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2723A - 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62723A CN113862723A CN202111068710.4A CN202111068710A CN113862723A CN 113862723 A CN113862723 A CN 113862723A CN 202111068710 A CN202111068710 A CN 202111068710A CN 113862723 A CN113862723 A CN 1138627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ickel
- carbon
- iron nitride
- nanosphere
- ir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25B11/05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 C25B11/073—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 C25B11/09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t least one catalytic element and at least one catalytic compound;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atalytic elements or catalytic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talysts (AREA)
- Electrodes For Compound Or Non-Metal Manufacture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镍盐、铁盐、尿素、氟化铵和单宁酸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至原料完全溶解,得到均一墨蓝色溶液;将步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于进行水热反应;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干燥得粉末;将所得的粉末于氮气中700~900℃下高温退火,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将得到的前驱体于氨气气氛中300~500℃下再次退火,最终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本发明首次制备出过渡金属氮化物纳米球团簇,形貌均匀,孔洞丰富,极大提升了其高电流密度下析氧反应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过渡金属氮化物纳米球催化剂。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析氧反应是多种能源转化与存储设备中涉及的一个重要半反应,尤其是电催化水电解池。然而析氧反应涉及四电子转移的迟缓动力学,往往需要很高的过电位才能表现出较大的电流密度。析氧反应商业电催化剂一般为贵金属材料,如钌和铱基电催化剂。但贵金属过高的成本以及其缺乏的储量严重限制了贵金属基材料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中的应用。过渡金属氮化物理论上是一种电催化水分解中析氧反应有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但其有限的电子结构及活性中心,导致其往往有大电流密度下活性衰减,稳定性差等劣势,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多种不同形态及策略改性的过渡金属氮化物纳米材料已被报道成功准备,其中氮化镍铁已被证明是一种高活性的析氧催化剂。析氧反应被认为是催化剂表面相关反应,因此针对催化剂表面改性的策略往往具有较好效果。但是由于氮化镍铁纳米球较高温度下氮化过程中易团聚,且诱导表面相转变策略十分缺乏,尚未有文献报道,其表面相工程改性制备仍然具有挑战性。
因此,对于过渡金属氮化物尤其是镍铁氮化物的表面相工程改性,以提升其析氧反应活性与稳定性,尤其是大电流密度下的活性与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较完整,比表面积较大,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是数个氮化镍铁纳米球由氮掺杂的碳包裹,构成纳米球团簇,并具有多孔结构;氮掺入碳骨架中,氮化镍铁纳米球表面为镍铁氮化物,内部为镍铁合金相,整体氮含量3%~10%。
所述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其表面镍铁比例为1.2:1~2.0:1,体相镍铁比例为2.5:1~3.0:1;单个纳米球直径在80~100纳米,多个纳米球组成的团簇直径在600~900纳米,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在100~130m2/g和0.15~0.25cm3/g。
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镍盐、铁盐、尿素、氟化铵和单宁酸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20~60分钟至原料完全溶解,得到均一墨蓝色溶液;
S2)将步骤S1)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于100~130℃下进行水热反应;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干燥得粉末;
S3)将步骤S2)所得的粉末于氮气中700~900℃下高温退火,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
S4)将步骤S3)得到的前驱体于氨气气氛中300~500℃下再次退火,最终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
所述步骤S1)的镍盐包括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氯化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步骤S1)的铁盐包括九水合硝酸铁、六水合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步骤S1)的镍盐溶液浓度为0.03~0.15mol/L,且镍盐和铁盐溶液浓度比例为3:1;尿素和氟化铵的浓度为0.1~0.2mol/L;单宁酸的浓度为5~8g/L。
所述步骤S2)的水热反应温度为100~130℃,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7~12小时。
所述步骤S2)的真空干燥处理时间为10~24小时,温度为60~80℃。
所述步骤S3)的高温退火温度为700~900℃,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2~3小时。
所述步骤S4)的氨气退火温度为300~500℃,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6~10小时。
氮化镍铁纳米球表面为双相的氮化镍铁即Fe2Ni2N和FeNi3N,内部为镍铁合金即FeNi3。
