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085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085A
CN113810085A CN202010544304.XA CN202010544304A CN113810085A CN 113810085 A CN113810085 A CN 113810085A CN 202010544304 A CN202010544304 A CN 202010544304A CN 113810085 A CN113810085 A CN 113810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ntenna channel
division multiplexing
space division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43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5443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0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1902 priority patent/WO2021254013A1/zh
Priority to EP21825541.2A priority patent/EP416749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810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0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2Aspects of the step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该方法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综合考虑各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提高各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吞吐量,随着MIMO的大规模应用,多用户的空分复用(多个用户在相同的频域资源发送不同的数据)成为可能,采用空分复用的方式传输数据,可以极大地提升小区频谱效率,从而提升小区吞吐量。在空分复用组中,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不同,传输数据的发送功率也需要分别控制,预编码权值的优劣和功率分配策略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多用户空分复用组的频谱效率。此外,在MIMO中,多用户空分复用联合计算获得的预编码权值一般都是非恒模权值,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机制能够综合考虑权值的正交性,功率分配的可靠性低,如果功率分配不合理,还会影响数据传输性能,例如各天线通道之间的干扰较大,空分复用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和频谱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以提高各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的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
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参数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
功率分配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该方法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综合考虑各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提高各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根据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综合考虑各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合理分配各天线通道的发送功率,对各天线通道进行功率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发送数据,能够降低各天线通道之间的干扰,提高空分复用组的SINR和频谱效率。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通信节点,通信节点为网络端,例如基站。网络端基于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估计出信道矩阵H或者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ment Information,CSI)反馈的码本,基于空间相关性的约束,将满足约束条件的用户划分成空分复用组。在同一时隙(slot)内可以形成多个空分复用组,每个空分复用组中包含至少一个用户,一个用户指一个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针对每个空分复用组,分别采用该方法对天线通道进行功率分配并传输数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130。
在步骤110中,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
在步骤120中,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在步骤130中,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每个空分复用组具有相应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作为该空分复用组中各天线通道功率分配的依据。其中,功率控制因子与空分复用组中各用户的综合SINR以及空分层数有关;基准功率与空分复用组中各用户的载波间功率共享、单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基础功率和未被调度(空闲)的RB数有关。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可由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计算得出并传递到物理层(PhysicalLayer),物理层结合各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功率分配因子并基于分配后的功率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空分复用组不同空分层之间均衡各用户的SINR得到功率控制因子,并参考基准功率,可对各天线通道的功率进行分配和控制,结合各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可综合考虑每个天线通道在整个空分复用组中各用户上发送数据的情况,合理分配各天线通道的发送功率,基于分配的发送功率传输数据,能够降低各天线通道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空分复用组的SINR和频谱效率,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图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网络端,例如基站。本实施例中,空分复用组中每个终端的预编码权值与以下因素有关:空分复用的用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的大小;空分复用组中每个用户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CQI)的大小;空分复用组中用户的数目;空分复用组中每个用户的波束赋形增益的大小。在进行功率分配和数据传输时,综合考虑每个用户的预编码权值与其他用户的信道响应之间的正交性(保证该用户的接收端能够消除其他用户传输数据带来的干扰),以及每个用户在对应的预编码权值下每根天线通道的功率大小(决定该用户的接收端的信号功率大小)。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201-210。
步骤201:根据每个用户的CQI、赋形增益、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用户之间的相关性、反馈信息折算SINR以及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用户数量,计算每个用户的SINR。
