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340A -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4340A
CN113824340A CN202111204698.5A CN202111204698A CN113824340A CN 113824340 A CN113824340 A CN 113824340A CN 202111204698 A CN202111204698 A CN 202111204698A CN 113824340 A CN113824340 A CN 113824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voltage
signal
capacitor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46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贵聪
李俊需
伍佼
张志伟
王其才
徐进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46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4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4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5/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H02H5/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abnormal temperature
    • H02H5/04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abnormal temperature using temperature dependent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1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DC-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rec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包括分压模块、电流采样模块、信号放大模块、调压模块、供电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控制模块和稳压模块;分压模块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并分压得到第一电压信号;电流采样模块采集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得到电流采样信号;信号放大模块放大电流采样信号得到第二电压信号;调压模块接入第二电压信号并按比例调整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供电模块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得到供电电压信号;基准电压模块接入供电电压信号得到基准电压信号;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信号时输出调压信号;稳压模块根据调压信号拉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

Description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电机类产品开始日益丰富,例如,按摩椅、按摩垫、洗脚盆等。这类产品通过电机驱动其机械部分工作,但由于电机负载的启动电流会比正常工作时的要大,因此为了避免电机启动时出现过流保护现象,往往会通过设置较大过流保护点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但是,根据公式P=UI可知,若按照普通的恒流型开关电源来设计的话,电源的功率将会是其额定功率的2倍;如此一来,则会导致电源的体积变得很大,成本也会随之升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1095818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恒功率电源适配器,通过在其连接的电路中并联一个稳压二极管ZD1,让PWM控制芯片U1的3脚电压始终维持在VTH_PL值以下,不再让PWM控制芯片U1通过3脚进入过流保护状态,而是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输出电压自动相应的降低的方式,使得电源适配器所承受的功率恒定。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稳压二极管在大批量生产时会存在一致性较差的情况,因此该通过光耦并联稳压二极管实现恒功率的方式精度较低,且时常会因为变压器等参数不一致的问题产生电路工作异常等不稳定的情况。(2)该方式在实测电流过大时输出电压无法实现调节,具有较大局限性。(3)该方式在全电压范围输入时产品性能差异性较大。
综上,基于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电源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以解决负载电机启动时因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流增大进入过流保护无法正常输出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包括主控模块、正激电源模块、分压模块、电流采样模块、信号放大模块、调压模块、供电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控制模块和稳压模块;分压模块用于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并进行分压调整得到第一电压信号;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信号得到电流采样信号;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电流采样信号得到第二电压信号;调压模块用于接入第二电压信号并按比例调整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供电模块用于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得到供电电压信号;基准电压模块用于接入供电电压信号得到基准电压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接入供电电压信号、电流采样信号、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一电压信号,并在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时输出调压信号;稳压模块用于接入并根据调压信号拉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且输出反馈电压信号;主控模块接入并根据反馈电压信号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正激电源模块接入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稳定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入供电电压信号的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流采样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经分流的电流采样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接入基准电压信号的第三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电压信号的第四信号输入端和用于输出调压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串接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中,其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以输出电流采样信号。
进一步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三电阻与第二电阻并联;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并经过第四电阻与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以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其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调压模块包括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六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五电阻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一电容接地并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经过第六电阻与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分压模块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第七电阻的一端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其另一端经过第八电阻接地并与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稳压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经过第九电阻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第二输入端经过第十一电阻连接至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经过第十二电阻输出反馈电压信号;其第二输出端接地并经过第十三电阻接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跨接于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芯片、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十六电阻和第一百电容;第一芯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其第八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并经过第二电容接地;其第七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其第六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其第五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并经过第三电容接地;其第四引脚经过第十六电阻接地;其第三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入端并经过第六电容接地;其第二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于