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6621U - 一种电机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6621U
CN216056621U CN202120943366.8U CN202120943366U CN216056621U CN 216056621 U CN216056621 U CN 216056621U CN 202120943366 U CN202120943366 U CN 202120943366U CN 216056621 U CN216056621 U CN 216056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ircuit
cooling
wall
motor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433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震
胡磊
张文程
梁昀
赵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433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6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6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6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和车辆,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壳体,所述电机本体设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内壁、外壁以及由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围合而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的第一冷却回路和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的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用于车辆的情况下,无需另外设置换热装置以及与所述换热装置配合的热管理回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车辆中重要的部件,可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向车辆提供动力,使得车辆可以正常行驶。
在实际应用中,电机长时间工作之后,容易产生较多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容易损伤电机,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影响车辆的使用。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水冷电机或油冷电机,通过水冷回路或油冷回路冷却电机,然后采用换热装置冷却水冷回路内的水冷介质或油冷回路内的油冷介质。然而,换热装置占用空间较大,且换热装置需要配置相应的热管理回路,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电机和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壳体,所述电机本体设于所述壳体内;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内壁、外壁以及由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围合而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的第一冷却回路和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的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用于冷却所述冷媒介质。
可选地,所述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一冷却回路,所述壳体的外壁和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二冷却回路;
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内设有多个第一挡流板,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内设有多个第二挡流板,所述第一挡流板用于干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所述第二挡流板用于干扰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
多个所述第一挡流板沿所述壳体内壁的周向设置;
多个所述第二挡流板沿所述壳体外壁的周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挡流板包括第一子挡流板和第二子挡流板;
所述第一子挡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子挡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子挡流板和所述第二子挡流板沿所述壳体内壁的周向交替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挡流板包括第三子挡流板和第四子挡流板;
所述第三子挡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四子挡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子挡流板和所述第四子挡流板沿所述壳体外壁的周向交替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第一端盖和两个第二端盖,两个所述第一端盖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端盖、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一冷却回路;
两个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盖板、所述壳体外壁和所述隔板合成所述第二冷却回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或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连通;
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第二进液口或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口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所述第一出液口靠近所述第二进液口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具体可以包括上述的电机。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内设有第三冷却回路,所述变速器的第三冷却回路与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冷却回路连接,且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所述第三冷却回路用于向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输送冷媒介质以及接收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流出的所述冷媒介质。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第一加热装置、电源、散热装置、第一热交换装置、电控装置和用于存储冷媒介质的储液罐,所述电控装置内设有第四冷却回路;
所述储液罐、所述电控装置的第四冷却回路、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二冷却回路、第一热交换装置和散热装置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第一加热装置和电源连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机的壳体分割成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冷却所述电机本体,提高所述电机本体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冷却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对所述电机本体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用于车辆的情况下,无需另外设置换热装置以及与所述换热装置配合的热管理回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壳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冷却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冷却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壳体某一方向上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