本实施例中,空分复用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用户,功率控制因子与空分复用组中各用户的综合SINR以及空分层数有关,根据空分复用组中每个用户解调的SINR可计算得到该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再根据空分层数可以计算该空分复用组的功率控制因子。每个用户在空分复用的情况下的解调的SINR,与自身的CQI、预编码权值的赋形增益、与其空分复用的用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的大小、以及空分复用的用户数量有关,对于空分复用组中的第i个UE的SINR(记为SINR_MU(UEi))计算过程可表示为:SINR_MU(UEi)=f(CQI(UEi),BFgain(UEi),corrMU(UEi),NumMU,deltaSINR)。其中,f()表示计算每个用户的SINR的函数,CQI(UEi)表示空分复用组中的第i个UE的信道质量指示值,BFgain(UEi)表示空分复用组中的第i个UE的赋形增益,corrMU(UEi)表示空分复用组中第i个UE与其他UE之间的相关性,NumMU表示空分复用组中用户的个数,deltaSINR表示UE反馈的确认信息(Acknowledge,ACK)、非确认信息(Non-Acknowledge character,NACK)的折算SINR值。本实施例对f()的具体函数不作限定。
步骤202:根据各所述用户的SINR确定所述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
本实施例中,每个空分复用组均对应于一个综合SINR,为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做准备。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02,具体包括:选择各用户的SINR中最大的SINR作为综合SINR;或者,将各用户的SINR的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作为综合SINR。
本实施例中,基于两种方式确定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方式一是基于最大SINR原则,即对于一个空分复用组,选择该空分复用组中最大的一个SINR作为该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方式二是基于平均SINR原则,即对于一个空分复用组,计算该空分复用组中所有用户SINR的平均值(也可以为加权平均值),作为该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记作SINR_intraGrp。
步骤203:根据所述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以及空分层数,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因子。
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空分复用组,基于综合SINR和空分层数计算得到该空分复用组的功率控制因子(记作Pf_Ant(k_MU),计算过程可表示为:Pf_Ant(k_MU)=g(SINR_intraGrp,LayerMax_intraGrp),其中,g()表示天线通道功率控制因子的计算函数,LayerMax_intraGrp表示空分层数。本实施例对g()的具体函数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空分复用组包括对齐空分复用组或非对齐空分复用组;所述空分层数为所述空分复用组的频域最大空分层数。
本实施例中,空分复用组包括对齐和非对齐空分复用组,其中,对齐空分复用组为每一频域层空分一个用户,非对齐空分复用组为每一频域层可以空分多个用户。空分复用组的空分层数为频域最大的空分层数,记作LayerMax_intraGrp。
步骤204:根据所述空分复用组的载波间功率共享、单RB基础功率和未被调度RB数确定所述基准功率。
本实施例中,每个天线通道的单RB基础功率(记作Power_AAU)是确定的(不同的设备厂家的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的单RB基础功率略有差异),同时考虑载波间功率共享(记作Powershare)的情况,以及未被调度RB数(RBrestNum),计算出该空分复用组的基准功率(记作Pbase_Ant(k_MU)),具体可表示为:Pbase_Ant=h(Power_AAU,Powershare,RBrestNum),其中,h()表示基准功率的计算函数。本实施例对h()的具体函数不作限定。
步骤205:通过MAC层将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传递至物理层,通过所述物理层计算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
本实施例中,MAC层将计算获得的每个空分复用组对应的Pf_Ant(k_MU)和Pbase_Ant(k_MU)传递给物理层,物理层针对每个空分复用组,基于预编码方案,计算该空分复用组的各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上的预编码权值。
步骤206: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的预编码权值下的加权功率。
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个空分复用组,计算每个天线通道在占用频域带宽内预编码权值对应的功率。例如,第k_MU个空分复用组中有M个UE,共有N个天线通道,对于第ka个天线通道,第j个UE上对应的预编码权值为wj,则第ka个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的预编码权值下的功率记作E(ka,k_MU),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41
步骤207: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因子,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和
本实施例中,归一化校正功率,主要是基于天线通道功率归一到单RB,同时考虑该空分复用组的功率控制因子计算得到,从而控制各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与最大功率之间的差异。
步骤208: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和所述基准功率,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本实施例中,通过循环计算可以得到每个空分复用组中每根天线通道功率分配因子。
步骤209:将各所述功率分配因子作用于对应的天线通道,以调整对应的天线通道的发送功率。
本实施例中,将计算得到的每个空分复用组的每个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作用到该空分复用组对应RB的所有空分用户的预编码权值的对应的天线通道,控制该天线通道的发送功率。
步骤210:将各所述天线通道的预编码权值作用于对应的数据,并通过各所述天线通道,基于对应的发送功率传输对应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使能功率分配因子的预编码权值作用于数据,以及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将数据和DMRS一起映射到对应的天线通道,使用对应的发送功率发送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07,具体包括:
确定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中的最大功率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与所述最大功率值的差值;根据各所述差值、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调度的RB数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本实施例中,计算归一化校正功率的过程如下:选择该空分复用组中各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中的最大功率值,记作Emax(k_MU);然后计算每个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与该最大功率值之间的差值,第k个空分复用组中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与该最大功率值之间的差值记作ΔEBF(ka,k_MU),则计算过程可表示为:ΔEBF(ka,k_MU)=Emax(k_MU)-E(ka,k_MU),ka=0,1,...N;然后计算每个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归一化校正功率关联于加权功率与该最大功率值之间的差值、加权功率、功率控制因子、调度的RB数,主要是将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归一到单RB,同时考虑该空分复用组的功率控制因子得到,从而控制各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与最大功率之间的差异。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为: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52
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E(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的预编码权值下的加权功率,RBNum(k_MU)为空分复用组k调度的RB数,Pf_Ant(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功率控制因子,ΔEBF(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与所述最大功率值的差值,ε为功率加性调整量。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为: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53
