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0898B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0898B
CN113830898B CN202111246054.2A CN202111246054A CN113830898B CN 113830898 B CN113830898 B CN 113830898B CN 202111246054 A CN202111246054 A CN 202111246054A CN 113830898 B CN113830898 B CN 113830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nular sludge
sewage
aerobic
treatment system
se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60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0898A (zh
Inventor
张建成
田小峰
曹玉红
范景福
唐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2460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0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0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0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及颗粒污泥选择器;前者具有反应器本体和颗粒污泥循环管,反应器本体具有好氧区和厌氧区,厌氧区内填充有好氧颗粒污泥;好氧区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竖向导流筒,每个导流筒的顶部均设有折流板;颗粒污泥循环管与厌氧、好氧区均连通;流化床反应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颗粒污泥选择器具有选择器入口,其二者之间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选择区和第二选择区,选择器入口与流化床反应器的出水口连接;第二选择区与流化床反应器的厌氧区连通。采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可实现连续稳定处理污水的效果,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及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好氧颗粒污泥是通过微生物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颗粒状聚集体,具有承受高有机负荷、抗冲击能力强、沉降性能优、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等特点;同时颗粒污泥集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生物于一体,具有脱除有机污染物、总氮和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在高浓度、高总氮、高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目前污水处理系统通常采用的是生物载体,相应的反应器在使用好氧颗粒污泥时只能进行间歇式处理,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效果,而且还大大延长了污水处理时间,提高了能耗。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包括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尤其适用于以好氧颗粒污泥为载体对污水进行处理,且能够实现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泥的连续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包括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包括提供一种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及颗粒污泥选择器;
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反应器本体和位于反应器本体外的颗粒污泥循环管,反应器本体具有自上而下设置的好氧区和厌氧区,厌氧区内在使用状态下填充有用于对待处理污水进行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
好氧区设有多个能够将厌氧区的至少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导流至好氧区内的竖向导流筒,多个竖向导流筒在好氧区内横向或周向间隔设置;每个导流筒的顶部均设有折流板,以使进入好氧区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重新折流返回至厌氧区;颗粒污泥循环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厌氧区和好氧区连通以循环将位于厌氧区内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输送至好氧区;
流化床反应器的底部和顶部依次分别设有用于输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口和输出处理后的水的出水口;
颗粒污泥选择器具有选择器入口和选择器出口,选择器入口和选择器出口之间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选择区和第二选择区,选择器入口与流化床反应器的出水口连接;第一选择区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大于第二选择区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第二选择区与流化床反应器的厌氧区连通以将第二选择区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重新进入厌氧区继续参与反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厌氧区内初始填充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为1-3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空气出口与反应器本体的中下部和/或颗粒污泥循环管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选择区用于选择沉降粒径>3mm的好氧颗粒污泥,第二选择区用于选择沉降粒径为1-3mm的好氧颗粒污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污泵和污泥处理系统,排污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选择区及污泥处理系统连接,以将第一选择区选择沉降的氧化颗粒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沉降罐,沉降罐的入口与选择器出口连接,以对未被颗粒污泥选择器选择沉降的剩余好氧颗粒污泥进行沉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沉降罐的出口也与排污泵连接,以将沉降罐中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流泵,回流泵分别与沉降罐和反应器本体连接以使沉降罐内的污水返回反应器本体内继续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沉降罐设有用于排放满足排放要求的水的排水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水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水口沿沉降罐的轴向依次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