利用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为催化剂来电催化析氧反应,将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催化剂均匀涂覆在基底泡沫镍上作为工作电极;采用标准三电极体系及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催化析氧反应相关测试。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催化剂的负载密度为0.2~0.5mg/cm2,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测试结果显示:该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析氧反应催化性能,在电流密度10mA/cm2下,仅需要过电位约220mV;在电流密度400mA/cm2下,仅需要过电位约340mV(图8),且优于商业二氧化钌贵金属催化剂。其法拉第效率达98%以上,表明其析氧反应效率十分优异(图9)。此外,在电流密度接近800mA/cm2下,具有至少36小时的稳定性,电流密度保留至少90%(图10),充分证明了该项策略在析氧反应中,尤其是大电流密度下活性及稳定性的显著提升。
本发明的优点有:
(1)本发明首次制备出过渡金属氮化物纳米球团簇,形貌均匀,孔洞丰富,极大提升了其高电流密度下析氧反应稳定性。
(2)本发明首次将表面相工程涉及的相转变应用于过渡金属氮化物,增强了活性位点反应活性,提升了电催化析氧反应的效率。
催化活性中心的设计,首次在纳米球表面设计了双相的氮化物层(图1和图6),加强了活性位点间电子相互作用,提升了双相氮化物的催化活性,尤其是大电流密度下的催化活性(图8和图9);二是大电流密度下的增强稳定性,该催化剂具有碳包裹纳米球簇的结构,增大了表面积,防止了催化剂在大电流密度下的坍塌(图2-5),在电催化析氧稳定性测试中(图10),高达近800mA/cm2下,36小时测试后仍保留90%以上电流密度,展现出极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的XRD图。
图2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SEM图。
图3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TEM图。
图4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等温吸附线图。
图5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孔径分布图。
图6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电催化析氧反应极化曲线。
图7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XPS氩离子深度剖析图。
图8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与图7对应的Ni/Fe比值变化图。
图9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电催化析氧反应法拉第效率图。
图10是实施例2所制得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大电流密度下稳定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做出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镍盐,铁盐,尿素,氟化铵和单宁酸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20~60分钟至原料完全溶解,得到均一墨蓝色溶液;其中,所述的镍盐,铁盐是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氯化镍,九水合硝酸铁,六水合氯化铁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镍盐溶液浓度为0.03~0.15mol/L,且镍盐和铁盐溶液浓度比例为3:1。尿素和氟化铵的浓度为0.1~0.2mol/L;单宁酸的浓度为5~8g/L。
S2)将步骤S1)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25~100毫升高压反应釜于100~130℃下进行水热反应;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干燥得粉末;其中,所述的水热反应温度为100~130℃,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7~12小时;所述的真空干燥处理时间为10~24小时,温度为60~80℃。
S3)将步骤S2)所得的粉末于氮气中700~900℃下高温退火,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其中,所述的高温退火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2~3小时。
S4)将步骤S3)得到的前驱体于氨气气氛中300~500℃下再次退火,最终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其中,所述的退火过程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6~10小时。
本发明的一种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为立方晶系的镍铁合金和镍铁氮化物,表面镍铁比例为1.2~2.0,体相镍铁比例为2.5~3.0。单个纳米球直径在80~100纳米,多个纳米球组成的团簇直径在600~900纳米,BET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在100~130m2/g和0.15~0.25cm3/g。
下面给出具体实例:
实施例1
(1)取0.9mmol六水合硝酸镍,0.3mmol九水合硝酸铁,3mmol尿素,3mmol氟化铵和0.15g单宁酸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所得溶液中六水合硝酸镍的浓度为0.03mol/L,九水合硝酸铁浓度为0.01mol/L,尿素和氟化铵浓度为0.1mol/L,单宁酸浓度为5g/L。,超声分散20分钟,使原料完全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至溶液变成墨蓝色,得到均一溶液。
(2)将上述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在100℃下反应7小时,升温速率3℃/min;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于60℃下干燥10小时得粉末。
(3)把上述粉末在于氮气保护下在700℃下高温退火2小时,升温速率3℃/min,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
(4)将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于氨气气氛中300℃下再次退火6小时,升温速率3℃/min,最终冷却至室温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
(5)将产物催化剂均匀涂覆在基底泡沫镍上作为工作电极,采用标准三电极体系及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催化析氧反应相关测试。其中催化剂的负载密度为0.2~0.5mg/cm2,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实施例2
