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9302B - 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9302B
CN113869302B CN202111351282.6A CN202111351282A CN113869302B CN 113869302 B CN113869302 B CN 113869302B CN 202111351282 A CN202111351282 A CN 202111351282A CN 113869302 B CN113869302 B CN 113869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image
light
target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12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9302A (zh
Inventor
卓训隆
林晓彬
于海波
陈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12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9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9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9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9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9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本申请可以在关闭第一补光灯的情况下,使用人脸补光灯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避免第一补光灯对于人脸检测装置的干扰,有效保证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出于安全考虑,许多场所常需要进行人脸识别。
在进行人脸识别过程中采集的人脸图像常受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的影响。为提高人脸识别的质量,当前普遍使用补光灯对图像采集设备进行补光的方式,保证图像采集设备对人脸的成像质量。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同一区域内的图像采集设备往往不只一种,例如:除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采集设备外,还有用于视频监控的图像采集设备。除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采集设备外的其他图像采集设备也可能会进行补光。而其他图像采集设备的补光灯会对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采集设备产生干扰,导致人脸成像质量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是根据人体感应信号生成的,人体感应信号是人体探测装置在目标区域内检测到人体时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在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之后,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安防监控装置,上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处于开启状态,保存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其中,预定义时段包括由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段,第一时刻为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刻,第二时刻为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保存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包括:
确定人脸检测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进行图像采集的目标时间序列,目标时间序列由有序的多个图像采集时刻构成;
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各图像采集时刻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为目标图像帧序列,并进行保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图像均满足预定义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
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
将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替换为最后一帧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
确定目标图像帧序列中未满足预定义要求的目标帧图像;
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删除目标帧图像;
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将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前的图像帧序列与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后的图像帧序列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均不小于夜视曝光现象对应的波长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人脸补光装置与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预设的相对辐射光强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该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一采集单元、第一获得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其中:
第一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
第二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
第一采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
第一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
第三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是根据人体感应信号生成的,人体感应信号是人体探测装置在目标区域内检测到人体时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五控制单元和第六控制单元;
第五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第六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之后,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安防监控装置,上述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七控制单元和第一保存单元;
第七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处于开启状态;其中,预定义时段包括由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段,第一时刻为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刻,第二时刻为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时刻;
第一保存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保存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存单元,包括:第一序列确定单元、第二序列确定单元和序列保存单元;
第一序列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人脸检测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进行图像采集的目标时间序列,目标时间序列由有序的多个图像采集时刻构成;
第二序列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各图像采集时刻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为目标图像帧序列;
序列保存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保存目标图像帧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
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图像均满足预定义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和替换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
替换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替换为最后一帧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确定单元、删除单元和连接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目标图像帧序列中未满足预定义要求的目标帧图像;
删除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删除目标帧图像;
连接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将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前的图像帧序列与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后的图像帧序列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均不小于夜视曝光现象对应的波长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人脸补光装置与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预设的相对辐射光强阈值。
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人脸补光装置,被配置成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
人脸检测装置,被配置成采集人脸图像;
第一补光装置,被配置成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本申请可以在关闭第一补光灯的情况下,使用人脸补光灯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避免第一补光灯对于人脸检测装置的干扰,有效保证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出的光谱分布特性曲线;
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100。该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控制器。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分别对人脸补光装置、人脸检测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进行控制。