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之间;其第一引脚一端与第十五电阻一端连接并经过第四电容与其第二引脚连接;第十四电阻一端经过第五电容分别与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与第十六电阻并联;第十五电阻另一端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百电容与第八电阻并联;供电模块包括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七电阻一端连接至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其另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十八电阻;第十八电阻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待机电源模块和开关切换模块;主控模块包括辅助电源输入端和用于接入反馈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信号反馈端;待机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正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共同连接至BUS总线以接入直流母线电压,其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开关切换模块用于接入外部使能信号并根据外部使能信号接入和断开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当其接入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时输出辅助供电电压信号;主控模块的辅助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辅助供电电压信号以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二十七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二十九电阻、第三三极管、第三十电阻、第一电解电容、第三十一电阻和第二电解电容;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十九电阻R19连接外部使能信号,其发射极经过第二十电阻R20接入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其发射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21接入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其集电极经过第二十二电阻与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路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与第二十三电阻并联;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二十五电阻和第二十六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经过第七电容接地,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还分别经过彼此并联的第八电容和第二十七电阻接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经过第二十八电阻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第二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其第三输入端接地;其第四输入端连接至第二十五电阻和第二十六电阻之间;其第三输出端经过第二十九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第四输出端接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三十一电阻和第二电解电容接地,其发射极接入第二辅助电压信号,其集电极经过第一电解电容接地;第三十电阻与第一电解电容并联,且其一端接地,其另一端用于输出辅助供电电压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温保护模块;过温保护模块包括第第三十二电阻、第一热敏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稳压二极管、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三十五电阻、晶闸管、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第十一电容、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第三十二电阻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九电容接地还经过第一热敏电阻、第三十三电阻和第三十四电阻接地;第十电容与第三十四电阻并联;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其阴极连接至第三十二电阻和第一热敏电阻之间;晶闸管的阳极接地,其阴极经过第三十五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控制极连接至第三十三电阻和第三十四电阻之间还经过第三十八电阻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三十九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还经过第四十电阻和第四十一电阻接地,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经过第三十七电阻与晶闸管的阴极连接还经过第三十六电阻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基极连接至第四十电阻和第四十一电阻之间并经过第十一电容接地,其发射极接地;主控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主控模块的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连接;主控模块还根据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的信号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包括第二芯片、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四十二电阻、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四十五电阻、第四十六电阻、第四十七电阻、第十六电容、第一变压器、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四十八电阻、第四二极管、第四十九电阻、第六三极管、第五十电阻、第五十一电阻、第五十二电阻、第十九电容、第五十三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三极管和第八三极管;第一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第二芯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其第一引脚作为主控模块第一电压信号反馈端经过第十二电容接地;其第二引脚作为主控模块的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其第三引脚经过第十三电容接地;其第四引脚经过第四十二电阻接地;其第五引脚接地;其第六引脚经过第四十三电阻与第七三极管和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第七引脚作为辅助电源输入端经过第十五电容接地;其第八引脚经过第十四电容接地;第四十五电阻一端连接至BUS总线以接入直流母线电压,其另一端经过第四十六电阻和第四十七电阻接地;第四十四电阻与第四十七电阻并联;第十六电容一端连接至第四十六电阻和第四十七电阻之间还与第二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其另一端接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还与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还与第五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包括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和第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作为第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输出端与第五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九电容一端与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五十电阻与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五十一电阻与第五十电阻并联;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接地并经过第五十二电阻接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经过第十七电容和第四十九电阻与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非同名端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经过第十八电容与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与第十四电阻并联,且其阴极作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输出端,其阳极经过与第十七电容并联的第四十八电阻与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在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时输出调压信号,稳压模块根据调压信号拉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的方式,使得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在电机负载启动等电流增大的情况下不会进入过流保护仍能够保持输出,且输出电压能够线性下降以实现恒功率。实现该技术原效果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流因电机负载启动等原因增大时,电流采样信号经过信号放大模块放大,并经过调压模块调整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使得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开始大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控制模块输出调压信号通过稳压模块拉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路,此时对应的输出电流可计算得出,即超过输出电流值超过该大小时,输出电压就会根据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调压模块的比例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如此一来,则可避免电机负载启动时进入过流保护无法输出的情况,进而实现过功率线性调压保持恒功率。此外,由于该设置主要是通过电流取样和运放比较第一电压信号和基准电压信号来实现输出电流增大时线性调节输出电压的;因此,该设置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稳压二极管避免PWM控制芯片进入过流保护状态时受批量生产的元器件精度的问题而影响恒功率精度的情况;并且,由于该设置方式在调压时只涉及电流取样和运放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易于调节,且在全电压范围输入时产品性能差异性较小。