其中,ρ(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Pbase_Ant(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基准功率,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54
为空分复用组k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以下通过一示例对功率分配和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说明。
假设MAC层基于调度的用户,在满足空分复用的条件下,形成2个空分复用组。第一个空分复用组中包括2个用户,第二个空分复用组中包括4用户;每个空分复用组中每个用户对应的解调SINR分别为{10,20}dB和{15,12,18,25}dB;第一个空分复用组调度52个RB,第二个空分复用组调度48个RB。
步骤1:对于每个空分复用组,确定综合SINR。
以基于平均SINR原则为例,第一个空分复用组的SINR_intraGrp(1)=(10+20)/2=15dB;第二个空分复用组的SINR_intraGrp(2)=(15+12+18+25)/4=17.5dB。
步骤2:确定每个空分复用组的空分层数。
例如,第一个空分复用组的LayerMax_intraGrp(1)=2;第二个空分复用组的LayerMax_intraGrp(2)=4。
步骤3:计算每个空分复用组的功率控制因子。第k个空分复用组的功率控制因子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61
其中,g()可设计为分段函数,对应于11个门限值(Thr1~Thr11),门限值可通过仿真或者测试获得。
基于两个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和空分层数,分别获得Pf_Ant(1)=0.1;Pf_Ant(2)=0.4。
步骤4:计算每个空分复用组的基准功率。
例如,每个天线通道单RB基础功率设置为1,暂时不考虑载波间功率共享,也不考虑未满调度的情况(未被调度RB数为0),则Pbase_Ant(1)=1;Pbase_Ant(2)=1。
步骤5:MAC层将以下参数传递给物理层:
Pf_Ant(1)=0.1;Pf_Ant(2)=0.4;Pbase_Ant(1)=1;Pbase_Ant(2)=1。
步骤6:物理层计算每个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具体包括:
1)计算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
2)计算每个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的预编码权值下的加权功率;
3)根据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计算归一化校正功率。
其中,归一化校正功率,主要是将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归一到单RB,同时考虑该空分复用组通道功率控制因子(主要控制与最大功率值的差异),具体如下:
第一个空分复用组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62
第二个空分复用组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63
其中,功率加性调整量ε设置为0。
4)计算每个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第一个空分复用组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64
第二个空分复用组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65
步骤7:根据功率分配因子使能预编码权值。即,分别将2组天线功率分配因子,作用到两个空分复用组对应RB的所有空分用户的预编码权值的对应的天线通道。
步骤8:使能功率分配因子的预编码权值作用于数据和DMRS,一起映射到天线通道发送。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MIMO系统多用户空分复用下天线通道自适应功率分配的情况,主要适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该方法工程可实现性强,考虑了空分复用组中各用户的解调SINR和综合SINR,在空分复用组不同空分层之间均衡各用户的SINR得到功率控制因子,并控制各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与最大功率之间的差异得到归一化校正功率,然后参考基准功率得到功率分配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预编码权值进行功率分配和控制,能够保证空分用户在不同信道条件均能获得更好的流量增益,提高SINR和频谱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参数确定模块310、功率分配模块320和传输模块330。
参数确定模块310,设置为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
功率分配模块320,设置为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传输模块330,设置为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根据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综合考虑各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合理分配各天线通道的发送功率,对各天线通道进行功率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发送数据,能够降低各天线通道之间的干扰,提高空分复用组的SINR和频谱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数确定模块310,包括:
功控因子确定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以及空分层数,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因子。
在一实施例中,参数确定模块310,包括:
基准功率确定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空分复用组的载波间功率共享、单RB基础功率和未被调度RB数确定所述基准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空分复用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用户;
该装置还包括综合SINR计算模块,设置为:
在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之前,根据每个用户的CQI、赋形增益、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用户之间的相关性、反馈信息折算SINR以及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用户数量,计算每个用户的SINR;
根据各所述用户的SINR确定所述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所述用户的SINR确定所述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包括:
选择各所述用户的SINR中最大的SINR作为所述综合SINR;或者,
将各所述用户的SINR的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作为所述综合SINR。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分复用组包括对齐空分复用组或非对齐空分复用组;
所述空分层数为所述空分复用组的频域最大空分层数。
在一实施例中,功率分配模块320,包括:
加权功率计算单元,设置为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的预编码权值下的加权功率;
归一化校正单元,设置为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和所述功率控制因子,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功率分配单元设置为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和所述基准功率,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在一实施例中,归一化校正单元,具体设置为:
确定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中的最大功率值;
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与所述最大功率值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未被调度RB数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为: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82
