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9739B -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9739B
CN113839739B CN202010590672.8A CN202010590672A CN113839739B CN 113839739 B CN113839739 B CN 113839739B CN 202010590672 A CN202010590672 A CN 202010590672A CN 113839739 B CN113839739 B CN 113839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data
decoding
coded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06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9739A (zh
Inventor
杨伟强
魏岳军
吴可镝
窦圣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06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973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338 priority patent/WO20212590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9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9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9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9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61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using code combining, i.e. using combining of codeword portions which may have been transmitted separately, e.g. Digital Fountain codes, Raptor codes or Luby Transform [L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端的L2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并且对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经过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基于该方案进行数据传输,可以提高在极低重传次数要求甚至无重传要求下的纠错能力。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低时延高可靠业务逐渐铺开,例如,云游戏、云办公以及云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AR、以及工业控制等。这些实时业务需要网络在较短时延要求下提供较高的可靠性保障,从而对网络传输要求极高。然而在无线场景中,由于环境和运动影响,无线信道天然的波动性导致无线通信难以满足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需求。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新空口(newradio,NR)等,通常通过重传实现传输可靠性的保证。然而重传需要收发端之间的传输反馈来触发,传输反馈的RTT将导致时延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得传输超时,无法满足低时延要求。
此外,由于通信业务的复杂性,包括语音、视频、数据以及网元信令等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会在同样的信道中进行传输,而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于时延、可靠性、数据速率的要求均有差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期提高传输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在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经过至少一次L2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
其中,L2编码可以包括纠错编码或者纠删编码等类型的编码方案,例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极化Polar码,喷泉码,重复码,循环奇偶校验码CRC等。
在上述方法中,传输的数据除了在物理层信道编码,还经过一次或多次额外的L2编码,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该数据即使在物理层译码失败,还可以继续通过一次或多次L2译码进行校正或恢复,使得接收数据错误的概率降低,译码的成功率得到提高,从而可以减少数据译码失败重传的次数,降低传输时延。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之间还交互L2编码相关的参数,其中,L2编码相关的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是否启用L2编码,编码方案,码率,不等保护编码参数等。从而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可以根据L2编码相关的参数确定是否发送经过至少一次L2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可以根据L2编码相关的参数确定物理层译码后是否还继续L2译码。
其中,通信装置之间交互L2编码相关的参数可以是由其中一方指定L2编码相关参数,也可以是两方协商L2编码相关参数。
其中,L2编码相关的参数可以通过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和/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等经由控制信道进行带外信令或随路信令传输,也可以通过控制面高层信令传输,还可以在用户面随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对于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经过至少一次L2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包括:
对待发送数据进行L2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对所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经过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其中,物理层处理包括信道编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经过一次或多次L2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也可以说是L2处理包括至少一次L2编码。所述用于发送的信号包括所述经过至少一次L2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待发送数据。
其中,待发送数据可以是L2之上协议层(L3或者应用层等)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例如,用户面的PDU会话(PDU session)的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ce,QoS)流的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IP包。
L2包括多个L2协议子层,如,RRC,SDAP,PDCP,RLC,MAC等。
可选地,用于L2编码的L2编码子层为上述多个L2协议子层中一个,或者用于L2编码的L2编码子层为L2中新的协议子层。
可选地,编码的码率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的保护程度确定,例如,根据数据的承载QoS要求,或者,信道的波动范围测量中至少一项确定确定编码码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中的待发送数据是采用不等保护能力编码。例如,所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中的待发送数据是根据各比特的重要性采用不等保护能力编码。这样编码后可以使得重要的比特可靠性总体高于不重要的比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发送数据可以来自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数据流。不同类型的数据流的重要性可能存在差异,同一数据流的数据重要性也可能存在差异。可以根据数据流,或者数据流类型,或者RB,或可靠性要求,或传输的连接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分组,待发送数据是按照分组进行L2编码的。分组L2编码可以针对分组的待发送数据提供差异化,独立的编码和传输机制。
可选地,不同的分组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方案进行L2编码;不同的分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码率进行L2编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待发送数据进行L2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包括:根据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对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PDU;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N,M和T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采用分组L2编码时,所述根据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包括:根据业务承载,可靠性要求或者传输的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分组;根据分组后的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其中每个待L2编码码块中包括的待发送数据为同一分组。
可选地,所述根据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包括: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处理得到N个L2编码块;根据所述N个L2编码块得到M个L2编码PDU。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交织得到N个交织后的待L2编码码块;对所述N个交织后的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得到N个L2编码块;根据所述N个L2编码块得到M个L2编码PDU。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得到N个L2编码块;对所述N个L2编码块进行L2交织得到交织后的N个L2编码块;根据所述交织后的N个L2编码块得到M个L2编码PDU。
其中,L2交织包括块内交织或块间交织。
可选地,待L2编码码块需要满足L2编码方案的要求。待L2编码码块包括待发送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待L2编码码块还可以包括填充比特,或校验比特,或填充比特和校验比特。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处理得到N个L2编码块;根据所述N个L2编码块得到M个数据单元;对所述M个数据单元分别交织得到M个L2编码PDU。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包括:根据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中比特的重要性采用不等保护的编码方案进行L2编码。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一个L2编码PDU,或者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一个或多个经过至少一个L2协议子层处理后得到的L2编码PDU。对于后者,可以是,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后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
若分组L2编码,则同一待L2编码码块包括的待发送数据属于同一分组。分组L2编码后的数据可以混合发送,则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的待发送数据可以属于不同分组,例如可以通过交织,复用、分割等方式混合。分组L2编码后的数据也可以分组发送,则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的待发送数据属于同一分组的,L2编码后的交织,复用,分割等方式也是按照分组进行的。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包括:将M个L2编码PDU分配到不同连接;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的L2编码PDU为分配到同一连接上发送的。
其中,多个连接可以是LTE和NR双连接,NR与WLAN(如WiFi)双连接,无线接入网和固网等多连接,NR中高低频不同频段多连接,以及在中继网络中,如IAB场景,数据经由多个中继进行转发的场景等。
可选地,M个L2编码PDU可以是经过分组L2编码得到的对应不同分组的L2编码PDU,也可以是未经分组的L2编码PDU。
可选地,可以根据各连接可以承载的数据大小、数据类型或者数据重要性等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数据分配。
结合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及其可能的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物理层处理还可以包括其他一项或多项:对传输块添加CRC,码块分割和码块CRC添加,块间交织,速率匹配,调制、MIMO预编码、OFDM等。
结合第一方面,对于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经过至少一次L2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包括: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物理层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对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进行接收端L2处理后得到数据。
其中,译码序列可以包括硬值序列或软值序列,或者硬值序列和软值序列。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经过一次或多次L2编码后的数据,相应地也L2处理包括至少一次L2译码。所述接收的信号包括所述经过至少一次L2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进行L2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包括:根据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得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T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根据所述N个码块得到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一个L2编码PDU,或者,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的L2编码PDU,相应地,所述根据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得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包括:对所述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后得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包括: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解交织得到解交织后的M个译码序列,根据所述解交织后的M个译码序列得到N个待L2译码序列;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所述N个码块。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包括: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得到N个待L2译码序列,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所述N个码块。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所述N个码块,包括: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解交织得到解交织后的N个待L2译码序列;对所述解交织后的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N个码块。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所述N个码块,包括: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N个译码后的序列;对所述N个译码后的序列进行L2解交织得到N个码块。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N个码块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包括:对所述N个码块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后得到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若L2译码失败,则将译码失败结果通知上层或物理层,上层实体或物理层实体确定是否重传。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在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经过RLC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
