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629A -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3629A
CN113873629A CN202111450035.1A CN202111450035A CN113873629A CN 113873629 A CN113873629 A CN 113873629A CN 202111450035 A CN202111450035 A CN 202111450035A CN 113873629 A CN113873629 A CN 113873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e
application terminal
network
adjusting
regis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00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3629B (zh
Inventor
张自然
黄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cloudlink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cloudlink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cloudlink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cloudlink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00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3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3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3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若应用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发送第一注册请求,第一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并返回第一注册结果;根据第一注册结果,调整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实现网络制式的自适应调整。

Description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5G网络正在建设中,还未实现全覆盖,很多区域还未部署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网络或者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网络,使得支持5G技术的终端无法正确选择组网模式。
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支持5G技术的终端一般默认不打开SA网络制式,待完成网络覆盖后再升级版本打开;或者有些支持5G技术的终端提供用户自己选择使用网络制式的接口。即终端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自适应调整网络制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从而应用终端可以自适应调整网络制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应用于应用终端,包括:
若所述应用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所述第一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所述应用终端注册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并返回第一注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式的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应用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时,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所述第一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所述应用终端注册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并返回第一注册结果;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应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应用终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若应用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则发送第一注册请求,该第一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该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并返回第一注册结果;之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注册结果,适应性调整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这样能够实现通信模式亦即网络制式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及时跟进网络的建设速度,还可以避免终端频繁搜网带来的功耗高的问题,降低终端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云卡申请和分配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应用终端,参照图1,对该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的详述如下:
S101,若应用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发送第一注册请求,第一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并返回第一注册结果。
本步骤中,可选的,第一通信模式为SA通信模式,也称为SA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SA模式为应用终端(比如手机)所支持的5G网络的其中一种组网方式,具体的,其组网方式为5G核心网+5G基站,由5G基站接入5G核心网,同时承载信令和数据业务。
其中,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具体指的是5G基站,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指的是5G无线接入网络。
需说明的是,应用终端所支持的5G网络的另一种组网方式为NSA模式,一般的,其组网方式可为4G核心网+4G基站+5G基站,应理解的是,NSA模式采用双连接方式,其中,5G基站的控制面锚定于4G基站,并利用4G核心网,实现5G网络覆盖。
这里,支持5G网络的应用终端称为5G终端,该终端可以支持SA模式,也可以支持NSA模式,还可以支持SA模式和NSA模式。当然,对于5G终端,之前的通信模式,也可理解为网络制式,比如4G、3G、2G也都是支持的,这里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终端可以插入实体SIM卡直接使用,也可以从云卡服务器申请云卡后使用。需要说明的是,云卡指的是将实体卡插在云卡服务器,注册过程中的鉴权需要通过云卡服务器上的实体卡完成;非鉴权相关的信息,由云卡服务器发送至终端。相对于终端而言,云卡为虚拟卡。对于云卡所支持的网络制式与云卡服务器有关。比如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终端为5G终端,下面简单介绍云卡申请和分配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5G终端向云卡服务器发送申请云卡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可携带申请的云卡是否支持5G网络,以及所支持的网络的组网模式,比如是否支持SA模式、是否支持NSA模式。
之后,云卡服务根据请求消息为5G终端分配云卡,其中携带该云卡所支持的网络制式。比如是否支持5G网络,所支持的5G网络的组网模式是SA模式、还是NSA模式、还是SA模式和NSA模式。这些信息均可作为5G终端为云卡设置网络制式的依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终端既支持实体SIM卡,也支持云卡,具体可分为实体卡模式和云卡模式。在实体卡模式下,插卡或开机都会对SIM卡上电。在云卡模式下,可以开机时自动启动云卡,也可以开机后手动启动云卡,这里的启动云卡包括云卡申请和分配流程。
在实体卡模式下,根据SIM卡所属的运营商及用户的选择等设置网络制式。在云卡模式下,根据从云卡服务器申请到的云卡所支持的网络制式中进行设置。
S102,根据第一注册结果,调整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
其中,第一注册结果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另一种是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具体的,若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一通信模式;若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也就是,根据第一注册结果,可适应性调整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从而及时跟进网络的建设速度,还可以避免终端频繁搜网带来的功耗高的问题,降低终端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02可具体包括:
S1021,若接收到的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且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类型,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一位置。
本步骤中,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类型,该第一类型表示注册失败的原因为临时性的。例如,根据3GPP协议24.501,被拒15:Cause#15-No suitable cells intrackingarea,即没有找到合适的小区。这里,被拒15作为一个示例而非限定,其他导致注册失败的临时性原因也属于该第一类型。该第一类型表示注册失败的原因是临时性的,换个位置则有可能再次注册成功。
这里,由于接收到的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且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类型,即为临时性原因导致的注册失败,也就是当前位置无法注册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此时,将该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使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为该应用终端提供服务。其中,将该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的方案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下面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本步骤中,将该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一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标记应用终端在该第一位置时无法注册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为后续本应用终端或者其他的应用终端在该第一位置时无需向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注册,直接向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注册,从而可以降低应用终端的功耗。这里,第一位置可以加入到位置列表中,后续供应用终端查询使用,即当应用终端在某个位置时,查询该位置是否位于位置列表中,若在位置列表中,则无需向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注册,直接向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注册。具体的,该位置列表可以在第一网络覆盖完好后删除,不再使用。
