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2303B - 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 - Google Patents

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2303B
CN113882303B CN202111213681.6A CN202111213681A CN113882303B CN 113882303 B CN113882303 B CN 113882303B CN 202111213681 A CN202111213681 A CN 202111213681A CN 113882303 B CN113882303 B CN 113882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sweeping
air
garbage
inj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36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82303A (zh
Inventor
辛绪早
田野
易伟
陈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36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2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2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2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82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2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08Pneumatically dislodging or taking-up undesirable matter or small objects; Drying by heat only or by streams of gas; Cleaning by projecting abrasive particles
    • E01H1/0827Dislodging by suction; Mechanical dislodging-cleaning 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or dependent exhaust, e.g. dislodging-sweep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 suction nozzles ; Mechanical loosening devices working under vacuum
    • E01H1/0836Apparatus dislodging all of the dirt by suction ; Suction nozzles
    • E01H1/0845Apparatus dislodging all of the dirt by suction ; Suction nozzles with mechanical loosening or feeding instruments for the dirt to be sucked- up, e.g. brushes, scra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扫车、清扫方法与作业模式,清扫车包括吸拾装置、车架、设置在车架上分隔成至少两组具有彼此独立的密闭型腔的垃圾箱、以及设置在车架上与垃圾箱的密闭型腔连通设置的气力动力装置,所述气力动力装置通过抽吸管与吸拾装置连通,所述吸拾装置包括至少两套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所述吸拾组件沿前进方向间隔地设置,所述吸拾组件通过抽吸管与垃圾箱一一对应连通,构成彼此独立的抽吸回路,在车辆前进方向上,每套吸拾组件的后方对应设置所述喷气装置,以喷射出高压气流推动垃圾物到达所述吸拾组件。该清扫车有利于快速、充分吸拾路面垃圾物。

Description

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清扫车、使用该清扫车的清扫方法与作业模式。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铺设总量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是路面垃圾的增加,这些垃圾严重影响到车辆的行车安全。
现有的清扫作业机械设备作业速度慢,易堵塞交通,严重时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高速公路快速清扫作业一直是高速管路管理的一个难点,国内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专门设备用于快速地清理垃圾,所以开发出一款适用于高速公路路面清扫的环卫车至关重要。
现有清扫车清扫作业速度较慢,一般在5~10km/h之间。在车速高、车流量比较大的城市环线、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上进行清扫作业时,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易引发交通事故。如果清扫作业速度≥10km/h后,由于车速过快,路面垃圾与气流作用时间太短,吸嘴吸拾能力不够,无法将路面的垃圾抽吸干净,容易出现漏吸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以解决清扫车高速行驶作业时,因吸嘴吸拾能力不足或结构缺陷而出现的漏吸问题;并且解决现有清扫车清扫作业速度较慢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高速清扫作业时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提一种清扫车,包括吸拾装置、车架、设置在车架上分隔成至少两组具有彼此独立的密闭型腔的垃圾箱、以及设置在车架上与垃圾箱的密闭型腔连通设置的气力动力装置,所述气力动力装置通过抽吸管与吸拾装置连通,所述吸拾装置包括至少两套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所述吸拾组件沿前进方向间隔地设置,所述吸拾组件通过抽吸管与垃圾箱一一对应连通,构成彼此独立的抽吸回路,在车辆前进方向上,每套吸拾组件的后方对应设置所述喷气装置,以喷射出高压气流推动垃圾物到达所述吸拾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吸拾装置包括滑动车,滑动车与车架连接,所述吸拾组件包括第一抽吸罩及第二抽吸罩,第一抽吸罩及第二抽吸罩分别安装于滑动车上且位于前进方向的前侧及后侧,所述喷气装置包括第一喷气装置及第二喷气装置,第一喷气装置安装于滑动车上且位于第一抽吸罩的后方,以喷出气流将路面垃圾物推向第一抽吸罩,第二喷气装置安装于滑动车上且位于第二抽吸罩的后方,以喷出气流将路面垃圾物推向第二抽吸罩。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上设有第一供气装置、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装置及第二供气管,第一供气装置通过第一供气管连接第一喷气装置,以供第一供气装置产生的高压气流经第一供气管并从第一喷气装置喷出;第二供气装置通过第二供气管连接第二喷气装置,以供第二供气装置产生的高压气流经第二供气管并从第二喷气装置喷出。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箱包括第一垃圾箱及第二垃圾箱,第一垃圾箱及第二垃圾箱设置于车架上,所述抽吸管包括第一抽吸管及第二抽吸管,第一抽吸罩通过第一抽吸管连接至第一垃圾箱,所述气力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第一风机的进风端与第一垃圾箱连接,第二抽吸罩通过第二抽吸管连接至第二垃圾箱,第二风机的进风端与第二垃圾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抽吸罩形成有用于汇集垃圾物的第一抽吸腔,第一抽吸罩开设有与第一抽吸腔相通的第一抽吸口,第一抽吸罩以第一抽吸口朝下的方式安装于滑动车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抽吸腔包括前腔及后腔,前腔及后腔按前进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布置,后腔沿前进方向的长度大于前腔沿前进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抽吸罩包括顶板、前侧板及后侧板,前侧板及后侧板分别安装于顶板的前后侧,顶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端板,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及两端板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抽吸口朝下的第一抽吸腔。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及后侧板分别相对于顶板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相对于顶板的设置位置,进而调节第一抽吸口的离地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气装置的喷气口向下倾斜并朝向第一抽吸罩后腔的后进气间隙布设。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车架底部且位于吸拾装置前方的多个扫盘调节装置,多个扫盘调节装置分别对称布置于车架的左、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扫盘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转动座、升降调节机构及扫盘,水平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清扫车的底盘大梁固定,其另一端通过转动座与升降调节机构铰接,升降调节机构远离转动座的一端高度可调节地设置有扫盘,水平调节机构与转动座之间设置有可伸缩回弹设置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传动板、转轴及弹性件,传动板的一端通过转轴分别与水平调节机构及转动座铰接,其另一端通过弹性件与转动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架及水平驱动件,固定架的一端与清扫车的底盘大梁固定安装,另一端设有铰接座,铰接座、转动座及传动板通过转轴铰接,水平驱动件通过传动板驱动转动座绕转轴摆动;
