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8551U -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8551U
CN211648551U CN201921699371.8U CN201921699371U CN211648551U CN 211648551 U CN211648551 U CN 211648551U CN 201921699371 U CN201921699371 U CN 201921699371U CN 211648551 U CN211648551 U CN 211648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i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iode
thi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93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岭
刑中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en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en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en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en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993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8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8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8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三控制芯片U3,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三电容C33的一端、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第二三级管Q2的E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三电容C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为定制电源,专门针对驱动器内部风扇设计的单路输出风机控制专用电源,本实用新型具有输入范围广、体积小巧、重量轻、恒压输出、纹波小、负载电流大、效率高、保护稳定可靠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驱动器(driver)从广义上指的是驱动某类设备的驱动硬件。
在计算机领域,驱动器指的是磁盘驱动器。通过某个文件系统格式化并带有一个驱动器号的存储区域。存储区域可以是软盘、CD、硬盘或其他类型的磁盘。单击"Windows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相应的图标可以查看驱动器的内容。
现有驱动器的风机没有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且输入范围小、不能恒压输出、纹波大、负载电流小、效率低、保护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三控制芯片U3,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三电容C33的一端、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E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三电容C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 D3的一端、第四十五电阻R45的一端、第一极性电容E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十五电阻R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极性电容 E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C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B端分别与第十四二极管D14的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D1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九电容C2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第一稳压管ZD1 的一端、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稳压管ZD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十一电容C3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极性电容E2的另一端均与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第六十电阻R6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十电阻R60与第六十一电阻R61串联,第六十一电阻R61与第六十二电阻R62串联,第六十二电阻R62与第六十三电阻R63串联,第六十三电阻R63与第六十四电阻R64串联,第六十四电阻R64与第六十五电阻R65串联,第六十五电阻R65与第六十六电阻R66串联,第六十六电阻R66与第六十七电阻R67串联,第六十七电阻R65与第六十八电阻R68串联,第六十八电阻R68与第六十九电阻R69的串联,所述第六十九电阻R69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十五电阻 R15的一端、第一电阻组L1的第二引脚、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四引脚、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三引脚与第一插装芯片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一引脚通过避雷器F1与所述第一插装芯片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L1由两个微调电阻和两个电阻串联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十电容C10并联,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D11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 U3的第二引脚、第一三极管Q1的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 的G端分别与第二稳压管ZD2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稳压管ZD2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五十一电阻R51 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十一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S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十一电阻R51与第五十二电阻R52并联,其中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三十五电容C35的一端、第三十四电容C34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五电容C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四电容C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 U1的第二引脚、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第三十六电容C36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十六电容C3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插座芯片,其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一端、第四极性电容E4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电性连接,其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九电阻R39 的另一端、第四极性电容E4的另一端、第二十五二极管D25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五二极管D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 U3的第十一引脚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插座芯片,其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第三极性电容E3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电性连接,其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 的另一端、第三极性电容E3的另一端、第二十六二极管D2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六二极管D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插座芯片、第五插座芯片,其中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五插座芯片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五插座芯片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五极性电容E5的一端、第六极性电容E6的一端、第七极性电容E7的一端、第八极性电容E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五极性电容E5的另一端、第六极性电容E6的另一端、第七极性电容E7的另一端、第八极性电容E8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一端、第七二极管 