调节池和进水泵,进水泵分别与调节池以及进水口连接以将调节池内的待处理污水输送至反应器本体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尾气收集管线,尾气收集管线与调节池、流化床反应器、颗粒污泥选择器以及沉降罐均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采用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污水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污水进行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处理污水通过进水口输入至流化床反应器内并与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反应;将经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后的水输入至颗粒污泥选择器中以将水携带的部分氧化颗粒污泥依次经第一选择区和第二选择区进行选择沉降,将第一选择区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排除并将第二选择区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重新返回至厌氧区继续参与反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沉降罐时,将经过颗粒污泥选择器选择沉降后的水和剩余好氧颗粒污泥输入至沉降罐中进行沉降分离,以获得满足排放标准的水和沉降过程产生的污水,随后将沉降后产生的污水重新返回至流化床反应器内继续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溶解氧为5-7mg/L,待处理污水在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6-12h,沉降罐内的污水回流比为3-4,沉降罐内的沉降时间为1-3h。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例如用于对污染物浓度为800-5000mg/L的污水进行处理。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通过将流化床反应器分为位于上部的好氧区位于下部的厌氧区,并在好氧区内设有导流筒、折流板和曝气器,加之在反应器本体外部设置与好氧区和厌氧区同时连接的颗粒污泥循环管,使得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内,首先经厌氧区内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其进行吸附,随后根据液位的增长,进入至好氧区内;此时,部分厌氧区内的好氧颗粒污泥与由曝气器引入的气源(如空气)共同从导流筒进口进入并从导流筒出口输出,进一步对位于好氧区内的污水进行降解等处理,并有利于提高好氧区内的反应速度。随后,位于好氧区内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在折流板的折流作用下,通过多个导流筒之间的间隙重新返回至厌氧区内。与此同时,颗粒污泥循环管可将厌氧区内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从反应器本体外部重新输送至好氧区内,实现对污水的连续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能耗。
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取消了流化床内部的投加的生物填料,以好氧颗粒污泥替代生物填料,达到并超过了生物填料的容积负荷和处理效率,尤其适用于处理中高浓度以及成分复杂的污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调节池;2-流化床反应器;21-好氧区;22-厌氧区;23-颗粒污泥循环管;24-导流筒;25-曝气器;26-折流板;27-进水口;28-出水口;29-布水管;3-颗粒污泥选择器;31-第一选择区;32-第二选择区;4-沉降罐;41-排水口;5-进水泵;6-空气压缩机;7-排污泵;8-回流泵;9-尾气收集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能够使好氧颗粒污泥代替生物载体对污水进行连续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流化床反应器2及颗粒污泥选择器3。
其中,流化床反应器2具有反应器本体和位于反应器本体外的颗粒污泥循环管23,反应器本体具有自上而下设置的好氧区21和厌氧区22,可满足好氧颗粒污泥中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需求,提高颗粒污泥的处理能力。
厌氧区22内在使用状态下(例如可以是初始状态)填充有用于对待处理污水进行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厌氧区22内初始填充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例如可以为1-3mm,如1mm、1.5mm、2mm、2.5mm或3mm等。通过以上述粒径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污水处理,一方面能够在固定的空间内提高填充量,另一方面能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效果。需强调的是,若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小于1mm,其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及总氮等的脱除能力十分微弱,完全达不到预设的处理效果。
本申请中,位于厌氧区22的好氧颗粒污泥能够充分吸附待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在进入好氧区21后能够快速反应(例如发生降解),缩短反应时间。
进一步地,好氧区21内设有多个能够将厌氧区的至少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导流至好氧区内的竖向导流筒24。多个竖向导流筒24在好氧区21内和横向(也可为周向)间隔分布。可参考地,可以是在外力驱动下使厌氧区22的至少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导流至好氧区21内。具体的,每个导流筒24均包括位于其顶部的导流筒24出口和位于其底部的导流筒24进口。每个导流筒24进口的下方均对应设有至少一个曝气器25,以使好氧颗粒污泥与曝气器25引入的气源(如空气)共同从导流筒24进口进入并从导流筒24出口输出,能够有效增强好氧区21的反应效果和处理效果。
每个导流筒24的顶部(导流筒24出口的上方)均还设有折流板26,折流板26可呈尖锥形且折流板26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通过设置折流板26,可使进入好氧区21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重新折流返回至厌氧区22。并且,导流筒24和折流板26的设置能够强化水力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剪切效果,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致密结构。
本申请中,流化床反应器2还特别设有颗粒污泥循环管23,颗粒污泥循环管23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厌氧区22和好氧区21连通,以循环将位于厌氧区22内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输送至好氧区2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颗粒污泥循环管23可以理解为输送管的管腔部分。
