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5460A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5460A
CN113815460A CN202010561550.6A CN202010561550A CN113815460A CN 113815460 A CN113815460 A CN 113815460A CN 202010561550 A CN202010561550 A CN 202010561550A CN 113815460 A CN113815460 A CN 113815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user
fingerprint
charging equipmen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15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圣慧
宋正宇
王石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nji Zhidian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zhub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zhub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zhub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15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54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5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54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0Means for supporting coupling part when not engag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4Detail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operability, e.g. vehicle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identification or b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该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充电枪与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方法包括:接收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将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充电设备,以使得充电设备响应解锁指令后控制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许多交通工具,例如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代步的工具,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采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从而代替燃料驱动,以满足环保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为了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所需的电源,布设了很多充电设备,充电设备通常包括充电枪和充电桩,用户可插拔充电枪对自己的车辆进行充电。但由于充电设备常设置于便于用户充电的场所,这些场所人流相对密集,充电枪经常被恶意用户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用于解决充电枪被恶意插拔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所述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可选的,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充电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二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二用户指纹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充电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的,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历史未归位次数更新;
在更新后的历史未归位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的用户权限调整为与所述预设阈值对应的用户权限。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发送维护信息至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枪的故障信息后,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的解锁时间;
调取所述解锁时间对应的针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监控视频。
可选的,所述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获得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绑定有与之对应的车辆标识;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如果是,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可选的,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待充电车辆,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的车联网服务器连接,所述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包括:
获得所述车联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其中,在当前用户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车辆充电时,所述待充电车辆将所述当前车辆标识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车联网服务器,所述车联网服务器将所述当前标识转发至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
可选的,在所述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否,发送异常信息至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匹配失败,发送第二提示信息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所述充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控制单元,用于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所述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充电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二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二用户指纹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充电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如果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如果在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历史未归位次数更新;
在更新后的历史未归位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的用户权限调整为与所述预设阈值对应的用户权限。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发送维护信息至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枪的故障信息后,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的解锁时间;