(1)取1.8mmol六水合硝酸镍,0.6mmol九水合硝酸铁,4mmol尿素,4mmol氟化铵和0.2g单宁酸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所得溶液中六水合硝酸镍的浓度为0.06mol/L,九水合硝酸铁浓度为0.03mol/L,尿素和氟化铵浓度为0.13mol/L,单宁酸浓度为6.67g/L。超声分散40分钟,使原料完全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至溶液变成墨蓝色,得到均一溶液。
(2)将上述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在120℃下反应10小时,升温速率5℃/min;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于70℃下干燥20小时得粉末。
(3)把上述粉末在于氮气保护下在700℃下高温退火2小时,升温速率5℃/min,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
(4)将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于氨气气氛中400℃下再次退火8小时,升温速率5℃/min,最终冷却至室温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由图1中XRD图谱可以看出,该催化剂中同时存在镍铁合金和镍铁氮化物,且镍铁氮化物对应于两种相态,即Fe2Ni2N和FeNi3N,且无其他杂质衍射峰。由图2中SEM图片可以看出该催化剂具有纳米球簇形貌,尺寸约600~900纳米,且纳米球簇由多个小的纳米球构成,尺寸约80~100纳米。由图3中TEM图片可以看出该催化剂中纳米球由碳包裹形成纳米球簇而不是团聚在一起。由图4氮气等温吸脱附曲线以及图5孔径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催化剂具有介孔结构,孔径约4纳米,具有较大比表面积。
由图6中XPS氩离子深度剖析结果及图7中对应的Ni/Fe比值可以看出该催化剂表面的Ni/Fe比值稳定在1.2~1.3之间,且由表1可以看出其前驱体镍铁合金以及该产物催化剂的体相中Ni/Fe比值均接近理论值3,表明该催化剂在表面上为双相氮化物Fe2Ni2N和FeNi3N的共同存在,提供了优异的催化活性位点。由表2可以看出其前驱体镍铁合金中Ni/Fe比值也接近于3,说明产物催化剂的表面相工程调整的双相氮化物活性位点过程发生在氨气氮化过程中,与前述一致。
表1.前驱体FeNi3和产物催化剂FeNi3-N的SEM及TEM中各元素mapping的原子百分率。
表2.前驱体FeNi3表面由XPS测得各元素的原子百分率。
(5)将产物催化剂均匀涂覆在基底泡沫镍上作为工作电极,采用标准三电极体系及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催化析氧反应相关测试。其中催化剂的负载密度为0.2~0.5mg/cm2,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由图8电催化析氧测试极化曲线可以看出,该催化剂具有优良催化性能,达到电流密度100mA cm–2仅需过电位300mV左右,优于商业二氧化钌贵金属催化剂。由图9催化剂在50mA cm–2下的法拉第效率可以看出其对析氧反应的高选择性,法拉第效率达98%以上。由图10大电流密度下长期稳定性可以看出,该催化剂在大电流密度约770mAcm–2下可保持至少36小时稳定性且电流衰减小于10%,优于商业二氧化钌贵金属催化剂。
实施例3
(1)取4.5mmol六水合硝酸镍,1.5mmol九水合硝酸铁,6mmol尿素,6mmol氟化铵和0.24g单宁酸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所得溶液中六水合硝酸镍的浓度为0.15mol/L,九水合硝酸铁浓度为0.05mol/L,尿素和氟化铵浓度为0.2mol/L,单宁酸浓度为8g/L。超声分散60分钟,使原料完全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至溶液变成墨蓝色,得到均一溶液。
(2)将上述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在130℃下反应12小时,升温速率10℃/min;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于80℃下干燥24小时得粉末。
(3)把上述粉末在于氮气保护下在900℃下高温退火3小时,升温速率10℃/min,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
(4)将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于氨气气氛中500℃下再次退火10小时,升温速率10℃/min,最终冷却至室温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
(5)将产物催化剂均匀涂覆在基底泡沫镍上作为工作电极,采用标准三电极体系及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催化析氧反应相关测试。其中催化剂的负载密度为0.2~0.5mg/cm2,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实施例4
(1)取1.8mmol六水合氯化镍,0.6mmol六水合氯化铁,4mmol尿素,4mmol氟化铵和0.2g单宁酸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所得溶液中六水合硝酸镍的浓度为0.06mol/L,九水合硝酸铁浓度为0.03mol/L,尿素和氟化铵浓度为0.13mol/L,单宁酸浓度为6.67g/L。超声分散20分钟,使原料完全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至溶液变成墨蓝色,得到均一溶液。
(2)将上述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在100℃下反应7小时,升温速率3℃/min;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于60℃下干燥10小时得粉末。
(3)把上述粉末在于氮气保护下在700℃下高温退火2小时,升温速率3℃/min,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
(4)将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于氨气气氛中300℃下再次退火6小时,升温速率3℃/min,最终冷却至室温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
(5)将产物催化剂均匀涂覆在基底泡沫镍上作为工作电极,采用标准三电极体系及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催化析氧反应相关测试。其中催化剂的负载密度为0.2~0.5mg/cm2,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实施例5
(1)取1.8mmol六水合氯化镍,0.6mmol九水合硝酸铁,4mmol尿素,4mmol氟化铵和0.2g单宁酸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所得溶液中六水合硝酸镍的浓度为0.06mol/L,九水合硝酸铁浓度为0.03mol/L,尿素和氟化铵浓度为0.13mol/L,单宁酸浓度为6.67g/L。超声分散40分钟,使原料完全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至溶液变成墨蓝色,得到均一溶液。