D7的一端、第八二极管D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二十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第二十二二极管D22并联,其中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七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与第二十三二极管D23并联,其中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五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与第二十四二极管D24并联,其中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九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与第十二极管D10并联,所述第十二极管D10与第九二极管D9并联,第九二极管D9与第八二极管D8并联;其中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D2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为DC-DC转化器控制芯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250V-1000V)P,N通过变频器内部母线输入进入电路板,经过保险丝(安全器件)及EMC滤波电路(滤除内外的电磁干扰)送至本实用新型,直流电压通过高频PWM控制器控制开关管,将直流电压加到DC-DC转化器的原边,经高频震荡,DC-DC转化器的付边感应出高频电压,再经高频整流,滤波得到直流电压,此时的直流电压是不稳压的,从主路输出端采样,和基准电压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通过隔离光耦控制电源原边的PWM,实时自动控制芯片的占空比,从而得到一个稳定的输出直流电压给负载(风机)供电,此外本实用新型电源还完善了过流,过压,过热及短路保护,使得本专利产品更加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为定制电源,专门针对驱动器内部风扇设计的单路输出风机控制专用电源,本实用新型具有输入范围广、体积小巧、重量轻、恒压输出、纹波小、负载电流大、效率高、保护稳定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三控制芯片U3,其中所述第三控制芯片 U3为DC-DC转化器控制芯片,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三电容C33的一端、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E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三电容C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 的一端、第四十五电阻R45的一端、第一极性电容E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十五电阻R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极性电容E1 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C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B端分别与第十四二极管D14的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D1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九电容C2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第一稳压管ZD1的一端、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4 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稳压管ZD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十一电容C3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极性电容E2的另一端均与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第六十电阻R6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十电阻R60与第六十一电阻R61串联,第六十一电阻R61与第六十二电阻R62串联,第六十二电阻R62与第六十三电阻R63串联,第六十三电阻R63与第六十四电阻R64串联,第六十四电阻R64与第六十五电阻R65串联,第六十五电阻R65与第六十六电阻R66串联,第六十六电阻R66与第六十七电阻R67串联,第六十七电阻R65与第六十八电阻R68串联,第六十八电阻R68与第六十九电阻R69的串联,所述第六十九电阻R69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一电阻组L1的第二引脚、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四引脚、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三引脚与第一插装芯片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一引脚通过避雷器F1与所述第一插装芯片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L1由两个微调电阻和两个电阻串联组成,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十电容C10并联,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D11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二引脚、第一三极管Q1的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G端分别与第二稳压管 ZD2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稳压管ZD2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五十一电阻R5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十一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S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十一电阻R51与第五十二电阻R52并联,其中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三十五电容C35的一端、第三十四电容C34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五电容C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四电容C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第三十六电容C36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十六电容C3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插座芯片,其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一端、第四极性电容E4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电性连接,其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第四极性电容E4的另一端、第二十五二极管D25 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五二极管D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插座芯片,其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第三极性电容E3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电性连接,其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第三极性电容E3的另一端、第二十六二极管D26 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六二极管D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插座芯片、第五插座芯片,其中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五插座芯片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五插座芯片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五极性电容 E5的一端、第六极性电容E6的一端、第七极性电容E7的一端、第八极性电容E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五极性电容E5的另一端、第六极性电容E6的另一端、第七极性电容E7的另一端、第八极性电容E8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一端、第八二极管D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二十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第二十二二极管D22并联,其中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七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与第二十三二极管D23并联,其中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五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与第二十四二极管D24并联,其中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九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与第十二极管D10并联,所述第十二极管D10 与第九二极管D9并联,第九二极管D9与第八二极管D8并联;其中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D2接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稳压范围广,不随输入电压的波动而波动(恒压输出),输入范围250VDC-1000VDC均能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的整机效率88%以上。
3.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功能强大,该电源带有完善的过流,过热,过压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一旦遇到输出过流,过热,过压电源就会自动保护,故障一旦排除就会自动恢复工作状态。
4.本实用新型的DC-DC转化器原边采用三层绝缘线(提高了安全性能),副边采用多股绞合线绕制(克服了因趋肤效应而带来的铜损及材料浪费),使得电源效率大大提高(由原来的80%提高到88%)。
5.本实用新型针对变频器工作设计出单端反激加正激开关电源,既能提供恒压输出又能够直接检测到输入端电压,节省空间以及成本。
