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3862A - 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3862A
CN113823862A CN202111107538.9A CN202111107538A CN113823862A CN 113823862 A CN113823862 A CN 113823862A CN 202111107538 A CN202111107538 A CN 202111107538A CN 113823862 A CN113823862 A CN 113823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late
battery
cooling plat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75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75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38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3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38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63Heat dissipaters releasing heat from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81Thermal management, e.g. liquid flow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热管理系统包括均设置在第一回路上的第一泵、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以及均设置在第二回路上的第二泵、第三液冷板和第四液冷板。第一液冷板与电路板导热连接,第二液冷板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三液冷板与电池导热连接,第四液冷板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液冷板的进口和第二液冷板的出口之间,另一端连通第二回路,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用于调节流经第一连接管的冷却液的流量。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液冷板的出口和第二液冷板的进口之间,另一端也连通第二回路,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二阀门用于调节流经第二连接管的冷却液的流量。

Description

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相关技术中,机器人在恶劣环境(例如高温、暴晒、低温、沙尘、腐蚀等环境)下进行工作时,对机器人内部的电池、控制板等都会造成功能性的影响,为了保护这些电子器件,必须对其进行全密封设计,而密封设计又会造成散热困难,不同器件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用于机器人,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
均设置在第一回路上的第一泵、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用于与所述机器人的电路板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液冷板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泵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一液冷板时与所述电路板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第二液冷板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
均设置在第二回路上的第二泵、第三液冷板和第四液冷板,所述第三液冷板用于与所述机器人的电池进行热交换,所述第四液冷板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泵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三液冷板时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第四液冷板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液冷板的进口和第二液冷板的出口之间,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冷却液的流量;和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液冷板的进口之间,另一端也连通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冷却液的流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机器人包括: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第一液冷板与所述电路板导热连接,所述第三液冷板与所述电池导热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中,设置在第一回路上的第一液冷板可与机器人的电路板进行热交换,第二液冷板可与外界空气进行热。设置在第二回路上的第三液冷板可与机器人的电池进行热交换,第四液冷板可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如此,可通过第二泵向第一液冷板输送冷却液以吸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并且通过第二液冷板传递至外界空气中以对电路板进行散热,也可通过开启第二泵向的第三液冷板输送冷却也以吸收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并且通过第四液冷板传递至外界空气中以对电池进行散热,这样,可以在保证机器人的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对机器人的电路板和电池进行高效的散热。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可以将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导通,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可以控制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导通的时机以使得流经第一液冷板被电路板加热的冷却液能够流入至第二回路中从而对电池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电路板所产生的废热进行利用。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的另一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的又一原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机器人100;
热管理系统10、第一回路102、第一泵104、第一液冷板106、第二液冷板108、第二回路110、第二泵112、第三液冷板114、第四液冷板116、第一散热器118、第二散热器120、风扇122、控制器123、制冷元件124、加热装置126、第一连接管128、第二连接管130、第一阀门132、第二阀门134、第五液冷板136、第三阀门138、第四阀门140、第一温度传感器142、第二温度传感器144、第三温度传感器146、第四温度传感器148、第五温度传感器150、环境温度传感器152;
