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160A -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4160A
CN113824160A CN202111111048.6A CN202111111048A CN113824160A CN 113824160 A CN113824160 A CN 113824160A CN 202111111048 A CN202111111048 A CN 202111111048A CN 113824160 A CN113824160 A CN 113824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virtual
voltage
output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10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必双
李启凯
王玉凤
付思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1110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4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4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50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out-of-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本地逆变器的传递函数,加入虚拟电感,使得本地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实现功率的解耦控制;S2、利用本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比值与虚拟电感系数相乘,得到自适应虚拟电感;S3、将步骤S1加入的虚拟电感和步骤S2得到的自适应虚拟电感相加,得到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S4、根据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与本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的dq轴电流分量,生成dq轴虚拟电压;S5、利用dq轴虚拟电压来补偿微电网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得到最终控制dq轴电压的电压基准值,最终实现无功功率的精确分配。

Description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电网孤岛运行控制方法主要分为3类,主从控制、对等控制和分层控制。当前实现孤岛模式下微电网多机并联运行的控制策略以下垂控制为主,下垂控制属于对等控制方法,采用这种控制方法时,微电网中各个DG(逆变器)根据本地信息实现调节,在不改变系统现有控制和保护策略情况下,随时可以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实现“即插即用”。
下垂控制原理是通过有差调节特性曲线实现负荷功率按容量分配,传统P-f与P-U下垂控制广泛应用于逆变器的控制中,它们具有各自的控制特点。在传统有功功率/频率(P-f)下垂控制中,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与输出频率成比例,输出无功功率与输出电压成比例。在与之对应的有功功率/电压(P-U)下垂控制中,输出无功功率与输出频率成比例,输出有功功率与输出电压成比例。由于现有各分布式电源地理位置的随机性,使得线路阻抗并不相等,采用下垂控制的微源不能完全依照额定容量成比例输出功率,这会导致部分微源过载、储能电池过放问题,造成系统环流大,甚至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输出功率的偏差,目前利用通信手段获取逆变器功率和母线电压数据来进行补偿控制,这增加了微电网的建设成本,并且会有通信延迟等问题,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具有的优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微电网预设的本地逆变器的传递函数,加入虚拟电感,使得本地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实现功率的解耦控制;
S2、利用本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比值与虚拟电感系数相乘,得到自适应虚拟电感;
S3、将步骤S1加入的虚拟电感和步骤S2得到的自适应虚拟电感相加,得到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
S4、根据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与本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的dq轴电流分量,生成dq轴虚拟电压;
S5、利用dq轴虚拟电压来补偿微电网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得到最终控制dq轴电压的电压基准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21
式中,ki为第i个逆变器的虚拟电感系数,Qi为第i个逆变器的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Ui为第i个逆变器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i的取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为:
Lvir=Lv+ΔLvi (22)
式中,Lv是虚拟电感,ΔLvi是自适应虚拟电感,Lvir是每个逆变器的总虚拟电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dq轴电压的电压参考值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22
式中,Ud_ref和Uq_ref分别为最终控制的电压基准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Ud和Uq分别为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ud_vir和uq_vir分别表示虚拟补偿电压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id和iq分别为逆变器输出口测量得到三相电流经过派克变换得到dq轴的电流分量,s表示拉普拉斯变换因子,ω表示角速度,Lvir是每个逆变器的总虚拟电感。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6、求解加入虚拟电感后并联的各逆变器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并将该相对输出无功误差与传统未加入虚拟电感的并联的各逆变器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进行比较。
进一步地,设定并联逆变器的数量为两台,分别为DG1、DG2,所述加入虚拟电感后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31