调取所述解锁时间对应的针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监控视频。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得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绑定有与之对应的车辆标识;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如果是,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可选的,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待充电车辆,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的车联网服务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得所述车联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其中,在当前用户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车辆充电时,所述待充电车辆将所述当前车辆标识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车联网服务器,所述车联网服务器将所述当前标识转发至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之后,如果否,发送异常信息至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之后,如果匹配失败,发送第二提示信息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所述充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各充电设备连接,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枪和充电桩设置有锁定结构,在空闲状态下,充电枪和充电桩通过该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充电管理服务器负责对需要使用充电枪的用户进行解锁认证,充电管理服务器设置有对应的客户端,需要使用充电枪的用户仅需要在客户端中进行注册,注册时录入对应的指纹,充电管理服务器中的第一预设数据库通过这样的方式录入合法的注册用户的注册指纹。这样,如果用户需要获得充电枪的使用权限时,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该当前用户的用户指纹,然后上传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管理服务器将其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表明当前用户是在充电管理服务器中注册过的合法用户,可以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响应该解锁指令后控制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恶意用户无法轻易对充电枪进行恶意插拔的破坏操作,能有效减少充电枪被恶意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采用卡锁结构的充电枪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指纹识别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采用电磁锁结构的充电枪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用于解决充电枪被恶意插拔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所述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
S102: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S103: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所述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管理服务器可与各充电设备直接数据交互,即充电管理服务器是各充电设备对应的桩云服务器中专门负责充电认证的服务器。或者,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间接连接,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同厂商的充电设备,不同厂商会设置管理所属充电设备的桩云服务器,本实施例中的充电管理服务器可与不同厂商对应的桩云服务器连接,充电设备可通过所属的桩云服务器将信息转发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控制方法可适用于充电场景以及充电设备维护场景。针对充电场景,通过对第一用户指纹进行认证后授权用户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针对充电设备维护场景,通过对第一用户指纹进行认证后授权用户对充电枪进行相关的维护操作。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应用于其他解锁认证的场景,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枪可设置为包括:充电枪主体以及设置在其上的锁定结构、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器;锁定结构、第一指纹采集模块以及通信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充电枪主体由壳体结构以及固定在其内的实现充电功能的接头,线缆等充电元件,用于向充电受体提供电能。
锁定结构、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器固定在壳体结构上或者在其内,用于实现充电枪主体的需识别的,有限制拿取操作,从而避免非法使用,恶意破坏等非正常操作。
具体来说,锁定结构设置在壳体结构上,用于将充电枪主体锁定到充电桩上,锁定结构可以是电子锁,当然不排除其他电动设备。请参考图2至图4,充电枪主体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锁定结构3、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通信模块6和控制器5。
由图2可见,锁定结构3可以是卡锁结构,充电桩上对应设置有与该卡锁结构对应的扣合结构。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设置在按键上,该按键与锁定结构3连接,充电枪主体1上设有拿持部2,具体的,当用户握持拿持部2时,大拇指可以放置于按键上的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按键在默认状态为不可按下状态,当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采集到用户指纹通过解锁认证时,按键处于可按下状态,当用户按下该按键后,带动锁定结构3背向扣合结构运动,锁定结构3处于解锁状态,充电枪解除与充电桩的锁定状态,用户可以使用充电枪。
由图4可见,锁定结构3可以是电磁锁结构,充电桩上对应设置有与该电磁锁结构对应的磁力结构。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设置在枪杆上,充电枪主体1上设有拿持部2,具体的,当用户握持拿持部2时,大拇指可以放置于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的指纹采集区域。电磁锁结构可以是电磁片,可以设置在枪头的外表面,当通电时产生磁力,与充电设备的磁力结构吸附在一起,锁定结构3处于锁定状态。当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采集到用户指纹通过解锁认证时,电磁锁结构与磁力结构间的磁力消失,锁定结构3处于解锁状态,充电枪解除与充电桩的锁定状态,用户可以使用充电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控制器5、通信模块6还可以设置在充电桩上,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握持拿持部2时能够迅速的找到指纹采集模块,实现无感知解锁认证,第一指纹采集区分别开设有第一沉孔21,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设置在第一沉孔21内,也就是相对于与设置位置的表面形成一个下沉的凹槽结构,从而形成具备明显触感差异的结构,便于操作人员定位,尤其便于采光较差或者无视化操作的情形。
当然,为了提升操作舒适感,可将第一沉孔21的边缘设置成平滑弧面;还可以将第一沉孔21的边缘按照手指的形态延伸至手指区域,形成具备一定长度的下沉槽部,从而保证舒适性以及指腹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进一步地,充电枪主体1上设置有状态指示灯,状态指示灯与控制器5相连,用于展示充电枪的工作状态,如充电完成,充电中,指纹采集中,指纹验证成功,验证失败等。