或者,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平移机构,平移机构的平移端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通过缓冲结构带动转动座摆动,转动座的摆动通过升降调节机构带动扫盘摆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的清扫车的清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清扫车前进清扫时,带动滑动车一同前进,启动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工作,使得第一垃圾箱及第一抽吸罩、第二垃圾箱及第二抽吸罩产生负压从而抽吸路面垃圾物,路面垃圾物通过前、后两次抽吸分别进入第一垃圾箱及第二垃圾箱内,通过第一抽吸罩后方设置的第一喷气装置喷出的气流射向路面,第一喷气装置喷射出的气流产生的文氏管放大效应,增加了气流与垃圾物的能量交换作用,气流的压能迅速转换为垃圾物前进的动能,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垃圾物能快速到达第一抽吸罩。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清扫车的作业模式,包括左清扫模式、右清扫模式和/或全清扫模式,
左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左侧的扫盘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右侧的扫盘向内隐藏不动作,第一抽吸罩左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及第二抽吸罩左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开通,第一抽吸罩右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及第二抽吸罩右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关闭,第一喷气装置及第二喷气装置的左侧喷气口开通,第一喷气装置及第二喷气装置的右侧喷气口关闭;
右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右侧的扫盘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左侧的扫盘向内隐藏不动作,第一抽吸罩右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及第二抽吸罩右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开通,第一抽吸罩左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及第二抽吸罩左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关闭,第一喷气装置及第二喷气装置的右侧喷气口开通,第一喷气装置及第二喷气装置的左侧喷气口关闭;
全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左右侧的扫盘全部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第一抽吸罩连接的第一抽吸管全部开通,第一喷气装置及第二喷气装置的喷气口全部开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清扫车通过在车架下方设置至少两套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相配合的吸拾装置,在气力动力装置的抽吸作用下,垃圾箱形成负压从而分别前后多次吸拾垃圾物,使得路面垃圾物被彻底吸拾干净。通过在吸拾组件的后方设置喷气装置,喷气装置喷射出的高压气流喷向地面,产生的文氏管放大效应,增加了气流与垃圾物的能量交换作用,高压气流的压能迅速转换为垃圾物前进的动能,在这种推力的作用下,垃圾物能快速到达吸拾组件,有利于快速、充分吸拾路面垃圾物。此外,喷气装置能够将路面凹缝内的垃圾和粘附路面上的垃圾被完全吸拾,例如粘土等难以吸收的黏性垃圾也可以被冲离路面并随气流被吸入,从而增强对路面的整体清洁能力。
本发明清扫车的作业模式能针对路面垃圾分布在路沿两侧的情况,灵活选择左清扫模式、右清扫模式及全清扫模式当中的任意一种清扫模式进行清扫作业,保证单侧高效、低耗作业,能量更加集中,清扫作业速度更加快捷。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扫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扫车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扫车的吸拾装置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去除连杆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扫车的吸拾装置使用时的气流方向参考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扫车的吸拾装置的前侧板的旋转式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扫盘调节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扫盘调节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扫盘调节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扫盘调节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扫盘调节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现有技术清扫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扫车的左清扫模式的使用状态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扫车的右清扫模式的使用状态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扫车的全清扫模式的使用状态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清扫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吸拾装置10、车架20、滑动车101、第一抽吸罩102、第一抽吸管103、第一垃圾箱104、第一供气装置105、第一供气管106、第一喷气装置107、第二抽吸罩108、第二抽吸管109、第二垃圾箱110、第二供气装置111、第二供气管112、第二喷气装置113、第一风机114、第二风机115、前进方向V、第一卸料门116、第二卸料门117、第一抽吸腔1021、第一抽吸口1022、长度A、长度B、第一气流1211、第二气流1212、前进气间隙130、后进气间隙120、承载架1011、滑轮1012、顶板123、前侧板124、后侧板125、活动孔1110、旋转板1111、传动轴1112、调节转轴1113、托板1114、连杆16、扫盘调节装置118、现有吸拾装置100、现有扫盘119;
水平调节机构1、转动座2、升降调节机构3、扫盘4、底盘大梁1001、缓冲结构5、传动板51、转轴52、弹性调节件53、弹性件54、螺接部55、扫盘调节件56、固定架11、水平驱动件12、铰接座13、铰接轴14、升降连杆31、调节杆32、升降驱动件33、升降座34、驱动马达35、限位螺栓36、防撞避让结构37、行驶轨迹S、平移机构201、摆动机构202、固定臂2011、滑动臂2012、平移驱动件20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扫车,包括吸拾装置10和车架20,以及设置在车架20上,分隔成至少两组具有彼此独立的密闭型腔的垃圾箱,还包括设置在车架20上,与垃圾箱的密闭型腔连通设置的气力动力装置,所述气力动力装置通过抽吸管与吸拾装置10连通,所述吸拾装置10包括至少两套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所述吸拾组件沿前进方向V间隔地设置,所述吸拾组件通过抽吸管与垃圾箱一一对应连通,构成彼此独立的抽吸回路。以此,沿前进方向V间隔设置的吸拾组件通过抽吸管与吸拾装置10连通后,在车辆前进方向V上,形成彼此独立的至少两路抽吸回路,从而可实现在同个吸拾装置10内形成不同吸拾能力的抽吸回路,继而延长吸拾装置10对垃圾的作业时间,实现分段抽吸力作用效果的无缝叠加,从而提升整个吸拾装置10的抽吸能力。在车辆前进方向V上,每套吸拾组件的后方对应设置所述喷气装置,以喷射出高压气流推动垃圾物到达所述吸拾组件。
