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3920B - 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3920B
CN113823920B CN202111244290.0A CN202111244290A CN113823920B CN 113823920 B CN113823920 B CN 113823920B CN 202111244290 A CN202111244290 A CN 202111244290A CN 113823920 B CN113823920 B CN 113823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hinged
twenty
tail en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42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3920A (zh
Inventor
杜云松
乔重欣
管仁季
党朋朝
吴润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2442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39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3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3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3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3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02Details
    • H01Q19/04Means for collapsing H-antennas or Yagi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所述的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包括引向机构、有源振子机构、反射机构和剪叉式直线驱动机构。通过主杆中心一对电动推杆的顺序运动,继而分别带动两端剪叉机构的伸展,从而实现引向端和反射端天线振子的一次性快速自动收缩和折叠,大大提高了自动折展的效率的同时满足了该类电磁波接发设备运输和储存时的小尺寸结构要求。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具有伸缩快速、效率高、故障率低的特点,能够实现全天候自动展开和折叠。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射端行波天线之一的八木天线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波收发设备,于20世纪20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具有高方向性、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设备中。一般包括有源振子、无源反射器和无源引向器,且相互之间平行排列而成。通常情况下,反射器比有源振子长度长,引向器比有源振子长度短,有源振子位于无源反射器和有源反射器之间,无源反射器能够削弱从这个方向传来的或者这个方向发射的电磁波的作用,其中,引向器越多,方向越尖锐、增益越高。尤其是在侧向以及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已经出现了可以折叠的八木雷达天线,但是都需要人工介入进行折叠和展开操作,不仅展开尺寸小,更重要的是,需要准备时长较长,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八木天线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随着八木雷达天线在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新的设计使它不断适应新的严苛的应用环境条件。在野外应用时,通常需要雷达天线具有较大的伸展面积,并进行姿态调整,以最短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开展各项工作,于此同时,运输过程中,又需要其具有较小的占地尺寸,以容纳更多关键设备,增加整机利用率,同时便于不同地形的运输和储藏。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提出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的应用,进行不同运动姿态的调整,提高姿态调整效率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该装置包括反射机构、有源振子机构、引向机构和剪叉式直线驱动机构四部分组成。
所述反射机构的结构是:反射端顶块1与铰链连杆2相铰接,反射端顶块1与第一连杆3相铰接,反射端顶块1与第七连杆72、第一连杆3相铰接,第一连杆3与第七连杆72相铰接,铰链连杆2与第一无源振子4相固接,第一伸缩铰链杆5与第一无源振子4相铰接,第一伸缩杆6在第一伸缩铰链杆5中滑动,第一伸缩杆6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铰接,铰链第二连杆73与第八无源振子71相固接,第二伸缩铰链杆70与第八无源振子71相铰接,第二伸缩杆69在第二伸缩铰链杆70中滑动,第二伸缩杆69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铰接,第一连杆3与第九连杆68末端相铰接,第九连杆68与第十连杆67末端相铰接,第十连杆67与第四连杆10末端相铰接,第四连杆10与第十二连杆65末端相铰接,第十二连杆65与第六连杆12末端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四连杆63末端相铰接,第七连杆72与第二连杆7末端相铰接,第二连杆7与第三连杆8末端相铰接,第三连杆8与第十一连杆66末端相连接,第十一连杆66与第五连杆11末端相铰接,第五连杆11与第十三连杆64末端相铰接,第十三连杆64与第八连杆13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九连杆61与第八连杆13末端相铰接,主套筒21与第二十九连杆61、第三十连杆62末端铰接,第二连杆7与第九连杆68中心相铰接,第二连杆7中心和第九连杆68中心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铰接,反射端第三套筒74在反射端第二套筒9中滑动,第三连杆8与第十连杆67中心相铰接,第四连杆10与第十一连杆66中心相铰接,第五连杆11与第十二连杆65中心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三连杆64中心相铰接,第八连杆13和第十四连杆63中心与反射端第三套筒14铰接。
