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682A - 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3682A
CN113873682A CN202010533377.9A CN202010533377A CN113873682A CN 113873682 A CN113873682 A CN 113873682A CN 202010533377 A CN202010533377 A CN 202010533377A CN 113873682 A CN113873682 A CN 113873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electronic device
geographic area
peripheral devices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33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宣孟
范刚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toma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tto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to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tto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33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3682A/zh
Priority to TW109127925A priority patent/TWI757834B/zh
Priority to US17/338,681 priority patent/US11785422B2/en
Publication of CN113873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7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locating or positioning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包括判断装置接收电子装置发送的连线信号。连线信号包括电子装置测量至少三个识别信号而得的强度信息,其中至少三个识别信号来自至少三个周边装置。至少三个周边装置经摆放形成一地理区域。判断装置根据连线信号定位电子装置的第一位置;以及判断装置判断第一位置是否在地理区域内,其中当第一位置位于地理区域内时,将电子装置与连线装置通信连接,其中连线装置可位于地理区域内或外。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使得用户可较准确的建立电子装置与连线装置之间的连线。

Description

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网络连线机制,且特别关于一种网络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网络自动连线断线技术中,举例而言,在图1A的情境中,连线装置110(例如,无线投影机)与电子装置130(例如,笔记本电脑)位于不同的空间。电子装置130位于例如会议室的空间R外,而连线装置110位于空间R内。当用户199操作电子装置130靠近空间R时,由于连线装置110与电子装置130距离较近,故电子装置130接收到来自连线装置110的连线信号强度较强,进而电子装置130可自动的与连线装置110建立连线。然而,使用者199可能仅是经过会议室,并不乐见其电子装置130与连线装置110建立连线。在图1B的情境中,电子装置130位于空间R1内。连线装置111位于空间R1内,且连线装置110位于空间R2内或外。空间R1与空间R2例如为相邻的两间会议室。当用户199携电子装置130进入空间R1中时,举例而言,用户199欲建立电子装置130与连线装置111之间的连线。然而,由于位于空间R2内或外的连线装置110相较于连线装置111更接近电子装置130,电子装置130接收到来自连线装置110的信号的强度大于连线装置111,故电子装置130可能与连线装置110建立连线,从而发生错误,造成使用者199的不便。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其可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使得使用者可较准确的建立电子装置与连线装置之间的连线。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连线断线系统。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周边装置、连线装置及判断装置。周边装置经摆放形成一地理区域,且周边装置可发送识别信号。连线装置位于地理区域内或地理区域外。判断装置经配置以:当接收到一电子装置发送的连线信号时,根据连线信号定位电子装置的第一位置,其中连线信号包括电子装置测量各识别信号而得到的强度信息;判断第一位置是否在地理区域内,其中当第一位置位于地理区域内时,将电子装置与连线装置通信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连线断线方法。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包括:通过判断装置接收电子装置发送的连线信号,其中连线信号包括电子装置测量至少三个识别信号而得的强度信息。至少三个识别信号来自至少三个周边装置,且至少三个周边装置经摆放形成地理区域。判断装置根据连线信号定位电子装置的第一位置。判断装置判断第一位置是否在地理区域内,当第一位置位于地理区域内时,将电子装置与一连线装置通信连接。连线装置位于地理区域内或外。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方法可有效避免电子装置与连线装置连线错误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已知的错误连线的情境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图示的应用情境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图示的自动连线断线方法流程图。
图4是依据图2图示的自动连线机制示意图。
图5是依据图2图示的自动断线机制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0,111,210:连线装置
130:电子装置
199,299:使用者
200:自动连线断线系统
220:判断装置
B1~B4:周边装置
B11:存储电路
B12:发射器
B13:处理器
C1:连线信号
GR1:地理区域
I1~I4:识别信号
R1,R2:空间
S310~S35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2,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图示的应用情境示意图。在图2中,举例而言,自动连线断线系统200可包括四个周边装置B1~B4、连线装置210及判断装置220。在图2的实施例中,判断装置220可设置于连线装置210中,且连线装置210与周边装置B1~B4可皆设置于空间R1(例如,会议室)内。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判断装置220亦可独立于连线装置210设置,例如判断装置220可设置在例如包含各式智能型装置或计算机装置的电子装置230中,本发明不限制判断装置220的设置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判断装置220例如是包括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编程的通用或专用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可编程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类似装置或这些装置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用于运算数据与输出判断结果。连线装置210例如是投影机,其可包括光源、光阀、投影镜头等元件,并可用于与各式电子装置连线,且依据所连线的电子装置投射所需的投影内容,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周边装置B1~B4可经摆放而形成地理区域GR1,且周边装置B1~B4可分别发送识别信号I1~I4。在一些实施例中,地理区域GR1可大致对应于空间R1的轮廓,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设计者可依需求摆放周边装置B1~B4以形成所需的地理区域。具体而言,地理区域GR1可与空间R1重叠,或者地理区域GR1可稍大于空间R1,并不限于图2所示态样。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线装置210可设置于地理区域GR1中,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地理区域GR1小于空间R1的情形中,连线装置210亦可位于地理区域GR1外且位于空间R1内。