本发明清扫车通过在车架20下方设置至少两套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相配合的吸拾装置10,在气力动力装置的抽吸作用下,垃圾箱形成负压从而分别前后多次吸拾垃圾物,使得路面垃圾物被彻底吸拾干净。通过在吸拾组件的后方设置喷气装置,喷气装置喷射出的高压气流喷向地面,产生的文氏管放大效应,增加了气流与垃圾物的能量交换作用,高压气流的压能迅速转换为垃圾物前进的动能,在这种推力的作用下,垃圾物能快速到达吸拾组件,有利于快速、充分吸拾路面垃圾物。此外,喷气装置能够将路面凹缝内的垃圾和粘附路面上的垃圾被完全吸拾,例如粘土等难以吸收的黏性垃圾也可以被冲离路面并随气流被吸入,从而增强对路面的整体清洁能力。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吸拾装置10包括滑动车101,滑动车101与车架20连接,以供车架20带动滑动车101移动。所述吸拾组件包括第一抽吸罩102及第二抽吸罩108,第一抽吸罩102及第二抽吸罩108分别安装于滑动车101上且位于前进方向V的前侧及后侧。所述喷气装置包括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第一喷气装置107安装于滑动车101上且位于第一抽吸罩102的后方,以供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出的气流将路面垃圾物推向第一抽吸罩102。第二喷气装置113安装于滑动车101上且位于第二抽吸罩108的后方,以供第二喷气装置113喷出的气流将路面垃圾物推向第二抽吸罩108。车架20上设有第一供气装置105、第一供气管106、第二供气装置111及第二供气管112,第一供气装置105通过第一供气管106连接第一喷气装置107,以供第一供气装置105产生的高压气流经第一供气管106并从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出。第二供气装置111通过第二供气管112连接第二喷气装置113,以供第二供气装置111产生的高压气流经第二供气管112并从第二喷气装置113喷出。所述垃圾箱包括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设置于车架20上。所述抽吸管包括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管109,第一抽吸罩102通过第一抽吸管103连接至第一垃圾箱104。所述气力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风机114及第二风机115,第一风机114的进风端与第一垃圾箱104连接,以通过第一抽吸罩102及第一抽吸管103将垃圾物吸入第一垃圾箱104内。第二抽吸罩108通过第二抽吸管109连接至第二垃圾箱110,第二风机115的进风端与第二垃圾箱110连接,以通过第二抽吸罩108及第二抽吸管109将垃圾物吸入第一垃圾箱104内。
本发明清扫车通过在滑动车101上设置第一抽吸罩102及第二抽吸罩108,在第一风机114及第二风机115的抽吸作用下,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形成负压从而分别前后两次吸拾垃圾物,使得路面垃圾物被彻底吸拾干净。通过在第一抽吸罩102的后方设置第一喷气装置107,第一供气装置105产生的高压气流经第一供气管106并从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向地面,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射出高压气流产生的文氏管放大效应,增加了气流与垃圾物的能量交换作用,高压气流的压能迅速转换为垃圾物前进的动能,在这种推力的作用下,垃圾物能快速到达第一抽吸罩102,有利于快速、充分吸拾路面垃圾物。同理,在第二抽吸罩108后方设置第二喷气装置113,有利于快速、充分吸拾路面残留的垃圾物。此外,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能够将路面凹缝内的垃圾和粘附路面上的垃圾被完全吸拾,例如粘土等难以吸收的黏性垃圾也可以被冲离路面并随气流被吸入,从而增强对路面的整体清洁能力。
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分别设置有两套,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扫路面的洁净度,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还可以分别设置三套、四套或多套,通过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相配合实现连续多次吸拾,从而提高路面的洁净度。
为了便于收集并倾倒垃圾物以及第一供气管106与第二供气管112的布置,优选地,第二垃圾箱110设置在第一垃圾箱104上方,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的后端排出口分别设置有可供打开或关闭的第一卸料门116及第二卸料门117。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形成的整体箱铰接于车架20上,使得整体箱能够绕铰接处旋转从而卸下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的垃圾物。这样设置,在需要排出垃圾物时,只需整体箱旋转成倾斜状态,使垃圾物从整体箱中依靠自身重力作用沿斜坡向下自动排出即可,无需使用其他设备,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上下布置的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形成的整体箱与车架20之间具有布置空间,以便于布置第一供气装置105、第一供气管106、第二供气装置111及第二供气管112。
为了提高第一抽吸罩102及第二抽吸罩108吸附的均匀性,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管109分别沿第一抽吸罩102的延长方向(即车架20宽度方向)及第二抽吸罩108的延长方向(即车架20宽度方向)设置有多根。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14的功率大于第二风机115的功率,使得第一风机114的吸力大于第二风机115的吸力,以供第一抽吸罩102在第一风机114的吸力作用下吸拾较大的垃圾物,第二抽吸罩108在第二风机115的吸力作用下吸拾粉尘和较小的垃圾物。如此既实现了垃圾物的分类吸拾功能,又降低了风机的能耗。优选地,第一风机114采用发动机作为驱动。第二风机115可采用液压、电机等方式驱动。
可以理解,第一风机114及第二风机115可以通过同一个风力系统分配不同的吸力实现不同重量垃圾物的吸拾,也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风力系统提供吸力实现不同重量垃圾物的吸拾。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抽吸罩102形成有用于汇集垃圾物的第一抽吸腔1021,第一抽吸罩102开设有与第一抽吸腔1021相通的第一抽吸口1022。第一抽吸罩102以第一抽吸口1022朝下的方式安装于滑动车101上。第一抽吸管103连接于第一抽吸罩102的顶壁,以便于管路连接。第一抽吸腔1021包括前腔及后腔,前腔及后腔按前进方向V分别从前往后依次布置。后腔沿前进方向V的长度A大于前腔沿前进方向V的长度B。
使用该吸拾装置10清扫时,如图5所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气流流向。该吸拾装置10在牵引力作用下沿前进方向V以一定速度行驶,在后腔沿前进方向V的长度A与前腔沿前进方向V的长度B相等的情况下,吸入前腔的第一气流1211的方向与该吸拾装置10前进方向V相反,使得第一气流1211与垃圾物的作用时间较短。然而,吸入后腔的第二气流1212的方向与本吸拾装置前进方向V相同,使得第二气流1212与垃圾物的作用时间较长。因此,通过将前腔及后腔进行合理分配,使得后腔沿前进方向V的长度A大于前腔沿前进方向V的长度B。如此,能大幅延长第二气流1212与垃圾物的作用时间,前腔和后腔的抽吸效果叠加,使垃圾物达到悬浮状态,更加有利用于垃圾物快速吸送,极大地提高了该吸拾装置10在高速作业状态下的吸拾能力。此外,本吸拾装置前腔的前进气间隙130靠近第一抽吸管103,后腔的后进气间隙120远离第一抽吸管103,使得吸入前腔的第一气流1211的抽吸作用力大于吸入后腔的第二气流1212抽吸作用力,如此,使得体积及重量较大的垃圾物通过前腔的前进气间隙130吸入,残余的碎小垃圾物通过后腔的后进气间隙120吸入,实现了分类吸入垃圾物,有利于充分吸入各类垃圾物,提高路面的清洁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吸拾装置10能有效解决清扫车高速行驶作业时,因清扫车的吸拾装置吸拾能力不足或结构缺陷而出现的漏吸问题,并且解决了现有清扫车清扫作业速度较慢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高速清扫作业时车辆的行驶安全性,避免了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滑动车101包括承载架1011及安装于承载架1011四角位置的滑轮1012。承载架1011采用方形框架结构,方形框架结构可采用金属方管或钢板焊接而成,如此设计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承载强度高,便于安装第一抽吸罩102及第二抽吸罩108。
