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2575A - 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2575A
CN113822575A CN202111116202.9A CN202111116202A CN113822575A CN 113822575 A CN113822575 A CN 113822575A CN 202111116202 A CN202111116202 A CN 202111116202A CN 113822575 A CN113822575 A CN 113822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score
data
systems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62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尚君
范宏伟
段国强
谢朝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1162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25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2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25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2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softwar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通过获得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将各所述运维数据,按照指标性质划分为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包括多个运维人员在至少一个指标项的运维数据;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基于各个系统的运维数据计算得到相应指标项的得分,通过得分可以反映出相应的工作量,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评估结果比较准确和客观。

Description

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业务场景不断增加,系统间的差异逐渐增大。以系统的运行时间为例,有的系统7×24对外提供服务,有的只5×8对外提供服务,不同系统的日常运维的工作量将有较大差异。
目前针对运维系统的工作量评估的方法一般是评审专家使用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具有主观性,客观性不足,评估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第一方面,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包括:
获得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
将各所述运维数据,按照指标性质划分为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包括多个运维人员在至少一个指标项的运维数据;
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交易量指标、设备数量指标、部署单元数量指标、批处理指标、产品数量指标、运行级别指标和运行时间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包括: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交易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数据,执行方式一;
方式一、根据各所述交易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交易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总交易量的第一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一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得分;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二;
方式二、根据各所述设备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总数量的第二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二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得分;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三;
方式三、根据各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总部署单元数量的第三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三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得分;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数据,执行方式四;
方式四、根据各所述批处理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判断各所述系统标识是否为特殊系统标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根据预先建立的特殊系统评分表,确定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其中,所述批处理得分与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不是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计算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系统在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总数的第四比例;
根据各所述第四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
其中,所述特殊系统为:有批处理作业但不能从批处理采集系统中获取相应批量作业的数量的系统,或者批处理作业对业务的影响程度高于一定阈值的系统;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五;
方式五、根据各所述产品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源的汇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查询预先建立的产品数量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得分,其中,所述产品源的汇总数量与所述产品数量得分对应;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数据,执行方式六;
方式六、根据各所述运行级别数据中的系统级别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运行级别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得分,其中,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对应;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数据,执行方式七;
方式七、根据各所述运行时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三时间范围内的系统运行时长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三时间范围内的总运行时长的第五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五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得分。
结合上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变更指标、服务请求指标、发布单指标、事件单指标、重大变更指标和可研审批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包括: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变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变更指标的变更单数据,执行方式八;
方式八、根据各所述变更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四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变更单,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系统变更单中的变更开始时间、变更类型标识和变更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变更单评分表,分别得到各个所述系统变更单的时间分值、类型分值和系统分值,其中,所述时间分值与所述变更开始时间对应,所述类型分值与所述变更类型标识对应,所述系统分值与所述变更系统标识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变更单的所述时间分值、所述类型分值和所述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变更单的变更单分值;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各所述系统变更单的变更单分值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所述变更指标的变更单得分;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服务请求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请求指标的服务请求数据,执行方式九;
方式九、根据各所述服务请求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五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服务请求的总次数,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服务请求指标的服务请求得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发布单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布单指标的发布单数据,执行方式十;
方式十、根据各所述发布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六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发布单的数量,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发布单指标的发布单得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事件单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事件单指标的事件单数据,执行方式十一;
方式十一、根据各所述事件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和所述部门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七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事件单,其中,所述事件单的所属部门标识为运维部门或者应用技术支持部门,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事件单所满足各标准规则,查询预先建立的事件单评分表,分别得到各个所述事件单所满足的各所述标准规则的规则评分,其中,所述标准规则与所述规则评分相匹配;