其中,人脸采集使能信号可以是用于触发第一控制器执行人脸采集控制过程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采集使能信号可以是人体探测装置在检测到人体或人脸时生成并向第一控制器发送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采集使能信号可以是第二控制器向第一控制器发送的。具体的,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可以不同,第二控制器可以在人体探测装置检测到人脸时,接收到由人体探测装置生成并发送的人体感应信号,之后第二控制器可以生成人脸采集使能信号并发送至第一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采集使能信号也可以是由人工触发生成并向第一控制器发送的人脸采集指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的生成及第一控制器获得人脸采集使能信号的过程不作限定。
其中,人脸补光装置可以使用某种光源类型的补光灯,为人脸检测装置提供相应类型的补光。
具体的,本申请对于人脸补光装置中补光灯的光源类型不作限定,比如,补光灯可以是红外补光灯,也可以是白光灯。需要说明的是,当人脸补光装置中的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时,人脸检测装置可以有效的在光照强度较弱的环境(如夜间)中实现人脸采集,保障人脸成像质量。
具体的,本申请对于人脸补光装置中补光灯的光源照射方式不作限定,比如,人脸补光装置中补光灯的光源照射方式可以是泛光照射,也可以是透光照射。
具体的,本申请对于人脸补光装置中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同样不作限定。
其中,人脸检测装置可以为用于采集预设范围内人体的人脸图像的装置。具体的,人脸检测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人脸检测装置可以通过该至少一个摄像头实现人脸图像的采集。上述预设范围为预先设定的可覆盖的人脸采集范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检测装置可以通过上述至少一个摄像头实现2D人脸图像的采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检测装置可以通过上述至少一个摄像头实现3D人脸图像的采集。具体的,人脸检测装置可以使用主动测距方式或被动测距方式来进行3D人脸图像的采集。其中,主动测距方式可以包括结构光法、飞行时间法、和三角测距法,被动测距方式可以按照使用的视觉传感器(如摄像头)数量划分为单目视觉法、双目立体视觉法和多目立体视觉法三大类。
其中,结构光法可以包括光点式结构光法、光条式结构光法和光面式结构光法等。当采用结构光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具体的,当采用光点式结构光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还可以设置点光源;当采用光条式结构光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还可以设置线光源;当采用光面式结构光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还可以设置面光源。
其中,当采用飞行时间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并可以设置有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脉冲激光信号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此时,人脸检测装置可以通过该发射器将脉冲激光信号投射到人体表面,通过反射器接收人体表面的反射信号,之后利用发射和接收脉冲激光信号的时间差实现对目标人体表面各部分位置的距离测量,从而实现3D人脸的采集。
其中,当采用三角测距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并可以设置有激光光源。此时,人脸检测装置可以基于激光光源、目标人体和摄像头之间的几何成像关系来实现3D人脸图像的测量。
其中,当采用单目视觉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可以设置有一个摄像头;当采用双目视觉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可以设置有两个摄像头;当采用多目视觉法时,人脸检测装置中可以设置有相应数量的多个摄像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检测装置采集的人脸图像可以用于人脸识别装置进行人脸识别。具体的,当人脸检测装置采集的人脸图像为3D人脸图像时,可以用于人脸识别装置进行人体身份识别和活体检测,有效抵御假脸和照片等人脸识别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恶意攻击手段,保障安全和人脸识别精准度。比如,人脸检测装置中可以包括摄像头和红外激光模组,其中,摄像头可以向目标人体进行拍摄,获得2D人脸图像,红外激光模组可以向目标人体发射红外激光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激光,获得相应的深度信息,人脸检测装置可以结合2D人脸图像和深度信息生成相应的3D人脸图像,并发送至人脸识别装置进行人脸识别。其中,人脸识别装置在进行人脸识别过程中,可以从3D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人体面部的图像特征值,将该人体面部的图像特征值与已录入的人体面部的图像特征值进行比对,实现人体身份的识别,并可以将3D人脸图像中的深度信息等信息,与已录入的人体面部的深度信息等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对目标人体的活体检测。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检测装置可以具有面部跟踪功能。此时,人脸检测装置可以在检测人脸过程中跟踪人脸轨迹,从而实现对人体运动轨迹的跟踪,捕获人体位置变化信息。
其中,第一补光装置可以使用某种光源类型的补光灯,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提供相应类型的补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对于第一补光装置中补光灯的光源类型、光源照射方式和补光强度等均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用于实现某种功能(比如用于人脸采集、安防监控、可视门铃和测距等)的图像采集装置。具体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至少包括一个摄像头。比如,当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监控摄像装置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至少包括一个RGB(Red Green Blue)摄像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人脸检测装置可以是不同的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且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人脸检测装置可以集成在同一个设备(比如智能锁、智能门、保险箱、车库门和车门等)或整体模组上。此时,第一补光装置和人脸补光装置也可以同时集成在该设备或整体模组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也可以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人脸检测装置、第一补光装置和人脸补光装置设置成分体式模组。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人脸检测装置可以为同一装置。此时,人脸检测装置可以同时具备采集人脸图像的功能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功能。比如,当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安防监控装置时,人脸检测装置可以同时具备采集人脸图像的功能和监控录像的功能,此时人脸检测装置可以设置不同的摄像头来分别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和监控录像(比如可以设置人脸图像采集摄像头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设置监控摄像头来进行监控录像);当然,人脸检测装置也可以设置相同的摄像头来同时实现人脸图像采集和监控录像,比如可以设置监控摄像头,确定目标人体在目标区域内的出现时刻和人脸图像采集时刻,之后按照人脸图像采集时刻,在监控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帧序列中确定出相应的人脸图像,从而实现对人脸图像的采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为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并可以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避免第一补光装置发出的光对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产生影响,保障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先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后再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先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再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同时对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进行控制,即在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具体的,在第一控制器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前,人脸补光装置可以是已经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控制人脸补光装置保持开启状态;
具体的,在第一控制器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前,人脸补光装置可以是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控制人脸补光装置的工作状态由关闭状态转换为开启状态,并控制人脸补光装置保持开启状态。
具体的,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前,第一补光装置可以是已经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控制第一补光装置保持关闭状态;
具体的,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前,第一补光装置可以是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控制第一补光装置的工作状态由开启状态转换为关闭状态,并控制第一补光装置保持关闭状态。
S102、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在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且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控制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此时,第一控制器可以获得人脸检测装置在人脸补光装置提供补光的情况下所采集到的目标图像。