本实施例中,第一抽吸罩102包括顶板123、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分别安装于顶板123的前后侧,顶板12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端板。顶板123、前侧板124、后侧板125及两端板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抽吸口1022朝下的第一抽吸腔1021。
顶板123可采用金属板,前侧板124和后侧板125采用弹性板,弹性板例如橡胶板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允许尺寸稍大一些的垃圾物通过,同时使其与垃圾物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噪音。较佳地,前侧板124的底部朝第一抽吸腔1021内侧倾斜安装,以供更顺畅地引导尺寸稍大一些的垃圾物通过。后侧板125垂直安装于顶板123的后侧,呈竖向布设,以供该吸拾装置10在经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提供缓冲支撑作用。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为了能够满足吸拾尺寸大小各异的垃圾物,优选地,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分别相对于顶板123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相对于顶板123的设置位置(即可视为对应侧板末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第一抽吸口1022的离地高度。为了方便地调节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与地面的距离,顶板123的前后侧边缘上分别沿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的移动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长形孔,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分别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长形孔配合连接。紧固件通常采用螺栓螺母的形式,侧板沿长形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侧板末端距离地面的距离,调节完成后拧紧螺母即可稳定而有效地固定侧板。
请参阅图6,作为前侧板124的另一种调节方式,第一抽吸罩102包括顶板123及前侧板124,顶板123固定于承载架1011上,承载架1011上设有活动孔1110,前侧板124的顶端连接有旋转板1111,旋转板1111通过传动轴1112活动穿设于活动孔1110内,传动轴1112可沿活动孔1110径向移动地设置。承载架1011上位于前侧板124下方设有调节转轴1113,调节转轴1113与顶板123之间具有活动间隙,前侧板124活动地穿设于该活动间隙内。前侧板124顶端的下表面连接有呈夹角设置的托板1114,调节转轴1113位于托板1114及前侧板124所成的夹角内,托板1114及前侧板124活动支撑于调节转轴1113上。承载架1011上设有伸缩驱动件,伸缩驱动件的伸缩端与传动轴1112连接,以驱动传动轴1112在活动孔1110内移动,从而通过旋转板1111带动前侧板124绕调节转轴1113旋转以调节前侧板124的角度。当遇较轻的垃圾时,例如轻飘物,将前侧板124的角度调大,实现不同成分垃圾的吸拾,提高吸拾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抽吸罩102还可以设计为各种形式,只要能够吸拾起垃圾物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二抽吸罩108可采用与第一抽吸罩102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抽吸罩108沿前进方向V的宽度小于第一抽吸罩102沿前进方向V的宽度。
第一喷气装置107的喷气口向下倾斜朝向第一抽吸罩102后腔的后进气间隙120,以将漏吸的垃圾物推送至第一抽吸罩102的后腔,从而提高路面的洁净度。同理,第二喷气装置113按照第一喷气装置107相同的方式布置于第二抽吸罩108的后方。
优选地,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可采用气刀。气刀在实际使用中又称风刀、气幕、气帘、条形气流放大器等。其工作原理是:高压空气经气刀的间隙在长度方向位形成一张均衡的高速气流薄片。气刀吹出的气流射向路面,形成垃圾物加速到达对应的抽吸罩的风屏,气刀喷出的高速气流薄片冲击路面,对路面垃圾物起到冲击作用,如此便于将漏吸的垃圾物彻底、快速地推送至第一抽吸罩102的后腔,有利于快速、充分吸附路面垃圾物。
为了便于与清扫车连接以带动本吸拾装置10移动,本吸拾装置包括连杆16,连杆16的一端铰接于承载架1011上,其另一端用于与清扫车的车架20铰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扫车还包括设置于车架20底部且位于吸拾装置10前方的多个扫盘调节装置118,多个扫盘调节装置118分别对称布置于车架20的左、右侧。吸拾装置10的宽度与两个扫盘调节装置118的间距相适配,以吸拾两个扫盘调节装置118之间汇集的垃圾物。
如图7及图8所示,作为所述扫盘调节装置118的一个实施例,该扫盘调节装置118包括水平调节机构1、转动座2、升降调节机构3、扫盘4、控制模块及路沿识别系统。水平调节机构1的一端与清扫车的底盘大梁1001(图9所示)固定,相对设置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座2与升降调节机构3铰接,升降调节机构3远离转动座2的另一端高度可调节的设置有扫盘4。控制模块分别与水平调节机构1及路沿识别系统电性连接,以根据路沿识别系统检测到的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来控制水平调节机构1的动作,从而自动控制扫盘4与路沿之间的距离,使得扫盘4的扫毛紧贴路沿进行清扫。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座2的一端与水平调节机构1连接,相对设置的另一端与升降调节机构3的一端铰接,升降调节机构3的另一端与扫盘4连接。
本发明扫盘调节装置118通过依次铰接的水平调节机构1、转动座2、升降调节机构3,使得扫盘4可通过水平调节机构1带动转动座2摆动,从而调节扫盘4的水平位移。升降调节机构3带动扫盘4升降,从而调节扫盘4的扫毛与路面的距离。路沿识别系统检测到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控制模块根据路沿识别系统检测到的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来控制水平调节机构1的动作。当检测到的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水平调节机构1动作以带动转动座2正向转动,从而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带动扫盘4向车外侧移动,以保持扫盘4与路沿之间的距离为预定值,使得扫盘4的扫毛紧贴路沿进行清扫。当检测到的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小于预定值时,控制水平调节机构1动作以带动转动座2反向转动,从而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带动扫盘4向车内侧移动,以保持扫盘4与路沿之间的距离为预定值,使得扫盘4的扫毛紧贴路沿进行清扫,同时,扫盘4能实现主动避让,避免扫盘4与路沿发生刮擦或碰撞。因此,本发明扫盘调节装置118能自动控制扫盘4与路沿之间的距离,避免扫盘与路沿发生刮擦或碰撞,同时保证扫毛紧贴路沿,避免漏扫问题,满足高速清扫作业要求,提高了高速清扫作业时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沿车辆前进方向V的反向,水平调节机构1与转动座2之间设置有可伸缩回弹设置的缓冲结构5。由此,在作业时,随着车辆行进过程中,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阻力迫使扫盘4沿车辆前进方向V的反向拉伸,从而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带动转动座2向车辆行驶相反的方向旋转,继而给设置在水平调节机构1和转动座2之间的缓冲结构5施加拉力,使得缓冲结构5在作业过程中,始终处于张紧状态。换言之,通过在水平调节机构1和转动座2之间的缓冲结构5,在作业过程中,给扫盘4施加一个与车辆前进方向V相同的张力,将受阻力往后摆动的扫盘4拉住,从而确保扫盘4能够实时抵靠路沿,避免清扫区域的遗落。与此同时,使得扫盘4在遇到障碍物向后摆动离开路沿后,能够在缓冲结构5作用下立刻复位至作业的路沿,且向后摆动的幅度越大,缓冲结构5受到的拉力越大,反弹复位的速度越快,使得遗漏作业区域的可能性越小,继而实现扫盘4的作业区域的主动的局部修正和调整,显著提升了调节的灵敏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5包括传动板51、转轴52及弹性件54。传动板51的一端通过转轴52分别与水平调节机构1及转动座2铰接,传动板51的另一端通过弹性件54与转动座2连接。具体地,传动板51远离转动座2的一端具有折弯部,弹性件54设置于所述折弯部与转动座2之间。为了提高扫盘4的适应性,以用于不同路面和/或路沿的清扫作业,缓冲结构5还包括设置在弹性件54和传动板51之间的弹性调节件53,所述弹性调节件53贯穿传动板51的折弯部,且与弹性件54连接。较佳地,折弯部开设有螺孔,弹性调节件53螺接于螺孔内,弹性件54的一端连接于弹性调节件53上,另一端连接于转动座2上,水平调节机构1的驱动端与传动板51铰接,以驱动传动板51绕转轴52摆动。旋转弹性调节件53来调节弹性件54拉力的大小,使得扫盘4避让阻力和回位速度适当。在弹性件54的拉力作用下,传动板51端部抵持于转动座2上,以通过传动板51带动转动座2摆动。弹性件54采用拉簧,拉簧一端的钩部挂持于弹性调节件53上,另一端的钩部挂持于传动板51上。可以理解,弹性调节件53也可以安装于转动座2上来实现弹性件54的调节,或者在弹性件54两端均设置弹性调节件53来调节。弹性调节件53也可以省略,将弹性件54一端直接连接于传动板51上。
