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5631B - 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5631B
CN113835631B CN202111082370.0A CN202111082370A CN113835631B CN 113835631 B CN113835631 B CN 113835631B CN 202111082370 A CN202111082370 A CN 202111082370A CN 113835631 B CN113835631 B CN 113835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data
platform configuration
option
diagnosis
persistent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23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5631A (zh
Inventor
李含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23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56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5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5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2Erasing, e.g. deleting, data cleaning, moving of data to a wastebask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9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data integrity, e.g. data losses, bit err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本发明一方面可以简化持久性内存的修复过程,无需还原平台配置、安装工具,节省大量人力、时间、资源的过多消耗,另一方面,可降低持久性内存的故障率,提高持久性内存对不同配置的兼容性、适用性,也可避免因Overwrite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

Description

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内存是服务器的重要部件之一,是服务器与CPU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其作用是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交换的数据。随着业务数据量的增长,在部分应用场景,如AI、Analytics等,普通DRAM内存容量已无法满足需求,且具有易失性,断电就会丢失数据。基于此,Intel推出了基于3DXpoint介质的PMEM产品,具有大容量、非易失特性,并且有Memory Mode、APP Direct Mode(应用直接访问模式)、Mix Mode等多种模式可以设定,满足各种场景下不同的功能使用。
由于PMEM的非易失性以及为了保障PMEM内部信息安全,PMEM会在其SPD中记录当下PCD信息,所以在PMEM的使用和测试过程中,若要对PMEM进行更换不同槽位或服务器平台的操作,需要在操作前通过系统下的ipmctl工具删除PCD信息。否则PMEM极易会在更换槽位/平台后出现配置报错导致不可访问、不可配置等问题,影响PMEM的正常使用。此时只能将所有PMEM还原到原来的平台和槽位,再在系统下执行PCD删除命令,或者对PMEM进行overwrite操作,进行修复。
当前,OS下可手动对PMEM进行配置诊断,若PMEM中残留了前一服务器配置信息,则PCD诊断信息会报错,并打印提示。因此,若因在更换PMEM槽位/平台前未删除PCD信息而导致PMEM配置报错问题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技术方案:方案一:将PMEM还原到原来的服务器平台,保持插法一致,每片PMEM所在的插槽位置与更换前一一对应,再在OS下通过ipmctl工具执行删除PCD信息的操作;方案二:系统下安装/升级ndctl工具v67以上版本,安装完成后使用ndctl命令对PMEM进行overwrite重写PMEM内数据,从而达到删除PCD信息的目的;方案三:使用Intel CRB公板对PMEM进行overwrite重写PMEM数据,从而达到删除PCD信息的目的。
关于方案一在大多数情况下,测试人员不会手动记录每根PMEM的SN信息和对应槽位信息,所以将所有PMEM还原到原平台和槽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现实阻碍;并且测试人员无法直接获取到每根PMEM的SN信息,需要在BIOS或是系统下查看每根PMEM的SN和对应槽位,一一对应和记录后再换到原槽位中,该操作十分麻烦且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于方案二,ndctl工具需要在Linux系统下进行安装,并且升级到v67+版本才支持overwrite功能,而ndctl的安装依赖多且部分依赖包无法从系统镜像里获取,需另行查找,操作麻烦。此外,使用ndctl对PMEM进行overwrite无法保证100%修复PMEM;并且删除PCD信息只是删除SPD中的配置信息,而对PMEM进行overwrite则会清除PMEM中所有原本储存的数据,造成信息丢失;关于方案三,Intel CRB公板资源稀少,且还需PC端配置Cscript工具以及相关依赖,再连接PC端与CRB对PMEM进行修复,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包括:
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
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
进一步的,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包括:
调取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封装数据删除指令。
进一步的,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包括:
所述数据诊断逻辑包括读取设定的路径下的平台配置数据,若读取成功则判定持久性内存中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
进一步的,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包括: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连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与持久性内存;
分别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中写入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在持久性内存中的地址。
进一步的,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包括:
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
如果诊断结果为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则调用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遗留的平台配置数据进行删除。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系统,包括:
选项添加单元,用于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
路径配置单元,用于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
进一步的,所述选项添加单元用于:
调取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封装数据删除指令。
进一步的,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包括:
所述数据诊断逻辑包括读取设定的路径下的平台配置数据,若读取成功则判定持久性内存中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
进一步的,路径配置单元用于: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连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与持久性内存;
分别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中写入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在持久性内存中的地址。
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单元用于:
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
如果诊断结果为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则调用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遗留的平台配置数据进行删除。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其中,
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执行上述的终端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实现两个选项的路径配置,配置成功后,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本发明一方面可以简化持久性内存的修复过程,无需还原平台配置、安装工具,节省大量人力、时间、资源的过多消耗,另一方面,可降低持久性内存的故障率,提高持久性内存对不同配置的兼容性、适用性,也可避免因Overwrite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持久性内存的易用性。
此外,本发明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中出现的关键术语进行解释。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词,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在IBM PC兼容系统上,是一种业界标准的固件接口。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它可从CMOS中读写系统设置的具体信息。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此外,BIOS还向作业系统提供一些系统参数。系统硬件的变化是由BIOS隐藏,程序使用BIOS功能而不是直接控制硬件。现代作业系统会忽略BIOS提供的抽象层并直接控制硬件组件。
BIOS Setup是意思BIOS设置功能。包括:
1、标准CMOS(Standard CMOS Setup),BIOS出厂默认值设置。从主菜单选择“STANDARD CMOS SETUP”后进入“标准CMOS设置”菜单。
2、高级设定(Advanced Setup),BIOS启动项设置。开机启动设备的顺序,可选择由IDE0~3、SCSI、光驱、软驱、Floptical(LS-120大容量软驱)或由Network(网络)开机。
3、属性设置(BIOS FEATURES SETUP),从主菜单上选择“BIOS FEATURES SETUP”即进入“BIOS属性设置”菜单。
4、芯片组功能(CHIPSET FEATURES SETUP),从主菜单上选择“CHIPSET FEATURESSETUP”进入芯片组功能设置。此项设置中的具体内容因主板而异,但基本上都包括对系统硬件状态监测、CPU超温保护设置和对内存、显存状态设置等。
5、电源管理(POWER MANAGEMET SETUP),在主菜单上选择“POWER MANAGEMMETSETUP”后进入“能源管理设置”菜单。可使大部分周边设备在闲置时进入省电功能模示,减少耗电量,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系统管理总线(英语:System Management Bus)是一个单独的计算机总线,是连接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件。这个技术的开发是用来降低成本和促进模块化。系统总线结合数据总线的功能来搭载信息,地址总线来决定将信息送往何处,控制总线来决定如何动作。虽然系统总线于1970年代至1980年代广受欢迎,但是现代的计算机却使用不同的分离总线来做更多特定需求用途。
模组存在的串行检测解析。SPD是SERIAL PRESENCE DETECT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模组存在的串行检测。也即是通过上面讲的IIC串行接口的EEPROM对内存插槽中的模组存在的信息检查。
Customer Reference Board客户参考公板。
PMEM持久性内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还原平台和配置、无需安装工具、无需额外公板就能擦除PMEM中PCD信息的方法:通过BIOS获取到PMEM的SPD中是否残留PCD信息,若PCD配置数据报错,则通过SMBUS对该PCD信息进行删除,避免使用PMEM时出现不可访问、不可配置等问题。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图1执行主体可以为一种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系统。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
步骤120,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
步骤130,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以本发明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的原理,结合实施例中对残留平台配置数据进行删除的过程,对本发明提供的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做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的,所述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包括:
S1、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
调取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数据诊断逻辑包括读取设定的路径下的平台配置数据,若读取成功则判定持久性内存中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封装数据删除指令。
进入BIOS set up页面,依次进入Advanced->OptanceTMPersistentMemory Configurations->diagnostic菜单(程序诊断菜单),添加【PCD Diagnostic】选项和【Delete PCD】选项,在【PCD Diagnostic】选项中封装数据诊断逻辑,在【Delete PCD】选项中封装数据删除指令。
S2、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连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与持久性内存;分别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中写入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在持久性内存中的地址。
首先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在硬件结构上连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与持久性内存,使两者能够互相识别。通过将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在持久性内存中的地址配置为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的目标地址,从而实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能够对持久性内存中的平台配置数据进行处理。
S3、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
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如果诊断结果为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则调用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遗留的平台配置数据进行删除。若诊断结果为不存在流量平台配置数据,则无需调用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
开机后,通过BIOS对PMEM进行配置诊断操作,检测当前系统PMEM中SPD是否残留了前一服务器配置信息,是否发生PCD报错;若PCD诊断报错,则通过SMBUS向SPD发送删除指令,删除残留PCD信息,解决PMEM不可访问、不可配置等问题。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开机后,进入BIOS set up页面;
(2)依次进入Advanced->OptanceTMPersistent MemoryConfigurations->diagnostic菜单(程序诊断菜单),添加【PCD Diagnostic】和【DeletePCD】选项;
(3)【PCD Diagnostic】选项可以通过SMBUS协议获取到PMEM的SPD中的PCD信息,【Delete PCD】选项可以通过SMBUS协议向SPD发送删除PCD信息的指令;
(4)调用【PCD Diagnostic】选项开始对PMEM进行检测和诊断;
(5)如果未检测到PMEM的SPD中残留PCD信息,则返回“PCD=OK”,此时可退出BIOS,PMEM可正常使用;