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E(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的预编码权值下的加权功率,RBNum(k_MU)为空分复用组k调度的RB数,Pf_Ant(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功率控制因子,ΔEBF(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与所述最大功率值的差值,ε为功率加性调整量。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为: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83
其中,ρ(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Pbase_Ant为空分复用组k的基准功率,
Figure BDA0002539999360000084
为空分复用组k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权值计算模块,设置为在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之后,通过媒体介入控制MAC层将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传递至物理层,通过所述物理层计算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
在一实施例中,传输模块330,具体设置为:
将各所述功率分配因子作用于对应的天线通道,以调整对应的天线通道的发送功率;
将各所述天线通道的预编码权值作用于对应的数据,并通过各所述天线通道,基于对应的发送功率传输对应的数据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数据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由数据传输装置执行,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通信节点中。所述通信节点为网络端,例如为基站。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410和存储装置420。该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410和存储装置4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该通信节点中的存储装置4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中的模块,包括:参数确定模块310、功率分配模块320和传输模块330)。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通信节点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存储装置4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等)。此外,存储装置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通信节点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提出的通信节点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数据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通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
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空分复用组的综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空分层数,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基准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空分复用组的载波间功率共享、单资源块RB基础功率和未被调度RB数确定所述基准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用户;
在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之前,还包括:
根据每个用户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赋形增益、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用户之间的相关性、反馈信息折算SINR以及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用户数量,计算每个用户的SINR;
根据各所述用户的SINR确定所述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用户的SINR确定所述空分复用组的综合SINR,包括:
选择各所述用户的SINR中最大的SINR作为所述综合SINR;或者,
将各所述用户的SINR的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作为所述综合SINR。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分复用组包括对齐空分复用组或非对齐空分复用组;
所述空分层数为所述空分复用组的频域最大空分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包括:
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的预编码权值下的加权功率;
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和所述功率控制因子,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和所述基准功率,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和所述功率控制因子,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包括:
确定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中的最大功率值;
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与所述最大功率值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各所述天线通道对应的加权功率、调度的RB数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为:
Figure FDA000253999935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2539999350000022
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归一化校正功率,E(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在对应频带的预编码权值下的加权功率,RBNum(k_MU)为空分复用组k调度的RB数,Pf_Ant(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功率控制因子,ΔEBF(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加权功率与所述最大功率值的差值,ε为功率加性调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为:
Figure FDA0002539999350000023
其中,ρ(ka,k_MU)为空分复用组k的第ka个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Pbase_Ant为空分复用组k的基准功率,
Figure FDA0002539999350000024
为空分复用组k的归一化校正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之后,还包括:
通过媒体介入控制MAC层将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传递至物理层;
通过所述物理层计算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包括:
将各所述功率分配因子作用于对应的天线通道,以调整对应的天线通道的发送功率;
将各所述天线通道的预编码权值作用于对应的数据,并通过各所述天线通道,基于对应的发送功率传输对应的数据。
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空分复用组中天线通道的功率控制因子和基准功率;
功率分配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和所述基准功率,基于所述空分复用组中的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预编码权值,计算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