式中,e* Q1为加入虚拟电感后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Q1为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 Q1的一部分,e”Q1为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 Q1的另一部分,e'Q1与e”Q1之和为e* Q1,X1、X2分别为DG1和DG2的线路电抗,n1和n2分别为DG1和DG2的下垂系数,Q1、Q2分别为DG1和DG2的输出的无功功率,ω0为系统额定角速度,k1、k2分别为DG1和DG2的虚拟电感系数,U1、U2分别为DG1和DG2的输出电压幅值,Vpcc为PCC线路电压值;
所述传统未加入虚拟电感的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41
式中,eQ1为传统未加入虚拟电感的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
另一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其上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的步骤。
再一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其上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首先,根据微电网本地逆变器的传递函数,加入虚拟电感,使得本地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即基于虚拟电感将等效线路阻抗设计成感性),实现功率的解耦控制;其次,利用本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比值与虚拟电感系数相乘,得到自适应虚拟电感;再次,将前述的虚拟电感和自适应虚拟电感相加,得到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接着,根据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与本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的dq轴电流分量,生成dq轴虚拟电压;最后,利用dq轴虚拟电压来补偿下垂控制得到的电压参考值,得到最终的电压基准值。通过上述过程,本发明利用虚拟电感来消除线路阻抗差异引起的无功功率均分误差,减小环流,即先基于虚拟电感将等效线路阻抗设计成感性,以实现功率解耦;再根据无功功率均分机理,得出线路阻抗与相对无功功率误差之间存在的关系,引入虚拟感抗的自适应环节,达到在不检测线路阻抗参数的条件下,实现补偿线路阻抗差异造成的输出电压差的目的,进而提高无功功率均分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传统微电网多个微源逆变器并联等效结构图。
图2为图1中输出无功功率Q与电压U关系曲线。
图3为传统下垂控制结构框图。
图4为传统逆变器等效传递函数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图6为本发明引入虚拟阻抗后的逆变器传递函数框图。
图7为本发明Gu(s)、Z0'(s)和Z0(s)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引入自适应虚拟电感前后输出无功功率Q与电压U关系曲线。
图9为自适应虚拟阻抗补偿控制结构图。
图10为引入自适应虚拟电感前后仿真实验图。
图11为仿真实验引入自适应虚拟电感前后相电流波形图。
图12为应用本发明改进方法前后逆变器输出的功率波形。
图13为应用本发明改进方法前后逆变器输出的电流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更好地阐述本发明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本发明先对传统孤岛模式下微电网中多个微源逆变器并联的情形展开论述。
图1为孤岛模式下微电网多个微源逆变器并联等效结构图。参见图1,可以将各个微源等效为电压源,其中Ui是各个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i的取值为1,2,…,N,且N为大于1的正整数,VPCC是PCC(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线路电压幅值,δi是输出电压Ui和PCC线路电压VPCC之间的相位角差,Zi是线路阻抗,Ri是线路电阻,Li是线路电感,Xi是线路电抗,θi是线路阻抗角,Pi是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Qi是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
根据图1计算可得逆变器输出的有功、无功功率分别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61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62
在一般的微电网研究中,通常认为线路阻抗呈感性,则Zi≈Xii≈90°。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相角δi一般认为很小,即有sinδi≈δi,cosδi≈1。因此上式可化简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63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64
由上式可知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与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相位差有关,无功功率与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有关。电压相位差δi与角频率ωi满足ωi=dδi/dt,因此,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可实现对电压相位差的控制,进而调节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可调节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于是可得传统下垂控制方程为:
f=f0-mP (5)
U=U0-nQ (6)
式中f0和U0为逆变器空载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的指令值;m和n分别为有功、无功的下垂系数。
由公式(4)可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另一种形式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65
