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0072A - 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 Google Patents

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0072A
CN113900072A CN202111479139.5A CN202111479139A CN113900072A CN 113900072 A CN113900072 A CN 113900072A CN 202111479139 A CN202111479139 A CN 202111479139A CN 113900072 A CN113900072 A CN 113900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as voltage
photodetector
photoelectric detector
light
bi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91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洪鹏
王世玮
郑睿童
沈罗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91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00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0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0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relating to scann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01J2001/4446Type of detector
    • G01J2001/446Photodiode
    • G01J2001/4466Avalanch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其中,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包括: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其中,所述目标光为不携带所述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本公开技术方案直接基于探测结果对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进行调整,无需额外增加参数标定的工序,节约了生产制造的工序和参数测量器件,降低了成本,并将所有的误差源整合到一起,避免了由于实测参数与真实参数的差异而带来的误差。

Description

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电探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背景技术
光电探测器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被广泛的应用于科研、工业和军用等领域。
为了尽可能发挥光电探测器的极限增益并同时减小其结电容,需要为光电探测器提供足够的偏置电压。光电探测器存在一偏置电压典型值,为光电探测器施加稳定的且接近偏置电压典型值的偏置电压,可保证光电探测器实现稳定的高性能表现。而施加在光电探测器上的偏置电压超过其偏置电压典型值一定程度之后,会导致光电探测器产生雪崩效应,输出的光电流信号噪声水平急剧上升,且过高的偏置电压还可能导致光电探测器被击穿甚至损坏。
对于光电探测器来说,其偏置电压典型值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温度和光照等,会有几伏至几十伏的变化,仅仅保持施加在光电探测器上的偏置电压的稳定性,最终的探测结果也会由于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而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出于对探测精度与稳定性的需求,在使用光电探测器的系统(如激光雷达)中,都会设计偏置电压和环境参数的检测模块,用于实时的偏压反馈控制。然而,该方案会对系统进行逐个标定,增加了生产制造的工序,提升成本;而且,实际测量的环境参数只能表征光电探测器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法准确体现光电探测器内部环境的变化,造成偏置电压存在补偿误差;另外,导致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典型值变化的影响因素考虑的不够周全,使得光电探测器工作在不同的场景下仍存在性能的波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包括:
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其中,所述目标光为不携带所述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
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可选的,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包括:
基于所述探测结果,判断所述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
如果所述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则调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如果所述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则调高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可选的,基于所述探测结果,判断所述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包括:
如果基于所述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则所述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
如果基于所述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则所述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
可选的,调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包括:
按照第一步进值调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调高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包括:
按照第二步进值调高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一步进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步进值。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装置,包括:
探测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其中,所述目标光为不携带所述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
偏置电压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偏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偏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偏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压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并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输出偏压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目标光为不携带所述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
所述偏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偏压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可选的,所述偏压控制信号包括偏压调低控制信号或偏压调高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探测结果,判断所述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如果所述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则输出偏压调低控制信号;如果所述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则输出偏压调高控制信号。
可选的,所述偏压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偏压调低控制信号,按照第一步进值调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或者,基于所述偏压调高控制信号,按照第二步进值调高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包括机壳以及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激光发射器、扫描器、光电探测器和激光雷达控制系统,所述激光雷达控制系统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
