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3905A - 多联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3905A
CN112303905A CN201910687044.9A CN201910687044A CN112303905A CN 112303905 A CN112303905 A CN 112303905A CN 201910687044 A CN201910687044 A CN 201910687044A CN 112303905 A CN112303905 A CN 112303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ting
heat exchange
refrigerant
refrig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70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昌靖
刘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70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39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3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3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2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5/00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 F24D15/04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28D20/021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the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and the heat-exchanging means being enclosed in one contai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分流装置、集流装置、整流装置及多个换热模块。其中,室外机设有高压冷媒输出管和低压冷媒输入管;分流装置的一端连接高压冷媒输出管;集流装置的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整流装置包括多个制热管路和多个制冷管路,任一制热管路的输出端均与任一制冷管路的输入端相连通;每个换热模块的一端经制热开关连接分流装置的另一端,每个换热模块的一端还经制冷开关连接集流装置的另一端,每个换热模块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一个制热管路的输入端和一个制冷管路的输出端,多个换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相变蓄能模块和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可以同时实现室内制热供暖、室内制冷降温、存储热量、存储冷量。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多联机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大型办公建筑、写字楼、医院和别墅等,热泵热水系统特别是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也是应用于千家万户。常规的房间制热、制冷,通过空调系统实现,热水则通过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锅炉或者空气能热水器得来。对于大部分的用户而言,或很多特殊场所,制热或制冷需求以及生活热水是必备的,而由于用户的多样性和使用特点不一样,一年四季经常会出现有些房间(或场所)需要制热,而另外一些房间(或场所)需要制冷的情况,特别是春秋等过渡季节时。同时,一年四季,用户都会有热水的使用需求。为此分别配置制冷系统、制热系统和制热水系统,多有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分流装置、集流装置、整流装置及多个换热模块。其中,室外机设有高压冷媒输出管和低压冷媒输入管;分流装置的一端连接高压冷媒输出管;集流装置的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整流装置包括多个制热管路和多个制冷管路,任一制热管路的输出端均与任一制冷管路的输入端相连通;每个换热模块的一端经制热开关连接分流装置的另一端,每个换热模块的一端还经制冷开关连接集流装置的另一端,每个换热模块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一个制热管路的输入端和一个制冷管路的输出端,多个换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相变蓄能模块和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在室外机上设置有高压冷媒输出管,以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分流装置和开启的制热开关进入对应的换热模块的一端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对应的换热模块中放热冷凝成液态,可利用冷媒中的热量起到制热的作用。具体而言,当对应的换热模块为相变蓄能模块时,可积蓄热量用于制热水,当对应的换热模块为室内换热器时,可实现室内制热供暖。此后,从制热的换热模块的另一端输出的液态冷媒经整流装置的制热管路输出汇总,再经整流装置的制冷管路分别进入制冷开关开启的换热模块的另一端(可以理解为制热管路的输出端和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存在汇总管路,所有从制热管路输出的冷媒在此汇总后,再输入到制冷管路中),液态冷媒在对应的换热模块中吸热蒸发,可继续利用冷媒中的冷量起到制冷的作用,相较于仅能单次利用冷媒热量或单次利用冷媒冷量的系统,可实现热回收,有助于提高能效。具体而言,当对应的换热模块为相变蓄能模块时,可积蓄冷量用于制冷水,当对应的换热模块为室内换热器时,可实现室内制冷降温。此后,从制冷的换热模块的一端输出的气态冷媒经开启的制冷开关汇总到集流装置,再经低压冷媒输入管回到室外机中,完成循环。