壳体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系统分布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分布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分布示意图之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分布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内壁,12-外壁,13-第一侧,14-第二侧,15-第一端盖,16-第二端盖,2-容纳腔,21-第一冷却回路,22-第二冷却回路,3-隔板,41-第一挡流板,411-第一子挡流板,412-第二子挡流板,42-第二挡流板,421-第三子挡流板,422-第四子挡流板,51-第一进液口,52-第一出液口,53-第二进液口,54-第二出液口,100-传动系统,101-变速器,102-第一泵,200-电控系统,201-第一阀门,202-散热装置,203-第一风机,204-储液罐,205-第二泵,206-电控装置,300-电池系统,301-第二阀门,302-第一加热装置,303-第一热交换装置,304-电源,305-第二热交换装置,400-高压冷却系统,401-冷凝器,402-烘干机,403-第三阀门,404-第二加热装置,405-蒸发器,406-第二风机,407-压缩机,408-第三风机,500-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壳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3所示,所述电机具体可以包括:电机本体和壳体1,电机本体可以设于壳体1内;其中,壳体1包括内壁11、外壁12以及由内壁11和外壁12围合而成的容纳腔2,容纳腔2内设有隔板3,隔板3可以将容纳腔2分割成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的第一冷却回路21和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的第二冷却回路22,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可以用于冷却电机本体,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可以用于冷却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3将电机的壳体1分割成第一冷却回路21和第二冷却回路22,第一冷却回路21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以使冷媒介质冷却电机本体,提高电机本体的使用寿命。第二冷却回路22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冷却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进一步提高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对电机本体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用于车辆的情况下,无需另外设置换热装置以及与换热装置配合的热管理回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所述电机可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电机的作用可以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进一步地,电机本体可以包括功能器件,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力。壳体1可以包覆于电机本体外,用于保护电机本体。进一步地,电机可以包括定子和转子,壳体1可以为定子壳体,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和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在定子壳体中换热,可以均衡电机定子和转子的温度,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相对于普通的油冷电机,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无需设置专门的油冷器,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集成度,优化油冷回路的结构,节约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壳体1的形状可以为方形或环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1可以为圆筒结构,隔板3可以和内壁11平行设置,使得内壁11和隔板3围合成第一冷却回路21,外壁12和隔板3围合成第二冷却回路22。这样,第一冷却回路21靠近所述电机本体设置,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可以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第二冷却回路22设于第一冷却回路21远离所述电机本体的一侧,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可以用于冷却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
在实际应用中,隔板3还可以和内壁11垂直设置,以使壳体1一端的内壁11、外壁12和隔板3围合成第一冷却回路21,壳体1另一端的内壁11、外壁12和隔板3围合成第二冷却回路22。这样,第一冷却回路21内的冷媒介质和第二冷却回路22内的冷媒介质均可以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具体地,第二冷却回路22内的冷媒介质的比热容可以大于第一冷却回路21内的冷媒介质的比热容,第二冷却回路22内的冷媒介质可以同时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和第一冷却回路21内的冷媒介质。本实用新型中的隔板3的设置方式具体可参考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回路21内的冷媒介质可以为水、油、风等冷媒介质,第二冷却回路22内的冷媒介质可以为水、油、风等冷媒介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示例的,第一冷却回路21内冷媒介质可以为油,第一冷却回路21可以为油冷回路,第二冷却回路22内的冷媒介质可以水,第二冷却回路22可以为水冷回路。或者,第一冷却回路21内冷媒介质和第二冷却回路22内的冷媒介质均为油,第一冷却回路21内冷媒介质和第二冷却回路22内的冷媒介质均为水。
可选地,壳体1可以为圆筒结构,壳体1的内壁11和隔板3可以围合成第一冷却回路21,壳体1的外壁12和隔板3可以围合成第二冷却回路22;第一冷却回路21内可以设有多个第一挡流板41,第二冷却回路22内可以设有多个第二挡流板42,第一挡流板41可以用于干扰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第二挡流板42可以用于干扰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多个第一挡流板41可以沿壳体1内壁11的周向设置;多个第二挡流板42可以沿壳体1外壁12的周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挡流板41可以干扰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提高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对电机本体的冷却效果。多个第二挡流板42可以干扰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提高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对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的冷却效果。多个第一挡流板41沿壳体1内壁11的周向设置,可以提高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在第一冷却回路21内流动的平稳性;多个第二挡流板42沿壳体1外壁12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可以提高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在第二冷却回路22内流动的平稳性,进而提高壳体1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冷却回路21和第二冷却回路22之间被隔板3隔开,使得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和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之间可以通过隔板3传热。在实际应用中,隔板3可以为铝合金板、铝板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4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侧13和第二侧14,第一挡流板41可以包括第一子挡流板411和第二子挡流板412;第一子挡流板411的一端与第一侧13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侧14间隔设置;第二子挡流板412的一端与第二侧14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侧13间隔设置;第一子挡流板411和第二子挡流板412可以沿壳体1内壁11的周向交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子挡流板411和第二子挡流板412交错布置,且交替设置,使得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在第一冷却回路21内可以沿曲线流动,可以增大所述冷媒介质在第一冷却回路21内停留的时间,提高所述冷媒介质对电机本体的冷却效果。