2、通过提供电流采样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实现电流采样模块对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信号的采集。
3、通过提供信号放大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实现对电流采样信号进行放大输出。
4、通过提供调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使得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在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流未增大时能够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小一致。通过提供分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使得第一电压信号能够在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流增大时发生变化以使控制模块输出调压信号进而改变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实现恒功率的同时因避免过流保护而无法正常输出。
5、通过提供稳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使得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增大时能够拉低其输出电压并维持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
6、通过提供控制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实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时调压信号的输出,易于调节;通过提供供电电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实现控制模块的正常工作;通过提供基准电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实现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的维持。
7、通过在主控模块和待机电源之间设置开关切换模块的方式,降低开关电源的待机功耗;其中,待机电源接入直流母线电压时开始工作并输出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当外部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开关切换模块导通接入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并为主控模块供电以使主电源电路开始工作;当外部使能信号为高电平时,开关切换模块不导通无法接入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也无法为主控模块提供电源以关断主电源电路,进而实现较低的待机功耗。
8、通过提供开关切换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实现较低的待机功耗;其中,外部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导通,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到达第二十六电阻,从而使得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有信号,此时第三三极管导通,第二辅助电压信号为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供电,以使开关切换模块能够为主控模块供电主电源电路开始工作。反之,当外部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截止,第一辅助电压信号无法达到第二十六电阻,第三三极管亦截止,因此第二辅助电压信号无法为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供电,主控模块无法工作,进而使得主电源电路关断。
9、通过提供过温保护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提高开关电源的安全性能。其中,该电路利用了第一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在电路温度升高时,第一热敏电阻的阻值降低,使得第三十三电阻和第三十四电阻间的电位升高;当该点电位大于晶闸管的导通电压时,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导通,使得第四三极管截止且第五三极管导通;当第五三极管导通时,主控模块的第二芯片的第二引脚的电压下降;第二芯片在检测到其第二引脚的电压下降时停止工作,以保护电路。
10、通过提供主控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使得主控模块能够根据第一反馈电压信号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调节并稳定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并根据第二反馈电压信号保护电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流采样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分压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和基准电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调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稳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开关切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过温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主控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正激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整流滤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待机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包括电流采样模块、信号放大模块、调压模块、分压模块、稳压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基准电压模块、开关切换模块、过温保护模块、主控模块、正激电源模块、整流滤波模块和待机电源模块。
如图1所示,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信号并得到电流采样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串接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中,其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以输出电流采样信号。
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电流采样信号并得到第二电压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阻R2并联;第二电阻R2的一端经过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连接以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其另一端接地。
分压模块用于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并进行分压调压得到第一电压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分压模块包括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其另一端经过第八电阻R8接地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供电模块用于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并得到供电电压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供电模块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七电阻R17一端连接至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其另一端输出供电电压信号。
基准电压模块用于接入供电电压信号并得到基准电压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八电阻R18一端接入供电电压信号,其另一端输出基准电压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接入供电电压信号、电流采样信号、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一电压信号,并在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时输出调压信号;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入供电电压信号的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流采样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经分流的电流采样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接入基准电压信号的第三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电压信号的第四信号输入端和用于输出调压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十六电阻R16和第一百电容C100;第一芯片U1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芯片的型号为AP4310,其第八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经过第二电容C2接地还与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七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其第六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其第五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并经过第三电容C3接地;其第四引脚经过第十六电阻R16接地;其第三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入端经过第六电容C6接地还与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二引脚作为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于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之间并与第六电阻R6远离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的一端连接;其第一引脚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一端连接并经过第四电容C4与其第二引脚连接;第十四电阻R14一端经过第五电容C5分别与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U1的第二引脚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与第十六电阻R16并联;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作为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百电容C100与第八电阻R8并联。