壳体20;
电路板30、控制板32、功能板34;
电池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机器人100包括壳体20、电池40、电路板30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10,电池40和电路板30均安装在壳体20内,热管理系统10安装在壳体20上。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10包括均设置在第一回路102上的第一泵104、第一液冷板106和第二液冷板108以及均设置在第二回路110上的第二泵112、第三液冷板114和第四液冷板116。
第一液冷板106与电路板30导热连接,第一液冷板106用于与电路板30进行热交换。第二液冷板108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泵104用于将流经第一液冷板106时与电路板30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输送至第二液冷板108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
第三液冷板114与电池40导热连接,第三液冷板114用于与电池40进行热交换,第四液冷板116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二泵112用于将流经第三液冷板114是与电池40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输送至第四液冷板116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
热管理系统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第一连接管128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液冷板106的进口和第二液冷板108的出口之间,另一端连通第二回路110,第一连接管128上设有第一阀门132,第一阀门132用于调节流经第一连接管128的冷却液的流量;
第二连接管13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液冷板106的出口和第二液冷板108的进口之间,另一端也连通第二回路110,第二连接管130上设有第二阀门134,第二阀门134调节流经第二连接管130的冷却液的流量。
可以理解,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相关技术中,机器人在恶劣环境(例如高温、暴晒、低温、沙尘、腐蚀等环境)下进行工作时,对机器人内部的电池、控制板等都会造成功能性的影响,为了保护这些电子器件,必须对其进行全密封设计,而密封设计又会造成散热困难,不同器件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10和机器人100中,设置在第一回路102上的第一液冷板106可与机器人100的电路板30进行热交换,第二液冷板108可与外界空气进行热。设置在第二回路110上的第三液冷板114可与机器人100的电池40进行热交换,第四液冷板116可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如此,可通过第二泵112向第一液冷板106输送冷却液以吸收电路板30产生的热量并且通过第二液冷板108传递至外界空气中以对电路板30进行散热,也可通过开启第二泵112向的第三液冷板114输送冷却也以吸收电池40所产生的热量并且通过第四液冷板116传递至外界空气中以对电池40进行散热,这样,可以在保证机器人100的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对机器人100的电路板30和电池40进行高效的散热。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可以将第一回路102和第二回路110导通,在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上设置第一阀门132和第二阀门134可以控制第一回路102和第二回路110导通的时机以使得流经第一液冷板106被电路板30加热的冷却液能够流入至第二回路110中从而对电池40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电路板30所产生的废热进行利用。
此外,虽然在相关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中存在通过液泵、压缩机和热泵来对车辆的电池或者电机进行冷却,但是新能源汽车中的热管理系统中的液泵、压缩机和热泵等都是极大的,远超机器人100可以承担的体积和重量,不适合直接应用在机器人100上。而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只需要通过设置第一泵104和第二泵112以及多个液冷板即可实现对机器人100的电池40和电路板30的高效散热,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由于机器人100的发热量要远远新能源汽车的发发热量,本申请中的各个液冷板可以由导热性能较好的塑料材料制成,可以有效的减少重量,从而减少机器人100的负重。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壳体20可形成有安装腔,电路板30和电池40等电子器件均安装在壳体20内,可以作为机器人100的躯干部位,电路板30和电池40等电子器件与壳体20具有一定的空气间隙,从而使得其与外壳之间具有较高的热阻,减少壳体20内的器件与外部环境直接的能量交换。
壳体20可由塑料或金属组成,壳体20采用密封设计,完全密封的同时,壳体20可预留线缆孔和液冷管道孔,这些孔在完成管路连接后进行补胶密封。这样可以防止外部的杂质对电路板30和电池40等器件造成腐蚀,从而也可以防止外界的高低温对壳体20内的器件进行冲击和损坏。
第一液冷板106与电路板30导热连接可以是两者直接接触导热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在电路板30和第一液冷板106之间填充导热材料进行导热连接,第一液冷板106可以与电路板30间隔排列,两者之间填充导热材料,例如导热硅胶等,电路板30可以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液冷板106,第一液冷板106内部的工质流体(即冷却液)将热量带到第二液冷板108处从而散发的环境中进而实现对电路板30的冷却和散热。
同理,第三液冷板114与电池40导热连接可以是两者直接接触导热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在电池40和第三液冷板114之间填充导热材料进行导热连接,第三液冷板114可以与电池40间隔排列,两者之间填充导热材料,例如导热硅胶等,电池40可以将热量传递给第三液冷板114以对电池40进行冷却或者第三液冷板114中的热量可以传递给电池40以对电池40进行加热。冷却液可为防冻液,其冰点温度低于-30℃。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132和第二阀门134均可为电磁阀,其用于打开和关断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当电路板30需要进行散热而电池40需要加热时,例如,电路板30的温度大于25℃而电池40的温度小于20℃时,可通过控制器123控制第一阀门132和第二阀门134打开,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将第一回路102和第二回路110连通,可开启第二泵112和/或第二泵112,冷却液第一回路102中流经第一液冷板106时吸收电路板30所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第二连接管130进入至第二回路110中并流经第三液冷板114以对电池40进行加热,然后流经第四液冷板116后从第一连接管128流回至第一回路102中并流向第一液冷板106以进入下一循环,如此反复循环即可利用电路板30所产生的废热来对电池40进行加热。当将电池40加热至一定温度时,例如,当电池40的温度大于30°时,则可关闭第一阀门132第二阀门134。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30可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控制板32和多个功能板34,第一液冷板106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一液冷板106并联设置,控制板32和功能板34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液冷板106,相邻两个功能板34之间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液冷板106。