如图4所示,第一子挡流板411的另一端与第二侧14之间的距离可以为L1,L1的优选范围可以为10毫米至80毫米。第二子挡流板412的另一端与第一侧1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L2,L2的优选范围可以为10毫米至80毫米。L1和L2的数值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第二挡流板42可以包括第三子挡流板421和第四子挡流板422;第三子挡流板421的一端与第一侧13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侧14间隔设置;第四子挡流板422的一端与第二侧14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侧13间隔设置;第三子挡流板421和第四子挡流板422可以沿壳体1外壁12的周向交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子挡流板421和第四子挡流板422交错布置,且交替设置,使得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在第二冷却回路22内可以沿曲线流动,可以增大所述冷媒介质在第二冷却回路22内停留的时间,提高所述冷媒介质对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的冷却效果。
如图5所示,第三子挡流板421的另一端与第二侧14之间的距离可以为L3,L3的优选范围可以为10毫米至80毫米。第四子挡流板422的另一端与第一侧1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L4,L4的优选范围可以为10毫米至80毫米。L3和L4的数值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壳体1包括:两个第一端盖15和两个第二端盖16,两个第一端盖15分别设于第一侧13和第二侧14,第一端盖15、壳体1内壁11和隔板3围合成第一冷却回路21;两个第二端盖16分别设于第一侧13和第二侧14,第二端盖16、壳体1外壁12和隔板3围合成第二冷却回路2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5、壳体1内壁11和隔板3围合成第一冷却回路21,使得第一端盖15可以用于保护第一冷却回路21,阻止冷媒介质流出第一冷却回路21。第二端盖16、壳体1外壁12和隔板3围合成第二冷却回路22,使得第二端盖16可以用于保护第二冷却回路22,阻止冷媒介质流出第二冷却回路22。
具体地,第一端盖15可以通过摩擦焊的方式焊接连接于壳体1内壁11和隔板3,或者,使用密封胶粘接连接于壳体1内壁11和隔板3。第二端盖16可以通过摩擦焊的方式焊接连接于壳体1外壁12和隔板3,或者,使用密封胶粘接连接于壳体1外壁12和隔板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端盖15上可以设有第一进液口51或第一出液口52,第一进液口51和第一出液口52均与第一冷却回路21连通;第二端盖16可以上设有第二进液口53或第二出液口54,第二进液口53和第二出液口54均与第二冷却回路22连通。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可以通过第一进液口51进入第一冷却回路21,通过第一出液口52排出第一冷却回路21。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可以通过第二进液口53进入第二冷却回路22,通过第二出液口54排出第二冷却回路22。
具体地,两个第一端盖15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第一侧13和第二侧14,第一进液口51和第一出液口52可以分别设于两个第一端盖15上。两个第二端盖16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第一侧13和第二侧14,第二进液口53和第二出液口54可以分别设于两个第二端盖16上,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图6所示,第一进液口51可以设于壳体1第一侧13的第一端盖15上,第一出液口52可以设于壳体1第二侧14的第一端盖15上,第二进液口53可以设于壳体1第二侧14的第二端盖16上,第二出液口54可以设于壳体1第一侧13的第二端盖16上。这样,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和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如图7所示,第一进液口51可以设于壳体1第一侧13的第一端盖15上,第一出液口52可以设于壳体1第二侧14的第一端盖15上,第二进液口53可以设于壳体1第一侧13的第二端盖16上,第二出液口54可以设于壳体1第二侧14的第二端盖16上,这样,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可以和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一进液口51可以靠近第二出液口54设置,第一出液口53可以靠近第二进液口52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口51靠近第二出液口54设置,第一出液口53靠近第二进液口52设置,这样,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和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对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隔板3可以为热传导结构件。在实际应用中,隔板3为热传导结构件,便于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和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通过隔板3进行热交换。
具体的,隔板3可以为铝板、铝合金板、钛金板或银板等热传导结构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机的壳体分割成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冷却所述电机本体,提高所述电机本体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冷却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对所述电机本体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用于车辆的情况下,无需另外设置换热装置以及与所述换热装置配合的热管理回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体可以包括上述电机。
如图8所示,所述车辆可以包括控制系统500以及传动系统100、电控系统200、电池系统300和高压冷却系统400等多个子系统。控制系统500可以用于检测传动系统100、电控系统200、电池系统300和高压冷却系统400等多个子系统的温度,并通过控制各个子系统的相关零部件来控制各个子系统的温度。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500可以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车辆组件(例如,电源304、电控装置206等)的温度得到各个子系统的温度,或者,还可以检测冷却回路(高压冷却回路、电控冷却回路等)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内、以及乘客车厢内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的温度确定各个子系统的温度。示例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电源304的温度获取电池系统300的温度,检测电控装置206的温度获取电控系统200的温度。进一步地,控制系统500可以基于由处理器实现的编程来实现自动操作。
如图9所示,所述车辆可以包括变速器101,变速器101内可以设有第三冷却回路,变速器101的第三冷却回路可以与电机壳体1的第一冷却回路21连接,且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三冷却回路可以用于向第一冷却回路21输送冷媒介质以及接收从第一冷却回路21流出的冷媒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可以从变速器101的第三冷却回路流入第一冷却回路21,再从第一冷却回路21流回变速器101,形成第一循环回路,使得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可以持续对电机进行冷却,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变速器101为车辆上重要的部件,它可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作用。目前变速器101的变速系统主要有:机械传动、液力传动、静液压传动。变速器101包括人力换挡和动力换挡,结构有定轴式和行星式。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可以为润滑油,润滑油还可以用于润滑变速器101。所述第三冷却回路设于变速器101,用于连通第一冷却回路21,流动第一冷却回路21中的冷媒介质。
