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9101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9101A
CN113899101A CN202111187416.5A CN202111187416A CN113899101A CN 113899101 A CN113899101 A CN 113899101A CN 202111187416 A CN202111187416 A CN 202111187416A CN 113899101 A CN113899101 A CN 113899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expansion device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74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9101B (zh
Inventor
杜玉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874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9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9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9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9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9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2015/0225Microheat pip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热管、第一膨胀装置、压缩机和引射器。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热管包括相连通的热管第一部分和热管第二部分,第二换热器的进风侧设有热管第一部分,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设有热管第二部分。引射器包括相连通的射流入口、引流入口和引射器出口,第一膨胀装置连通第一换热器与射流入口,引流入口与热管第二部分连通,引射器出口与热管第一部分连通。空调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射流入口用于将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引入引射器,引流入口用于将热管第二部分中的制冷剂引入引射器,引射器出口用于将引射器内的制冷剂输入热管第一部分。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系统中应用的热管通常需要依靠重力进行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冷凝侧流向蒸发侧,并在蒸发侧蒸发后,在压强的作用下回到冷凝侧,上述方案依靠重力进行循环,循环动力不足,使得热管的换热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热管循环动力不足,换热效率差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中包括: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第一膨胀装置和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
热管,包括相连通的热管第一部分和热管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风侧设有所述热管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设有所述热管第二部分;及
引射器,包括相连通的射流入口、引流入口和引射器出口;
所述第一膨胀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射流入口,所述引流入口与所述热管第二部分连通,所述引射器出口与所述热管第一部分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所述热管第一部分为热管蒸发部,所述热管第二部分为热管冷凝部,所述射流入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引入所述引射器,所述引流入口用于将所述热管第二部分中的制冷剂引入所述引射器,所述引射器出口用于将所述引射器内的制冷剂输入所述热管第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引射器出口之间的第二膨胀装置,所述第二膨胀装置连通所述引射器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膨胀装置用于节流来自所述引射器出口的制冷剂。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引射器出口与所述热管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膨胀装置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对来自所述引射器出口的制冷剂进行储存和分配。
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液体制冷剂存放空间和气体制冷剂存放空间,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包括取液口,所述取液口设置于所述液体制冷剂存放空间。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吸气口,用于采集所述吸气口的过热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及所述第二膨胀装置电连接,根据所述过热度调节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和所述第二膨胀装置的开度,使通过所述第一膨胀装置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等于通过所述第二膨胀装置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热管,用于采集所述热管的温度信号和/或压力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膨胀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号和/或压力信号调节所述第一膨胀装置的开度。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连通位置,所述换向阀连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连通位置,所述换向阀连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热管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热管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引射器出口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引流入口连接,所述热管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的连接管;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导通端和截止端,所述导通端连接于所述换向阀,所述截止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单向阀从所述导通端指向所述截止端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热管第一部分、所述热管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并联;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换向阀连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热管内部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的压力,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
可选地,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膨胀装置与所述引射器出口连接的一端为制冷剂入口端,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膨胀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的一端为制冷剂入口端,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在所述制热模式下的开度;和/或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并联,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引射器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引射器出口的一端之间,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单向阀关闭;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单向阀从第二换热器至所述引射器出口单向导通。