(6)如果检测到PMEM的SPD中残留PCD信息,则返回“PCD=ERROR”和相关PMEM的信息如当下所处Socket、Channel、DIMM以及SN、QN信息等;
(7)选择【Delete PCD】选项对PCD信息进行清除,清除成功后返回“PCD Cleared”;
再次选择【PCD Diagnostic】选项执行测试,直至获取到diagnostic结果显示“PCD=OK”,保存设置,退出BIOS,PMEM可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通过BIOS诊断PMEM中是否残留PCD信息,且是否报错,确认残留PCD信息则通过SMBus对SPD中PCD信息进行擦除,从而修复PMEM,使PMEM可访问、可配置。不仅避免了复杂的手动操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MEM对不同配置的适应性,可用性。PMEM因残留PCD信息导致不可配置、不可访问时,将手动检测PCD配置残留以及删除PCD信息的繁复操作改为BIOS下自动检测并擦除PCD信息,实现自动检测故障、删除配置信息、修复PMEM的功能,不仅可以实现PMEM可访问、可配置,也能避免防止出现因Overwrite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
如图2所示,该系统200包括:
选项添加单元210,用于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
路径配置单元220,用于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
数据处理单元230,用于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选项添加单元用于:
调取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封装数据删除指令。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包括:
所述数据诊断逻辑包括读取设定的路径下的平台配置数据,若读取成功则判定持久性内存中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路径配置单元用于: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连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与持久性内存;
分别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中写入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在持久性内存中的地址。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数据处理单元用于:
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
如果诊断结果为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则调用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遗留的平台配置数据进行删除。
本实施例一方面可以简化持久性内存的修复过程,无需还原平台配置、安装工具,节省大量人力、时间、资源的过多消耗,另一方面,可降低持久性内存的故障率,提高持久性内存对不同配置的兼容性、适用性,也可避免因Overwrite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持久性内存的易用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3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300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
其中,该终端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及通信单元330。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服务器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该存储器320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310的执行指令,存储器320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终端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当存储器320中的执行指令由处理器310执行时,使得终端300能够执行以下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处理器310为存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执行电子终端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所述处理器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310可以仅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CPU可以是单运算核心,也可以包括多运算核心。
通信单元330,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从而使所述存储终端可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接收其他终端发送的用户数据或者向其他终端发送用户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因此,本发明通过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实现两个选项的路径配置,配置成功后,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本发明一方面可以简化持久性内存的修复过程,无需还原平台配置、安装工具,节省大量人力、时间、资源的过多消耗,另一方面,可降低持久性内存的故障率,提高持久性内存对不同配置的兼容性、适用性,也可避免因Overwrite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持久性内存的易用性,本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如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终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第二终端、网络终端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终端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系统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
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包括: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连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与持久性内存;
分别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中写入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在持久性内存中的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包括:
调取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封装数据删除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包括:
所述数据诊断逻辑包括读取设定的路径下的平台配置数据,若读取成功则判定持久性内存中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包括:
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
如果诊断结果为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则调用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遗留的平台配置数据进行删除。
5.一种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项添加单元,用于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下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
路径配置单元,用于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通过调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对持久性内存进行遗留平台配置数据诊断和删除;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分别建立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与持久性内存的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的连接链路,包括:
通过系统管理总线连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与持久性内存;
分别在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和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中写入平台配置数据存储模块在持久性内存中的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项添加单元用于:
调取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功能的程序诊断项目;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
在所述程序诊断项目添加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删除选项封装数据删除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选项封装平台配置数据诊断逻辑,包括:
所述数据诊断逻辑包括读取设定的路径下的平台配置数据,若读取成功则判定持久性内存中存在遗留平台配置数据。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的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82370.0A 2021-09-15 2021-09-15 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35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370.0A CN113835631B (zh) 2021-09-15 2021-09-15 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370.0A CN113835631B (zh) 2021-09-15 2021-09-15 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631A CN113835631A (zh) 2021-12-24
CN113835631B true CN113835631B (zh) 2023-08-29

Family

ID=78959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2370.0A Active CN113835631B (zh) 2021-09-15 2021-09-15 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563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08532A2 (en) * 1991-10-18 1993-04-29 Epson Portland, Inc.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bios) program storage on a motherboard for a variety of computer cpu types
CN107000210A (zh) * 2014-07-15 2017-08-01 趣普科技公司 用于提供持久伙伴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09634690A (zh) * 2018-12-24 2019-04-16 山东中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nPE系统的数据清除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57087A (zh) * 2019-08-02 2019-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平台配置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08532A2 (en) * 1991-10-18 1993-04-29 Epson Portland, Inc.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bios) program storage on a motherboard for a variety of computer cpu types
CN107000210A (zh) * 2014-07-15 2017-08-01 趣普科技公司 用于提供持久伙伴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09634690A (zh) * 2018-12-24 2019-04-16 山东中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nPE系统的数据清除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57087A (zh) * 2019-08-02 2019-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平台配置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631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0662B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件的固件启动及升级方法
KR100271404B1 (ko) 웹바이오스를 통한 전자시스템의 기술적 서포트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662785B (zh) 一种Android系统内核错误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2760090B (zh) 除错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CN103365696B (zh) Bios镜像文件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22247139A1 (zh) 一种服务器的日志输出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2231005B (zh) 一种基于uboot管理fpga版本的方法
CN111104275A (zh) 一种闪断ssd硬盘电源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765032A (zh) 基于系统管理总线接口对i2c存储器进行读写的方法
CN102915209B (zh) 一种存储控制芯片、存储设备及其系统数据写入方法
CN102479124B (zh) 一种测试方法
CN113315675B (zh) 一种白盒交换机U-Boot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7632570A (zh) 基于多核异构soc的多操作系统诊断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835631B (zh) 残留平台配置数据删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77586A (zh) 一种服务器自动化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383012B (zh) 获取开机日志的方法及装置、传输开机日志的方法
CN108985402B (zh) 一种raid卡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40176887A1 (en) Method for Running Startup Program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461458A (zh) 服务器内存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2831032A (zh) 硬盘主引导记录的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14385379B (zh) 板载信息刷写检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557422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code sra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63387B (zh) 一种固态硬盘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27281B (zh) 一种aspm测试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7075936A (zh) 板卡fru回刷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