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3530A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3530A
CN113823530A CN202110918587.4A CN202110918587A CN113823530A CN 113823530 A CN113823530 A CN 113823530A CN 202110918587 A CN202110918587 A CN 202110918587A CN 113823530 A CN113823530 A CN 113823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dynamic pressure
contact
mai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85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文广
何仲波
黄庆阳
吴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23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3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4Parts rotatable or rockable outside coil
    • H01H50/28Parts movable due to bending of a blade spring or re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推动卡和动簧片;动簧片包括固定有动触点的主簧片和从动触点的周围位置相对于主簧片呈斜向伸出的动压簧片;推动卡设有卡槽;主簧片的一部分和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推动卡的卡槽中;在主簧片与动压簧片的相交处至主簧片或动压簧片的末端的位置处,主簧片和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设有向对应的另一个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本发明利用突出部对动压簧片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现有技术的一种继电器是利用推动卡来带动接触部分的动簧片动作,使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相接触或相分离。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包括动簧片100和推动卡200,动簧片100包括固定有动触点101的主簧片102和动压簧片103,动压簧片103是由主簧片102中的一个簧片单边撕开所形成的一个延伸片所构成,这种结构的继电器,如果要产生较大的动压,则动压簧片103应力集中在折弯线104,动压簧片103容易疲劳且断裂,推动卡200设有卡槽201,初始状态,主簧片102和动压簧片103张紧在推动卡200的卡槽201中,使动簧片与推动卡具有一定的夹持力,触点闭合的瞬间,推动卡200接着推动动压簧片103,使动压簧片103相对于主簧片102的角度变小,推动卡走完超行程,动压簧片103相对于主簧片102的角度压缩到最小,产生所需要的动压,这种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动簧片100利用动压簧片103产生动压,当动压较大时,动压簧片103的应力集中在动压簧片103的折弯线104的地方,造成动压簧片103应力集中,也就是说动簧片存在着应力集中的问题。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对动作回跳的时间有一定的要求,现有技术中,为了将动作回跳时间控制在0.2ms范围内,需要将动合压力做的很大(典型值6N以上)来抑制动触点的弹跳,此时动合压力由动簧片的动压簧片103的折弯线104折弯变形产生,因此应力集中在折弯线104位置。当继电器长期处于闭合状态时,折弯线位置长期处于形变状态下即会产生机械疲劳,带来压力损失,当动压减小到一定幅度时,产品会出现动作回跳时间变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动合压力减小后无法有效抑制动触点的弹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避免动压簧片在长期闭合受力状态下容易机械疲劳引发动压减小的现象发生,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推动卡和动簧片;所述动簧片包括固定有动触点的主簧片和从动触点的周围位置相对于主簧片呈斜向伸出的动压簧片;所述推动卡设有卡槽;所述主簧片的一部分和所述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卡槽中;在主簧片与动压簧片的相交处至主簧片或动压簧片的末端的位置处,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设有向对应的另一个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以在超行程阶段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对所述动压簧片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
在所述主簧片的一部分和所述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卡槽时,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设有的突出部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以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接触后的超行程阶段的后段行程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的支点作用,形成二次以上的加压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
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设有的突出部为多个,多个突出部分布在对应于动触点至主簧片或动压簧片的末端的位置之间,以利用多个突出部的支点作用,形成多段K值对触点多次加压,以抑制触点回跳;所述K为弹簧弹性系数。
在所述主簧片的一部分和所述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卡槽时,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设有的突出部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相抵触,以在超行程阶段的全段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
所述动簧片包括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所述动触点固定在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的对应位置;在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中,沿着动触点的对应的周围设有第一U形条槽,由第一U形条槽向所述簧片的宽度的两边延伸设有第一折痕线,所述动压簧片由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的末端沿着所述第一折痕线弯成一个相对于所述簧片具有一个预置的夹角形成。
所述第一折痕线的连线经过所述动触点的中心点。
所述突出部为形成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凸苞,所述凸苞由所述动压簧片向所述主簧片的方向凸伸。
所述突出部为形成在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中的紧邻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的另一片簧片中的凸苞,所述凸苞由所述另一片簧片向所述动压簧片方向凸伸。