具体地,第一循环回路可以为电机冷却回路,设于车辆的传动系统100中,用于冷却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循环回路内还可以设有第一泵102,第一泵102可以连接于变速器101和电机壳体1之间,第一泵102可以用于将冷媒介质从变速器101泵入电机壳体1的第一冷却回路21,以冷却电机。
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可以包括:第一加热装置302、电源304、散热装置202、第一热交换装置303、电控装置206和用于存储冷媒介质的储液罐204,电控装置206内设有第四冷却回路;储液罐204、电控装置206、电机壳体1的第二冷却回路22、第一热交换装置303和散热装置202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一热交换装置303、第一加热装置302和电源304连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可以从储液罐204流出,进入电机壳体1的第二冷却回路22和电控装置206,以冷却电机壳体1的第一冷却回路21内的冷媒介质以及电控装置206。由于第二循环回路和第三循环回路可以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03进行热交换,这样,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可以进入第一热交换装置303进行冷却,再流回第二储液罐204,进行下一次循环流动。第一热交换装置303可以将热量传导至第三循环回路,对电源304进行加热,回收利用电控装置206和电机产生的废热,节约对电源304的加热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热交换装置303是将一种流体的热量传给另一种流体的装置;散热装置202可以为一种散热器;第一加热装置302可以为一种加热器。
具体地,第二循环回路内还可以设有第二泵205,第二泵205可以设于储液罐204和电控装置206之间,第二泵205可以用于将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从储液罐204泵入第二循环回路。
如图9所示,第二循环回路内还可以设有第一阀门201、散热装置202和第一风机203。具体地,第一热交换装置303可以冷却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并将热量传导至第三循环回路,加热电源304。在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第一阀门201开启,第二循环回路可以接入散热装置202,散热装置202可以用于进一步冷却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并将所述冷媒介质的热量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第一风机203可以配合散热装置202进一步冷却所述冷媒介质。在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第一阀门201可以用于将散热装置202与第二循环管路解除耦合,只通过第一热交装置303冷却所述冷媒介质。具体地,第一加热装置302可以用于补充电源304所需热量。
具体地,第二循环回路可以为电控冷却回路,设于电控系统200中,用于冷却电控装置206,具体地,电控装置206可以是包含了车载充电器、配电模块、整车控制器、DC/DC(高压(低压)直流电源变换为低压(高压)直流电源)的多合一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电控装置206可以安装在冷板上,所述冷板用于将热量从电控装置206传走并且传导至第二冷却回路22中的冷媒介质。
具体地,第三循环回路可以为电池加热回路,设于电池系统300中,用于加热电源304。所述第四冷却回路用于冷却电控装置206。
如图9所示,车辆还包括:由冷凝器401、烘干机402、第三阀门403、第二加热装置404、蒸发器405、第二风机406、第三风机408和压缩机407形成的第四循环回路。第四循环回路可以为高压冷却回路,设于高压冷却系统400。具体地,压缩机407可以用于将高压冷却系统400内的低温制冷剂蒸汽压缩为高温蒸汽。然后,高温制冷剂蒸汽可以通过冷凝器401,高温制冷剂蒸汽散失部分所捕获的热量,由此导致从蒸汽到液体的相变,液体制冷剂保持在高温和高压状态。然后,液体制冷剂可以通过烘干机402,烘干机402可以从液体制冷剂中去除湿气。然后,去除湿气后的制冷剂可以经由第二阀门301耦合到第一热交换装置303,以及经由第三阀门403耦合到车厢蒸发器405,电源304与第一热交换装置303耦合。第二阀门301可以制冷剂到控制换热装置110的流速,第三阀门403可以控制制冷剂到蒸发器405的流速。具体地,第三循环回路可以与第四循环回路并联。具体地,冷凝器401的性能可以通过使用第二风机406来提高。第二阀门301和第三阀门403均可以为热力膨胀阀。
第三风机408可以用于根据实际需要,循环整个车厢内的空气。所述空气可以是被加热、冷却的空气,或者是来自所述车辆外部的新鲜空气。制冷剂可以循环通过蒸发器405,以提供凉空气。在正常的车辆操作期间,第二加热装置404可以提供温暖空气,第二加热装置404可以为集成在蒸发器405内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中,高压冷却系统400和电池系统300并联设置,电控系统200和电池系统300可以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03进行热交换,电控系统200和传动系统100可以依靠电机壳体1进行热交换,控制系统500具有多个传感器可以检测各个子系统的温度。电源304的工作温度在目标温度以下,电控系统200和传动系统100产生的废热可以优先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03与电池系统300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减小高压冷却系统400中的PTC加热器的功率,减小能耗。此外,电控系统200与传动系统100依靠电机壳体1进行热交换,无需设置额外的换热装置,电机壳体1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使用电机壳体1代替换热装置,可以增加零部件本身的冷却效果,同时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集成度,节约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车辆的各系统之间的设置还可以有别的方式,具体可参考以下方式:
如图10所示,车辆的电控系统200与电池系统300可以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03进行热交换,以使电控系统20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03进入电池系统300,用于加热电源304;车辆的传动系统100与电池系统300可以通过第二热交换装置305进行热交换,以使传动系统10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热交换装置305进入电池系统300,用于加热电源304。
具体地,第二热交换装置305是将一种流体的热量传给另一种流体的装置。
如图11所示,电控装置206可以包括电控壳体和电控本体,电控壳体内可以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五冷却回路和第六冷却回路,第五冷却回路和第六冷却回路均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第五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可以用于冷却电控本体,第六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可以冷却第五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车辆的传动系统100与电控系统200可以通过电控壳体进行热交换,由于电控系统200和电池系统300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03进行热交换,使得传动系统100和电控系统200产生的热量均可以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03进入电池系统300,用于加热电源3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车辆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机的壳体分割成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冷却所述电机本体,提高所述电机本体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可以用于流动冷媒介质,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冷却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对所述电机本体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用于车辆的情况下,无需另外设置换热装置以及与所述换热装置配合的热管理回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机和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壳体,所述电机本体设于所述壳体内;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内壁、外壁以及由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围合而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的第一冷却回路和用于流动冷媒介质的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一冷却回路,所述壳体的外壁和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二冷却回路;