其中,RLC编码可以包括纠错编码或者纠删编码等类型的编码方案,例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极化Polar码,喷泉码,重复码,循环奇偶校验码CRC等。
在上述方法中,传输的数据除了在物理层信道编码,还经过RLC编码,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该数据即使在物理层译码失败,还可以继续通过RLC译码进行校正或恢复,使得接收数据错误的概率降低,译码的成功率得到提高,从而可以减少数据译码失败重传的次数,降低传输时延。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之间还交互RLC编码相关的参数,其中,RLC编码相关的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是否启用RLC编码,编码方案,码率,不等保护编码参数等。从而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可以根据RLC编码相关的参数确定是否发送经过至少一次RLC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可以根据RLC编码相关的参数确定物理层译码后是否还继续RLC译码。
RLC编码相关的参数的交互可以参考第一方面L2编码相关参数的描述。
结合第二方面,对于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经过RLC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包括:
RLC实体获取至少一个PDCP PDU;
RLC实体对所述至少一个PDCP PDU进行RLC编码或RLC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至少一个RLC编码PDU;
MAC实体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LC编码PDU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
物理层实体对所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进行包括信道编码的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对于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经过RLC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数据,包括:
物理层实体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物理层信道译码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
MAC实体根据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得到至少一个RLC编码PDU的译码序列;
RLC实体对所述至少一个RLC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RLC译码或RLC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PDCP PDU。
在上述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DCP PDU是PDCP实体对上层业务流的IP包或者经过SDAP实体映射后的IP包进行加密,完整性保护等操作后得到的。
RLC实体在发送端除了对PDCP PDU进行RLC编码,还根据物理层或MAC层传输块的大小进行打包或分割,生成RLC SN等操作;在接收端还会对MAC SDU去掉RLC头,进行RLC译码。
上述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RLC实体执行RLC编码或译码,RLC交织或RLC解交织可以参见第一方面L2编码或译码,L2交织或L2解交织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数据处理装置包括:L2处理单元和物理层处理单元。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作为发送端,
L2处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数据进行L2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L2处理包括L2编码;
物理层处理单元用于对L2处理单元处理得到的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经过发送端的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其中,物理层处理包括信道编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作为接收端,
物理层处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物理层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接收端的物理层处理包括信道译码;
L2处理单元用于对物理层处理单元得到的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进行L2处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L2处理至少包括L2译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硬件实现时,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输入接口电路,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逻辑电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上述两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输出接口电路,用于输出用于发送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上述两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可选的,上述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组件,该处理器和收发组件可用于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中各部分的功能。在该设计中,如果该数据处理装置是终端、基站或者其他网络设备,其收发组件可以是收发机,如果该数据处理装置是基带芯片或基带单板,其收发组件可以是基带芯片或基带单板的输入/输出电路,用于实现输入/输出信号的接收/发送。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如如上述第三方面的数据处理装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如上述第三方面的数据处理装置。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四方面的网络设备和第五方面的终端设备。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上述两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装置之间通信所遵循的空口用户面协议和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架构的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之间通信所遵循的协议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2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L2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等。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的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超级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等无线技术。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演进版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是使用E-UTRA的新版本。5G通信系统是正在研究当中的下一代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之为NR系统。其中,5G通信系统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简称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组网(standalone,简称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和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此外,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如图1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图1A中,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1、网络设备102,终端103-终端105以及核心网设备106。
网络设备101与网络设备102连接,二者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网络设备101还可以为终端103和终端104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网络设备102还可以为终端105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具体来说,每个网络设备都对应一个服务覆盖区域,进入该区域的终端可通过Uu口与网络设备通信,以此来接收网络设备提供的无线接入服务。例如,终端103可以向网络设备101发送上行数据,网络设备101可以向终端103发送下行数据。
网络设备101基于终端103与核心网设备106建立数据通道1,网络设备101通过该数据通道1向核心网设备106发送来自终端103的数据,或者接收来自核心网106的数据,网络设备101称为终端103的锚节点(anchor node)。网络设备101基于终端104与核心网设备106建立数据通道2,网络设备101通过该数据通道2向核心网设备106发送来自终端104的数据,或者接收来自核心网106的数据,网络设备101称为终端104的锚节点。网络设备102基于终端105与核心网设备106建立数据通道3,网络设备102通过该数据通道3向核心网设备106发送来自终端105的数据,或者接收来自核心网106的数据,网络设备102称为终端105的锚节点。
网络设备101或网络设备102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还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TRP。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以下以网络设备101或网络设备102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同时支持上述提及的多种基站的功能,例如同时支持LTE和NR两种技术,也即可以按照LTE技术通信传输,也可以按照NR技术通信传输,或者同时支持NR和WIFI等。网络设备101或网络设备102可以为同一类型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基站。基站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终端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
终端103-终端105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终端、辅助驾驶中的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机器终端、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终端也可以同时支持多种技术进行通信传输。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终端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核心网设备106可以包括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和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UPF主要负责用户数据的转发和接收。UPF可以接收来自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的下行数据,然后通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将该下行数据传输给终端。UPF还可以通过RAN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然后将该上行数据转发到DN。AMF主要负责和无线进行对接,接收和发送与UE通信的NAS消息,对终端进行注册、移动、可达、加密鉴权等管理,传递UE和SMF之间的NAS消息。AMF实体和UPF实体可以独立部署,也可以合并部署在同一设备上。
应注意,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网络设备、终端和核心网设备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图1A中的各网元,例如网络设备102或终端103,也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例如手机,基站或网络设备中的通信芯片,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有时候也统称为通信装置。
终端与网络设备通过空口传输信令和数据。以NR通信系统为例,如图1B所示为空口用户面协议栈和控制面协议栈,其中用户面主要是用于传输数据,控制面主要是用于传输信令。空口用户面协议栈包括层2(Layer 2,L2)和物理层(physical,PHY),其中用户面L2包括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子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子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层。空口控制面协议栈包括非接入(Non-Access Stratum,NAS)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L2以及物理层,控制面L2包括PDCP,RLC以及MAC子层。各协议层实体或协议子层实体根据配置上层或下层递交的信令或数据执行相应的处理。通常,每个协议层或每个协议子层实体是与一个无线承载对应的,无线承载可以是控制面的信令RB(SRB),也可以是用户面的数据RB(DRB),还可以是侧链RB(sidelink RB,SLRB)等。L2的各协议子层通常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为SDAP,PDCP,RLC,MAC,或者RRC,PDCP,RLC,MAC,例如,SDAP子层是PDCP子层的上一层,RLC子层是PDCP子层的下一层,以此类推。其中每个子层将从上一子层接收到的输入数据单元作为本子层的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经过本子层处理后得到本子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输出给下一子层,其中L2协议子层PDU包括L2协议子层头(header)和L2协议子层SDU。例如,PDCP PDU包括PDCP SDU和PDCPHeader,其中PDCP SDU包括SDAP PDU。