所述有源振子机构的结构是:反射端第一套筒14与第一转向杆15相铰接,反射端第二套筒9在反射端第一套筒14中滑动,第一转向杆15与第一有源振子组17相铰接,信号发射器16与主套筒21相固接,第一有源振子组17通过第一轴联器18相互连接,反射端第一套筒14与第二转向杆60相铰接,第二转向杆60与第二有源振子组59相铰接,第一有源振子组17由第一有源振子75、第二有源振子78、第三有源振子80组成,第一有源振子组17通过第一轴连器18相连接,第一轴联器18由上端轴连器76、固接轴77和下端轴连器79组成,上端轴连器76与固接轴77通过十字滑块连接,下端轴连器79与固定轴77通过十字滑块连接,上端轴连器76与第一有源振子75固接,固接轴77与第二有源振子78固接,下端轴连器79与第三有源振子80固接,第二有源振子组59由第四有源振子81、第五有源振子84、第六有源振子86组成,第二有源振子组59通过第二轴连器58相连接,第二轴联器58由上端轴连器82、固接轴83和下端轴连器85组成,上端轴连器82与固接轴83通过十字滑块连接,下端轴连器85与固定轴83通过十字滑块连接,上端轴连器82与第四有源振子81固接,固接轴83与第五有源振子84固接,下端轴连器85与第六有源振子86固接。
所述引向机构的结构是:第一振子连接杆19两端分别与第一有源振子组17、第二无源振子20相铰接,第二无源振子20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三伸缩杆23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三伸缩杆23在第三伸缩铰链杆25中滑动,第三伸缩铰链杆25与第三无源振子26相铰接,引向端第一套筒24在主套筒21中滑动,第二振子连接杆57两端分别与第二有源振子组59、第七无源振子56相铰接,第七无源振子56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四伸缩杆54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四伸缩杆54在第四伸缩铰链杆52中滑动,伸缩铰链连杆52与第六无源振子51相铰接,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二连杆53末端相铰接,第十五连杆22和第二十二连杆53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三连杆49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三连杆49与第二十四连杆48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四连杆48与第十八连杆30末端相铰接,第十八连杆30与第二十六连杆46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六连杆46与第二十连杆32末端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八连杆41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二连杆53与第十六连杆27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与第十七连杆28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28与第二十五连杆47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五连杆47与第十九连杆31末端相铰接,第十九连杆31与第二十七连杆45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七连杆45与第二十一连杆37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与第二十三连杆49中心相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中心和第二十三连杆49中心与引向端第一套筒24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28与第二十四连杆48中心相铰接,第十八连杆30与第二十五连杆47中心相铰接,第十九连杆31与第二十六连杆46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七连杆45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中心和第二十七连杆45中心与引向端第二套筒29末端相铰接,引向端第二套筒29与第五伸缩杆33相铰接,第五伸缩杆33在第五伸缩铰链杆35中滑动,第五伸缩铰链杆35与第四无源振子36相铰接同时也与振子连接杆38相铰接,引向端第二套筒29与第六伸缩杆44相铰接,第六伸缩杆44在第六伸缩铰链杆43中滑动,第六伸缩铰链杆43与第五无源振子42相铰接同时也与振子连接杆40相铰接,引向端第三套筒34在引向端第二套筒29中滑动,引向端顶块39与引向端第三套筒34相固接,引向端顶块39与二十八连杆41末端和第二十一连杆37末端相铰接,振子连接架50与引向端第一套筒24固接,同时与第六无源振子51和第三无源振子26铰接,驱动固定板55与主套筒21固接,驱动固定板55两端与反射端电动推杆87和引向端电动推杆88相固接。