通过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当电子装置230(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进入空间R1之后,自动的与同样位于空间R1内的连线装置210建立连线。借此,可避免图1A及图1B中所示的错误连线情况。
进一步讲,可将周边装置B1~B4与连线装置210关联。例如,相关人员可预先将周边装置B1~B4与连线装置210设定为用于空间R1的装置,并将相关的设定信息及关联信息记录于周边装置B1~B4、连线装置210及/或判断装置220中,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界定所需的地理区域GR1,相关人员可依据B1至B4的顺序摆放周边装置B1~B4,从而使得周边装置B1~B4依序连接形成地理区域GR1。进一步而言,周边装置B1~B4可理解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周边装置,且地理区域GR1可依据周边装置B1至B4的编号顺序连线形成,但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在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包括三个周边装置的实施例中,三个周边装置包含第一周边装置、第二周边装置及第三周边装置。在此实施例中,地理区域GR1可依据第一周边装置、第二周边装置、及第三周边装置的顺序连线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周边装置B1~B4可分别发送识别信号I1~I4。识别信号I1~I4可用于让判断装置220据以定位电子装置210的位置(例如,第一位置),相关细节将在后续作出详述。在一实施例中,周边装置B1~B4可形成第一装置组,且识别信号I1~I4可形成第一信号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周边装置B1~B4可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周边装置B1为例,其可包括存储电路B11、发射器B12及处理器B13。进一步讲,存储电路B11可用以存储第一装置组(例如,包含周边装置B1~B4)与连线装置210的关联信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存储电路B11例如可包含任意型式的固定式或可移动式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闪存(Flash memory)、硬盘或其他类似装置或这些装置的组合,而可用以记录多个程序码或模块。进一步讲,发射器B12例如可包括用于发射识别信号I1的无线通信模块/电路,但不限于此。进一步讲,处理器B13可耦接于存储电路B11及发射器B12,并可控制发射器B12发送识别信号I1。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处理器B13可包含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传统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一个或多个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器核心的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程序门阵列电路(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任何其他种类的集成电路、状态机、基于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ARM)的处理器以及类似品。本发明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30、周边装置B1~B4及/或连线装置210可支持无线通信协议,以达成信号传输及无线连接。无线通信协议例如包含蓝牙(Bluetooth)、红外线、Wi-Fi等,但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步讲,电子装置230上可设置WPS(Wi-Fi ProtectedSetup)按钮。周边装置B1~B4例如是无线网络基地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周边装置B1~B4、连线装置210及判断装置220可协同运作以实现本发明提出的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其细节详述如下。
请参照图3,其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图示的自动连线断线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由图2的自动连线断线系统200执行,以下即搭配图2所示的内容说明图3的各步骤。
在步骤S310中,判断装置220可接收电子装置230发送的连线信号C1。在一实施例中,若用户欲将电子装置230连接至连线装置210,用户可开启电子装置230的连线功能(例如,按下设置于电子装置230上的WPS按钮),使得电子装置230可发送连线信号C1,该连线信号C1可作为请求信号,以请求与连线装置210建立连线,但不限于此。在此情况下,可避免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电子装置230自行尝试与连线装置210建立连线,但不限于此。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30测量来自周边装置B1~B4的识别信号I1~I4,进而分析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大小而得到的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电子装置230所发送连线信号C1可包括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
在步骤S320中,判断装置220可根据连线信号C1定位电子装置230的第一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连线信号C1包括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通过三角定位法,判断装置220可定位电子装置230的第一位置。
详细而言,周边装置B1~B4经配置可分别以默认功率发射识别信号I1~I4,当电子装置230接收到各识别信号I1~I4后,可测量及获得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在此情况下,当判断装置220从连线信号C1获得电子装置230所测得的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时,判断装置220可依据各识别信号I1~I4的衰减程度计算电子装置230与各周边装置B1~B4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三角定位法计算获得电子装置230的第一位置,但不限于此。