6.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驱动电源和控制电源二合一(6路隔离驱动电源+24V隔离+5V±15V控制电源)既安全可靠又有效节约了成品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三控制芯片U3,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三电容C33的一端、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E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三电容C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第四十五电阻R45的一端、第一极性电容E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十五电阻R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极性电容E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C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B端分别与第十四二极管D14的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D1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九电容C2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第一稳压管ZD1的一端、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稳压管ZD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十一电容C3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极性电容E2的另一端均与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第六十电阻R6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十电阻R60与第六十一电阻R61串联,第六十一电阻R61与第六十二电阻R62串联,第六十二电阻R62与第六十三电阻R63串联,第六十三电阻R63与第六十四电阻R64串联,第六十四电阻R64与第六十五电阻R65串联,第六十五电阻R65与第六十六电阻R66串联,第六十六电阻R66与第六十七电阻R67串联,第六十七电阻R65与第六十八电阻R68串联,第六十八电阻R68与第六十九电阻R69的串联,所述第六十九电阻R69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一电阻组L1的第二引脚、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四引脚、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三引脚与第一插装芯片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组L1的第一引脚通过避雷器F1与所述第一插装芯片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L1由两个微调电阻和两个电阻串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十电容C10并联,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D11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二引脚、第一三极管Q1的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G端分别与第二稳压管ZD2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稳压管ZD2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五十一电阻R5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十一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S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十一电阻R51与第五十二电阻R52并联,其中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三十五电容C35的一端、第三十四电容C34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五电容C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四电容C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第三十六电容C36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十六电容C3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插座芯片,其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一端、第四极性电容E4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电性连接,其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第四极性电容E4的另一端、第二十五二极管D25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五二极管D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插座芯片,其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第三极性电容E3的一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电性连接,其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第三极性电容E3的另一端、第二十六二极管D2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六二极管D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插座芯片、第五插座芯片,其中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五插座芯片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五插座芯片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五极性电容E5的一端、第六极性电容E6的一端、第七极性电容E7的一端、第八极性电容E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四插座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第四插座芯片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五极性电容E5的另一端、第六极性电容E6的另一端、第七极性电容E7的另一端、第八极性电容E8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一端、第八二极管D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二十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第二十二二极管D22并联,其中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七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与第二十三二极管D23并联,其中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五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与第二十四二极管D24并联,其中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九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与第十二极管D10并联,所述第十二极管D10与第九二极管D9并联,第九二极管D9与第八二极管D8并联;其中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D2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为DC-DC转化器控制芯片。
CN201921699371.8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Active CN211648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9371.8U CN211648551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9371.8U CN211648551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8551U true CN211648551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9371.8U Active CN211648551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8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1280U (zh) 一种防雷击的电源适配器电路
CN105762767B (zh) 基于apfc的硬件保护电路
CN203352856U (zh) 带开路保护的电容降压led照明电源
CN207339642U (zh) 一种poe交换机直流电源
CN211648551U (zh) 一种风机专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CN203537236U (zh) 数字高频高压静电除尘器电源
CN204156616U (zh) 用于智能电网传感装置的自感应取电电路
CN103763815A (zh) 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双高恒流型led驱动电源
CN108199568A (zh) 一种抑制浪涌电流电路
CN202276293U (zh) 一种输出功率恒定的智能开关电源
CN207399162U (zh) 智能开关
CN204205954U (zh) 反激式隔离dc-dc电源
CN105576840A (zh) 用于智能电网传感装置的自感应取电电路
CN202871720U (zh) 一种自吸式双线圈欠压脱扣器电路
CN107666305A (zh) 智能开关
CN205160385U (zh) 一种基于印制电路板的电源转换器
CN203151366U (zh) 一种控制输出电压脉冲宽度的双电流环电路
CN201928483U (zh) 照明led恒流驱动电路
CN208707555U (zh) 一种压缩机驱动电路及控制器
CN208112507U (zh) 一种具有12v常输出功能的电动车专用的dc-dc12v25a转换器
CN105406733A (zh) 一种基于印制电路板的电源转换器
CN202310188U (zh) 一种led灯的驱动电源
CN202455034U (zh) 一种用于高压开关的涌流控制器的脱扣电路
CN201210560Y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插座
CN205283123U (zh) 一种用于光伏设备的交流防雷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