可选地,所述热管设置为微通道热管;和/或
所述热管为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竖管。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装置、热管和引射器,热管包括热管第一部分和热管第二部分,引射器包括射流入口、引流入口和出口,空调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用作冷凝器,第二换热器用作蒸发器,设置引射器,可以加快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剂的循环流速,提高热管的换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封闭真空管路内工作液体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热管包括相对的两段,一段为蒸发段,另一段为冷凝段。工作液体在热管的蒸发段受热而蒸发汽化,蒸汽在压力作用下流向冷凝段,并在冷凝段冷凝成为液体,液体流回至蒸发段再次蒸发汽化。其中重力热管是指热管呈竖直放置,冷凝段在上,蒸发段在下,液态的工作液体可以依靠重力自冷凝段流向蒸发段。分离式热管是指冷凝段和蒸发段分离设置,冷凝段和蒸发段为通过管路连接的独立部件。
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中设置的热管为分离式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分别设置于空调系统换热器的两侧,蒸发段与冷凝段通过管路连接,管路独立于空调系统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可以是分离式重力热管,但是液态的工作液体依靠重力的方式从冷凝段流向蒸发段的方式,使得热管整体的循环动力不足,换热效率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冷凝段和蒸发段之间设置机械泵,以加快液态工作液体的流速,提高工作液体由冷凝段流向蒸发段的效率,但是机械泵在过冷度较低(过冷度是指冷凝器内工作液体完全冷凝后进一步降温,过冷度较低会导致工作液体易在达到一定的压力的发生汽化)的时候,在机械泵处易达到工作液体在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使得工作液体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随工作液体向前流动,至高压处时气泡破裂,在气泡破裂的同时,工作液体将会以告诉填充气泡破裂露出的空隙,并发生撞击导致机械泵体损坏,即产生汽蚀现象。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中设置分离式热管,虽然可以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保证设置于室内的换热器的除湿能力同时,对除湿后的低温空气进行加热,得到中温空气送入室内。但在制热模式下,如此设置,会对设置于室内的换热器输出的温度进行降温,导致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空调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空调系统10包括第一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压缩机13和第一膨胀装置14。其中,压缩机13包括吸气口29和出气口28,第一膨胀装置14与压缩机13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与第二换热器12之间,第一换热器11一端与第一膨胀装置14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13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膨胀装置14可以是膨胀阀,也可以是其他具有膨胀功能的器件。
空调系统10还包括热管15和引射器18。热管15包括相连通的热管第一部分16和热管第二部分17,热管第一部分16和热管第二部分17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换热器12的进风侧设有热管第一部分16,第二换热器12的出风侧设有热管第二部分17,使得热管第一部分16可以利用外界温度实现热量的交换,热管第二部分17可以利用第二换热器12的换热温度实现热量的交换,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使得吹到用户脸上的风的温度更加适宜。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15可以设置为微通道热管,微通道热管为当量直径在10μm至1000μm之间的热管,采用微通道热管可以使得热管15内制冷剂的充注量少,在实现换热效果的同时,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15可以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竖管,设置为竖管结构有利于热管15的蒸发和冷凝。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第一部分16与热管第二部分17并排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2的两侧,第二换热器12内部包括若干盘管,盘管与热管15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第二换热器12与热管15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引射器18包括相连通的射流入口19、引流入口20和引射器出口21。第一膨胀装置14连通第一换热器11与射流入口19,引流入口20与热管第二部分17连通,引射器出口21与热管第一部分16连通。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设置于室外,第二换热器12设置于室内。空调系统10具有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11与压缩机13的出气口28连通,第二换热器12与吸气口29连通,第一换热器11用作冷凝器,第二换热器12用作蒸发器,热管第一部分16为热管蒸发部,热管第二部分17为热管冷凝部。此时,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自第一换热器11流向第一膨胀装置14,经过第一膨胀装置14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也即气液两相状态),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自第一膨胀装置14流向第二换热器12,在第二换热器12内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蒸发的过程中吸热,实现室内制冷功能。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自第二换热器12流向压缩机13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随后在第一换热器11内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在冷凝过程中放热。
在制冷模式下,射流入口19用于将第一换热器11的制冷剂引入引射器18,引流入口20用于将热管第二部分17中的制冷剂引入引射器18,引射器出口21用于将引射器18内的制冷剂输入热管第一部分16。设置引射器18可以利用自第一膨胀装置14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将热管第二部分17中流出的液态制冷剂引射至热管第一部分16中。相较于分离式重力热管15来说,如此设置可以加快热管第一部分16与热管第二部分17间制冷剂的循环流速,提高热管15的换热效率。而相较于在热管第一部分16与热管第二部分17之间设置机械泵的方式,由于引射器18内无运动部件,不易出现汽蚀现象,更加耐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2与引射器出口21之间的第二膨胀装置22,第二膨胀装置22连通引射器出口21与第二换热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膨胀装置22可以是膨胀阀,也可以是其他具有膨胀功能的器件。在制冷模式下,第二膨胀装置22用于节流来自引射器出口21的制冷剂,可以将来自热管第二部分17中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便于第二换热器12进行换热。如此设置将热管第一部分16与热管第二部分17构成的循环回路与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构成的循环回路导通,使之形成一体化的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23,气液分离器23连通引射器出口21与热管第一部分16,第二膨胀装置连通气液分离器23与第二换热器12,在制冷模式下,气液分离器23可以对来自引射器出口21的制冷剂进行储存和分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23包括液体制冷剂存放空间24和气体制冷剂存放空间25,第二膨胀装置22包括取液口26,取液口26设置于液体制冷剂存放空间24。