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4116B - 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4116B
CN113834116B CN202110949432.7A CN202110949432A CN113834116B CN 113834116 B CN113834116 B CN 113834116B CN 202110949432 A CN202110949432 A CN 202110949432A CN 113834116 B CN113834116 B CN 113834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ing device
heating
measured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94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4116A (zh
Inventor
郝本华
曹高华
李学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94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4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4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4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4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4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24D13/02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solely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e.g. underfloor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07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B32B3/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spaced apart pieces on the surface of a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3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07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 A61F2007/0071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using a resistor, e.g. near the spot to be he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6Insul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8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暖体系统包括空调器以及取暖装置,取暖装置包括套体以及置于套体内的芯体,套体的内侧设有电热层,电热层通过温控器电连接于供电设备;套体的外侧设有传感面层,传感面层内置有传感器组件。该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可以判断出是否有用户接触该取暖装置,在有用户接触该取暖装置时,便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使用取暖装置进行取暖,同时,空调器还可以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其设定温度,无需用户人为遥控,既可以实现对空调器的精确控制,又能够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越来越长,因而人们越来越注重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对健康家居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几年,对于室内电器的功能扩展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个性化,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应运而生,原本简单冰冷的家用电器设备,不仅能够实现人机互动,还能够彼此互联,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方便和高效的生活环境。
空调器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庭设备,其能够通过制冷或者制热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用于满足用户的体感舒适度,但是其无法满足用户局部的取暖需求,例如老人或者女士常需要暖手、暖肚等。同时,空调器对室内环境的调节仍主要局限于设备本身所检测的环境参数,未能充分考虑人体的生理因素,无法保证用户的热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无法满足用户特定的取暖需求,难以保证用户的热舒适性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暖体系统,包括空调器以及取暖装置,所述取暖装置包括套体以及置于所述套体内的芯体,所述套体的内侧设有电热层,所述电热层通过温控器电连接于供电设备;所述套体的外侧设有传感面层,所述传感面层内置有传感器组件,以采集所述传感面层的外表面的压力、温度和湿度;所述温控器和所述传感器组件均无线连接于所述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沿所述传感面层的厚度方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湿敏材料层、压电材料层和绝缘层,所述湿敏材料层内间隔的嵌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贴接于所述压电材料层的外侧面;所述绝缘层内嵌设有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贴接于所述压电材料层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采用热敏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上述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
基于所述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确定是否存在用户接触所述取暖装置;
若是,则获取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
确定所述取暖装置在所述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同时,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包括理疗模式,所述确定所述取暖装置在所述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进一步包括:
获取在理疗模式下的第一预设温差以及目标湿度;
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所述第一预设温差,确定第一理疗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第一理疗目标温度;
获取所述传感面层采集的理疗实测湿度;