所述剪叉式直线驱动机构的结构是:第一连杆3与第七连杆72末端相铰接,第一连杆3与第九连杆68末端相铰接,同时第一连杆3与第九连杆68末端与反射端顶块1铰接,第九连杆68与第十连杆67末端相铰接,第十连杆67与第四连杆10末端相铰接,第四连杆10与第十二连杆65末端相铰接,第十二连杆65与第六连杆12末端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四连杆63末端相铰接,第七连杆72与第二连杆7末端相铰接,第二连杆7与第三连杆8末端相铰接,第三连杆8与第十一连杆66末端相连接,第十一连杆66与第五连杆11末端相铰接,第五连杆11与第十三连杆64末端相铰接,第十三连杆64与第八连杆13末端相铰接,第三十连杆62与第十四连杆63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九连杆61与第八连杆13末端相铰接,主套筒21与第二十九连杆61、第三十连杆62末端铰接第二连杆7与第九连杆68中心相铰接,同时第二连杆7与第九连杆68中心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铰接,第三连杆8与第十连杆67中心相铰接,第四连杆10与第十一连杆66中心相铰接,第五连杆11与第十二连杆65中心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三连杆64中心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三连杆64中心相铰接,第八连杆13和第十四连杆63中心与反射端第三套筒14铰接,从而构成反射端剪叉结构,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二连杆53末端相铰接,同时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二连杆53与主套筒21铰接,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三连杆49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三连杆49与第二十四连杆48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四连杆48与第十八连杆30末端相铰接,第十八连杆30与第二十六连杆46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六连杆46与第二十连杆32末端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八连杆41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二连杆53与第十六连杆27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与第十七连杆28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28与第二十五连杆47末端相连接,第二十五连杆47与第十九连杆31末端相铰接,第十九连杆31与第二十七连杆45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七连杆45与第二十一连杆37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一连杆37与第二十八连杆41末端相铰接,同时第二十一连杆37与第二十八连杆41末端与引向端顶块39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与第二十三连杆49中心相铰接,同时第十六连杆27与第二十三连杆49中心与引向端第一套筒24铰接,第十七连杆28与第二十四连杆48中心相铰接,第十八连杆30与第二十五连杆47中心相铰接,第十九连杆31与第二十六连杆46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七连杆45中心相铰接,同时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七连杆45中心与引向端第二套筒29铰接,从而构成引向端剪叉机构。同时引向端电动推杆88与反射端电动推杆87位于主套筒21中,反射端电动推杆87的二级推杆与反射端第一套筒14末端相固接,引向端电动推杆88的二级推杆与引向端第一套筒24相固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通过采用机械式剪叉机构,能够迅速准确实现雷达天线振子的展开与收缩,提高展开与收缩效率,将单次时间控制在半分钟以内;
2.本发明所述的折展装置由一对剪叉式直线驱动机构控制天线的自动展开和折叠,直线驱动机构带动套筒和振子运动,可以实现不同展开速度调节,展开后可以实现状态自锁;
3.本发明所述的有源振子组通过在一定斜率的固定环上转动,实现有源振子组从X型的展开状态到平行折叠状态的自动变化,在满足有源振子组展开要求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减小折叠后的尺寸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天线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天线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有源振子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驱动部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有源振子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反射机构的结构是:反射端顶块1与铰链连杆2相铰接,反射端顶块1与第一连杆3相铰接,反射端顶块1与第七连杆72、第一连杆3相铰接,第一连杆3与第七连杆72相铰接,铰链连杆2与第一无源振子4相固接,第一伸缩铰链杆5与第一无源振子4相铰接,第一伸缩杆6在第一伸缩铰链杆5中滑动,第一伸缩杆6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铰接,铰链第二连杆73与第八无源振子71相固接,第二伸缩铰链杆70与第八无源振子71相铰接,第二伸缩杆69在第二伸缩铰链杆70中滑动,第二伸缩杆69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铰接,第一连杆3与第九连杆68末端相铰接,第九连杆68与第十连杆67末端相铰接,第十连杆67与第四连杆10末端相铰接,第四连杆10与第十二连杆65末端相铰接,第十二连杆65与第六连杆12末端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四连杆63末端相铰接,第七连杆72与第二连杆7末端相铰接,第二连杆7与第三连杆8末端相铰接,第三连杆8与第十一连杆66末端相连接,第十一连杆66与第五连杆11末端相铰接,第五连杆11与第十三连杆64末端相铰接,第十三连杆64与第八连杆13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九连杆61与第八连杆13末端相铰接,主套筒21与第二十九连杆61、第三十连杆62末端铰接,第二连杆7与第九连杆68中心相铰接,第二连杆7中心和第九连杆68中心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铰接,反射端第三套筒74在反射端第二套筒9中滑动,第三连杆8与第十连杆67中心相铰接,第四连杆10与第十一连杆66中心相铰接,第五连杆11与第十二连杆65中心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三连杆64中心相铰接,第八连杆13和第十四连杆63中心与反射端第三套筒14铰接。