所述机壳包括出光窗口,所述出光窗口镀有滤光膜;
所述激光雷达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激光发射器、所述扫描器和所述光电探测器连接,用于在每个扫描周期的工作阶段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并控制所述扫描器将激光从所述出光窗口出射,且在每个扫描周期的非工作阶段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停止发射激光,并控制所述扫描器将从所述出光窗口入射的外界光发送至所述光电探测器,以及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其中,所述外界光为目标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仅基于探测结果,实现对光电探测器偏置电压的调整,从而无需额外增加参数标定的工序,节约了生产制造的工序和参数测量器件,降低了成本,并将所有的误差源整合到一起,避免了由于实测参数与真实参数的差异而带来的误差,同时无需考虑何种因素影响了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典型值,即本公开光电探测器偏置电压的调整适应于所有影响因素,提高了光电探测器工作于各种场景时的性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实现光电探测器偏压反馈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实现偏压调整的原理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现有的实现光电探测器偏压反馈控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典型值受温度影响最大,因此紧贴光电探测器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对温度和偏置电压典型值进行标定(通常温度和偏置电压典型值为线性关系),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温度值以及对光电探测器电压检测得到的实时偏压值,结合温度和偏置电压典型值的标定关系,通过偏压模块将施加到光电探测器上的偏置电压调整至与实时温度值对应的偏置电压典型值,实现对光电探测器的实时偏压控制。然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是光电探测器附近空气的温度,并不能完全代表光电探测器的温度,因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与光电探测器的真实温度值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按照标定关系查找到的偏置电压典型值存在误差,降低了偏置电压控制的准确性;而且需要对系统进行逐个标定,增加了生产制造的工序,提升了成本。另外,温度的变化虽然是导致光电探测器偏置电压典型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器件的使用时间以及光照条件等因素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偏置电压典型值,而该方案直接忽略了这部分因素的影响,因而即使进行了某一场景下的温度标定,光电探测器在不同使用场景下仍会存在性能波动。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将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保持在接近实际偏置电压典型值的情况,应用于光电探测器以及使用光电探测器的系统,可选的,应用于激光雷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其中,目标光为不携带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
光电探测器可应用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和激光测距技术等。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中,光电探测器接收的生物红外光携带有温度信息,在激光测距技术的应用中,光电探测器在接收到激光时可计算出发射激光和接收激光的时间差。相应的,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光不携带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不仅包括目标光本身不携带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情况,还包括对目标光进行处理后无法得到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情况。
对于光电探测器来说,随着施加在光电探测器上的偏置电压逐渐升高,光信号经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电转换后的光电流信号幅值也会逐渐增大,直到偏置电压超过该光电探测器当前的偏置电压典型值,该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信号中的噪声幅值突然明显增大。上述过程呈现在最终的探测数据上,则表现为最初由于光电流信号幅值太低而未超过检测阈值,无法产生探测数据,而后出现探测数据并逐渐稳定,最终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探测数据呈现随机跳动的现象。通常来说,如果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目标光不携带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则光电探测器无探测数据输出。但由于光电探测器在雪崩状态前后存在的明显差异,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后,光电流噪声急剧上升,甚至在没有外界光输入的情况下,依旧会因为噪声电流过高而输出探测数据。因此,基于该现象,可根据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来判断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进而实现对光电探测器偏置电压的调整。
S120、基于探测结果,调整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众所周知,在偏置电压未超过偏置电压典型值时,随着偏置电压(绝对值)的提升,光电探测器(例如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增益不断提升,且结电容不断下降,使得光电探测器的性能达到最优。而在偏置电压超过偏置电压典型值后,偏置电压会进入雪崩状态,输出的光电流信号噪声水平急剧上升,使得光电探测器的探测数据出现较大的波动,导致探测结果不准确。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基于探测结果,调整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以使偏置电压稳定控制在实际偏置电压典型值附近,以期在不损坏光电探测器的情况下,实现光电探测器稳定的高性能表现,进而提高光电探测器所属系统的探测精度与稳定性。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探测结果,调整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包括:
S121、基于探测结果,判断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
具体的,如果基于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则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如果基于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则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包括进入雪崩状态后退出雪崩状态的情况)。
S122、如果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则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如果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则表明施加在光电探测器上的偏置电压大于当前的实际偏置电压典型值,且差值较大。此时,应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以使施加在光电探测器上的偏置电压接近(可大于或小于)当前的实际偏置电压典型值。可选的,按照第一步进值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示例性的,第一步进值可以为0.5V,此时将当前的偏置电压调低0.5V后施加在光电探测器上。可选的,可按照第一频率调低偏置电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小于或等于对光电探测器的检测频率,如此,可在第一次调低偏置电压之后,通过再次判断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再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调低偏置电压,从而避免由于调低后的偏置电压过低而导致的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下降。示例性的,对于激光雷达,上述检测频率可以等于激光雷达的扫描频率(激光雷达实现一次完整的视场扫描为扫描一次),如10Hz。
