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4292A -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4292A
CN110784292A CN201810858260.0A CN201810858260A CN110784292A CN 110784292 A CN110784292 A CN 110784292A CN 201810858260 A CN201810858260 A CN 201810858260A CN 110784292 A CN110784292 A CN 110784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rt
frequency domain
group
precoding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82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4292B (zh
Inventor
高翔
刘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582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429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8067 priority patent/WO20200248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4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4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多个天线端口采用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不需要为每个空间层配置一个功率回退因子,能有效减少通知功率回退因子的信令开销,所有用户通知相同长度的信令字段,避免用户的多次盲检,降低终端设备的处理开销。

Description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预编码技术是发送端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情况下,发送端预先对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使接收和发射联合处理以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预编码技术根据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非线性预编码通过反馈以及求模等非线性操作,能够接近理论信道容量,显著提高信道的系统性能。THP(Tomlinson-Harashinma Precoding)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预编码算法,是系统性能和处理复杂度折中的预编码方案。为了能够准确估计等效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以用于数据的检测和解调,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需要能够反映出数据的信道状态信息。由于非线性预编码中的模操作会在DMRS上叠加不确定的扰动项,这样会导致DMRS对于接收端和发送端不再透明,接收端无法通过DMRS得到等效信道的估计。因此对DMRS采用非线性预编码时,不能对DMRS进行模操作,为了对发送功率进行约束,通常采用功率回退的方法,每个空间层的DMRS发送符号乘以不同的功率回退因子,需要对每个空间层的DMRS发送符号乘以功率回退因子后再进行相应的THP预编码操作。由于业务数据采用模操作而未使用功率回退因子进行功率回退,从而导致数据和DMRS经历的等效信道相差功率回退因子。为了保证数据的等效信道的准确估计,基站需要将每个空间层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通过信令通知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UE根据功率回退因子正确估计数据的等效信道。
申请人发现目前的功率回退因子的指示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每个空间层的DMRS符号乘以不同的功率回退因子,将会导致通知的功率回退因子的信令开销较大;不同的信道环境和应用场景,不同用户占用不同的天线端口数量,这样会导致通知功率回退因子的信令长度在不同场景下是变化的,从而增加了UE接收该信令时需要的盲检次数,影响系统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实现了减小信令开销和终端检测信令的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对应多个终端设备,多个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组成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终端设备为上述的多个终端设备的一个。终端设备确定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端口组在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终端设备的功率回退因子,终端设备根据功率回退因子估计数据的等效信道系数,终端设备根据估计出的等效信道系数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预存储或预配置有天线端口组和功率回退因子的映射关系,第一天线端口组包含分配给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终端设备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功率回退因子为参考信号在进行非线性预编码过程中不进行模操作后进行功率回退的参数。
实施发明实施例,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多个天线端口采用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不需要为每个空间层配置一个功率回退因子,能有效减少通知功率回退因子的信令开销;所有用户通知相同长度的信令字段,避免用户的多次盲检,降低终端设备的处理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关联,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根据第一天线端口组,在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包括:
根据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以及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在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
其中,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频域资源用于发送参数信号和数据。频域资源的粒度可以为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也可以是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GB)。终端设备可以预存储或预配置有天线端口组、预编码资源块组和功率回退因子的映射关系,终端设备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包括:
根据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和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确定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例如:系统频域资源为100RB,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表示RB0至RB99的频域资源,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表示RB0至RB3,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为4个RB,系统频域资源中预编码资源块组以0开始连续进行编号,那么可以确定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为PRG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B是系统频域资源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租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B和G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包括:终端设备根据预存储或预配置的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确定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表示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方式、天线端口映射方式,以及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组的映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之前,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参考信号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可以用系统频域资源的频域宽度、系统频域资源的起始位置、终止位置、起始位置偏移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表示,例如:系统频域资源的粒度为RB,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可用起始RB的索引、终止RB的索引、RB数量、起始RB的偏移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表示。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同样可以用频域资源的频域宽度、起始位置、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偏移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表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组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线性预编码方式,例如: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为3,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3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相同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线性方式进行预编码。
在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不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非线性预编码方式,例如: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为3,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3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不满足均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非线性预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例如:对于一个天线端口组中包含的天线端口在进行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前其总平均发送功率为P1,进行不模操作的非线性预编码后其总平均发送功率升高为P2,那么该天线端口组中包含的天线端口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为P2/P1,通过将发送符号的功率除以功率回退因子,从而使得非线性预编码后总平均发送功率仍然保持为P1。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其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网络设备将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发送给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关联,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B表示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关联有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编号和天线端口组的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频域资源表示分配给终端设备的频域资源,系统频域资源包括第一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组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来发送,所述DCI的格式包括format2_4。