将同一个所述事件单的各所述规则评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事件单的事件单分值;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各所述事件单的事件单分值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所述事件单指标的事件单得分;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重大变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重大变更指标的重大变更数据,执行方式十二;
方式十二、根据各所述重大变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八时间范围内发起的重大变更单的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重大变更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重大变更系统分值,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重大变更系统分值对应;
将同一个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重大变更单的总数量和所述重大变更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重大变更得分;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可研审批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可研审批指标的可研审批数据,执行方式十三;
方式十三、根据各所述可研审批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九时间范围内的多次可研审批分值,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标识的多个所述可研审批分值相加,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可研审批得分;
结合上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交易量得分、所述设备数量得分、所述部署单元数量得分、所述批处理得分、所述产品数量得分、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和所述运行时间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静态指标项得分;
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变更单得分、所述服务请求得分、所述发布单得分、所述事件单得分、所述重大变更得分和所述可研审批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动态指标项得分;
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静态指标项得分和所述动态指标项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系统总得分;
结合上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查询预先建立的系统人员评分表,从而分别获得各所述系统的各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其中,各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员与所述预设评分比例对应;
对于任一所述系统:分别将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与所述系统的所述系统总得分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在单一系统中的单系统人员得分;
对于任一所述负责人员:将同一个所述负责人员在各所述系统中的所述单一统人员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负责人员在全部所述系统中的人员总得分;
可选的,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查询预先建立的系统部门配置表,从而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的所属部门,其中,所述系统与所述所属部门一一对应;
分别将同一个所述所属部门的各所述系统的系统总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所属部门的部门总得分。
第二方面,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装置,包括:数据获得单元、数据分组单元和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数据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得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
所述数据分组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各所述运维数据,按照指标性质划分为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包括多个运维人员在至少一个指标项的运维数据;
所述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
结合上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得分计算单元,包括:交易量得分计算单元、设备数量得分计算单元、部署单元数量得分计算单元、批处理得分计算单元、产品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运行级别得分计算单元和运行时间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交易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交易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数据,执行方式一,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交易量指标、设备数量指标、部署单元数量指标、批处理指标、产品数量指标、运行级别指标和运行时间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方式一、根据各所述交易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交易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总交易量的第一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一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得分;
所述设备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二;
方式二、根据各所述设备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总数量的第二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二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得分;
所述部署单元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三;
方式三、根据各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总部署单元数量的第三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三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得分;
所述批处理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数据,执行方式四;
方式四、根据各所述批处理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判断各所述系统标识是否为特殊系统标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根据预先建立的特殊系统评分表,确定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其中,所述批处理得分与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不是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计算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系统在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总数的第四比例;
根据各所述第四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
其中,所述特殊系统为:有批处理作业但不能从批处理采集系统中获取相应批量作业的数量的系统,或者批处理作业对业务的影响程度高于一定阈值的系统;
所述产品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五;
方式五、根据各所述产品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源的汇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查询预先建立的产品数量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得分,其中,所述产品源的汇总数量与所述产品数量得分对应;
所述运行级别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数据,执行方式六;
方式六、根据各所述运行级别数据中的系统级别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运行级别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得分,其中,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对应;
所述运行时间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数据,执行方式七;
方式七、根据各所述运行时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三时间范围内的系统运行时长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三时间范围内的总运行时长的第五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五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得分。
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通过获得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将各所述运维数据,按照指标性质划分为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包括多个运维人员在至少一个指标项的运维数据;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基于各个系统的运维数据计算得到相应指标项的得分,通过得分可以反映出相应的工作量,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评估结果比较准确和客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确定交易量得分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确定设备数量得分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确定部署单元数量得分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确定批处理得分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产品数量评分表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行级别评分表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包括:S100、S200和S300;