该多联机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室外机、分流装置、集流装置、整流装置及换热模块,从室外机输出的冷媒经分流装置分流后,可令多个换热模块相对独立地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从而在一套系统内同时实现制冷和制热,并且通过配置相变蓄能模块和室内换热器,可以同时实现室内制热供暖、室内制冷降温、存储热量、存储冷量,结构简洁,集成度高,可减少重复的功能部件,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并且仅需控制分流装置上的制冷开关和制热开关的开闭,即可切换相应换热模块的工作模式,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多联机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变蓄能模块包括壳体和穿过壳体的换热设备,壳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相变蓄能模块的结构。其包括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壳体,以及穿过壳体的换热设备,流经壳体的高温冷媒将热量传递至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实现蓄热,流经壳体的低温冷媒吸收壳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热量,实现蓄冷。换热设备具体可为水路管路,当需要使用热水或冷水时,可将水通入水路管路的入口,水被加热或冷却后即从水路管路的出口流出,方便快捷,缩短了用水的等待时长,提高了用水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换热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储水水箱。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换热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储水水箱,储水水箱包括水箱和盘绕在水箱的内胆外的换热器(如铜管或微通道等),水箱内可存储生活用冷水(或热水,存储热水时,储水水箱具体为储热水箱),换热器可供高温冷媒通过,从而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水箱内的生活用水,实现制热水,换热器也可供低温冷媒通过,从而直接吸收水箱内的生活用水的热量,实现制冷水,结构简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旁通管路,其一端连接在制热管路的输出端和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其另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旁通管路上设有旁通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多联机系统中设置连接整流装置的汇总管路和室外机的低压冷媒输入管的旁通管路,并配置旁通开关,可以在旁通开关开启的情况下,令制热后汇总的部分低温冷媒经旁通管路直接回流至室外机,以弥补室外机中冷媒的不足,保障了多联机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高压罐,分流装置的一端经高压罐与高压冷媒输出管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分流装置和高压冷媒输出管之间设置高压罐,可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使得进入制热的换热模块的均为高压气态冷媒,确保了制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罐设有气态出口和液态出口,气态出口与分流装置的一端连接;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液态冷媒管路,其一端连接液态出口,其另一端连接在制热管路的输出端和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液态冷媒管路上设有液态冷媒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为高压罐设置气态出口和液态出口,并在液态出口和整流装置的汇总管路之间设置带有液态冷媒开关的液态冷媒管路,可将室外机输出的液态冷媒与汇总管路中输出的低温液态冷媒一起输入到制冷的换热模块中,既增加了制冷的冷媒量,又确保了室外机输出的冷媒均能参与到循环中,提高了系统换热效率。可选地,液态冷媒开关的开度可以调节,以调整流经液态冷媒管路的冷媒流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预冷管路和过冷器,预冷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液态冷媒管路的另一端和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预冷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液态冷媒管路和预冷管路同时穿过过冷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整流装置的汇总管路和低压冷媒输入管之间设置预冷管路,具体令预冷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液态冷媒管路的另一端和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可将汇总后的液态冷媒部分抽离回室外机而不流经换热模块,但在返回室外机前,这部分液态冷媒先流经过冷器,同时流经过冷器的还有液态冷媒管路,使得预冷管路中温度更低的液态冷媒吸收液态冷媒管路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液态冷媒的热量,可令液态冷媒管路中的液态冷媒处于过冷状态,有助于确保后续制冷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整流装置还包括整流管路,其一端连接制冷管路的入口端,其另一端同时连接制热管路的出口端和液态冷媒管路的另一端;多联机系统还包括预冷节流阀和预冷换热器,预冷节流阀设置在预冷管路上,并位于预冷管路的一端和过冷器之间;整流管路和预冷管路同时穿过预冷换热器,预冷换热器位于预冷节流阀和过冷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便于说明方案,在整流装置中引入了上述整流管路。通过在过冷器的上游设置预冷换热器,且整流管路和预冷管路同时穿过预冷换热器,并在预冷管路上设置位于预冷换热器上游的预冷节流阀,可令经预冷管路回收的部分液态冷媒先在预冷节流阀中节流降温降压,再经预冷换热器吸收整流管路中的液态冷媒的热量,可令整流管路中的液态冷媒处于过冷状态,有助于确保后续制冷效果。