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有源振子机构的结构是:反射端第一套筒14与第一转向杆15相铰接,第一转向杆15与第一有源振子组17相铰接,信号发射器16与主套筒21相固接,第一有源振子组17通过第一轴联器18相互连接,反射端第一套筒14与第二转向杆60相铰接,第二转向杆60与第二有源振子组59相铰接,第一有源振子组17由第一有源振子75、第二有源振子78、第三有源振子80组成,第一有源振子组17通过第一轴连器18相连接,第一轴联器18由上端轴连器76、固接轴77和下端轴连器79组成,上端轴连器76与固接轴77通过十字滑块连接,下端轴连器79与固定轴77通过十字滑块连接,上端轴连器76与第一有源振子75固接,固接轴77与第二有源振子78固接,下端轴连器79与第三有源振子80固接,第二有源振子组59由第四有源振子81、第五有源振子84、第六有源振子86组成,第二有源振子组59通过第二轴连器58相连接,第二轴联器58由上端轴连器82、固接轴83和下端轴连器85组成,上端轴连器82与固接轴83通过十字滑块连接,下端轴连器85与固定轴83通过十字滑块连接,上端轴连器82与第四有源振子81固接,固接轴83与第五有源振子84固接,下端轴连器85与第六有源振子86固接。
如图1所示和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引向机构的结构是:第一振子连接杆19两端分别与第一有源振子组17、第二无源振子20相铰接,第二无源振子20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三伸缩杆23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三伸缩杆23在第三伸缩铰链杆25中滑动,第三伸缩铰链杆25与第三无源振子26相铰接,引向端第一套筒24在主套筒21中滑动,第二振子连接杆57两端分别与第二有源振子组59、第七无源振子56相铰接,第七无源振子56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四伸缩杆54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四伸缩杆54在第四伸缩铰链杆52中滑动,伸缩铰链连杆52与第六无源振子51相铰接,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二连杆53末端相铰接,第十五连杆22和第二十二连杆53与主套筒21相铰接,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三连杆49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三连杆49与第二十四连杆48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四连杆48与第十八连杆30末端相铰接,第十八连杆30与第二十六连杆46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六连杆46与第二十连杆32末端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八连杆41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二连杆53与第十六连杆27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与第十七连杆28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28与第二十五连杆47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五连杆47与第十九连杆31末端相铰接,第十九连杆31与第二十七连杆45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七连杆45与第二十一连杆37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与第二十三连杆49中心相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中心和第二十三连杆49中心与引向端第一套筒24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28与第二十四连杆48中心相铰接,第十八连杆30与第二十五连杆47中心相铰接,第十九连杆31与第二十六连杆46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七连杆45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中心和第二十七连杆45中心与引向端第二套筒29末端相铰接,引向端第二套筒29与第五伸缩杆33相铰接,第五伸缩杆33在第五伸缩铰链杆35中滑动,第五伸缩铰链杆35与第四无源振子36相铰接同时也与振子连接杆38相铰接,引向端第二套筒29与第六伸缩杆44相铰接,第六伸缩杆44在第六伸缩铰链杆43中滑动,第六伸缩铰链杆43与第五无源振子42相铰接同时也与振子连接杆40相铰接,引向端第三套筒34在引向端第二套筒29中滑动,引向端顶块39与引向端第三套筒34相固接,引向端顶块39与二十八连杆41末端和第二十一连杆37末端相铰接,振子连接架50与引向端第一套筒24固接,同时与第六无源振子51和第三无源振子26铰接,驱动固定板55与主套筒21固接,驱动固定板55两端与反射端电动推杆87和引向端电动推杆88相固接。