S100、获得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
可选的,随着运维工具的使用,员工通过多个线上化平台展开工作,用来评估工作量的原始数据都分散在各个数据存储单元上,分散的数据如果不进行集中整合将难以利用和管理。因此应在数据采集层将后续需要的评估数据,从多个运维工具中采集和汇总出来。需要采集的数据范围应包含纳入运维工作考核的全部指标,此后可供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使用。在本发明中,本发明所说的多个系统可以包括:云平台系统、IT服务管理系统、敏捷交付平台系统、应用监控系统等系统的运维数据作为工作量计算的数据源,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S200、将各所述运维数据,按照指标性质划分为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包括多个运维人员在至少一个指标项的运维数据;
可选的,本发明基于指标性质可以将数据大致分类两大类数据,分别是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静态指标项与动态指标项为根据系统本身的属性,根据主体人进行限制和定义的能力,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区分。例如,静态指标指的是:系统的静态属性,可以进行预期或者分配的指标,一旦设定则不会轻易改变。如系统的交易量、设备数量、部署单元数量等。动态指标指的是:系统的动态属性,随着系统稳定性、业务扩展等因素发生变化,且不易进行人为限制的属性,如系统的变更、事件单等。
可选的,静态指标项和动态指标项又进一步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指标项,例如本发明可以将运维数据按以下13种指标项进行分组,以便于后续从这13种指标项分别计算各个系统的工作量,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13种指标项包括:交易量指标、设备数量指标、部署单元数量指标、批处理指标、变更指标、服务请求指标、发布单指标、事件单指标、运行级别取值、运行时间取值、产品数量指标、重大变更指标和可研审批指标。
交易量指标:某系统每分钟发起的交易量总和。
设备数量指标:某系统拥有的虚拟机设备的数量。
部署单元数量指标:某系统拥有的部署单元数量。
批处理指标:某系统拥有的批量作业的总数。
变更指标:某系统进行变更的次数总数。
服务请求指标:某系统相关的服务请求数量总数。
发布单指标:某系统相关的发布单的数量总数。
事件单指标:某系统相关的事件单的总数。
运行级别指标:根据系统的业务影响范围给系统界定的系统级别,一共可以分为五级。
运行时间指标:某系统每周提供服务的时长。运行时间通常分为每周天数和每天小时数两个维度,如7*24小时指该系统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对外提供服务。
产品数量指标:该系统拥有的产品源的汇总数量。
重大变更指标:某系统的某次变更被评审为重大变更时积累的次数。
可研审批指标:某系统在可研审批会议中的分数。可研会议是各方专家在某系统进行重大改动时召开的会议,会中对系统架构、资源供给需求等进行评估并打分,并将评分输入至系统中,以生成相应的评分数据。
可选的,对于上述交易量、设备数量、部署单元数量、批处理、变更、服务请求、发布单、事件单、运行级别、运行时间、产品数量、重大变更指标和可研审批等概念,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概念,具体请参见本领域的相关解释,本发明对此不做过多描述。
S300、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
例如,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交易量指标、设备数量指标、部署单元数量指标、批处理指标、产品数量指标、运行级别指标和运行时间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S300,包括:步骤1.1、步骤1.2、步骤1.3、步骤1.4、步骤1.5、步骤1.6和步骤1.7;
步骤1.1、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交易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数据,执行方式一;
方式一、根据各所述交易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交易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总交易量的第一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一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得分;
可选的,交易量是考核范围内(例如以季度为单位)的所有交易数量总和。该指标可以从应用监控平台系统(针对系统的每个交易码记录每分钟的交易数量、明细等信息)中获取,并传输至本发明相应的数据库中,从而作为工作量计算的数据源之一,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一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本发明针对任何一个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交易量与全部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总交易量的比例均称为第一比例,但不同系统的第一比例的具体数值可以不相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预先划分不同的第一比例范围,不同的第一比例范围对应不同的交易量得分。然后根据各个系统当前计算得到的第一比例所处的第一比例范围,可以得到相应系统的交易量得分,如图2所示,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1.2、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二;
方式二、根据各所述设备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总数量的第二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二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得分;
可选的,本发明针对任何一个系统在本次计算时的虚拟机设备的数量与全部系统在本次计算时虚拟机设备的总数量的比例均称为第二比例,但不同系统的第二比例的具体数值可以不相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预先划分不同的第二比例范围,不同的第二比例范围对应不同的设备数量得分。然后根据各个系统当前计算得到的第二比例所处的第二比例范围,可以得到相应系统的设备数量得分,如图3所示,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1.3、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三;
方式三、根据各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总部署单元数量的第三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三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得分;
可选的,本发明针对任何一个系统在本次计算时的部署单元数量与全部系统在本次计算时总部署单元数量的比例均称为第三比例,但不同系统的第三比例的具体数值可以不相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预先划分不同的第三比例范围,不同的第三比例范围对应不同的部署单元数量得分。然后根据各个系统当前计算得到的第三比例所处的第三比例范围,可以得到相应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得分,如图4所示,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1.4、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数据,执行方式四;
方式四、根据各所述批处理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判断各所述系统标识是否为特殊系统标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根据预先建立的特殊系统评分表,确定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其中,所述批处理得分与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不是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计算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系统在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总数的第四比例;
根据各所述第四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
其中,所述特殊系统为:有批处理作业但不能从批处理采集系统中获取相应批量作业的数量的系统,或者批处理作业对业务的影响程度高于一定阈值的系统;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二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本发明针对任何一个系统在第二时间范围内执行的批量作业的数量与全部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执行的批量作业的总数的比例均称为第四比例,但不同系统的第一比例的具体数值可以不相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对于系统标识不是所述特殊系统标识的系统而言,本发明可以预先划分不同的第四比例范围,不同的第四比例范围对应不同的批处理得分。然后根据各个系统当前计算得到的第四比例所处的第四比例范围,可以得到相应系统的批处理得分,如图5所示,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对于系统标识是所述特殊系统标识的系统而言,可以预先在特殊系统评分表设置相应批处理得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1.5、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五;
方式五、根据各所述产品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源的汇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查询预先建立的产品数量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得分,其中,所述产品源的汇总数量与所述产品数量得分对应;
可选的,本发明针对任何一个系统在本次计算时,计算当前的产品源的汇总数量,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可以预先划分不同的汇总数量范围,不同的汇总数量范围对应不同的产品数量得分。然后根据各个系统当前计算得到的汇总数量所处的汇总数量范围,可以得到相应系统的产品数量得分,如图6所示,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1.6、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数据,执行方式六;
方式六、根据各所述运行级别数据中的系统级别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运行级别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得分,其中,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对应;