所述突出部为分别形成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凸苞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中的紧邻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的另一片簧片中的凸苞,且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凸苞和所述另一片簧片中的凸苞呈相向凸伸。
所述凸苞为一体成型在所述动压簧片和/或所述另一片簧片中的长条凸苞或圆形凸苞或椭圆形凸苞或异型凸苞。
所述凸苞为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动压簧片和/或所述另一片簧片中形成。
所述凸苞为一个或多个;当凸苞为多个时,多个凸苞是沿着动压簧片的宽度方向分布。
所述凸苞为一个或多个,当凸苞为多个时,多个凸苞是沿着动压簧片的长度方向分布。
所述突出部为一体连接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小舌片,所述小舌片由所述动压簧片向所述主簧片方向凸伸。
所述动压簧片上设有第二U形条槽;所述动压簧片中,在第二U形条槽的U形口内的实体部分的靠近U形底的位置设有第二折痕线,所述小舌片由第二U形条槽的U形口内的实体部分沿着第二折痕线弯成一个相对于所述动压簧片具有一个预置的夹角形成。
所述动触点与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之间还固定一小簧片,所述小簧片的一端由所述主簧片的对应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穿过所述主簧片,在所述主簧片的背对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外形成所述突出部。
所述小簧片包括用来与所述动触点相固定的主体部分以及通过所述第三U形条槽相隔离的外围部分,所述外围部分的对应于所述第三U形条槽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三折痕线,所述外围部分的对应于所述小簧片的一端设有小舌簧,所述小舌簧由所述主簧片的对应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穿过所述主簧片,在所述主簧片的背对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外形成所述突出部。
所述第三折痕线的连线经过所述动触点的中心点。
所述小簧片的主体部分中,对应于所述小簧片的另一端向外弯折设有用来与继电器的底座相配合的小压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在对应于动触点至主簧片或动压簧片的末端的位置处,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设有向对应的另一个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在超行程阶段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对所述动压簧片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比如将动作回跳时间控制在0.2ms以内等。
2、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将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设有的突出部,设计成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接触后的超行程阶段的后段行程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形成二次以上的加压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并且在突出部为多个时,且多个突出部是分布在对应于动触点至主簧片或动压簧片的末端的位置之间,可以利用多个突出部的支点作用,形成多段K值对触点多次加压,以抑制触点回跳。
3、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将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设有的突出部,设计成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相抵触。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在超行程阶段的全段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
4、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将突出部设计为形成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凸苞,或者是设计为形成在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中的紧邻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的另一片簧片中的凸苞。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凸苞顶住簧片后,凸苞成为支点,力臂变短,加压速度明显增大,具有变支点瞬时加压增大力值和变支点分散簧片应力的效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5、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将突出部设为一体连接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小舌片,或者是将固定于动触点的小簧片的一端的小舌簧由所述主簧片的对应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穿过所述主簧片,在所述主簧片的背对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外设计形成所述突出部。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利用小舌片或小舌簧与动压簧片的配合,使得总动压由两个压簧结构(即动压簧片、小舌片或小舌簧)一起分摊,可以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使得动压簧片受到的应力较小,不易产生机械疲劳,能够改善动压损失。
6、本发明的这种结构还具有抗短路的效果,在短路过程中,触点间产生较大的斥力要将动触点斥开,现有技术需要较长的超行程及时间才能达到抑制斥力的力值,本发明通过突出部的支点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触点压力,达到抑制斥力的力值,防止触点斥开。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动触点和静触点刚接触);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超行程阶段);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中的一个簧片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中的一个簧片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中的一个簧片的后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动簧片中的另一个簧片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动簧片中的另一个簧片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动簧片中的另一个簧片的后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动触点和静触点刚接触);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超行程阶段);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