若所述理疗实测湿度小于所述目标湿度,则控制所述取暖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差进行加热升温,并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述理疗实测湿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目标湿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在获取所述取暖装置的理疗模式开始信号之后,在所述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
通过人脸识别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与预存的疼痛用户的人脸图像是否匹配;
在匹配成功时,执行下一步骤;或者在匹配失败时,发出警告信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包括暖体模式,所述确定所述取暖装置在所述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进一步包括:
获取在暖体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差;
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所述第二预设温差,确定暖体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暖体目标温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在确定存在用户接触所述取暖装置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芯体的取出信号以及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状态;
若所述取暖装置处于加热状态,则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停止加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所述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停止加热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运行状态时,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或者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待机状态时,若室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则向用户发出是否启动所述空调器的询问信息;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用户的确定信息,则触发所述空调器启动,并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所述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之后,还包括:
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二实测压力、第二实测温度和第二实测湿度;
基于所述第二实测压力、第二实测温度和第二实测湿度,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脱离所述取暖装置;
若确定所述用户脱离所述取暖装置且保持脱离状态第三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停止加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所述获取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取暖装置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取暖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先划分的多个送风区域的范围,确定所述用户所处的防直吹区域;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向指向除所述防直吹区域以外的其他任一个送风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暖体系统包括空调器和取暖装置,取暖装置包括套体以及置于套体内的芯体,套体通过内侧的电热层对芯体进行加热升温,同时套体的外侧设有传感面层,其可以采集传感面层的外表面的压力、温度和湿度,通过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可以判断出是否有用户接触该取暖装置,在有用户接触该取暖装置时,便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使用取暖装置进行取暖,例如可以实现升温暖体或者加热理疗等功能;同时,空调器还可以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其设定温度,无需用户人为遥控,既可以实现对空调器的精确控制,又能够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取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取暖装置的套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套体; 2、芯体; 3、电热层;
4、传感面层; 41、湿敏材料层; 42、压电材料层;
43、绝缘层; 44、第一电极; 45、第二电极;
46、第三电极; 5、拉链;
600、电子设备; 610、处理器; 620、通信接口;
630、存储器; 640、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术语“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暖体系统,包括空调器以及取暖装置,取暖装置包括套体1以及置于套体1内的芯体2,套体1的内侧设有电热层3,电热层3通过温控器电连接于供电设备。套体1的外侧设有传感面层4,传感面层4内置有传感器组件,以采集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压力、温度和湿度。温控器和传感器组件均无线连接于空调器。
具体地,空调器可以为壁挂式或者立柜式。取暖装置可以为具有加热功能的抱枕、睡枕、抱枕被、暖垫、暖手宝等等,取暖装置优选采用柔性结构件,不仅能够更好地、更紧密地贴合人体,提高取暖效果,还可以给用户提供柔软的触感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感。此外,取暖装置也可以采用硬质结构,只要其能够被用户取用并且具备一定的保暖功效即可。取暖装置的套体1具有一收容腔,芯体2可以收容于该收容腔内。芯体2可以为体积略小于套体1的收容腔大小的枕芯、垫芯;芯体2也可以为体积大于套体1的收容腔大小并且可以覆盖人体的被子或者毯子等覆盖件,其中覆盖件可以在折叠后再收容于收容腔内,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随时取出展开使用。此外,覆盖件与套体1之间可以为两个独立分开的部件,也可以为一体化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部件。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取暖装置以抱枕被为例进行说明。抱枕被的套体1包括具有公共折叠边的两片面料,两片面料可以通过连接件(如拉链5)对折结合连接为一个封闭的套体结构。芯体2为一长方形的被体,被体可以由被套和内部填充物组成,内部填充物为棉絮、羊毛、羽绒、蚕丝、聚酯纤维等等柔性材料中的任一种,可以吸收并储存一定的热量。芯体2可以折叠后收纳于套体1内,使得该抱枕被兼具抱枕和被子的功能。
如图2所示,套体1的内侧设有电热层3,电热层3通过温控器电连接于供电设备。电热层3可以采用电热丝、电热片或者电热膜组成,例如碳晶发热丝、石墨烯电热膜等等。电热层3通过温控器电连接于供电设备,温控器可以对电热层3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供电设备可以是外部的电源插座、移动电源等,亦或者是安装在套体1上的蓄电池或者电池板等等,此处均不做限制,只要能够提供电能即可。温控器无线连接于空调器,因而可以接收空调器的控制指令,实现智能加热。