如图2所示,调压模块用于接入第二电压信号并按比例调整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调压模块包括第五电阻R5、第一二极管D1、第六电阻R6和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一端接入第二电压信号,其另一端经过第一电容C1接地并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经过第六电阻R6输出用于调整第一电压信号的信号;
其中,当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流因电机负载启动等原因增大时,电流采样信号经过信号放大模块放大,并经过调压模块调整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使得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开始大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控制模块输出调压信号通过稳压模块拉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路,此时对应的输出电流可计算得出,即超过输出电流值超过该大小时,输出电压就会根据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调压模块的比例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如此一来,则可避免电机负载启动时进入过流保护无法输出的情况,进而实现过功率线性调压保持恒功率。此外,由于该设置主要是通过电流取样和运放比较第一电压信号和基准电压信号来实现输出电流增大时线性调节输出电压的;因此,该设置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稳压二极管避免PWM控制芯片进入过流保护状态时受批量生产的元器件精度的问题而影响恒功率精度的情况;并且,由于该设置方式在调压时只涉及电流取样和运放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易于调节,且在全电压范围输入时产品性能差异性较小。
如图3所示,稳压模块用于接入并根据调压信号拉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且输出反馈电压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稳压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光电耦合器P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第一光电耦合器P1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经过第九电阻R9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其第二输入端经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至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经过第十二电阻R12输出反馈电压信号;其第二输出端接地并经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R10跨接于第一光电耦合器P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主控模块包括辅助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反馈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信号反馈端和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主控模块接入反馈电压信号并根据反馈电压信号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还根据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的信号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待机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正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共同连接至BUS总线以接入直流母线电压,其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压信号为+5V,第二辅助电压信号为VCC-1。
如图4所示,开关切换模块用于接入外部使能信号并根据外部使能信号接入和断开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当其接入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时输出辅助供电电压信号VCC;主控模块的辅助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辅助供电电压信号VCC以工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开关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三极管Q2、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二稳压二极管Z2、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光电耦合器P2、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三极管Q3、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三十一电阻R31和第二电解电容EC2。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经过第十九电阻R19连接外部使能信号,其发射极经过第二十电阻R20接入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其发射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21接入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其集电极经过第二十二电阻R22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路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24与第二十三电阻R23并联;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过第二十五电阻R25和第二十六电阻R26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并经过第七电容C7接地,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连接还分别经过彼此并联的第八电容C8和第二十七电阻R27接地;第一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阳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阴极经过第二十八电阻R28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第二光电耦合器P2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其第三输入端接地;其第四输入端连接至第二十五电阻R25和第二十六电阻R26之间;其第三输出端经过第二十九电阻R29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其第四输出端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过第三十一电阻R31和第二电解电容EC2接地,其发射极接入第二辅助电压信号,其集电极经过第一电解电容EC1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一电解电容EC1并联,且其一端接地,其另一端用于输出辅助供电电压信号VCC。
其中,外部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到达第二十六电阻R26,从而使得第一光电耦合器P1的第一输入端有信号,此时第三三极管Q3导通,第二辅助电压信号为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供电,以使开关切换模块能够为主控模块供电主电源电路开始工作。反之,当外部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一辅助电压信号无法达到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三三极管Q3亦截止,因此第二辅助电压信号无法为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供电,主控模块无法工作,进而使得主电源电路关断。
如图5所示,过温保护模块包括第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一热敏电阻NTC1、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稳压二极管Z3、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三十五电阻R35、晶闸管U4、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十一电容C11、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第三二极管D3。
