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3794B - 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3794B
CN113833794B CN202111121282.7A CN202111121282A CN113833794B CN 113833794 B CN113833794 B CN 113833794B CN 202111121282 A CN202111121282 A CN 202111121282A CN 113833794 B CN113833794 B CN 113833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neycomb core
poisson ratio
core layer
ratio honeycomb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12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3794A (zh
Inventor
肖正明
黄江成
刘涛
张龙隆
刘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1212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3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3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3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3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3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属于隔振领域。本发明包括上顶板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正泊松比蜂窝芯层、下底板Ⅰ;通过上顶板Ⅰ、下底板Ⅰ之间固定沿纵向交替布置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正泊松比蜂窝芯层形成圆筒形基座。与现有蜂窝隔振抗冲击装置相比,内部采用纵向交错排列的正、负泊松比蜂窝芯层并配合可调节参数构建的圆筒形隔振基座,同时兼顾了优异的吸能隔振效果和足够的刚度,在中高频段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属于隔振领域。
背景技术
振动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本身的精度和使用寿命,甚至使零件损坏,也会传递给周围的设备,使之产生振动无法工作,所以,有效的采用隔振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前沿课题。隔振就是在设备和其他物体之间用弹性或阻尼装置连接,使振动源产生的能量由隔振装置吸收,以减小对设备的影响。传统的隔振大都采用弹簧或者橡胶制作而成,一般为线性隔振系统,这些用作隔振缺点比较明显,包括:加工制造较复杂、价格昂贵、承载能力差、难以实现低频隔振、寿命较低易老化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隔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负泊松比蜂窝芯结构具有反直觉力学性能,在垂向压力(拉力)作用下发生横向收缩(膨胀),泊松比展现为负值,其在抗剪性、抗断裂性、能量吸收等方面比常规材料更有优势,但负泊松比蜂窝芯结构实际上是以牺牲其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来获得优异的抗剪性、抗断裂性和能量吸收性能。相反正泊松比蜂窝芯结构在抗剪性、抗断裂性、能量吸收方面的性能稍差于负泊松比蜂窝芯结构,但其具有更高的压缩刚度和强度。经查阅,现有抗冲击隔振装置内部蜂窝芯采用的均为负泊松比蜂窝芯,但是尚未提供兼顾了优异的吸能隔振效果和足够的刚度的隔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通过合理的布置正负泊松比蜂窝芯层构建了用于隔振的圆筒形基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包括上顶板Ⅰ1、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下底板Ⅰ4;通过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之间固定沿纵向交替布置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形成圆筒形基座。
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层数共计为4~8层,且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层数相同,上顶板Ⅰ1与第一层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中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上顶板Ⅱ固定连接,下底板Ⅰ4与最后一层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中正六边形胞元的下底板Ⅲ固定连接;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内凹六边形胞元与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正六边形胞元数量相同,胞元高度一致;上层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与下层的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相接处共用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下底板Ⅱ,上层的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与下层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相接处共用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上顶板Ⅱ,且正六边形胞元的最长对角线与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同宽。