如图1所示和图4所示,所述的剪叉式直线驱动机构的结构是:第一连杆3与第七连杆72末端相铰接,第一连杆3与第九连杆68末端相铰接,同时第一连杆3与第九连杆68末端与反射端顶块1铰接,第九连杆68与第十连杆67末端相铰接,第十连杆67与第四连杆10末端相铰接,第四连杆10与第十二连杆65末端相铰接,第十二连杆65与第六连杆12末端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四连杆63末端相铰接,第七连杆72与第二连杆7末端相铰接,第二连杆7与第三连杆8末端相铰接,第三连杆8与第十一连杆66末端相连接,第十一连杆66与第五连杆11末端相铰接,第五连杆11与第十三连杆64末端相铰接,第十三连杆64与第八连杆13末端相铰接,第三十连杆62与第十四连杆63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九连杆61与第八连杆13末端相铰接,主套筒21与第二十九连杆61、第三十连杆62末端铰接,第二连杆7与第九连杆68中心相铰接,同时第二连杆7与第九连杆68中心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铰接,第三连杆8与第十连杆67中心相铰接,第四连杆10与第十一连杆66中心相铰接,第五连杆11与第十二连杆65中心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三连杆64中心相铰接,第六连杆12与第十三连杆64中心相铰接,第八连杆13和第十四连杆63中心与反射端第三套筒14铰接,从而构成反射端剪叉结构,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二连杆53末端相铰接,同时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二连杆53与主套筒21铰接,第十五连杆22与第二十三连杆49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三连杆49与第二十四连杆48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四连杆48与第十八连杆30末端相铰接,第十八连杆30与第二十六连杆46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六连杆46与第二十连杆32末端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八连杆41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二连杆53与第十六连杆27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与第十七连杆28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28与第二十五连杆47末端相连接,第二十五连杆47与第十九连杆31末端相铰接,第十九连杆31与第二十七连杆45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七连杆45与第二十一连杆37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一连杆37与第二十八连杆41末端相铰接,同时第二十一连杆37与第二十八连杆41末端与引向端顶块39铰接,第十六连杆27与第二十三连杆49中心相铰接,同时第十六连杆27与第二十三连杆49中心与引向端第一套筒24铰接,第十七连杆28与第二十四连杆48中心相铰接,第十八连杆30与第二十五连杆47中心相铰接,第十九连杆31与第二十六连杆46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七连杆45中心相铰接,同时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七连杆45中心与引向端第二套筒29铰接,从而构成引向端剪叉机构。同时引向端电动推杆88与反射端电动推杆87位于主套筒21中,反射端电动推杆87的二级推杆与反射端第一套筒14末端相固接,引向端电动推杆88的二级推杆与引向端第一套筒24相固接。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的工作过程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和图4所示,位于主套筒21中的反射端电动推杆87的二级推杆推动反射端第一套筒14末端,继而带动由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第四连杆10、第五连杆11、第六连杆12、第二第七连杆72、第八连杆13、第九连杆68、第十连杆67、第十一连杆66、第十二连杆65、第十三连杆64、第十四连杆63、第二十九连杆61、第三十连杆62所组成的剪叉机构向远离反射端电动推杆87的方向运动,第一连杆3和第七连杆72一同铰接的反射端顶块1向远离反射端电动推杆87的方向运动,第二连杆7与第九连杆68一同铰接的反射端第二套筒9向远离反射端电动推杆87的方向运动,由于反射端顶块1与反射端第二套筒9距离拉大从而带动第一无源振子4和第八无源振子71向外侧旋转直至工作角度,第八连杆13与第十四连杆63一同铰接的反射端第一套筒14向远离反射端电动推杆87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向杆15与第二转向杆60向远离反射端电动推杆87的方向运动,第一转向杆15带动第一有源振子组17向外侧旋转直至工作角度,第二转向杆60带动第二有源振子组59向外侧旋转直至工作角度,在第一有源振子组17旋转时带动通过振子连杆19所连接的第二无源振子20向外侧旋转直至工作角度,在第二有源振子组59旋转时带动通过振子连杆57所连接的第七无源振子56向外侧旋转直至工作角度,此时反射端天线展开完成,位于主套筒21中的引向端电动推杆88的二级推杆推动引向端第一套筒24末端,继而带动由第十五连杆22、第十六连杆27、第十七连杆28、第十八连杆30、第十九连杆31、第二十连杆32、第二十一连杆37、第二十二连杆53、第二十三连杆49、第二十四连杆48、第二十五连杆47、第二十六连杆46、第二十七连杆45、第二十八连杆41所组成的剪叉机构向远离引向端电动推杆88的方向运动,第二十一连杆37和第二十八连杆41一同铰接的引向端顶块1向远离引向端电动推杆88的方向运动,第二十连杆32与第二十七连杆45一同铰接的引向端第二套筒29向远离引向端电动推杆88的方向运动,由于引向端顶块39与引向端第二套筒29距离拉大从而带动第五无源振子42和第四无源振子36向外侧旋转直至工作角度,第十六连杆27与第二十三连杆49一同铰接的引向端第一套筒24向远离引向端电动推杆88的方向运动,由于引向端第一套筒24与主套筒21距离拉大从而带动第六无源振子51和第三无源振子26向外侧旋转直至工作角度,此时引向端天线展开完成,天线展开完成。收缩时按照相反方向进行运动。
折叠状态如图2所示。

Claims (4)

1.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该装置包括反射机构、有源振子机构、引向机构和剪叉式直线驱动机构四部分;