由于空调系统10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换热器12为蒸发器,蒸发器只能对液体进行蒸发,取液口26设置于液体制冷剂存放空间24,可以避免第二膨胀装置22摄取到气体,提高第二换热器12作为蒸发器时的蒸发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膨胀装置22设置于气液分离器23的下方,气液分离器23的底部设有开口,第二膨胀装置22的取液口26与开口连通,可以通过重力使液体制冷剂流向第二膨胀装置22。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设置于室外,第二换热器12设置于室内,空调系统10处于制冷模式,此时,第一换热器11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12为蒸发器,热管第一部分16为热管蒸发部,热管第二部分17为热管冷凝部。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第一换热器11流向第一膨胀装置14,在经过第一膨胀装置14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也即气液两相状态)后流向引射器18,并将热管第二部分17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一同引射至气液分离器23中。气液分离器23中一部分的液态制冷剂分配给第二膨胀装置22,并经过第二膨胀装置22节流后流向第二换热器12,使得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12内与热管第一部分输出的温度换热,使得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在蒸发的过程中吸热制冷。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自第二换热器12流向压缩机13,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后,再流向第一换热器11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气液分离器23中的另一部分分配给热管第一部分16,由于外界温度远高于流出第一膨胀装置14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使得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热管第一部分16内与外界温度换热,并在热管第一部分16内蒸发吸热,蒸发后的气体流向热管第二部分17。由于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12内与热管第一部分16输出的温度换热且在蒸发的过程中吸热,以至于第二换热器12输出的温度低于自热管第一部分16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的温度,使得气态制冷剂在热管第二部分17内与第二换热器12的换热温度进行热交换,气态制冷剂变为液态制冷剂并放热,液态制冷剂流入到引射器18的引流入口20,被来自第一膨胀装置14的液体引射至气液分离器23。热管第一部分16内的液态制冷剂与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吸热,使得气态制冷剂的温度降低,由于第二换热器12蒸发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热量的同时也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使得空调系统10起到了很好的除湿效果,也使得第二换热器12输出的温度很低。设置热管第二部分17可以使来自热管第一部分16的低温气态制冷剂在热管第二部分17内与第二换热器12的换热温度进行热交换,冷凝放热,提高空调系统10输出的温度,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使得吹到用户身上的风温度适宜。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和/或压力传感器(未示出),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口29,用于采集吸气口29的过热度(过热度是指冷凝器内工作液体完全蒸发后进一步升温),以确定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换热器12的蒸发量。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第一膨胀装置14及第二膨胀装置22电连接,根据过热度调节第一膨胀装置14和第二膨胀装置22的开度,使通过第一膨胀装置14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等于通过第二膨胀装置22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由于封闭空间内制冷剂的质量流量是一定的,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每次制冷模式开启后流经热管第一部分16与热管第二部分17的质量流量一致,从而保证每次制冷模式开启后热管第一部分16与热管第二部分17的制冷温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和/或压力传感器(未示出),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热管15,用于采集热管15的温度信号和/或压力信号,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膨胀装置14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信号和/或压力信号调节第一膨胀装置14的开度。保证从第一膨胀装置14流出的制冷剂液体的温度稳定,且为控制器的设置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热管第一部分16或热管第二部分17上,用于热管15的压力信号,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与控制器设置的压力相比较低时,控制器将第一膨胀装置14的开度调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热管第一部分16或热管第二部分17的内壁,采用粘贴的方式进行固定,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热管15的温度信号,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控制器设置的温度相比较低时,控制器将第一膨胀装置14的开度调大。
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调系统40在制冷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40在制热模式下的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40还包括换向阀27,换向阀27包括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空调系统40在制冷模式下,换向阀27处于第一连通位置,换向阀27连通吸气口29与第二换热器12及出气口28与第一换热器11。空调系统40还具有制热模式,在制热模式下,换向阀27处于第二连通位置,换向阀27连通吸气口29与第一换热器11,及出气口28与第二换热器12。此时,第一换热器11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12为冷凝器。切换换向阀27可以实现压缩机13的吸气口29在与第一换热器11连接或与第二换热器12连接两种状态下的切换,从而实现空调系统40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的快速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4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30,热管第一部分16包括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热管第二部分17包括第三端43和第四端44,第一端41与引射器出口21连接,第三端43与引流入口20连接,热管15还包括连接第二端42和第四端44的连接管45。第一单向阀30包括导通端31和截止端32,导通端31连接于换向阀27,截止端32与连接管45连接,在制冷模式下,换向阀连通吸气口29与第二换热器12,此时热管15内部的压力大于第二换热器12出口的压力,由于热管15与第二换热器12出口处的压力差,使得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无法通过第一单向阀30进入到热管15中,第一单向阀30关闭,防止气态制冷剂回流;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出气口28与第一单向阀30连接,此时,第一单向阀30从导通端31指向截止端32的方向单向导通,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自换向阀27流向第二换热器12和热管15,使得制热模式下,第二换热器12为冷凝器、热管第一部分16、热管第二部分17为热管冷凝部,此时,热管第一部分16、热管第二部分17以及第二换热器12并联进行放热,有效增大换热面积,提高了能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膨胀装置22为开度可调的可调节阀,空调系统40在制冷模式下,第二膨胀装置22与引射器出口21连接的一端为制冷剂入口端,即制冷剂从第二膨胀装置22与引射器出口21连接的一端流入到第二膨胀装置22内进行节流。