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包括内凹六边形胞元、肋板Ⅰ,内凹六边形胞元、肋板Ⅰ沿横向圆环形进行交替布置;所述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包括正六边形胞元、肋板Ⅱ,正六边形胞元、肋板Ⅱ沿横向圆环形进行交替布置,通过内凹六边形胞元与正六边形胞元将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连接。
所述内凹六边形胞元包括上顶板Ⅱ、下底板Ⅱ、夹角板Ⅱ,两个内凹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Ⅱ两侧为相对设置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所述正六边形胞元分为两种:一种用于连接两个内凹六边形胞元,包括夹角板Ⅰ,两个外凸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Ⅰ两侧连接相对设置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一种用于连接一个内凹六边形胞元、下底板Ⅰ4,包括夹角板Ⅲ、下底板Ⅲ,两个外凸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Ⅲ两侧为相对设置的下底板Ⅱ、下底板Ⅲ,下底板Ⅲ连接下底板Ⅰ4。
所述内凹六边形胞元中连接上顶板Ⅱ的夹角板Ⅱ的边与上顶板Ⅱ之间的夹角θ1=50°~80°,每层的内凹六边形胞元的数量为15-20个。
每层正六边形胞元的数量为15-20个。
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板材厚度为0.5mm~1mm。
所述圆筒形基座内外径比值为0.5-0.9。
所述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为铝或者结构钢制作,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为铝或者结构钢制作。
所述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通过轧制再弯曲制备,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通过焊接连接或者3D打印直接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蜂窝隔振抗冲击装置相比,内部采用纵向交错排列的正、负泊松比蜂窝芯层并配合可调节参数(包括蜂窝芯层中胞元的角度、数量,板材的厚度、蜂窝芯层的层数、圆筒形基座整体内外径比值)构建的圆筒形隔振基座,同时兼顾了优异的吸能隔振效果和足够的刚度,在中高频段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
2、本发明圆筒形式的结构配合肋板的设计,可以让整个基座稳定性更好,当圆筒基座受力时各蜂窝芯能够快速通过肋板传递内力,内力沿着整个圆周表面扩散和分布,能把所承受的外力变成压力均匀的扩散到圆筒各处,所以整体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且受力均匀,整体无应力集中现象,蜂窝芯不易断裂损坏,避免了不规则屈曲变形,使用寿命更久,整体更加轻便,加工制造难度低,适合工程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内凹六边形胞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正六边形胞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内凹六边形胞元横向周期排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正六边形胞元横向周期排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4蜂窝芯层纵向连接示意图每层仅示意了一个胞元;
图中各标号为:1-上顶板Ⅰ、2-负泊松比蜂窝芯层、3-正泊松比蜂窝芯层、4-下底板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包括上顶板Ⅰ1、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下底板Ⅰ4;通过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之间固定沿纵向交替布置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形成圆筒形基座。
可选地,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层数共计为4~8层,且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层数相同,上顶板Ⅰ1与第一层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中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上顶板Ⅱ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机械设备固定于上顶板,完成机械设备的固定,下底板Ⅰ4与最后一层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中正六边形胞元的下底板Ⅲ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下底板Ⅰ4通过螺栓将其与地面固定,完成基座的整体安装(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分别与对应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Ⅲ连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蜂窝芯层不坏);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内凹六边形胞元与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正六边形胞元数量相同,纵向方向上胞元高度一致;上层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与下层的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相接处共用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下底板Ⅱ,上层的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与下层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相接处共用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上顶板Ⅱ,且正六边形胞元的最长对角线与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同宽(通过同宽的设计可以让纵向方向上胞元的布置更加规律,进一步避免受力不均)。