可选的,一般各个系统的系统级别在建设完成后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本发明可以预先建立运行级别评分表如图7所示,以便于直接查遍得到不同系统级别标识对应的运行级别得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1.7、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数据,执行方式七;
方式七、根据各所述运行时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三时间范围内的系统运行时长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三时间范围内的总运行时长的第五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五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得分。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三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本发明针对任何一个系统在第三时间范围内的系统运行时长与全部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的总运行时长的比例均称为第五比例,但不同系统的第五比例的具体数值可以不相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规定系统运行时间在第三时间范围内保持为7×24小时,运行时间得分为3分,其它系统运行时间按比例计算运行时间得分。比如某系统在第三时间范围内的系统运行时间为5×8小时的统计得分为:3×(5×8)÷(7×24)=0.71,此时第三时间范围可以理解为一个星期,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结合结合上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变更指标、服务请求指标、发布单指标、事件单指标、重大变更指标和可研审批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S300,包括:步骤2.1、步骤2.2、步骤2.3、步骤2.4、步骤2.5和步骤2.6;
步骤2.1、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变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变更指标的变更单数据,执行方式八;
方式八、根据各所述变更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四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变更单,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系统变更单中的变更开始时间、变更类型标识和变更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变更单评分表,分别得到各个所述系统变更单的时间分值、类型分值和系统分值,其中,所述时间分值与所述变更开始时间对应,所述类型分值与所述变更类型标识对应,所述系统分值与所述变更系统标识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变更单的所述时间分值、所述类型分值和所述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变更单的变更单分值;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各所述系统变更单的变更单分值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所述变更指标的变更单得分。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四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在变更单评分表中预先配置不同变更开始时间对应的时间分值。例如,设定time=变更开始时间(以24小时制为例),若1:00<=time<2:00,则相应的时间分值为1.5;若2:00<=time<4:00,则相应的时间分值为2;若4:00<=time<21:00,则相应的时间分值为1;若21:00<=time<23:00,则相应的时间分值为1.5,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在变更单评分表中预先配置不同变更类型标识对应的类型分值。例如,标准变更类型或者重大变更类型,对应的类型分值均为1;常规变更类型或者应急变更类型,对应的类型分值均为1.5,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重大变更是指影响一个(含以上)一级分行或境外机构营业时段重要业务30分钟(含以上)无法办理,或对银行重要业务运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具有较大潜在影响的变更。
常规变更是指非重要信息系统实施的变更以及变更业务影响小于30分钟的重要信息系统变更等。主要包括应用版本上线;以及支撑非重要信息系统且不对重要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产生关联影响的硬件设备、基础软件、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变更,或经评估不影响重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变更等。
应急变更是指为解决生产事件或问题,以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必须立即实施的变更。
标准变更是指对变更进行标准化,使其具备标准实施步骤并在生产环境经过实施验证成功,通过手工或自动化方式实施且业务不中断的变更。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在变更单评分表中预先配置不同变更系统标识对应的系统分值,其中,系统标识可以是系统名。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系统(例如,FMBRM或CLPM),对应的系统分值可以为1.2;对于其它一般的系统,对应的系统分值可以为1,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上述FMBRM指的是: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系统,CLPM指的是对公信贷核心业务子系统,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2.2、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服务请求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请求指标的服务请求数据,执行方式九;
方式九、根据各所述服务请求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五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服务请求的总次数,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服务请求指标的服务请求得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五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以各所述系统在第五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服务请求的总次数作为相应系统的服务请求得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2.3、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发布单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布单指标的发布单数据,执行方式十;
方式十、根据各所述发布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六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发布单的数量,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发布单指标的发布单得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六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以各所述系统在第六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发布单的数量作为相应系统的发布单得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2.4、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事件单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事件单指标的事件单数据,执行方式十一;
方式十一、根据各所述事件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和所述部门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七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事件单,其中,所述事件单的所属部门标识为运维部门或者应用技术支持部门,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事件单所满足各标准规则,查询预先建立的事件单评分表,分别得到各个所述事件单所满足的各所述标准规则的规则评分,其中,所述标准规则与所述规则评分相匹配;
将同一个所述事件单的各所述规则评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事件单的事件单分值;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各所述事件单的事件单分值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所述事件单指标的事件单得分。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七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在事件单评分表中配置不同标准规则的规则评分。例如,若事件单符合第三方标准规则,则相应的规则评分为1,否则相应的规则评分为2;若事件单符合晨会标准规则,则相应的规则评分为3,否则相应的规则评分为0;若事件单符合发送短信标准规则,则相应的规则评分为2,否则相应的规则评分为0;若事件单符合PPT标准规则,相应的规则评分为5,否则相应的规则评分为0。
可选的,第三方标准规则指的是:因第三方系统故障导致的本系统故障而建立的事件单情况。
晨会标准规则指的是:经过影响程度的判定,需要上晨会与领导及各领域负责人进行经验汇报的普通事件单情况。
发送短信标准规则指的是:经判定因事件影响范围大或影响程度深,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实时发送短信同步和汇报处置进展的事件单情况。
PPT标准规则指的是:经判定该事件为重大事件,需要将事件根因分析、处置流程、处置方案等情况以PPT形式进行汇报的事件单情况。
可选的,一个时间单可以同时符合上述多个标准规则或者同时不符合上述多个标准规则,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2.5、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重大变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重大变更指标的重大变更数据,执行方式十二;
方式十二、根据各所述重大变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八时间范围内发起的重大变更单的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重大变更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重大变更系统分值,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重大变更系统分值对应;