所述反射机构的结构是:反射端顶块与铰链连杆相铰接,反射端顶块与第一连杆相铰接,反射端顶块与第七连杆、第一连杆相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七连杆相铰接,铰链连杆与第一无源振子相固接,第一伸缩铰链杆与第一无源振子相铰接,第一伸缩杆在第一伸缩铰链杆中滑动,第一伸缩杆与反射端第二套筒铰接,铰链第二连杆与第八无源振子相固接,第二伸缩铰链杆与第八无源振子相铰接,第二伸缩杆在第二伸缩铰链杆中滑动,第二伸缩杆与反射端第二套筒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九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九连杆与第十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连杆与第四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四连杆与第十二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二连杆与第六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六连杆与第十四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七连杆与第二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三连杆与第十一连杆末端相连接,第十一连杆与第五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五连杆与第十三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三连杆与第八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九连杆与第八连杆末端相铰接,主套筒与第二十九连杆、第三十连杆末端铰接,第二连杆与第九连杆中心相铰接,第二连杆中心和第九连杆中心与反射端第二套筒铰接,反射端第三套筒在反射端第二套筒中滑动,第三连杆与第十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四连杆与第十一连杆中心相铰接,第五连杆与第十二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六连杆与第十三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八连杆和第十四连杆中心与反射端第三套筒铰接;
所述有源振子机构的结构是: 反射端第一套筒与第一转向杆相铰接,反射端第二套筒在反射端第一套筒中滑动,第一转向杆与第一有源振子组相铰接,信号发射器与主套筒相固接,第一有源振子组通过第一轴联器相互连接,反射端第一套筒与第二转向杆相铰接,第二转向杆与第二有源振子组相铰接,第一有源振子组由第一有源振子、第二有源振子、第三有源振子组成,第一有源振子组通过第一轴连器相连接,第二有源振子组由第四有源振子、第五有源振子、第六有源振子组成,第二有源振子组通过第二轴连器相连接;
所述引向机构的结构是:第一振子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有源振子组、第二无源振子相铰接,第二无源振子与主套筒相铰接,第三伸缩杆与主套筒相铰接,第三伸缩杆在第三伸缩铰链杆中滑动,第三伸缩铰链杆与第三无源振子相铰接,引向端第一套筒在主套筒中滑动,第二振子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二有源振子组、第七无源振子相铰接,第七无源振子与主套筒相铰接,第四伸缩杆与主套筒相铰接,第四伸缩杆在第四伸缩铰链杆中滑动,伸缩铰链连杆与第六无源振子相铰接,第十五连杆与第二十二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五连杆和第二十二连杆与主套筒相铰接,第十五连杆与第二十三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三连杆与第二十四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四连杆与第十八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八连杆与第二十六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六连杆与第二十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连杆与第二十八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二连杆与第十六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与第十七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与第二十五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五连杆与第十九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九连杆与第二十七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七连杆与第二十一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与第二十三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十六连杆中心和第二十三连杆中心与引向端第一套筒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与第二十四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十八连杆与第二十五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十九连杆与第二十六连杆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与第二十七连杆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中心和第二十七连杆中心与引向端第二套筒末端相铰接,引向端第二套筒与第五伸缩杆相铰接,第五伸缩杆在第五伸缩铰链杆中滑动,第五伸缩铰链杆与第四无源振子相铰接同时也与振子连接杆相铰接,引向端第二套筒与第六伸缩杆相铰接,第六伸缩杆在第六伸缩铰链杆中滑动,第六伸缩铰链杆与第五无源振子相铰接同时也与振子连接杆相铰接,引向端第三套筒在引向端第二套筒中滑动,引向端顶块与引向端第三套筒相固接,引向端顶块与二十八连杆末端和第二十一连杆末端相铰接,振子连接架与引向端第一套筒固接,驱动固定板与主套筒固接,驱动固定板两端与反射端电动推杆和引向端电动推杆相固接;