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各所述天线通道的功率分配因子和预编码权值,通过对应的天线通道传输数据。
14.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544304.XA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100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304.XA CN113810085A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091902 WO2021254013A1 (zh) 2020-06-15 2021-05-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EP21825541.2A EP4167496A1 (en) 2020-06-15 2021-05-06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304.XA CN113810085A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085A true CN113810085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44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4304.XA Pending CN113810085A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167496A1 (zh)
CN (1) CN113810085A (zh)
WO (1) WO202125401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811A (zh) * 2013-03-04 2013-06-12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功率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82131A (zh) * 2016-03-10 2017-09-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US20180013473A1 (en) * 2015-03-30 2018-01-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2018029375A (ja) * 2017-10-06 2018-02-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0120829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4292A (zh) * 2018-07-31 2020-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5461A1 (ja) * 2013-07-12 2015-01-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9158193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ation correction for low latency mu-mimo
CN111130606B (zh) * 2018-11-01 2021-06-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功率分配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811A (zh) * 2013-03-04 2013-06-12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功率值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013473A1 (en) * 2015-03-30 2018-01-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7182131A (zh) * 2016-03-10 2017-09-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JP2018029375A (ja) * 2017-10-06 2018-02-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0120829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4292A (zh) * 2018-07-31 2020-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7496A1 (en) 2023-04-19
WO2021254013A1 (zh)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8716B2 (ja) アンテナポートモードと送信モードとの移行のための無線通信装置、基地局および方法
CN103477568B (zh) Mimo系统中的二维ue配对的方法和装置
US96356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SI-RS operating in massive MIMO system FDD mode
JP5497577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CA2801007C (en)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in mimo transmission mode
CN104702324B (zh) 大规模mimo下行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
WO2015144094A1 (en) Multi-user,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JP2017192138A (ja) 分散入力分散出力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空間ダイバーシティを改善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7113107A (zh) 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中的信道状态反馈增强
US20120269146A1 (en)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Liu et al. A novel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CoMP-SU-MIMO in LTE-A system
WO2011090106A1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ウェイト生成方法、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07710638B (zh) 一种下行预编码方法及基站
EP3800945B1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180152226A1 (en) Frequency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mimo systems
WO201302226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21055871A1 (en) Spectral efficiency (spef) to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mapping adaptation
Abdulhasan et al.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prediction scheme using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FF-NN) technique for MU-MIMO LTE system
Behjati et al. Limited feedback MU-MIMO in LTE-A system: Concepts, performance, and future works
CN107579762B (zh) 一种基于量化和统计信道信息的多小区协作预编码方法
CN11381008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Gómez-Cuba et al. Full-stack hybrid beamforming in mmWave 5G networks
US9794005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IMO transmission
CN111742499B (zh) 用于信道相似性获取的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
Zhan et al. A novel dynamic proportional fair scheduling based on block diagonal geometric mean de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