将同一个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重大变更单的总数量和所述重大变更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重大变更得分。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八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本发明可以预先在重大变更评分表中配置不同系统标识对应的重大变更系统分值。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系统(例如,FMBRM或CLPM),对应的系统分值可以为1.2;对于其它一般的系统,对应的系统分值可以为1,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2.6、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可研审批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可研审批指标的可研审批数据,执行方式十三;
方式十三、根据各所述可研审批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九时间范围内的多次可研审批分值,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标识的多个所述可研审批分值相加,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可研审批得分。
可选的,本发明对于第九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任何可行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专家团队可以在第九时间范围对同一个系统多次进行可研审核评分,每次评分均会对相应的系统给出一个可研审批分值,并存储至存储设备中作为研审批数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结合前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1、步骤3.2和步骤3.3;
步骤3.1、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交易量得分、所述设备数量得分、所述部署单元数量得分、所述批处理得分、所述产品数量得分、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和所述运行时间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静态指标项得分;
步骤3.2、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变更单得分、所述服务请求得分、所述发布单得分、所述事件单得分、所述重大变更得分和所述可研审批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动态指标项得分;
步骤3.3、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静态指标项得分和所述动态指标项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系统总得分。
结合上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4.1、步骤4.2和步骤4.3;
步骤4.1、查询预先建立的系统人员评分表,从而分别获得各所述系统的各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其中,各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员与所述预设评分比例对应;
步骤4.2、对于任一所述系统:分别将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与所述系统的所述系统总得分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在单一系统中的单系统人员得分;
步骤4.3、对于任一所述负责人员:将同一个所述负责人员在各所述系统中的所述单一统人员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负责人员在全部所述系统中的人员总得分。
可选的,一个系统可以有多个负责人员,但不同负责人员对于该系统所承担的运维工作量可能不一样。所以在系统人员评分表中配置各所述系统的各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所说的各所述负责人在单一系统中的单系统人员得分指的是:具体人员在具体一个系统中的单系统人员得分,表征该人员对于该系统所承担的运维工作量,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各所述负责人员在全部所述系统中的人员总得分可以表征具体人员所承担的全部运维工作量,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5.1和步骤5.2;
步骤5.1、查询预先建立的系统部门配置表,从而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的所属部门,其中,所述系统与所述所属部门一一对应;
步骤5.2、分别将同一个所述所属部门的各所述系统的系统总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所属部门的部门总得分。
可选的,一个部门可以负责多个系统,可以将同一个部门所负责的各系统的系统总得分相加,得到各所述所属部门的部门总得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装置,包括:数据获得单元100、数据分组单元200和得分计算单元300;
所述数据获得单元100,被配置为执行获得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
所述数据分组单元200,被配置为执行将各所述运维数据,按照指标性质划分为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包括多个运维人员在至少一个指标项的运维数据;
所述得分计算单元300,被配置为执行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
结合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得分计算单元300,包括:交易量得分计算单元、设备数量得分计算单元、部署单元数量得分计算单元、批处理得分计算单元、产品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运行级别得分计算单元和运行时间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交易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交易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数据,执行方式一,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交易量指标、设备数量指标、部署单元数量指标、批处理指标、产品数量指标、运行级别指标和运行时间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方式一、根据各所述交易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交易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总交易量的第一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一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得分;
所述设备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二;
方式二、根据各所述设备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总数量的第二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二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得分;
所述部署单元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三;
方式三、根据各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总部署单元数量的第三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三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得分;
所述批处理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数据,执行方式四;
方式四、根据各所述批处理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判断各所述系统标识是否为特殊系统标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根据预先建立的特殊系统评分表,确定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其中,所述批处理得分与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不是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计算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系统在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总数的第四比例;
根据各所述第四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
其中,所述特殊系统为:有批处理作业但不能从批处理采集系统中获取相应批量作业的数量的系统,或者批处理作业对业务的影响程度高于一定阈值的系统;
所述产品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五;
方式五、根据各所述产品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源的汇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查询预先建立的产品数量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得分,其中,所述产品源的汇总数量与所述产品数量得分对应;
所述运行级别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数据,执行方式六;
方式六、根据各所述运行级别数据中的系统级别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运行级别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得分,其中,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对应;
所述运行时间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数据,执行方式七;
方式七、根据各所述运行时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三时间范围内的系统运行时长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三时间范围内的总运行时长的第五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五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得分。