为了用于调节扫盘4的扫毛磨损后的清扫作业宽度,传动板51上具有螺接部55,螺接部55上开设有螺孔,该螺孔内螺接有扫盘调节件56,扫盘调节件56的端部用于抵持传动板51上,从而调节扫盘4位置。
在弹性件54的弹力作用下,迫使扫盘4的扫毛抵靠路沿,当遇到障碍物时,弹性件54被拉伸,实现被动避让,避免扫盘4与路沿发生刚性刮擦或碰撞。缓冲结构5设置在水平调节机构1及升降调节机构3的中间位置处,能有效减少扫盘4摆动的弧度,提高扫盘4主动避让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水平调节机构1包括固定架11及水平驱动件12。固定架11的一端用以与清扫车的底盘大梁1001固定安装,另一端设有铰接座13,铰接座13、转动座2及传动板51通过转轴52铰接。水平驱动件12通过传动板51驱动转动座2绕转轴52摆动。优选地,水平驱动件12采用伸缩式驱动件,伸缩式驱动件的本体端铰接于固定架11上,伸缩式驱动件的伸缩杆端部通过铰接轴14铰接于传动板51上,以驱动传动板51绕转轴52摆动。伸缩式驱动件设有用于检测伸缩杆伸缩量的位移传感器,以通过控制模块精确控制伸缩式驱动件的伸缩量。当伸缩式驱动件的伸缩杆伸出时,在克服弹性件54的作用力后,传动板51绕转轴52逆时钟旋转,传动板51带动转动座2绕转轴52逆时钟旋转,转动座2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带动扫盘4向车内侧移动,从而增大扫盘4与路沿的距离。当伸缩式驱动件的伸缩杆缩回或泄力后,在弹性件54的作用下,传动板51绕转轴52顺时钟旋转,传动板51通过弹性件54拉动转动座2绕转轴52顺时钟旋转,转动座2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带动扫盘4向车外侧移动,从而缩小扫盘4与路沿的距离。由此,通过水平驱动件12和弹性件54共同作用时,使得整套扫盘4的调节装置处于实时的绷紧状态,以提高调节的灵敏度及反馈的即时性。优选地,伸缩式驱动件可采用液压缸、气缸或电动缸等。
本实施例中,升降调节机构3包括升降连杆31、调节杆32、升降驱动件33及升降座34。升降连杆31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座2及升降座34铰接。升降座34上安装有驱动马达35,驱动马达35的输出轴向下,扫盘4安装于驱动马达35的输出轴,以驱动扫盘4旋转。调节杆32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座2及升降座34铰接,且调节杆32与升降连杆31平行设置,升降连杆31、调节杆32、升降座34及转动座2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铰接机构。采用平行四边形铰接机构有利于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及升降运动的顺畅性。调节杆32采用可伸缩调节长度的杆体,以便于安装时调节升降座34的安装角度,保证扫盘4水平安装。可以理解,调节杆32也可以省略,同样可以实现升降功能。升降驱动件33用于驱动平行四边形铰接机构升降运动,从而带动扫盘4升降调节高度位置。优选地,升降驱动件33采用伸缩式驱动件,伸缩式驱动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转动座2及平行四边形铰接机构的升降端。为了便于固定,伸缩式驱动件的伸缩杆端铰接于升降连杆31的升降端。通过伸缩式驱动件的伸缩动作从而带动平行四边形铰接机构升降运动。为了避免伸缩式驱动件失压后,平行四边形铰接机构无限制下降导致扫盘4的扫毛拖地,转动座2的底部螺接有限位螺栓36,限位螺栓36的端部抵持于升降连杆31上。
水平驱动件12采用带位移传感器的伸缩式驱动件,由此,扫盘4在摆动过程中,通过调节杆32带动转动座2发生角度的变化,继而带动水平驱动件12的伸缩杆的行程发生变化,将转动座2角度微小变化转化为伸缩杆的行程变化,基于水平驱动件12自身的长度因素,进一步地将扫盘4角度的变化比例的放大,转化为行程的变化,通过位移传感器能够快速、及时的捕捉并反馈相应的信号,以供控制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伸缩式驱动件的伸缩杆行程通过升降连杆31及调节杆32的长度比例放大,缩短了伸缩式驱动件的作动作进时间,提高扫盘4调整、摆动的敏捷性,使路沿偏离控制更加精准。
综上,通过动水平驱动件12采用带位移传感器的伸缩式驱动件,通过其自身的长度,将扫盘4状态的姿态变化比例放大,能快速、及时的捕捉并反馈相应的控制信号,缩短了伸缩式驱动件的作动时间,很好的克服了较高速度情况下,扫盘4因姿态发生改变,复位调整较慢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垃圾遗漏现象。
为了避免扫盘4与路沿等障碍物发生刮擦或碰撞而受损,升降座34上安装有防撞避让结构37,防撞避让结构37沿扫盘4径向向外突出,以供清扫车行驶过程中障碍物只能碰撞至防撞避让结构37的突出部,从而起到保护扫盘4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防撞避让结构37由杆体围合形成扇形结构,以当障碍物碰撞至扇形结构的弧形面时能顺畅滑过,减小清扫车前进的阻力;此外,杆体围合形成扇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能为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此外,采用杆体围合形成扇形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成本低、制作便捷的优点。可以理解,防撞避让结构37也可以采用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的直径大于扫盘4的直径。可以理解,防撞避让结构37并不局限于扇形或圆形,防撞避让结构37优选为具有一弧形面的结构,以供碰撞障碍物后沿弧形面滑过,防撞避让结构37还可采用其它形状。当驾驶员因操作不及时而未能避开障碍物时,防撞避让结构37会碰撞并滑过障碍物,从而推动转动座2及升降调节机构3向车身内侧缩回,弹性件54被拉伸。如此,避免扫盘4的钢制结构部份与路沿等障碍物发生刮擦或碰撞(特别是路沿比较高时)。当越过路沿等障碍物后,扫盘4在弹性件54作用下恢复到避让之前的状态。
基于上述扫盘调节装置118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清扫调节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及路沿识别系统。路沿识别系统包括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RGB相机及激光雷达,RGB相机设置于清扫车的车头正面的中间位置处,四个激光雷达分别设置于清扫车的四角位置处。
当清扫车开始清扫作业时,RGB相机开始获取当前路况下的RGB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输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进行路沿的检测,得到路沿检测的结果,最后将路沿检测的结果传给激光雷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激光雷达与RGB相机同步采集,获取前方道路的点云,经过坐标系变换、反投影变换后,得到深度图。融合深度图和RGB图像检测的路沿,最终输出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
路沿的识别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来进行检测,首先用卷积层提取出RGB图像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语义分割,最终分割出路沿,并将其定位在图像上。
路沿的测距基于激光雷达的3D成像功能和三维几何变换。首先获取车辆前方道路的三维点云,通过几何变换后得到深度图,最终融合路沿数据后计算出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
本发明清扫调节系统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及路沿识别系统,路沿识别系统包括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RGB相机及激光雷达。如此,能精确、快速地计算出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以自动控制扫盘4与路沿之间的距离,避免扫盘与路沿发生刮擦或碰撞,同时保证扫毛紧贴路沿,避免漏扫问题,满足高速清扫作业要求,提高了高速清扫作业时的安全性。