超行程结束);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动簧片中的一个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动簧片中的一个簧片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动簧片中的一个簧片的结构示意图(背面朝前);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动触点和静触点刚接触);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超行程结束);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动触点和静触点刚接触);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超行程阶段);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超行程结束);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小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动触点和静触点刚接触);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动簧、静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超行程结束);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动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动簧装入推动卡);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动簧和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超行程结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2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推动卡1和动簧片2;所述动簧片2包括固定有动触点21的主簧片22和从动触点的周围位置相对于主簧片呈斜向伸出的动压簧片,本实施例的动压簧片23是由主簧片22的对应于动触点周围位置斜向伸出,动触点周围位置是指动触点的整个周边位置,可以是对应在动簧片的宽度方向,也可以是对应在动簧片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的动压簧片的斜出位置是对应在动触点的对应于动簧片的宽度方向的周边处;所述推动卡1设有卡槽11;本实施例的卡槽11设有开口,当然,卡槽也可以不设开口,卡槽11呈通孔形状;所述主簧片的一部分和所述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卡槽中,本实施例是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中;在主簧片与动压簧片的相交处至主簧片或动压簧片的末端的位置处,本实施例是在对应于主簧片22的动触点21至推动卡1的卡槽11的位置处,所述主簧片22和所述动压簧片23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向另一个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以在超行程阶段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对所述动压簧片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为一体形成在所述动压簧片23上的凸苞31,所述凸苞31由所述动压簧片23向所述主簧片22的方向凸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2由三片相叠的簧片241、242、243构成,所述动触点21固定在所述三片相叠的簧片241、242、243的对应位置;在背对动触点21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241中,沿着动触点21的对应的周围设有第一U形条槽2411,由第一U形条槽2411向簧片241的宽度的两边延伸设有第一折痕线2412,所述动压簧片23由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241的末端沿着所述第一折痕线2412弯成一个相对于所述簧片241具有一个预置的夹角形成;动压簧片也可以是单独的簧片。
本实施例的主簧片22是由簧片241的一部分(即除去构成动压簧片23后的剩余部分)、簧片242的全部和簧片243的全部所组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痕线2412的连线经过所述动触点21的中心点,即簧片241的动触点装配孔2413的中心点。这是最好的设置方式,当然,第一折痕线2412的连线也可以不经过所述动触点21的中心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苞31为长条凸苞,当然,凸苞3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异型凸苞等。凸苞也可以为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动压簧片中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苞31为一个。
当然,凸苞也可以为多个,比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当凸苞为多个时,可以有两种分布情况,一种情况是将多个凸苞沿着动压簧片的宽度方向分布,这种情况与本实施例相同为一个支点,另一种情况是将多个凸苞沿着动压簧片的长度方向分布,这种情况会形成多个支点,当然,每个支点都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凸苞,此种情况可以利用多个凸苞的支点作用,对触点多次加压,以抑制触点回跳。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主簧片的一部分和所述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卡槽时,本实施例是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所述动压簧片23中所设有的向主簧片22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即凸苞31,与所述主簧片22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实际上是动压簧片23上的凸苞31与簧片242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如图3所示),这样,可以在所述动压簧片23的凸苞31与所述主簧片22接触后的超行程阶段的后段行程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凸苞31对所述动压簧片23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