将过冷器与预冷换热器配合使用,经过前后两次预冷,可令整流管路中的液态冷媒充分过冷,提高了后续制冷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旁通管路,其一端连接在预冷管路的一端和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其另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旁通管路上设有旁通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汇集到整流管路中的液态冷媒,要么经制冷管路进入换热模块实现制冷,要么经预冷管路回到室外机,然而在导通的制冷管路较少时,就存在有大量的冷媒需要直接回到室外机的情况。通过增设与预冷管路并联的旁通管路,可在预冷节流阀的开度达到最大都不能满足冷媒流动需求时,打开旁通管路上的旁通开关,实现冷媒分流,既减轻了预冷管路的流动压力,又实现了冷媒快速回流至室外机,以弥补室外机中冷媒的不足,保障了多联机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室内换热器和整流装置之间连接有节流元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室内换热器和整流装置之间连接节流元件,既可在制热结束后为冷凝的液态冷媒降温降压,以供后续制冷使用,又可在制冷开始前进一步为汇总的液态冷媒降温降压,保证了冷媒在系统中流动时其压力和温度按需降低,确保了温度调节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变蓄能模块和整流装置之间连接有节流元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相变蓄能模块和整流装置之间连接节流元件,既可在制热结束后为冷凝的液态冷媒降温降压,以供后续制冷使用,又可在制冷开始前进一步为汇总的液态冷媒降温降压,保证了冷媒在系统中流动时其压力和温度按需降低,确保了温度调节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高压冷媒输出管,14低压冷媒输入管,20分流装置,30集流装置,40整流装置,42制热管路,422制热单向阀,44制冷管路,442制冷单向阀,46汇总管路,48整流管路,50换热模块,52相变蓄能模块,522壳体,524换热设备,54室内换热器,56储水水箱,60制热电磁阀,70制冷电磁阀,80旁通管路,82旁通开关,90高压罐,92气态出口,94液态出口,100液态冷媒管路,102液态冷媒开关,110预冷管路,120过冷器,130预冷节流阀,140预冷换热器,150节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图中未示出)、分流装置20、集流装置30、整流装置40及多个换热模块50。其中,室外机设有高压冷媒输出管12和低压冷媒输入管14;分流装置20的一端连接高压冷媒输出管12;集流装置30的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14;整流装置40包括多个制热管路42和多个制冷管路44,任一制热管路42的输出端均与任一制冷管路44的输入端相连通;每个换热模块50的一端经制热开关(例如制热电磁阀60)连接分流装置20的另一端,每个换热模块50的一端还经制冷开关(例如制冷电磁阀70)连接集流装置30的另一端,每个换热模块50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一个制热管路42的输入端和一个制冷管路44的输出端,多个换热模块50包括至少一个相变蓄能模块52和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5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在室外机上设置有高压冷媒输出管12,以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分流装置20和开启的制热电磁阀60进入对应的换热模块50的一端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对应的换热模块50中放热冷凝成液态,可利用冷媒中的热量起到制热的作用。具体而言,当对应的换热模块50为相变蓄能模块52时,可积蓄热量用于制热水,当对应的换热模块50为室内换热器54时,可实现室内制热供暖。此后,从制热的换热模块50的另一端输出的液态冷媒经整流装置40的制热管路42输出汇总,再经整流装置40的制冷管路44分别进入制冷电磁阀70开启的换热模块50的另一端(可以理解为制热管路42的输出端和制冷管路44的输入端之间存在汇总管路46,所有从制热管路42输出的冷媒在此汇总后,再输入到制冷管路44中),液态冷媒在对应的换热模块50中吸热蒸发,可继续利用冷媒中的冷量起到制冷的作用,相较于仅能单次利用冷媒热量或单次利用冷媒冷量的系统,可实现热回收,有助于提高能效。具体而言,当对应的换热模块50为相变蓄能模块52时,可积蓄冷量用于制冷水,当对应的换热模块50为室内换热器54时,可实现室内制冷降温。此后,从制冷的换热模块50的一端输出的气态冷媒经开启的制冷电磁阀70汇总到集流装置30,再经低压冷媒输入管14回到室外机中,完成循环。该多联机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室外机、分流装置20、集流装置30、整流装置40及换热模块50,从室外机输出的冷媒经分流装置20分流后,可令多个换热模块50相对独立地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从而在一套系统内同时实现制冷和制热,并且通过配置相变蓄能模块52和室内换热器54,可以同时实现室内制热供暖、室内制冷降温、存储热量、存储冷量,结构简洁,集成度高,可减少重复的功能部件,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并且仅需控制分流装置20上的制冷电磁阀70和制热电磁阀60的开闭,即可切换相应换热模块50的工作模式,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具体地,朝向室内换热器54设置室内风扇(图中未示出),以强化换热,室内换热器54和室内风扇共同构成室内机。
可选地,在制热管路42上设置制热单向阀422,制热单向阀422的导通方向为由制热管路42的输入端至制热管路42的输出端,在制冷管路44上设置制冷单向阀442,制冷单向阀442的导通方向为由制冷管路44的输入端至制冷管路44的输出端,从而便捷地控制冷媒在制热管路42和制冷管路44中的流动方向,防止回流,确保了多联机系统的稳定运行。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蓄能模块52包括壳体522和穿过壳体522的换热设备524,壳体522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相变蓄能模块52的结构。其包括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壳体522,以及穿过壳体522的换热设备524,流经壳体522的高温冷媒将热量传递至壳体522内的相变材料,实现蓄热,流经壳体522的低温冷媒吸收壳体522内的相变材料的热量,实现蓄冷。换热设备524具体可为水路管路,当需要使用热水或冷水时,可将水通入水路管路的入口,水被加热或冷却后即从水路管路的出口流出,方便快捷,缩短了用水的等待时长,提高了用水的便利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换热模块50还包括至少一个储水水箱56。