所述剪叉式直线驱动机构的结构是:第一连杆与第七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九连杆末端相铰接,同时第一连杆与第九连杆末端与反射端顶块铰接,第九连杆与第十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连杆与第四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四连杆与第十二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二连杆与第六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六连杆与第十四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七连杆与第二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三连杆与第十一连杆末端相连接,第十一连杆与第五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五连杆与第十三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三连杆与第八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三十连杆与第十四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九连杆与第八连杆末端相铰接,主套筒与第二十九连杆、第三十连杆末端铰接第二连杆与第九连杆中心相铰接,同时第二连杆与第九连杆中心与反射端第二套筒铰接,第三连杆与第十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四连杆与第十一连杆中心相铰接,第五连杆与第十二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六连杆与第十三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八连杆和第十四连杆中心与反射端第三套筒铰接,从而构成反射端剪叉结构,第十五连杆与第二十二连杆末端相铰接,同时第十五连杆与第二十二连杆与主套筒铰接,第十五连杆与第二十三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三连杆与第二十四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四连杆与第十八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八连杆与第二十六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六连杆与第二十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连杆与第二十八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二连杆与第十六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六连杆与第十七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七连杆与第二十五连杆末端相连接,第二十五连杆与第十九连杆末端相铰接,第十九连杆与第二十七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七连杆与第二十一连杆末端相铰接,第二十一连杆与第二十八连杆末端相铰接,同时第二十一连杆与第二十八连杆末端与引向端顶块铰接,第十六连杆与第二十三连杆中心相铰接,同时第十六连杆与第二十三连杆中心与引向端第一套筒铰接,第十七连杆与第二十四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十八连杆与第二十五连杆中心相铰接,第十九连杆与第二十六连杆中心相铰接,第二十连杆与第二十七连杆中心相铰接,同时第二十连杆与第二十七连杆中心与引向端第二套筒铰接,从而构成引向端剪叉机构;同时引向端电动推杆与反射端电动推杆位于主套筒中,反射端电动推杆的二级推杆与反射端第一套筒末端相固接,引向端电动推杆的二级推杆与引向端第一套筒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八连杆、第九连杆、第十连杆、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第十三连杆、第十四连杆、二十九连杆、三十连杆所组成的剪叉机构和由第十五连杆、第十六连杆、第十七连杆、第十八连杆、第十九连杆、第二十连杆、第二十一连杆、第二十二连杆、第二十三连杆、第二十四连杆、第二十五连杆、第二十六连杆、第二十七连杆、第二十八连杆所组成的剪叉机构带动各组杆件进行自动折展,所采用的剪叉机构的级数在5~7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驱动机构采用航空铝材进行加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对有源振子组中每组的三根有源振子分别通过轴联器进行连接,实现有源振子的同步转动。
CN202111244290.0A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Active CN113823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4290.0A CN113823920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4290.0A CN113823920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3920A CN113823920A (zh) 2021-12-21
CN113823920B true CN113823920B (zh) 2022-11-04

Family

ID=78917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4290.0A Active CN113823920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392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2399B1 (ko) * 2018-10-10 2019-03-26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마스트 장치
