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270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52702A CN113852702A CN202010599851.8A CN202010599851A CN113852702A CN 113852702 A CN113852702 A CN 113852702A CN 202010599851 A CN202010599851 A CN 202010599851A CN 113852702 A CN113852702 A CN 1138527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screen assembly
- flexible screen
- driving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载体、第二载体、第一带动件、第二带动件和柔性屏组件,第二载体可相对于第一载体运动,使得电子设备展开;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均设置于第二载体;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第一载体连接,柔性屏组件饶设在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上,且柔性屏组件中位于第一带动件的部分形成第一弯转,柔性屏组件中位于在第一带动件的部分形成第二弯转;其中,在第二载体相对于第一载体运动时,柔性屏组件相对于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移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减少对柔性屏组件运动过程中的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显示装置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其显示屏显示画面。
其中,柔性显示屏因具有可折叠和弯曲的特性而备受关注,通过驱动柔性显示屏展开至电子设备外部或者收拢到电子设备内部,可以调节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区域,然而柔性显示屏在运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减少对柔性屏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载体;
第二载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运动,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展开;
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以及
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所述柔性屏组件饶设在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上,且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位于所述第一带动件的部分形成第一弯转,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位于在所述第一带动件的部分形成第二弯转;
其中,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运动时,所述柔性屏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移动,且在所述电子设备展开过程中,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弯转的部分变长,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从所述第二弯转至所述第二端的部分变短。
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饶设在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上,且柔性屏组件的两端与第一载体连接,可以避免因作用力集中在柔性屏组件的某一位置而损坏柔性屏组件;而且当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相对运动时,就会带动柔性屏组件相对于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移动,且在电子设备展开过程中,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弯转之间的第一距离变长,第二弯转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距离同步变短,可以提高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相对运动和柔性屏组件相对于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移动的一致性,进而减少对柔性屏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可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展开;
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以及
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所述柔性屏组件绕设在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上,且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载体的连接位置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带动件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带动件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饶设在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上,且柔性屏组件的两端与第一载体连接,可以避免因作用力集中在柔性屏组件的某一位置而损坏柔性屏组件;而且当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相对运动时,就会带动柔性屏组件相对于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移动,可以提高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相对运动和柔性屏组件相对于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移动的一致性,进而减少对柔性屏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P1-P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述电子设备沿P2-P2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柔性屏组件、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柔性屏组件、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载体和柔性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带动件移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载体和柔性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二载体和柔性屏组件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电子设备沿P3-P3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电子设备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带动件移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9所示第二载体和柔性屏组件中第一支架、第二带动件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诸如图1的电子设备20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被嵌入在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这些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图1的示例性配置中,电子设备20是便携式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或者其他便携式计算设备。如果需要,其他配置可用于电子设备20。图1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