参考图1C,以通信装置在用户面上发送和接收数据为例对各协议子层的处理进行说明。通信装置在用户面上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103向网络设备101发送用户面的上行数据,也可以是网络设备101向终端发送用户面的下行数据。为了和L2区分,有时也将L2上层协议层称为L3(Layer 3)或者应用层等。当通信装置有用户面的PDU会话(PDU session)有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flow)到达,QoS流的IP包经过L2和物理层处理后发送,处理过程如下:
1)SDAP子层中SDAP实体对IP包进行QoS标记,将其映射到数据RB上,以图1C为例,IP包n和IP包n+1被映射到RBx,IP包m被映射到RBy。IP包作为SDAP SDU,添加QoS流标识(QoSflow id,QFI)等得到SDAP PDU。SDAP PDU被递交至PDCP子层处理。
2)PDCP子层与RB对应的PDCP实体根据PDCP配置对SDAP PDU进行处理,包括头压缩,加密,完整性保护,重排序等中的一项或多项,然后添加PDCP Header后得到PDCP PDU递交给RLC子层。
3)RLC子层与RB对应的RLC实体根据RLC配置对接收到的PDCP PDU进行处理。,例如,根据接收到的PDCP PDU生成RLC SN,根据物理层以及MAC层的数据包大小指示对PDCPPDU进行可能的分割或打包操作等,添加RLC Header后得到RLC PDU递交给MAC子层。
4)MAC子层与RB对应的MAC实体根据MAC配置对RLC PDU进行处理,例如,添加包括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ty,LCID)等的子头,与其他MAC SDU(RLC PDU),MAC控制信元(control element,CE)等复用得到MAC PDU。MAC子层将MAC PDU作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递交给物理层。
5)TB在物理层经过TB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CRC添加,信道编码,速率匹配,调制,层映射,预编码等过程后同导频或其它数据构成物理层传输帧,之后经由OFDM处理并进行信号发送。
接收信号的通信装置接收到信号后,先经过物理层处理,然后由L2各协议子层由下至上处理:
1)物理层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速率匹配,解码,码块合并,CRC校验等操作后得到MAC PDU,交由L2的MAC子层处理。
2)MAC子层实体根据MAC配置对MAC PDU处理,例如,解复用等得到一个或多个MACSDU(RLC PDU),交由RLC子层处理。
3)RLC子层实体使用RLC配置对RLC PDU进行处理,例如剥除RLC header,重组等操作,得到RLC SDU,交由PDCP子层处理。
4)PDCP子层实体根据PDCP配置对PDCP PDU进行处理,例如,剥除PDCP header,完整性校验,解密,解压缩等得到PDCP SDU。
5)SDAP子层对SDAP PDU进行剥除SDAP header等操作向上层输出QoS流的IP包。
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也可以建立多个连接传输数据。例如LTE和NR双连接,NR与WLAN(如WiFi)双连接,无线接入网和固网等多连接,NR中高低频不同频段多连接,以及在中继网络中,如IAB场景,数据经由多个中继进行转发的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1和/或网络设备102可以是CU-DU分离的架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101和/或网络设备102可以包括一个CU以及一个或多个DU。其中,CU主要用于负责集中式无线资源和连接管理控制,具备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例如,PDCP层功能等。DU具备分布式用户面处理功能,主要具备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较高的层2功能,例如,DU具备PHY功能、MAC子层功能和RLC子层功能等。
以网络设备101为CU-DU分离架构为例,网络设备101的架构可以如图1D所示。图1D中,网络设备101包括CU 1011、DU 1012以及DU 1013。其中,DU 1012和DU 1013可以与终端连接,例如,DU 1012与终端103连接,DU 1013与终端104连接。CU 1011可以与其他网络设备连接,例如,CU 1011与网络设备102连接。CU 1011还可以与核心网设备连接,例如,CU 1011还可以与核心网设备106连接。
可选的,每个DU和CU之间建立有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TP)隧道,该GTP隧道用于传输DU与CU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例如,CU 1011与DU 1012建立有GTP隧道1,GTP隧道1用于传输CU1011与DU 1012之间的用户面数据。CU 1011与DU 1013建立有GTP隧道2,GTP隧道2用于传输CU 1011与DU 1013之间的用户面数据。
应理解,图1D所示的CU-DU架构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CU-DU架构可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CU、DU的数量,同时,上述CU 1011、DU 1012以及DU 1013可以部署在同一个设备中,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中,不予限制。
若网络设备101和/或网络设备102为CU-DU分离架构,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用户面数据的过程可以如图1E所示。图1E中,终端包括PDCP实体、RLC实体、MAC实体和PHY实体。面向终端时,DU包括RLC实体、MAC实体和PHY实体;面向CU时,DU包括F1应用协议(F1application protocol,F1AP)实体、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protocol,SCTP)实体、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实体、L2(layer 2)实体和L1(layer 1)实体。CU包括F1AP实体、SCTP实体、IP实体、L2实体和L1实体。以终端103经DU1012向CU 1011发送用户面上行数据为例,终端103有用户面上行数据到达时,可以按照上述终端103向网络设备101发送用户面上行数据的方法,终端103将处理后的MAC PDU发送给DU 1012。DU 1012中的PHY实体接收到该处理后的MAC PDU后,可以按照上述网络设备101中的PHY实体、MAC实体和RLC实体处理数据的方法处理接收到的该处理后的MAC PDU,得到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并通过DU 1012和CU 1011之间的GTP隧道将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发送给CU 1011。CU 1011接收到该经过终端103中的PDCP实体处理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按照上述网络设备101中的PDCP实体处理数据的方法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得到上述用户面上行数据。后续,CU 1011将该上行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设备10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装置、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还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装置、组件、模块等,也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装置、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涉及的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如基带芯片,或者数据信号处理芯片,或者通用芯片等等),终端,基站,或者其他网络设备。
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装置200来实现。图2所示为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通信线路202,存储器2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4。
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处理器2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2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通信线路2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例如总线。
通信接口2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接口,RAN接口,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接口等。
存储器2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2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具有非易失性。其中,存储器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所涉及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205和输入设备206。输出设备205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2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206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2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通信装置2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在具体实现中,通信装置200可以是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或有图2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装置200的类型。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或“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本申请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等具有不同编号的网络设备,该编号仅为用于上下文行文方便,不同的次序编号本身不具有特定技术含义,比如,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等,可以理解为是一系列网络设备中的一个或者任一个。可理解,在具体实施时,不同编号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同一种类型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步骤或者各种步骤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步骤。
现有通信系统中通常通过在物理层和RLC层的重传来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对于低时延要求的业务,例如,URLLC业务,重传引起的传输时延无法满足低时延要求,从而物理层和RLC层无法通过重传提供提供对抗空口信道衰落和抖动的能力。对于待发送的数据可以通过在物理层信道编码前在L2进行一次或多次编码,从而在重传无法满足时延要求的传输场景下,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其中编码可以是纠错编码或者纠删编码等类型的编码方案,例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极化Polar码,喷泉码,重复码,循环奇偶校验码CRC等。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到经过物理层信道编码和L2编码处理后的信号后,如果物理层译码失败,在无法进行重传时,不必丢弃错误的TB,还可以将物理层译码得到的软值或硬值继续递交至L2译码,L2译码成功后,可以将译码成功的数据递交至上层。从而也提高了译码的成功率。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可用于通信装置空口用户面协议栈或空口控制面协议栈,包括:
步骤310: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端的L2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
其中,L2可以包括前述多个L2协议子层,例如,RRC,SDAP,PDCP,RLC,MAC等。
为了方便描述,本说明书中将L2中用于L2编码的协议子层简称为L2编码子层,其执行L2编码的实体称为L2编码实体。其中,L2编码子层可以为L2多个协议子层之中任一个。可选地,也可以在L2中新增加一个L2编码协议子层用于对从其上一层输入的待发送数据进行L2编码,例如在PDCP和RLC之间设置一个新的L2编码协议子层用于对从上一协议子层PDCP获取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进行L2编码,并且将L2编码处理后得到的L2编码序列输出至下一个协议子层RLC。可见,L2多个协议子层还可以包括新增加的L2编码协议子层,L2编码子层也可以是新增加的L2编码协议子层。
发送端的L2处理至少包括L2编码,还可以包括L2协议子层中相应实体执行的该协议子层的处理。例如L2编码子层为RLC,则RLC实体除了进行L2编码,还执行RLC子层相关处理。L2协议子层中各协议子层的处理可以参见前述对各协议子层的描述,此处不一一赘述。
可选地,待发送数据也可以在L2中进行多次L2编码,则L2中用于L2编码的协议子层可以是L2多个协议子层之中多个。
待发送数据可以是L2之上协议层(L3或者应用层等)的数据包,例如,用户面的PDU会话的QoS流的IP包。
可选地,待发送数据在L2进行L2编码的前后,还可以由L2一个或多个协议子层处理。例如,以L2编码子层为RLC子层为例,待发送数据进入L2处理,需要依次经过SDAP实体,PDCP实体进行相应协议子层处理,然后由RLC实体进行L2编码以及分割或者打包等RLC子层处理后,以RLC编码PDU的形式交由MAC实体处理,由MAC实体根据RLC编码SDU得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编码传输块。可见,待发送数据在L2进行编码的前后,分别由L2一个或多个协议子层处理。又例如,以L2编码子层为SDAP实体为例,待发送数据进入L2处理,在SDAP层经过RB映射后,进行L2编码后以SDAP PDU的形式递交给PDCP子层,由PDCP,RLC,MAC等实体依次进行相应协议子层处理,在MAC层得到一个或多个编码传输块。又例如,以L2编码子层为MAC实体为例,待发送数据进入L2处理,需要依次经过SDAP实体,PDCP实体,RLC实体进行相应协议子层处理,然后由MAC实体进行L2编码以及复用的MAC子层处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编码传输块。
其中L2编码可以选择和物理层信道编码相同的编码方案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码方案,例如L2编码可以采用LDPC编码,Polar编码,喷泉码,重复码,CRC码等,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待发送数据增加冗余比特。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均为举例,并不限于此。