S123、如果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则调高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如果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则表明施加在光电探测器上的偏置电压小于或接近(略大于)当前的实际偏置电压典型值。此时,应调高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以进一步提升光电探测器的增益且降低光电探测器的结电容,提高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可选的,按照第二步进值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本公开技术方案对第一步进值和第二步进值的大小关系没有固定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步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步进值。通过设置第一步进值小于第二步进值,即第二步进值较大,可以以较大的步进值提升偏置电压,使偏置电压较快地接近偏置电压典型值,同时,随着偏置电压的提升,在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后,以相对较小的第一步进值调低偏置电压,能够在光电探测器退出雪崩状态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偏置电压,从而提高光电探测器的性能。示例性的,第二步进值可以小于或等于0.5V。可选的,可按照第二频率调高偏置电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频率小于或等于系统的探测频率,如此,可在第一次调高偏置电压之后,通过再次判断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再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调高偏置电压,从而避免在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的情况下因再次调高偏置电压而导致的光电探测器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通过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使得光电探测器退出雪崩状态后的预设时间内,停止对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的调整,或者仅进行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的检测。如此,防止光电探测器在进入雪崩状态和退出雪崩状态之间不停地切换,从而确保光电探测器性能的稳定性。另外,可根据光电探测器的实际使用场景设定预设时间,以在实际偏置电压典型值的变化超过预设电压值时,重新调整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使得光电探测器再次进入雪崩状态时,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或者使得偏置电压低于变化后的偏置电压典型值较多时,调高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上述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通过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构,仅基于探测结果,实现对光电探测器偏置电压的调整,从而无需额外增加参数标定的工序,节约了生产制造的工序和参数测量器件,降低了成本,并将所有的误差源整合到一起,避免了由于实测参数与真实参数的差异而带来的误差,同时无需考虑何种因素影响了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典型值,即本公开光电探测器偏置电压的调整适应于所有影响因素,提高了光电探测器工作于各种场景时的性能稳定性。
对应上述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装置。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探测结果获取单元10和偏置电压调整单元20;
其中,探测结果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其中,目标光为不携带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
偏置电压调整单元20,用于基于探测结果,调整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置电压调整单元20具体用于:
基于探测结果,判断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
如果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则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如果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则调高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置电压调整单元20具体用于,包括:
如果基于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则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
如果基于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则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置电压调整单元20具体用于:
按照第一步进值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或者,
按照第二步进值调高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步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步进值。
以上实施例公开的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装置能够执行以上各实施例公开的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具有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实现偏压调整的原理图。结合图4和图5,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100和偏压模块200,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与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与偏压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偏压模块200的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器的偏压端连接;控制模块100用于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并基于探测结果,输出偏压控制信号,其中,目标光为不携带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偏压模块200用于基于偏压控制信号,调节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具体的,光电探测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电探测单元、放大器和计时芯片。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与计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偏压模块200的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单元的偏压端连接。光电探测单元探测到的目标光经光电转换后变成光电流信号,对于探测光,光电流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后由计时芯片计时生成探测数据(测距值);而对于非探测光,在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时,会由于光电探测器中隔直和计时策略等的限制,无法生成探测数据,但在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时,会由于光电流噪声急剧上升而生成探测数据。系统开机后,控制模块100便持续接收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结果,基于探测结果,输出偏压控制信号;偏压模块200基于偏压控制信号,调节光电探测单元的偏置电压。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以为PID控制模块,即写入到系统中的PID软件算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压控制信号包括偏压调低控制信号或偏压调高控制信号,控制模块100具体用于基于探测结果,判断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如果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则输出偏压调低控制信号;如果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则输出偏压调高控制信号。