上述流化床反应器2的底部和顶部还依次分别设有用于输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口27和输出处理后的水的出水口28。此外,流化床反应器2的底部还设有与进水口27连接的布水管29,以使待处理的污水均匀进入厌氧区22内。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未提及的流化床反应的其它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调节池1和进水泵5,进水泵5分别与调节池1以及进水口27连接以将调节池1内的待处理污水输送至反应器本体内。其中,调节池1可起到对经物化预处理污水进行pH、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调节。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机6,空气压缩机6的空气出口与反应器本体的中下部和/或颗粒污泥循环管23连接。空气压缩机6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提供气源。
具体的,空气压缩机6可提供两路气源,一路与曝气器25连接以为好氧区21提供气源,另一路与颗粒污泥循环管23的入口连接以为好氧颗粒污泥在颗粒污泥循环管23内的输送提供动力。
通过对颗粒污泥循环管23采用气体输送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输送,避免了颗粒污泥结构破碎,增加了反应器内部颗粒污泥浓度,有效增加单位体积内的容积负荷。
承上,待处理的污水通过位于流化床反应器2底部的进水口27进入流化床反应器2内,首先经厌氧区22内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其进行吸附,随后根据液位的增长,进入至好氧区21内;此时,在空气压缩机6的作用下,部分厌氧区22内的好氧颗粒污泥与由曝气器25引入的气源(如空气)共同从导流筒24进口进入并从导流筒24出口输出,进一步对位于好氧区21内的污水进行降解等处理,并有利于提高好氧区21内的反应速度。随后,位于好氧区21内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在折流板26的折流作用下,通过多个导流筒24之间的间隙重新返回至厌氧区22内。与此同时,颗粒污泥循环管23可将厌氧区22内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从反应器本体外部重新输送至好氧区21内,实现对污水的连续处理。好氧区21内处理完成后的水则通过位于流化床反应器2顶部的出水口28输出。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从出水口28输出的水还会带有部分氧化颗粒污泥。
可参考地,颗粒污泥选择器3具有选择器入口和选择器出口,选择器入口和选择器出口之间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选择区31和第二选择区32,选择器入口与流化床反应器2的出水口28连接,从出水口28输出的带有部分氧化颗粒污泥的水进入颗粒污泥选择器3中进行颗粒沉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颗粒污泥选择器3可设置在流化床反应器2的外部,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颗粒污泥选择器3可直接设置于流化床反应器2内部的顶部位置。
上述第一选择区31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大于第二选择区32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选择区31用于选择沉降粒径>3mm的好氧颗粒污泥,第二选择区32用于选择沉降粒径为1-3mm的好氧颗粒污泥。此外,未被颗粒污泥选择器3选择沉降的粒径<1mm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则随水进入后续的处理阶段。
第二选择区32与流化床反应器2的厌氧区22连通以将第二选择区32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重新进入厌氧区22继续参与反应,实现重复循环利用。
上述颗粒污泥选择器3通过调节流量和流速可实现在较大范围内对好氧颗粒污泥粒径和沉降性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污泵7和污泥处理系统(图未示),排污泵7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选择区31及污泥处理系统连接,以将第一选择区31选择沉降的氧化颗粒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沉降罐4,沉降罐4的入口与选择器出口连接,以对未被颗粒污泥选择器3选择沉降的剩余好氧颗粒污泥进行沉降。
上述沉降罐4的出口也可与排污泵7连接,以将沉降罐4中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
此外,上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流泵8,回流泵8分别与沉降罐4和反应器本体连接以使沉降罐4内的污水返回反应器本体内继续处理,增强处理效果。
上述沉降罐4还设有用于排放满足排放要求的水的排水口41。可参考地,排水口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排水口41沿沉降罐4的轴向依次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排水口41,可对应调节颗粒污泥选择器3中颗粒污泥的沉降时间。
其原理参照如下:通过设置多个排水口41,可根据选择位于不同高度的排水口41控制沉降罐4中液位情况,液位越低,其流速越大,相应地,调节颗粒污泥选择器3中水和好氧颗粒污泥的停留时间越短,得到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的量越少。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尾气收集管线9,尾气收集管线9与调节池1、流化床反应器2、颗粒污泥选择器3以及沉降罐4均连接,以对上述装置内产生的尾气进行收集以供后续集中处理。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采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污水进行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处理污水通过进水口27输入至流化床反应器2内并与流化床反应器2内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反应;将经流化床反应器2处理后的水输入至颗粒污泥选择器3中以将水携带的部分氧化颗粒污泥依次经第一选择区31和第二选择区32进行选择沉降,将第一选择区31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排除并将第二选择区32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重新返回至厌氧区22继续参与反应。
当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沉降罐4时,将经过颗粒污泥选择器3选择沉降后的水和剩余好氧颗粒污泥输入至沉降罐4中进行沉降分离,以获得满足排放标准的水和沉降过程产生的污水,随后将沉降后产生的污水重新返回至流化床反应器2内继续处理。
有关其余结构的相关处理过程和方法参照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包括:流化床反应器2内的溶解氧为5-7mg/L(如5mg/L、5.5mg/L、6mg/L、6.5mg/L或7mg/L等),待处理污水在流化床反应器2内的停留时间为6-12h(如6h、7h、8h、9h、10h、11h或12h等);沉降罐4内的污水回流比为3-4(如3、3.5或4等),沉降罐4内的沉降时间为1-3h(如1h、1.5h、2h、2.5h或3h等)。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还可在颗粒污泥循环管或反应器本体上开设进料口,并通过阀门控制其开合情况。相应的,随着反应的进行,可通过上述进料口不断向反应器本体内补充好氧颗粒污泥,从而可使好氧颗粒污泥达到动态平衡。
承上,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可参照如下:
经物化预处理污水进入调节池1进行pH、氮、磷等营养物质调节后,经进水泵5提升后经流化床反应器2的进水口27进入反应器底部的布水管29,从而进入厌氧区22。经厌氧区22内的好氧颗粒污泥充分吸收污染物后,进入好氧区21,并与经外循环输送至好氧区21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降解。反应完成后的携带有部分好氧颗粒污泥的出水经流化床反应器2顶部的出水口28进入颗粒污泥选择器3。在颗粒污泥选择器3的第一选择区31内,大颗粒的好氧颗粒污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沉降,经排污泵7输送到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剩余中小颗粒好氧颗粒污泥则进入第二选择区32进行沉降选择,自由沉降后通过管道进入流化床反应器2下部的厌氧区22继续参与反应。不能沉降的颗粒污泥随水出污泥选择器并进入沉降罐4进行较长时间沉降,然后由底部出口经排污泵7送入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沉降罐4内的满足排放要求的达标水则由沉降罐4的排水口41排出。空气压缩机6提供两路气源,一路进入流化床反应器2中下部为好氧区21提供气源,一路进入颗粒污泥循环管23进行好氧颗粒污泥输送。调节池1、流化床反应器2、颗粒污泥选择器3以及沉降罐4中的尾气经尾气收集管线9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其尤其适用于对中高浓度(污染物浓度为800-5000mg/L)以及成分复杂的污水进行处理,可在处理过程中通过调节颗粒污泥的粒径和生物活性,达到高效处理污水。
应用例1
某化工厂来水COD为1500-2000mg/L,BOD为600-900mg/L,要求出水小于500mg/L。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进行处理,来水进入调节池1进行pH、氮、磷调节后经进水泵5提升进入流化床反应器2,控制反应器溶解氧5-7mg/L,停留时间10-12小时,沉降罐4污水回流比3-4,沉降时间2小时,装置总出水COD<60mg/L,BOD<15mg/L,悬浮物<40mg/L。完全满足企业要求。
应用例2
某城镇污水来水COD为500mg/L左右,BOD为250mg/L左右,要求出水小于60mg/L。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进行处理,来水进入调节池1进行调节后经进水泵5提升进入流化床反应器2,控制反应器溶解氧5-7mg/L,停留时间6-8小时,沉降罐4污水回流比3,沉降时间2小时,装置总出水COD<60mg/L,BOD<15mg/L,悬浮物<40mg/L。满足企业要求。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不用在流化床反应器2内投加任何生物载体,以好氧颗粒污泥为载体即可,该污水处理方法能够完全实现连续污水处理,并能达到好氧颗粒污泥间歇式处理的污泥负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实现了连续稳定处理污水的能力,并进一步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器处理效率;
(2)取消了流化床内部的投加的生物填料,以好氧颗粒污泥替代生物填料,达到并超过了生物填料的容积负荷和处理效率;
(3)好氧颗粒污泥可以生长特殊细菌群落,可同时实现除磷、除氮的效果;
(4)反应器高度进一步突破,氧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降低能耗;
(5)可以处理成分复杂的混合污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及颗粒污泥选择器;
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反应器本体和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外的颗粒污泥循环管,所述反应器本体具有自上而下设置的好氧区和厌氧区,所述厌氧区内在使用状态下填充有用于对待处理污水进行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
所述好氧区设有多个能够将所述厌氧区的至少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导流至所述好氧区内的竖向导流筒,多个竖向导流筒在所述好氧区内横向或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导流筒的顶部均设有折流板,以使进入所述好氧区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重新折流返回至所述厌氧区;所述颗粒污泥循环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好氧区连通以循环将位于所述厌氧区内的部分好氧颗粒污泥输送至所述好氧区;
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底部和顶部依次分别设有用于输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口和输出处理后的水的出水口;
所述颗粒污泥选择器具有选择器入口和选择器出口,所述选择器入口和所述选择器出口之间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选择区和第二选择区,所述选择器入口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区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二选择区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所述第二选择区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所述厌氧区连通以将所述第二选择区选择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重新进入所述厌氧区继续参与反应;
所述厌氧区内初始填充的所述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为1-3mm;
所述第一选择区用于选择沉降粒径>3mm的好氧颗粒污泥,所述第二选择区用于选择沉降粒径为1-3mm的好氧颗粒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中下部和/或所述颗粒污泥循环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污泵和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排污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选择区及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连接,以将所述第一选择区选择沉降的氧化颗粒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处理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沉降罐,所述沉降罐的入口与所述选择器出口连接,以对未被所述颗粒污泥选择器选择沉降的剩余好氧颗粒污泥进行沉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罐的出口也与所述排污泵连接,以将所述沉降罐中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处理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流泵,所述回流泵分别与所述沉降罐和所述反应器本体连接以使所述沉降罐内的污水返回所述反应器本体内继续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罐设有用于排放满足排放要求的水的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口沿所述沉降罐的轴向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调节池和进水泵,所述进水泵分别与所述调节池以及所述进水口连接以将所述调节池内的待处理污水输送至所述反应器本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尾气收集管线,所述尾气收集管线与所述调节池、所述流化床反应器、所述颗粒污泥选择器以及所述沉降罐均连接。
11.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污水进行处理;
