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083A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10083A CN113810083A CN202010545821.9A CN202010545821A CN113810083A CN 113810083 A CN113810083 A CN 113810083A CN 202010545821 A CN202010545821 A CN 202010545821A CN 113810083 A CN113810083 A CN 1138100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s
- module
- state information
- channel state
- antenna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16 au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9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569 neur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55 vo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13—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56—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using a selection of antenna pa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ain and with auxiliary or diversity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通过在终端设备中设置RIS模块,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并使用RIS模块辅助第一天线单元来传输目标信息,由于RIS模块产生额外的发射波束或接收波束,进而提升了终端设备的上行或下行的信号质量,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上下行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的终端设备一般是多制式的终端设备,例如包含2G,3G,4G和5G等多种无线制式,随着无线制式的增大,所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如5G NR的sub-6GHz和毫米波频段。高频段由于有更多的带宽可以带来更高的传输速率,但无线信号传输的衰减也更大,导致终端设备上下行传输的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用于提高终端设备上下行传输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包括RIS模块,方法包括: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两组天线,每组天线对应的无线制式不同或相同,每组天线包括至少一根天线,第一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在终端设备中设置RIS模块,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并使用RIS模块辅助第一天线单元来传输目标信息,由于RIS模块产生额外的发射波束或接收波束,进而提升了终端设备的上行或下行的信号质量,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上下行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终端设备工作模式的不同,确定第一天线单元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种:
方式一,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第一天线单元。
具体是,在终端设备处于弱覆盖的情况下,将距离RIS模块最远的工作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或者,在终端设备处于遮挡的情况下,将波束被遮挡的工作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遮挡的情况为终端设备的至少一根工作天线的波束被遮挡;或者,在终端设备处于非弱覆盖和非遮挡的情况下,将业务优先级最高的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在该方式一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包括: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目标信息,包括: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与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相关;接着,根据接收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获得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例如将第一信号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最后,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第一天线单元,并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最后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目标信息,实现了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RIS模块辅助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进而提高了目标信息的传输可靠性以及终端设备的传输性能。
方式二,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根据至少两组天线中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式二中根据至少两组天线中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单元,包括: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接着,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第二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最后,将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第二天线单元,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包括:将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基于天线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第一天线单元,并使用RIS模块辅助第一天线单元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在单连接模式下的传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估计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RIS模块包括多个RIS单元;并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剩余RIS单元为RIS中除RIS单元之外的RIS单元。
在一种示例中,上述估计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根据RIS单元的预设估计条件,控制部分RIS单元开启,估计开启的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设估计条件包括:通信的频段、用户的移动速度和RIS模块对控制信号的采样率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的,上述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一预测模型,预测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预测模型是基于部分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剩余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上述方式一,使用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估计出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估计出的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来估计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减少信道估计的工作量,节约信道估计时间,进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方式二,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获取至少两组天线中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示例性的,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二预测模型,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预测模型是基于预设数量的天线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RIS模块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上述方式二,由于天线数量少于RIS模块中RIS单元的数量,对天线的信道估计的速度较快,这样使用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来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整个预测过程简单,速度快,减少了RIS的导频和测量开销,提高了RIS模块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间,提升了上下行传输的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RIS开关,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包括:通过控制RIS开关,使得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连接;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还包括:通过控制第一天线单元,辐射信号指向RIS模块;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装置,该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部件,该信息传输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并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第一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终端设备处于弱覆盖的情况下,将距离RIS模块最远的工作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或者,在终端设备处于遮挡的情况下,将波束被遮挡的工作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遮挡的情况为终端设备的至少一根工作天线的波束被遮挡;或者,在终端设备处于非弱覆盖和非遮挡的情况下,将业务优先级最高的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目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并根据接收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获得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其中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与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一信号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根据至少两组天线中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第二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将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第二天线单元,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估计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RIS模块包括多个RIS单元;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剩余RIS单元为RIS中除RIS单元之外的RIS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RIS单元的预设估计条件,控制部分RIS单元开启,估计开启的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设估计条件包括:通信的频段、用户的移动速度和RIS模块对控制信号的采样率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一预测模型,预测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预测模型是基于部分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剩余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获取至少两组天线中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二预测模型,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预测模型是基于预设数量的天线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RIS模块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RIS开关,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控制RIS开关,使得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连接;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前端模块,每个前端模块与一组天线连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控制RIS开关与第一天线单元对应的前端模块连接,使得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连接;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装置,该信息传输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该信息传输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各个步骤所对应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收发器可以为独立的接收器、独立的发射器或者集成收发功能的收发器。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RIS模块、处理器和至少两组天线,每组天线对应的无线制式不同或相同,每组天线包括至少一根天线;
至少两组天线,用于收发信息;
RIS模块,用于辅助第一天线单元收发信息;
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包括RIS开关,
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控制RIS开关,使得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连接,并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为终端设备的调制解调处理器。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设备实施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通过在终端设备中设置RIS模块,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并使用RIS模块辅助第一天线单元来传输目标信息,由于RIS模块产生额外的发射波束或接收波束,进而提升了终端设备的上行或下行的信号质量,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上下行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
图2是另一种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
图3为RIS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涉及的第一种信道估计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涉及的一种RIS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涉及的第一种信道估计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涉及的第二种信道估计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涉及的第二种信道估计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涉及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确定第一天线单元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A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图1是一种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10处于单载波场景或载波聚合场景(carrier aggregation,CA)中,该通信系统10包括网络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应理解,图1中网络设备11下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
当通信系统10的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12为发送端,网络设备11为接收端,当通信系统10的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时,网络设备11为发送端,终端设备12为接收端。
图2是另一种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200处于双链接(dualconnectivity,DC)或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的场景中,该通信系统20包括网络设备21、网络设备22和终端设备23,网络设备21为终端设备23初始接入时的网络设备,负责与终端设备23之间的RRC通信,网络设备22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配置了载波聚合(CA)的终端设备23与网络设备21和网络设备22相连,网络设备21和终端设备23之间的链路可以为称之为第一链路,网络设备22和终端设备23之间的链路可以称之为第二链路。
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例如,通信系统中包括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的数量,或者采用单基站、多载波聚合的场景、双链接的场景或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场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单载波或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场景下的波束指示。或者是双链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下的波束指示。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主小区(Pcell)是高频或者低频,辅小区(Scell)是高频或者低频的情况,例如,当Pcell是低频,Scell是高频。通常低频和高频是相对而言的,也可以以某一特定频率为分界,例如6GHz。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场景下的波束指示。其中CoMP可以为非相干联合发送(non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NCJT)、相干联合发送(coherent jointtransmission,CJT)、联合发送(joint transmission,JT)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收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arrow band)NB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等传感器,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数据(部分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并发送电磁波,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网络中的设备,例如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基站、下一代基站gN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 B,eNB)、家庭基站、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point,AP)等。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