进而,本实施例的方法,当用户需要使用充电枪对车辆进行充电时,第一指纹采集模块就可以采集到当前用户的第一用户指纹,然后发送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管理服务器即可通过步骤S101获取到待认证的第一用户指纹。在充电设备与充电管理服务器直接连接情况下,充电设备可直接上传第一用户指纹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在充电设备与充电管理服务器间接连接情况下,充电设备可将第一用户指纹发送至所属的桩云服务器,桩云服务器将第一用户指纹发送至充电管理服务器。
由于充电管理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了客户端,即应用程序,需要充电的用户仅需要在自己安装的客户端中进行注册,注册时录入对应的指纹,绑定对应的支付方式,充电管理服务器中的第一预设数据库通过这样的方式录入合法的注册用户的注册指纹。用户注册客户端时,客户端可通过用户授权的方式获得所属电子设备中存储的用户指纹,将其与注册用户关联,上传至充电管理服务器中的第一预设数据库。当然,客户端还可提示用户在注册时通过所属电子设备当场录入注册指纹,将其与注册用户关联,上传至充电管理服务器中的第一预设数据库。
又或者,用户注册客户端时,客户端可通过用户授权的方式获得其他应用程序的调用权限,调取用户在与客户端关联的其他应用程序中录入的用户指纹,将其与注册用户关联,上传至充电管理服务器中的第一预设数据库。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注册用户录入注册指纹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除上述列举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注册指纹的录入方式,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当然,为了便于用户注册,还可以在充电设备上安装客户端,用户可在充电设备上的客户端进行注册,通过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或者单独设立的另一指纹采集模块录入用户指纹至第一预设数据库。为新用户提供便捷操作,还可实现一定的新用户导流操作,便于新用户后续方便且合规使用充电设备。
这样,就可以通过步骤S102,将当前获得的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进而,通过步骤S103,在匹配成功时,则表明当前用户是在充电管理服务器中注册过的合法用户,可以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充电设备,以使得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这样,当前用户能够通过指纹认证的方式解锁充电枪,获得充电枪的使用权。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充电场景中,用户通过指纹解锁充电枪后,可使用该枪进行充电。在设备维护场景中,维护人员通过指纹解锁充电枪后,可对充电枪进行相关维护。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控制方法,对需要使用充电设备充电枪的人员的用户指纹进行解锁认证,认证通过,表示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可获得使用充电枪的权限。充电枪仅在解锁认证通过后解锁,在空闲状态时处于与充电桩锁定在一起的状态,不法用户不能对充电枪进行恶意插拔损坏,能较少充电枪因恶意插拔造成的充电枪损坏的问题。同时,由于拿取充电枪需要进行指纹信息采集,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已注册的操作人员的行为,降低恶意破坏,高损伤性使用等具备安全风险的操作行为。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纹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还可以用作充电认证。具体的,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具体的,在第一用户指纹为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注册指纹匹配时,表示该指纹对应的用户为合法注册的用户,在充电场景中,充电管理服务器下发充电指令至该充电设备,这样,充电设备就可以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案,用户无需携带额外的物品,仅凭借自己的指纹即可对车辆进行充电认证,并且,由于用户在充电时仅需要对指纹进行识别,无需进行额外操作,指纹的检测与传输均借助于充电设备,充电设备与充电管理服务器间网络通信稳定,不会因网络问题或者环境问题而造成充电认证失败,认证的方式更有效快捷,能够实现即插即充的技术效果。在充电设备维护场景中,认证通过后,充电管理服务器下发权限指令至充电设备,维护人员可对充电设备进行整修维护等操作。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注册用户的解锁认证和充电认证的独立性,避免充电过程中通过指纹识别进行充电账户操作误触发锁定结构的解锁操作,请参考图4,充电枪的枪杆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纹采集模块42,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二用户指纹;其中,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和第二指纹采集模块42分别与控制器5相连,独立采集合通信。
为了区别以上两个指纹采集操作,引导操作人员顺畅操作,第二指纹采集模块42设置在枪杆上的第二指纹采集区,从而进行形成两个不同区域设置两个指纹采集模块,便于引导分别进行指纹采集操作。
当然,还可以通过将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和第二指纹采集模块42进行标定,从而即便采用同一个指纹信息仍然能够形成不同的验证信息,从而区分解锁操作的验证和账户操作的验证。通常可将第一指纹采集模块41和第二指纹采集模块42的连接端口进行编号,或者采用两种具备不同识别码的指纹采集模块等方式将二者区分开;当然还有其他方式,此处不在穷举。
为了便于握持拿持部2时能够迅速的找到指纹采集模块,第二指纹采集区开设第二沉孔22,第二指纹采集模块42设置在第二沉孔22内,也就是相对于与拿持部2的表面形成一个下沉的凹槽结构,从而形成具备明显触感差异的结构,便于操作人员定位,尤其便于采光较差或者无视化操作的情形。
当然,为了提升操作舒适感,第二沉孔22的边缘设置成平滑弧面;还可以将第二沉孔22的边缘按照手指的形态延伸至手指区域,形成具备一定长度的下沉槽部,从而保证舒适性以及指腹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
进而,在进行充电认证时,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二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二用户指纹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充电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数据库可以和第二预设数据库相同,或者,独立设置一个用于对用户充电认证的第二数据库,与前述方法类似,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注册时录入充电认证所需的注册指纹,这个注册指纹可以与前述录入的用于解锁充电枪的注册指纹一致或不一致。举例来说,用户可以用同一个拇指的指纹进行解锁认证和充电认证,或者,用户可以用拇指的指纹作为解锁认证,食指的指纹用作充电认证,这样能确保解锁认证和充电认证间互不干扰,认证精度更高。
具体的,在第二用户指纹为第二预设数据库中的注册指纹匹配时,表示该指纹对应的用户为合法注册的用户,充电管理服务器下发充电指令至该充电设备,这样,充电设备就可以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进一步,为了约束注册用户合法使用充电枪,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充电枪被归还至充电桩对应位置处,锁定结构会自动将充电枪和充电桩锁定在一起,锁定结构调整为锁定状态,发送锁定状态信息至控制器,控制器将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服务器中预先配置有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如果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至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可发送至用户的客户端、手机等,用于提醒用户将充电枪合理归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可以根据充电时所需的充电时长进行配置,可以配置为10分钟、20分钟等时长,还可以配置为其他时长,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历史未归位次数更新;