其中,编码的码率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的保护程度确定,例如,可以根据数据的承载QoS要求进行设计,也可结合信道的波动范围测量进行设计。当信道波动较大或预期信道条件较差时,可以添加更多的冗余比特,采用较低的码率,当信道较为平稳时,可以添加较少的冗余比特,采用较高的码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中各比特的重要性提供不等保护能力编码。不等保护能力的联合编码可通过对常见编码方案进行一定的修改,构造具有不等保护性质的编码方案。例如,可以通过将常用的LDPC编码的泰纳(Tanner)图进行连接度分布改造,对重要性较高的比特通过提供更高的度,实现更好的保护;也可对Polar码进行改造,通过子信道的容量大小实现不等保护特性,即令重要的比特经过容量最高的子信道;也可对喷泉码(如LT码)进行修改,如对重要性较高的比特,提供更高的编码选择概率,从而参与更多的发送比特运算的方式提供更好的保护能力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待发送数据中的多个数据包可以来自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数据流,不同类型的数据流的数据重要性可能存在差异,同一数据流的数据重要性也可能存在差异。通常重要性高的数据对可靠性的要求较高,需要降低译码的错误概率,保护能力较重要性低的数据要求高。不同的数据流可能在不同的无线承载RB上传输,对应到不同的RB。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进行分组L2编码,按照数据流,或者RB,或可靠性要求,或者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待发送数据分组,各组分别进行L2编码。例如,可以按照RB对数据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一个RB,则分组L2编码可以对不同RB的数据分别进行L2编码。又例如,可以按照比特的可靠性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一种可靠性要求,则分组L2编码可以对具有不同的可靠性要求的比特分别进行L2编码。又例如,当通信装置之间存在两个或多个连接时,不同的数据流可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连接上传输,可以按照连接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一个连接,则分组L2编码可以对分配到不同连接的数据分别进行L2编码。可选地,不同的分组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方案进行编码。例如以可靠性要求为例,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分组可以采用错误概率低的编码方案编码,而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分组对编码方案的错误概率的要求相对要低。
分组L2编码后,可以由L2一个或多个协议子层对L2编码后的各组数据单独处理,相应地得到的编码传输块也是分别与分组对应;也可以由L2一个或多个协议子层对分组L2编码后的数据混合处理,相应地得到的编码传输块包括的数据可能来自多个分组,如来自多个数据流,或者多个RB,或多种可靠性要求,或者多种连接。
可选地,发送端的L2处理还可以包括L2交织,以获得分集增益。L2交织可以在L2编码之前,也可以在L2编码之后。例如,可以在对待发送数据或者经过L2协议子层处理过的待发送数据进行L2编码之前,进行L2交织。L2编码之前的L2交织可以在待发送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间或者数据包内按照系统定义的L2交织图样进行交织。需要说明的是,如果L2编码是分组进行的,L2编码之前的L2交织也可以按分组进行交织,也可以不分组,对所有待发送数据进行交织。又例如,可以在对待发送数据或者经过L2协议子层处理过的待发送数据进行L2编码之后,进行L2交织。L2编码之后的L2交织可以是在L2编码后的各编码块之间或者各编码块内按照系统定义的L2交织图样进行交织。需要说明的是,如果L2编码是分组进行的,L2编码之后的L2交织也可以按分组编码块进行交织,也可以混合多个组的编码块进行交织。上述均为举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发送端的L2处理也可以用L2交织代替L2编码,从而包括L2交织,或者包括L2交织和其他L2协议子层的处理。此时L2交织的处理同前述L2编码前的L2交织处理。
步骤320:对步骤310得到的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经过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
其中物理层的处理至少包括信道编码,不同系统的物理层处理可能存在差异,但是至少都会对从上一层实体,例如L2实体获取的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
当然,物理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其他一项或多项:对传输块添加CRC,码块分割和码块CRC添加,块间交织,速率匹配,调制、MIMO预编码、OFDM等。不同连接的物理层处理也可能存在差异。
以NR系统为例,每个传输块在物理层首先添加CRC比特;如果添加CRC后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码块长,则会进行码块分割得到多个码块,并且对每个码块添加CRC比特;每个码块在进行信道编码后得到编码块;速率匹配则会根据空口分配的资源确定编码块初传或重传的序列长度,从编码块中选取初传或重传的比特,并对这些选择的比特进行交织;交织后的序列经过调制,MIMO预编码、OFDM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
而LTE系统,则在速率匹配环节上和NR略有不同,会对编码块先进行子块交织,再做比特选择和打孔。
此处,不一一例举。可以理解的是经过L2编码的编码传输块在物理层还会进行信道编码,从而使得可靠性更高。
当支持多种连接时,如果两个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多个连接传输数据,则编码传输块分别由不同连接的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该连接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本实施例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330:发送步骤320得到信号。
步骤320得到的信号将在空口进行发送,如果是多个连接的信号,则分别在不同连接的空口发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装置之间可以交互L2编码相关的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是否启用L2编码,编码方案,码率等。其中L2编码相关的参数可以是由发送端通信装置确定后通知给接收端,也可以是发送端和接收端通信装置协商确定。其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装置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交互L2编码相关的参数,例如:通过UCI/DCI等经由控制信道进行带外信令或随路信令传输;也可预先通过高层下发指示,收发双端根据建链的指示进行相应的编码或译码,这里的高层是相对于物理层而言,可以是L2或L3等物理层之上的协议层,高层信令可以是控制面信令,例如RRC信令,也可以是用户面信令;也可将L2编码相关的参数随数据一起传输给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端通信装置将先对L2编码相关的参数进行解析,然后根据相应参数进行L2译码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在物理层之上对待发送数据额外进行编码,作为对物理层的信道编码进行补充,可以提高在极低重传次数要求甚至无重传要求下的纠错能力。相应地,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在接收到包含额外编码数据的信号后,如果物理层译码失败,还可以继续将译码的软值或硬值递交至L2译码,提供译码的成功率。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310中发送端L2处理进行示例性说明,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3110:根据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待发送数据可以是L2上层或应用层递交至L2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可以来自同一业务流,也可以来自不同业务流。
待发送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输入至L2编码子层,例如,可以每个数据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待发送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也可以由L2编码子层之上的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依次进行相应协议子层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输出至L2编码子层。
每个数据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中一个或多个比特。
L2编码子层根据待发送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codeblock)。每个待L2编码码块可以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多个比特。待L2编码码块的长度需要满足L2编码的编码方案对码长的要求。可选地,待L2编码码块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填充比特使得待L2编码码块的长度满足编码方案对码长的要求。可选地,待L2编码码块还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检测校验比特,使得接收端在进行L2译码时可以根据检测校验比特来确定译码成功与否。其中,检测校验比特可以根据CRC校验、循环码校验、分组编码校验或其他编码校验方式产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数据单元可以对应一个待L2编码码块,每个待L2编码码块包括一个数据单元。例如,待发送数据有N个数据单元a1,a2,…,aN,L2编码子层根据N个数据单元得到N个待L2编码码块c1,c2,…,cN,其中,c1包括a1,c2包括a2,…,以此类推,cN包括aN,进一步,根据需要每个码块还可以包括填充比特或者检测校验比特等。这种实现方式中,L2编码子层无需对上层或者上级协议子层的数据单元进行分割或组合等操作。例如,L2编码子层的上一协议层或协议子层已经将待发送数据按照L2编码子层编码的码块长或者MAC子层输出的传输块的大小进行了划分,L2编码子层对每个数据单元分别进行L2编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举例,并不限于此。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L2编码子层也可以根据L2编码的最大码块长,或者下层协议实体处理的数据单元大小等中至少一项对待发送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分割或者组合得到N个待L2编码码块。每个待L2编码码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组成的比特段中部分或全部比特。
在步骤310提及的分组L2编码的方式下,L2编码子层也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的分组分别得到每个分组的一个或多个待L2编码码块。例如,待发送数据分别映射到RB1和RB2,则L2编码子层可以对待发送数据中映射到RB1的数据包分割或组合得到N1个待L2编码码块,对待发送数据中映射到RB2的数据包分割或组合得到N2个待L2编码码块,N1和N2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3120:对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PDU。
步骤3110产生的N个待L2编码码块经过L2编码或L2交织,或者L2编码和L2交织可以得到N个L2编码块(coded block),根据这个N个L2编码块可以得到M个L2编码PDU。
其中L2编码可以参见前述步骤310的描述,可以采用多种编码方案,也可以采用不等保护的编码方案,还可以采用分组L2编码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编码码块和编码块都是序列,可以包括多个比特。
L2交织也可以参见前述步骤310中的描述,进行块间,或者块内交织。
对N个待L2编码码块进L2编码和L2交织时,L2交织可以在L2编码之前,也可以在L2编码之后。若L2交织在L2编码之前,则先对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块间或块内交织,然后对交织后的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若L2交织在L2编码之后,则先对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得到N个编码块,然后对这N个编码块进行块间或块内交织得到N个L2编码块。
可选地,L2编码子层还可以对N个L2编码块进行该子层的处理得到M个L2编码PDU,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根据物理层或下层处理的数据大小进行可能的分割或复用操作,添加header,序列号等等。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对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得到N个编码块,对N个编码块进行可能的分割或复用后得到M个数据单元,对M个数据单元分别进行交织可以得到M个L2编码PDU。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是分组L2编码,则在对N个编码块进行分割或复用时也是分组进行的,则得到的M个L2编码PDU也是分别对应到不同分组的。
3130: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编码传输块为一个L2编码PDU。例如,L2编码子层为MAC层,每个MAC PDU为一个传输块,也就是每个编码传输块为一个L2编码PDU。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M个L2编码PDU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实体进行相应子层在发送端的处理后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例如,L2编码子层为RLC层,M个RLC编码PDU在MAC子层由MAC实体进行复用等处理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是分组L2编码方式,M个L2编码PDU可以按对应的分组分别由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进行处理,得到的T个编码传输块可以是分别对应到不同分组的,或者说每个编码传输块中的数据为同一分组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支持多种连接时,如果两个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多个连接传输数据,可以由L2编码子层或L2编码子层下的其他L2协议子层分配各连接传输的数据,L2编码子层可以根据M个L2编码PDU中各L2编码PDU分配到的连接的物理层传输块大小进行分别按分配到的连接复用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的L2编码PDU为分配到同一连接上发送的。
其中,可以根据各连接可以承载的数据大小、数据类型或者数据重要性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分配数据。例如,两个通信装置之间建立了一个高频段连接,一个低频段连接,可以根据每个连接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将M1个L2编码PDU分配到高频段连接上发送,M2个L2编码PDU分配到低频段连接上发送。从而可以对M1个L2编码PDU进行复用等L2子层处理得到T1个编码传输块用于在高频段连接上发送,对M2个L2编码PDU进行复用等L2子层处理得到T2个编码传输块用于在低频段连接上发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根据各连接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分配数据时,可以不考虑M个L2编码PDU是否对应不同的分组,也就是不考虑前述分组L2编码时对数据进行的分组。
其中,也可以根据分组L2编码的分组对M个L2编码PDU进行连接分配,也就是对应不同的分组的L2编码PDU在不同的连接上发送。
参考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用于通信装置空口用户面协议栈或空口控制面协议栈,包括:
步骤51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物理层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
其中,译码序列可以包括硬值序列或软值序列,或者硬值序列和软值序列。
其中,物理层处理至少包括信道译码。不同系统的物理层处理可能存在差异,但是至少都会对从空口获取的信号进行信道译码。
通信装置接收到信号后通常在物理层进行解调,解速率匹配,解码,码块合并及校验,传输块校验等一项或多项操作得到软值或硬值形式的译码序列。软值是指译码或解调后每个比特(bit)的后验概率或每个比特的译码后后验概率的对数比等,常见的如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n,LLR)。硬值是指译码器输出的二进制译码结果,也就是每个bit判决为0或1。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译码得到的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都是针对的经过发送端通信装置L2编码后的编码传输块。每个软值序列包括一个或多个软值,每个硬值序列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