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是,2G,3G,4G,5G通信系统或下一代(nextgeneration)通信系统,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M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本申请所述的5G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和/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系统还可以是PLMN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对于下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网络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对于上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网络设备。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如下简单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资源为传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可以用于在上行通信过程或者下行通信过程中承载数据或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传输”(transmit/transmission)如无特别说明,是指双向传输,包含发送和/或接收的动作。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包含数据的发送,数据的接收,或者数据的发送和数据的接收。或者说,这里的数据传输包括上行和/或下行数据传输。数据可以包括信道和/或信号,上行数据传输即上行信道和/或上行信号传输,下行数据传输即下行数据信道和/或下行信号传输。
可重配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meta-surface,RIS)是一种数字式可重构的人工电磁表面,由大量亚波长的数字可重构人工单元按一定的宏观排列方式(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所组成。由于其基本单元和排列方式都可任意设计,因此能突破传统材料在原子或分子层面难以精确操控的限制,构造出传统材料与传统技术不能实现的超常规媒质参数,进而对电磁波进行高效灵活调控,通过改变基本单元的状态分布可以控制特定空间位置的电磁场的特性。
图3为RIS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RIS模块包括多个RIS单元,可以通过控制每个RIS单元的幅度和/或相位来独立地反射入射信号,从而协同地实现用于定向信号增强或零陷的精细的三维(3D)无源波束形成。相对于传统表面,RIS模块具有根据广义斯涅尔斯定律对无线波整形的能力,例如,使得无线波的反射角可以不等于入射角。通过控制RIS模块对无线波的反射角或折射角等参数,可以实现可重配智能表面。控制方式包括PIN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例如,通过对PIN二极管施加不同的偏压,使得RIS单元处于不同的状态,如开或关,从而产生不同的参数配置,如对无线波的反射相位相差180°。
RIS模块因其成本低、易于集成、功耗低和调控灵活等特点,在通信、雷达、隐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通信领域,RIS模块常用于无线网络,通过利用RIS模块的散射特性,反射无线信号,提升无线网络的覆盖和容量;利用RIS模块的辐射特性,直接调制发送数据,省去传统通信链路中的混频、放大等射频前端模块,降低功耗和成本。
现在的终端设备一般是多制式的终端设备,例如包含2G,3G,4G和5G等多种无线制式,随着无线制式的增大,所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如5G NR的sub-6GHz和毫米波频段。高频段由于有更多的带宽可以带来更高的传输速率,但无线信号传输的衰减也更大,导致终端设备上下行传输的性能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终端设备中增加RIS模块,使用该RIS模块来辅助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进而增强了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性能。
下面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10、RIS模块101和至少两组天线,其中每组天线对应的无线制式不同或相同。例如,图4所示,其中一组天线为2G/3G/4G天线组,另一组天线为5G天线组。每组天线包括至少一根天线,例如图3所示,2G/3G/4G天线组包括4根天线,5G天线组也包括4根天线,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组天线所包括的天线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显示处理单元(displayprocess unit,DPU),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这就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终端设备100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其中,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终端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integrated circuit,RFIC)芯片103、两个前端模组(front end module,FEM)芯片和一个RIS开关104,两个FEM芯片分别为2G/3G/4G FEM105和5G FEM106。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以为调制解调处理器。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受话器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RFIC芯片103,用于将待发射的基带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或者,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
FEM用于完成射频信号的发送放大以及接受放大,以提升天线的传输效率。
RIS开关104用于在处理器110的控制下,使得RIS模块101与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连接,例如,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为2G/3G/4G天线组中至少一根天线时,则RIS开关104在处理器110的控制下切换至2G/3G/4G天线组对应的通道,使得第一天线单元与RIS模块101连接,当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为5G天线组中至少一根天线时,则RIS开关104在处理器110的控制下切换至5G天线组对应的通道,使得第一天线单元与RIS模块连接。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第二类天线,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终端设备100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第一类天线(即RIS模块和至少两组天线),第二类天线,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第一类天线和第二类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第一类天线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第一类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第一类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蓝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第二类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第二类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第一类天线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第二类天线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GSM,GPRS,CDMA,WCDMA,TD-SCDMA,LTE,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上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可以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一个或多个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一个或多个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DPU也称为显示子系统(Display Sub-System,DSS),DPU用于对显示屏194的色彩进行调整,DPU可以通过三维查找表(3D look up table,3D LUT)对显示屏的色彩进行调整。