电子设备20可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可以通过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可滑动连接实现,比如第一载体100设置有滑动,第二载体200的侧边位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滑动。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其中,收拢状态可以参阅图1,即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彼此靠近的方向上相对运动而最终形成的状态。其中,展开状态可以参阅图2,即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相对运动而形成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收拢状态下,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第二载体200可以从第一载体100的内部运动至第一载体100的外部,以从收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第二载体200可以从第一载体100的外部运动至第一载体100的内部,以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展开状态可以有多种,诸如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彼此远离方向的最大运动距离是H,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可以在收拢状态进行相互远离的运动,以达到四分之一H、二分之一H、四分之三H等距离形成不同距离的展开状态。可以将距离逐渐边远的状态依次定义为第一展开状态、第二展开状态、第三展开状态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诸如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所相对远离运动的距离为四分之一H,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仍然可以进行相互远离运动,以达到第二展开状态,诸如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处于第二展开状态所相对远离运动的距离为二分之一H。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一种或多种展开状态仅为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展开状态的限制。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P1-P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述电子设备沿P2-P2方向的剖面示意图。第二载体200连接有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可以直接连接在第二载体200上,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在第二载体200上。其中,第一带动件210可以为规则形状,比如圆柱体结构,或者半圆柱体结构,第一带动件210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比如第一带动件210的其中一个面可以为圆弧面,其余面可以为平直结构的表面或者波浪形结构的表面等。第一带动件210可以为独立于第二载体200的额外设置的部件,第一带动件210也可以为第二载体200的其中一部分。
第二带动件22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带动件210的结构相同,比如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可以均为圆柱体结构。当然,第二带动件220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带动件210的结构不同。
电子设备20还包括柔性屏组件300,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第一载体100连接,比如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载体100的外表面连接,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一载体100连接,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一载体100的连接位置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位于第一带动件210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与第二带动件220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之间。比如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载体100的内表面连接。其中,第一载体100的外表面指的是从第一载体100的外部观察,可以看到的一面,第一载体100的内表面指的是从第一载体100的外部观察,看不到的一面。而且柔性屏组件300绕设在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上。
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之间相互嵌合在一起,此时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置电子设备20的其他器件,诸如电路板、电池、摄像头组件等。其中,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也收纳在该容纳空间内。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收纳状态下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相对运动时,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可以带动柔性屏组件300朝容纳空间外部,或者说电子设备20外部的方向运动,使得原先收纳在容纳空间内的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展开至容纳空间外部,或者说电子设备20的外部,以使得电子设备20展开,增加电子设备20的显示区域。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展开状态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相对运动时,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可以带动柔性屏组件300朝电子设备20内部的方向运动,使得原先展开在电子设备20外部的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缩回至电子设备20内部,以使得电子设备20恢复至传统的外观形态,便于携带。
相关技术中,将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连接到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上,使得柔性屏组件的一部分形成闭环结构,此时预设位置会受到多个方向的作用力,进而使得预设位置相比于其他位置更容易损坏。而且此连接方式使得柔性屏组件的装配难度加大,如果是先装配好两个载体,再将柔性屏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固定过程中,由于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直接固定到预设位置上,如果采用粘接的形式实现,柔性屏组件绷紧时,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会受到拉扯作用力,在多次运动后,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在多次拉扯的情况下,会降低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与预设位置的连接强度,而导致柔性屏组件在多次使用后,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的连接强度不足而无法使得柔性屏组件张紧的情况;如果是先将柔性屏组件弯折固定连接后,再将柔性屏组件固定到两个载体上,如果闭环的宽度大于待安装的载体的宽度则会导致柔性屏组件张紧力不足而松弛,如果闭环的宽度小于待安装的载体的宽度则会导致待安装的载体与柔性屏组件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损坏柔性屏组件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此种固定方式的装配难度大,拆件复杂,而且柔性屏组件与两个载体的公差很难控制得当而导致公差累计多,柔性屏组件的张紧实现难度大等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第一载体100连接,可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00主要在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方向上受力,无多余方向的受力,可以避免因作用力集中在柔性屏组件的某一位置而损坏柔性屏组件的情况。而且本申请实施例的两端均固定在第一载体,装配过程中可能将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载体100上后,再依次绕过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再将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固定到第一载体100上,装配方式简单,而且柔性屏组件的张紧度容易控制,实现难度小。
结合图3和图4可知,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朝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或者说电子设备展开的过程中,柔性屏组件300中从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至第一带动件210位置的部分变长,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至第二带动件220位置的部分变短。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朝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柔性屏组件300中从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至第一带动件210位置的部分变短,柔性屏组件300中从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至第二带动件220位置的部分变长。而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一带动件210位置至第二带动件220位置的部分,在第一载体100的第二载体200的相对运动过程中,长度保持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组件300绕设到第一带动件210时,柔性屏组件300中在第一带动件210位置的部分会形成第一弯转,且柔性屏组件300绕设到第二带动件220时,柔性屏组件300中在第二带动件220位置的部分会形成第二弯转。在第二载体200相对于第一载体100运动时,柔性屏组件300相对于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移动,且在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展开过程中,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一端至第一弯转的部分变长,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二弯转至第二端的部分变短。