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换热模块50还包括至少一个储水水箱56,储水水箱56包括水箱和盘绕在水箱的内胆外的换热器(如铜管或微通道等),水箱内可存储生活用冷水(或热水,存储热水时,储水水箱56具体为储热水箱),换热器可供高温冷媒通过,从而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水箱内的生活用水,实现制热水,换热器也可供低温冷媒通过,从而直接吸收水箱内的生活用水的热量,实现制冷水,结构简洁。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旁通管路80,其一端连接在制热管路42的输出端和制冷管路44的输入端之间,其另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14,旁通管路80上设有旁通开关8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多联机系统中设置连接整流装置40的汇总管路46和室外机的低压冷媒输入管14的旁通管路80,并配置旁通开关82,可以在旁通开关82开启的情况下,令制热后汇总的部分低温冷媒经旁通管路80直接回流至室外机,以弥补室外机中冷媒的不足,保障了多联机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可选地,旁通开关82为电磁阀等具有打开或关闭功能的阀门。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高压罐90,分流装置20的一端经高压罐90与高压冷媒输出管12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分流装置20和高压冷媒输出管12之间设置高压罐90,可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使得进入制热的换热模块50的均为高压气态冷媒,确保了制热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罐90设有气态出口92和液态出口94,气态出口92与分流装置20的一端连接;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液态冷媒管路100,其一端连接液态出口94,其另一端连接在制热管路42的输出端和制冷管路44的输入端之间,液态冷媒管路100上设有液态冷媒开关102。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为高压罐90设置气态出口92和液态出口94,并在液态出口94和整流装置40的汇总管路46之间设置带有液态冷媒开关102的液态冷媒管路100,可将室外机输出的液态冷媒与汇总管路46中输出的低温液态冷媒一起输入到制冷的换热模块50中,既增加了制冷的冷媒量,又确保了室外机输出的冷媒均能参与到循环中,提高了系统换热效率。可选地,液态冷媒开关102的开度可以调节,以调整流经液态冷媒管路100的冷媒流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预冷管路110和过冷器120,预冷管路110的一端连接在液态冷媒管路100的另一端和制冷管路44的输入端之间,预冷管路110的另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14;液态冷媒管路100和预冷管路110同时穿过过冷器12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整流装置40的汇总管路46和低压冷媒输入管14之间设置预冷管路110,具体令预冷管路110的一端连接在液态冷媒管路100的另一端和制冷管路44的输入端之间,可将汇总后的液态冷媒部分抽离回室外机而不流经换热模块50,但在返回室外机前,这部分液态冷媒先流经过冷器120,同时流经过冷器120的还有液态冷媒管路100,使得预冷管路110中温度更低的液态冷媒吸收液态冷媒管路100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液态冷媒的热量,可令液态冷媒管路100中的液态冷媒处于过冷状态,有助于确保后续制冷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装置40还包括整流管路48,其一端连接制冷管路44的入口端,其另一端同时连接制热管路42的出口端和液态冷媒管路100的另一端;多联机系统还包括预冷节流阀130和预冷换热器140,预冷节流阀130设置在预冷管路110上,并位于预冷管路110的一端和过冷器120之间;整流管路48和预冷管路110同时穿过预冷换热器140,预冷换热器140位于预冷节流阀130和过冷器12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方案,在整流装置40中引入了上述整流管路48。通过在过冷器120的上游设置预冷换热器140,且整流管路48和预冷管路110同时穿过预冷换热器140,并在预冷管路110上设置位于预冷换热器140上游的预冷节流阀130,可令经预冷管路110回收的部分液态冷媒先在预冷节流阀130中节流降温降压,再经预冷换热器140吸收整流管路48中的液态冷媒的热量,可令整流管路48中的液态冷媒处于过冷状态,有助于确保后续制冷效果。将过冷器120与预冷换热器140配合使用,经过前后两次预冷,可令整流管路48中的液态冷媒充分过冷,提高了后续制冷效果。可选地,预冷节流阀130为膨胀阀,具体为电子膨胀阀。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旁通管路80,其一端连接在预冷管路110的一端和制冷管路44的输入端之间,其另一端连接低压冷媒输入管14,旁通管路80上设有旁通开关82。
在该实施例中,汇集到整流管路48中的液态冷媒,要么经制冷管路44进入换热模块50实现制冷,要么经预冷管路110回到室外机,然而在导通的制冷管路44较少时,就存在有大量的冷媒需要直接回到室外机的情况。通过增设与预冷管路110并联的旁通管路80,可在预冷节流阀130的开度达到最大都不能满足冷媒流动需求时,打开旁通管路80上的旁通开关82,实现冷媒分流,既减轻了预冷管路110的流动压力,又实现了冷媒快速回流至室外机,以弥补室外机中冷媒的不足,保障了多联机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4和整流装置40之间连接有节流元件15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换热器54和整流装置40之间连接节流元件150,既可在制热结束后为冷凝的液态冷媒降温降压,以供后续制冷使用,又可在制冷开始前进一步为汇总的液态冷媒降温降压,保证了冷媒在系统中流动时其压力和温度按需降低,确保了温度调节效果。可选地,节流元件150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蓄能模块52和整流装置40之间连接有节流元件15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相变蓄能模块52和整流装置40之间连接节流元件150,既可在制热结束后为冷凝的液态冷媒降温降压,以供后续制冷使用,又可在制冷开始前进一步为汇总的液态冷媒降温降压,保证了冷媒在系统中流动时其压力和温度按需降低,确保了温度调节效果。