如图9所示,本发明扫盘调节装置118相对设置于底盘大梁1001的两侧,水平调节机构1的固定端固定于清扫车的底盘大梁1001上。清扫车高速清扫作业时,车身两侧的扫盘4外摆伸出,扫盘4同时旋转,将路面上的垃圾物清扫至吸拾装置10正前方,再由吸拾装置10吸入垃圾箱内。一般情况下,垃圾物主要集中在路沿两侧附近。为了能够将路沿及路面上的垃圾物清扫干净,需要使扫盘4的扫毛紧贴路沿,才能确保路沿附近的垃圾不漏扫。但因路面不平、驾驶员驾驶水平等方面受到限制,现有技术无法使清扫车在高速清扫作业时始终让扫盘4的扫毛紧贴路沿并保持直线行驶,也就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清扫车清扫作业时,车辆的正常行驶轨迹S实际是曲线前进的,扫盘4的扫毛不能始终保持紧贴路沿(图中水平直线表示路沿),导致有部分垃圾物遗漏在路沿附近。
基于上述扫盘调节装置118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清扫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扫车开始作业后,车身两侧的扫盘4外摆伸出,扫盘4同时旋转,路沿识别系统打开工作,驾驶员操作清扫车的方向盘向前清扫作业。
此刻初始状态为:扫盘4紧贴路沿并使扫盘的扫毛与路沿之间的有一定的预压重叠量,一般控制在50mm左右。
当清扫车作业行驶,车身远离路沿偏向路面中心方向一侧时,路沿识别系统自动检测车身与路沿的位置关系,并根据位置关系计算出车身与路沿之间的偏离距离。车身与路沿的位置关系是指车身与路沿平行或相交成呈角度。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水平驱动件12缩回,同时配合位移传感器检测收缩量,使车身两侧的扫盘4绕各自转轴52外摆伸出,补偿由车身偏向路面中心(即车身远离路沿方向)所产生的扫毛预压缩量的减少,始终保持扫毛与路沿之间的预压重缩量恒定不变,使扫毛紧贴路沿,不会产生扫盘漏扫现象。
如果车身严重偏离,超出安全范围后(扫盘4偏离路沿控制范围≤400mm左右),路沿识别系统将发生声光报警提示,以提醒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使车身向路沿方向靠近,回归到水平驱动件12自动操作范围之内。
当清扫车作业行驶,车身偏向路沿靠近路沿一侧方向时,路沿识别系统将自动检测车身与路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位置关系计算出车身与路沿之间的偏离距离。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水平驱动件12伸出,使车身两侧的扫盘4绕各自转轴52内摆缩回,减少由车身偏向路沿靠近路沿一侧方向(即车身靠近路沿方向)所产生的扫毛过量压缩,始终保持扫毛与路沿之间的预压重缩量恒定不变,使扫毛紧贴路沿,避免扫毛与路沿之间过量压缩而引发的扫毛快速磨损,延长扫毛的使用寿命。
如果车身严重靠近路沿,超出安全范围后(扫盘4偏离路沿控制范围≤400mm),路沿识别系统将会发生声光报警提示,以提醒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使车身驶离路沿偏向路面中心方向,回归到水平驱动件12自动操作范围之内。
本发明清扫装置的控制方法,易于自动控制扫盘4与路沿之间的距离,避免扫盘与路沿发生刮擦或碰撞,同时保证扫毛紧贴路沿,避免漏扫问题,满足高速清扫作业要求,提高了高速清扫作业时的安全性。
由于清扫车高速作业状态下要求清扫速度≥20km/h以上(甚至高达60km/h),从路沿识别系统发出感应信号、回收反馈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处理,并控制水平驱动件12执行,整个过程所给予时间非常短。若清扫车的车头至扫盘中心距离为5m,清扫行驶速度为20km/h时,则总执行时间仅有0.9秒;若清扫速度为40km/h时,总执行时间只有0.45秒;若清扫速度为60km/h,总执行时间仅有0.3秒。因此,仅仅依靠路沿识别系统,无法满足快速响应要求。
为了能够有效地增加扫盘调节装置118的敏捷性,本发明还进行如下改进:
根据车速60km/h考虑,从车前部和车后部适当位置处进行扫描锁定,确定车身与路沿的距离及车身瞬间位置,当清扫车高速清扫作业时扫盘4到达锁定点位置时,自动跟随清扫装置的执行动作完成。通过路沿识别系统智能判断,提前感知清扫车清扫作业时与路沿产生的偏离及车身瞬间位置。
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另一实施例的扫盘调节装置118,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体现在:水平调节机构1的结构不同。
该扫盘调节装置118包括水平调节机构1、转动座2、升降调节机构3、扫盘4、控制模块及路沿识别系统。水平调节机构1的一端用以固定于清扫车的底盘大梁上,另一端与转动座2的一端铰接,转动座2的另一端与升降调节机构3一端铰接,升降调节机构3另一端设置扫盘4。控制模块分别与水平调节机构1及路沿识别系统电性连接,以根据路沿识别系统检测到的清扫车与路沿的距离来控制水平调节机构1的动作,从而自动控制扫盘4与路沿之间的距离,使得扫盘4的扫毛紧贴路沿进行清扫。
为了便于清扫时扫盘4能避让障碍物,水平调节机构1与转动座2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5,水平调节机构1通过缓冲结构5带动转动座2摆动。缓冲结构5包括传动板51、转轴52、弹性调节件53及弹性件54。传动板51的一端通过转轴52分别与水平调节机构1及转动座2铰接,传动板51的另一端具有折弯部,折弯部开设有螺孔,弹性调节件53螺接于螺孔内,弹性件54的一端连接于弹性调节件53上,另一端连接于转动座2上,水平调节机构1的驱动端与传动板51铰接,以驱动传动板51绕转轴52摆动。旋转弹性调节件53来调节弹性件54拉力的大小,使得扫盘4避让阻力和回位速度适当。在弹性件54的拉力作用下,传动板51端部抵持于转动座2上,以通过传动板51带动转动座2摆动。弹性件54采用拉簧,拉簧一端的钩部挂持于弹性调节件53上,另一端的钩部挂持于传动板51上。
本实施例中,水平调节机构1包括平移机构201,平移机构201的平移端设置有摆动机构202,摆动机构202通过缓冲结构5带动转动座2摆动,转动座2的摆动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带动扫盘4摆动。通过平移机构201的平移动作与摆动机构202的摆动动作相结合,缩短了扫盘4的跟随执行时间,动作更加迅速,并能在路沿偏离范围较大的情况下,适应能力更强。
本实施例中,平移机构201包括固定臂2011、滑动臂2012及平移驱动件2013,滑动臂2012滑动套设于固定臂2011上,固定臂2011的固定端用以与底盘大梁固定。滑动臂2012的端部、转动座2及传动板51通过转轴52铰接。平移驱动件2013的一端用以与底盘大梁固定,另一端铰接于滑动臂2012上,平移驱动件2013的伸缩动作带动滑动臂2012沿固定臂2011滑动。
本实施例中,摆动机构202包括摆动驱动件,摆动驱动件一端与滑动臂2012铰接,另一端与传动板51铰接,摆动驱动件的伸缩动作带动传动板51摆动,传动板51进而带动转动座2、升降调节机构3及扫盘4一起摆动。
如图1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清扫车包括现有吸拾装置100以及设置于现有吸拾装置100前方的四个呈梯形布置的现有扫盘119,前方的两个现有扫盘119的间距大于后方的两个现有扫盘119的间距,从而有利于将清扫车两侧的垃圾物汇集至中间位置。现有吸拾装置100的宽度与后方的两个现有扫盘119的间距相适配。现有技术中的清扫车前进清扫时,后方的两个现有扫盘119的扫痕与前方的两个现有扫盘119的扫痕只有小部分重合,即现有的现有扫盘119只能进行单次清扫,现有扫盘119的扫痕无法全面覆盖所通过的路面,现有扫盘119复扫率不够,出现垃圾漏扫的现象。
然而,本发明采用前后呈矩阵布置的多组扫盘调节装置118,后一组扫盘调节装置118的扫痕与前一组扫盘调节装置118的扫痕重合,能对路面进行多次清扫,扫盘调节装置118的扫痕能全面覆盖所通过的路面,提高了扫盘调节装置118复扫率,避免出现垃圾漏扫的现象,从而提高路面的清洁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清扫车的清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清扫车前进清扫时,带动滑动车101一同前进,启动第一风机114及第二风机115工作,使得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一抽吸罩102、第二垃圾箱110及第二抽吸罩108产生负压从而抽吸路面垃圾物,路面垃圾物通过前、后两次抽吸分别进入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内。通过第一抽吸罩102后方设置的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出的气流射向路面,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射出的气流产生的文氏管放大效应,增加了气流与垃圾物的能量交换作用,气流的压能迅速转换为垃圾物前进的动能,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垃圾物能快速到达第一抽吸罩102,有利于快速、充分吸拾路面垃圾物。同理,第二喷气装置113产生的气流推动垃圾物快速到达第二抽吸罩10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清扫车的作业模式,包括左清扫模式、右清扫模式及全清扫模式。