其中,目标图像可以是由人脸检测装置在人脸补光装置提供补光的情况下,所采集到的包含有人脸的图像。具体的,目标图像可以为一张图像,也可以包括多张图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检测装置在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时,可以在预定义的连续时长内多次对目标人体进行拍摄,获得多张包含有人脸的图像。此时,目标图像可以包括该多张包含人脸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目标图像的用途不作限定。比如,目标图像可以用于人脸识别装置进行人脸识别;再比如,目标图像也可以用于进行面部跟踪。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目标图像后,控制人脸检测装置停止对目标人体进行人脸采集,以避免无谓资源的消耗。
S103、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控制人脸补光装置的工作状态由开启状态转换为关闭状态,使得人脸补光装置停止为人脸检测装置提供补光。
S104、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控制第一补光装置的工作状态由关闭状态转换为开启状态,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提供补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对于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和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比如,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可以先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再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如图1所示流程);再比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也可以先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后再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再比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也可以在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同时,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后,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避免无谓资源的消耗;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后,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可以使得第一补光装置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提供补光,保障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正常实现图像采集功能。
具体的,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中,人脸补光装置、人脸检测装置、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控制器可以设置在智能锁中。而该智能锁中还可以设置有人体探测装置和人脸识别装置。此时,该智能锁具有人体探测、人脸采集、补光和人脸识别等功能。
具体的,当目标人体到达智能锁所在门外的周围区域时,人体探测装置可以探测到目标人体,生成人脸采集使能信号并发送至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在接收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后,可以依次执行图1所示步骤,即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控制人脸检测装置对目标人体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包含该人体人脸的目标图像,之后再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以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提供补光。具体的,智能锁可以在获得目标图像后,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目标人体是否具有对智能锁的控制权限。上述控制权限可以是智能锁状态切换的权限,例如解锁,锁定等;还可以是智能锁管理权限,例如修改密码,电子反锁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应用场景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集成在智能锁中,也可以是分体设置的图像采集装置。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通过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本申请可以在关闭第一补光灯的情况下,使用人脸补光灯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避免第一补光灯对于人脸检测装置的干扰,有效保证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
继续参考图1,在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是根据人体感应信号生成的,人体感应信号是人体探测装置在目标区域内检测到人体时生成的。
其中,人体采集使能信号可以是由上述第二控制器根据人体感应信号生成的。
其中,人体感应信号可以是由人体探测装置生成的。
其中,人体探测装置可以为现有的人体探测装置,如超声探测装置和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等。
其中,目标区域可以是人体探测装置需探测是否存在人体的区域。比如,在上述应用场景中,目标区域即可以是智能锁所在门外的周围区域。
具体的,人体探测装置在目标区域内检测到人体时,可以生成人体感应信号,并发送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可以在接收到人体感应信号后,生成人脸采集使能信号,并发送至上述第一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在人体探测装置探测到目标区域中出现人体时,才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人脸采集装置对目标区域中出现的人体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包含人脸的人体图像,即上述目标图像。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在人体探测装置探测到目标区域中出现人体时,才控制人脸采集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可以提高人脸采集图像的有效率,减少无谓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在人体探测装置探测到目标区域中出现人体时,才控制人脸采集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可以提高人脸采集图像的有效率,减少无谓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参见图2,其示出了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仍可以为上述第一控制器,而第一控制器可以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1与图1所示步骤S101内容一致,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202、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器可以在接收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分别对人脸补光装置、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使得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使得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并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其中,本申请对于第一控制器控制人脸补光装置、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比如,第一控制器在接收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可以先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后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再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流程);再比如,第一控制器在接收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也可以先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再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在接收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可以有效减少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补光装置未提供补光的情况下进行图像采集的时长,减少补光不足的低质量图像的生成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S203、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3与图1所示步骤S102内容一致,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204、在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之后,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S205、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5与图1所示步骤S103内容一致,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206、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6与图1所示步骤S104内容一致,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分别对人脸补光装置、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使得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对于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和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比如,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可以先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后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再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如图2所示流程);再比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先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后再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再比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先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后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之后再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先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再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方式,与先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再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方式相比较,前者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较早的恢复图像采集,但是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恢复图像采集之后所采集的部分图像可能未能获得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而后者方式可以较早的使得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恢复图像采集之后所采集的图像均可以获得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有效保证图像质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开启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在不影响目标图像成像质量的情况下,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继续进行图像采集,有效避免相关功能的长时间缺失。