可选地,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包括内凹六边形胞元、肋板Ⅰ,内凹六边形胞元、肋板Ⅰ沿横向圆环形进行交替布置且内凹六边形胞元孔平行于圆筒形基座径向;所述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包括正六边形胞元、肋板Ⅱ,正六边形胞元、肋板Ⅱ沿横向圆环形进行交替布置且正六边形胞元孔平行于圆筒形基座径向,通过内凹六边形胞元与正六边形胞元将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连接,基于安装布局方式,一方面便于上下层蜂窝芯层的安装,另一面是避免其它安装方式无法实现隔震的不足。
可选地,所述内凹六边形胞元包括上顶板Ⅱ、下底板Ⅱ、夹角板Ⅱ,两个内凹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Ⅱ两侧为相对设置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所述正六边形胞元分为两种:一种用于连接两个内凹六边形胞元,包括夹角板Ⅰ,两个外凸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Ⅰ两侧连接相对设置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即连接上层的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下底板Ⅱ,连接下层的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上顶板Ⅱ);一种用于连接一个内凹六边形胞元、下底板Ⅰ4,包括夹角板Ⅲ、下底板Ⅲ,两个外凸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Ⅲ两侧为相对设置的下底板Ⅱ、下底板Ⅲ(即用于作为最后一层正泊松比蜂窝芯层的正六边形胞元的夹角板Ⅲ连接上层的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下底板Ⅱ、下层为下底板Ⅲ),下底板Ⅲ连接下底板Ⅰ4。
可选地,所述内凹六边形胞元中连接上顶板Ⅱ的夹角板Ⅱ的边与上顶板Ⅱ之间的夹角θ1=50°~80°,每层的内凹六边形胞元的数量为15-20个。
可选地,每层正六边形胞元的数量为15-20个。所述正六边形胞元中连接上顶板Ⅱ的夹角板Ⅲ/夹角板Ⅰ的边与上顶板Ⅱ之间的夹角θ2=120°。
可选地,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板材厚度为0.5mm~1mm。
可选地,所述圆筒形基座内外径比值为0.5-0.9。
可选地,所述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为铝或者结构钢,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为铝或者结构钢。再进一步地,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可以采用的实心复合材料。
可选地,所述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通过轧制再弯曲制备,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通过焊接连接或者3D打印直接成型。
实施例2:为了验证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能同时兼顾良好的吸能隔振效果和足够的刚度,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在abaqus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为方便比较,建立了内部全为负泊松比蜂窝芯层的基座和本发明正、负泊松比蜂窝芯层交替的两种基座模型,分别建立三组参数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响应分析。
第一组参数模型仿真如下:
在静载条件下计算两种基座的刚度,内部全为负泊松比蜂窝芯层的基座的参数如下,蜂窝芯板材厚度为0.5mm,夹角θ1=50°,层数为4层,每层横向均匀排列有15个蜂窝芯胞元结构,圆筒整体内外径比值为0.9,将其底端固定约束,在上面板施加500N压力,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基座刚度为1.153×105N/mm,内部为正、负泊松比蜂窝芯层交替的基座取内凹六边形胞元中的夹角θ1=50°,正六边形胞元中内角θ2=120°,其余参数以及边界条件全部与上述对比基座保持一致,得到基座刚度为1.289×105N/mm。对上述两种基座进行动力学分析,当设备工作频率为80Hz左右,两种基座减振效果分别为1.66dB和1.678dB,设备工作频率为260Hz左右时,两种基座减振效果分别为4.51dB和4.45dB。
第二组参数模型仿真如下:
内部全为负泊松比蜂窝芯层的基座的参数如下,蜂窝芯板材厚度为0.7mm,夹角θ1=60°,层数为6层,每层横向均匀排列有18个蜂窝芯胞元结构,圆筒整体内外径比值为0.7,将其底端固定约束,在上面板施加500N压力,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基座刚度为4.55×105N/mm,内部为正、负泊松比蜂窝芯层交替的基座取内凹六边形胞元中夹角θ1=60°,正六边形胞元中内角θ2=120°,其余参数以及边界条件全部与上述对比基座保持一致,得到基座刚度为5.06×105N/mm。对上述两种基座进行动力学分析,当设备工作频率为80Hz左右,两种基座减振效果分别为1.89dB和1.87dB,设备工作频率为260Hz左右时,两种基座减振效果分别为4.27dB和4.3dB。
第三组参数模型仿真如下:
内部全为负泊松比蜂窝芯层的基座的参数如下,蜂窝芯板材厚度为1mm,夹角θ1=80°,层数为8层,每层横向均匀排列有20个蜂窝芯胞元结构,圆筒整体内外径比值为0.5,将其底端固定约束,在上面板施加500N压力,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基座刚度为1.02×107N/mm,内部为正、负泊松比蜂窝芯层交替的基座取内凹六边形胞元中夹角θ1=80°,正六边形胞元中内角θ2=120°,其余参数以及边界条件全部与上述对比基座保持一致,得到基座刚度为1.21×107N/mm。对上述两种基座进行动力学分析,当设备工作频率为80Hz左右,两种基座减振效果分别为2.44dB和2.46dB,设备工作频率为260Hz左右时,两种基座减振效果分别为5.34dB和5.17dB。
上述实验,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为结构钢,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为结构钢;采用铝时,所获得的效果与上述基本一致,能同时兼顾吸能隔振效果和足够的刚度。