结合上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得分计算单元300,包括:变更单得分计算单元、服务请求得分计算单元、发布单得分计算单元、事件单得分计算单元、重大变更得分计算单元和可研审批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变更单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变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变更指标的变更单数据,执行方式八,其中,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变更指标、服务请求指标、发布单指标、事件单指标、重大变更指标和可研审批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方式八、根据各所述变更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四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变更单,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系统变更单中的变更开始时间、变更类型标识和变更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变更单评分表,分别得到各个所述系统变更单的时间分值、类型分值和系统分值,其中,所述时间分值与所述变更开始时间对应,所述类型分值与所述变更类型标识对应,所述系统分值与所述变更系统标识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变更单的所述时间分值、所述类型分值和所述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变更单的变更单分值;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各所述系统变更单的变更单分值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所述变更指标的变更单得分。
所述服务请求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服务请求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请求指标的服务请求数据,执行方式九;
方式九、根据各所述服务请求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五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服务请求的总次数,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服务请求指标的服务请求得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所述发布单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发布单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布单指标的发布单数据,执行方式十;
方式十、根据各所述发布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六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发布单的数量,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发布单指标的发布单得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所述事件单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事件单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事件单指标的事件单数据,执行方式十一;
方式十一、根据各所述事件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和所述部门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七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事件单,其中,所述事件单的所属部门标识为运维部门或者应用技术支持部门,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事件单中的事件开始时间、事件类型标识和事件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事件单评分表,分别得到各个所述事件单的时间分值、类型分值和系统分值,其中,所述时间分值与所述事件开始时间对应,所述类型分值与所述事件类型标识对应,所述系统分值与所述事件系统标识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事件单的所述时间分值、所述类型分值和所述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事件单的事件单分值;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各所述事件单的事件单分值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所述事件单指标的事件单得分。
所述重大变更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重大变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重大变更指标的重大变更数据,执行方式十二;
方式十二、根据各所述重大变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八时间范围内发起的重大变更单的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重大变更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重大变更系统分值,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重大变更系统分值对应;
将同一个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重大变更单的总数量和所述重大变更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重大变更得分。
所述可研审批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可研审批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可研审批指标的可研审批数据,执行方式十三;
方式十三、根据各所述可研审批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九时间范围内的多次可研审批分值,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标识的多个所述可研审批分值相加,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可研审批得分。
可选的,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静态指标项得分计算单元、动态指标项得分计算单元和系统总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静态指标项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交易量得分、所述设备数量得分、所述部署单元数量得分、所述批处理得分、所述产品数量得分、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和所述运行时间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静态指标项得分;
所述动态指标项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变更单得分、所述服务请求得分、所述发布单得分、所述事件单得分、所述重大变更得分和所述可研审批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动态指标项得分;
所述系统总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静态指标项得分和所述动态指标项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系统总得分。
结合上一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预设评分比例获得单元、单系统人员得分计算单元和人员总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预设评分比例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查询预先建立的系统人员评分表,从而分别获得各所述系统的各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其中,各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员与所述预设评分比例对应;
所述单系统人员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对于任一所述系统:分别将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与所述系统的所述系统总得分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在单一系统中的单系统人员得分;
所述人员总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对于任一所述负责人员:将同一个所述负责人员在各所述系统中的所述单一统人员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负责人员在全部所述系统中的人员总得分。
可选的,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所属部门确定单元和部门得分确定单元;
所述所属部门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查询预先建立的系统部门配置表,从而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的所属部门,其中,所述系统与所述所属部门一一对应;
所述部门得分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分别将同一个所述所属部门的各所述系统的系统总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所属部门的部门总得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如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70,所述电子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以及与所述701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702、总线703;其中,所述处理器701、所述存储器702通过所述总线7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7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702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
将各所述运维数据,按照指标性质划分为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所述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包括多个运维人员在至少一个指标项的运维数据;
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所述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交易量指标、设备数量指标、部署单元数量指标、批处理指标、产品数量指标、运行级别指标和运行时间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所述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包括: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交易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数据,执行方式一;