如果是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多个连接,则各连接物理层分别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得到译码序列。
步骤520:对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进行接收端L2处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
在当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层译码成功后,将译码得到的TB递交给L2。当物理层译码失败,例如译码结果CRC校验失败时,要么要求发送端的通信装置重传TB,要么在不能重传时丢弃错误TB。L2及上层应用会获知数据出现丢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数据在L2进行了额外的编码,因此无论译码成功与否,物理层都会将译码结果以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或软值序列加硬值序列的形式递交给L2继续处理以还原数据,得到上层业务流的数据包。这里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和编码传输块相对应,也可以说是与编码传输块对应的译码序列。可以根据L2译码需求,将与各编码传输块对应的软值序列,或者硬值序列,或者软值序列和硬值序列递交至L2继续进行接收端的处理。
步骤520是相对于前一方法实施例步骤310的逆处理过程。接收端L2处理至少包括L2译码,也还可以包括接收端L2协议子层中相应实体执行的该协议子层的处理。
可选地,接收到的数据可以在发送端通信装置的L2中进行了多次L2编码,则相应地在L2中也可以多次译码。
L2中用于译码的协议子层与L2中用于编码的协议子层是同一协议子层。
接收侧L2处理得到的接收数据将以业务数据包的形式递交至L2之上协议层(L3或者应用层等)。
可选地,译码序列在L2进行L2译码的前后,还可以由L2一个或多个协议子层处理。例如,以L2译码子层为RLC为例,译码序列进入L2后,需要先经过MAC实体解复用,得到多个与MAC SDU对应的软值或硬值序列;RLC实体分别对对应的软值或硬值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译码后的RLC SDU;各译码成功的RLC SDU依次经过PDCP实体,SDAP实体进行相应协议子层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递交至L2之上协议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装置之间可以交互L2编码相关的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是否启用L2编码,编码方案,码率,不等保护编码参数等。接收端的通信装置根据L2编码相关的参数确定启用L2编码时可以继续在L2对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进行L2译码。可选地,如果没有启用L2编码,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可以对译码失败的传输块请求重传或者丢弃译码失败的传输块。
其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装置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交互L2编码相关的参数,例如:通过UCI/DCI等经由控制信道进行带外信令或随路信令传输;也可预先通过高层下发指示,收发双端根据建链的指示进行相应的编码或译码;也可将L2编码相关的参数随数据一起传输给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端通信装置将先对L2编码相关的参数进行解析,然后根据相应参数进行L2译码处理。
L2译码是根据L2编码方案进行译码的。例如对于LDPC码等,可以采用消息传递算法,如和积译码、置信度传播译码、最小和译码等;又例如对于卷积码等,可以采用维特比译码方法,也可采用BCJR译码算法。译码是否成功的判断可以通过编码本身的校验关系进行判断;当码本身的校验关系无法满足译码判断的可靠性要求时,也可以通过额外添加校验的方式进行判断,如添加CRC校验;也可结合两者同时判断。又例如编码方案采用的是系统码,即编码块中完整包含编码前的信息比特,则当物理层已经译码正确时,译码序列中包括信息比特,L2只需要从编码传输块提取信息比特即可。
可选地,接收端L2处理还可以包括L2解交织,L2解交织可以在L2译码之前,或者L2译码之后。L2解交织与发送端L2处理中的L2交织是对应的,是其逆过程。如果发送端L2处理中L2交织是在L2编码之后的,则接收端L2处理中L2解交织在L2译码之前,也就是先进行L2解交织,再进行L2译码。如果发送端L2处理中L2交织是在L2编码之前,则接收端L2处理中L2解交织在L2译码之后,也就是先进行L2译码,再进行L2解交织。
可选地,如果发送端L2处理用L2交织代理L2编码,则接收端L2处理中也相应用L2解交织代替L2译码。
参见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520中接收端L2处理进行示例性说明,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5210:根据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得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T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编码传输块为一个L2编码PDU。例如,L2编码子层为MAC层,每个MAC PDU为一个传输块,也就是每个编码传输块为一个L2编码PDU。每个编码传输的译码序列对应的一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实体进行相应子层在接收端的处理后得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
5220:对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
可以根据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得到N个待L2译码序列,对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对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解交织得到M个译码序列;对M个译码序列进行合并或解复用后得到N个待L2译码序列;对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N个码块。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L2译码子层可以对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接收端该协议子层的处理得到N个待L2译码序列,例如,对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可能的合并或解复用,去掉header,去掉序列号等操作。对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和L2解交织时,L2解交织可以在L2译码前后,与发送端对应即可。若L2解交织在L2译码之前,则先对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序列间或序列内解交织,然后对解交织后的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N个码块;如L2解交织在L2译码之后,则先对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N个待解交织的码块,然后对这N个待解交织的码块进行块间或块内解交织得到N个码块。
5230:根据N个码块得到接收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码块对应一个数据单元,输出N个数据单元至L2上层或应用,也就是每个业务数据包对应一个数据单元。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码块还可以经过L2译码子层之上的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依次进行相应协议子层在接收端的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输出至L2上层或应用层。例如,可以将多个码块级联得到数据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中,发送端通信装置在物理层之上对待发送数据额外进行编码,作为对物理层的信道编码进行补充,可以提高在极低重传次数要求甚至无重传要求下的纠错能力。相应地,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在接收到包含额外编码数据的信号后,如果物理层译码失败,还可以继续将译码的软值或硬值递交至L2译码,提高译码的成功率。
下面以NR系统空口用户面协议栈,L2用于编码或译码的协议子层为RLC子层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分别进行说明。其他通信系统中,L2协议栈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处理也是类似的,例如LTE系统中空口用于面协议栈没有SDAP协议子层,则可以直接从PDCP子层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如前述实施例所述,L2用于编码的协议子层也可以为其他协议子层,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数据包个数,各协议子层SDU个数等均只是方便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制。例如,下述实施例中,待发送数据来自上层2个业务流,第一个业务流包括IP包1和IP包2,第二个业务流包括IP包3。在实际应用中,待发送数据也可以是1个业务流或者更多业务流,每个业务流的数据包也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各IP包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图7-图9所示的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处理过程,是对图3以及图4所述实施例的举例说明,图7-图9所示的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处理过程,是对图5以及图6所述实施例的举例说明。
示例1: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意图,下面对发送端通信装置的L2和物理层对数据发送的处理,以及相应地接收端通信装置的L2和物理层对接收数据的处理进行示例性说明。
发送端的通信装置从应用层获取待发送数据,以IP包形式,例如,IP包1~3递交至L2处理得到至少一个传输块,物理层对至少一个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等处理后得到发送信号,包括:
1.L2 SDAP:L2 SDAP实体对待发送的IP包1~3进行SDAP子层处理后得到SDAP PDU递交给PDCP子层处理。
SDAP实体将待发送的IP包分别映射到RB1和RB2,如图6所示,IP包1和IP包2映射到RB1,IP包3映射到RB2。SDAP实体将各IP包作为SDAP SDU,分别添加SDAP Header后得到对应的3个SDAP PDU,并将这些SDAP PDU递交至PDCP子层处理。
2.L2 PDCP:L2 PDCP实体对3个SDAP PDU进行PDCP子层处理后得到3个PDCP PDU递交给RLC子层处理。
PDCP实体将各SDAP PDU作为PDCP SDU,根据其对应的RB的PDCP配置对PDCP SDU进行以下一项或多项处理:头压缩,加密,完整性保护,重排序等,然后添加PDCP Header后得到对应的3个PDCP PDU,并将PDCP PDU递交至RLC子层处理。
3.L2 RLC:L2 RLC实体对待发送数据的3个PDCP PDU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5个编码RLC PDU。
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L2 RLC实体根据3个PDCP PDU得到1个待L2编码码块(code block,CB)。
L2 RLC实体将3个PDCP PDU合并得到一个待L2编码码块CB 1。
图7中检测校验比特C和填充比特F的位置只是示例性的放在码块后,当然也可以放在码块的其他位置,如放在码块前,或码块中间,并不以此为限制。待L2编码码块CB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说明,也可以不包括检测校验比特C或者填充比特F。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是以上层PDU组成1个待L2编码码块CB1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能有多个PDU,其长度总和可能超过编码的最大码块长度,根据多个PDU可以得到更多待L2编码码块,每个待L2编码码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最大码块长度。可选地,每个待L2编码码块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校验比特C。可选地,如果有填充比特C,则填充比特可以仅填充在其中一个待L2编码码块中,也可以均匀分布在各个待L2编码码块中。
2)L2 RLC实体对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5个RLC编码PDU。
其中,L2编码和L2交织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
可选地,在提供不等保护(unequal protect)能力编码时,由于不同的业务流的数据重要性可能不同,相同的业务数据流中数据的重要性也可以不同。以图示为例,RB1的重要性优先级小于RB2,RB2中的数据对可靠性的要求较RB1高,则RB2对应的RLC SDU3中的比特的重要性高于RB1对应的RLC SDU1和RLC SDU2中比特的重要性。而RB1中IP包1的重要性要高于IP包2的重要性,则RLC SDU1中比特的重要性高于RLC SDU2中比特的重要性。可以将重要性高的比特,例如RLC SDU 3中的比特放在编码方案中可靠性高的比特位置,也可以根据重要性高的比特的位置,改造编码方案,使得改造后的编码方案中,这些重要性高的比特的位置对于高可靠性。
CB1经过RLC编码后得到L2编码块coded CB 1;RLC实体可根据RLC配置生成RLCSN,并根据物理层或MAC层的数据包大小的指示对编码块或交织后的编码块进行可能的分割或打包操作,得到多个编码RLC SDU。如图所示,得到5个RLC编码SDU。RLC实体分别对RLC编码SDU添加RLC Header后得到RLC编码PDU。RLC实体将RLC编码PDU递交给MAC子层处理。图7所示,编码块coded CB1被分割成5个RLC编码SDU,RLC编码SDU 1~SDU 5。需要说明的是,图7是一种示例性的分割,当有多个编码块时,可以每个编码块单独划分,同一个RLC编码SDU只包括一个编码块中的部分或全部比特。也可以混合编码块划分SDU,则同一个RLC编码SDU也可以包括多个编码块中的部分比特。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编码块也可以不进行分割,每个编码块分别作为一个RLC编码SDU。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从图7可以看到,L2交织可以分别位于L2编码之前,L2编码之后,或者对编码块分割之后。
L2交织可以是在块内或者块间按照交织图样进行比特交织,或者在SDU内进行交织,此处不做限制。
4.L2 MAC:L2 MAC实体根据5个RLC编码PDU得到2个传输块。
每个RLC编码PDU在MAC层对应一个MAC SDU,MAC实体分别对每个MAC SDU添加子头,进行复用等操作得到至少一个MAC PDU,每个MAC PDU作为一个传输块递交给物理层。以图6所示为例,编码传输块TB 1包括3个MAC SDU,编码传输块TB 2包括2个MAC SDU。
5.PHY:物理层实体对2个编码传输块进行物理层信道编码等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
物理层对传输块处理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说明,例如,物理层实体可以对每个传输块添加CRC比特段,码块分割及码块CRC添加,信道编码,速率匹配,调制,预编码,OFDM处理等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
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将得到的信号发送给接收端的通信装置。接收端的通信装置接收到信号后执行下述步骤:
1.PHY:
1)物理层实体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物理层信道译码处理得到与两个编码编码传输块TB 1和TB 2对应的译码序列,其中译码序列可以包括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或者软值序列和硬值序列。
物理层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说明。信号在物理层进行解调,解速率匹配,解码,码块合并及校验,传输块校验等一项或多项操作得到软值或硬值形式的序列。
2)物理层实体将与编码传输块对应的译码序列递交给MAC子层。如图所示物理层实体将TB1和TB2递交给MAC子层,相应地与TB1和TB2对应的译码序列也同时递交至MAC子层。