其中,第一弯转指的是柔性屏组件300中与第一带动件210相互抵接的部分;第二弯转指的是柔性屏组件300中与第二带动件220相互抵接的部分;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一端至第一弯转的部分指的是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至第一弯转的任一位置的部分,比如可以是第一弯转部分与第一带动件210相切的位置,也可以是第一弯转部分的中间位置;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二弯转至第二端的部分指的是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至第二弯转的任意位置的部分,比如可以是第二弯转与第二带动件220相切的位置,也可以是第二弯转的中间位置。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将柔性显示屏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卷曲缠绕在卷轴上的方式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固定,并在两个壳体相对运动时,通过卷轴的转动释放或收卷柔性显示屏,此种方式可能存在当两个壳体已经开始运动,但是卷轴还未开始转动,导致柔性显示屏失去壳体的支撑而松散的情况,或者可能存在卷轴已经开始转动,两个壳体还未开始运动,导致柔性显示屏受力过大而损害柔性屏的情况发生。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的两个壳体的相对运动与柔性屏组件的运动是分开驱动的,可能存在两者的驱动不同步而导致的两个壳体的相对运动与柔性屏组件的运动不同步的情况。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300饶设在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上,且柔性屏组件300的两端与第一载体100连接,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受到驱动力(可以是手动驱动施加的力,可以是电动驱动施加的驱动力)的驱使而运动时就会带动柔性屏组件300一起运动,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确保两个载体的相对运动和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的一致性,减少在两个载体运动过程中对柔性屏组件300的损坏。
而且,相关技术中将柔性显示屏进行卷绕的方式,在卷曲或释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卷曲量和释放量不同而导致柔性显示屏在各个状态下的整体长度不同而使得各个状态下的平整度不同,从而影响柔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300在各个状态下的长度保持不变,可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00在运动过程中,或者当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缩回至电子设备20的内部时,或者当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展开至电子设备20的外部时的平整度相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
其中,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一载体100的连接位置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与第一带动件210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一载体100的连接位置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与第一带动件210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一载体100的连接位置靠近第一带动件210设置。比如,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载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110和第二侧120,第一侧110和第二侧120可以为电子设备2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其中第一侧110相对于第二侧120远离第一带动件210,即第二侧120相比于第一侧110更靠近第一带动件210,且第一侧110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位于第一带动件210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和第二带动件220在第一载体100的投影之间。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与第一侧110的外表面连接,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二侧120的内表面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载体100包括相对的两个侧边和承载板时,第一侧110可以包括其中一个侧边和承载板中靠近该侧边位置的区域,并不局限于其中一个侧边,第二侧120可以包括另一个侧边和承载板中靠近另一个侧边位置的区域。
第二载体200包括相对的第三侧230和第四侧240,第三侧230和第四侧240为电子设备2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且第三侧230相对于第四侧240远离第二侧220设置,即第三侧230为远离第二侧220的一侧,第四侧240为靠近第二侧220的一侧。第一带动件210设置于第二载体200的第三侧230,第二带动件220设置于第二载体200的第四侧240。安装时,先将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与第一侧110的外表面连接,再将柔性屏组件300依次绕设在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上后,将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二侧120的内表面连接,使得在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展开到最大距离时,可以将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完全展开在电子设备20的外部,以及在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完全收拢时,可以将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完全收纳在电子设备2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设置在在第二载体200的相对两侧,相对于将两个带动件设置在第二载体200的中间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距离差。
如图3和图4所示,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一端至第一弯转的部分与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二弯转至第二端的部分相互平行,以使得在电子设备20的展开过程中,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相对运动距离与柔性屏组件300展开至电子设备20外的长度相等。比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相对运动过程中,假设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彼此远离的方向相对运动的运动距离为L1,由于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是连接在第二载体200上的,故第一带动件210与第一载体100之间的运动距离和第二带动件220与第一载体100之间的运动距离也为L1,柔性屏组件300饶设在两个带动件上,两个带动件运动时就会带动柔性屏组件300一起运动,使得柔性屏组件中从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至第一弯转的部分变长,增加的长度也是L1,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至第二弯转的部分变短,由于柔性屏组件300在未疲劳时的总长度不变,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故而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至第二弯转的部分变短的长度也应该为L1。同理,假设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彼此靠近的方向相对运动的运动距离为L2,柔性屏组件中从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一端至第一弯转的部分的长度相比于运动前增加L2,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至第二弯转的部分的长度相比于运动前减少L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图5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柔性屏组件、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一端至第一弯转的部分与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二弯转至第二端的部分也可以不平行。此时,由于两部分未平行设置,故而柔性屏组件300需要留一部分长度弥补两部分未平行所带来的倾斜量。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的展开过程中,在两部分未平行设置时,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二弯转至第二端的部分变短的长度会比在两部分平行设置时,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二弯转至第二端的部分变短的长度小,进而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可展开至电子设备外部的长度变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通过弹性机构(诸如弹簧)与第一载体100连接,弹性机构可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一载体100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进而将弹性机构的弹性形变量吸收掉由于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一端至第一弯转的部分与柔性屏组件300中从第二弯转至第二端的部分不平行所带来的倾斜量。