本申请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如基带芯片,或通信芯片等)或者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装置执行上述通信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支持所述装置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可以包括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动作的单元模块。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装置,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收发装置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装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收发装置可以为收发器、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当所述通信装置为芯片时,所述收发装置为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
当所述装置为芯片时,发送单元可以是输出单元,比如输出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单元,比如输入电路或者通信接口。当所述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发送单元可以是发射器或发射机;接收单元可以是接收器或接收机。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了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HP预编码的原理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配置类型的示意图;
图3b是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配置类型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CI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CI字段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图1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将多个数据流同时发送给N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N个终端设备组成下行MU-MIMO系统,N为大于1的整数。
该通信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5G通信系统(例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多种通信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例如LTE技术和NR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或者后续演进通信系统。图1中所示的基站和终端设备的形态和数量仅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可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终端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中的基站也可以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例如: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节点B(NodeB,NB),演进型基站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NR系统中的传输节点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P)或者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的站点、无线回传节点、小站、微站等等。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HP预编码的原理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的通信系统对THP预编码的过程进行说明,在发送端对参考信号进行THP预编码分为非线性操作和线性操作两个部分,若s表示L个空间层上的发送调制符号向量,s=(s1,s2,…,sL)T,L表示层数,sk表示第k层上的发送符号,为了方便示意,s的标号从1开始,也可以从0开始。通常,本申请不限定各个序列、矩阵或其它参量的标号起始值,且本申请中的参量k可以不特指某个特定的值,而可以是举例说明第k个层或第k行,或第k个对象满足某些关系。x表示非线性步骤的输出向量。B为反馈矩阵,B=RH,其中R矩阵是通过N个终端设备的完整信道矩阵H进行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矩阵:HH=QR。G为对角矩阵,其主对角线元素为R矩阵主对角线元素的倒数,即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51
其中rkk表示R矩阵第k行第k列对应的元素,因此矩阵B为主对角线元素为1的下三角矩阵。F=Q是预编码矩阵,I是单位矩阵。
对于第k个空间层,THP预编码中非线性步骤输出的发送符号xk可以用如下的公式1来表示: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1
其中,Bk,l表示B矩阵第k行第l列对应的元素。Modτ{x}表示模操作,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2
用于对非线性操作后的发送符号进行功率约束,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3
表示向下取整。dk表示模操作得到的取整部分,τ是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的常数。通过以上非线性操作,得到的发送符号向量可以用公式2表示为:
x=B-1v。
其中,v=(v1,v2,…,vL)T,vk=sk+dkτ。
在非线性步骤之后,通过乘以酉矩阵Q实现线性步骤c=QB-1v,从而得到预编码后发送符号向量。
在接收端,所有用户接受信号向量可以用公式3表示为:
y=HQB-1v+n=G-1v+n。
由于G-1为对角矩阵,因此通过THP预编码消除了多用户干扰和多天线干扰,将MU-MIMO信道转化为并行的多路子信道。对于第u个用户的第k层,利用参考信号估计的等效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4
进行均衡后,进行模操作,得到检测后符号: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5
随后进行软解调和信道译码后恢复发送信息序列。
其中,利用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等效系数的方法如下:参考信号与数据使用相同的预编码过程(包括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和预编码算法),从而保证参考信号与数据经历相同的等效信道。假设发送端所有用户发送的参考信号符号向量为s,根据公式3得到接收端所有用户接收信号向量可以表示为y=G-1s+n,G-1是对角矩阵,该对角矩阵的第k行的主对角线元素记为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6
此时,MU-MIMO信道转化为并行的独立单流等效信道,那么第k层的等效接收符号可以表示为yk=gkksk+nk。由于参考信号符号sk对于收发端是已知的,因此可以计算第k层的等效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7
每个用户的每个数据层都可以相应计算出等效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8
同样地,根据公式3,对于数据,第k层的接收符号可以表示为yk=gkkvk+nk,利用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等效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9
进行均衡: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610
其中,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表示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方式,天线端口映射方式以及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组的映射方式,一种理解方式中,天线端口或天线端口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资源。以参考信号为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为例,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图3a的配置类型1和图3b的配置类型2,配置类型1和配置类型2又分为单符号映射方式和双符号映射方式。
对于配置类型1的单符号映射方式: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为2个,天线端口组1包括天线端口(antenna port)0和天线端口1,天线端口组2包括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对于配置类型1的双符号映射方式,天线端口组1包含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天线端口4和天线端口5;天线端口组2包含天线端口2、天线端口3、天线端口6和天线端口7。对于配置类型1,天线端口组0和天线端口组1是频分复用(映射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天线端口组内的port通过正交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进行区分,从而保证天线端口组内天线端口的正交性,从而抑制了不同天线端口上传输DMRS之间的干扰。
对于配置类型2的单符号映射方式: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为3,天线端口组0包括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天线端口组1包括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天线端口组2包括天线端口4和天线端口5。对于配置类型2的双符号映射方式: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为3,天线端口组0包含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天线端口6和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组2包括天线端口2、天线端口3、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组3包括天线端口4、天线端口5、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组0至天线端口组2之间采用频分复用,天线端口组内通过OCC保证正交性。
其中,模操作起功率限制的作用,对于参考信号采用不进行模操作THP预编码时,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会增加,此时需要通过功率回退对发送功率进行约束,使功率约束后的发送功率等于不求模的THP预编码之前的发送功率。例如:对每个空间层的参考信号发送符号乘以功率回退因子αk后在进行相应的THP预编码操作,根据公式2得到的不进行模操作的THP预编码非线性操作后发送符号向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71
例如:以DMRS的配置类型1中的单符号映射方式为例,将矩阵B-I记为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72