如此,可以通过多个并联设置的第一液冷板106来对机器人100的控制板32和各个功能板34进行散热。
具体地,控制板32可以是用于控制整个机器人100进行动作以及控制第一泵104、第二泵112等电子器件进行工作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可设置有控制器123,各个电子器件的工作状态均可通过控制器123来进行控制。而功能板34则可以为机器人100的各个模块的电路板30,例如,功能板34可以为机器人100的视觉模块的电路板30,功能板34也可以为机器人100的雷达模块的电路板30,等等。
请继续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系统10还可包括第一散热器118、第二散热器120和风扇122,第一散热器118与第二液冷板108导热连接,第二散热器120与第四液冷板116导热连接,风扇122用于形成流经第一散热器118和第二散热器120的气流。
如此,通过在第二液冷板108与第四液冷板116上分别安装第一散热器118和第二散热器120可以加快第二液冷板108与第四液冷板116的散热速度,同时,安装风扇122来形成散热气流也可以将热量尽快地带走以实现高效地散热。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器与液冷板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在两者之间填充导热材料来进行导热连接,具体在此不作限制。同时,风扇1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和两个,第一散热器118和第二散热器120可以分别对应一个风扇122,也可以是两者共同用一个风扇12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器118和第二散热器120共用同一个风扇122以节省安装空间的制造成本。
在需要对电路板30进行散热时,可开启第一泵104和风扇122,第一泵104首先将冷却输送至第一液冷板106内以吸收电路板30散发的热量,然后,被加热后冷却液在流经第二液冷板108时通过第一散热器118将热量散发至外界环境中从而对冷却液的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随后流入第一泵104内以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反复循环即可实现对电路板30的散热。同理,在需要对电池40进行散热是,可开启第二泵112和风扇122。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电路板30的废热对电池40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风扇122可处于关闭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冷却液在流经第四液冷板116时散失的热量较小以提高废热的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系统10还可包括控制器123,控制器123可设置在电路板30的控制板32上,例如控制器123可以为集成设置在控制板32上的控制芯片,控制器123可与第一泵104、第二泵112以及风扇122电连接,控制器123可用于控制第一泵104、第二泵112以及风扇122的启停。
此外,热管理系统10还可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4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4,第一温度传感器142可用于检测控制板142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44可用于检测电池40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14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4可与控制器123电连接,控制器123可以通过获取温度数据来判断电路板30和电池40是否需要进行冷却和散热。例如,在第一温度传感器142检测到电路板30的温度超过其允许温度时,控制器123可控制第一泵104和风扇122工作从而对电路板30进行冷却,又如,在第二温度传感器144检测到电池40的温度高于电池40的最佳工作温度时,为了保证电池40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区间,控制器123可控制第二泵112和风扇122工作从而对电池40进行冷却。第一液冷板106上可设置有用于检测冷却液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4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第二液冷板108的散热效果,可以将第二液冷板108集成安装在壳体20外部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液冷板108与第一散热器118集成在一起作为一个单独的集成散热模块安装在壳体20外部,然后通过冷却液管路连接即可,这样可以便于安装和更换维修。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对第二液冷板108和管道进行保护,也可以将液冷板安装在壳体20的内壁上,然后将第一散热器118安装在壳体20外,具体在此不作限制,只需要能够保证散热效果即可。同理,第四液冷板116与第二散热器120的设置方式与第二液冷板108和第一散热器118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为了避免冗长,在此不作重复阐述。
请继续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系统10还包括制冷元件124,制冷元件124与第四液冷板116导热连接。
如此,可采用制冷元件124进行制冷从而对第四液冷板116中的冷却也进行冷却从而实现对电池40的冷却。
具体地,制冷元件124可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可以在通入电流至产生冷量以进行制冷,制冷元件124可与第四液冷板116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导热硅胶等导热材料与第四液冷板116导热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池40的工作温度会严重影响到电池40的续航甚至电池40的安全性能,电池40对温度更加敏感,因此,为了使得电池40能够处于更加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结合第二散热器120的方式来对电池40进行散热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从而扩大电池40的温度使用范围,避免外界环境过高而导致电池40处于最佳温度范围之外。制冷元件124上可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148,其用于监控制冷元件124的温度。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设置第四液冷板116和第二散热器120已经满足散热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制冷元件124,在此不作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系统10还可包括加热装置126,加热装置126与电池40导热连接,加热装置126用于对电池40进行加热。