具体的,如果基于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则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输出偏压调低控制信号;如果基于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则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输出偏压调高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压模块200具体用于基于偏压调低控制信号,按照第一步进值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或者,基于偏压调高控制信号,按照第二步进值调高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可选的,第一步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步进值。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激光雷达包括机壳11以及置于机壳11内的激光发射器12、扫描器13、光电探测器14和激光雷达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激光雷达控制系统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可以为激光雷达中的激光雷达控制系统);
其中,机壳11包括出光窗口,出光窗口镀有滤光膜;
激光雷达控制系统分别与激光发射器12、扫描器13和光电探测器14连接,用于在每个扫描周期的工作阶段控制激光发射器12发射激光,并控制扫描器13将激光从出光窗口出射,且在每个扫描周期的非工作阶段控制激光发射器12停止发射激光,并控制扫描器13将从出光窗口入射的外界光发送至光电探测器14,以及调整光电探测器14的偏置电压,其中,外界光为目标光。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扫描周期的工作阶段,光电探测器14通过接收由激光发射器12发射的并通过外界目标物反射回的激光,生成测距值;在每个扫描周期的非工作阶段,光电探测器14通过接收外界光来输出探测结果。如此,在激光雷达的工作过程中实时调整光电探测器14的偏置电压,而不影响激光雷达的测距。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机壳11为金属机壳,激光发射器12可以为脉冲型光源或连续波型光源等,扫描器13可以为转镜或微振镜,光电探测器14可以为雪崩光电二极管或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等。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图6示出了一种非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该激光雷达受到机壳11和出光窗口的限制,在水平方向上的视场角θ可以为120°。激光雷达工作时,在扫描周期的工作阶段,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控制激光发射器12发射激光,并将扫描器13旋转至工作面(如A面),以使扫描器13将激光从出光窗口出射;在扫描周期的非工作阶段,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控制激光发射器12停止发射激光,并将扫描器13旋转至非工作面(如B面),以使扫描器13将从出光窗口入射的外界光发送至光电探测器14。参考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当光电探测器14未进入雪崩状态时,光电探测器14输出的测距值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当光电探测器14进入雪崩状态时,光电探测器14输出的测距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因此,利用光电探测器14在雪崩状态前后存在的明显差异,激光雷达控制系统根据探测数据的数量,调整光电探测器14的偏置电压。具体的,如果在扫描器13一次完整的扫描周期内的非工作阶段,激光雷达控制系统确定光电探测器发送的测距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0个,则判定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此时,按照第一步进值(如0.5V)调低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如果在扫描器13一次完整的扫描周期内的非工作阶段,激光雷达控制系统确定光电探测器发送的测距值的数量小于10个,则判定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此时,按照第二步进值(如0.5V)调高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不限于图6所示的系统架构,只要保证扫描器在工作阶段将激光从出光窗口出射,且在非工作阶段将从出光窗口入射的外界光发送至光电探测器即可。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可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实现对激光雷达中的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进行实时的调整,使得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保持在实际偏置电压典型值附近,提高了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以及性能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激光雷达的测距精度,保证了激光雷达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对激光雷达中的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的调整无需进行系统标定工序以及额外的测量器件,从而提高了激光雷达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其中,所述目标光为不携带所述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
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包括:
基于所述探测结果,判断所述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
如果所述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则调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如果所述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则调高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探测结果,判断所述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包括:
如果基于所述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则所述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
如果基于所述探测结果确定获取到的探测数据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则所述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包括:
按照第一步进值调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调高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包括:
按照第二步进值调高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进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步进值。
6.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其中,所述目标光为不携带所述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
偏置电压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7.一种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和偏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偏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偏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压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经光电探测器探测目标光而输出的探测结果,并基于所述探测结果,输出偏压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目标光为不携带所述光电探测器相关探测信息的非探测光;