第三十二电阻R32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九电容C9接地还经过第一热敏电阻NTC1、第三十三电阻R33和第三十四电阻R34接地;第十电容C10与第三十四电阻R34并联;第三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接地,其阴极连接至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一热敏电阻NTC1之间;晶闸管U4的阳极接地,其阴极经过第三十五电阻R35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控制极连接至第三十三电阻R33和第三十四电阻R34之间还经过第三十八电阻R38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过第三十九电阻R39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还经过第四十电阻R40和第四十一电阻R41接地,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经过第三十七电阻R37与晶闸管U4的阴极连接还经过第三十六电阻R36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其基极连接至第四十电阻R40和第四十一电阻R41之间并经过第十一电容C11接地,其发射极接地。其中,该电路利用了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温度特性,在电路温度升高时,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阻值降低,使得第三十三电阻R33和第三十四电阻R34间的电位升高;当该点电位大于晶闸管U4的导通电压时,晶闸管U4的阳极和阴极导通,使得第四三极管Q4截止且第五三极管Q5导通;当第五三极管Q5导通时,主控模块的第二芯片U2的第二引脚的电压下降;第二芯片U2在检测到其第二引脚的电压下降时停止工作,以保护电路。
如图6所示,主控模块包括第二芯片U2、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十六电容C16、第一变压器T1、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四十八电阻R48、第四二极管D4、第四十九电阻R49、第六三极管Q6、第五十电阻R50、第五十一电阻R51、第五十二电阻R52、第十九电容C19、第五十三电阻R53、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三极管Q7和第八三极管Q8;第一变压器T1包括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
第二芯片U2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芯片的型号为NCP1252;其第一引脚作为主控模块第一电压信号反馈端经过第十二电容C12接地;其第二引脚作为主控模块的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其第三引脚作为主控模块的电流采样端并经过第十三电容C13接地;其第四引脚经过第四十二电阻R42接地;其第五引脚接地;其第六引脚经过第四十三电阻R43与第七三极管Q7和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其第七引脚作为辅助电源输入端经过第十五电容C15接地;其第八引脚经过第十四电容C14接地;第四十五电阻R45一端连接至BUS总线以接入直流母线电压,其另一端经过第四十六电阻R46和第四十七电阻R47接地;第四十四电阻R44与第四十七电阻R47并联;第十六电容C16一端连接至第四十六电阻R46和第四十七电阻R47之间还与第二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其另一端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地还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还与第五十三电阻R53的一端连接;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包括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和第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作为第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输出端与第五十三电阻R53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九电容C19一端与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五十电阻R50与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五十一电阻R51与第五十电阻R50并联;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接地并经过第五十二电阻R52接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经过第十七电容C17和第四十九电阻R49与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其非同名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并经过第十八电容C18与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与第十四电阻并联,且其阴极作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输出端,其阳极经过与第十七电容C17并联的第四十八电阻R48与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
如图7所示,正激电源模块接入并根据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稳定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正激电源模块由第五十四电阻R54、第五十五电阻R55、第四稳压二极管Z4、第五稳压二极管Z5、第一MOS管Q9、第七二极管D7、第五十六电阻R56、第五十七电阻R57、第五十八电阻R58、第五十九电阻R59、第六十电阻R60、第六十一电阻R61、第六十二电阻R62、第六十三电阻R63、第六十四电阻R64、第六十五电阻R65、第六十六电阻R66、第二十电容C20、第六十七电阻R67、第六十八电阻R68、第二MOS管Q10、第六稳压二极管Z6、第八二极管D8、第二十一电容C21、第八十七电阻R87、第八十八电阻R88、第二变压器T2、第六十九电阻R69、第七十电阻R70、第七十一电阻R71、第七十二电阻R72、第七十三电阻R73、第七十四电阻R74、第七十五电阻R75、第七十六电阻R76、第七十七电阻R77、第七十八电阻R78、第七十九电阻R79、第八十电阻R80、第八十一电阻R81、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三电阻R83、第八十四电阻R84、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八十九电阻R89、第九十电阻R90、第三电解电容EC3、第八十五电阻R85、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八十六电阻R86、第一电感器LF1、第一电感L1和第二十七电容C27组成。
其中,第五十四电阻R54的一端用于接入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第六十八电阻R68的一端用于接入第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由第三电解电容EC3、第八十五电阻R85和第八十六电阻R86组成,且第三电解电容EC3的正极作为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第一电感器LF1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其第一线圈的同名端与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六十六电阻R66的一端与主控模块的电流采样端连接。
如图8所示,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包括EMI滤波电路、整流桥BD1和二次滤波电路;其中,EMI滤波电路用于连接交流输入并滤波输出至整流桥BD1的输入端,整流桥BD1的输出端与BUS总线连接并输出直流母线电压,二次滤波电路串接于整流桥BD1的输出端和正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EMI滤波电路由第一保险丝F1、压敏电阻RZ1、第二电感器LF2、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三十电容C30、第九十一电阻R91、第九十二电阻R92、第九十三电阻R93、第九十四电阻R94、第三电感器LF3和第二热敏电阻NTC2组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二次滤波电路的由第四电解电容EC4、第五电解电容EC5、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三十三电容C33和第九十五电阻R95组成。
如图9所示,待机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BUS总线,由组成第三芯片U3、第二保险丝F2、第六电解电容EC6、第九十六电阻R96、第九十七电阻R97、第九十八电阻R98、第三十四电容C34、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三十五电容C35、第七电解电容EC7、第十四二极管D14、第九十九电阻R99、第三十六电容C36、第一百电阻R100、第一百零一电阻R101、第三变压器T3、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八电解电容EC8、第一百零二电阻R102和第十六二极管D16;其中,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输出第一辅助电压信号,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阴极输出第二辅助电压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芯片的型号为CR5565。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有效解决了负载电机启动时因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流增大进入过流保护无法正常输出的问题。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发明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发明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包括主控模块和正激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还包括:
分压模块,用于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并进行分压调整,得到第一电压信号;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信号,得到电流采样信号;
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所述电流采样信号,得到第二电压信号;
调压模块,用于接入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并按比例调整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
供电模块,用于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得到供电电压信号;