如此,在电池40的温度较低时,可通过加热装置126来对电池40进行加热以电池40处于其较佳为工作温度范围内。
具体地,加热装置126可以是与电池40直接接触或者是通过导热介质,例如导热硅胶来与电池40导热连接。加热装置126可为加热膜或者加热电阻,可为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加热膜(也即PTC加热膜),或者可为正温度系数加热电阻(也即PTC加热电阻)。
加热装置126可也与电路板30上的控制器123电连接,在电池40的温度较低时,可通过控制器123来控制加热装置126对电池40进行加热以对电池40进行升温。
例如,电池40的最佳工作温度区别通常为20℃-45℃,在第二温度传感器144检测到电池40的温度低于20℃时,可通过加热装置126来对电池40进行加热以提升电池40温度,在电池40的温度高于45℃时,则可关闭加热装置126开启第二泵112从而对电池40进行散热,这样,通过加热装置126和第三液冷板114的设置可以来实现对电池40温度的控制以使得电池40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加热装置126上可设置有用于监控加热装置126的温度的第五温度传感器15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池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池40间隔设置,加热装置126设置在两个电池40之间且与两个电池40均导热连接。
如此,采用两个电池40可以提高机器人100续航能力,同时,将加热装置126设置在两个电池40之间也可以同时对两个电池40进行加热。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系统10还可包括第五液冷板136,第五液冷板136设置在第一连接管128上,第五液冷板136与第三液冷板114间隔设置,电池40设置在第三液冷板114和第五液冷板136之间,第五液冷板136也用于与电池40进行热交换。
如此,在第一阀门132和第二阀门134将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连通时,从第一回路102中流入至第二回路110中的液体在流经第五液冷板136时可以对电池40进行加热以对电池40进行升温。
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回路102和第二回路110连通时,从第一回路102进入至第二回路110内的液体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第三液冷板114中对电池40进行加热后流经第四液冷板116然后流回至第一连接管128,另一部分直接直接流经第一连接管128上的第五液冷板136以通过第五液冷板对电池40进行加热。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电路板30的废热对电池40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风扇122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系统10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回路110上的第三阀门138,第三阀门138连接在第三液冷板114和的出口和第四液冷板116的进口之间,第一连接管128连接在第三阀门138和第三液冷板114的出口之间,第二连接管130连接第三液冷板114的出口。
如此,在需要在电池40进行加热时,可关闭第三阀门138从而避免从第一回路102中的冷却也进入第二回路110后流经第四液冷板116从而造成热量损失,提高了电路板30的废热的利用率。
具体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需要对电池40进行加热时,可开启第一阀门132和第二阀门134,同时关闭第三阀门138,此时,被电路板30加热后的冷却液从第二连接管130进入第二回路110中,由于第三阀门138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流入第二回路110中的冷却液只会直接流经第五液冷板136从而对电池40进行加热,然后冷却液从第一连接管128流回至第一回路102内以进入第一液冷板106中重新吸收电路板30所产生的热量。
请继续参阅图4,再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系统10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回路102上的第四阀门140,第四阀门140连接在第一液冷板106和的进口和第二液冷板108的出口之间,第一连接管128连接在第四阀门140和第一液冷板106的进口之间。
如此,在需要利用电路板30的废热对电池40进行加热时,可通过第一回路102上的第四阀门140来切断第二液冷板108的流动路径从而使得冷却液无法流经第二液冷板108而造成热量的散失,进一步提高了废热的利用率。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回路102上也可不设置第四阀门140,而是将第一阀门132设置为三通阀,第一阀门132的两个阀口连接在第一回路102中,而另外一个阀口则连接第一连接管128。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将第二阀门134也设置成为三通阀,第二阀门134的两个阀口连接在第一回路102中,另外一个阀口连接第二连接管130,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此外,请参阅图4,在机器人100的壳体20上还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152,其用于监控外界的环境温度。
下面,以热管理系统10具有第一阀门132至第四阀门140为例并结合图4对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10的工作过程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机器人100的工作安全,在环境温度传感器152监控到外部环境的温度不处于机器人10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时,则热管理系统10不启动,同时机器人100也不启动,例如,在环境温度低于-20℃或者高于60℃时,则表示外界环境不适合机器人100运作,此时,机器人100不启动。
在环境温度处于工作温度范围内,例如,处于-20℃-60℃范围内时,系统工作。
