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5177B -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5177B
CN114945177B CN202210881024.7A CN202210881024A CN114945177B CN 114945177 B CN114945177 B CN 114945177B CN 202210881024 A CN202210881024 A CN 202210881024A CN 114945177 B CN114945177 B CN 114945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loud
authentication
cloud card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10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5177A (zh
Inventor
吕天明
王凯航
周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upigeo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upigeo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upigeo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upigeo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10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5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5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5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5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517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5005 priority patent/WO202402179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2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virtual identit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5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multiple identit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在置有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的电子设备,方法包括: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二云卡的卡信息,第二云卡与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根据第一鉴权模块对第二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鉴权成功时,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一云卡的卡信息,第一云卡与第二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根据第二云卡对第一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鉴权成功时,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分配双云卡进行通信,能够对电子设备分配两个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互为主备关系,提升网络可靠性和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双卡双待的电子设备可以使用不同运营商的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以获取不同的网络服务,通常将一张SIM卡作为主卡,由第一运营商提供服务,用于支持数据和语音业务,另一张SIM卡通过注册2G、3G、4G或5G中的一个网络,由用户手动选择或终端自动选择其中之一来提供数据或语音业务。
电子设备中设置有主卡的切换指标,当第一运营商在当前区域的第一网络的通信指标小于该切换指标时,将数据通道切换到另一张卡,实现电子设备中两张SIM卡的网络切换,这种方式依赖实体卡的网络环境,无法结合当地实际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组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将电子设备中的两种卡互为备份,为用户提供双路保障。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置有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二云卡的卡信息,根据第一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鉴权成功时,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所述第二云卡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一云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云卡与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根据所述第二云卡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鉴权成功时,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一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云卡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二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其中,所述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和第二云卡的第二通信质量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云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不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二云卡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到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异常时,将数据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云卡;
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三云卡的卡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所述卡池发送第三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鉴权结果为鉴权成功时,根据所述第三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鉴权成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云卡的数据通道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第一云卡归属同一运营商的所述第二鉴权模块;
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所述卡池发送第三鉴权,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和第二鉴权模块向卡池发送第二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根据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其中,所述根据第三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包括:
监测所述第三云卡的第三通信质量数据和第二云卡的第二通信质量数据;
所述第三通信质量数据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三云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三通信质量数据不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二云卡进行数据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实体SIM卡、eSIM卡和SoftSIM的鉴权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归属不同的网络运营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二云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二云卡与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第一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第二云卡鉴权成功时,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一云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云卡与第二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第二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对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