比如,当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安防监控装置时,可以有效避免安防监控功能的长时间缺失。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在接收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时,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从而有效减少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补光装置未提供补光的情况下进行图像采集的时长,减少补光不足的低质量图像的生成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开启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在不影响目标图像成像质量的情况下,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继续进行图像采集,有效避免相关功能的长时间缺失。
继续参考图3,其示出了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300。该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安防监控装置。该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01、S302、S303、S304、S305和S306,其中:
S301、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仍可以为第一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1与上述步骤S101的内容一致,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302、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处于开启状态;其中,预定义时段包括由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段,第一时刻为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刻,第二时刻为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时刻。
具体的,第一时刻可以为第一控制器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刻;
具体的,第二时刻可以为第一控制器在获得目标图像之后,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时刻。
具体的,预定义时段可以为由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在预定义时段内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因此第一补光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不能向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提供补光。而第一控制器在预定义时段内依然可以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以对相关区域保持安防监控。
S303、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
S304、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S305、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3、S304和S305分别与上述步骤S102、S103和S104的内容一致,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306、保存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
其中,目标图像帧序列可以为视频帧序列,可以由时间上连续的多帧图像构成。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进行保存,有效保证安防监控功能的实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306可以包括步骤S3061和S3062。其中:
S3061、确定人脸检测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进行图像采集的目标时间序列,目标时间序列由有序的多个图像采集时刻构成;
其中,图像采集时刻可以为人脸检测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进行图像采集的时刻。
具体的,每当人脸检测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进行一次图像采集,第一控制器即可以记录一个相应的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第一控制器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已记录的所有图像采集时刻进行排列,获得目标时间序列。比如,当人脸检测装置分别在预定义时段内的第1.07ms、1.18ms、1.29 ms和1.40 ms的时刻采集人脸图像时,第一控制器可以分别对第1.07ms、1.18ms、1.29 ms和1.40 ms的时刻进行记录,并对第1.07ms、1.18ms、1.29 ms和1.40 ms的时刻进行排列,获得目标时间序列[1.07,1.18,1.29,1.40]。
S3062、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各图像采集时刻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为目标图像帧序列,并进行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人脸检测装置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两者的图像采集频率和起始采集时刻可以是一致的。此时,在预定义时段内,当人脸检测装置在某个时刻采集人脸图像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该时刻也会进行图像采集。
其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基于人脸检测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进行人脸图像采集的目标时间序列,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分别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目标时间序列中的各图像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图像,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目标时间序列中的各图像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图像进行排列,获得目标图像帧序列。比如,当目标时间序列为[1.07,1.18,1.29,1.40]时,第一控制器可以分别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的第1.07ms、1.18ms、1.29ms和1.40ms的时刻所采集的图像,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的第1.07ms、1.18ms、1.29ms和1.40ms的时刻所采集的图像进行排列,获得目标图像帧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的图像均可以是未经第一补光装置补光的图像,图像质量可能较低。为改善和提高图像质量,第一控制器可以使用相应的图像处理方式,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器还可以执行步骤S307。其中,步骤S307可以为:
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图像均满足预定义要求。
其中,预定义要求可以包括图像属性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预定义要求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比如,预定义要求可以包括图像的亮度要求、色调要求、颜色要求和/或连续性要求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307可以具体包括步骤S30711和S30712。其中:
S30711、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
其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可以是经第一补光装置补光后的图像,也可以是未补光的图像。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
S30712、将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替换为已补光图像。
具体的,由于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为未补光的图像,因此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的亮度均可能是较暗的。此时如果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是经第一补光装置补光后的图像,则上述最后一帧图像与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图像的亮度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由上述最后一帧图像与目标图像帧序列构成的监控录像片段存在连续性问题,影响用户后续对于监控录像的查看。此时,第一控制器将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替换为已补光的上述最后一帧图像,可以提高监控录像片段的连续性,保障视频的流畅性,并可以使得处理后的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的亮度得到提高而满足亮度要求,从而提高监控录像的质量,进一步保证安防监控功能的有效实现。