实施例3:某水下装置控制台随时会面临高碰撞或强瞬态冲击载荷的影响,当使用普通弹簧隔振基座,面对来自底部的垂向冲击时,经隔振基座传递到控制台的最大应力值为40Mpa,当使用本发明基座时,取蜂窝芯板材厚度为1mm,内凹六边形胞元中的夹角θ1=60°,正六边形胞元中内角θ2=120°,蜂窝芯层层数为8层,每层横向均匀排列有20个蜂窝芯胞元,圆筒整体内外径比值为0.5,面对同样工况的冲击,经超材料基座传递至控制台的最大应力仅为28Mpa,极大的保护了控制台不受损坏,隔振效率远远大于普通隔振基座。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为轻质蜂窝超材料抗冲击隔振基座在中高频均有显著隔振效果,正、负泊松比蜂窝芯层纵向交替布置避免了准零泊松比,同时兼顾了吸能隔振效果和足够的刚度。经仿真分析,相比于内部全为负泊松比蜂窝芯的基座,本发明基座在刚度上最大提升了16%,隔振效果差不多一致。与普通隔振器相比,隔振优势明显。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板Ⅰ(1)、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下底板Ⅰ(4);通过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之间固定沿纵向交替布置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形成圆筒形基座;
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层数共计为4~8层,且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层数相同,上顶板Ⅰ(1)与第一层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中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上顶板Ⅱ固定连接,下底板Ⅰ(4)与最后一层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中正六边形胞元的下底板Ⅲ固定连接;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内凹六边形胞元与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正六边形胞元数量相同,两种胞元高度一致;上层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与下层的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相接处共用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下底板Ⅱ,上层的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与下层的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相接处共用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的上顶板Ⅱ,且正六边形胞元的最长对角线与内凹六边形胞元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同宽;
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包括内凹六边形胞元、肋板Ⅰ,内凹六边形胞元、肋板Ⅰ沿横向圆环形进行交替布置且内凹六边形胞元孔平行于圆筒形基座径向;所述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包括正六边形胞元、肋板Ⅱ,正六边形胞元、肋板Ⅱ沿横向圆环形进行交替布置且正六边形胞元孔平行于圆筒形基座径向,通过内凹六边形胞元与正六边形胞元将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六边形胞元包括上顶板Ⅱ、下底板Ⅱ、夹角板Ⅱ,两个内凹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Ⅱ两侧为相对设置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所述正六边形胞元分为两种:一种用于连接两个内凹六边形胞元,包括夹角板Ⅰ,两个外凸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Ⅰ两侧连接相对设置的上顶板Ⅱ、下底板Ⅱ;一种用于连接一个内凹六边形胞元、下底板Ⅰ(4),包括夹角板Ⅲ、下底板Ⅲ,两个外凸呈相对设置的夹角板Ⅲ两侧为相对设置的下底板Ⅱ、下底板Ⅲ,下底板Ⅲ连接下底板Ⅰ(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六边形胞元中连接上顶板Ⅱ的夹角板Ⅱ的边与上顶板Ⅱ之间的夹角θ1=50°~80°,每层的内凹六边形胞元的数量为15-20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其特征在于:每层正六边形胞元的数量为15-20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的板材厚度为0.5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基座内外径比值为0.5-0.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为铝或者结构钢制作,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为铝或者结构钢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Ⅰ(1)、下底板Ⅰ(4)通过轧制再弯曲制备,负泊松比蜂窝芯层(2)、正泊松比蜂窝芯层(3)通过焊接连接或者3D打印直接成型。
CN202111121282.7A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 Active CN113833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1282.7A CN113833794B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1282.7A CN113833794B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3794A CN113833794A (zh) 2021-12-24
CN113833794B true CN113833794B (zh) 2023-03-10

Family