初始阶段,动簧片2与推动卡1具有一定的夹持力,此时为长力臂,动静触点刚闭合的瞬间,推动卡1开始推动动压簧片23(若无夹持力,则推动卡会多走一段空程再推动动压簧片),使动压簧片23压缩变形产生动压,此时动压簧片23上的凸苞31未与簧片242接触,长力臂起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同),动簧片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动压簧片23的第一折痕线2412上;推动卡1推到一定距离时(即走完间隙),动压簧片23上的凸苞31与簧片242接触,动压簧片23压缩的支点由第一折痕线2412转移至凸苞31上,凸苞31与簧片242接触后变支点,力臂变为短力臂(与现有技术不相同),K值变大,加压力的速度更快,从而能够抑制动触点因触点碰撞导致的弹跳。动压簧片23压缩的支点由第一折痕线2412转移至凸苞31上的同时,动压簧片23的应力也由第一折痕线2412位置转移至凸苞31位置,推动卡1继续推着动簧片2使凸苞31顶着簧片242走完超行程。在超行程阶段的后段行程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动压簧片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凸苞31的位置,凸苞31处承担大部分的应力,第一折痕线2412承担较小部分的应力,因此,起到了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使得动压簧片23受到的应力较小,不易产生机械疲劳,能够改善动压损失。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在对应于主簧片的动触点至推动卡的卡槽的位置处,所述动压簧片23设有向另一个的方向凸伸的凸苞31。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在超行程阶段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凸苞31对所述动压簧片23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比如将动作回跳时间控制在0.2ms以内等。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动压簧片23的凸苞31设计成与所述主簧片(即簧片242)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在所述凸苞31与所述主簧片22接触后的超行程阶段的后段行程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凸苞31来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并且在凸苞31可以设计为多个时,且多个凸苞31是分布在对应于动触点至推动卡的卡槽的位置处,可以利用多个凸苞31的支点作用,形成多段K值对触点多次加压,以抑制触点回跳;所述K为弹簧弹性系数。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突出部设计为一体形成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凸苞31。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凸苞31顶住簧片242后,凸苞31成为支点,力臂变短,加压速度明显增大,具有变支点瞬时加压和变支点分散簧片应力的效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施例是在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时,将所述动压簧片23的凸苞31设计成与所述主簧片22的簧片24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间隙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作为另一种实施情况,也可以在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时,将所述动压簧片23的凸苞31设计成与所述主簧片22的簧片242之间没有间隙,即动压簧片23的凸苞31直接抵在簧片242上,这种结构,在初始阶段,动簧片2与推动卡1具有一定的夹持力时,此时对触点的压力由短力臂提供(与现有技术不相同),超行程过程,由短力臂形变产生动压,快速增加压力抑制触点回跳,在推动卡1未推动时,动压簧片23的应力处在第一折痕线2412,当推动卡1开始推动动压簧片23进行超行程时,动压簧片23的主要应力转移到凸苞31位置。
本发明的这种结构除了可以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解决簧片集中的问题外,还有抗短路的效果,在短路过程中,触点间产生较大的斥力要将动触点斥开,现有技术需要较长的超行程及时间才能达到抑制斥力的力值,本发明通过凸苞31的支点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触点压力,达到抑制斥力的力值,防止触点斥开。
实施例二
参见图9至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突出部为形成在所述三片相叠的簧片241、242、243中的紧邻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241的另一片簧片242中的凸苞32,所述凸苞32由所述另一片簧片242向所述动压簧片23方向凸伸。
实施例三
参见图13至图1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突出部为一体连接在所述动压簧片23上的小舌片33,所述小舌片33由所述动压簧片23向所述主簧片22方向凸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压簧片23上设有第二U形条槽2414;所述动压簧片23中,在第二U形条槽2414的U形口内的实体部分的靠近U形底的位置设有第二折痕线2415,所述小舌片33由第二U形条槽2414的U形口内的实体部分沿着第二折痕线2415弯成一个相对于所述动压簧片23具有一个预置的夹角形成。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时,所述动压簧片23中所设有的向主簧片22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即小舌片33,与所述主簧片22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实际上是动压簧片23上的小舌片33与簧片242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如图13所示),这样,可以在超行程阶段的后段行程及其吸合阶段,利用作用在所述主簧片22和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的小舌片33的支点作用,使得大力臂和小力臂一起变形产生压力,增大了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从而可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比如将动作回跳时间控制在0.2ms以内等。
本实施例中,初始动簧片2与推动卡1具有一定的夹持力(如图13所示),动静触点刚闭合的瞬间,推动卡1开始推动动压簧片23,使之压缩变形产生动压,推动卡1推到一定距离时,小舌片33开始与主簧片22中的簧片242接触压缩变形也开始产生动压(如图14所示),动压簧片23和小舌片33一起压缩变形产生动压,增大了对触点的压力力值,直到推动卡1走完超行程(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动压簧片23力臂较长,产生动压的速度较慢,小舌片33力臂较短,产生动压的速度大于大压簧,当动压簧片23和小舌片33同时产生动压时,其产生动压的速度大于动压簧片23产生动压的速度。初始动压簧片23压缩变形,其产生的动压较慢,有利于衔铁部分继续吸合,动压簧片23的应力较小。到后期小舌片33参与产生动压,能够快速有效的增大动压,小舌片33承担一定的动压及应力。最后总体达到大动压,小应力。在超行程的初始阶段,应力集中在动压簧片23的第一折痕线2412位置,在超行程的后期阶段,动压簧片23和小舌片33同时产生动压,应力由动压簧片23的第一折痕线2412和小舌片33的第二折痕线2415分摊,从而解决动簧片的应力集中。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突出部设为一体连接在所述动压簧片23上的小舌片33。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利用小舌片33与动压簧片23的配合,使得总动压由两个压簧结构(即动压簧片23、小舌片33)一起分摊,增大了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从而可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使得动压簧片23受到的应力较小,不易产生机械疲劳,能够改善动压损失;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
实施例四