其中,Αij表示矩阵B-I第i行第j列的元素。假设天线端口组0中包含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对应的DMRS符号为s1和s2,天线端口组1中包含的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对应的参考信号符号为s2和s3。不进行模操作THP预编码的非线性操作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73
根据上述的式子可得到公式4: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74
为了保证THP预编码非线性操作输出符号的平均发送功率为1,功率回退因子需要满足: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75
其中,由于数据使用模操作单但未使用功率回退因子进行功率回退,从而导致数据和参考信号经历的等效信道相差功率回退因子。为了保证数据的等效信道的准确估计,参考信号采用的功率回退因子需要通过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以用于数据的等效信道估计。
上述的功率回退因子的指示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下:
(1)THP预编码的非线性操作导致靠后的数据层会叠加更多的干扰消除项,使得越靠后的数据层发送功率越大。若采用逐数据层的功率回退因子计算,会导致靠后的数据层功率过大而无法进行功率归一化操作。以DMRS的配置类型1中的单符号映射方式为例,如公式4所示,当出现A21>1或A43>1的情况时,无法对第二层和第四层进行功率归一化。
(2)非线性操作后,越靠后的数据层发送功率越大,因此靠后的数据层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很大,导致功率回退较多,实际发送功率极低,严重影响信道估计性能,导致不同用户和不同层之间性能差异较大。
(3)每个空间层的参考信号符号乘以不同的功率回退因子,将会导致通知功率回退因子的信令开销较大。此外,对于不同的信道环境和应用场景,进行MU-MIMO配对时不同的终端设备占用不同的天线端口数量,这会导致通知功率回退因子的信令长度在不同的场景下不断变化,从而大大增加了终端设备接收信令时需要的盲检次数,影响系统效率。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401、网络设备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
具体的,功率回退因子可以是用于网络设备进行预编码过程中不进行模操作时进行功率回退的参数,每个终端设备可对应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是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网络设备预存储或预配置有功率回退因子和天线端口组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网络设备预存储或预配置为功率回退因子的索引和天线端口组的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天线端口组可以是端口的集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回退因子还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直接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相关联,又一个实施中,所述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关联,网络设备预存储或预配置有功率回退因子、预编码资源块组和天线端口组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网络设备预存储有功率回退因子的索引、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索引和天线端口组的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s,PRG),天线端口组内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功率回退因子相同。每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相同的预编码过程,相同的预编码过程包括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和相同的预编码方法。与上面实施例对应,所述网络设备预存储有功率回退因子的索引、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索引和天线端口组的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中,所述天线端口组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构成的集合的索引。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端口组又可以称为码分复用组(code divisionmultiplexing group,CDM group)、天线端口组、参考天线端口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集合、天线端口集合或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码分复用组(DMRS port CDM group)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预编码资源块组又可称为子带宽、子频域资源或其他名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个,B表示系统频域资源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系统频域资源表示发送多个终端设备的参考信号和数据的频域资源,本实施例中的数据表示承载业务的数据,例如:该数据是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中承载的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确定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和确定的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与确定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和确定的天线端口组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多个终端设备的中任意一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第一频域资源和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然后将第一频域资源和至少一个天线端口通知给该终端设备。通知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将第一频域资源的索引和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序号通过特定的DCI发送给终端设备,该DCI是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DCI是只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是UE特定的(UE-specific)。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之前,还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和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系统频域资源是分配给多个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参考信号和数据的频域资源,系统频域资源的粒度可以为RB,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可以用于起始RB位置信息、终止RB位置信息、起始RB偏移量和频域宽度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表示。预编码资源块组也是频域资源,预编码资源块组内对应的参考信号经历相同的预编码过程,例如: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和预编码方法;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可以以RB数量来表示。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终端设备在分配的天线端口和频域资源上接收参考信号。其中,第一频域资源是分配给终端设备的用于发送参考信号和数据的频域资源,系统频域资源包括第一频域资源。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可以用bitmap或索引的方式来表示,例如:根据图3a和图3b的配置类型,采用bitmap方式来表示,该指示信息为“00”时,表示参考信号配置类型为配置类型1的单符号映射方式,该指示信息为“01”是表示参考信号配置类型为配置类型1的双符号映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
具体的,对于一个天线端口组,不进行模操作的非线性预编码之前其总平均发送功率为P1,不进行模操作的非线性预编码后其总平均发送功率升高为P2,那么该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为P2/P1,进行模操作的非线性预编码后天线端口组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乘以功率回退因子等于不进行模操作的非线性预编码之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即P2/(P2/P1)=P1。
例如:系统频域资源为100个RB,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为4个RB,每个预编码资源块组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和相同的预编码方式,系统频域资源包含25个预编码资源块组。为终端设备分配的天线端口的序号为0、1、2和3。采用图3a中DMRS配置类型1中的单符号映射方式,在非线性预编码过程中,发送天线1对应DMRS port 0,发送天线2对应DMRSport 1,发送天线3对应DMRS port 2,发送天线4对应DMRS port 3。对于每一个PRG以及每一个CDM group中的DMRS port采用一个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95
b表示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索引,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索引。对于第b个预编码资源块组,DMRS采用不求模的THP预编码的非线性操作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对于天线端口组0: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91
对于天线端口组1: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92
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因此功率回退因子满足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93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094
又例如:采用DMRS的配置类型2中的单符号映射方式(如图3b所示),在非线性预编码过程中,发送天线1对应天线端口0,发送天线2对应天线端口1,发送天线3对应天线端口2,发送天线4对应天线端口3,发送天线5对天线端口4,发送天线6对应天线端口5。对于每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以及每一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各个天线端口采用相同的的功率回退因子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105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106
b表示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索引,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索引。对于第b个预编码资源块组,DMRS采用不求模的THP预编码的非线性操作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对于天线端口组0: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101