考虑相同下垂系数的两台逆变器并联,图2为采用传统下垂控制时两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分配情况,两台逆变器分别为DG1和DG2。线路的阻抗值是由实际的工程决定的,这使得两台逆变器DG1和DG2的等效输出阻抗往往不同。根据公式(7)和图2可以看出DG1的等效线路阻抗较大,但是却分配了较小的无功功率,图2中Q1表示DG1输出的无功功率,Q1'表示下垂系数增大为n'之后DG1输出的无功功率,Q2表示DG2输出的无功功率,Q'2表示下垂系数增大为n'之后DG2输出的无功功率,n表示下垂系数,n'表示增大后的下垂系数。由于线路阻抗的差异,导致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误差较大。增大下垂系数(图2中下垂实线示出,即n')可以减小两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差,但会引起严重的电压降落,甚至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为实现精确的无功功率分配,多个并联DG的下垂系数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71
其中,Qi *是额定输出无功功率,ni是下垂系数。
由于线路阻抗的不同,导致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均分误差。ΔQi是无功功率误差,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Qi可计算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72
结合公式(6)和(7)得: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73
通过公式(9)和(10)得: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74
多台逆变器并联运行稳定时,总输出无功功率是恒定的。因此,对于多个并联的DG,因此无功功率分配误差的总和满足:
ΔQ1+ΔQ2+…ΔQi=0 (12)
根据式(8)-(12),可计算出各并联DG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Qi。为简化计算和方便分析,在此推导出两台并联DG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75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76
图3为传统下垂控制结构框图,将分布式发电单元等效成恒定电压源Udc,输出电压经过LC滤波器滤波后为负荷供电。Rf是滤波电阻,Lf是滤波电感,Cf是滤波电容。电压和电流双环控制是逆变器常用控制方法,外部电压环控制的变量为负载电压,通常采取比例积分控制,Kup和Kui为其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内部电流环控制变量为电感电流,通常采取比例控制,Kip为其比例系数。Kpwm为逆变器等效放大增益,其数值正比于直流电压Udc
逆变器完整的运行控制过程如下所述:首先由功率计算环节测量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压和电流量并计算得到实际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然后下垂控制环依据下垂控制曲线自动调节逆变器的电压和频率期望值,并得到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瞬时值,再通过派克变换得到dq坐标轴下的电压期望值;再经过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后得到所需的调制信号;最后由SPWM控制器控制逆变器的晶闸管开断输出交流电压。
图4为逆变器等效传递函数框图。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将图3体现的双环控制原理图化简为控制框图。
根据图4所示的逆变器传递函数框图,可以推导出逆变器的戴维南等效模型为:
U0=Gu(s)·Uref-Zo(s)·I0 (15)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81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082
式中,U0是输出电压,I0是输出电流,Uref是电压参考值,Gu(s)为逆变器电压增益函数,其特性与逆变器的稳压能力有关;Z0(s)为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Kup和Kui为外部电压环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Kip为内部电流环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pwm为逆变器等效放大增益,其数值正比于直流电压Udc;s表示拉普拉斯变换因子。
理想情况下,期望通过参数的设计使得Gu(s)=1,Z0(s)=0,这样能确保逆变器输出电压完全跟踪参考电压。
在实际中低压微电网中线路阻抗为阻感性,这使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难以实现。为了满足低压微网中线路阻抗为感性的假设,本发明引入了“虚拟阻抗”。
具体地,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微电网预设的本地逆变器的传递函数,加入虚拟电感,使得本地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实现功率的解耦控制;
S2、利用本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比值与虚拟电感系数相乘,得到自适应虚拟电感;
S3、将步骤S1加入的虚拟电感和步骤S2得到的自适应虚拟电感相加,得到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
S4、根据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与本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的dq轴电流分量,生成dq轴虚拟电压;
S5、利用dq轴虚拟电压来补偿微电网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得到最终的电压基准值。
即本发明,首先,根据微电网预设的本地逆变器的传递函数,加入虚拟电感,使得本地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即基于虚拟电感将等效线路阻抗设计成感性),实现功率的解耦控制;其次,利用本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比值与虚拟电感系数相乘,得到自适应虚拟电感;再次,将前述的虚拟电感和自适应虚拟电感相加,得到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接着,根据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与本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的dq轴电流分量,生成dq轴虚拟电压;最后,利用dq轴虚拟电压来补偿下垂控制得到的电压参考值,得到最终的电压基准值。
图6为引入“虚拟阻抗”后的逆变器传递函数框图,虚线部分为虚拟电感环节,该方法用测量电流与虚拟电感的乘积作为参考电压的负反馈信号。逆变器的新的戴维南等效模型为:
U0′=Gu(s)·Uref-(Zo(s)+Gu(s)·sLv)I0 (18)
Zo′(s)=Zo(s)+Gu(s)·sLv (19)
U'0是逆变器加入虚拟电感之后的输出电压,Uref是电压参考值,I0是输出电流,Gu(s)为逆变器电压增益函数,其特性与逆变器的稳压能力有关;Z'o(s)为逆变器加入虚拟电感之后的等效输出阻抗,Lv表示确保等效线路阻抗为感性的虚拟电感。