双云卡通信模块,用于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一云卡鉴权成功时,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一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相应的,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二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其中,所述双云卡通信模块包括通信质量检测单元和双云卡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质量检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和第二云卡的第二通信质量数据;
所述双云卡通信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云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不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二云卡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双云卡通信模块还包括异常通信单元,用于当通信质量检测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异常时,将数据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云卡;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和第三鉴权模块;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三云卡的卡信息;
所述第三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所述卡池发送第三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所述异常通信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鉴权结果为鉴权成功时,根据所述第三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归属不同的网络运营商。
其中,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实体SIM卡、eSIM卡和SoftSIM的鉴权模块。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云卡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加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双云卡通信方法。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机器执行时使得实现上述方法。
可见,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为电子设备分配两个双云卡进行通信,能够动态的对电子设备分配两个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两个网络互为主备关系,在国际漫游边界或者连续跨过多个国家时,始终可以选择最好的两个运营商网络提供服务,节省通信漫游费,提升网络可靠性和通信质量。对于固定场景,也能够持续检测两个以上的运营商网络,始终选择最优的前两位运营商网络互为主备,根据网络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来选择主用网络,达到最佳网络质量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并不限制其范围。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云卡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云卡某云卡正常时的鉴权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云卡网络监测和切换云卡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云卡注册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云卡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任何适当的修改或变型,从而获得所有其它实施例。
目前双卡双待的电子设备,两张卡均待机,业务在其中一张卡上进行数据或语音通信,第一运营商在当前区域的第一网络的通信指标小于主卡(主备卡可设置)的切换指标时,将数据通道切换到另一张卡,该另一张卡在第二网络通信,实现电子设备中两张SIM卡的网络切换,这种方式依赖实体卡的网络环境,无法结合当地实际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组合。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案,包括电子设备端和云通信服务端,在电子设备端有至少两个鉴权模块,云通信服务端为电子设备端提供至少两个云卡。其中,电子设备端的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可以是实体SIM卡、eSIM卡和SoftSIM的鉴权模块,或者其他已有或未来技术的鉴权模块。例如,设备端设有实体SIM卡时,鉴权模块是实体SIM卡的鉴权模块,设备端设有eSIM时,鉴权模块是eSIM的鉴权模块,当设备端设置有SoftSIM时则为SoftSIM的鉴权模块。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描述技术方案时,对上述几种形式统一用目前使用最多的SIM卡的名称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将设备端两个鉴权模块设置主备用关系,该主备用关系可以通过设置进行,称为电子设备中的主用SIM卡和备用SIM卡,对云通讯服务器提供的云卡设为主用云卡和备用云卡,主备用关系也可设定,当主用云卡数据异常时,将数据链路切换到备用云卡,备用云卡数据通道从云通信服务器取回用来替换上述主用云卡的新的主用云卡(以下称呼为替换主用云卡),对替换主用云卡进行注册及鉴权,对替换主用云卡和备用云卡网络质量评估,选择网络质量最好的网络作为主用网络,在用户使用时,替换主用云卡和备用云卡之间形成主备,该替换主用云卡与主用云卡、备用云卡可以为不同的云卡运营商。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双云卡进行通信,同一时间内使用网络质量最好的云卡提供数据业务,在通信中有云卡出现异常时,切换到另一云卡进行通信,保证数据不中断,利用双云卡互为备份,提高数据业务可靠性。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中的主备用SIM卡对应的主备用云卡,可以来自相同网络运营商,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网络运营商,双云卡为不同的网络运营商时,可以在双云卡备份通信时,实现不同运营商网络的互为备份,提高数据业务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上述技术方案。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服务端双云卡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终端中置有第一鉴权模块,以鉴权模块为SIM卡对应的鉴权模块为例,称为第一SIM卡(以下称呼为M1卡),第二鉴权模块,当为SIM卡时即为第二SIM卡(以下称呼为M2卡),该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分别作为主用SIM卡和备用SIM卡。
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鉴权模块称呼为M1卡的Ki卡,第二鉴权模块称呼为M2卡的Ki卡,该第二鉴权模块在第二云卡出现异常时,能够协助第一云卡完成鉴权。
本发明实施例中,鉴权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实体SIM卡、eSIM卡和SoftSIM的鉴权模块,鉴权模块用于电子设备发送传递云卡鉴权的信息,例如,鉴权模块向卡池发送云卡鉴权请求,接受卡池计算出来的鉴权响应,以及在云卡无法连接数据情况下上报测量信息;云通信服务器中的卡池中存储多个云卡,云卡是卡池分配给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在目标网络中进行数据连接的卡。
下面重点说明电子设备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双云卡,对通过卡池对双云卡进行注册鉴权,及双云卡通信的过程。
步骤101:电子设备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二云卡,所述第二云卡与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具体的,电子设备根据M1卡建立的数据通道,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与M1卡的Ki卡注册同一运营商的云卡信息,该云卡供M2注册,称为第二云卡;
步骤102:电子设备向卡池发起注册鉴权请求,以获取卡池对第二云卡的鉴权结果;
其中,鉴权通过后执行步骤103,否则鉴权不通过,方案结束;
可参见图2所示的双云卡某云卡正常时的鉴权示意图,该步骤中,通过M1卡的数据通道向卡池发送注册鉴权请求,卡池返回的鉴权响应数据通过M2卡发给网络,完成第二云卡的注册;其中,该第二云卡与M1卡的Ki卡注册的是同一运营商。
步骤103: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电子设备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一云卡信息,向卡池发起注册鉴权请求,以获取卡池对第一云卡的鉴权结果;
其中,去附着是指将SIM卡从网络侧注销,SIM卡在终端上停止或退卡。鉴权通过后执行步骤104,否则鉴权不通过方案结束;
该步骤中,第二云卡注册鉴权成功后,电子设备根据第二云卡建立的数据通道,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一云卡信息,通过第二云卡的数据通道向卡池发起注册鉴权请求,卡池返回的鉴权响应数据通过M1卡发给网络,完成第一云卡的注册。
该步骤中,M1卡的Ki卡去附着,而该Ki卡的卡信息存储在电子设备。
步骤104: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该步骤中,第一云卡注册后,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与第一云卡同一运营商的M2卡的Ki卡存储在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将M2卡的Ki卡称呼为M2卡的第二鉴权模块,该第二鉴权模块与M2卡相对应,该第二鉴权模块在第二云卡出现异常时,能够协助第一云卡完成鉴权。