套体1的外侧设有传感面层4,传感面层4内置有传感器组件,以采集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压力、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组件可以是由独立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组成,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与温湿度集成传感器,还可以是压力、温度和湿度三者集成的传感器。各种类的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一种类型的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时,其输出的测量参数值为多个实测值的平均值。传感器组件无线连接于空调器,因而可以将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值发送至空调器,空调器可以基于这些参数的实时测量值来进行智能调节。
本实施例提供的暖体系统,包括空调器和取暖装置,取暖装置包括套体1以及置于套体1内的芯体2,套体1通过内侧的电热层3对芯体2进行加热升温,同时套体1的外侧设有传感面层4,其可以采集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压力、温度和湿度,通过获取传感面层4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可以判断出是否有用户接触该取暖装置,在有用户接触该取暖装置时,便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使用取暖装置进行取暖,例如可以实现升温暖体或者加热理疗等功能;同时,空调器还可以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其设定温度,无需用户人为遥控,既可以实现对空调器的精确控制,又能够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传感器组件包括沿传感面层4的厚度方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湿敏材料层41、压电材料层42和绝缘层43,湿敏材料层41内间隔的嵌设有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贴接于压电材料层42的外侧面。绝缘层43内嵌设有第三电极46,第三电极46贴接于压电材料层42的内侧面。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均采用热敏材料制成。
使用时,第一电极44、第二电极45和湿敏材料层41共同构成电容式的湿度传感器。通过在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之间施加交变电场,因而在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之间构造形成电容,当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湿度发生变化时,湿敏材料层41的湿度也随之变化,进而使得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之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该电容值即可获知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湿度值。
同时,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均可独立构成热电阻式的温度传感器,例如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均可采用铂丝构成。当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的电阻值随之变化,通过检测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5的电阻值即可获知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温度值。由于采用了两个电极分别测温,因而可以将换算后的温度值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最终输出的温度实测值。
另外,第一电极44(或第二电极45)、第三电极46以及压电材料层42共同构成压电式的压力传感器。当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压电材料层42会产生电荷,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压力的电量输出。通过检测第一电极44(或第二电极45)与第三电极46之间的电荷量(如电容或电压)即可获知传感面层4的外表面的所受到的外界压力值。由于采用了两组压电式的压力传感器,因而可以将换算后的压力值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最终输出的压力实测值。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压力、温度和湿度三者集成的传感器组,此外也可以直接采用单独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此处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参数测量即可。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上述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传感面层4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具体地,可以通过传感面层4的传感器组件对套体1外表面的温度、湿度和压力进行测量,传感器组件将实时测量的参数值通过无线网络,如无线局域网、蓝牙无线网络、WiFi无线网络或者ZigBee无线网络等,传送至空调器。
步骤S200:基于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确定是否存在用户接触取暖装置。
具体地,当有用户接触取暖装置的套体1的外表面时,由于人体的温湿度与环境温湿度不同,同时在用户用手部拿起取暖装置时也会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因而此时传感面层4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均产生较大变化,比如第一实测压力由原来的0变为正压力值,第一实测温度在26℃~38℃之间,第一实测湿度在10%~100%之间,当同时满足上述范围时,即可确定有用户接触取暖装置。如果全部参数都不满足或者只满足其中一个或两个参数,则判定没有用户接触取暖装置,例如当第一实测压力变为正压力,而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没有变化时,则表示有重物落在该取暖装置上,需要排除;又例如当第一实测压力变为正压力,且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发生变化,但是数值范围不符合设定要求时,则表示可能是宠物落在该取暖装置上,也需要排除。此外还有其他需要排除的情况可能发生,此处不再一一枚举。
步骤S300:若是,则获取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
具体地,当确定有用户接触取暖装置时,则表示用户有可能需要利用取暖装置来取暖,若此时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指令,则可以依据指令来运行取暖装置和空调器。此处用户发出运行取暖装置的指令的方式可以是语音信号,也可以是遥控器上对应的按键信号,还可以是取暖装置或者空调器上对应的按键信号。如果确定没有用户接触取暖装置时,即使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运行取暖装置的指令,取暖装置和空调器也不进行相应操作,继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误操作。