(2)将上述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在120℃下反应10小时,升温速率5℃/min;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于70℃下干燥20小时得粉末。
(3)把上述粉末在于氮气保护下在700℃下高温退火2小时,升温速率5℃/min,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
(4)将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于氨气气氛中400℃下再次退火8小时,升温速率5℃/min,最终冷却至室温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
(5)将产物催化剂均匀涂覆在基底泡沫镍上作为工作电极,采用标准三电极体系及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催化析氧反应相关测试。其中催化剂的负载密度为0.2~0.5mg/cm2,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实施例6
(1)取1.8mmol六水合硝酸镍,0.6mmol六水合氯化铁,4mmol尿素,4mmol氟化铵和0.2g单宁酸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所得溶液中六水合硝酸镍的浓度为0.06mol/L,九水合硝酸铁浓度为0.03mol/L,尿素和氟化铵浓度为0.13mol/L,单宁酸浓度为6.67g/L。超声分散60分钟,使原料完全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至溶液变成墨蓝色,得到均一溶液。
(2)将上述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在130℃下反应12小时,升温速率10℃/min;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于80℃下干燥24小时得粉末。
(3)把上述粉末在于氮气保护下在900℃下高温退火3小时,升温速率10℃/min,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
(4)将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于氨气气氛中500℃下再次退火10小时,升温速率10℃/min,最终冷却至室温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
(5)将产物催化剂均匀涂覆在基底泡沫镍上作为工作电极,采用标准三电极体系及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催化析氧反应相关测试。其中催化剂的负载密度为0.2~0.5mg/cm2,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公开和提出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变条件路线等环节实现,尽管本发明的方法和制备技术已通过较佳实施例子进行了描述,相关技术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改动或重新组合,来实现最终的制备技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相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精神、范围和内容中。本发明未尽事宜属于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其特征是,是数个氮化镍铁纳米球由氮掺杂的碳包裹,构成纳米球团簇,并具有多孔结构;氮掺入碳骨架中,氮化镍铁纳米球表面为镍铁氮化物,内部为镍铁合金相,整体氮含量3%~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其特征是,表面镍铁比例为1.2:1~2.0:1,体相镍铁比例为2.5:1~3.0:1;单个纳米球直径在80~100纳米,多个纳米球组成的团簇直径在600~900纳米,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在100~130m2/g和0.15~0.25cm3/g。
3.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镍盐、铁盐、尿素、氟化铵和单宁酸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20~60分钟至原料完全溶解,得到均一墨蓝色溶液;
S2)将步骤S1)所得的均一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于100~130℃下进行水热反应;将水热反应后产物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物,置于真空烘箱干燥得粉末;
S3)将步骤S2)所得的粉末于氮气中700~900℃下高温退火,得到前驱体碳包裹镍铁合金纳米球;
S4)将步骤S3)得到的前驱体于氨气气氛中300~500℃下再次退火,最终得产物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1)的镍盐包括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氯化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1)的铁盐包括九水合硝酸铁、六水合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1)的镍盐溶液浓度为0.03~0.15mol/L,且镍盐和铁盐溶液浓度比例为3:1;尿素和氟化铵的浓度为0.1~0.2mol/L;单宁酸的浓度为5~8g/L。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2)的水热反应温度为100~130℃,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7~12小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2)的真空干燥处理时间为10~24小时,温度为60~80℃。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的高温退火温度为700~900℃,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2~3小时。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4)的氨气退火温度为300~500℃,升温速率3~10℃/min,时间为6~10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8710.4A CN113862723B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8710.4A CN113862723B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62723A true CN113862723A (zh) | 2021-12-31 |
CN113862723B CN113862723B (zh) | 2023-08-25 |
Family