可选的,第二通信模式为4G通信模式,也称为LTE网络制式。
S1022,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一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一通信模式。
本步骤中,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一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一通信模式,即可以向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重新注册。由于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的网络能力要优于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的网络能力,从用户使用体验方面来看,尽可能优先利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为应用终端提供服务,用户体验更佳,所以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一位置后,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一通信模式。这样能够实现通信模式亦即网络制式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及时跟进网络的建设速度,还可以避免终端频繁搜网带来的功耗高的问题,降低终端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02可具体包括:
S1023,若接收到的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则应用终端应用第一通信模式工作。
S1024,在应用终端应用第一通信模式工作时,若所述应用终端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发生切换,且切换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频率,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第一通信模式适用于第一网络,第二通信模式适用于第二网络。
S1025,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二位置。
S1026,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二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一通信模式。
这里,应用终端应用第一通信模式工作,应理解的是,应用终端使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完成相应的通信业务。换句话说,利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为该应用终端提供服务。
其中,在应用终端应用第一通信模式工作时,若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发生切换,且切换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频率,说明第一网络无法为应用终端提供稳定地服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应用终端当前所处的位置在第一网络覆盖范围和第二网络覆盖范围的交界处、第一网络的覆盖不好、第一网络的信号差或者网络重定向等原因,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此时,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使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即第二网络,为该应用终端提供服务。其中,将将该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的方案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下面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应理解的是,切换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频率指的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发生切换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这里也可以自行定义。
可选的,第二通信模式为4G通信模式,第二网络为4G无线接入网络。
本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应用终端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发生切换,且切换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频率,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二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标记应用终端在该第二位置时第一网络无法为应用终端提供稳定地服务,为后续本终端或者其他应用终端应用第一通信模式工作,且在第二位置时,直接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避免在第二位置时发生频繁切换的问题。这里,第二位置可以加入到位置列表中,后续供应用终端查询使用,即当应用终端在某个位置时,查询该位置是否位于位置列表中,若在位置列表中,则直接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
之后,当应用终端离开该第二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一通信模式,其目的具体参见上述步骤S1022部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S21,发送第二注册请求,第二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并返回第二注册结果。
S22,若接收到的第二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
可选的,第二通信模式为4G通信模式,第二网络为4G无线接入网络,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为4G基站。
这里,若接收到的第二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也就是应用终端后续可以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应理解的是,应用终端后续可以使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完成相应的通信业务。换句话说,可以利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为该应用终端提供服务。
进一步的,在步骤S22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3,判断应用终端是否被限制连接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和第三网络。
步骤S24,若是,则应用终端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
步骤S25,若否,则接收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执行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第一执行结果。
这里,第一执行结果有两种,一种是表示添加成功,另一种则表示添加失败,下述步骤S26对应添加成功的分支步骤,步骤S29对应添加失败的分支步骤。
步骤S26,若所述第一执行结果表示添加成功,则所述应用终端应用第三通信模式工作,所述第三通信模式适用于所述第三网络。
可选的,第三网络为5G无线接入网络。其中,在步骤S23中应用终端是否被限制连接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和第三网络,可以通过restrict_dcnr字段是否为1进行判断。若restrict_dcnr=1,则说明应用终端被限制双连接,也就是不能在第二通信模式下同时连接第二网络(如4G无线接入网络)和第三网络(如5G无线接入网),由于在第二通信模式下应用终端必然能够与第二网络连接,所以若应用终端被限制连接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和第三网络,也可以理解为应用终端在第二通信模式下被限制连接第三网络。也就是说,该应用终端不支持NSA模式,执行步骤S24。
在步骤S25中若应用终端没有被限制连接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和第三网络,也就是restrict_dcnr=0,则说明应用终端可以在第二通信模式下同时连接第二网络和第三网络。此时,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具体的第二通信模式下的基站)通过应用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能够利用第三网络为应用终端提供服务的辅小区,该过程可理解为是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执行辅小区添加的过程。
之后,在步骤S26中,若第一执行结果表示添加成功,说明存在能够利用第三网络为应用终端提供服务的辅小区,应用终端应用第三通信模式工作,第三通信模式适用于第三网络。可选的,第三通信模式为NSA模式,第三网络为5G无线接入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后,没有直接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而是先执行上述的判断步骤,其原因在于依赖于第二通信模式才能实现的第三通信模式下的第三网络的网络能力要优于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的网络能力,从用户使用体验方面来看,该实现方式对应的情形下,尽可能优先利用第三通信模式下的第三网络为应用终端提供服务,用户体验更佳。
进一步的,在步骤S26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7,若接收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执行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表示添加失败的第二执行结果,且失败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频率,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三位置;
步骤S28,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三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三通信模式。
这里,第二执行结果表示添加辅小区失败,且失败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频率,说明当前位置下第三网络无法为应用终端提供稳定地服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第三网络的覆盖不好或者信号不好等原因,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此时,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使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为该应用终端提供服务,需指出的是,由于此前应用终端已经在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网络注册过,此时应用终端可直接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无需再进行注册。