基准电压模块,用于接入所述供电电压信号,得到基准电压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接入所述供电电压信号、电流采样信号、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一电压信号,并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所述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时输出调压信号;
稳压模块,用于接入并根据所述调压信号拉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且输出反馈电压信号;所述主控模块接入所述反馈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反馈电压信号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正激电源模块接入并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稳定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入所述供电电压信号的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经分流的所述电流采样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接入所述基准电压信号的第三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第四信号输入端和用于输出所述调压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串接于开关电源输出回路中,其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以输出所述电流采样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并经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其另一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模块包括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六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五电阻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经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其另一端经过所述第八电阻接地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经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第二输入端经过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至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经过所述第十二电阻输出所述反馈电压信号;其第二输出端接地并经过所述第十三电阻接地;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跨接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芯片、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十六电阻和第一百电容;
所述第一芯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其第八引脚作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并经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其第七引脚作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其第六引脚作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其第五引脚作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并经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其第四引脚经过所述第十六电阻接地;其第三引脚作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入端并经过所述第六电容接地;其第二引脚作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和所述第八电阻之间;其第一引脚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一端连接并经过所述第四电容与其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一端经过所述第五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引脚和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十六电阻并联;所述第十五电阻另一端作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百电容与所述第八电阻并联;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七电阻一端连接至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
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十八电阻;所述第十八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待机电源模块和开关切换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辅助电源输入端和用于接入所述反馈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信号反馈端和;
所述待机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共同连接至BUS总线以接入直流母线电压,其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
所述开关切换模块用于接入外部使能信号并根据外部使能信号接入和断开所述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当其接入所述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和第二辅助电压信号时输出辅助供电电压信号;所述主控模块的辅助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辅助供电电压信号以工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二十七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二十九电阻、第三三极管、第三十电阻、第一电解电容、第三十一电阻和第二电解电容;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过所述第十九电阻连接外部使能信号,其发射极经过所述第二十电阻接入所述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其发射极经过所述第二十一电阻接入所述第一辅助电压信号,其集电极经过所述第二十二电阻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四电阻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并联;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所述第二十五电阻和所述第二十六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经过所述第七电容接地,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还分别经过所述彼此并联的所述第八电容和所述第二十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经过所述第二十八电阻接入开关电源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其第三输入端接地;其第四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十五电阻和所述第二十六电阻之间;其第三输出端经过所述第二十九电阻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第四输出端接地;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过所述第三十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解电容接地,其发射极接入所述第二辅助电压信号,其集电极经过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接地;所述第三十电阻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并联,且其一端接地,其另一端用于输出所述辅助供电电压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温保护模块;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第第三十二电阻、第一热敏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稳压二极管、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三十五电阻、晶闸管、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第十一电容、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三十二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九电容接地还经过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第三十三电阻和所述第三十四电阻接地;所述第十电容与所述第三十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其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十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热敏电阻之间;
所述晶闸管的阳极接地,其阴极经过所述第三十五电阻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控制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十三电阻和所述第三十四电阻之间还经过所述第三十八电阻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所述第三十九电阻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还经过所述第四十电阻和所述第四十一电阻接地,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经过所述第三十七电阻与所述晶闸管的阴极连接还经过所述第三十六电阻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基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十电阻和所述第四十一电阻之间并经过所述第十一电容接地,其发射极接地;