在更新后的历史未归位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的用户权限调整为与所述预设阈值对应的用户权限。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不按照规定使用充电枪的用户,会限制其在系统中的用户权限。不同预设阈值对应的用户权限不同。举例来说,预设阈值1-2对应的用户权限是可以随时使用充电枪,预设阈值3-4对应的用户权限是可以每周使用2次充电枪。预设阈值5以上对应的用户权限是在一周内禁用充电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权限还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权限,如:购物权限、操作权限、信息查询权限等等,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这样,如果在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对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历史未归位次数更新,具体的,将历史未归位次数加1,假设更新后的历史未归位次数为3,对应的用户权限是可以每周使用2次充电枪,在接下来的一周,仅能使用2次充电枪,超出2次时,充电设备的解锁结构不会解锁,或者不会下发充电指令等。进一步,如果调整用户权限,可以发送权限调整信息至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这样,用户能及时或者调整后的权限以及权限调整的原因,规范自己的使用行为。或者,如果用户并未违规操作,提供申诉的途径,以便用户申诉,在申诉成功后及时恢复用户原有的用户权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可以等于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即在用户没有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归还充电枪,将其记录为1次未归位次数。当然,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可以大于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即在提醒用户归位充电枪后仍未收到充电枪归位信息,将其记录为1次未归位次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发送维护信息至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充电枪未正常归位至充电桩上,可能是充电枪、锁紧结构或者充电桩出了故障,或者是注册用户恶意插拔充电枪,此时,可以通知运维人员来处理故障或者来将充电枪归位,以确保后续的正常使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充电设备绑定了充电设备标识,充电管理服务器可与各个厂家的桩云服务器通信,将充电设备标识发送至该充电设备所属的桩云服务器,这样,桩云服务器维护有所属各个充电设备的位置信息,桩云服务器可基于接收到的充电设备标识查询到对应的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并将该目标位置发送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管理服务器可基于该目标位置,调取各个运维用户的位置信息,获得出与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这样,充电管理服务器就可以将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和目标位置发送至目标运维用户,目标运维用户就可以及时赶到目标位置处检查充电枪的异常情况。
进一步,还可以基于绑定关系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按区域划分充电设备,每个区域绑定有对应的运维用户。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可确定充电设备所属区域,根据其所属区域确定出与之对应的运维用户作为目标运维用户。或者,针对每个充电设备,均分配有与之对应的运维用户。这样,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可确定该充电设备所分配的运维用户作为目标运维用户。这样,就可以将充电设备的目标位置发送至目标运维用户,目标运维用户就可以及时赶到目标位置处对充电设备进行异常检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可以大于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即在对历史未归位次数进行更新后才会通知运维人员来维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枪的故障信息后,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接收到充电枪的故障信息,该故障信息可以是由前述的运维人员在发现充电枪被损坏时反馈,或者由自检装置定时对充电枪进行故障检测后反馈,或者由相关用户在充电时发现充电枪故障后通过客户端反馈。确定充电枪处于故障的状态,此时,可通过获取锁定结构预设时间内锁定结构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以追踪出可疑的损坏者。可以是最近一次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确定出最近一次使用该充电枪的目标用户,判断该目标用户是否存在对充电枪的恶意损坏操作,如果是该目标用户损坏的充电枪,将目标用户添加至黑名单,黑名单的用户不能通过解锁认证,不能获得充电枪的使用权限。或者,还可以将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发送至报警平台,以使得报警平台对损坏充电枪用户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赔偿。如果用户并未违规操作,提供申诉的途径,以便用户申诉,在申诉成功后及时从黑名单中删除。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实现:
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的解锁时间;调取所述解锁时间对应的针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监控视频。
具体的,可以获得预设时间内锁定结构每次解锁的时间,例如:最近一次解锁时的解锁时间,调取解锁时间对应的针对充电设备的监控视频,这个监控视频可以输出至相关检测人员观看,在检测人员观看后会反馈目标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是否存在对充电枪的恶意损坏操作的反馈信息。
进一步,如果监控视频显示是其他人员损坏充电枪,可将该监控视频发送至报警平台,以使得通过报警平台来定位出损坏充电枪的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识别损坏充电枪的人员,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如果匹配失败,发送匹配失败的第二提示信息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所述充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注册指纹均不匹配,则表示当前用户还未注册,可发送第二提示信息至该充电设备,充电设备上设置有输出提示信息的模块,比如显示屏或者语音输出装置,通过输出提示信息提示解锁认证失败。进一步,第二提示信息还可包括提示用户进行注册的相关方式,以便用户注册后进行充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示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为了避免不法用户盗用合法用户指纹对其所属车辆进行充电的风险,下发充电指令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获得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绑定有与之对应的车辆标识;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如果是,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用户指纹为第一预设数据库中合法的注册用户的指纹,或者第二用户指纹为第二预设数据库中合法的注册用户的指纹,还需要对指纹绑定的车辆标识进行进一步验证。具体的,在用户通过客户端注册时,除了录入自己的指纹,还需绑定指纹对应的车辆标识,表示该指纹用于对该车辆标识的车进行充电。进而,可获得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以及获得匹配成功的注册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如果当前车辆标识与目标车辆标识一致,则可确定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充电设备。这样,即使盗用了合法用户的指纹,但该指纹只能为其绑定的车辆标识的车进行充电,对其他的电动汽车仍无法充电,可有效减少合法用户因指纹被盗用而造成的损失。在本实施例中,车辆标识为车辆唯一可识别的身份信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用车辆识别码VIN码作为车辆标识,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标识信息,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直流充电场景,在采用VIN码作为车辆标识情况下在车辆进行充电时,用户将充电枪插入车辆后,车辆的电池管理模块与充电设备的充电枪建立有线连接,在进行交互过程中,车辆就会将VIN码发送至充电设备,这样,充电设备就可以将VIN码发送至充电管理服务器进行验证。