具体的,如果上述最后一帧图像为未经第一补光装置补光的图像,则上述最后一帧图像与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为未经第一补光装置补光的图像,此时第一控制器也可以将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替换为已确定的上述最后一帧图像,而未影响监控录像片段的连续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307可以具体包括步骤S30721、S30722和S30723。其中:
S30721、确定目标图像帧序列中未满足预定义要求的目标帧图像;
其中,目标帧图像可以包括一帧或多帧图像。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使用与预定义要求对应的方式,来确定未满足预定义要求的目标帧图像。比如,当预定义要求为亮度要求时,第一控制器可以先行确定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各图像的亮度,之后即可以将亮度低于预定义亮度阈值的图像均确定为目标帧图像。
S30722、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删除目标帧图像;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在确定出目标帧图像之后,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删除目标帧图像,保存剩余的各帧图像。
S30723、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将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前的图像帧序列与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后的图像帧序列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器在删除目标帧图像之后,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帧图像可以构成两个片段的图像帧序列,即在目标帧图像之前的图像帧序列,与在目标帧图像之后的图像帧序列。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将该两个片段的图像帧序列进行连接,以保证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连续性,避免监控录像中的图像缺失,保障视频的流畅性,避免用户在查看监控录像过程中感知到视频存在抖动、跳帧或者缺失片段等情况,保障用户对于监控录像的查看体验,还可以对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图像进行自适应调整,如调节亮度至满足预定义要求等。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进行监控录像,并可以对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进行图像处理,使得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图像均可以满足预定义要求,保证监控录像片段的连续性和图像质量,从而有效保证安防监控功能的实现,保障用户查看监控录像的查看体验。
进一步参考图1,在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均不小于夜视曝光现象对应的波长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为使得图像采集装置(如上述人脸检测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黑暗环境下实现图像采集功能,现有技术可以为图像采集装置配置红外补光装置,利用红外补光装置向图像采集装置提供红外补光。但是,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红外补光装置,其红外补光的波长(如850nm)接近人眼可见波长,因此人在黑暗环境下可以看到夜视曝光现象即红曝现象,从而可以察觉到图像采集装置中的摄像头的存在,可能导致不法分子恶意损坏摄像头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所采用的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均可以为红外补光装置。且,本申请所采用的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红外补光,其补光波长均可以不小于红曝现象对应的波长阈值(如940nm),从而可以避免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在黑暗环境下出现红曝现象,进而避免不法分子恶意损坏摄像头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长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在黑暗环境下出现红曝现象,进而避免不法分子恶意损坏摄像头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长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在黑暗环境下出现红曝现象,进而避免不法分子恶意损坏摄像头的情况。
继续参考图1,在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人脸补光装置与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预设的相对辐射光强阈值。
具体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可以为人脸补光装置的光谱分布特性曲线,与第一补光装置的光谱分布特性曲线中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
其中,光谱分布特性曲线可以为某个光谱波长的相对辐射光强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的三条光谱分布特性曲线(Relative Spectral Distribution),分别为920nm波长(Wavelength)的相对辐射光强(Relative Radiant Intensity)变化曲线,940nm波长的相对辐射光强变化曲线和960nm的相对辐射光强变化曲线。
其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可以为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相对辐射光强的最大值。比如,在图4中,920nm波长和940nm波长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可以为20%。
其中,相对辐射光强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比如,最大相对辐射光强可以为2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两个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如果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预设的相对辐射光强阈值,则两个补光装置的补光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在选取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时,可以使得在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上述相对辐射光强阈值,从而可以使得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进而使得在使用人脸补光装置为人脸检测装置提供补光时,可以避免第一补光装置对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图像采集产生干扰,有效保证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
具体的,当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上述相对辐射光强阈值时,也可以使得在使用第一补光装置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采集提供补光时,避免人脸补光装置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采集产生干扰,保证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相关功能的有效实现。
具体的,图1对应的实施例在执行步骤S101、S102、S103和S104的过程中,如果在第一控制器控制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的过程中,第一补光装置出现误启动,则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图像采集可能会受到第一补光装置发出的补光的干扰,从而可能导致人脸成像质量低。
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相互之间不干扰,因此本申请在第一控制器控制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即使第一补光装置误启动,第一补光装置发出的补光也不会对人脸补光装置向人脸检测装置提供的补光产生干扰,即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图像采集过程不会受到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干扰。
继续参见图5,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的流程500。在该应用场景中,人脸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可以为940nm,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可以为920nm,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安防监控装置,人脸补光装置、人脸检测装置、第一补光装置、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集成在智能锁中。而该智能锁中还可以设置有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超声探测装置和第二控制器。如图5所示,在该应用场景中,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第二控制器响应于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发送的红外感应信号,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的,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可以对智能锁的周围区域进行人体探测,当探测到人体时,可以生成红外感应信号并发送至第二控制器。
具体的,第二控制器可以响应于红外感应信号,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具有红外补光的情况下进行监控录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周围光照强度不高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时,如黑暗环境下,第二控制器才控制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当周围光照强度不高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且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探测到人体时,第二控制器才会接收到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发送的红外感应信号,并响应于红外感应信号,分别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控制器仅在周围光照强度不高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时,才响应于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发送的红外感应信号,分别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具体的,第二控制器在接收到人体红外线感应装置发送的红外感应信号时,如果周围光照强度不高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则第二控制器可以响应于红外感应信号,分别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和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安防监控装置,因此一般情况下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均可以处于开启状态以保证安防监控功能的实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未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第一控制器在接收到红外感应信号时,可以响应于红外感应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工作状态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进行监控录像。