对于天线端口组1: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102
对于天线端口组2: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103
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功率回退因子满足: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104
S4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
具体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向多个终端设备广播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例如: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其中,该DCI可以是format2_4格式的DCI。
例如:DCI字段中功率回退因子的排列方式可参照图5a和图5b中的排列方式。在图5a中,功率回退因子的通知可以按照预编码资源块组优先的方式,通知第b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内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后,再通知第b+1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内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在图5b中,功率回退因子的通知也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优先的方式,通知第g个天线端口组在每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内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后,再通知第g+1个天线端口组在每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内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B×G个功率回退因子,每个预编码资源块组下的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具有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参见图5a和图5b所示DCI字段中功率回退因子的的示意图,系统频域资源为100个RB,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为4个RB,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为25个,参考信号配置类型为配置类型2,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为3,那么网络设备通过DCI format2_4向多个终端设备广播25×3=75个功率回退因子。
S403、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
具体的,终端设备为S401中所述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确定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确定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终端设备可以在S301之前通过信令的方式获取网络设备分配的天线端口。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根据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确定分配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例如: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分配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1,参考信号配置类型为图3a中的单符号映射方式,终端设备确定分配的天线端口位于天线端口组0中。
S40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端口组在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
具体的,终端设备预存储或预配置有天线端口组和功率回退因子的映射关系,终端设备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
可选的,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关联时,根据第一天线端口组,在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包括:
根据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以及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在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
其中,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表示用于发送参数信号的频域资源,例如:频域资源的粒度可以为资源块(resourceblock,RB)。终端设备可以预存储或预配置有天线端口组、预编码资源块和功率回退因子的映射关系,终端设备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
例如:终端设备预存储或预配置有天线端口组的索引、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索引和功率回退因子的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5a或图5b所示,终端设备确定分配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的索引为g=1,分配的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索引为b=1,根据图5a映射关系中确定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为alpha_1^1(CMD group1);或根据图5b中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为alpha_1^1(PRG 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包括:
根据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和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确定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例如:系统频域资源为100RB,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表示RB0至RB99的频域资源,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表示RB0至RB3,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为4个RB,系统频域资源中预编码资源块组以0开始连续进行编号,那么可以确定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为PRG0。
S405、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功率回退因子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检测。
具体的,终端设备估计参考信号的信道等效系数,然后根据确定的功率回退因子和参考信号的信道等效系数得到数据的信道等效系数,利用该数据的信道等效系数对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例如: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索引b及使用的天线端口属于的天线端口组的索引g,得到对应的功率回退因子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111
将根据参考信号得到的估计的等效信道系数乘以功率回退因子
Figure BDA0001749082410000112
计算数据的等效信道系数,数据的等效信道系数用于对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应理解,步骤403至步骤405可以是单独的实施例,也可以和前面的各个步骤进行合理的结合和互换,本发明不做限定,例如,对应步骤S402,所述终端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回退因子;所述步骤402和所述步骤403至405结合时,所述步骤402和步骤403的顺序可以互换。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也可以仅接收功率回退因子,具体实现可以通过掩码等形式完成。
实施发明实施例,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多个天线端口采用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不需要为每个空间层配置一个功率回退因子,能有效减少通知功率回退因子的信令开销;所有用户通知相同长度的信令字段,避免用户的多次盲检,降低终端设备的处理开销。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6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01和收发单元602。
实施例一:
收发单元602,用于接收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其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例如:收发单元602执行图4中的S402。
处理单元601,用于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包含至少两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用于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6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
所述处理单元601,还用于根据确定出的功率回退因子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测。例如:处理单元601执行图4中的S403至S404。
可选的,每个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相关联,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处理单元6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第一频域资源为分配给终端设备的用于发送参考信号和数据的频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B是系统频域资源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B和G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的,处理单元601,用于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具体为:
根据预存储或预配置的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确定分配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
可选的,收发单元602,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系统频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组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
可选的,处理单元601,还用于
在第一频域资源所在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线性预编码方式;或
在第一频域资源所在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不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非线性预编码方式。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来发送,所述DCI的格式包括format2_4格式。