由于VIN码常设置在车辆的行驶座侧前挡风玻璃下面位置,任何人都可通过肉眼观察到,如果不法用户盗用了合法用户的指纹,还获知了该合法用户车辆的VIN码,可以通过对自己车辆进行改装,在电池管理模块中添加篡改模块,在充电时篡改模块与充电枪连接,伪装成合法用户车辆的VIN码,将其传输至充电设备,这样,充电设备传输至充电管理服务器的VIN码就是盗用指纹绑定的VIN码,这样,就可以盗用合法用户指纹和VIN码,伪装成合法用户进行充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在获得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获得所述车联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其中,在当前用户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车辆充电时,所述待充电车辆将所述当前车辆标识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车联网服务器,所述车联网服务器将所述当前标识转发至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同厂商的充电车辆,不同厂商会设置管理所属车辆的车联网服务器,车辆网服务器与所属车辆间采用安全等级较高的无线通信协议,传输的信息具有较高安全等级,不容易被篡改攻击。所以,本实施例中的充电管理服务器可与不同厂商对应的车联网服务器连接,当待充电车辆充电时,待充电车辆将自己的当前车辆标识传输至所属的车联网服务器,传输时加入了关联标识,车联服务器再将当前车辆标识和关联标识转发至本实施例中的充电管理服务器。这样,能确保充电管理服务器获得的当前车辆标识是待充电车辆真实的没有被篡改的车辆标识,充电设备采集的用户指纹同时也会携带同样的关联标识上传至充电管理服务器,这样,充电管理服务器通过关联标识即可将当前车辆标识与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进行匹配认证,确保认证的准确性,以避免合法用户的指纹和VIN码被同时盗用时而造成的损失。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充电设备标识作为关联标识,充电时,待充电车辆将VIN码和充电设备标识上传至车联网服务器,车辆网服务器将其转发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设备也会将采集的用户指纹和自己的充电设备标识上传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管理服务器获得与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通过充电设备标识确定出待认证的当前车辆标识,这样,就可以对目标车辆标识与当前车辆标识进行匹配认证。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绑定标识还可以采用其他唯一的能将当前车辆标识与目标车辆标识绑定的其他标识信息,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对待充电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验证,具体的,待充电车辆将自己的VIN码和绑定标识上传至车辆网服务器后,车联网服务器基于该VIN码确定出待充电车辆所处的第一位置,车联网服务器将VIN码、绑定标识以及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设备也将自己的充电设备标识、采集的用户指纹以及绑定标识发送至对应的桩云服务器,桩云服务器可基于充电设备标识查询到充电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然后,桩云服务器将用户指纹、绑定标识以及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充电服务器基于绑定标识将当前车辆标识、用户指纹以及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关联。获得与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在对当前车辆标识与目标车辆标识进行匹配认证之外,还会确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如果当前车辆标识与目标车辆标识一致,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确定认证通过。这样,能有效减少充电管理服务器和其他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过程中因数据传输错误导致错误认证通过给用户造成的损失,进一步确保了认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设距离可设置为1米、5米等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否,发送异常信息至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用户的指纹认证成功,而车辆标识验证失败,可能出现指纹被盗用的情况,或者,出现合法用户借用其他车辆的情况。为了能及时确定异常情况,避免给用户造成进一步的损失,会将异常信息发送至匹配成功的注册指纹对应的客户端,如果注册指纹还绑定有用户信息,如电话号码或邮箱,还会将异常信息发送至绑定的电话号码或邮箱。异常信息中包括充电认证失败的信息、当前的充电位置,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等信息,以供绑定用户进行进一步确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异常信息中包括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针对接车场景,客户端中提供借用模式,用户通过客户端设置自己绑定车辆当前为借用状态,并通过授权信息授权给借车人,如通过授权验证码授权,或者通过授权电话号码授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授权信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借车人需下载客户端,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并录入指纹信息,输入授权信息将借车人的指纹信息与用户的车辆标识绑定,这样,借车人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指纹给合法借来的车辆充电。
进一步,如果与该注册指纹绑定的用户反馈指纹被盗用的信息,充电管理服务器对该注册指纹进行禁用封锁,对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枪电磁锁强制锁定,以免造成进一步损失。如果绑定用户反馈借用其他车辆进行充电的信息,则可做进一步授权充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绑定用户反馈信息的处理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所述充电设备的桩云服务器连接,所述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指纹,包括: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至所述充电设备对应的桩云服务器后,所述桩云服务器转发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指纹。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充电设备所属的厂商各不相同,每个厂商均为充电用户提供了对应的客户端软件,如果用户想用不同厂商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就需要注册不同厂商提供的客户端软件,导致用户重复注册不同客户端,充电兼容性较差导致用户体验差,且充电方式复杂效率低下。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充电管理服务器可设立为独立于充电桩云服务器的第三方服务器,充电管理服务器可作为第三方与多个(2个或2个以上)不同厂商的桩云服务器连接,各桩云服务器管理所属的充电设备,所以,步骤S101中,充电设备与充电管理服务器通过充电设备所属的桩云服务器间接连接,充电设备可将用户指纹发送至所属的桩云服务器,桩云服务器将用户指纹发送至充电管理服务器。在充电场景中,充电管理服务器将充电指令发送至对应的桩云服务器,桩云服务器再将充电指令下发至所属的对应充电设备。采用这样的系统连接方式,充电用户仅需要注册本实施例中的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就可以采用各个厂商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兼容性较好,避免用户重复注册不同充电客户端的问题。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充电场景中,如果确定充电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充电设备,以使得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在确定充电结束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确定充电结束后,接收充电费用信息;