如图3和图4所示,柔性屏组件300在第一带动件210的饶设方向与柔性屏组件300在第二带动件220的饶设方向相反,比如柔性屏组件300可以顺时针饶设在第一带动件210上,柔性屏组件300可以逆时针饶设在第二带动件220上。
当柔性屏组件300在运动过程中,会与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的表面摩擦,当摩擦力过大时会阻碍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降低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顺畅度,还会损害柔性屏组件300。本申请实施例为了提高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顺畅度,将第一带动件210配置为可相对于第二载体200转动,并将第二带动件220配置为可相对于第二载体200转动,且第一带动件210的转动方向和第二带动件220的转动方向相同。
比如,第二载体200的第三侧230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轴,第一带动件210可以套设在第一固定轴上且与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比如可以采用滚珠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二载体200的第四侧240可以设置有第二固定轴,第二带动件220可以套设在第二固定轴上且与第二固定轴转动连接(比如可以采用滚珠连接的方式实现)。当第一载体200与第二载体200朝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带动件210推动柔性屏组件300沿第一方向运动,柔性屏组件300运动时带动第一带动件210围绕第一固定轴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二带动件220围绕第二固定轴顺时针转动,以将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展开至电子设备20的外部,以扩展柔性屏组件300的显示区域;当第一载体200与第二载体200朝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带动件220推动柔性屏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柔性屏组件300运动时带动第二带动件220围绕第二固定轴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一带动件210围绕第一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以将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展开至电子设备20的外部,以缩小柔性屏组件300的显示区域,减小电子设备20的整体尺寸。相对于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固定不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可相对于第二载体200转动,可以减少柔性屏组件300运动过程中与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的之间的运动摩擦力,提高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顺畅度,减少对柔性屏组件300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屏组件300的绕设方式并不限于此。比如,如图6所示,图6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柔性屏组件、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柔性屏组件300在第一带动件210的饶设方向与柔性屏组件300在第二带动件220的饶设方向相同,比如柔性屏组件300可以顺时针饶设在第一带动件210上,柔性屏组件300也可以顺时针饶设在第二带动件220上。其中,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也可以相对于第二载体200转动,且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的转动方向不同。比如,当第一载体200与第二载体200朝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带动件210推动柔性屏组件300沿第一方向运动,柔性屏组件300运动时带动第一带动件210围绕第一固定轴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二带动件220围绕第二固定轴顺时针转动,以将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展开至电子设备20的外部,以扩展柔性屏组件300的显示区域;当第一载体200与第二载体200朝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带动件220推动柔性屏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柔性屏组件300运动时带动第二带动件220围绕第二固定轴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一带动件210围绕第一固定轴顺时针转动,以将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展开至电子设备20的外部,以缩小柔性屏组件300的显示区域,减小电子设备20的整体尺寸。
如图3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均为圆柱体结构,且第一带动件210的半径大于第二带动件220的半径,相对于将第二带动件220的半径配置得与第一带动件210相同或者比第二带动件210大,将位于电子设备20内部的第二带动件220的尺寸设置得比第一带动件210小,可以节省第一带动件210对电子设备20内部空间的占用。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柔性屏组件300运动的过程中,柔性屏组件300中的一部分始终收纳在电子设备20的内部,为了简化柔性屏组件300的结构,可以将收纳在电子设备20的内部的柔性屏组件300的一部分配置为不显示画面的部分,或者说可以将其配置为不具有柔性显示模组的部分。比如,柔性屏组件300可以包括柔性显示模组310和传动带320,柔性显示模组310的一端与第一载体100的外表面连接,柔性显示模组310的另一端与传动带320的一端连接,且柔情显示模组310绕设在第一带动件210上,传动带320的另一端与第一载体100的内表面连接,且传动带320绕设在第二带动件320上。
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带动件210推动柔性显示模组310沿第一方向运动,并带动传动带320沿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一部分展开至电子设备20外部,以与柔性显示模组210的第二部分一起进行画面显示,其中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一部分的显示内容可以与柔性显示模组210的第二部分的显示内容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此时传动带320收纳在电子设备20的内部,且传动带320的一端与第二带动件220的距离大于传动带320的另一端与第二带动件220的距离。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带动件220推动传动带320沿第二方向运动,并带动柔性显示模组320沿第二方向运动,使得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一部分缩回至电子设备20内部,只将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二部分裸露在电子设备20的外部,此时传动带320还是收纳在电子设备20的内部,且传动带320的一端与第二带动件320之间的距离小于传动带320的另一端与第二带动件320之间的距离。
当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一部分缩回至电子设备20的内部时,电子设备20可以控制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一部分处于休眠状态以节省电量,当然也可以控制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一部分处于工作状态以满足用户的其他需求。
结合图7所示,图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载体和柔性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模组310的非显示面设置有支撑件330,支撑件330可以对柔性显示模组310进行支撑,以提高柔性显示模组310的平整度,也可以间隔开柔性显示模组310与其他部件以保护柔性显示模组310。传动带320的一端与支撑件330连接,相对于传动带320与柔性显示模组310连接,可以防止柔性显示模组310直接受到传动带320的拉扯作用力,进一步保护柔性显示模组310。其中,支撑件330中位于柔性屏显示模组310的第一部分非显示面的部分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条331,相邻两个支撑条331之间相互连接,相比于直接采用板状的支撑结构,该结构可以使得支撑件330中位于柔性屏显示模组310的第一部分非显示面的部分容易弯折,以降低支撑件330绕设在第一带动件210的难度,或者说可以使得支撑件330绕设在第一带动件210时的贴合度。支撑件330中位于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二部分的非显示面的部分的结构可以与位于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二部分的非显示面的部分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位于柔性显示模组310的第二部分的非显示面可以为板状结构。