可选的,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
实施例二:
处理单元601,用于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其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所述天线端口组包含至少两个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例如:处理单元601执行图4中的S401。
收发单元602,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发送给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例如:收发单元602执行图4中的S402。
可选的,每个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有关,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B表示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的,每个功率回退因子关联有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编号和天线端口组的编号。
可选的,收发单元602,还用于: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频域资源表示分配给终端设备的用于发送参考信号和数据的频域资源,所述系统频域资源包括第一频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组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
可选的,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来发送,所述DCI的格式包括format2_4。
所述装置6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所述装置6也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systemon chip,SoC),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4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图4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结构示意图,以下简称装置7,装置7可以集成于前述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器702、处理器701、收发器703。
存储器702可以是独立的物理单元,与处理器701和收发器703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702、处理器701、收发器703也可以集成在一起,通过硬件实现等。
存储器702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或者装置实施例各个模块的程序,处理器701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
可选地,当上述实施例的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装置也可以只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或发射器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发送的步骤,接收模块或接收器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接收的步骤,其它步骤由其他模块或处理器执行。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可以组成收发模块,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组成收发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34)

1.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其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包含至少两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用于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确定出的功率回退因子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关联,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为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B是系统频域资源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B和G为大于0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包括:
根据预存储或预配置的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确定分配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系统频域资源包括第一频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组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所在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线性预编码方式;或
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所在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不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非线性预编码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来发送,所述DCI的格式包括format2_4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
10.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其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发送给终端设备;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关联,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B表示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功率回退因子关联有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编号和天线端口组的编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系统频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为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组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任意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
17.根据10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来发送,所述DCI的格式包括format2_4。
18.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其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包含至少两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用于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确定出的功率回退因子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相关联,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功率回退因子,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一频域资源所在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在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中确定一个或多个功率回退因子,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为分配给所述装置的频域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B是系统频域资源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B和G为大于0的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天线端口组,具体为:
根据预存储或预配置的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确定分配的天线端口所在的第一天线端口组。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系统频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组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第一频域资源所在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线性预编码方式;或
在第一频域资源所在预编码资源块组对应的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功率回退因子不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参考信号使用非线性预编码方式。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来发送,所述DCI的格式包括format2_4格式。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
27.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其中,每个功率回退因子与天线端口组关联,所述天线端口组包含至少两个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
收发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发送给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功率回退因子还与预编码资源块组有关,对于同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同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相同的功率回退因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的数量为B×G,B表示系统频域资源中包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的数量,G表示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功率回退因子关联有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的编号和天线端口组的编号。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系统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预编码资源块组的频域宽度、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序号、第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类型的指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频域资源表示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资源,所述系统频域资源包括第一频域资源。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类型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2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2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2个天线端口组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或