可选地,节流元件150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管制热回收型多功能多联机系统,可充分利用冷媒的冷量和热量,在解决制冷需求的同时,也可解决制热需求,且同时可为用户制取生活热水,还可接相变蓄能模块52(根据相变蓄能模块52运行的是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可将之划分为相变蓄热模块和相变蓄冷模块),存储热量或冷量,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可同时实现多功能的制冷制热蓄热(或蓄冷)功能。具体而言,室外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高压罐90分离后,需要制热的换热模块50对应的制热电磁阀60打开,制冷电磁阀70关闭,冷媒从制热电磁阀60进入需要制热的换热模块50,如储水水箱56、相变蓄热模块、制热的室内机,加热水箱内的水或加热相变蓄热模块内的相变材料,把热量存储在相变蓄热模块内,同时可为需要制热的室内机提供热量,在室内机内放热吹出热风。另一部分冷媒经过高压罐90后经过液态冷媒管路100与经过制热的换热模块50冷凝后的冷媒汇合,经制冷单向阀442进入需要制冷的室内机或相变蓄冷模块,蒸发后回到室外机。室外机可运行纯制冷模式、纯制热模式、主制冷模式或主制热模式。
当运行纯制冷模式时,全部制热电磁阀60关闭,全部制冷电磁阀70打开,液态冷媒开关102打开至最大开度,预冷节流阀130则可根据是否具有过冷需求而确定是否开启及开启的开度。
当运行纯制热模式时,全部制热电磁阀60打开,全部制冷电磁阀70及液态冷媒开关102关闭,此时可根据冷媒流量需求和预冷需求,选择开启预冷节流阀130和旁通开关82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开启预冷节流阀130可实现预冷,开启旁通开关82可满足大流量需求。
当运行主制冷模式时,制热电磁阀60和制冷电磁阀70按需开闭,液态冷媒开关102打开,其开度可按需调节,预冷节流阀130开启。
当运行主制热模式时,制热电磁阀60和制冷电磁阀70按需开闭,预冷节流阀130和旁通开关82均开启,由于执行制热功能的冷媒过多,制冷所需的冷媒较少,制热后汇总的大量冷媒只能经预冷节流阀130和导通的少量制冷管路44分流,余下的冷媒就可以经旁通管路80流回室外机。此时若制热所需的冷媒量极大,可关闭液态冷媒开关102。
此外,图1中的PS1、PS2、PS3为压力传感器,以检测相应位置的冷媒压力,实现对多联机系统的监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设有高压冷媒输出管和低压冷媒输入管;
分流装置,其一端连接所述高压冷媒输出管;
集流装置,其一端连接所述低压冷媒输入管;
整流装置,其包括多个制热管路和多个制冷管路,任一所述制热管路的输出端均与任一所述制冷管路的输入端相连通;及
多个换热模块,每个所述换热模块的一端经制热开关连接所述分流装置的另一端,每个所述换热模块的一端还经制冷开关连接所述集流装置的另一端,每个所述换热模块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一个所述制热管路的输入端和一个所述制冷管路的输出端,所述多个换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相变蓄能模块和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蓄能模块包括壳体和穿过所述壳体的换热设备,所述壳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换热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储水水箱。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旁通管路,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制热管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其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冷媒输入管,所述旁通管路上设有旁通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高压罐,所述分流装置的一端经所述高压罐与所述高压冷媒输出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罐设有气态出口和液态出口,所述气态出口与所述分流装置的一端连接;
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液态冷媒管路,其一端连接所述液态出口,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制热管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液态冷媒管路上设有液态冷媒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预冷管路,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液态冷媒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其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冷媒输入管;
过冷器,所述液态冷媒管路和所述预冷管路同时穿过所述过冷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装置还包括整流管路,其一端连接所述制冷管路的入口端,其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制热管路的出口端和所述液态冷媒管路的另一端;
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预冷节流阀,设置在所述预冷管路上,并位于所述预冷管路的一端和所述过冷器之间;
预冷换热器,所述整流管路和所述预冷管路同时穿过所述预冷换热器,所述预冷换热器位于所述预冷节流阀和所述过冷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旁通管路,其一端连接在所述预冷管路的一端和所述制冷管路的输入端之间,其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冷媒输入管,所述旁通管路上设有旁通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整流装置之间连接有节流元件;和/或
所述相变蓄能模块和所述整流装置之间连接有节流元件。