第二带动件22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比如,如图6所示,第二带动件220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二带动件220间隔设置,比如一个第二带动件220靠近第二载体200的顶部设置,另一个第二带动件220靠近第二载体200的底部设置。此时传动带320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一个传动带320饶设在一个第二带动件220上,两个第二带动件220共同与柔性显示模组310的另一端连接,以当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在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时,共同牵引柔性显示模组310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得柔性显示模组310在运动过程中更平稳,进而避免柔性显示模组310在运动过程中偏向而使柔性显示模组310损坏。
柔性屏组件300通常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其在多次运动之后,可能会存在应力值减小而导致柔性屏组件300松弛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载体200被配置为与第一带动件210和/或第二带动件220可移动连接,并增设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带动件210和/或第二带动件220与第二载体200的相对位置,以增加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内,而保证柔性屏组件300受到张力作用而保持平整。
例如,结合图4和图8所示,图8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带动件移位后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载体200可以通过第一支架410与第二带动件200可移动连接,并在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增设第一弹性件510,第一弹性件510的一端与第一支架410抵接,第一弹性件510的另一端与第二载体200抵接,第一弹性件510可发生弹性形变以驱动第一支架410朝背离第一带动件210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加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距离。
其中,第一弹性件510可以为压缩弹簧、或者其他可弹性形变的器件,且第一弹性件510的可形变量与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程度正相关。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510的可形变量根据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程度进行设定的,当柔性屏组件300的越松弛,第一弹性件510的可形变量越大,比如可以根据柔性屏组件300的使用情况进行测试,以获得柔性屏组件300在其寿命期间内的松弛程度,诸如柔性屏组件300的最大松弛量可以达到多少,进而根据柔性屏组件300的最大松弛量设定第一弹性件510的可形变量,使得第一弹性件510的可形变量足以吸收柔性屏组件300的最大松弛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屏组件300松弛的时候,第一弹性件510推动第一支架410移动,增加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距离,从而抵消柔性屏组件300由于应力值减小而带来的长度异变,使得柔性屏组件300当前张力值恢复至预设范围,进而保证柔性屏组件300的平整度。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的弹性机构不仅可以吸收柔性屏组件300多次运动后的松弛量,也可以吸收柔性屏组件300由于安装不当而产生的松弛量。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柔性屏组件300时,可能会使得安装后的柔性屏组件300不能满足当前张力值处于预设范围的要求,此时第一弹性件510可以驱使第一支架410移动,以增加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距离,从而吸收由于安装不当导致的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量。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弹性件510的设置,可以降低柔性屏组件300的安装难度。或者说,由于第一弹性件510的设置,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第一弹性件510的弹性作用力可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应力值始终保持在预设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初始状态(比如整机安装后的状态)下,第一弹性件510处于压缩状态,假设其压缩长度为x,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长度为h,此时第一弹性件51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一支架410在第一弹性件510的弹性作用力的驱动下移动,带动第二带动件220朝背离第一带动件210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二带动件220受到柔性屏组件300的限制,其所能移动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长度h,当第二带动件220移动后可以吸收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长度,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应力值恢复到预设范围内,此时第一弹性件510的压缩长度等于或略小于x-h,同时继续保持弹力,以备吸收柔性屏组件300下一次的应力值减小松弛后的松弛量。
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图9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载体和柔性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第二载体和柔性屏组件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第二载体200设置有凸出部250,第一支架410设置有通孔411,第一支架410通过通孔411套设在凸出部250上,或者说凸出部250穿设在通孔411内,其中通孔411在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方向的尺寸大于凸出部250的尺寸,以使得第一支架410与凸出部250之间具有第一活动空间412。
其中,第一活动空间412小于第一弹性件510发生弹性形变时的最大形变量,以确保第一弹性件510在第一支架410的抵接作用力和第二载体200的抵接作用力下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进而使得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510对第一支架410始终有弹性作用力,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应力值始终处于预设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活动空间412过大时,可能会导致第一弹性件510完全释放后无法抵接在第二载体200和第一支架410之间,使得第一弹性件510对第一支架410的弹性作用力减小或者消失,而导致柔性屏组件300松散或者褶皱。
结合图11至15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电子设备沿P3-P3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电子设备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带动件移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第二带动件220的运动过程。初始状态(比如整机安装后的状态)下,第一弹性件510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一支架410相对于凸出部250位于第一位置,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松弛时,第一弹性件510产生弹性形变,以对第一支架410之间施加弹性作用力,第一支架410在第一弹性件510的弹性作用力的作用下在第一活动空间412内移动,使得第一支架410相对于凸出部250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支架410移动时带动第二带动件22朝背离第一带动件210的方向移动,增加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距离,吸收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量。为了使得第一支架410可以按照预设方向移动,而不偏向,本申请实施例的通孔411为条形结构,且在除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方向外的其他方向均与凸出部250抵接,以限制第一支架410的运动方向,使得第一支架410移动时可以沿柔性屏组件300的运动方向移动,防止由于第一支架410移动时偏向,而影响柔性屏组件300的平整性。