方式一、根据各所述交易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交易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总交易量的第一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一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得分;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二;
方式二、根据各所述设备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总数量的第二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二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得分;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三;
方式三、根据各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总部署单元数量的第三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三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得分;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数据,执行方式四;
方式四、根据各所述批处理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判断各所述系统标识是否为特殊系统标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根据预先建立的特殊系统评分表,确定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其中,所述批处理得分与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不是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计算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系统在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总数的第四比例;
根据各所述第四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
其中,所述特殊系统为:有批处理作业但不能从批处理采集系统中获取相应批量作业的数量的系统,或者批处理作业对业务的影响程度高于一定阈值的系统;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五;
方式五、根据各所述产品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源的汇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查询预先建立的产品数量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得分,其中,所述产品源的汇总数量与所述产品数量得分对应;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数据,执行方式六;
方式六根据各所述运行级别数据中的系统级别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运行级别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得分,其中,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对应;
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数据,执行方式七;
方式七、根据各所述运行时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三时间范围内的系统运行时长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三时间范围内的总运行时长的第五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五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得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变更指标、服务请求指标、发布单指标、事件单指标、重大变更指标和可研审批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所述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包括: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变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变更指标的变更单数据,执行方式八;
方式八、根据各所述变更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四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变更单,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系统变更单中的变更开始时间、变更类型标识和变更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变更单评分表,分别得到各个所述系统变更单的时间分值、类型分值和系统分值,其中,所述时间分值与所述变更开始时间对应,所述类型分值与所述变更类型标识对应,所述系统分值与所述变更系统标识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变更单的所述时间分值、所述类型分值和所述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变更单的变更单分值;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各所述系统变更单的变更单分值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所述变更指标的变更单得分;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服务请求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请求指标的服务请求数据,执行方式九;
方式九、根据各所述服务请求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五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服务请求的总次数,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服务请求指标的服务请求得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发布单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布单指标的发布单数据,执行方式十;
方式十、根据各所述发布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六时间范围内发起的发布单的数量,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发布单指标的发布单得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事件单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事件单指标的事件单数据,执行方式十一;
方式十一、根据各所述事件单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和所述部门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七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事件单,其中,所述事件单的所属部门标识为运维部门或者应用技术支持部门,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事件单所满足各标准规则,查询预先建立的事件单评分表,分别得到各个所述事件单所满足的各所述标准规则的规则评分,其中,所述标准规则与所述规则评分相匹配;
将同一个所述事件单的各所述规则评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事件单的事件单分值;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各所述事件单的事件单分值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所述事件单指标的事件单得分;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重大变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重大变更指标的重大变更数据,执行方式十二;
方式十二、根据各所述重大变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八时间范围内发起的重大变更单的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系统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重大变更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重大变更系统分值,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重大变更系统分值对应;
将同一个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重大变更单的总数量和所述重大变更系统分值相乘,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重大变更得分;
在所述动态指标项包括所述可研审批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可研审批指标的可研审批数据,执行方式十三;
方式十三、根据各所述可研审批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在第九时间范围内的多次可研审批分值,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将同一个所述系统标识的多个所述可研审批分值相加,从而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可研审批得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交易量得分、所述设备数量得分、所述部署单元数量得分、所述批处理得分、所述产品数量得分、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和所述运行时间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静态指标项得分;
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变更单得分、所述服务请求得分、所述发布单得分、所述事件单得分、所述重大变更得分和所述可研审批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动态指标项得分;
分别将同一个所述系统的所述静态指标项得分和所述动态指标项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系统总得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查询预先建立的系统人员评分表,从而分别获得各所述系统的各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其中,各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员与所述预设评分比例对应;
对于任一所述系统:分别将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员的预设评分比例与所述系统的所述系统总得分相乘,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各所述负责人在单一系统中的单系统人员得分;