在第二温度传感器144检测到电池40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例如20℃时,控制器123可控制加热装置126启动以给电池40进行加热,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泵112、第一阀门132至第三阀门138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泵104可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42检测到的电路板30的温度视情况进行运作,在电路板30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例如60℃时,则可开启第一泵104和风扇122,通过第一液冷板106、第二液冷板108以及第一散热器118来对电路板30进行散热。而当电池40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则控制器123控制加热装置126停止加热。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44检测到电池40的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例如45℃时,则表明此时电池40需要散热,此时,控制器123可控制制冷元件124开始工作,且控制第一阀门132和第二阀门134,控制第三阀门138和第二泵112开启(若没有设置制冷元件124则无需开启),并且同时还控制风扇122开启,从而通过第四液冷板116、制冷元件124和第二散热器120来对电池40进行散热冷却。
以上均为通过液冷板来对电路板30和电池40进行散热冷却或者是通过加热元件来对电池40进行加热的工况,下面介绍通过利用电路板30的废热来对电池40进行加热的工况:
当设置在第一液冷板106上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46检测到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第四预设温度,例如25℃时,则表示电路板30无需进行散热,此时,第一泵104、第一阀门132和第四阀门140均关闭。当第三温度传感器146检测到冷却的温度高于第四预设温度(例如25℃)时,且第二温度传感器144检测到电池40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例如20℃)时,则表明电路板30需要散热,电池40需要加热,此时,控制器123可控制第一泵104和第二泵112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同时控制第一阀门132和第二阀门134开启,第三阀门138和第四阀门140关闭,冷却液在流经第一液冷板106吸收了电路板30的热量后,可通过第二连接管130进入至第五液冷板136中以对电池40进行加热,随后,冷却液从第一连接管128流回至第一回路102中并进入第一液冷板106中以进入下一循环,而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44检测到电池40的温度高于第五预设温度(例如30℃,第五预设温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时,则控制第一阀门132和第二阀门134关闭,停止对电池40的加热。此时,若电路板30的温度升高到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开启第一泵104、第四阀门140和风扇122,通过第一液冷板106、第二液冷板108以及第一散热器118来对电路板30进行散热。
此外,为了保证机器人100的正常运作而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机器人100出现故障,在电池40的温度超过60℃、第一液冷板106上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46的检测温度超过80℃、环境温度传感器152的检测温度超过60℃时,则关闭系统且控制机器人100停止工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系统,用于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设置在第一回路上的第一泵、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用于与所述机器人的电路板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液冷板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泵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一液冷板时与所述电路板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第二液冷板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
均设置在第二回路上的第二泵、第三液冷板和第四液冷板,所述第三液冷板用于与所述机器人的电池进行热交换,所述第四液冷板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泵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三液冷板时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第四液冷板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液冷板的进口和第二液冷板的出口之间,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冷却液的流量;和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液冷板的进口之间,另一端也连通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冷却液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电池导热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池间隔设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池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电池均导热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五液冷板,所述第五液冷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五液冷板与所述第三液冷板间隔设置,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三液冷板和所述第五液冷板之间,所述第五液冷板也用于与所述电池进行热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回路上的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连接在所述第三液冷板和的出口和第四液冷板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三液冷板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液冷板的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路上的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的进口和第二液冷板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在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控制板和多个功能板,所述第一液冷板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液冷板并联设置,所述控制板和所述功能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液冷板,相邻两个所述功能板之间也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液冷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和风扇,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液冷板导热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第四液冷板导热连接,所述风扇用于形成流经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气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制冷元件,所述制冷元件与所述第四液冷板导热连接。