具体的,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包括:
监测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和第二云卡的第二通信质量数据,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优于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或者第一云卡体现通信质量好的数据大于第二云卡的),根据第一云卡进行数据通信;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不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第二云卡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双云卡通信网络进行监测,监测到云卡通信异常时,进行云卡切换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测到其中一张云卡故障(无信号或数据不通),将该位置的Ki卡启用,Ki卡注册完成后,再完成云卡的注册;因故障云卡位置的Ki卡是另一云卡的运营商,能保证鉴权通信中的Ki卡与云卡属于同一运营商,确保网络是可注册可通信的。
下面结合图4,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卡注册过程:
利用电子设备中的Ki卡,将M1卡注册网络;
根据M1卡的数据通道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M2云卡(该M2云卡即上述的第二云卡):云通信服务器有卡池服务器的卡信息,分配给与M1卡Ki卡注册的同一运营商的云卡供M2注册。
M2云卡发起注册:M2云卡发起注册时的鉴权请求通过M1卡的Ki卡的数据连接发送给卡池,并将卡池返回的鉴权响应数据取回到设备通过M2发回给网络,完成注册。
M2云卡数据通道从服务器取回M1云卡(该M1云卡即上述的第一云卡):M2云卡建立的数据连接从服务器取回M1的云卡数据;
M1云卡发起注册:原先的M1卡的Ki卡去附着,而卡信息存储在设备,同时云卡发起注册,使用M2云卡的数据连接与卡池完成鉴权,通过M2云卡的数据连接发送给卡池,并将卡池返回的鉴权响应数据取回到设备通过M1发回给网络,完成注册。
M1云卡数据通道从服务器取回M2卡的Ki卡:M1云卡完成注册后,从服务器取回与M1云卡同一运营商的M2卡的Ki卡存储在设备,以备M2云卡出现异常时,能够利用M2卡的Ki卡协助M1云卡完成鉴权。
对M1云卡和M2云卡的网络质量评估、择优选择网络:通过对主要目的地址的访问判断M1云卡和M2云卡的网络质量,择优选择网络做主用网络。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云卡网络监测和切换云卡进行通信的过程。
步骤201:监测一定时间的流量消耗大于预设值,若大于则表示网络正常,否则表示网络异常,执行步骤202;
实际应用中,可以监测T1时间内流量消耗大于F:T1参数可下发(默认60秒可调整),流量门限F(默认100kbit可调整),如果60秒内流量大于100kbit,则认为使用网络正常;否则判断网络需要检测。
步骤202:对主用云卡网络检测,主用云卡数据正常时执行步骤203,主用云卡数据异常时切换云卡运营商,执行步骤204:
实际应用中,对主用云卡的网络进行ping检测及网速检测,使用通用地址看ping的丢包、时延等参数,对网络进行上传下载判断网络是否达到预期,若未达到预期,表明主用云卡网络发生异常,数据链路切换到备用云卡,主用云卡数据异常切换云卡运营商;若达到预期表明主用云卡网络正常,继续使用主用云卡数据链路。
步骤203:主用云卡数据正常时,继续使用主用云卡数据链路,等待数据流量空闲期,进入备用云卡监测周期T2,监测备用云卡数据链路,检测到备用云卡正常时不执行操作,备用云卡数据异常时切换云卡运营商,执行步骤205:
在用户使用数据流量时不监测备用云卡链路,在用户空闲周期达到3个T1时,进入备用云卡监测周期T2(默认5分钟可调整,即两次备用云卡数据链路至少间隔5分钟,如主用数据持续使用,则延后检测周期),监测备用云卡数据链路。
备用云卡数据链路监测:对网络进行ping检测或网速检测,使用通用地址看ping的丢包、时延等参数,对网络进行上传下载判断网络是否达到预期,若未达到预期,表明备用云卡网络发生异常,数据链路切换到主用云卡,等待进入下一数据监测周期;若达到预期表明备用云卡网络正常,继续使用备用云卡数据链路。
步骤204:电子设备的数据链路切换到备用云卡,并根据备用云卡数据通道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替换主用云卡,对替换主用云卡进行注册,通过备用云卡的数据通道向卡池发起注册鉴权,鉴权通过,则利用替换主用云卡进行通信,并获取相同运营商的Ki卡,根据备用云卡和替换主用云卡进行双卡通信。
该步骤中,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除主用云卡运营商A,备用云卡运营商B之外的,替换主用云卡运营商C的第三云卡。
根据备用云卡和替换主用云卡进行双卡通信时,对替换主用云卡和备用云卡网络质量评估,择优做主用网络,用户开始使用,双云卡互为主备。
步骤205:电子设备的数据链路切换到主用云卡,并根据主用云卡数据通道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替换备用云卡,对备用云卡进行注册,通过主用云卡的数据通道向卡池发起注册鉴权,鉴权通过,则利用替换备用云卡进行通信,并获取相同运营商的Ki卡,根据主用云卡和替换备用云卡进行双卡通信。
该步骤中,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除主用云卡运营商A,备用云卡运营商B之外的,替换备用云卡运营商C的第四云卡。
根据主用云卡和替换备用云卡进行双卡通信时,对替换备用云卡和主用云卡网络质量评估,择优做主用网络,用户开始使用,双云卡互为主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开机后,分配一张与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运营商的第二云卡,该第二云卡注册成功后,使用该第二云卡与云通信服务器连接,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重新分配信号次好的第一云卡,通过第二云卡完成第一云卡的鉴权,该第一云卡成功注册,实现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的双云卡注册在线,同一时间内使用网络质量最好的云卡提供数据业务,当使用中的云卡出现异常时,切换到另一云卡,保证数据不中断,实现双运营商网络互为备份,提高数据业务可靠性。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二云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二云卡与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第一鉴权模块302,用于对所述第一获取模块301获取的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第二云卡鉴权成功时,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
第二获取模块303,用于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一云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云卡与第二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第二鉴权模块3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对所述第二获取模块303获取的第一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
双云卡通信模块305,用于所述第二鉴权模块304对所述第一云卡鉴权成功时,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其中,第一鉴权模块302还用于:向卡池发送第一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相应的,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二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其中,如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所述双云卡通信模块305包括通信质量检测单元3051和双云卡通信单元3052;
通信质量检测单元3051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和第二云卡的第二通信质量数据;
双云卡通信单元3052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云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不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二云卡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双云卡通信模块还包括异常通信单元3053,用于当通信质量检测单元3051监测到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异常时,将数据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云卡;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306和第三鉴权模块307;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306用于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三云卡的卡信息;
所述第三鉴权模块307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所述卡池发送第三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所述异常通信单元3053还用于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鉴权结果为鉴权成功时,根据所述第三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归属不同的网络运营商。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实体SIM卡、eSIM卡和SoftSIM的鉴权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开机后,分配一张与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运营商的第二云卡,该第二云卡注册成功后,使用该第二云卡与云通信服务器连接,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重新分配信号次好的第一云卡,通过第二云卡完成第一云卡的鉴权,该第一云卡成功注册,实现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的双云卡注册在线,同一时间内使用网络质量最好的云卡提供数据业务,当使用中的云卡出现异常时,切换到另一云卡,保证数据不中断,实现双运营商网络互为备份,提高数据业务可靠性。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云卡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该双云卡通信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加密器402、存储器403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双云卡通信方法。