DPU还可以对画面进行缩放、降噪、对比度增强、背光亮度管理、hdr处理、显示器参数Gamma调整等处理。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照片、视频等数据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1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上述指令,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等。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该存储程序区还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比如图库、联系人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照片,联系人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来使得终端设备100执行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其中,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终端设备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终端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终端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还可以是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传感器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其中,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终端设备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终端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终端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终端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80B检测终端设备1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终端设备1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等。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终端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终端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终端设备1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终端设备1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终端设备1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终端设备100可以确定终端设备100附近没有物体。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终端设备1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终端设备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终端设备1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也称为指纹识别器),用于采集指纹。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另外,关于指纹传感器的其他记载可以参见名称为“处理通知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的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7/082773,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称触控面板或触敏表面。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170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终端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终端设备100中,不能和终端设备100分离。
基于上述图4或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的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101、终端设备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
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两组天线,一组天线与2G/3G/4G FEM连接,用于接收或发送2G/3G/4G网络的信号,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该组天线记为2G/3G/4G天线。该2G/3G/4G天线包括至少一根天线,例如图4所示,包括4根天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这4根中的一根天线来收发2G/3G/4G网络的信号,或者选择4根中的多根(例如4根)天线来收发2G/3G/4G网络的信号。
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的另一组天线与5G FEM连接,用于接收或发送5G网络的信号,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该组天线记为5G天线。该5G天线包括至少一根天线,例如图4所示,包括4根天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这4根中的一根天线来收发5G网络的信号,或者选择4根中的多根天线(例如4根)来收发5G网络的信号。
终端设备根据实际需要,从上述多跟天线中,确定出需要辅助的一根或多跟天线作为第一天线单元。
示例性的,用户使用终端设备接听电话,同时使用终端设备浏览网页,其中,终端设备使用2G网络来接听电话,使用5G网络来浏览网页。使用2G网络来接听电话时,选择两根天线,例如为图4中2G/3G/4G天线的左侧两根天线,来传输2G网络的信号,使用5G网络来浏览网页,选择1根天线,例如图4中5G天线的左侧1根天线,来传输5G网络的信号。终端设备根据这两路信号的信号开销或信号强度,来确定需要辅助的天线,将该需要辅助的天线确定为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例如,终端设备使用2G网络来接听电话,使用5G网络来浏览网页时,终端设备确定5G网络的信号开销较大,则确定5G天线的左侧1根天线为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只是一种示例,终端设备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的具体方式包括参照下面图7和图13实施例的具体描述。
S102、终端设备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终端设备根据上述S101确定出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后,使用RIS模块辅助该第一天线单元来传输目标信息,例如,上述目标信息为上行信号,则终端设备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将该目标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提高目标信息的发送可靠性。若上述目标信息为下行信号,则终端设备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目标信息,提高目标信息的接收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还包括RIS开关,此时,上述S102中终端设备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的过程,可以包括步骤A1和步骤A2:
步骤A1、终端设备通过控制RIS开关,使得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连接。
具体的,如图4所示,RIS开关的一端与RIS模块连接,若第一天线单元属于2G/3G/4G天线时,则处理器控制RIS开关的另一端切换到与2G/3G/4GFEM连接,进而使得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连接。若第一天线单元属于5G天线时,则处理器控制RIS开关的另一端切换到与5GFEM连接,进而使得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连接。
步骤A2、终端设备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在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连接后,终端设备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来发送或接收目标信息。例如,终端设备对RIS模块的信道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进行联合的波束赋形,以传输目标信息,提高目标信息的传输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02中终端设备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的过程,可以包括步骤B1和步骤B2:
步骤B1、终端设备通过控制第一天线单元,辐射信号指向RIS模块。