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内设有多个第一挡流板,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内设有多个第二挡流板,所述第一挡流板用于干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所述第二挡流板用于干扰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的冷媒介质的流动;
多个所述第一挡流板沿所述壳体内壁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挡流板沿所述壳体外壁的周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挡流板包括第一子挡流板和第二子挡流板;
所述第一子挡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子挡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子挡流板和所述第二子挡流板沿所述壳体内壁的周向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流板包括第三子挡流板和第四子挡流板;
所述第三子挡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四子挡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子挡流板和所述第四子挡流板沿所述壳体外壁的周向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第一端盖和两个第二端盖,两个所述第一端盖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端盖、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一冷却回路;
两个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盖板、所述壳体外壁和所述隔板合成所述第二冷却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或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连通;
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第二进液口或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所述第一出液口靠近所述第二进液口设置。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内设有第三冷却回路,所述变速器的第三冷却回路与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冷却回路连接,且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所述第三冷却回路用于向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输送冷媒介质以及接收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流出的所述冷媒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第一加热装置、电源、散热装置、第一热交换装置、电控装置和用于存储冷媒介质的储液罐,所述电控装置内设有第四冷却回路;
所述储液罐、所述电控装置的第四冷却回路、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二冷却回路、第一热交换装置和散热装置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第一加热装置和电源连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CN202120943366.8U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电机和车辆 Active CN216056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3366.8U CN216056621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电机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3366.8U CN216056621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电机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6621U true CN216056621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4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43366.8U Active CN216056621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电机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6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8144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팩 열관리 장치 및 열교환 모듈
EP2501573B1 (en)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t least one battery in a vehicle
US11541725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module for vehicle
US2010010026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CN109849616A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US11142037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CN102398494A (zh) 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EP3923398B1 (en) Battery pack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KR20100059490A (ko) 차량용 증발 사이클 열교환 시스템
WO2005122311A1 (ja) 燃料電池用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車両
US11444346B2 (e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hybrid and full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heat capacitor
WO2012003209A1 (en) Vehicle battery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JP2009298190A (ja) 蓄電手段の暖機装置
CN113232487B (zh) 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和车辆
JP4267373B2 (ja) 車両用電動機冷却システム
EP2643176B1 (en) A therm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system
CN216056621U (zh) 一种电机和车辆
CN109742903B (zh) 车辆及其轮毂电机散热系统、轮毂电机散热方法
US11353273B2 (en) Heat exchanger module and a housing therefor
CN113306452B (zh) 增程式整车热管理系统
KR20210077720A (ko) 탈착식 배터리 모듈을 냉각하기 위한 냉각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전기 또는 하이브리드 차량
CN214647452U (zh) 一种电动推土机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推土机
CN112060865A (zh)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08723050U (zh) 基于磁制冷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11160009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水冷式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