应理解的是,失败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频率指的是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辅小区添加失败的次数超过第二预设次数。这里也可以自行定义。
这里,若接收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执行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表示添加失败的第二执行结果,且失败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频率,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三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标记应用终端在该第三位置时第三网络无法为应用终端提供稳定地服务,为后续其他应用终端应用第三通信模式工作,且在第三位置时,直接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避免在第三位置时频繁发生添加辅小区失败的问题。这里,第三位置可以加入到位置列表中,后续供应用终端查询使用,即当应用终端在某个位置时,查询该位置是否位于位置列表中,若在位置列表中,则直接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
之后,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三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三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三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三通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优先利用第三通信模式下的第三网络为应用终端提供服务,使用户体验更佳。
进一步的,在步骤S25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9,若第一执行结果表示添加失败,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四位置;
步骤S30,当所述应用终端离开所述第四位置,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三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执行结果表示添加失败,说明虽然应用终端没有被限制连接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和第三网络,但是当前没有能够为应用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三网络的辅小区,此时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应理解的是,应用终端可以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
这里,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四位置,目的是为了标记应用终端在该第四位置时,第三网络无法为应用终端提供服务,为后续本终端或者其他应用终端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且在第四位置时,直接应用该第二通信模式工作,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无需执行辅小区添加的过程,节约网络终端的能耗。这里,第四位置可以加入到位置列表中,后续供应用终端查询使用,即当应用终端在某个位置时,查询该位置是否位于位置列表中,若在位置列表中,则直接应用该第二通信模式工作。
而步骤S30的执行,其目的是尽可能优先利用第三通信模式下的第三网络为应用终端提供服务,使用户体验更佳。
实施例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02可具体包括:
S1027,若接收到的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且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二类型,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关闭第一通信模式。
本步骤中,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二类型,该第二类型表示注册失败的原因为永久性的。例如,根据3GPP协议24.501,被拒27:Cause#17-N1 mode not allowed,即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不允许注册。这里,被拒27作为一个示例而非限定,其他导致注册失败的永久性原因也属于该第二类型。此时,将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使应用终端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另外,由于导致注册失败的原因为永久性的原因,所以本步骤中,关闭第一通信模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本次上电之后的终端频繁的进行通信模式的调整。可以待到下次终端上电后再重新开启第一通信模式。
实施例三
参照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
S201,若应用终端不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发送第三注册请求,第三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并返回第三注册结果;
本步骤中,可选的,第二通信模式为4G通信模式。第二网络为4G网络。
S202,若接收到的第三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则应用终端应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终端不支持第一通信模式的情况下,说明应用终端不可以应用第一通信模式工作,此时,需要将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网络,使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为该应用终端提供服务,从而保证应用终端能够完成相关通信业务。
参照图4,以一示例具体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实施过程。
S301,当监测到SIM卡或云卡启动,判断应用终端是否支持SA模式。
若是,则执行步骤S302;否则,则执行S308。
S302,注册SA模式。
具体的,注册SA模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
S303,判断注册是否被拒。
若是,则执行步骤S304;否则,则执行步骤S310。
S304,判断被拒原因的类型是否为第一类型。
若是,则执行步骤S305;若否,则执行步骤S306。
S305,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加入到第一位置列表,并关闭SA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型表示被拒原因为临时性的原因。此时关闭SA模式是暂时性关闭。
这里,执行完步骤S305后,分别执行步骤S307和S309。
S306,在被拒原因的类型为第二类型时,关闭SA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类型表示被拒原因为永久性的原因。此时关闭SA模式为永久性关闭,直至应用终端再次启动SIM卡或云卡。
S307,判断应用终端是否离开第一位置列表中的位置。
若是,则执行步骤S308,否则,则继续执行该判断步骤。
S308,打开SA模式。
本步骤执行后,返回执行步骤S302。
S309,注册LTE。
S310,正常使用SA模式。
也就是说,应用终端应用SA模式工作。
S311,判断应用终端在5G网络和LTE网络之间是否发生频繁切换。
这里,频繁切换具体指的是切换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频率。
若是,则执行步骤S305;否则,则继续执行该判断步骤。
S312,判断restrict_dcnr是否等于1。
若是,则执行步骤S313;若否,则执行步骤S314。
需要说明的是,restrict_dcnr为LTE注册的连接接受Attach accept信令中的字段。
这里,restrict_dcnr=1,说明应用终端被限制双连接,在LTE模式下不能连接5G无线接入网络。此时,应用终端应用LTE模式工作,并关闭NSA模式。这里,关闭NSA模式为永久性关闭,直至应用终端再次启动SIM卡或云卡。
S313,关闭NSA模式。
S314,判断接收到的LTE模式下的基站执行5G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执行结果是否为成功。
若是,则执行步骤S315;若否,则执行步骤S317。
S315,正常使用NSA模式。
S316,判断是否频繁接收到基站执行5G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添加失败执行结果。
这里,频繁接收具体指的是接收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频率。
若是,则执行步骤S317;若否,则继续执行该判断步骤。
S317,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加入到第二位置列表,并关闭NSA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关闭NSA模式为临时性关闭。此时,应用终端直接应用LTE模式工作。
S318,判断应用终端是否离开第二位置列表中的位置。
若是,则执行步骤S319;若否,则继续执行该判断步骤。
S319,打开NSA模式。
这里执行完该步骤之后,返回执行步骤S314。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5,该装置400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410和第一调整模块420。
其中,第一发送模块410,用于在应用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时,发送第一注册请求,第一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并返回第一注册结果;第一调整模块420,用于根据第一注册结果,调整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420具体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且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类型时,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将所述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一位置;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应用终端离开所述第一位置,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420具体包括:
第一应用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的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时,应用终端应用第一通信模式工作。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应用终端应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工作时,若应用终端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发生切换,且切换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频率,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第一通信模式适用于第一网络,第二通信模式适用于第二网络。