参见图19至图20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时,所述动压簧片23中所设有的向主簧片22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即小舌片33,与所述主簧片22之间没有间隙,实际上是动压簧片23上的小舌片33直接抵在簧片242处(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动簧片2装入推动卡1时,小舌片33就已经与前面的簧片242接触,此时动簧片2与推动卡1间具有一定的夹持力;动静触点闭合的瞬间,动压簧片23和小舌片33一起压缩产生动压;闭合过程一直是动压簧片23和小舌片33一起压缩产生动压,直到推动卡1走完超行程;在整个超行程过程中,动压簧片23和小舌片33同时产生动压,增大了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从而可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可以分摊簧片应力。
实施例五
参见图21至图2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突出部不是采用凸苞,所述动触点21与所述三片相叠的簧片之间还固定一小簧片5,所述小簧片5的一端由所述主簧片22的对应于所述动触点21的一面穿过所述主簧片22,在所述主簧片22的背对于所述动触点21的一面外形成所述突出部。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时,所述小簧片5中所设有的向动压簧片23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这样,可以在超行程阶段的后段行程及其吸合阶段,利用作用在所述主簧片22和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的小簧片5的突出部的支点作用,使得大力臂和小力臂一起变形产生压力,增大了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从而可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比如将动作回跳时间控制在0.2ms以内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簧片5包括用来与所述动触点21相固定的主体部分51以及通过所述第三U形条槽52相隔离的外围部分53,所述外围部分53的对应于所述第三U形条槽52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三折痕线54,所述外围部分53的对应于所述小簧片的一端设有小舌簧34,所述小舌簧34由所述主簧片22的对应于所述动触点21的一面穿过所述主簧片22,在所述主簧片22的背对于所述动触点21的一面外形成所述突出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痕线54的连线经过所述动触点21的中心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簧片5的主体部分51中,对应于所述小簧片5的另一端向外弯折设有用来与继电器的底座相配合的所述小压簧55。小压簧55在触点闭合过程中压缩变形,形成缓冲,使动触点减速,进一步减少回弹。
动簧片2装入推动卡1时,动压簧片23压缩,小舌簧34无变形,此时动簧片2与推动卡1间具有一定的夹持力;触点闭合时,动压簧片23即可开始压缩产生压力,动压簧片23压缩一定的角度后与小舌簧34接触,使小舌簧34变形产生动压。在超行程的后期阶段,动压簧片23和小舌簧34同时产生动压,增大了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从而可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应力由动压簧片23的第一折痕线2412和小舌簧34的三折痕线54分摊,同时解决动簧片的应力集中问题。
实施例六
参见图25至图2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时,所述小簧片5中所设有的向动压簧片23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没有间隙,即小簧片5的小舌簧34直接抵在动压簧片23处。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动簧片2装入推动卡1时,小舌簧34就已经与动压簧片23接触,此时动簧片2与推动卡1间具有一定的夹持力;动静触点闭合的瞬间,动压簧片23和小舌簧34一起压缩产生动压;闭合过程一直是动压簧片23和小舌簧34一起压缩产生动压,直到推动卡1走完超行程;在整个超行程过程中,动压簧片23和小舌簧34同时产生动压,增大了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从而可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可以分摊簧片应力。
实施例七
参见图27至图2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凸苞32不是设在对应于主簧片22的动触点21至推动卡1的卡槽11的位置处,而是设在动触点21至推动卡1的卡槽11之间连线的延长线上。
初始阶段,动簧片2与推动卡1具有一定的夹持力,此时为长力臂,所述另一片簧片242的凸苞32与动压簧片23存在一定的间隙,在0.2ms以内,走完间隙,所述另一片簧片242的凸苞32与动压簧片23开始接触,所述另一片簧片242的凸苞32与动压簧片23接触后增加一支点,增加的力臂为短力臂,K值变大,加压力的速度更快。此时长力臂与短力臂一起同时作用形变产生动压,增大了对触点的压力力值,能够抑制动触点因触点碰撞导致的弹跳。当所述主簧片22与所述动压簧片23之间按照预置的夹持力配合在所述推动卡1的卡槽11,所述另一片簧片242的凸苞32与动压簧片23没有间隙时,超行程过程中,长力臂与短力臂形变产生动压,同样能够快速增加压力抑制触点回跳。
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推动卡和动簧片;所述动簧片包括固定有动触点的主簧片和从动触点的周围位置相对于主簧片呈斜向伸出的动压簧片;所述推动卡设有卡槽;所述主簧片的一部分和所述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卡槽中;其特征在于:在主簧片与动压簧片的相交处至主簧片或动压簧片的末端的位置处,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设有向对应的另一个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以在超行程阶段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对所述动压簧片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同时分摊所述动簧片在不减小动合压力情况下的应力,从而解决机械疲劳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的闭合触点回跳大的问题,确保了动作回跳时间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簧片的一部分和所述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卡槽时,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设有的突出部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以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接触后的超行程阶段的后段行程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的支点作用,形成二次以上的加压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设有的突出部为多个,多个突出部分布在对应于动触点至主簧片或动压簧片的末端的位置之间,以利用多个突出部的支点作用,形成多段K值对触点多次加压,以抑制触点回跳;所述K为弹簧弹性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簧片的一部分和所述动压簧片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卡槽时,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设有的突出部与