按所述充电费用信息对与所述用户指纹绑定的付费账户进行扣款支付。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充电结束后,接收本次充电的充电费用信息,由于用户在通过客户端注册时,绑定了付费账户,或者已经预先进行充值,可以按付费账户进行扣款,或者直接通过预充值进行扣款。这样,可以实现无感知支付。
进一步,为了安全考虑,在进行支付时,可向当前用户展示支付信息,支付信息中包括本次充电详情包括充电电量、需支付的金额、付费账户、付款方式等信息,待当前用户反馈确定信息后进行付费扣款。或者,获得当前用户的支付验证信息,如:人脸信息、支付指纹等,进行进一步的支付验证,在验证成功后进行扣款支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支付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按所述充电费用信息对与所述用户指纹绑定的付费账户进行扣款支付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生成充电订单,所述充电订单中包括所述充电费用信息;
将所述充电订单发送至与所述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户通过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进行注册,用户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充电详情的查看,以便了解获知车辆的充电状况,每次充电完成后,均会生成对应的充电订单,该充电订单中包括本次充电费用信息以及充电时间、充电电量、充电设备编号、充电位置等信息,将充电订单发送至该用户指纹绑定的客户端,如果用户指纹还绑定有用户信息,如电话号码或邮箱,还会将充电订单发送至绑定的电话号码或邮箱,以便用户进行充电对账。这样,用户的客户端会详细记录每一笔充电的订单,便于用户调取查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电订单中包括的信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请参见图5,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二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
匹配单元502,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控制单元503,用于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所述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充电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二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二用户指纹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充电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如果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如果在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历史未归位次数更新;
在更新后的历史未归位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的用户权限调整为与所述预设阈值对应的用户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发送维护信息至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枪的故障信息后,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的解锁时间;
调取所述解锁时间对应的针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监控视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获得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绑定有与之对应的车辆标识;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如果是,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待充电车辆,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的车联网服务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获得所述车联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其中,在当前用户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车辆充电时,所述待充电车辆将所述当前车辆标识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车联网服务器,所述车联网服务器将所述当前标识转发至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在所述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之后,如果否,发送异常信息至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503还用于:
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之后,如果匹配失败,发送第二提示信息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所述充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解锁认证的具体过程已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内容,在此,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充电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如图6所示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604、处理器602及存储在存储器604上并可在处理器6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02执行程序时实现前文充电控制方法和/或充电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600来代表),总线6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600将包括由处理器6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6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606在总线600和接收器601和发送器6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601和发送器6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602负责管理总线6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6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6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所述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所述充电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纹采集模块,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二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二用户指纹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充电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如果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如果在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历史未归位次数更新;