例如,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存储器403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寄存器等。加密器402中内置有加密令牌。存储器403可以存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401可以执行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文描述的各个过程。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在被机器执行时使得机器实现上面参照方法实施例的具体过程。
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硬盘、闪存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是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实现,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并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实现。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在实际实现时还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进行组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中。另外,各个单元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直接耦合或间接耦合。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的物理存在等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来体现,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其可以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过程。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可移动盘、硬盘、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进行变化或替换,这些变化或替换都应当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置有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二云卡的卡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鉴权成功时,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所述第二云卡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一云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云卡与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根据所述第二云卡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鉴权成功时,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一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云卡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二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和第二云卡的第二通信质量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云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不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二云卡进行数据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到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异常时,将数据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云卡;
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三云卡的卡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所述卡池发送第三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鉴权结果为鉴权成功时,根据所述第三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鉴权成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云卡的数据通道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第一云卡归属同一运营商的所述第二鉴权模块;
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所述卡池发送第三鉴权,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和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向卡池发送第三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根据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三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包括:
监测所述第三云卡的第三通信质量数据和第二云卡的第二通信质量数据;
所述第三通信质量数据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三云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三通信质量数据不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二云卡进行数据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包括实体SIM卡、eSIM卡和SoftSIM的鉴权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归属不同的网络运营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二云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二云卡与第一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第一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第二云卡鉴权成功时,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去附着;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一云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云卡与第二鉴权模块归属同一网络运营商;
所述第二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对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云卡的卡信息进行鉴权;
双云卡通信模块,用于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对所述第一云卡鉴权成功时,根据第一云卡和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一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根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的数据对所述第二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相应的,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卡池发送第二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一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云卡通信模块包括通信质量检测单元和双云卡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质量检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和第二云卡的第二通信质量数据;
所述双云卡通信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云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数据不优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二云卡进行数据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云卡通信模块还包括异常通信单元,用于当通信质量检测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一云卡的第一通信质量数据异常时,将数据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云卡;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和第三鉴权模块;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云通信服务器获取第三云卡的卡信息;