如图13所示,左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左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右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向内隐藏不动作。第一抽吸罩102左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罩108左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109开通,第一抽吸罩102右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罩108右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109关闭。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左侧喷气口开通,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右侧喷气口关闭。
如图14所示,右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右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左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向内隐藏不动作。第一抽吸罩102右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罩108右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109开通,第一抽吸罩102左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罩108左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109关闭。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右侧喷气口开通,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左侧喷气口关闭。
如图15所示,全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左右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全部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第一抽吸罩102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全部开通,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喷气口全部开通。
本发明清扫车的作业模式能针对路面垃圾分布在路沿两侧的情况,灵活选择左清扫模式、右清扫模式及全清扫模式当中的任意一种清扫模式进行清扫作业,保证单侧高效、低耗作业,能量更加集中,清扫作业速度更加快捷。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阅图1及图16所示,实施例二的清扫车与实施例一的清扫车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省略实施例一的第一供气装置105,将第一风机114的排风端通过第一供气管106连接至第一喷气装置107。第一喷气装置107将第一风机114排出的带有压力的气流再加以利用,这样就实现了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吸拾装置10的结构简化,降低了制造成本。可以理解,也可以省略实施例一的第二供气装置111,将第二风机115的排风端通过第二供气管112连接至第二喷气装置1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清扫车,包括吸拾装置(10)、车架(20)、以及设置在车架(20)上分隔成至少两组具有彼此独立的密闭型腔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架(20)上,与垃圾箱的密闭型腔连通设置的气力动力装置,所述气力动力装置通过抽吸管与吸拾装置(10)连通,所述吸拾装置(10)包括至少两套吸拾组件及喷气装置,所述吸拾组件沿前进方向V间隔地设置,所述吸拾组件通过抽吸管与垃圾箱一一对应连通,构成彼此独立的抽吸回路,在车辆前进方向V上,每套吸拾组件的后方对应设置所述喷气装置,以喷射出高压气流推动垃圾物到达所述吸拾组件;
所述吸拾装置(10)包括滑动车(101),滑动车(101)与车架(20)连接,所述吸拾组件包括第一抽吸罩(102)及第二抽吸罩(108),第一抽吸罩(102)及第二抽吸罩(108)分别安装于滑动车(101)上且位于前进方向V的前侧及后侧,所述喷气装置包括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第一喷气装置(107)安装于滑动车(101)上且位于第一抽吸罩(102)的后方,以喷出气流将路面垃圾物推向第一抽吸罩(102),第二喷气装置(113)安装于滑动车(101)上且位于第二抽吸罩(108)的后方,以喷出气流将路面垃圾物推向第二抽吸罩(108);
所述第一抽吸罩(102)形成有用于汇集垃圾物的第一抽吸腔(1021),第一抽吸罩(102)开设有与第一抽吸腔(1021)相通的第一抽吸口(1022),第一抽吸罩(102)以第一抽吸口(1022)朝下的方式安装于滑动车(101)上;
所述第一抽吸腔(1021)包括前腔及后腔,前腔及后腔按前进方向V从前往后依次布置,后腔沿前进方向V的长度A大于前腔沿前进方向V的长度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0)上设有第一供气装置(105)、第一供气管(106)、第二供气装置(111)及第二供气管(112),第一供气装置(105)通过第一供气管(106)连接第一喷气装置(107),以供第一供气装置(105)产生的高压气流经第一供气管(106)并从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出;第二供气装置(111)通过第二供气管(112)连接第二喷气装置(113),以供第二供气装置(111)产生的高压气流经第二供气管(112)并从第二喷气装置(113)喷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包括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设置于车架(20)上,所述抽吸管包括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管(109),第一抽吸罩(102)通过第一抽吸管(103)连接至第一垃圾箱(104),所述气力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风机(114)及第二风机(115),第一风机(114)的进风端与第一垃圾箱(104)连接,第二抽吸罩(108)通过第二抽吸管(109)连接至第二垃圾箱(110),第二风机(115)的进风端与第二垃圾箱(1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吸罩(102)包括顶板(123)、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分别安装于顶板(123)的前后侧,顶板(12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端板,顶板(123)、前侧板(124)、后侧板(125)及两端板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抽吸口(1022)朝下的第一抽吸腔(10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124)及后侧板(125)分别相对于顶板(123)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相对于顶板(123)的设置位置,进而调节第一抽吸口(1022)的离地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气装置(107)的喷气口向下倾斜并朝向第一抽吸罩(102)后腔的后进气间隙(120)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车架(20)底部且位于吸拾装置(10)前方的多个扫盘调节装置(118),多个扫盘调节装置(118)分别对称布置于车架(20)的左、右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盘调节装置(118)包括水平调节机构(1)、转动座(2)、升降调节机构(3)及扫盘(4),水平调节机构(1)的一端与清扫车的底盘大梁(1001)固定,其另一端通过转动座(2)与升降调节机构(3)铰接,升降调节机构(3)远离转动座(2)的一端高度可调节地设置有扫盘(4),水平调节机构(1)与转动座(2)之间设置有可伸缩回弹设置的缓冲结构(5);所述缓冲结构(5)包括传动板(51)、转轴(52)及弹性件(54),传动板(51)的一端通过转轴(52)分别与水平调节机构(1)及转动座(2)铰接,其另一端通过弹性件(54)与转动座(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包括固定架(11)及水平驱动件(12),固定架(11)的一端与清扫车的底盘大梁(1001)固定安装,另一端设有铰接座(13),铰接座(13)、转动座(2)及传动板(51)通过转轴(52)铰接,水平驱动件(12)通过传动板(51)驱动转动座(2)绕转轴(52)摆动;