在更新后的历史未归位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的用户权限调整为与所述预设阈值对应的用户权限。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发送维护信息至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枪的故障信息后,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的解锁时间;
调取所述解锁时间对应的针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监控视频。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获得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绑定有与之对应的车辆标识;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如果是,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待充电车辆,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的车联网服务器连接,获得所述车联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其中,在当前用户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车辆充电时,所述待充电车辆将所述当前车辆标识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车联网服务器,所述车联网服务器将所述当前标识转发至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在所述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之后,如果否,发送异常信息至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进一步,该充电控制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602还具有以下功能:
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之后,如果匹配失败,发送第二提示信息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所述充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所述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二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二用户指纹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充电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历史未归位次数更新;
在更新后的历史未归位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的用户权限调整为与所述预设阈值对应的用户权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发送维护信息至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枪的故障信息后,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的解锁时间;
调取所述解锁时间对应的针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监控视频。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获得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绑定有与之对应的车辆标识;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如果是,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待充电车辆,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的车联网服务器连接,所述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包括:
获得所述车联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其中,在当前用户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车辆充电时,所述待充电车辆将所述当前车辆标识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车联网服务器,所述车联网服务器将所述当前标识转发至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否,发送异常信息至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匹配失败,发送第二提示信息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所述充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13.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用户指纹;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控制单元,用于如果匹配成功,确定解锁认证通过,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后控制所述锁定结构调整为解锁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上传的通过所述第二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用户指纹;
将所述第二用户指纹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为用户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注册时录入的指纹;
如果匹配成功,确定充电认证通过,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下发解锁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之后,如果在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如果在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历史未归位次数更新;
在更新后的历史未归位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的用户权限调整为与所述预设阈值对应的用户权限。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如果在第三预设等待时长内未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反馈的充电枪归位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发送维护信息至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枪的故障信息后,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对应的目标用户指纹。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锁定结构解锁时的解锁时间;
调取所述解锁时间对应的针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监控视频。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得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绑定的目标车辆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每个注册指纹绑定有与之对应的车辆标识;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如果是,下发充电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待充电车辆,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的车联网服务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得所述车联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当前车辆标识,其中,在当前用户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车辆充电时,所述待充电车辆将所述当前车辆标识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车联网服务器,所述车联网服务器将所述当前标识转发至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标识与所述当前车辆标识是否一致之后,如果否,发送异常信息至与所述第一用户指纹对应的用户。