第一记录单元,用于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二位置。
第四调整单元,用于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二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一通信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调整单元或第三调整单元具体用于:
发送第二注册请求,第二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并返回第二注册结果;
若接收到的第二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则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400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应用终端是否被限制连接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和第三网络。
第一应用模块,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应用终端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接收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执行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第一执行结果。
第二应用模块,用于在第一执行结果表示添加成功,应用终端应用第三通信模式工作,第三通信模式适用于第三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400还包括:
第二调整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执行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表示添加失败的第二执行结果,且失败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频率时,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三位置。
第三调整模块,用于当应用终端离开第三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三通信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400还包括:
第四调整模块,用于在第一执行结果表示添加失败时,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将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四位置;
第五调整模块,用于当应用终端离开第四位置,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三通信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420具体包括:
第五调整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且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二类型时,将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关闭第一通信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4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应用终端不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发送第三注册请求,第三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应用终端注册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并返回第三注册结果;
第三应用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应用终端应用第二通信模式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终端,参见图6,该应用终端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0、存储器5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20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5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2。或者,处理器5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410至420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520中,并由处理器51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段,该程序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应用终端500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应用终端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应用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5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520可以是应用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可以是应用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所述存储器420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应用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4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应用终端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应用终端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应用终端、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应用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同样,作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应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应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应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应用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所述第一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所述应用终端注册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并返回第一注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包括:
若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且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类型,则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将所述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一位置;
当所述应用终端离开所述第一位置,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包括:
若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则所述应用终端应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工作;
在所述应用终端应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工作时,若所述应用终端在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发生切换,且切换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频率,则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所述第一通信模式适用于所述第一网络,所述第二通信模式适用于所述第二网络;
将所述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二位置;
当所述应用终端离开所述第二位置,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式。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包括:
发送第二注册请求,所述第二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所述应用终端注册到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并返回第二注册结果;
若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则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应用终端是否被限制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所述第二网络和第三网络;
若是,则所述应用终端应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工作;
若否,则接收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执行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第一执行结果;
若所述第一执行结果表示添加成功,则所述应用终端应用第三通信模式工作,所述第三通信模式适用于所述第三网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应用终端应用第三通信模式工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执行辅小区添加后返回的、表示添加失败的第二执行结果,且失败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频率,则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二通信模式,并将所述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三位置;
当所述应用终端离开所述第三位置,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三通信模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执行结果表示添加失败,则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二通信模式,并将所述应用终端的当前位置记录为第四位置;
当所述应用终端离开所述第四位置,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三通信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包括:
若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表示注册失败、且注册失败的原因为第二类型,则将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调整为第二通信模式,并关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应用终端不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发送第三注册请求,所述第三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所述应用终端注册到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并返回第三注册结果;
若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注册结果表示注册成功,则所述应用终端应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工作。
10.一种通信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应用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时,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所述第一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网络终端将所述应用终端注册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并返回第一注册结果;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注册结果,调整所述应用终端的通信模式。
11.一种应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
CN202111450035.1A 2021-12-01 2021-12-01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73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0035.1A CN113873629B (zh) 2021-12-01 2021-12-01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0035.1A CN113873629B (zh) 2021-12-01 2021-12-01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629A true CN113873629A (zh) 2021-12-31
CN113873629B CN113873629B (zh) 2022-04-29

Family

ID=7898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0035.1A Active CN113873629B (zh) 2021-12-01 2021-12-01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36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5177A (zh) * 2022-07-26 2022-08-26 上海途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529A (zh) * 2011-11-28 2012-04-1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lte模式的多模式应用方法及装置
JP2012095222A (ja) * 2010-10-28 2012-05-17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Gsm無線端末装置、gsm無線端末状態切り替え制御方法およびgsm無線端末状態切り替え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50126189A1 (en) * 2013-11-06 2015-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sg)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4955045A (zh) * 2015-06-12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CN107360558A (zh) * 2017-06-19 2017-11-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紧急呼叫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29293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93892A (zh) * 2019-08-12 2019-11-2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通信终端
CN111698772A (zh) * 2020-05-19 2020-09-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g系统的注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637819A (zh) * 2020-12-15 2021-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网络中的业务开通方法及装置
CN112689310A (zh) * 2020-12-08 2021-04-2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67099A (zh) * 2020-12-30 2021-05-2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5g终端接入5g网络优化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5222A (ja) * 2010-10-28 2012-05-17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Gsm無線端末装置、gsm無線端末状態切り替え制御方法およびgsm無線端末状態切り替え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413529A (zh) * 2011-11-28 2012-04-1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lte模式的多模式应用方法及装置
US20150126189A1 (en) * 2013-11-06 2015-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sg)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4955045A (zh) * 2015-06-12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CN107360558A (zh) * 2017-06-19 2017-11-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紧急呼叫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29293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93892A (zh) * 2019-08-12 2019-11-2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通信终端
CN111698772A (zh) * 2020-05-19 2020-09-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g系统的注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689310A (zh) * 2020-12-08 2021-04-2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37819A (zh) * 2020-12-15 2021-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网络中的业务开通方法及装置
CN112867099A (zh) * 2020-12-30 2021-05-2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5g终端接入5g网络优化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5177A (zh) * 2022-07-26 2022-08-26 上海途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45177B (zh) * 2022-07-26 2022-09-30 上海途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629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711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0677900B (zh) 寻呼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1699902B (zh) 网络选择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2860090A (zh) 针对以数据为中心的终端支持语音解决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73719A (zh) 一种配置wifi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95344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11698653B (zh) 用于多个用户身份的双重激活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EP3358883B1 (en) Method for enabling terminal access to cell,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3857014A (zh) 一种多模用户设备的业务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04770A (zh) 无线网络智能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346838A (zh) 一种终端及系统
CN113873629B (zh)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530676A (zh) 一种混合网络制式下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517084A (zh) 一种混合网络制式下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2044677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등록 방법 및 단말기
CN103118365A (zh) 一卡多网的实现方法及多模通信终端
CN110753379A (zh) 一种用于单通信通道设备的双卡实现方法及双卡实现系统
CN113242542B (zh) 移动终端的搜网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466087B (zh) 一种网络搜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57691A (zh) 移动终端及其双芯片系统的数据共享方法
US20070147311A1 (en) Automatically activating wireless fidelity capability for a mobile station
JP7169379B2 (ja) 緊急通話のための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2291722A (zh) 一种呼叫等待状态的设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8423053B2 (en) Mobile terminal network and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s to receive text messages
CN107708188A (zh)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