步骤S400:确定取暖装置在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目标温度;同时,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具体地,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运行取暖装置的指令后,可以调取预存的目标温度计算公式,取暖装置可以有不同的运行模式,每种运行模式可以对应不同的目标温度。同时,考虑到用户通常在室内环境不太舒适的情况下,会额外使用取暖装置,因而空调器可以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来调节其设定温度。此处预设舒适温度可以是一个温度区间,例如18℃~24℃,或者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5℃,夏季不高于26℃,又或者是一根与人体体表温度相对应的人体舒适度经验曲线等等,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确定。另外,此时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既可以是在空调器处于运行状态下进行直接调节,也可以是在空调器处于待机状态下对默认的设定温度或者上一次关机时的设定温度进行调节,进而保证在用户运行空调器时即能够获得较为舒适的温度。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可以包括理疗模式。步骤S400进一步包括:
步骤S410:获取在理疗模式下的第一预设温差以及目标湿度。
步骤S411: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差,确定第一理疗目标温度,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第一理疗目标温度。具体地,第一理疗目标温度等于第一实测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差之和。
步骤S412: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理疗实测湿度。
步骤S413:若理疗实测湿度小于目标湿度,则控制取暖装置根据第一预设温差进行加热升温。重复步骤S411~步骤S413,直至理疗实测湿度等于或者大于目标湿度。
具体地,在理疗模式下,取暖装置的温度以第一预设温差为梯度逐级升高,同时通过检测用户的体表湿度判定是否为最佳理疗温度,若湿度过低,则逐级提升温度加热,直至用户体表检测湿度达到治疗最佳时,即用户与取暖装置接触的部位体表产生汗液时,维持该温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差可以为0.5~1℃。或者为了加快升温,在取暖装置在理疗模式刚开始时,使第一理疗目标温度比第一实测温度高3℃,进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温度,然后再根据用户需求逐级升高。
更进一步地,在获取取暖装置的理疗模式开始信号之后,在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目标温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通过人脸识别确定人脸图像与预存的疼痛用户的人脸图像是否匹配;在匹配成功时,执行下一步骤;或者在匹配失败时,发出警告信息。
具体地,可以通过空调器上设置的摄像头来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同时将该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存的疼痛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预存的疼痛用户的人脸图像是用户在新购空调器安装时,空调器可接受用户私人定制数据,用户自己主动将诸如类似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凸出等病症输入到空调器的数据库中,数据库内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也可以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添加,添加的过程以及具体的人脸识别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考虑到理疗温度通常较高,因而只有在当前用户属于疼痛用户时才可以使用理疗,避免了儿童或者其他用户误操作,降低了烫伤几率。若儿童或者其他用户进行了误操作,系统还可以发出警告的语音信息,提醒家长注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还可以包括暖体模式,步骤S400进一步包括:
步骤S420:获取在暖体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差。
步骤S421: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差,确定暖体目标温度,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暖体目标温度,其中暖体目标温度等于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差之和。
具体地,暖体模式主要以提供一个较热的物品为主,相较于理疗模式,其所能达到的目标温度较低。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差为2~3℃。此外,暖体目标温度还可以由用户直接指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
步骤S510:获取芯体2的取出信号以及取暖装置的运行状态。
具体地,芯体2的取出信号可以通过安装在套体1开口处的拉链5两端的行程开关来触发,或者套体1开口处安装有其他类型的开合件,如纽扣或者魔术贴等,通过检测开合件的开启或者闭合状态,来获取芯体2的取出信号,此处不做限制。
步骤S520:若取暖装置处于加热状态,则控制取暖装置停止加热。具体地,若在芯体2取出后,则需要保证套体1上的电热层停止加热,防止套体1持续加热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步骤S520之后,还包括:
步骤S530:获取空调器的运行状态。
步骤S540:在空调器处于运行状态时,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或者在空调器处于待机状态时,若室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则向用户发出是否启动空调器的询问信息。此处的第一预设温度可以为10℃以下,主要考虑到冬季时,若用户取出芯体2,则表示用户感觉寒冷,因而可以主动询问用户是否开启空调器。
步骤S550: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确定信息,则触发空调器启动,并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的确定信息,或者接收到用户的否定信息,则不启动空调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目标温度之后,还包括:
步骤S610: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二实测压力、第二实测温度和第二实测湿度。具体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用户通常所需的取暖时间,如20分钟~40分钟,用户也可以人为调节,此处不做限制。
步骤S620:基于第二实测压力、第二实测温度和第二实测湿度,确定用户是否脱离取暖装置。具体地,如果第二实测压力为0,第二实测温度和第二实测湿度变化至与环境参数相当,则可以认为用户脱离了取暖装置,此时用户可能已经获得足够的热能,不需要再取暖,也可能是用户暂时脱离,隔一会儿就再使用。
步骤S630:若确定用户脱离取暖装置且保持脱离状态第三预设时间,则控制取暖装置停止加热。如果用户持续脱离取暖装置一段较长的时间,例如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10分钟~20分钟以上(用户也可以人为调节,此处不做限制)表示用户不想再继续使用取暖装置,此时可以停止加热,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如果用户脱离取暖装置的时间较短,表示用户只是意外脱离,为了降低取暖装置的启停次数,因而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获取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之后,还包括:
步骤S710:获取取暖装置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可以通过空调器上的摄像头来获取取暖装置的位置信息,或者还可以在取暖装置上安装定位器来实现,此外还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由于用户此时接触取暖装置,因而通过获取取暖装置的位置,可以间接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
步骤S720:基于取暖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先划分的多个送风区域的范围,确定用户所处的防直吹区域。具体地,送风区域可以基于空调器的出风口的出风范围,根据需要划分为多个。
步骤S730:控制空调器的出风风向指向除防直吹区域以外的其他任一个送风区域。具体地,用户在使用取暖装置时,无论是使用暖体模式还是理疗模式,都需要避免空调风直吹,因而可以通过调节空调器的出风摆叶或者导风板的角度,来使出风避开用户。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600,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6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620、存储器(memory)630和通信总线640,其中,处理器610,通信接口620,存储器630通过通信总线6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610可以调用存储器6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该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
基于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确定是否存在用户接触取暖装置;
若是,则获取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
确定取暖装置在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目标温度;同时,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6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
基于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确定是否存在用户接触取暖装置;
若是,则获取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
确定取暖装置在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目标温度;同时,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
基于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确定是否存在用户接触取暖装置;
若是,则获取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
确定取暖装置在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目标温度;同时,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暖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以及取暖装置,所述取暖装置包括套体以及置于所述套体内的芯体,所述套体的内侧设有电热层,所述电热层通过温控器电连接于供电设备;所述套体的外侧设有传感面层,所述传感面层内置有传感器组件,以采集所述传感面层的外表面的压力、温度和湿度;所述温控器和所述传感器组件均无线连接于所述空调器;
所述暖体系统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用以执行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
基于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确定是否存在用户接触取暖装置;
若是,则获取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
确定取暖装置在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取暖装置加热至目标温度;同时,基于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沿所述传感面层的厚度方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湿敏材料层、压电材料层和绝缘层,所述湿敏材料层内间隔的嵌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贴接于所述压电材料层的外侧面;所述绝缘层内嵌设有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贴接于所述压电材料层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采用热敏材料制成。
3.一种对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
基于所述第一实测压力、第一实测温度和第一实测湿度,确定是否存在用户接触取暖装置;
若是,则获取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
确定所述取暖装置在所述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同时,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包括理疗模式,所述确定所述取暖装置在所述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进一步包括:
获取在理疗模式下的第一预设温差以及目标湿度;
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所述第一预设温差,确定第一理疗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第一理疗目标温度;
获取所述传感面层采集的理疗实测湿度;
若所述理疗实测湿度小于所述目标湿度,则控制所述取暖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差进行加热升温,并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述理疗实测湿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目标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取暖装置的理疗模式开始信号之后,在所述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
通过人脸识别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与预存的疼痛用户的人脸图像是否匹配;
在匹配成功时,执行下一步骤;或者在匹配失败时,发出警告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包括暖体模式,所述确定所述取暖装置在所述运行模式下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进一步包括:
获取在暖体模式下的第二预设温差;
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所述第二预设温差,确定暖体目标温度,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暖体目标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存在用户接触所述取暖装置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芯体的取出信号以及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状态;