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还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的信号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第二芯片、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四十二电阻、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四十五电阻、第四十六电阻、第四十七电阻、第十六电容、第一变压器、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四十八电阻、第四二极管、第四十九电阻、第六三极管、第五十电阻、第五十一电阻、第五十二电阻、第十九电容、第五十三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三极管和第八三极管;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
所述第二芯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其第一引脚作为所述主控模块第一电压信号反馈端经过所述第十二电容接地;其第二引脚作为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电压信号反馈端;其第三引脚经过所述第十三电容接地;其第四引脚经过所述第四十二电阻接地;其第五引脚接地;其第六引脚经过所述第四十三电阻与所述第七三极管和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第七引脚作为辅助电源输入端经过所述第十五电容接地;其第八引脚经过所述第十四电容接地;
所述第四十五电阻一端连接至BUS总线以接入直流母线电压,其另一端经过所述第四十六电阻和所述第四十七电阻接地;所述第四十四电阻与所述第四十七电阻并联;所述第十六电容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十六电阻和所述第四十七电阻之间还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其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还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发射极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还与所述第五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包括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和第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容一端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五十电阻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一电阻与所述第五十电阻并联;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接地并经过所述第五十二电阻接地;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经过所述第十七电容和所述第四十九电阻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非同名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经过所述第十八电容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其发射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与所述第十四电阻并联,且其阴极作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输出端,其阳极经过与所述第十七电容并联的第四十八电阻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
CN202111204698.5A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Pending CN113824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4698.5A CN113824340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4698.5A CN113824340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340A true CN113824340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6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4698.5A Pending CN113824340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43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8166A (zh) * 2022-06-28 2022-10-18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源供电控制电路及电器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7356A1 (en) * 2001-12-06 2003-06-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2003180071A (ja) * 2001-12-07 2003-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1162869A (zh) * 2007-10-26 2008-04-16 东南大学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采样反馈电路
CN106160555A (zh) * 2016-07-04 2016-11-23 苏州迈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滤波pwm信号隔离功能的纯正弦波逆变器
CN106488607A (zh) * 2016-09-09 2017-03-0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电视机
CN109194134A (zh) * 2018-09-06 2019-01-11 西安锐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dc-dc电源模块
CN110266205A (zh) * 2019-06-20 2019-09-2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功率开关电源
CN216122242U (zh) * 2021-10-15 2022-03-22 厦门市科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7356A1 (en) * 2001-12-06 2003-06-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2003180071A (ja) * 2001-12-07 2003-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1162869A (zh) * 2007-10-26 2008-04-16 东南大学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采样反馈电路
CN106160555A (zh) * 2016-07-04 2016-11-23 苏州迈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滤波pwm信号隔离功能的纯正弦波逆变器
CN106488607A (zh) * 2016-09-09 2017-03-0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电视机
CN109194134A (zh) * 2018-09-06 2019-01-11 西安锐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dc-dc电源模块
CN110266205A (zh) * 2019-06-20 2019-09-2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功率开关电源
CN216122242U (zh) * 2021-10-15 2022-03-22 厦门市科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8166A (zh) * 2022-06-28 2022-10-18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源供电控制电路及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22242U (zh)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US8804379B2 (en) Flyback converter system and feedback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13824340A (zh) 一种过功率线性调压的开关电源
CN102832694B (zh) 大功率ups的辅助电源
CN201450455U (zh) 智能型输出电压可调的电源适配器
WO2022007696A1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照明电路及照明灯具
CN211630456U (zh) 一种共阳双路节能电源
CN109347316A (zh) 一种自动休眠的开关电源电路模块
CN102064679A (zh) 开关电源smps控制器,smps和控制smps的方法
CN211127226U (zh) 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移动医护工作站
CN209545442U (zh) 一种基于ld7538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07037517U (zh) 一种油烟机净化设备用的电源
CN204441855U (zh) 一种欠电压脱扣装置
CN208539653U (zh) 一种智能视频分析仪
CN202856640U (zh) 具有高精度过压保护的开关电源
CN208924105U (zh) 一种自动休眠的开关电源电路模块
CN114094886A (zh)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电源控制电路
CN219181405U (zh) 电气开关电源装置
CN112865517A (zh) 一种稳压可调节过压过流保护电源电路
CN209283098U (zh) 一种并联供电电路
CN111315079A (zh) 一种共阳双路节能电源
CN216720918U (zh) 一种磁控箱
CN210927455U (zh) 一种驱动器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CN211648551U (zh)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CN111648059A (zh) 一种刺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