S502、超声探测装置在人脸识别触发区域中探测到人体时,生成人体感应信号并发送至第二控制器;
其中,人脸识别触发区域即可以为上述目标区域。
S503、第二控制器响应于人体感应信号,生成人脸采集使能信号并发送至第一控制器;
S504、第一控制器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之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仍可以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在没有第一补光装置提供的红外补光下继续进行监控录像。
S505、第一控制器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在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和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才控制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此时,人脸检测装置可以在人脸补光装置提供红外补光的情况下进行人脸图像采集,且可以避免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干扰,保证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周围光照强度不高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时,由于人脸补光装置可以为人脸检测装置提供红外补光,因此,人脸检测装置依然可以采集到有效的目标图像,具有在黑暗环境中进行人脸图像采集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补光装置可以包括红外泛光灯,人脸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激光模组和红外线摄像头。具体的,红外泛光灯可以为红外线摄像头提供红外补光,使得红外线摄像头可以拍摄到有效的黑白图像。而激光模组可以发射红外激光,获得图像的深度信息。结合黑白图像和深度信息,人脸检测装置可以进行3D人脸成像,获得3D人脸图像。
S506、第一控制器可以将获得的目标图像发送至人脸识别装置进行人脸识别;
其中,人脸识别装置可以集成在智能锁中,也可以是与智能锁相独立的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目标图像为3D人脸图像时,人脸识别装置可以对3D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提高活体检测准确率和人脸识别精准度。
S507、第一控制器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可以在人脸识别装置成功识别目标图像之后,控制人脸补光装置的工作状态由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的工作状态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此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再次在第一补光装置提供红外补光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监控录像。
具体的,如果人脸识别装置未成功识别目标图像,则第一控制可以再控制人脸检测装置来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新的目标图像,并将新的目标图像再发送至人脸识别装置进行人脸识别,直至人脸识别装置成功完成人脸识别。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到达智能锁的门外,并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输入包含用户人脸的目标图像,来触发对智能锁的控制指令(如解锁指令)时,智能锁可以结合人脸识别装置对目标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即用户身份),来确定是否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如解锁指令)。具体的,智能锁还可以根据人脸识别结果,确定用户对应的权限,执行与权限相匹配的控制指令。
其中,用户身份可以包括合法身份/授信成员,以及非合法身份/授信成员。合法身份/授信成员可以为已预先在数据库中录入或配置的具有相应控制权限的授信成员。需要说明的是,当人脸识别装置无法成功识别目标图像,或者人脸识别装置识别出用户身份为非合法身份/授信成员时,智能锁可以不响应用户所触发的控制指令,禁止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比如解锁指令)。此时,智能锁还可以进行提示或者报警。
S508、第一控制器保存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预定义时段包括由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段,第一时刻为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刻,第二时刻为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时刻;
S509、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图像均满足预定义要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509可以包括:
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将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替换为最后一帧图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509也可以包括:
确定目标图像帧序列中未满足预定义要求的目标帧图像;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删除目标帧图像;
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将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前的图像帧序列与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后的图像帧序列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波长可以均不小于夜视曝光现象对应的波长阈值,避免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红曝现象,避免不法分子察觉摄像头的存在,从而避免不法分子恶意损坏摄像头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人脸补光装置与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预设的相对辐射光强阈值。此时,第一控制器在控制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即使第一补光装置误启动,第一补光装置发出的补光也不会对人脸补光装置向人脸检测装置提供的补光产生干扰,即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图像采集过程不会受到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干扰,进一步保证人脸图像摄像头的人脸成像质量,从而保证人脸识别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6,作为对以上一些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601、第二控制单元602、第一采集单元603、第一获得单元604、第三控制单元605和第四控制单元606;其中:
第一控制单元601,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
第二控制单元602,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
第一采集单元603,被配置为执行: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
第一获得单元604,被配置为执行: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
第三控制单元605,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控制单元606,被配置为执行: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601、第二控制单元602、第一采集单元603、第一获得单元604、第三控制单元605和第四控制单元606的具体处理及其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图1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3和步骤S104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是根据人体感应信号生成的,人体感应信号是人体探测装置在目标区域内检测到人体时生成的。此时,本申请可以在人体探测装置探测到目标区域中出现人体时,才控制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可以提高人脸采集图像的有效率,减少无谓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控制单元和第六控制单元;其中:
第五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第六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之后,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控制单元和第六控制单元的具体处理及其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上述步骤S202和步骤S204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安防监控装置。此时,上述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七控制单元和第一保存单元;其中:
第七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处于开启状态;其中,预定义时段包括由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段,第一时刻为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刻,第二时刻为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时刻;