物理层实体可以根据L2编码相关的参数确定是否将编码传输块及其对应的译码序列递交给MAC子层。可选地,如果没有启用L2编码,物理层实体可以对译码失败的传输块请求重传或者丢弃译码失败的传输块。
其中L2编码相关的参数及参数的获取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描述。
为了方便描述,以下在L2译码前将传输块或PDU递交至L2协议子层也包括了将与传输块或PDU对应的译码序列递交至L2协议子层,对传输块或PDU进行处理包括了对与传输块或PDU对应的译码序列进行处理。
2.L2 MAC:MAC实体将TB1和TB2作为2个MAC PDU,根据MAC配置对MAC PDU进行去掉子头,解复用等操作得到如图所示5个MAC SDU,并将5个MAC SDU作为RLC编码PDU递交至RLC子层处理。
3.L2 RLC:RLC实体根据5个编码RLC PDU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3个PDCP PDU。
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RLC实体根据5个RLC编码PDU的译码序列得到1个编码块的待L2译码序列。
RLC实体将各RLC编码PDU去掉RLC Header得到5个RLC编码SDU,对5个RLC编码SDU的译码序列进行级联得到1个编码块的待L2译码序列。
2)RLC实体对编码块的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码块CB 1。
其中,L2译码和L2解交织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
RLC实体可以根据L2编码参数对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可以得到相应的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根据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进行校验或判决后得到码块CB 1。L2译码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译码后的码块不包括校验比特和填充比特。
当L2译码失败时,如果支持重传,则可以将L2译码失败结果通知到物理层,由物理层实体确定是否请求重传。如果不进行重传,物理层确定不做重传,或业务数据不支持重传,也可以将L2译码失败结果通知到上层应用层。
从图6可以看出,L2解交织可以位于L2译码之前,L2译码之后,或者对编码RLC SDU级联成编码块之前。
3)RLC实体将译码得到的码块CB拆分成多个PDCP PDU。
如果CB 1包括多个PDU,则可以将CB 1进行拆分成多个PDCP PDU。如果CB1只有一个PDU,则无需进行拆分。
4.L2 PDCP:PDCP实体根据PDCP配置对各PDCP PDU进行处理,例如,剥除PDCPHeader,完整性校验,解密,解压缩等得到PDCP SDU1~3。PDCP实体将PDCP SDU作为SDAPPDU递交至SDAP处理。
5.L2 SDAP:SDAP实体对SDAP PDU进行剥除SDAP Header等操作得到SDAP SDU,将SDAP SDU作为IP包发送至上层应用层。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RLC层编码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也可以在其他协议子层进行编码,将L2编码或译码,交织或解交织等步骤放在相应协议子层即可。例如通过PDCP编码,PDCP实体将SDU进行编码或编码以及交织后,通过RLC子层进行分割,MAC子层复用得到的传输块递交至物理层处理。又例如,通过MAC编码,对MAC PDU进行编码得到编码MAC PDU递交至物理层处理。
示例2:
图7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意图。与示例1不同之处在于RLC编码是分组进行。示例2是按照RB进行分组为例说明的,可以理解的是,其他方式分组,如可靠性要求,连接等也是类似的,区别在于RLC编码时得到的待编码CB是按照相应方式划分分组的。
发送端通信装置从应用层获取待发送数据,以IP包形式递交至L2处理。
L2 SDAP,L2 PDCP,L2 MAC及PHY的处理可参见实施例1中发送端通信装置对应的L2 SDAP,L2 PDCP,L2 MAC以及PHY的处理描述。L2 RLC的处理与实施例1中L2 RLC有所不同:
1~2:参见实施例1中发送端通信装置的1~2
3.L2 RLC:L2 RLC实体对待发送数据的3个PDCP PDU根据对应的RB进行分组L2编码或分组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5个编码RLC PDU。
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L2 RLC实体根据3个PDCP PDU及其对应的分组得到2个待L2编码码块(codeblock,CB)。
L2 RLC实体将3个PDCP PDU按照对应的RB分组合并得到2个待L2编码码块CB 1和CB 2。可以看到CB 1包括与RB 1对应的PDCP PDU 1和PDCP PDU 2,CB2包括与RB 2对应的PDCP PDU 3。不同分组的数据分别形成待L2编码码块CB,不在同一待L2编码码块中。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按照其他方式分组,例如,按可靠性要求分组,则可能将不同RB的相同可靠性要求的比特分在同一组,则同一待L2编码码块可以包括不同RB的具有相同可靠性要求的比特;又例如,按连接分组,可以将分配到不同连接的比特分在同一组,对同一组的比特划分待L2编码码块。这里只是举例,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同前述实施例,待L2编码码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校验比特C,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填充比特F。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对待L2编码码块,L2编码等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2)L2 RLC实体对待L2编码码块CB 1和CB 2分别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5个RLC编码PDU。
其中,L2编码和L2交织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
可选地,各分组的编码码率可以根据对应的业务流数据的保护程度确定,例如,可以根据RB的QoS要求进行设计,也可结合信道的波动范围测量进行设计。因此可以比较方便地采用不同的编码码率进行编码,从而提供不同的纠错能力。因此分组编码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码率,或者不等保护能力编码,或者不同编码方案等。
CB 1经过RLC编码后得到L2编码块coded CB 1,CB 2经过RLC编码后得到L2编码块coded CB 2;RLC实体可根据RLC配置生成RLC SN,并根据物理层或MAC层的数据包大小的指示对编码块或交织后的编码块进行可能的分割或打包操作,得到多个编码RLC SDU。如图所示,得到5个RLC编码SDU。RLC实体分别对RLC编码SDU添加RLC Header后得到RLC编码PDU。RLC实体将RLC编码PDU递交给MAC子层处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分组的一个或多个编码块code CB在分组内进行分割或复用,因此得到的RLC编码SDU中包括的比特也是同一分组的;图6所示,编码块codedCB 1被分割成3个RLC编码SDU,RLC编码SDU 1~SDU 3,编码块coded CB 2被分割成2个RLC编码SDU,RLC编码SDU 4~SDU 5。需要说明的是,图6是一种示例性的分割,当有多个编码块时,可以每个编码块单独划分,同一个RLC编码SDU只包括一个编码块中的部分或全部比特。也可以混合编码块划分SDU,则同一个RLC编码SDU也可以包括多个编码块中的部分比特。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编码块也可以不进行分割,每个编码块分别作为一个RLC编码SDU。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分组的一个或多个编码块code CB可以合并后统一分割或复用,因此得到的RLC编码SDU中包括的比特可以为不同分组的。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从图6可以看到,L2交织可以分别位于L2编码之前,L2编码和编码块分割之间,或者对编码块分割之后。
L2交织可以是按照分组在块内或者块间按照交织图样进行比特交织,或者在SDU内进行交织,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L2交织在L2编码之前或者L2编码和编码块分割之间,则对RB 1对应的CB 1或编码块CB 1进行交织,对RB 2对应的CB 2或编码块CB 2进行交织。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分组有多个CB,则对这多个CB进行分组内的块内或块间交织。
又一种可选的方式中,L2交织在L2编码和编码块分割之间,可以对编码码块CB 1和编码码块CB 2进行混合交织,这样在L2编码进行分组保护,而在编码后混合交织,使得不同分组的数据尽可能分散在不同传输块,不同传输时机发送。
又一种可选的方式中,L2交织在对编码块分割之后,可以在SDU内或SDU间分组进行交织。
4~5:参见示例1中发送端通信装置的4~5
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将得到的信号发送给接收端的通信装置。接收端的通信装置接收到信号后的处理和实施例1的区别也体现在L2 RLC,如下:
1~2:参见示例1中接收端通信装置1~2。
3.L2 RLC:RLC实体根据5个编码RLC PDU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3个PDCP PDU。
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RLC实体根据5个RLC编码PDU的译码序列得到2个编码块的待L2译码序列。
RLC实体将各编码RLC PDU去掉RLC Header得到5个编码RLC SDU,根据RLC SDU携带的参数将5个编码RLC SDU恢复成2个待L2译码序列。可以理解的是,待L2译码序列个数和L2编码的编码块个数是对应的。
2)RLC实体对编码块的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2个码块CB 1和CB 2。
其中,L2译码和L2解交织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
RLC实体可以根据L2编码参数分别对2个待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可以得到相应的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根据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进行校验或判决后得到码块CB 1和CB 2。L2译码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译码后的序列不包括校验比特和填充比特。
当L2译码失败时,如果支持重传,则可以将L2译码失败结果通知到物理层,由物理层实体确定是否请求重传。如果不进行重传,物理层确定不做重传,或业务数据不支持重传,也可以将L2译码失败结果通知到上层应用层。
可选地,如果L2编码前后进行过交织,则在相应步骤前后需要进行解交织。
3)RLC实体将译码得到的码块CB 1和CB 2拆分成3个PDCP PDU。
如果CB 1包括多个PDU,则可以将CB 1进行拆分成多个PDCP PDU。如果CB1只有一个PDU,则无需进行拆分。如图7所示,CB 1拆分成2个PDCP PDU,CB 2拆分成1个PDCP PDU。
4~5:参见示例1中接收端通信装置的4~5。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RLC层编码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同样也可以在其他协议子层进行编码,将L2编码或译码,交织或解交织等步骤放在相应协议子层即可。例如通过PDCP编码,PDCP实体分别对PDCP SDU进行编码后,通过RLC子层进行分割,MAC子层复用得到的传输块递交至物理层处理。又例如,通过MAC编码,对MAC PDU进行编码得到编码MAC PDU递交至物理层处理。
示例3:
图9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意图。可用于多连接场景下的数据传输,例如LTE和NR双连接,NR与WLAN(如WiFi)双连接,无线接入网和固网等多连接,NR中高低频不同频段多连接,以及在中继网络中,如IAB场景,数据经由多个中继进行转发的场景等。当支持多种连接时,如果两个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多个连接传输数据,则传输块将分别由不同连接的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该连接发送的信号。可以根据每个连接可以承载的数据大小、数据类型等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数据分配。其中进行数据分发的L2协议子层可以是L2用于编码的协议子层,如图8所示,在RLC层编码,RLC分发,也可以是L2用于编码的协议子层的下层,例如RLC层编码,MAC层分发。
发送端的通信装置从应用层获取待发送数据,,以IP包形式,例如,IP包1~3递交至L2处理得到至少一个传输块,物理层对至少一个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等处理后得到发送信号,包括:
1~2,参见示例1中发送端通信装置的1~2。
3.L2 RLC:L2 RLC实体对待发送数据的3个PDCP PDU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5个编码RLC PDU。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在不同连接的分发由MAC层处理,则L2 RLC实体的处理可以参考前述示例1或2。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在不同连接的分发由RLC层处理:
RLC实体处理的步骤1)可以参考前述示例1或2中对应步骤1),即可以不区分分组,也可以区分分组处理。
RLC实体处理的步骤2)也可以参考前述示例1或2中对应步骤2),区别在于对于编码块进行分割或组合时需要考虑将数据分发至哪个连接发送,可以根据各连接可以承载的数据大小、数据类型或者数据重要性等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数据分配。例如,可以将重要的数据分配到可靠性高的连接上。又例如,当存在高频段连接和低频段连接时,重要数据可以在高频段连接上发送,不重要数据可以在低频段连接上发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举例,并不以此为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按照示例2进行了分组L2编码或分组L2交织,每个分组可以对应到一个连接,在L2编码后不对编码块进行混合或者混合交织,则示例2中RLC的处理步骤2)也自然支持了将不同分组分配到不同连接上发送。
如果是示例1,或者示例2中在L2编码后对编码块进行混合或者混合交织,则可以按照连接将分配至该连接的编码块比特分割或复用成一个或多个RLC编码SDU。也可以根据分配到不同连接的数据量以及相应连接的MAC或物理层指示的大小进行分割或复用。
例如,可以按照前述示例1中L2 RLC进行PDCP PDU整体编码或者编码和交织,得到编码块或者交织后的编码块,根据分配到不同连接的数据量将编码块或者交织后的编码块比特分配到不同连接,或者根据不同连接对应的重要性优先级将编码块或者交织后的编码块比特按照比特的重要性分配到不同连接;分别根据连接对应的MAC或物理层指示的大小将分配至该连接的编码块比特分割或复用成一个或多个RLC编码SDU。不同连接的编码RLCPDU被递交到不同连接的MAC层处理。
又例如,可以按照前述实施例2中L2 RLC进行分组L2编码或者分组L2交织,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不同分组的数据是分别编码的,可以对应不同的MAC和物理层,因此RLC实体可以按照分组的优先级确定对应的发送的连接,则不同的MAC和物理层是属于不同连接的,也就可以分配到不同连接上处理,例如,以分组为RB为例,连接1上发送RB1的传输块,连接2上发送RB2的传输TB2。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L2 RLC进行分组L2编码或者分组L2交织,然后根据分配到不同连接的数据量将各分组的编码块混合或混合交织后,根据连接对应的MAC或物理层指示的大小分割或复用得到一个或多个RLC编码PDU。例如,以分组为RB为例,连接1上发送RB2的传输块TB2,以及RB1的部分RLC编码SDU组成的传输块,连接2上发送RB1的部分RLC编码SDU组成的传输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均为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制。
4:若数据分发是在RLC层处理的,则4可以参见示例1中发送端通信装置的4;若数据在不同连接的分发由MAC层处理,则由MAC实体在对RLC编码PDU进行复用时根据各连接可以承载的数据大小、数据类型或者数据重要性等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数据分配。
MAC实体可以根据各连接可以承载的数据大小、数据类型或者数据重要性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复用一个或多个RLC编码PDU得到各连接上发送的MAC PDU。
5:参见示例1中发送端通信装置的5,不同连接的物理层实体遵循该连接的处理方式。