CN210379383U (zh) * 2019-09-10 2020-04-21 安徽亘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剪式单元的空间折展机构
CN212011282U (zh) * 2020-04-10 2020-11-24 福建佳思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八木天线
CN112216946A (zh) * 2020-10-14 2021-01-12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一种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及其设计施工方法
CN112968301A (zh) * 2021-02-03 2021-06-15 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机构驱动绳轮传动的可折展星载八木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0943B2 (en) * 2017-07-21 2019-09-03 Cutter Technologies Pte Ltd Height adjustable stan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2399B1 (ko) * 2018-10-10 2019-03-26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마스트 장치
CN210379383U (zh) * 2019-09-10 2020-04-21 安徽亘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剪式单元的空间折展机构
CN212011282U (zh) * 2020-04-10 2020-11-24 福建佳思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八木天线
CN112216946A (zh) * 2020-10-14 2021-01-12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一种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及其设计施工方法
CN112968301A (zh) * 2021-02-03 2021-06-15 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机构驱动绳轮传动的可折展星载八木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Method of Planar Multi-Segment Five-Degree Polynomial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Simplified Obstacles;Ziyun Zhou等;《2019 2nd World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WCMEIM)》;20200220;全文 *
Design of a deployable ring mechanism using V-fold bars and scissor mechanisms;Xiaozhi Qi等;《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 Technology in Automation,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CYBER)》;20160926;全文 *
一种含V型杆的剪式可展开天线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李树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707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3920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1315B (zh) 一种星载相控阵天线同步展开机构
CN108068135B (zh) 一种新型可伸展欠驱动四棱柱桁架机械手
CN107579331B (zh) 一种同步收展反射面的伞状可展开天线
CN113823920B (zh) 一种用于电磁波接发的高效折展装置
CN110165358B (zh) 一种用于机载雷达大阵面天线的紧凑型展收装置
CN109659662A (zh) 一种伸缩臂式的天线展开机构
CN111509358B (zh) 单自由度平板天线折展单元及平板天线折展机构
CN107394407B (zh) 一种弹簧驱动空间可展开环形天线装置
CN210101967U (zh) 一种无人机机臂自动折叠装置
CN107785645B (zh) 一种偏馈式构架反射器展开与指向调整机构
CN210120221U (zh) 折叠式短波天线振子机构
CN116247413A (zh) 一种天线座架
CN102672708A (zh) 一种多坐标混联机器人
CN210897577U (zh) 一种新型可展空间反射面天线曲面结构
CN113972463B (zh) 一种全自动可控雷达天线装置
CN107425286B (zh) 一种三自由度天线并联支撑机构
CN112216946B (zh) 一种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及其设计施工方法
CN210120222U (zh) 可折叠的车载天线
CN107742772B (zh) 花瓣式可展开固面天线展开机构
CN108858196B (zh) 一种大空间四构态变换可展机构
CN108412987B (zh) 一种用于绳驱动可展机构的可变向滑轮装置
CN210120233U (zh) 可折叠的短波天线振子结构
WO2024109545A1 (zh) 一种星载大型控速展开构架天线
CN111976860A (zh) 一种可变形轮腿式机器人
CN115483523B (zh) 基于梯形棱柱与三棱柱的多环桁架可展开天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