空调系统40在制热模式下,第二膨胀装置22与第二换热器12连接的一端为制冷剂入口端,即制冷剂从第二膨胀装置22与第二换热器12连接的一端流入到第二膨胀装置内。第二膨胀装置22在制冷模式下的开度小于第二膨胀装置22在制热模式下的开度。可以降低或消除第二膨胀装置22在制热模式下的压降,便于制冷剂液体的通过,从而提高空调系统40的换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系统40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未示出),第二单向阀与第二膨胀装置22并联,第二单向阀设置于引射器出口21与第二换热器12连接于引射器出口21的一端之间。空调系统40处于制冷模式时,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自引射器出口21流向第二换热器12,由于第二单向阀单向导通,此时,第二单向阀关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只能通过第二膨胀装置22节流后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2中。空调系统40在制热模式下,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自第二换热器12流向第一膨胀装置14,此时,第二单向阀从第二换热器12至引射器出口21单向导通。由于第二膨胀装置22的具有一定的开度限制,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大部分通过第二单向阀进入到第一膨胀装置14中。
在图2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设置于室外,第二换热器12设置于室内。当换向阀27处于第一连通位置时,换向阀27连通吸气口29与第二换热器12,空调系统40处于如图2所示的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与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40的制冷模式的原理相同。当换向阀27处于第二位置时,换向阀27连通吸气口29与第一换热器11,空调系统40处于如图3所示的制热模式,此时,第一换热器11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12为冷凝器。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从第一换热器11流向压缩机13,并经过压缩机13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一部分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2中与热管第一部分输出的温度进行换热,使得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并在冷凝过程中放热。另一部分通过单向阀30流入到热管第一部分16和热管第二部分17中,在热管第一部分16内与外界低温进行热交换,冷凝放热。此时第二换热器12输出的温度仍低于自压缩机13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的温度,使得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热管第二部分17中冷凝放热。此时,热管第一部分16、第二换热器12和热管第二部分17形成并联,有效的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能效。从第二换热器12中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压降较低的第二膨胀装置22与从热管第一部分16和热管第二部分17中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汇流,并至第一膨胀装置14节流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也即气液两相状态),流向第一换热器11,在第一换热器11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第一膨胀装置和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
热管,包括相连通的热管第一部分和热管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风侧设有所述热管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设有所述热管第二部分;及
引射器,包括相连通的射流入口、引流入口和引射器出口;
所述第一膨胀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射流入口,所述引流入口与所述热管第二部分连通,所述引射器出口与所述热管第一部分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所述热管第一部分为热管蒸发部,所述热管第二部分为热管冷凝部,所述射流入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引入所述引射器,所述引流入口用于将所述热管第二部分中的制冷剂引入所述引射器,所述引射器出口用于将所述引射器内的制冷剂输入所述热管第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引射器出口之间的第二膨胀装置,所述第二膨胀装置连通所述引射器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膨胀装置用于节流来自所述引射器出口的制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引射器出口与所述热管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膨胀装置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对来自所述引射器出口的制冷剂进行储存和分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液体制冷剂存放空间和气体制冷剂存放空间,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包括取液口,所述取液口设置于所述液体制冷剂存放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吸气口,用于采集所述吸气口的过热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及所述第二膨胀装置电连接,根据所述过热度调节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和所述第二膨胀装置的开度,使通过所述第一膨胀装置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等于通过所述第二膨胀装置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热管,用于采集所述热管的温度信号和/或压力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膨胀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号和/或压力信号调节所述第一膨胀装置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连通位置,所述换向阀连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连通位置,所述换向阀连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热管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热管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引射器出口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引流入口连接,所述热管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的连接管;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导通端和截止端,所述导通端连接于所述换向阀,所述截止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单向阀从所述导通端指向所述截止端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热管第一部分、所述热管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并联;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换向阀连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热管内部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的压力,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膨胀装置与所述引射器出口连接的一端为制冷剂入口端,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膨胀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的一端为制冷剂入口端,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在所述制热模式下的开度;和/或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并联,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引射器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引射器出口的一端之间,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单向阀关闭;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单向阀从第二换热器至所述引射器出口单向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设置为微通道热管;和/或