接收端的通信装置接收到多个连接的信号后,分别经过不同连接的物理层处理得到不同连接的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经过不同连接的MAC层处理后递交至RLC层处理。可以参加前述示例1或2中处理。
上述主要从通信装置以及通信装置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发送端通信装置或接收端通信装置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操作,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送端通信装置或接收端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10示出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10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或其他可实现上述通信装置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该数据处理装置10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3,图4以及图7-图9所示实施例中涉及的发送端的通信装置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0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0,包括:L2处理单元1010和物理层处理单元1020。
L2处理单元1010,用于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端的L2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发送端的L2处理包括L2编码。
物理层处理单元1020,用于对L2处理单元1010处理得到的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经过发送端的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发送端的物理层处理包括信道编码。
可选地,物理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其他一项或多项:对传输块添加CRC,码块分割和码块CRC添加,块间交织,速率匹配,调制、MIMO预编码、OFDM等。
其中,L2编码可以选择和物理层信道编码相同的编码方案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码方案,例如L2编码可以采用LDPC编码,Polar编码,喷泉码,重复码,CRC码等,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待发送数据增加冗余比特。
其中,L2编码的码率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的保护程度确定,例如,可以根据数据的承载QoS要求进行设计,也可结合信道的波动范围测量进行设计。
可选地,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中各比特的重要性提供不等保护能力编码。
可选地,可以按照数据流,或者RB,或可靠性要求,或者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待发送数据分组,对分组的数据进行分组L2编码。
可选地,发送端的L2处理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待L2编码码块。
可选地,发送端的L2处理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对L2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
可选地,发送端的L2处理还可以包括L2交织,L2交织可以在L2编码之前对待L2编码码块进行交织,或L2编码之后对L2编码块进行交织。
可选地,待发送数据也可以在L2中进行多次L2编码,则L2中用于L2编码的协议子层可以是L2多个协议子层之中多个。
其中,L2处理单元101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编码前处理模块10101,用于根据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编码模块10102,用于对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PDU。
编码后处理模块10103,用于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
数据处理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030:用于对物理层单元1020得到的信号进行发送。
可选地,收发单元1030还可以用于将L2编码相关的参数通知给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L2编码相关的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是否启用L2编码,编码方案,码率,不等保护编码参数等。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操作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处理装置100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数据处理装置100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形式。
比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数据处理装置10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图10中的L2处理单元1010、物理层处理单元1020和收发单元103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0中的L2处理单元1010和物理层处理单元102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0中的收发单元103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接口2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100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1示出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11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或其他可实现上述通信装置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该数据处理装置11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5,图6以及图7-图9所示实施例中涉及的接收端的通信装置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1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1100,包括:L2处理单元1110和物理层处理单元1120。
物理层处理单元1120,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物理层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接收端的物理层处理包括信道译码。
可选地,物理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其他一项或多项:解调,解速率匹配,解码,码块合并及校验,传输块校验等。
L2处理单元1110,用于对物理层处理单元1120得到的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进行接收端L2处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接收端L2处理至少包括L2译码。
可选地,数据处理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30,用于接收信号。
可选地,收发单元1130还用于接收L2编码相关的参数,所述L2编码相关的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是否启用L2编码,编码方案,码率,不等保护编码参数等。L2处理单元1110,可以根据L2编码相关的参数确定是否对物理层处理单元1120的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
其中,L2译码是L2编码的逆过程,例如,对于LDPC码等,可以采用消息传递算法,如和积译码、置信度传播译码、最小和译码等;又例如对于卷积码等,可以采用维特比译码方法,也可采用BCJR译码算法。译码是否成功的判断可以通过编码本身的校验关系进行判断;当码本身的校验关系无法满足译码判断的可靠性要求时,也可以通过额外添加校验的方式进行判断,如添加CRC校验;也可结合两者同时判断。又例如编码方案采用的是系统码,即编码块中完整包含编码前的信息比特,则当物理层已经译码正确时,译码序列中包括信息比特,L2只需要从编码传输块提取信息比特即可。
其中,L2编码的码率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的保护程度确定,例如,可以根据数据的承载QoS要求进行设计,也可结合信道的波动范围测量进行设计。
可选地,接收端的L2处理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对译码序列进行处理得到待L2译码序列。
可选地,接收端的L2处理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对L2译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端的L2处理还可以包括L2解交织,L2解交织可以在L2译码之前对待L2译码序列进行交织,或L2译码之后对L2译码得到的码块进行交织。
可选地,译码序列也可以在L2中进行多次L2译码,则L2中用于L2编码的协议子层可以是L2多个协议子层之中多个。
其中,L2处理单元111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译码前处理模块11101,用于根据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得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
译码模块11102,用于对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
译码后处理模块11103,用于根据N个码块得到接收的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操作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处理装置110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数据处理装置110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形式。
比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数据处理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图11中的L2处理单元1110、物理层处理单元1120和收发单元113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1中的L2处理单元1110和物理层处理单元112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1中的收发单元113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接口2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110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2示出了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通信系统1200中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210和终端设备1220。需要说明的是,图12仅为示例性附图,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图12所示通信系统1200包括的网元以及网元的个数。
其中,网络设备1210具有上述图10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000,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1220发送经过L2编码以及信道编码的数据的信号;网络设备1210也可以具有图11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100的功能,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1220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信道译码以及L2译码后得到接收数据。网络设备1210也可以同时具有图10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000和图11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100。
其中,终端设备1220具有上述图10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000,可以用于向网络设备1210发送经过L2编码以及信道编码的数据的信号;终端设备1220也可以具有图11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100的功能,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210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信道译码以及L2译码后得到接收数据。终端设备1220也可以同时具有图10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000和图11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1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该通信系统1200对应网元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还可以是一种芯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包括:
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层2L2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所述L2包括多个L2协议子层,所述L2处理包括L2编码;
对所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经过物理层处理后得到用于发送的信号,所述物理层处理包括信道编码,所述用于发送的信号包括经过L2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待发送数据;
发送所述信号,由接收端的物理层对所述信号进行信道译码,如果信道译码失败,在无法进行重传时,将所述信号信道译码失败的译码结果以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或软值序列加硬值序列的形式递交至所述接收端的所述L2进行译码,所述接收端的所述L2将译码成功的数据以业务数据包的形式递交至所述接收端的所述L2之上的协议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待发送数据经过L2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包括:
根据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
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
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N,M和T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根据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包括:
根据业务承载,可靠性要求或者传输的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分组;
根据分组后的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其中每个待L2编码码块中包括的待发送数据为同一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根据待发送数据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包括:
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获取N个待L2编码码块。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
