
CN207819990U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CN112433415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8848215A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移动终端
US8223507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onic circuit
US20160259466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092413A (zh) 三维透明基材、触摸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WO2021016851A1 (zh) 一种指纹识别组件、光学指纹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900546B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CN20619576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0536492C (zh) 一种具有直线型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移动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