图7为Gu(s)、Z0'(s)和Z0(s)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图,其中曲线1、曲线1’分别表示Gu(s)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图,曲线2、曲线2’分别表示Z0'(s)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图,曲线3、曲线3’分别表示Z0(s)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图。如图7所示,在基频下,电压增益函数Gu(s)=1,逆变器可以实现对输入量的无差追踪。等效线阻抗Zo(s)和Zo'(s)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图如图7所示,在基频下Zo'(s)的相移角几乎为90°,幅度为约-10dB。根据伯德图的原理,加入虚拟电感之后的等效阻抗可以计算出为1mH,与加入的虚拟电感值相等。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引入虚拟电感将等效线路阻抗设计为纯电感从而实现功率的解耦。
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无功功率分配的精度,本发明将本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输出电压幅值引入自适应虚拟电感控制器。每个DG的自适应虚拟电感可计算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101
式中,ki为第i个逆变器的虚拟电感系数,Qi为第i个逆变器的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Ui为第i个逆变器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i的取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
将自适应虚拟电感代入公式(13),可得逆变器DG1输出的无功误差: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111
式中,e* Q1为加入虚拟电感后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Q1为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 Q1的一部分,e”Q1为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 Q1的另一部分,e'Q1与e”Q1之和为e* Q1。X1、X2分别为DG1和DG2的线路电抗,n1和n2分别为DG1和DG2的下垂系数,Q1、Q2分别为DG1和DG2的输出的无功功率,ω0为系统额定角速度,k1、k2分别为DG1和DG2的虚拟电感系数,U1、U2分别为DG1和DG2的输出电压幅值,Vpcc为PCC线路电压值。
为验证本发明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的可靠性,根据公式(13)与(21)可知,通过逆变器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进行验证。即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步骤:
S6、求解加入虚拟电感后并联的各逆变器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并将该相对输出无功误差与传统未加入虚拟电感的并联的各逆变器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进行比较。
具体地,对比公式(13)与(21)可知,e'Q1与原始的功率偏差eQ1相近,但由于增加自适应虚拟电感,其值稍微小于原始无功功率偏差。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引入对功率偏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e”Q1上,下面结合图8对其进行分析。
为简化分析,假设DG1和DG2的下垂系数相等,n1=n2,两个自适应虚拟电感系数的取值相同,k1=k2,DG1的线路电抗X1大于DG2的线路电抗X2,即X1>X2。根据分析可知e'Q1<0,图8可知当X1>X2时,Q1<Q2,U1>U2,由此可以推出e”Q1>0,则|e* Q1|<|eQ1|,则这种控制方法能够减小无功功率偏差。理想情况下,增加虚拟电感后,图8中原本稳定运行于点A、点B的DG1和DG2沿下垂曲线移动,最后稳定于C点和D点。实际运行时通过合理选择系数k,可以改善电压偏差幅度,使得各DG输出的无功功率的偏差减小,达到目标输出精度。
综上所述应用虚拟电感的方法,可以得到每个DG的总虚拟电感如下:
Lvir=Lv+ΔLvi (22)
式中,Lv是确保等效线路阻抗为电感的虚拟电感,ΔLvi是自适应虚拟电感部分,Lvir是每个DG单元的总虚拟电感。
在d轴和q轴上引入总虚拟电感后的电压基准值可以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121
式中,Ud_ref和Uq_ref分别为最终控制的电压基准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Ud和Uq分别为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ud_vir和uq_vir分别表示虚拟补偿电压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id和iq分别为逆变器输出口测量得到三相电流经过派克变换得到dq轴的电流分量,s表示拉普拉斯变换因子,ω表示角速度,Lvir是每个逆变器的总虚拟电感。
参见图9,本发明利用本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比值与虚拟电感系数相乘,得到自适应虚拟电感。将前面得到的虚拟电感和自适应虚拟电感相加得到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逆变器输出口测量得到三相电流经过派克变换得dq轴电流分量id和iq,按照公式(23)计算得到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虚拟补偿电压值ud_vir和uq_vir,再结合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可以得到最终控制的dq轴电压ud_ref和uq_ref,最后将电压参考值输入到所示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结构中,从而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
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自适应虚拟阻抗策略的可行性,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微电网系统仿真模型。设计2台容量相等的逆变器并联运行,共同为线性负载(包括负载1、负载2和负载3)供电,具体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建微电网系统的相关参数表
Figure BDA0003270136060000131
在t=0~3.0s期间,微电网接入负载1和负载2运行。负载2在t=3.0s时断开,负载3在t=4.0~5.0s时接入。在t=0~2.0s时,采用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在t=2.0s时,采用所提出的自适应虚拟电感控制策略。