如图4、图10、图13和图16所示,图16为图9所示第二载体和柔性屏组件中第一支架、第二带动件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载体200设置有收纳槽260,收纳槽260可以用于收纳第一弹性件510和第一支架410中与第一弹性件510抵接的部分。比如,第二载体200设置有底壁和侧壁,侧壁围设在底壁的周缘以形成收纳槽260,第一支架410设置有平直部413和弯折部414,通孔411设置在平直部413上,弯折部414相对于平直部413弯折设置,弯折部414位于收纳槽260内,且与收纳槽260的槽壁(或者说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动空间415,第一弹性件510容置在收纳槽260内,且第一弹性件510的一端与弯折部414抵接,第一弹性件510的另一端与收纳槽260的槽壁(或者说侧壁)抵接。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松弛,第一弹性件510产生弹性形变,以推动弯折部414压缩第二活动空间415,此时平直部413在第一活动空间412内移动,改变第一支架410与第二载体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加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距离,吸收柔性屏组件300的松弛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510设置在第二载体200上,相比于设置在第一载体100上,可以减少对第一载体100的空间占用,以使得第一载体100可以布设更多的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带动件220配置为与第二载体200可移动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带动件210可以配置为与第二载体200固定连接,第一带动件210也可以配置为与第二载体200可移动连接。比如:第一带动件210可以通过第二支架与第二载体200可移动连接,第一弹性件510的一端与第一支架410抵接,第一弹性件51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抵接,第一弹性件510可发生弹性形变以驱动第一支架410朝背离第一带动件210的方向移动,和驱动第二支架朝背离第二带动件220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加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支架的结构与第一支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当然第二支架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支架410的结构不同,只要可以实现第二支架可移动即可。
再比如,调节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一带动件210可以通过第二支架与第二载体200可移动连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支架抵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载体200抵接,第二弹性件可发生弹性形变以驱动第二支架朝背离第二带动件220的方向移动。其中,第二弹性件的结构以及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可以与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的结构以及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也可以不同。
还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调节机构也可以包括只包括第二弹性件。比如,第一带动件210与第二载体200通过第二支架可移动连接,第二带动件220与第二载体200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以驱动第一带动件210朝背离第二带动件220的方向移动,以增加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调节机构还可以用于根据柔性屏组件300的当前张力值,自动调整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柔性屏组件300断裂,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值过小可能会导致柔性屏组件300产生褶皱,预设范围可以为根据柔性屏组件300的特性而预先设置的一个范围,使得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内时,既可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00不发生断裂,也不发生褶皱。
比如,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第一带动件210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二载体200可移动连接,电子设备20可以设置检测机构600,电子设备20的处理器700分别与检测机构600和调节机构500连接,并采用检测机构600对柔性屏组件300的当前张力值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处理器700。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当前张力值小于预设范围内的最小值时,处理器700可以控制调节机构500驱动第一移动结构朝背离第二带动件220的方向移动,以增加第一带动件210与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而吸收柔性屏组件300由于张力值不足带来的长度异变,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内;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当前张力值大于预设范围内的最大值时,处理器700则控制调节机构500驱动第一移动结构朝靠近第二带动件220的方向移动,以减小第一带动件210与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而改善由于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值过大而崩得过紧的情况,使得柔性屏组件300张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内。
再比如,第二带动件220可以通过第二移动结构与第二载体210可移动连接,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当前张力值小于预设范围内的最小值时,处理器700可以控制调节机构500驱动第二移动结构朝背离第一带动件210的方向移动,以增加第一带动件210与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柔性屏组件300的张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内;当柔性屏组件300的当前张力值大于预设范围内的最大值时,处理器700可以控制调节机构500驱动第二移动结构朝靠近第一带动件210的方向移动,以减小第一带动件210与第二带动件220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而使得柔性屏组件300张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内。
当然,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可以均与第二载体200可移动连接,处理器700可以控制调节机构500同时驱动第一带动件210和第二带动件220移动,以增加第一带动件210的距离或减小第二带动件220的距离。
本方案利用调节机构、相对位置不变的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以及柔性显示屏组件,不仅可以实现电子设备20的显示区域可调节的同时,还可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00在各个状态下的平整度得以保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实现,比如可以由用户双手拉动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进行相对运动。当然,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可以采用电动驱动的方式实现,电子设备20还可以设置有驱动装置800,驱动装置800用于驱动第二载体200相对于第一载体100运动,驱动装置80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或者说电动马达)和传动结构,传动结构与第一载体100和/或第二载体200传动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传动结构运动,传动结构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载体100和/或第二载体200一起运动,以实现第一载体100和第二载体200的相对运动。其中,传动结构可以为丝杆传动或者齿轮传动等,比如,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驱动装置80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810、传动丝杆820和连接件830,连接件830与传动丝杆620传动连接,驱动电机610用于驱动传动丝杆820转动以带动连接件830运动,连接件830运动时带动第二载体200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20的抽拉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请参阅图19和图20,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诸如电子设备40的抽拉方式可以为横向抽拉,电子设备40可以包括第一载体41、第二载体42和柔性屏组件43,第一载体41和第二载体42用于共同承载电子设备40,第一载体41和第二载体42可以相对运动以使得柔性屏组件43的一部分展开于电子设备40外部或收拢于电子设备40内部。其中,纵向抽拉指的是沿垂直于柔性屏组件43的显示方向进行抽拉的方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载体;
第二载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运动,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展开;
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以及
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所述柔性屏组件饶设在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上,且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位于所述第一带动件的部分形成第一弯转,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位于在所述第一带动件的部分形成第二弯转;