在步骤S330中,判断装置220可判断第一位置是否在地理区域GR1内。若是,在步骤S340,判断装置220可相应地将电子装置230与连线装置210通信连接。若否,在步骤S350,判断装置220可相应地不将电子装置230与连线装置210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40中,电子装置230连线至连线装置210之后,电子装置230仍可持续的接收各识别信号I1~I4并且持续的测量及获得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以供判断装置220定位电子装置230的第一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当判断装置220判定电子装置230的第一位置不位于地理区域GR1内时,判断装置220可将电子装230置与连线装置210通信断开。借此,当用户299(显示于图4)将电子装置230带离地理区域GR1时,电子装置230与连线装置210之间的连线可断开,进而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使上述概念更易于理解,以下另辅以图4及图5作说明。请参照图4,其是依据图2图示的自动连线机制示意图。在图4中,如左图所示,当用户299持电子装置230进入地理区域GR1时,判断装置220可依据电子装置230提供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判定电子装置230已进入地理区域GR1。在此情况下,如右图所示,判断装置220可相应地建立电子装置230及连线装置210之间的连线,从而使得电子装置230可控制连线装置210,进行投影等。
请参照图5,其是依据图2图示的自动断线机制示意图。在图5中,如左图所示,当用户299有电子装置230欲离开地理区域GR1时,判断装置220可依据电子装置230提供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判定电子装置230已离开地理区域GR1。在此情况下,如右图所示,判断装置220可相应地断开电子装置230及连线装置210之间的连线。
应理解,在以上实施例中,判断装置220设置于连线装置210中,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判断装置220亦可设置于电子装置230中,判断装置220仍可依据先前实施例的教示的运作。例如,在电子装置230测量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之后,可相应地将各识别信号I1~I4的强度信息传送至或反馈至设置于电子装置230中的判断装置220,使得判断装置220可据以定位电子装置230的第一位置。进一步,当判断装置220判定电子装置230的第一位置位于由周边装置B1~B4所形成的地理区域GR1内,判断装置220可控制电子装置230连线至预先设定为与周边装置B1~B4相关联的连线装置210,从而使得电子装置230可控制连线装置210进行投影等操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虽以上实施例中以四个周边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仅设置三个周边装置。在三个周边装置的情形中,这些周边装置可经连线而形成唯一的三角形地理区域,故可不需另针对每一接口设备默认编号,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判断装置可依据电子装置测量的各识别信号的强度信息而定位电子装置的第一位置。当判定第一位置位于由周边装置形成的地理区域中时,建立电子装置与连线装置之间的连线,其中该连线装置与这些周边装置相关联。借此,电子装置可较正确连接至所需的连线装置,例如,与电子装置属于同一空间/地理区域的连线装置,进而避免电子装置错误地连线至其他地理位置较近但却与这些周边装置无关联关系的连线装置例如,隔壁会议室的连线装置。进一步讲,当判断装置判定电子装置的第一位置已不再位于上述地理区域内时,判断装置可自动地断开电子装置与连线装置之间的连线,从而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12)

1.一种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连线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周边装置、连线装置和判断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三个周边装置经摆放形成一地理区域,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周边装置发送至少三个识别信号;
所述连线装置位于所述地理区域内或所述地理区域外;以及
所述判断装置经配置以:
当接收到一电子装置发送的连线信号时,根据所述连线信号定位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位置,其中所述连线信号包括所述电子装置测量各所述识别信号而得到的强度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位置是否在所述地理区域内,其中当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地理区域内时,将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连线装置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装置设置于所述连线装置或所述电子装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装置经配置以:
基于各所述识别信号的所述强度信息执行三角定位法定位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装置还经配置以:
当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位置不再位于所述地理区域内时,将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连线装置通信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周边装置形成第一装置组,且所述至少三个识别信号形成第一信号组,且其中各所述周边装置包括发射器、存储电路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电路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装置组与所述连线装置的关联信息;
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发射器及所述存储电路,并经配置以控制所述发射器发送所述识别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周边装置包含第一周边装置、第二周边装置、及第三周边装置,且所述地理区域依据所述第一周边装置、所述第二周边装置、及所述第三周边装置的顺序连线形成。
7.一种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包括:
通过判断装置接收一电子装置发送的连线信号,其中所述连线信号包括所述电子装置测量至少三个识别信号而得到的强度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三个识别信号来自至少三个周边装置,且所述至少三个周边装置经摆放形成一地理区域;
通过所述判断装置,根据所述连线信号定位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位置;以及
通过所述判断装置判断所述第一位置是否在所述地理区域内,其中当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地理区域内时,将所述电子装置与一连线装置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连线装置位于所述地理区域内或所述地理区域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装置设置于所述连线装置或所述电子装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位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位置的步骤包含:
通过所述判断装置,基于各所述识别信号的所述强度信息执行三角定位法定位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连线断线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位置不再位于所述地理区域内时,将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连线装置通信断开。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识别信号形成第一信号组,且其中各所述周边装置包括发射器,
所述存储电路用于存储所述第一信号组与所述连线装置的关联信息;
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发射器及所述存储电路,并经配置以控制所述发射器发送所述识别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连线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周边装置包含第一周边装置、第二周边装置、及第三个周边装置,且所述地理区域依据所述第一周边装置、所述第二周边装置、及所述第三个周边装置的顺序连线形成。
CN202010533377.9A 2020-06-12 2020-06-12 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Pending CN113873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3377.9A CN113873682A (zh) 2020-06-12 2020-06-12 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TW109127925A TWI757834B (zh) 2020-06-12 2020-08-17 自動連線斷線系統及自動連線斷線方法
US17/338,681 US11785422B2 (en) 2020-06-12 2021-06-04 Automatic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system and automatic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3377.9A CN113873682A (zh) 2020-06-12 2020-06-12 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682A true CN113873682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82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3377.9A Pending CN113873682A (zh) 2020-06-12 2020-06-12 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5422B2 (zh)
CN (1) CN113873682A (zh)
TW (1) TWI75783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49162A1 (en) * 2015-02-24 2016-08-25 Ricoh Company,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60275794A1 (en) * 2015-03-16 2016-09-2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Detecting device, cloud server, and parking space managing system
US20180063154A1 (en) * 2016-08-23 2018-03-01 Gullicksen Brothers, LLC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computer network using measured device location
CN107786942A (zh) * 2017-09-30 2018-03-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设备的定位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76427A (zh) * 2017-12-12 2018-05-25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网络适配器
CN110065349A (zh) * 2018-01-23 2019-07-30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蓝牙低能耗信标进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模块定位
CN110366100A (zh) * 2019-07-17 2019-10-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终端的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753392A (zh) * 2019-10-28 2020-02-04 北京四海万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联网的蓝牙钥匙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0896534A (zh) * 2018-08-23 2020-03-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33706A (zh) * 2019-12-12 2020-03-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0599B1 (en) * 2000-09-29 2004-07-06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base station
US20040203910A1 (en) * 2002-12-31 2004-10-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patial boundary admiss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7212828B2 (en) * 2002-12-31 2007-05-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nitoring changeable locations of client de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s
TWI411345B (zh) * 2010-08-20 2013-10-01 Wu Sheng Huang 隨插即用之無線網路延伸系統與該系統自動連線方法
TW201336336A (zh) * 2012-02-16 2013-09-01 Fih Hong Kong Ltd 移動裝置自動連線方法及系統
US9686734B2 (en) * 2015-05-13 2017-06-2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etermining content availability based on selective use of an active location system
US9473901B1 (en) * 2015-07-28 2016-10-18 Ncr Corporation Precise location and projection by radio beacon signals
CN105554861A (zh) * 2015-12-02 2016-05-0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和时间自动联网的方法和系统