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处理得到N个L2编码块;
根据所述N个L2编码块得到M个L2编码PDU。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
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交织得到N个交织后的待L2编码码块;
对所述N个交织后的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得到N个L2编码块;
根据所述N个L2编码块得到M个L2编码PDU。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
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得到N个L2编码块;
对所述N个L2编码块进行L2交织得到交织后的N个L2编码块;
根据所述交织后的N个L2编码块得到M个L2编码PDU。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若每个待L2编码码块中包括的待发送数据为同一分组,所述L2交织为按照分组进行块间或块内交织。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或L2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
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处理得到N个L2编码块;
根据所述N个L2编码块得到M个数据单元;
对所述M个数据单元分别交织得到M个L2编码PDU。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进行L2编码,包括:
根据所述N个待L2编码码块中比特的重要性采用不等保护的编码方案进行L2编码。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一个L2编码PDU。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包括:
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后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的待发送数据为同一分组的。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块,包括:
将M个L2编码PDU分配到不同连接;
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得到T个编码传输,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的L2编码PDU为分配到同一连接上发送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将M个L2编码PDU分配到不同连接,包括:
根据各连接可以承载的数据大小、数据类型或者数据重要性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分配M个L2编码PDU。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L2编码是基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编码方案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极化Polar码,喷泉码,重复码,循环奇偶校验CRC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L2编码在以下任一L2协议子层实施:无线资源控制RRC,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媒体接入控制MAC。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4、13和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与接收端通信装置交互L2编码相关的参数,所述L2编码相关的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是否启用L2编码,编码方案,码率,不等保护编码参数。
1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于接收端的通信装置,包括: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物理层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所述物理层处理包括信道译码,所述译码序列包括软值序列,或硬值序列,或者软值序列和硬值序列,所述信号包括经过L2编码以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待发送数据;
如果对所述信号信道译码失败,在无法进行重传时,对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信道译码失败所得到的译码序列进行L2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将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包递交至所述L2之上的协议层,所述L2处理包括L2译码,所述业务数据包包括所述译码序列L2译码成功的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L2编码相关的参数,所述L2编码相关的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是否启用L2编码,编码方案,码率,不等保护编码参数;
所述对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进行L2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L2相关的参数确定对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进行L2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至少一个编码传输块信道译码失败所得到的译码序列进行L2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包括:
根据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得到M个L2编码协议数据单元PDU的译码序列;
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
根据所述N个码块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N,M和T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每个编码传输块包括一个L2编码PDU。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根据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得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包括:
对所述T个编码传输块的译码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后得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包括:
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解交织得到解交织后的M个译码序列,
根据所述解交织后的M个译码序列得到N个待L2译码序列;
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所述N个码块。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至少一项处理得到N个码块,包括:
根据所述M个L2编码PDU的译码序列得到N个待L2译码序列;
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所述N个码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所述N个码块,包括:
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解交织得到解交织后的N个待L2译码序列;
对所述解交织后的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N个码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或L2解交织中一项或两项处理得到所述N个码块,包括:
对所述N个待L2译码序列进行L2译码得到N个译码后的序列;
对所述N个译码后的序列进行L2解交织得到N个码块。
28.根据权利要求22至2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根据所述N个码块得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包括:
对所述N个码块经过一个或多个L2协议子层处理后得到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包。
29.根据权利要求19、20、22至2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L2译码是基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编码方案译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极化Polar码,喷泉码,重复码,循环奇偶校验CRC码。
30.根据权利要求19、20、22至2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L2译码在以下任一L2协议子层实施:无线资源控制RRC,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媒体接入控制MAC。
3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3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3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和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网络设备。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以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90672.8A 2020-06-24 2020-06-24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839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672.8A CN113839739B (zh) 2020-06-24 2020-06-24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CT/CN2021/098338 WO2021259042A1 (zh) 2020-06-24 2021-06-04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672.8A CN113839739B (zh) 2020-06-24 2020-06-24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9739A CN113839739A (zh) 2021-12-24
CN113839739B true CN113839739B (zh) 2023-07-28

Family

ID=7896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0672.8A Active CN113839739B (zh) 2020-06-24 2020-06-24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9739B (zh)
WO (1) WO20212590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2257A (zh) * 2022-05-31 2023-12-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153A (zh) * 2008-09-09 2010-03-1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330412A (zh) * 2015-06-25 2017-01-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769887A (zh) * 2016-08-17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04B (zh) * 2008-09-12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5703891B (zh) * 2014-11-28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91625B (zh) * 2015-03-06 2020-11-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0484129B2 (en) * 2016-01-21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ocol layer packet coding for transmitter/receiver buffer optimization
JP2019521552A (ja) * 2016-05-11 2019-07-25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ワイヤレス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メディアアクセスプロトコルデータユニットアセンブリ
WO2018044258A1 (en) * 2016-08-29 2018-03-0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void putting length indicator for same length service data units in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153A (zh) * 2008-09-09 2010-03-1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330412A (zh) * 2015-06-25 2017-01-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769887A (zh) * 2016-08-17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9739A (zh) 2021-12-24
WO2021259042A1 (zh)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9448B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74954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19006041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1129684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communication nod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3271176A (zh) 网络编码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99091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for channel coding
US11800597B2 (en) User data compre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ata lo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4733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903346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channel coding
CN113839739B (zh) 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696435A (zh) 网络编码场景下的超时丢包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23515A1 (zh) 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4002540A1 (en) Enhanced code block group-based transmission with dependency between blocks for multi-flow traffics
CN115150754A (zh) 多播广播服务同时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