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动压簧片中的对应的另一个相抵触,以在超行程阶段的全段及其超行程之后的触点闭合阶段,利用所述突出部的支点作用,增加对触点的压力力值,以抑制触点回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所述动触点固定在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的对应位置;在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中,沿着动触点的对应的周围设有第一U形条槽,由第一U形条槽向所述簧片的宽度的两边延伸设有第一折痕线,所述动压簧片由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的末端沿着所述第一折痕线弯成一个相对于所述簧片具有一个预置的夹角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痕线的连线经过所述动触点的中心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形成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凸苞,所述凸苞由所述动压簧片向所述主簧片的方向凸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形成在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中的紧邻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的另一片簧片中的凸苞,所述凸苞由所述另一片簧片向所述动压簧片方向凸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分别形成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凸苞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中的紧邻所述背对动触点的最外侧的一片簧片的另一片簧片中的凸苞,且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凸苞和所述另一片簧片中的凸苞呈相向凸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为一体成型在所述动压簧片和/或所述另一片簧片中的长条凸苞或圆形凸苞或椭圆形凸苞或异型凸苞。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为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动压簧片和/或所述另一片簧片中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为一个或多个;当凸苞为多个时,多个凸苞是沿着动压簧片的宽度方向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为一个或多个,当凸苞为多个时,多个凸苞是沿着动压簧片的长度方向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一体连接在所述动压簧片上的小舌片,所述小舌片由所述动压簧片向所述主簧片方向凸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簧片上设有第二U形条槽;所述动压簧片中,在第二U形条槽的U形口内的实体部分的靠近U形底的位置设有第二折痕线,所述小舌片由第二U形条槽的U形口内的实体部分沿着第二折痕线弯成一个相对于所述动压簧片具有一个预置的夹角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与所述至少两片相叠的簧片之间还固定一小簧片,所述小簧片的一端由所述主簧片的对应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穿过所述主簧片,在所述主簧片的背对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外形成所述突出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簧片包括用来与所述动触点相固定的主体部分以及通过所述第三U形条槽相隔离的外围部分,所述外围部分的对应于所述第三U形条槽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三折痕线,所述外围部分的对应于所述小簧片的一端设有小舌簧,所述小舌簧由所述主簧片的对应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穿过所述主簧片,在所述主簧片的背对于所述动触点的一面外形成所述突出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痕线的连线经过所述动触点的中心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簧片的主体部分中,对应于所述小簧片的另一端向外弯折设有用来与继电器的底座相配合的小压簧。
CN202110918587.4A 2021-05-28 2021-08-11 一种电磁继电器 Pending CN1138235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27659 2021-05-28
CN202110592765 2021-05-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3530A true CN113823530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8587.4A Pending CN113823530A (zh) 2021-05-28 2021-08-11 一种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35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24125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6435804U (zh) 电磁继电器
CN113823530A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EP0413240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JP2663983B2 (ja) 継電器のための接触装置
EP1734548A2 (en) Switch device
CN109155220B (zh) 电磁开关
CN210296239U (zh) 一种降低触点抖动的继电器
CN110544604A (zh) 一种降低触点抖动的继电器
CN112735915A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10867351A (zh) 一种可降低触点断开抖动的电磁继电器
US20170323750A1 (en) Spring Member For An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Such As A Cradle Relay
CN213958871U (zh) 电磁继电器
US3050599A (en) Snap switch
CN110323106B (zh) 可动弹片结构及其继电器
CN111725028A (zh) 一种低噪音的电磁继电器
US11114264B2 (en) Insertion structure between static spring and bobbin
CN219497675U (zh) 一种多触点间隙差动簧片及其电磁继电器
US4814558A (en) Contact mechanism for a switch
CN111668047A (zh) 调节操作构件移动的开关装置
US3905590A (en) Arrangement in contact-spring-sets
JP3243548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20796599U (zh) 一种继电器导电片组件及与衔铁的连接结构
CN209981119U (zh) 车用常闭型继电器
US11476067B2 (en) Re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