US10045184B2 (en) * 2016-11-11 2018-08-07 Carnival Corporation Wireless guest engagement system
CN108012265A (zh) * 2017-12-15 2018-05-08 北京坤腾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ifi的自动连接方法和系统
CN108055558A (zh) 2017-12-27 2018-05-1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系统及方法
US11616784B2 (en) * 2019-07-11 2023-03-28 Kyndryl, Inc. Personal-publ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s connection implemented by a WAP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49162A1 (en) * 2015-02-24 2016-08-25 Ricoh Company,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60275794A1 (en) * 2015-03-16 2016-09-2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Detecting device, cloud server, and parking space managing system
US20180063154A1 (en) * 2016-08-23 2018-03-01 Gullicksen Brothers, LLC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computer network using measured device location
CN107786942A (zh) * 2017-09-30 2018-03-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设备的定位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76427A (zh) * 2017-12-12 2018-05-25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网络适配器
CN110065349A (zh) * 2018-01-23 2019-07-30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蓝牙低能耗信标进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模块定位
CN110896534A (zh) * 2018-08-23 2020-03-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66100A (zh) * 2019-07-17 2019-10-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终端的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753392A (zh) * 2019-10-28 2020-02-04 北京四海万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联网的蓝牙钥匙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0933706A (zh) * 2019-12-12 2020-03-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85422B2 (en) 2023-10-10
TW202147884A (zh) 2021-12-16
TWI757834B (zh) 2022-03-11
US20210392464A1 (en) 202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9221B2 (en)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mart terminal
US805519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luetooth connection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07291068B (zh) 车辆诊断方法和车辆诊断设备
EP1654609B1 (en) Management of large scale cabling systems
KR100744297B1 (ko) 블루투스 디바이스를 검색 및 연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076119A (zh) 放射线摄像系统及用于放射线摄像系统的方法
CN111555905A (zh) 一种设备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1029730A (ja) 携帯型端末装置
CN110426718B (zh) 一种gnss接收机的电台的自检方法和存储装置
CN111065141A (zh) 智能家电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方法、智能家电设备及系统
CN110891004B (zh) 远程操作装置和远程操作系统
CN108260073B (zh) 闸道器、闸道器的安装方法以及物联网装置的安装方法
US9357576B2 (en) Automatic pairing for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s
CN10625446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04242998A (zh) 一种通过磁传感器快捷共享多种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892432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601986A (zh) 一种支持外设控制移动终端设备的路由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73682A (zh) 自动连线断线系统及自动连线断线方法
CN103024927A (zh) 无线装置及其无线连接方法
CN113766406A (zh) 一种耳机测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8848566A (zh)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TWI656806B (zh) 電子裝置、智慧型網路系統及其網路連接方法
TWI575990B (zh) 利用網路拓樸綁定裝置之方法與系統
JP3973035B2 (ja) 区域特定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区域特定方法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9196860A (zh) 一种多视角图像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1

Address after: 12 / F, No. 213, section 3, Beixin Road, Xindian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Ottoma Co.,Ltd.

Address before: 12 / F, No. 213, section 3, Beixin Road, Xindian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Ottoma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