在稳态时,可以得到图10中(a)所示的准确的有功功率分配,图10中(b)显示了无功功率分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t=2.0s时,采用所提出的自适应虚拟电感控制策略,无功功率分配精度显著提高,在不同的负载条件和微网结构下,可以保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准确分配。在图10中(c)采用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DG1和DG2的无功功率分配误差Qerr_i(Qerr_1、Qerr_2)分别为46%和48%。采用该控制策略,无功功率分配误差Qerr_i分别控制在2%和1.5%。在图10中(d),在t=2.0s~5.0s期间,虚拟电感自适应地改变以补偿线路电感的差异,ΔLv1是DG1加入的自适应虚拟电感,ΔLv2是DG2加入的自适应虚拟电感。
DG1和DG2的输出电流仿真结果如图11所示,i1表示DG1的输出电流,i2表示DG2的输出电流,系统的环流ih为DG1的输出电流与DG2的输出电流之差。当采用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时,系统的环流约为5.0A,而采用该方法时,系统的环流可降低到0.5A以内。
图12和图13分别为在加入自适应虚拟电感控制前后逆变器输出功率分配精度变化和系统环流大小变化的实验波形。在t1之前,微电网接入负载1和负载2运行。负载2在t2时断开,负载3在t3时接入。在t1之前,采用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在t1之后,采用所提出的自适应虚拟电感控制策略。实验参数在表1中列出。图12中Q1表示逆变器DG1输出的无功功率,Q2表示逆变器DG2输出的无功功率,P1是逆变器DG1输出的有功功率,P2是逆变器DG2输出的有功功率。图13中i1表示逆变器DG1的输出电流,i2表示逆变器DG2的输出电流。
由图12和13可以看出,t1时刻之前采用传统下垂控制时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分配精度较差,系统的环流较大。由图12可以看出在加入自适应虚拟电感控制策略后,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分配精度大大提高,分配误差低于2%。在加入自适应虚拟电感前后,有功功率分配不发生变化。图13中(a)表示t1时刻之前采用传统下垂控制方法时,逆变器DG1与DG2的输出电流波形图;(b)表示t1时刻之后采用本发明下垂控制方法时,逆变器DG1与DG2的输出电流波形图;(c)表示t2时刻之后,t3时刻之前采用本发明下垂控制方法时,逆变器DG1与DG2的输出电流波形图;(d)表示t3时刻之后采用本发明下垂控制方法时,逆变器DG1与DG2的输出电流波形图。由图13可以看出,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作用之前,两逆变器输出的电流幅值和相位差较大,系统环流较大。在加入自适应虚拟电感控制策略后,两逆变器输出的电流幅值和相位差几乎为零,系统环流几乎没有。以上实验结果完美地与仿真结果相契合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微电网预设的本地逆变器的传递函数,加入虚拟电感,使得本地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实现功率的解耦控制;
S2、利用本地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比值与虚拟电感系数相乘,得到自适应虚拟电感;
S3、将步骤S1加入的虚拟电感和步骤S2得到的自适应虚拟电感相加,得到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
S4、根据总的自适应虚拟电感与本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的dq轴电流分量,生成dq轴虚拟电压;
S5、利用dq轴虚拟电压来补偿微电网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得到最终控制dq轴电压的电压基准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Figure FDA0003270136050000011
式中,ki为第i个逆变器的虚拟电感系数,Qi为第i个逆变器的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Ui为第i个逆变器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i的取值为大于1的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
Lvir=Lv+ΔLvi (22)
式中,Lv是虚拟电感,ΔLvi是自适应虚拟电感,Lvir是每个逆变器的总虚拟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电压基准值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70136050000021
式中,Ud_ref和Uq_ref分别为最终控制的电压基准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Ud和Uq分别为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ud_vir和uq_vir分别表示虚拟补偿电压值在dq轴的电压分量,id和iq分别为逆变器输出口测量得到三相电流经过派克变换得到dq轴的电流分量,s表示拉普拉斯变换因子,ω表示角速度,Lvir是每个逆变器的总虚拟电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6、求解加入虚拟电感后并联的各逆变器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并将该相对输出无功误差与传统未加入虚拟电感的并联的各逆变器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进行比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并联逆变器的数量为两台,分别为DG1、DG2,所述加入虚拟电感后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为:
Figure FDA0003270136050000022
式中,e* Q1为加入虚拟电感后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Q1为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 Q1的一部分,e”Q1为相对输出无功误差e* Q1的另一部分,e'Q1与e”Q1之和为e* Q1,X1、X2分别为DG1和DG2的线路电抗,n1和n2分别为DG1和DG2的下垂系数,Q1、Q2分别为DG1和DG2输出的无功功率,ω0为系统额定角速度,k1、k2分别为DG1和DG2的虚拟电感系数,U1、U2分别为DG1和DG2的输出电压幅值,Vpcc为PCC线路电压值;
所述传统未加入虚拟电感的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为:
Figure FDA0003270136050000031
式中,eQ1为传统未加入虚拟电感的DG1的相对输出无功误差。