或者,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包括平移机构(201),平移机构(201)的平移端设置有摆动机构(202),摆动机构(202)通过缓冲结构(5)带动转动座(2)摆动,转动座(2)的摆动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带动扫盘(4)摆动。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扫车的清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清扫车前进清扫时,带动滑动车(101)一同前进,启动第一风机(114)及第二风机(115)工作,使得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一抽吸罩(102)、第二垃圾箱(110)及第二抽吸罩(108)产生负压从而抽吸路面垃圾物,路面垃圾物通过前、后两次抽吸分别进入第一垃圾箱(104)及第二垃圾箱(110)内,第一抽吸罩(102)后方设置的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出的气流射向路面,第一喷气装置(107)喷射出的气流产生的文氏管放大效应,增加了气流与垃圾物的能量交换作用,气流的压能迅速转换为垃圾物前进的动能,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垃圾物能快速到达第一抽吸罩(102);同理,第二喷气装置(113)产生的气流推动垃圾物快速到达第二抽吸罩(108)。
11.一种使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扫车的作业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清扫模式、右清扫模式和/或全清扫模式,
左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左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右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向内隐藏不动作,第一抽吸罩(102)左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罩(108)左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109)开通,第一抽吸罩(102)右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罩(108)右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109)关闭,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左侧喷气口开通,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右侧喷气口关闭;
右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右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左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向内隐藏不动作,第一抽吸罩(102)右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罩(108)右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109)开通,第一抽吸罩(102)左侧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及第二抽吸罩(108)左侧连接的第二抽吸管(109)关闭,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右侧喷气口开通,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左侧喷气口关闭;
全清扫模式包括如下步骤:左右侧的扫盘调节装置(118)全部向外摆出进行清扫动作,第一抽吸罩(102)连接的第一抽吸管(103)全部开通,第一喷气装置(107)及第二喷气装置(113)的喷气口全部开通。
CN202111213681.6A 2021-10-19 2021-10-19 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 Active CN113882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3681.6A CN113882303B (zh) 2021-10-19 2021-10-19 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3681.6A CN113882303B (zh) 2021-10-19 2021-10-19 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2303A CN113882303A (zh) 2022-01-04
CN113882303B true CN113882303B (zh) 2023-04-11

Family

ID=79003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3681.6A Active CN113882303B (zh) 2021-10-19 2021-10-19 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23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7555A (zh) * 2022-11-28 2023-03-14 杰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清扫装置及环卫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5662A (zh) * 2017-11-16 2018-02-09 北京京环装备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扫路机
CN109706876A (zh) * 2018-12-26 2019-05-03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气力装置及扫路车
CN110258420B (zh) * 2019-06-06 2021-05-07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清洁车的清扫装置及人行道清洁车
CN210684571U (zh) * 2019-06-14 2020-06-05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清洁车用吸嘴、清洁车
CN112012144A (zh) * 2020-08-18 2020-12-01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干式纯吸扫路车
CN112554111B (zh) * 2020-11-13 2022-10-18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快速洗扫车
KR102264204B1 (ko) * 2020-12-08 2021-06-14 주식회사 광림 스마트 청소기능을 구비한 도로 청소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2303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39157A (en) Street sweeper pick-up head
CN113882303B (zh) 清扫车、清扫方法及作业模式
KR102267145B1 (ko) 자가발전형 전기청소차
CN109083070B (zh) 一种无刷盘高压气体扫地车
CN106087832B (zh) 用于道路清扫车的气流驱动拾尘装置及道路清扫车
CN110512557A (zh) 洗扫车的高压水洗扫方法及无刷盘高压水洗扫车
CN203320461U (zh) 吹扫一体多功能道路清扫保洁车
CN110258399B (zh) 垃圾扫吸装置及具有其的扫路机
KR102267856B1 (ko) 브러쉬 속도조절형 전기청소차
CN210341766U (zh) 用于高速路清扫的吸风罩
CN112681198A (zh) 一种车载异物收集器
CN112012144A (zh) 干式纯吸扫路车
CN111593694A (zh) 一种双风机快速作业扫路车及扫路方法
US5231806A (en) Air sweep system for mobile surface abrading apparatus
CN103321172B (zh) 吹扫一体多功能道路清扫保洁车
CN113882300A (zh) 扫盘调节装置、清扫调节系统及清扫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15052609U (zh) 一种轨道交通的轨道清理设备
CN203307760U (zh) 一种节能降耗扫路车
EP3990704B1 (de) Selbstfahrende kehrmaschine
CN103628437B (zh) 道路清扫装置
CN105064253A (zh) 一种吸尘车用滚刷吸尘口
CN212270795U (zh) 清扫车侧扫装置
CN212772121U (zh) 一种双风机快速作业扫路车
US5161337A (en) Mobile surface abrading apparatus
US11401666B2 (en) Raised pavement markers removal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