其中,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运动时,所述柔性屏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移动,且在所述电子设备展开过程中,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弯转的部分变长,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从所述第二弯转至所述第二端的部分变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从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弯转的部分与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从所述第二弯转至所述第二端的部分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顺时针绕设在所述第一带动件上,所述柔性屏组件顺时针绕设在所述第二带动件上;或者
所述柔性屏组件顺时针绕设在所述第一带动件上,所述柔性屏组件逆时针绕设在所述第二带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均与所述第二载体可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柔性屏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从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弯转的部分与所述柔性屏组件中从所述第二弯转至所述第二端的部分未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通过弹性机构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所述弹性机构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载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动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带动件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显示模组和传动带,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且所述柔性显示模组饶设在所述第一带动件上,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带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且所述传动带饶设在所述第二带动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显示模组、支撑件和传动带,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盖设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饶设在所述第一带动件上,且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带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带的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且所述传动带饶设在所述第二带动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柔性屏组件松弛时,微调所述第一带动件与所述第二带动件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所述柔性屏组件处于张紧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带动件所述第二带动件通过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载体可移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载体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对所述第一支架施加弹性作用力,
当所述柔性屏组件松弛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产生弹性形变以驱使所述第二带动件朝背离所述第一带动件的方向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设置有凸出部,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通孔,所述凸出部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凸出部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凸出部在所述柔性屏组件的运动方向形成第一活动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空间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可形变量,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保持在压缩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设置有收纳槽,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平直部和弯折部,所述平直部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凸出部上,所述弯折部相对于所述平直部弯折设置,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收纳槽内且与所述收纳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活动空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容置在所述收纳槽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弯折部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纳槽的槽壁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动件通过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载体可移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载体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对所述第二支架施加弹性作用力,当所述柔性屏组件松弛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产生弹性形变以驱使所述第一带动件朝背离所述第二带动件的方向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动件通过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载体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带动件通过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载体可移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对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施加弹性作用力,当所述柔性屏组件松弛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产生弹性形变以驱使所述第一带动件朝背离所述第二带动件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带动件朝背离所述第二带动件的方向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带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载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载体的一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带动件通过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载体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带动件与所述第二载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载体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对所述第二支架施加弹性作用力,当所述柔性屏组件松弛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产生弹性形变以驱使所述第一带动件朝背离所述第二带动件的方向运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和检测机构,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检测机构和调节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检测机构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状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柔性屏组件松弛时,则控制所述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带动件朝背离所述第二带动件的方向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带动件朝背离所述第一带动件的方向移动,增加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之间的相对距离。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可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展开;
第一带动件和第二带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以及