3个天线端口组在频域上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复用,每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的4个天线端口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单元,4个天线端口通过码分的方式进行复用。
33.根据权利要求27至32任意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功率回退因子是用于保证天线端口组在不求模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总平均发送功率与非线性预编码前的总平均发送功率相同。
34.根据27至3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回退因子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来发送,所述DCI的格式包括format2_4。
CN201810858260.0A 2018-07-31 2018-07-31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784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8260.0A CN110784292B (zh) 2018-07-31 2018-07-31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PCT/CN2019/098067 WO2020024891A1 (zh) 2018-07-31 2019-07-27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8260.0A CN110784292B (zh) 2018-07-31 2018-07-31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292A true CN110784292A (zh) 2020-02-11
CN110784292B CN110784292B (zh) 2021-10-01

Family

ID=69231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8260.0A Active CN110784292B (zh) 2018-07-31 2018-07-31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4292B (zh)
WO (1) WO202002489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085A (zh) * 2020-06-15 2021-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4390659A (zh) * 2020-10-22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介质及用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187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942A (zh) * 2010-02-12 201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US20130336282A1 (en) * 2011-03-01 2013-1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iver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5553608A (zh) * 2015-12-07 2016-05-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14927A (zh) * 2013-12-11 2016-07-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无执照频谱的网络部署中的负载平衡
US20160323887A1 (en) * 2015-05-01 2016-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uplink power control
US9867139B1 (en) * 2016-01-18 2018-01-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switching for transmission diversity
US9883462B2 (en) * 2015-12-08 2018-0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back off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80132197A1 (en) * 2016-11-08 2018-05-1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beam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34659A (zh) * 2017-08-11 2018-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配置、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节点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942A (zh) * 2010-02-12 201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US20130336282A1 (en) * 2011-03-01 2013-1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iver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5814927A (zh) * 2013-12-11 2016-07-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无执照频谱的网络部署中的负载平衡
US20160323887A1 (en) * 2015-05-01 2016-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uplink power control
CN105553608A (zh) * 2015-12-07 2016-05-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883462B2 (en) * 2015-12-08 2018-0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back off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867139B1 (en) * 2016-01-18 2018-01-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switching for transmission diversity
US20180132197A1 (en) * 2016-11-08 2018-05-1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beam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064078A (zh) * 2016-11-08 2018-05-2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触发功率余量回报用于波束运作的方法与设备
CN108134659A (zh) * 2017-08-11 2018-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配置、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节点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 Measurement for D2D synchroniz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9 R1-14488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085A (zh) * 2020-06-15 2021-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4390659A (zh) * 2020-10-22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介质及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24891A1 (zh) 2020-02-06
CN110784292B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851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2910619B (zh) 用于基于多点多小区单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168973B (zh)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EP3389204B1 (en) Dmrs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P339688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ilot signal
US10785007B2 (en) Dynamic precoding of shared reference signals
CN105379347B (zh) 消除相邻小区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9191932A1 (zh) 上行天线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EP3051741B1 (en) Enhanced link adaptation
WO201919253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502122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dvanc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n pdsch at the ue
WO2015154283A1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KR2010008855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2016119496A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集積回路
KR20200015780A (ko) 자원 지시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EP3573274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US10778287B2 (en) Multipoint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159288B2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apping rule, relate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0784292B (zh)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5139419A1 (zh) 干扰消除或抑制的信令通知方法及系统、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302421B (zh)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2585885B (zh) 预编码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7294574B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3509376B1 (en) Reference symbol ind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391825B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发射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