所述热管为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竖管。
CN202111187416.5A 2021-10-12 2021-10-12 空调系统 Active CN113899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7416.5A CN113899101B (zh) 2021-10-12 2021-10-12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7416.5A CN113899101B (zh) 2021-10-12 2021-10-12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9101A true CN113899101A (zh) 2022-01-07
CN113899101B CN113899101B (zh) 2022-11-01

Family

ID=79191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7416.5A Active CN113899101B (zh) 2021-10-12 2021-10-12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910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135A (zh) * 1999-07-15 2001-01-24 凌志光 分离热管型热喷射式制冷和供热系统
CN103282730A (zh) * 2011-01-04 2013-09-04 开利公司 喷射器循环
JP2013194937A (ja) * 2012-03-16 2013-09-30 Nippon Soken Inc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CN104236162A (zh) * 2014-09-29 2014-12-2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机车制冷/制热装置
CN104296417A (zh) * 2013-07-15 2015-01-21 於子渊 热管制冷器
CN105333545A (zh) * 2015-11-20 2016-02-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带喷射器的空调用热管蒸气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
CN106642809A (zh) * 2016-12-28 2017-05-10 江苏康泰热交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微通道热管采暖方法及装置
CN208671281U (zh) * 2018-08-17 2019-03-29 江西浩金欧博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动力装置的热管热回收型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210374163U (zh) * 2019-07-31 2020-04-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辐射制冷薄膜多功能发生器及太阳能喷射制冷供暖系统
CN112696843A (zh) * 2021-01-08 2021-04-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压缩液态制冷剂的喷射式制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135A (zh) * 1999-07-15 2001-01-24 凌志光 分离热管型热喷射式制冷和供热系统
CN103282730A (zh) * 2011-01-04 2013-09-04 开利公司 喷射器循环
JP2013194937A (ja) * 2012-03-16 2013-09-30 Nippon Soken Inc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CN104296417A (zh) * 2013-07-15 2015-01-21 於子渊 热管制冷器
CN104236162A (zh) * 2014-09-29 2014-12-2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机车制冷/制热装置
CN105333545A (zh) * 2015-11-20 2016-02-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带喷射器的空调用热管蒸气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
CN106642809A (zh) * 2016-12-28 2017-05-10 江苏康泰热交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微通道热管采暖方法及装置
CN208671281U (zh) * 2018-08-17 2019-03-29 江西浩金欧博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动力装置的热管热回收型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210374163U (zh) * 2019-07-31 2020-04-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辐射制冷薄膜多功能发生器及太阳能喷射制冷供暖系统
CN112696843A (zh) * 2021-01-08 2021-04-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压缩液态制冷剂的喷射式制冷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施明恒等: "热管喷射式空调系统中喷射器的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9101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7351B2 (en) Air conditioner
US7448229B2 (en) Heat exchanger of air conditioner
US10041705B2 (en) Outdoor device for an air conditioner
CN217817557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WO2019134492A1 (zh) 空调用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US9239179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12944770B (zh)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CN110966791A (zh) 空调系统
CN116706320A (zh) 一种多合一储能温控系统
CN111895492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237833B (zh)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A3028664A1 (en)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tower with energy efficient arrangement
CN113654132A (zh) 热泵机组
CN108106045A (zh) 一种集中制冷分体供冷的空调冰箱联用系统
CN113899101B (zh) 空调系统
CN106123414A (zh) 一种数据中心用蒸发前置气液分离装置的微通道机房空调
CN106482407B (zh)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6332B (zh) 空调系统单元及空调系统
CN106568187B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8075369U (zh) 一种集中制冷分体供冷的空调冰箱联用系统
CN106918167B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所述换热装置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112303905A (zh) 多联机系统
CN220489436U (zh) 一种变频满液式风冷螺杆机组
JP7390761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冷暖房システム
CN217031455U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