所述偏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偏压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控制信号包括偏压调低控制信号或偏压调高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探测结果,判断所述光电探测器是否进入雪崩状态;如果所述光电探测器进入雪崩状态,则输出偏压调低控制信号;如果所述光电探测器未进入雪崩状态,则输出偏压调高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偏压调低控制信号,按照第一步进值调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或者,基于所述偏压调高控制信号,按照第二步进值调高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
10.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激光发射器、扫描器、光电探测器和激光雷达控制系统,所述激光雷达控制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系统;
所述机壳包括出光窗口,所述出光窗口镀有滤光膜;
所述激光雷达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激光发射器、所述扫描器和所述光电探测器连接,用于在每个扫描周期的工作阶段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并控制所述扫描器将激光从所述出光窗口出射,且在每个扫描周期的非工作阶段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停止发射激光,并控制所述扫描器将从所述出光窗口入射的外界光发送至所述光电探测器,以及调整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偏置电压,其中,所述外界光为目标光。
CN202111479139.5A 2021-12-06 2021-12-06 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Pending CN1139000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9139.5A CN113900072A (zh) 2021-12-06 2021-12-06 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9139.5A CN113900072A (zh) 2021-12-06 2021-12-06 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072A true CN113900072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9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9139.5A Pending CN113900072A (zh) 2021-12-06 2021-12-06 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00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368A (zh) * 2023-08-31 2023-12-01 探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Apd及其最优增益确定方法、控制方法、装置、激光雷达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117866U (zh) * 2018-09-11 2019-07-16 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雪崩二极管的大动态范围光接收电路
CN110308456A (zh) * 2019-07-23 2019-10-08 华镭申隆(武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探测距离的偏压调节装置及激光雷达系统
US20190310354A1 (en) * 2018-04-09 2019-10-10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Compensation circuitry for lidar receiver system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12748417A (zh) * 2020-12-28 2021-05-04 北京一径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10354A1 (en) * 2018-04-09 2019-10-10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Compensation circuitry for lidar receiver system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209117866U (zh) * 2018-09-11 2019-07-16 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雪崩二极管的大动态范围光接收电路
CN110308456A (zh) * 2019-07-23 2019-10-08 华镭申隆(武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探测距离的偏压调节装置及激光雷达系统
CN112748417A (zh) * 2020-12-28 2021-05-04 北京一径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368A (zh) * 2023-08-31 2023-12-01 探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Apd及其最优增益确定方法、控制方法、装置、激光雷达
CN117148368B (zh) * 2023-08-31 2024-04-12 探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Apd及其最优增益确定方法、控制方法、装置、激光雷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9132B2 (en) Compensation circuitry for lidar receiver system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9170333B2 (en) Dynamic rang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system
WO2019104679A1 (zh)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及激光测量装置
CN111983586B (zh) 一种光电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激光雷达
CN109375194A (zh) 用于激光雷达的模拟前端读出电路
US20170031009A1 (en) Op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incorporating ambient light component nullification
JP2014062767A (ja) 受光回路、レーザレーダ
JPWO2018211831A1 (ja) 光検出器およ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14281137B (zh) 光电探测器偏置电压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CN112711011A (zh)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光信号接收处理装置以及光信号接收处理方法
CN110456373A (zh) 激光雷达的接收电路、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的测距方法
CN113900072A (zh) 利用非探测光调整偏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激光雷达
US7402788B2 (en) Detector diodes with bias control loop
US6512574B2 (en) Light receiving circuit of laser range finder
CN111337147B (zh) 一种像素级激光脉冲检测与测量电路
KR102163664B1 (ko) 라이다 감지거리 증가 장치 및 방법
CN112099034A (zh) 一种脉冲信号测量电路及激光雷达系统
CN113552556A (zh) 用于激光雷达的光电探测模块、激光雷达和环境光检测方法
US4987298A (e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pparatus which adjusts bias and gain to maximize signal to noise ratio
CN115015872A (zh) 一种激光雷达近红外波段回波探测装置
CN115728736A (zh)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
CN113820689B (zh) 接收器、激光测距设备及点云图像生成方法
JPH05129857A (ja) アバランシエホトダイオードの利得制御方法
US6426494B1 (en) Optical signal detector and optical signal detecting method
CN105606213B (zh) 一种激光微脉冲峰值功率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