第一保存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保存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控制单元和第一保存单元的具体处理及其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上述步骤S302和步骤S306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保存单元,包括:第一序列确定单元、第二序列确定单元和序列保存单元;
第一序列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人脸检测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进行图像采集的目标时间序列,目标时间序列由有序的多个图像采集时刻构成;
第二序列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各图像采集时刻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为目标图像帧序列;
序列保存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保存目标图像帧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序列确定单元、第二序列确定单元和序列保存单元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61和S3062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
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图像均满足预定义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处理单元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7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和替换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
替换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替换为最后一帧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确定单元和替换单元可以分别参考上述步骤S30711和S30712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确定单元、删除单元和连接单元;其中:
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目标图像帧序列中未满足预定义要求的目标帧图像;
删除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删除目标帧图像;
连接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将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前的图像帧序列与位于目标帧图像之后的图像帧序列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确定单元、删除单元和连接单元可以分别参考上述步骤S30721、S30722和S30723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均不小于夜视曝光现象对应的波长阈值。此时,本申请可以避免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在黑暗环境下出现红曝现象,进而避免不法分子恶意损坏摄像头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人脸补光装置与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预设的相对辐射光强阈值。此时,第一控制器在控制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即使第一补光装置误启动,第一补光装置发出的补光也不会对人脸补光装置向人脸检测装置提供的补光产生干扰,即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图像采集过程不会受到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干扰,进一步保证了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第一控制单元601、第二控制单元602、第一采集单元603、第一获得单元604、第三控制单元605和第四控制单元606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可以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进行图像处理的控制。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可以在关闭第一补光灯的情况下,使用人脸补光灯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避免第一补光灯对于人脸检测装置的干扰,有效保证人脸检测装置的人脸成像质量。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通信接口703、输入单元704、输出单元705和通信总线706。其中,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通过通信总线706彼此相连。通信接口703、输入单元704和输出单元705也连接至通信总线706。
其中,通信接口703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如GSM模块的接口。通信接口703可以用于获得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或指令。通信接口703还用于将数据或指令发送至其他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70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功能(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用户数据、用户访问数据以及音频数据等等。
此外,存储器7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701可以调用存储器702中存储的程序,具体的,处理器701可以执行以上图1至5中任一实施例所示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702中用于存放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702中至少存储有用于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
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通过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人脸补光装置,被配置成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
人脸检测装置,被配置成采集人脸图像;
第一补光装置,被配置成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实现以上各方法实施例描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704,输入单元704可以包括感应触摸显示面板上的触摸事件的触摸感应单元、键盘、鼠标、摄像头、拾音器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输出单元705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机构、灯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器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如触摸显示面板等。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振动机构在工作时可以使电子设备700发生位移,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和偏心振子,电动机带动偏心振子转动从而产生振动。灯的亮度和/或颜色可调,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通过灯的亮灭、亮度、颜色中的至少一个体现不同的信息,如通过灯发出红色光体现报警信息。
当然,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7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7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各方法实施例描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该程序运行时实现以上各方法实施例描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使得数据处理设备实现以上各方法实施例描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其中,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理器、计算机可读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锁,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所述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人脸检测装置为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是根据人体感应信号生成的,所述人体感应信号是人体探测装置在目标区域内检测到人体时生成的,所述人脸补光装置和所述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均不小于夜视曝光现象对应的波长阈值,在所述人脸补光装置与所述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预设的相对辐射光强阈值;
通过所述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获得经所述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其中,在获取目标图像后,控制所述人脸检测装置停止对目标人体进行人脸采集;
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目标人体是否具有对智能锁的控制权限得到对目标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
根据对目标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确定是否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
控制所述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在所述获得经所述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之后,控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安防监控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预定义时段内处于开启状态,保存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其中,所述预定义时段包括由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段,所述第一时刻为控制所述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控制所述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预定义时段内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帧序列,包括:
确定所述人脸检测装置在所述预定义时段内进行图像采集的目标时间序列,所述目标时间序列由有序的多个图像采集时刻构成;