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所述柔性屏组件绕设在所述第一带动件和所述第二带动件上,且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载体的连接位置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带动件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带动件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载体的连接位置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带动件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载体的连接位置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带动件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99851.8A CN113852702A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电子设备 |
EP21832219.6A EP4156657A4 (en) | 2020-06-28 | 2021-04-29 | ELECTRONIC DEVICE |
PCT/CN2021/091023 WO2022001345A1 (zh) | 2020-06-28 | 2021-04-29 | 电子设备 |
US18/062,000 US20230112933A1 (en) | 2020-06-28 | 2022-12-05 |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99851.8A CN113852702A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2702A true CN113852702A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8972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99851.8A Pending CN113852702A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12933A1 (zh) |
EP (1) | EP4156657A4 (zh) |
CN (1) | CN113852702A (zh) |
WO (1) | WO202200134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06195A (zh) * | 2022-08-31 | 2022-10-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75846A (zh) * | 2016-12-30 | 2017-06-20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的调整机构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
US20170357287A1 (en) * | 2014-12-25 | 2017-12-14 |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KR20180039799A (ko) * | 2016-10-10 | 2018-04-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확장형 표시 장치 |
CN110246422A (zh) * | 2019-07-25 | 2019-09-1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CN111243438A (zh) * | 2020-02-07 | 2020-06-0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11566B2 (en) * | 2011-09-02 | 2014-04-2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xpandable mobile device |
KR102066716B1 (ko) * | 2013-06-20 | 2020-01-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동작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KR101848891B1 (ko) * | 2016-01-04 | 2018-04-16 | 신진철 | 슬라이딩 구동에 의한 화면 확장형 이동 단말기 |
CN106971673B (zh) * | 2017-05-26 | 2019-07-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KR102389189B1 (ko) * | 2017-11-29 | 2022-04-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확장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영역을 갖는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10599851.8A patent/CN11385270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4-29 WO PCT/CN2021/091023 patent/WO2022001345A1/zh unknown
- 2021-04-29 EP EP21832219.6A patent/EP4156657A4/en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2-05 US US18/062,000 patent/US2023011293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357287A1 (en) * | 2014-12-25 | 2017-12-14 |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KR20180039799A (ko) * | 2016-10-10 | 2018-04-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확장형 표시 장치 |
CN106875846A (zh) * | 2016-12-30 | 2017-06-20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的调整机构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
CN110246422A (zh) * | 2019-07-25 | 2019-09-1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CN111243438A (zh) * | 2020-02-07 | 2020-06-0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06195A (zh) * | 2022-08-31 | 2022-10-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CN115206195B (zh) * | 2022-08-31 | 2023-11-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112933A1 (en) | 2023-04-13 |
WO2022001345A1 (zh) | 2022-01-06 |
EP4156657A4 (en) | 2023-12-06 |
EP4156657A1 (en) | 2023-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51042B (zh) | 电子设备 | |
KR20230042122A (ko) | 지지 구조 부재 및 표시 장치 | |
CN113037898B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0012380B (zh) | 自动左/右听筒确定 | |
CN107820399B (zh) | 支撑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 |
CN108399861B (zh) | 柔性显示设备支撑组件及柔性显示设备 | |
KR20190077479A (ko) | 릴 어셈블리, 문자판 및 스마트 팔찌 | |
CN107820627B (zh) | 框架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 |
CN114500704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3037896A (zh) |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4553991A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WO2018081951A1 (zh) | 腕带及智能手环 | |
KR20190073522A (ko) | 촉발 장치, 문자판 및 스마트 팔찌 | |
CN210839661U (zh) | 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13852702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3643609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4979330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4550592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163038B (zh) |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3643610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838367A (zh) | 电子设备 | |
KR20220064615A (ko) | 확장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218920449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8280203A (zh) | 电子设备 | |
KR20220051788A (ko) | 변형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