CN201910687044.9A 2019-07-29 2019-07-29 多联机系统 Pending CN1123039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7044.9A CN112303905A (zh) 2019-07-29 2019-07-29 多联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7044.9A CN112303905A (zh) 2019-07-29 2019-07-29 多联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3905A true CN112303905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32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7044.9A Pending CN112303905A (zh) 2019-07-29 2019-07-29 多联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39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8182A (zh) * 2021-05-06 2021-07-30 北京汇英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组件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5060A (zh) * 2012-03-30 2012-08-22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3080668A (zh) * 2010-09-10 2013-05-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574968A (zh) * 2012-08-08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空气调节系统
CN104748261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4879843A (zh) * 2015-06-12 2015-09-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装置、一拖多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5953486A (zh) * 2016-05-23 2016-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47665A (zh) * 2016-08-11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6420A (zh) * 2016-11-28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制热内机防积液的控制方法
CN109386986A (zh) * 2018-10-22 2019-02-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0668A (zh) * 2010-09-10 2013-05-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2645060A (zh) * 2012-03-30 2012-08-22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3574968A (zh) * 2012-08-08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空气调节系统
CN104748261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4879843A (zh) * 2015-06-12 2015-09-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装置、一拖多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5953486A (zh) * 2016-05-23 2016-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47665A (zh) * 2016-08-11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6420A (zh) * 2016-11-28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制热内机防积液的控制方法
CN109386986A (zh) * 2018-10-22 2019-02-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8182A (zh) * 2021-05-06 2021-07-30 北京汇英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组件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8833B (zh) 热回收外机系统和空调系统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CN108759142A (zh) 一种特殊的复叠式空气源高温热泵冷暖系统
CN112856613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2584285A1 (en)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12303905A (zh) 多联机系统
CN111412687A (zh) 一种制冷制热一体化换热系统
CN106766332B (zh) 空调系统单元及空调系统
CN212481747U (zh) 一种空气源热水地暖变频空调装置
CN210832602U (zh) 空调器
CN209944563U (zh) 空调器
CN210832603U (zh) 空调器
CN209944564U (zh) 空调器
CN209944565U (zh) 空调器
CN109386989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8759150B (zh) 空调系统和其控制方法
WO2021231619A1 (en) Switching flow water source heater/chiller
CN208846601U (zh) 一种冷水热泵机组及空调设备
CN207279844U (zh) 空调器
CN218915208U (zh) 蓄能空调系统
CN112283818B (zh) 多联机系统
CN214249793U (zh) 空调系统组件和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18523697U (zh) 空调系统
CN218544693U (zh) 空调系统
CN214249789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