ID=78995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68710.4A Active CN113862723B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6272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1188A (zh) * | 2022-01-30 | 2022-05-13 | 吉林大学 | 一种表面氮掺杂电极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00217A1 (zh) * | 2019-07-01 | 2021-01-07 | 青岛科技大学 | 基于zif-8的镍铁氮掺杂碳材料三功能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21
- 2021-09-13 CN CN202111068710.4A patent/CN1138627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00217A1 (zh) * | 2019-07-01 | 2021-01-07 | 青岛科技大学 | 基于zif-8的镍铁氮掺杂碳材料三功能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HYUNG WOOK CHOI ET. AL.: "Nickel-iron nitrides and alloy heterojunction with amorphous n-DOPED carbon shell: high efficiency synergistic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vol. 566, pages 150706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1188A (zh) * | 2022-01-30 | 2022-05-13 | 吉林大学 | 一种表面氮掺杂电极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62723B (zh) | 2023-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hang et al. | Fiber materials for electrocatalysis applications | |
CN109841854B (zh) | 一种氮掺杂碳载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365230A (zh) | 一种活性位点与电极结构结合的空气电极的普适性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2481653B (zh) | 一种富含缺陷的钼掺杂硒化钴/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142058B (zh) | 一种F127诱导的三维多孔FeNi-NC双功能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471452B (zh) | 一种用于析氢氧还原的多位点复合纳米管及其制法与应用 | |
CN114534766B (zh) | 一种采用凝胶法制备碳基非贵金属介孔m-n-c催化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 |
CN108355699A (zh) | 一种碳负载镍铜二元氮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Zou et al. | Maximizing Fe-N exposure by tuning surface composition via twice acid treatment based on an ultrathin hollow nanocarbon structure for highly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 |
CN115896848A (zh) | 一种氮/硫共掺杂多孔碳负载锌单原子/金属铜串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hen et al. | Improving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tivity by constructing core-shell structure of Co/N-doped carbon polyhedron@ NiCo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 |
CN114232009B (zh) | 一种双金属mof衍生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065900B (zh) | 一种多级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 |
CN113529122B (zh) | 一种镍-有机框架纳米片阵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862723B (zh) | 一种表面相工程改性的碳包裹氮化镍铁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111678A (zh) | 镍铁合金/钼酸铁杂化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2023922B (zh) | 一种Pt-MnO2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Wang et al. |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i-promoted Co nanoclusters supported by N-doped carbon foams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 | |
CN111842919B (zh) | 一种超小镍铁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及超小镍铁纳米团簇 | |
Wu et al. |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amorphous bimetallic hydroxide modified Co-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atalyst efficient and robust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 |
Zhang et al. | Synergy of compress strain and antioxidant of platinum-copper for enhanced the oxygen reduction performance | |
CN116377494A (zh) | 硅纳米线约束的氮掺杂碳/过渡金属纳米复合物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14574900A (zh) | 自支撑多级结构的Co-N-C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4606512A (zh) | 一种Ru掺杂W4.6N4颗粒@氮掺杂石墨烯管析氢电催化剂 | |
CN113097498A (zh) | 一种铁钴合金纳米晶/掺氮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