所述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处理污水通过进水口输入至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内并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反应;将经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后的水输入至所述颗粒污泥选择器中以将所述水携带的部分氧化颗粒污泥依次经所述第一选择区和所述第二选择区进行选择沉降,将所述第一选择区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排除并将所述第二选择区沉降的好氧颗粒污泥重新返回至所述厌氧区继续参与反应;
当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沉降罐时,将经过所述颗粒污泥选择器选择沉降后的水和剩余好氧颗粒污泥输入至所述沉降罐中进行沉降分离,以获得满足排放标准的水和沉降过程产生的污水,随后将沉降后产生的污水重新返回至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内继续处理;
处理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溶解氧为5-7mg/L,待处理污水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6-12h,所述沉降罐内的污水回流比为3-4,所述沉降罐内的沉降时间为1-3h。
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污染物浓度为800-5000mg/L的污水进行处理。
CN202111246054.2A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3830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6054.2A CN113830898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6054.2A CN113830898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898A CN113830898A (zh) 2021-12-24
CN113830898B true CN113830898B (zh) 2022-12-09

Family

ID=7896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6054.2A Active CN113830898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089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9906A (zh) * 2008-12-31 2009-05-27 青岛理工大学 好氧颗粒污泥泥层过滤反应器
CN104071896B (zh) * 2014-07-06 2015-07-22 太原大学 颗粒污泥生物膜耦合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CN204939072U (zh) * 2015-06-11 2016-01-06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高效脱氮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
CN106219754B (zh) * 2016-09-13 2019-11-12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水磷的去除与回收方法
CN106277326B (zh) * 2016-09-13 2019-09-06 南京大学 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颗粒污泥反应器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7337270B (zh) * 2017-07-12 2023-01-31 浙江工业大学 进水高度可调的底部进水高效脱氮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及处理工艺
CN109133337B (zh) * 2018-10-24 2023-10-1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与制备反应装置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方法
CN112250167A (zh) * 2020-09-17 2021-01-2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898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81853C (en) Integrated multi-zon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0488895C (zh) 多级内循环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314605C (zh) 一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方法及装置
US6787035B2 (en)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105366812A (zh) A/o微膨胀流化床一体化设备
CN102964037B (zh) 一种新型轻质滤料与重质滤料曝气生物滤池联合使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CA2583752C (en) Integrated multi-zon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962487A (zh) 硝化反硝化一体式污水脱氮生物膜反应器
CN21000174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3172176A (zh)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折流式填充床处理化工废水工艺及设备
CN113149217A (zh) 涡流式污水处理集成装备
CN113830898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CN103910471A (zh) 一种船用内外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一体化复合结构
CN109354167B (zh) 一种基于mbbr的高效自养脱氮系统的快速启动方法
CN109775936A (zh) 一种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2794581B (zh) 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11644993U (zh)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1279809B (zh) 生物填料摇动床
CN111847794A (zh) 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1747529A (zh) 气升环流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JP2011115689A (ja) 窒素除去処理装置及び窒素除去処理方法
CN2701851Y (zh)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RU2255051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от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и соединений азота
CN110980950A (zh) 一种竖向流多级a/o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15161947U (zh) 一种梯度控制高效脱氮工艺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