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11048.6A 2021-09-18 2021-09-18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Pending CN113824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1048.6A CN113824160A (zh) 2021-09-18 2021-09-18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1048.6A CN113824160A (zh) 2021-09-18 2021-09-18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160A true CN113824160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20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1048.6A Pending CN113824160A (zh) 2021-09-18 2021-09-18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41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1055A (zh) * 2022-08-03 2022-09-02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多逆变器并联自适应控制方法、装置及多逆变并联系统
CN117039939A (zh) * 2023-10-08 2023-11-1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耦合火电机组调频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1055A (zh) * 2022-08-03 2022-09-02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多逆变器并联自适应控制方法、装置及多逆变并联系统
US11791745B1 (en) 2022-08-03 2023-10-17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Adaptive control method for multiple inverters in parallel and system with multiple inverters in parallel
CN117039939A (zh) * 2023-10-08 2023-11-1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耦合火电机组调频系统和方法
CN117039939B (zh) * 2023-10-08 2024-01-3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耦合火电机组调频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0997B2 (en) Power system stabilization using distributed inverters
CN109149620B (zh) 一种自储能多端柔直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629837B (zh) 基于电压零矢量前馈的并联三相并网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
CN111541274A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特性的孤岛微电网控制策略
CN110460099B (zh) 公共负载公共连接点pcc电压暂态补偿前馈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CN113824160A (zh)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感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调节方法
CN110601221B (zh) 多电压源型变换器接入中压直流系统的电压稳定控制方法
CN111431219A (zh) 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网无功功率精确分配方法
CN113285486B (zh) 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并联逆变器间环流的控制方法
CN110797912A (zh) 应用至微电网的微源逆变器的下垂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24021206A1 (zh) 一种基于构网型变流器的储能系统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003327B (zh) 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的并网预同步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6073412B (zh) 飞轮储能单元的控制方法及飞轮储能单元的控制器和介质
Ganesh et al. Development of simple technique for STATCOM for voltage regulation and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Firdaus et al. Auxiliary signal‐assisted droop‐based secondary frequency control of inverter‐based PV microgrids for improvement in power sharing and system stability
CN112086996B (zh) 一种基于Agent的并联逆变器改进下垂控制方法
CN111835028A (zh)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13078683B (zh) 电压源型变流器的复合功率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441511A (zh) 一种逆变器多参数协同自适应vsg并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597975A (zh) 并联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15036929A (zh) 一种并联apf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24980B (zh) 一种mmc-hvdc控制器设计方法
Bai et al. Research on Improved Droop Control Strategy of Microsource Inverter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CN109378847B (zh) 一种微电网储能pcs控制系统和方法
Nazib et al. High quality voltage regulation of single phase autonomous microgrids under nonlinear load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