10.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第一液冷板与所述电路板导热连接,所述第三液冷板与所述电池导热连接。
CN202111107538.9A 2021-09-22 2021-09-22 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Pending CN1138238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7538.9A CN113823862A (zh) 2021-09-22 2021-09-22 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7538.9A CN113823862A (zh) 2021-09-22 2021-09-22 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3862A true CN113823862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5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7538.9A Pending CN113823862A (zh) 2021-09-22 2021-09-22 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386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1959A (zh) * 2012-09-29 2013-01-16 湖北绿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水冷式热管理系统
CN104247142A (zh) * 2012-03-29 2014-12-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EP2873541A1 (fr) * 2013-11-18 2015-05-2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ystème de refroidissement des batteries d'un véhicule électrique ou hybride
CN205194807U (zh) * 2015-11-12 2016-04-27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7666027A (zh) * 2016-07-28 2018-02-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调温装置、电池组系统、控件和用于加温电池组的方法
CN112004379A (zh) * 2020-08-18 2020-11-27 马鞍山聚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路板散热装置
CN213228245U (zh) * 2020-09-29 2021-05-1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2889173A (zh) * 2018-11-07 2021-06-01 卡明斯公司 废热回收电力电子器件冷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142A (zh) * 2012-03-29 2014-12-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02881959A (zh) * 2012-09-29 2013-01-16 湖北绿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水冷式热管理系统
EP2873541A1 (fr) * 2013-11-18 2015-05-2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ystème de refroidissement des batteries d'un véhicule électrique ou hybride
CN205194807U (zh) * 2015-11-12 2016-04-27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7666027A (zh) * 2016-07-28 2018-02-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调温装置、电池组系统、控件和用于加温电池组的方法
CN112889173A (zh) * 2018-11-07 2021-06-01 卡明斯公司 废热回收电力电子器件冷却
CN112004379A (zh) * 2020-08-18 2020-11-27 马鞍山聚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路板散热装置
CN213228245U (zh) * 2020-09-29 2021-05-1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17141B1 (ko) 열전-기반 열 관리 시스템
CN11207220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及其电池模组热管理单元
WO2019184364A1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总成
TW201703312A (zh) 具有熱管理功能的電池系統
WO2019039188A1 (ja) 電池温調装置および外部熱源供給装置
CN205595424U (zh) 一种ptc加热器及动力电池加热与冷却装置
CN110492196B (zh) 热管理系统、车辆、转换装置和热管理方法
CN216058098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12412130U (zh) 具有冷热工况温度调节功能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2510285A (zh) 一种车用电池模组的散热方法及装置
CN116867249A (zh) 散热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823862A (zh) 热管理系统和机器人
CN216903126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214396339U (zh) 一种带温差发电的车辆热泵系统
CN115257300A (zh) 具有八通阀的集成式热管理模块及车辆
CN108807730B (zh) 分层式电动汽车电池包
CN220923837U (zh) 一种充电桩
CN112002925A (zh) 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28879A1 (zh) 设备冷却系统和热管理系统
CN220775629U (zh) 功率变换设备
CN219553741U (zh)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管理装置及车辆
CN216056621U (zh) 一种电机和车辆
CN117039269B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温控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8677135U (zh) 热源管理系统
CN216659606U (zh) 一种液冷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