对于任一所述负责人员:将同一个所述负责人员在各所述系统中的所述单一统人员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负责人员在全部所述系统中的人员总得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查询预先建立的系统部门配置表,从而分别确定各所述系统的所属部门,其中,所述系统与所述所属部门一一对应;
分别将同一个所述所属部门的各所述系统的系统总得分相加,从而分别得到各所述所属部门的部门总得分。
7.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获得单元、数据分组单元和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数据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得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
所述数据分组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各所述运维数据,按照指标性质划分为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包括多个运维人员在至少一个指标项的运维数据;
所述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对于所述静态指标项的数据和动态指标项的数据均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与所述指标项相对应的计算规则,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相应指标项的得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分计算单元,包括:交易量得分计算单元、设备数量得分计算单元、部署单元数量得分计算单元、批处理得分计算单元、产品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运行级别得分计算单元和运行时间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交易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交易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数据,执行方式一,其中,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交易量指标、设备数量指标、部署单元数量指标、批处理指标、产品数量指标、运行级别指标和运行时间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方式一、根据各所述交易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交易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一时间范围内发起的总交易量的第一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一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交易量指标的交易量得分;
所述设备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二;
方式二、根据各所述设备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虚拟机设备的总数量的第二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二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设备数量指标的设备数量得分;
所述部署单元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三;
方式三、根据各所述部署单元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的总部署单元数量的第三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三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部署单元数量指标的部署单元数量得分;
所述批处理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数据,执行方式四;
方式四、根据各所述批处理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判断各所述系统标识是否为特殊系统标识,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根据预先建立的特殊系统评分表,确定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其中,所述批处理得分与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对应;
若所述系统标识不是所述特殊系统标识,则计算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所述系统在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数量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二时间范围内的批量作业的总数的第四比例;
根据各所述第四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批处理指标的批处理得分;
其中,所述特殊系统为:有批处理作业但不能从批处理采集系统中获取相应批量作业的数量的系统,或者批处理作业对业务的影响程度高于一定阈值的系统;
所述产品数量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数据,执行方式五;
方式五、根据各所述产品数量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源的汇总数量,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查询预先建立的产品数量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产品数量指标的产品数量得分,其中,所述产品源的汇总数量与所述产品数量得分对应;
所述运行级别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数据,执行方式六;
方式六根据各所述运行级别数据中的系统级别标识,查询预先建立的运行级别评分表,从而获得各所述系统的运行级别指标的运行级别得分,其中,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所述系统级别标识与所述运行级别得分对应;
所述运行时间得分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静态指标项包括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情况下,对于所述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数据,执行方式七;
方式七、根据各所述运行时间数据中的系统标识,分别计算各所述系统在第三时间范围内的系统运行时长与全部所述系统在所述第三时间范围内的总运行时长的第五比例,其中,所述系统标识与所述系统一一对应;
根据各所述第五比例分别得到各所述系统的运行时间指标的运行时间得分。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CN202111116202.9A 2021-09-23 2021-09-23 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38225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6202.9A CN113822575A (zh) 2021-09-23 2021-09-23 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6202.9A CN113822575A (zh) 2021-09-23 2021-09-23 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2575A true CN113822575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6202.9A Pending CN113822575A (zh) 2021-09-23 2021-09-23 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25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2450A (zh) 绩效考核系统及方法
CN102117323A (zh) 一种推荐求职简历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Ham et al. Optimal BIM staffing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using a queueing model
CN112990829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产管理系统
Altiner et al. An approach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correlation of diversity and efficienc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s
CN109740160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语义分析的任务发布方法
CN111833018A (zh) 一种科技项目的专利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307928A (zh) 一种目标督查督办管理系统
Adian et al. Literature review: The implementation of e-health at primary healthcare centers in Surabaya City
CN11082686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系统
CN112232656A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监测预警方法、设备、终端以及可读介质
CN113822575A (zh) 基于运维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035283A (zh) 用于投标人员配置的人力资源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7035822A (zh) 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产业带统计方法及系统
Hung Application of 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 method to establish application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N115577983A (zh) 基于区块链的企业任务匹配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919736A (zh) 一种区块链互评薪酬管理方法、系统及其存储装置
Hutchinson A computer center simulation project
Xue et al. Distributed appointment assignment and scheduling under uncertainty
CN113947390B (zh) 一种金额类业绩的比例分配方法及比例分配系统
CN112801144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40315A (zh) 人员考核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4348403A (ja) 企業活動評価方法及び評価装置
CN117787803A (zh) 一种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系统
CN111768130A (zh) 用户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