将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各所述图像采集时刻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为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并进行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各图像均满足预定义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采集到的最后一帧图像;
将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均替换为所述最后一帧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定义的图像处理方式,对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中未满足所述预定义要求的目标帧图像;
在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删除所述目标帧图像;
在所述目标图像帧序列中,将位于所述目标帧图像之前的图像帧序列与位于所述目标帧图像之后的图像帧序列进行连接。
8.一种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锁,所述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一采集单元、第一获得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所述人脸补光装置为用于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人脸检测装置为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是根据人体感应信号生成的,所述人体感应信号是人体探测装置在目标区域内检测到人体时生成的,所述人脸补光装置和第一补光装置的补光波长均不小于夜视曝光现象对应的波长阈值,在所述人脸补光装置与所述第一补光装置的相对辐射光强重叠区域中,最大相对辐射光强不大于预设的相对辐射光强阈值;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所述人脸采集使能信号,控制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补光装置为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的装置;
所述第一采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通过所述人脸检测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
所述第一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得经所述人脸补光装置补光后的目标图像,其中,在获取目标图像后,控制所述人脸检测装置停止对目标人体进行人脸采集,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目标人体是否具有对智能锁的控制权限得到对目标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根据对目标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确定是否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第三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控制所述人脸补光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第四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控制所述第一补光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10.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人脸补光装置,被配置成对人脸检测装置进行补光;
所述人脸检测装置,被配置成采集人脸图像;
第一补光装置,被配置成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补光;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CN202111351282.6A 2021-11-16 2021-11-16 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869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1282.6A CN113869302B (zh) 2021-11-16 2021-11-16 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1282.6A CN113869302B (zh) 2021-11-16 2021-11-16 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9302A CN113869302A (zh) 2021-12-31
CN113869302B true CN113869302B (zh) 2022-07-15

Family

ID=78984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1282.6A Active CN113869302B (zh) 2021-11-16 2021-11-16 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93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4676B (zh) * 2022-07-08 2024-03-19 重庆甲智甲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开锁方法及人脸识别开锁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2084A1 (zh) * 2018-08-30 2020-03-05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方法、补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0094091A1 (zh) * 2018-11-07 2020-05-1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抓拍方法、监控相机及监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1580B (zh) * 2012-07-17 2015-04-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运动检测的手机拍摄图像修复方法
CN107944422B (zh) * 2017-12-08 2020-05-1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三维摄像装置、三维摄像方法及人脸识别方法
CN109756681A (zh) * 2019-01-30 2019-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合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40108B (zh) * 2020-09-16 2021-08-31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抓拍相机混合补光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2084A1 (zh) * 2018-08-30 2020-03-05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方法、补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0094091A1 (zh) * 2018-11-07 2020-05-1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抓拍方法、监控相机及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9302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1790B (zh) 一种对抗样本的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02370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part of a video image for a face detection operation
WO2020078243A1 (zh) 一种图像处理和人脸图像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2332320B1 (ko) 홍채 컬러 인식을 갖는 멀티-밴드 생체인식 카메라
CN102859565B (zh) 用于安全系统恶意干扰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WO2022052475A1 (zh)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KR20200138298A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기기
CN114946169B (zh)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以及装置
US11281892B2 (en) Technologies for efficient identity recognition based on skin features
US9111353B2 (en) Adaptive illuminance filter in a video analysis system
JP2016503913A (ja) セキュリティ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相応な警報触発方法
US10708496B2 (en) Analytics based power management for cameras
BR102018076367A2 (pt) Aparelho de captura de imagem, aparelho de processamento de imagem, método de controle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US10497132B2 (en) Irradiation system, irradi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CN110798623A (zh) 单目摄像机、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US10277888B2 (en) Depth triggered event feature
US10169661B2 (en) Filtering methods for visual object detection
CN113869302B (zh) 用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Nagothu et al. Authenticating video feeds using electric network frequency estimation at the edge
CN113591517A (zh) 一种活体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351543A (zh) 适应性红外线投影控制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5760912A (zh) 运动目标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0245B (zh) 光学元件检测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81100A (zh) 激光投影仪控制方法、设备及激光投影仪
US202001514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UN 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