ID=7896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1282.7A Active CN113833794B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37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5666A (zh) * 2022-02-28 2022-05-27 广州大学 一种仿生负泊松比钻头及其设计方法
CN114542635B (zh) * 2022-03-09 2023-09-08 成都大学 一种内扭转蜂窝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96867B (zh) * 2022-04-21 2023-05-12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隔震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4791030B (zh) * 2022-06-23 2022-09-02 吉林大学 一种异质金属吸能减震高阻尼构件及其增材制造方法
CN115479101A (zh) * 2022-10-27 2022-12-16 重庆大学 一种刚度能够调节的变刚度蜂窝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30628U (zh) * 2014-02-21 2014-07-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总成及其用于减震器总成的缓冲块结构
CN104763772A (zh) * 2015-03-31 2015-07-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缓冲吸能结构
US20170058985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Airbus Operations S.L. Deformable structure for absorption of energy from mechanical and/or acoustic impacts
CN109707985A (zh) * 2018-12-06 2019-05-03 西北工业大学 吸能结构
CN112918022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同济大学 具有平面半周顺接界面的负泊松比-蜂窝型复合吸能结构
CN112943834A (zh) * 2021-01-29 2021-06-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正负泊松比循环杂交抗冲吸能结构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30628U (zh) * 2014-02-21 2014-07-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总成及其用于减震器总成的缓冲块结构
CN104763772A (zh) * 2015-03-31 2015-07-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缓冲吸能结构
US20170058985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Airbus Operations S.L. Deformable structure for absorption of energy from mechanical and/or acoustic impacts
CN109707985A (zh) * 2018-12-06 2019-05-03 西北工业大学 吸能结构
CN112918022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同济大学 具有平面半周顺接界面的负泊松比-蜂窝型复合吸能结构
CN112943834A (zh) * 2021-01-29 2021-06-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正负泊松比循环杂交抗冲吸能结构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3794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33794B (zh) 一种具有正负泊松比蜂窝型结构的隔振基座
CN112855848B (zh) 一种船载设备用多层隔振装置
CN212473812U (zh) 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船体复合阻波基座
CN110737997A (zh) 复杂载荷作用下超大型浮体结构极限强度的分析方法
CN114060445A (zh) 一种三维曲壁混合相正四边形手性蜂窝
CN211817108U (zh) 一种装配式软钢阻尼器
RU2064691C1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CN205077643U (zh) 新型无屈曲耗能支撑
CN2581320Y (zh) 固定导管架式海洋平台隔震装置
CN107584966B (zh) 一种车轮降噪方法及多层式车轮降噪块
Liu et al. Honeycomb enhanced self-locked structure for energy absorption
Sun et a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erarchical truss-walled lattice materials
CN211850116U (zh) 一种分隔式软钢阻尼器
CN112009619B (zh) 调谐颗粒阻尼型浮筏
CN1414183A (zh) 固定导管架式海洋平台隔震装置
Jurevicius et al. Effect of external excitation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 isolating table
CN211817110U (zh) 一种活塞型金属阻尼器及减震结构
CN111985135A (zh) 一种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20808781U (zh) 一种含冷弯薄壁型钢的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CN110848305A (zh) 一种减振器及弹性减振装置
CN213653060U (zh) 多级减振隔振器
CN216664612U (zh) 一种可快速拼装的装配式叠合波纹钢板耗能剪力墙
CN220378772U (zh) 一种高阻尼叠层橡胶碟形弹簧装置及结构
CN115143856B (zh) 一种阻振柱及其爆破振动防护装置
CN217205675U (zh) 一种隔震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