所述第三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云卡的数据向所述卡池发送第三鉴权,以获取所述卡池对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的鉴权结果;
所述异常通信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三云卡的卡信息鉴权结果为鉴权成功时,根据所述第三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进行双云卡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卡和所述第二云卡归属不同的网络运营商。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包括实体SIM卡、eSIM卡和SoftSIM的鉴权模块。
15.一种双云卡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加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云卡通信方法。
16.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机器执行时使得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881024.7A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45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1024.7A CN114945177B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3/095005 WO2024021791A1 (zh) 2022-07-26 2023-05-18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1024.7A CN114945177B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5177A CN114945177A (zh) 2022-08-26
CN114945177B true CN114945177B (zh) 2022-09-30

Family

ID=82910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1024.7A Active CN114945177B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5177B (zh)
WO (1) WO2024021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5177B (zh) * 2022-07-26 2022-09-30 上海途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3140A (zh) * 2015-07-10 2016-01-20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sim卡远程鉴权的系统与方法
WO2017049736A1 (zh) * 2015-09-23 2017-03-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3873629A (zh) * 2021-12-01 2021-12-31 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531B (zh) * 2012-09-27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持客户识别模块卡待机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9038060B2 (en) * 2012-10-02 2015-05-19 Nextbit Systems Inc. Automatically installing operating system specific to a detected network
CN103987024B (zh) * 2014-05-30 201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漫游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5516958A (zh) * 2015-08-31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554724B (zh) * 2015-11-17 2019-06-18 杭州禾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sim卡的漫游无缝认证的系统
CN111431847A (zh) * 2016-02-01 2020-07-17 上海途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用户识别模块鉴权方法和装置
CN107182048B (zh) * 2016-03-10 2021-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个终端共享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75702A (zh) * 2021-01-29 2022-03-11 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切换网卡
CN114945177B (zh) * 2022-07-26 2022-09-30 上海途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3140A (zh) * 2015-07-10 2016-01-20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sim卡远程鉴权的系统与方法
WO2017049736A1 (zh) * 2015-09-23 2017-03-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3873629A (zh) * 2021-12-01 2021-12-31 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5177A (zh) 2022-08-26
WO2024021791A1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5360B2 (en) Using a plurality of SIM cards at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414397B2 (en) Selecting base station at a multi-SIM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995554A (zh) 用于智能家电设备配置入网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6255226B (zh) 网络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945177B (zh) 一种双云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07597B (zh) 一种通讯模组网络的可靠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3686854A (zh) 控制ap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98215A (zh) 一种网络信息开放的方法及设备
CN107852441B (zh) 通信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10176622A1 (en) Establishing a roaming connection via a bootstrap server
CN109587709B (zh) 本地数据网的发现、配置方法、终端、核心网设备及基站
CN114125023B (zh) 数据连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20140099951A1 (en) Handling of Operator Connection Offer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2751706A (zh) 一种目标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4103657A1 (zh) 一种双卡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1959223B (zh) 流控制传输协议链路故障的自愈控制方法与装置
US11943838B2 (en) Using a plurality of SIM cards at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936798B (zh) 一种业务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3965444B (zh) 一种家庭网关的远程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9302375A (zh) 接入网络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56484B (zh) 具有两个iSIM的用于冗余通信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
GB2562126A (en) Using a plurality of sim cards at an electronic device
EP3707932B1 (en) Management of a mobile device in proximity of a home gateway with mobile connectivity to a wide area network
JP2018174404A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846705B (zh) 一种数据查询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