若所述取暖装置处于加热状态,则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停止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停止加热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运行状态时,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或者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待机状态时,若室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则向用户发出是否启动所述空调器的询问信息;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用户的确定信息,则触发所述空调器启动,并基于所述第一实测温度和预设舒适温度的关系,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之后,还包括:
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传感面层采集的第二实测压力、第二实测温度和第二实测湿度;
基于所述第二实测压力、第二实测温度和第二实测湿度,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脱离所述取暖装置;
若确定所述用户脱离所述取暖装置且保持脱离状态第三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取暖装置停止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暖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取暖装置的运行模式开始信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取暖装置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取暖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先划分的多个送风区域的范围,确定所述用户所处的防直吹区域;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向指向除所述防直吹区域以外的其他任一个送风区域。
CN202110949432.7A 2021-08-18 2021-08-18 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834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432.7A CN113834116B (zh) 2021-08-18 2021-08-18 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432.7A CN113834116B (zh) 2021-08-18 2021-08-18 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4116A CN113834116A (zh) 2021-12-24
CN113834116B true CN113834116B (zh) 2022-09-06

Family

ID=7896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9432.7A Active CN113834116B (zh) 2021-08-18 2021-08-18 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41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15207U (zh) * 2014-05-24 2014-11-05 辜鑫 暖手袋
CN107132868B (zh) * 2017-06-02 2019-06-04 东华大学 一种智能加热垫及其控制方法
JP6673556B2 (ja) * 2018-03-05 2020-03-25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ウェアラブル環境情報ネット推進機構 電子冷暖房衣服および衣服に着脱可能な電子冷暖房装置
CN108489541B (zh) * 2018-03-21 2020-11-03 北京中硕众联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皮肤及其检测压力、温度和湿度的方法
CN113091276A (zh) * 2021-04-13 2021-07-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与加热器的联动方法、与加热器联动的空调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4116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7065B2 (ja) 快眠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快眠環境制御方法
JP6257701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6194540A (ja) 温冷感予測値を用いた空調制御方法、空調装置、空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サーバ装置
WO2006059489A1 (ja) コントロール装置、コントロール方法、コントロールプログラム、コントロール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及び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EP3415828B1 (en) Movable temperature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movable temperature adjusting device.
JP6409624B2 (ja) 保湿用空気供給機及び家電機器の運転管理システム
CN107152714A (zh) 人体跟随式智能电暖器
CN112665136B (zh) 基于智能床垫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智能床垫
CN209356874U (zh) 温控器及智能家居系统
JP2016158636A (ja) 睡眠制御装置
CN108684090A (zh) 一种智能电热毯
CN106292574B (zh) 面向公寓的远程看护系统和用于其的远程监视装置
CN113834116B (zh) 暖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287688B2 (ja) 保湿用空気供給機、保湿用空気供給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家電機器の運転管理システム
CN111780330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209219666U (zh) 多功能保暖床垫
KR102222276B1 (ko) 개인 맞춤형 수면매트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CN108567259B (zh) 高精度智能温控沙发及控制方法
CN211550040U (zh) 挂脖式智能型风扇
CN114766864A (zh) 分区智能温控床垫
CN108175216A (zh) 电热床垫的节能控制方法
CN206548222U (zh) 一种多功能远程操控床垫
CN111905254A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JP3997881B2 (ja) 暖房装置
CN112089972A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的温度调节方法、颈部按摩仪及移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