24.如权利要求13-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指纹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注册指纹进行匹配之后,如果匹配失败,发送第二提示信息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所述充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
25.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管理服务器,所述充电管理服务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桩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一起,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有第一指纹采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程序;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2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561550.6A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38154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1550.6A CN113815460A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1550.6A CN113815460A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5460A true CN113815460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1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1550.6A Pending CN113815460A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546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9392A (zh) * 2022-03-24 2022-04-22 长安新能源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智能锁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34854A (zh) * 2022-04-20 2022-07-12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设备充放电控制方法、充电桩、充电站以及换电站
DE102023106513A1 (de) 2023-03-15 2024-09-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Vorrichtung, Computerprogramm und computerlesbares Speichermedium zur Ermittlung von fehlerhaften Ladedate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9392A (zh) * 2022-03-24 2022-04-22 长安新能源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智能锁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34854A (zh) * 2022-04-20 2022-07-12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设备充放电控制方法、充电桩、充电站以及换电站
DE102023106513A1 (de) 2023-03-15 2024-09-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Vorrichtung, Computerprogramm und computerlesbares Speichermedium zur Ermittlung von fehlerhaften Ladedate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97858B1 (ja) 車両レンタル・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レンタル管理方法
CN113815460A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JP6181336B1 (ja) シェ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US10168670B2 (en) Intelligent switching
JP5887534B2 (ja) 充電システム
CN109376889A (zh) 电动汽车及其充电管理方法、装置
US20110254505A1 (en) Electrical energy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vehicle
US20120049785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KR101129318B1 (ko) 생체인식 카드를 활용한 공용시설물에 대한 대여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870277A (zh) 车辆充电授权
CN108876506B (zh) 一种车辆登记方法及装置
CN104670158A (zh) 一种电动车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US20160012657A1 (en) Efficient authentication for fueling of vehicles
CN103824190B (zh) 支付方法、客户端、接收端及系统
US20130218756A1 (en) Charging payment system and target apparatus used in the same
JP2021114899A (ja) 充放電装置、充放電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717770B (zh) 车辆零部件的防伪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93108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execution of a function protected by authentification of a user, in particular for the access to a resource
CN109658552A (zh) 车辆违规停放的处理方法、系统及智能锁装置
CN115009076A (zh) 充电桩充电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7426215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车辆设备
JP2007122360A (ja) 制御装置、権限所有者装置、情報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KR20110112795A (ko) 생체인식 카드를 활용한 공용시설물에 대한 대여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JP6755522B2 (ja) 車両レンタル・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レンタル管理方法
JP6919943B2 (ja) 車両レンタル・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レンタル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4

Address after: 313300 room 101-27, building 1, No. 236, Lingyan Road, Lingfeng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Anji Zhidian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0 unit 3805-3815, 38 / F, building 8, 91 Jiangu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CHEZHUB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