步骤B2、终端设备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具体的,如图3所示,RIS模块包括多个RIS单元,终端设备通过控制每个RIS单元的幅度和/或相位,使得RIS模块对入射信号进行波束赋形,指向接收端。利用RIS的反射特性,可以产生另外一个传输信道,从而提升接收端的信号强度。接着,终端设备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将调制处理后的目标信息发送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在终端设备中设置RIS模块,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并使用RIS模块辅助第一天线单元来传输目标信息,由于RIS模块产生额外的发射波束或接收波束,进而提升了终端设备的上行或下行的信号质量,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上下行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下,第二种是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下,即非多连接模式。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和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的方式不同,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工作在不同的模式时,其信息传输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结合图7对终端设备处于多连接模式时,其信息传输过程进行介绍。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01、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第一天线单元。
具体的,终端设备处于多连接模式,例如,终端设备处于LTE和NR的双连接EN-DC,或者终端设备处于NR和NR的双连接NN-DC时,终端设备根据自身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例如,终端设备处于弱覆盖或被遮挡的情况,来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终端设备根据自身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第一天线单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
方式一,在终端设备处于弱覆盖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距离RIS模块最远的工作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这里所述的工作天线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例如图4所示,在天线选择过程中,终端设备选择5G天线中的左侧天线来传输信息,则该天线为工作天线。
在该方式中,终端设备选择距离RIS模块最远的工作天线,使得RIS信道与天线信道相关性最小,可以避免弱覆盖下两个信道都很差,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上下行传输性能。
方式二,在终端设备处于遮挡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波束被遮挡的工作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其中,终端设备处于遮挡的情况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至少一根工作天线的波束被遮挡。
在该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控制RIS模块来辅助信号被遮挡的天线来传输信号时,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上下行传输性能。
方式三,在终端设备处于非弱覆盖和非遮挡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业务优先级最高的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这样可以提高优先级最高的业务的传输可靠性。
S202、终端设备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
方式一,如图8和图9所示,终端设备使用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估计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即上述S202可以包括S20211和S20212:
S20211、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估计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
具体的,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采用信道估计方法,例如最小均方误差进行信道估计,获得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20211中终端设备估计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RIS单元的预设估计条件,控制部分RIS单元开启,估计开启的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预设估计条件包括:通信的频段、用户的移动速度和RIS模块对控制信号的采样率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的,如图9所示假设RIS模块包括4*11个RIS单元,每个RIS单元对应一个PIN二极管,通过对PIN二极管施加不同的偏压,使得RIS单元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开或关。在相干时间内,终端设备根据预设估计条件,打开部分RIS单元。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按列隔列打开RIS单元,例如在第一个信道估计时隙,打开第1,5,9列的RIS单元,采用传统信道估计方法,如最小均方误差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1,5,9列的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在第二个信道估计时隙,打开第3,7,11列的RIS单元,获得第3,7,11列的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
打开RIS单元越多,信道估计越准确,但信道估计时间越长,RIS模块对控制信号的采样率需越高。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根据通信的频段、用户的移动速度和RIS模块对控制信号的采样率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打开RIS单元的个数。例如,当RIS模块对控制信号采样率较高时,终端设备可以打开更多的RIS单元进行直接信道估计。再例如,当用户的移动速率较慢时,终端设备可以打开较少的RIS单元进行信道估计。
S20212、终端设备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剩余RIS单元为RIS中除RIS单元之外的RIS单元。
由于RIS模块所包括的RIS单元数目较多,对RIS模块中的每一个RIS单元进行信道估计花费的时间较长,影响系统的传输效率。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使用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估计出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估计出的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来估计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减少信道估计的工作量,节约信道估计时间,进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是: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一预测模型,预测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该第一预测模型是基于部分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剩余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可选地,第一预测模型可以是终端设备事先训练好的,例如,终端设备使用部分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剩余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对第一预测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好的第一预测模型。
可选地,第一预测模块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事先训练好后,将训练好的第一预测模型发送给终端设备。例如,其他电子设备使用部分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剩余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对第一预测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好的第一预测模型,并将训练好的第一预测模型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实际预测过程中,终端设备将估计出的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输入到训练好的第一预测模型中,预测出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第一预测模型的网络结构可以为传统的任一预测网络结构,例如为循环网络、卷积网络和深度神经网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预测模型的具体网络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除了采用上述方式一的方法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二来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方式二,如图11和所示,终端设备使用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估计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具体的上述S202可以包括S20221和S20222:
S20221、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至少两组天线中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
具体的,终端设备使用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估计至少两组天线中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天线的预设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例如,预设数量的天线可以为终端设备中至少两组天线中的所有天线,或者为至少两组天线中的部分天线。
S20222、终端设备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终端设备中天线数量少于RIS模块中RIS单元的数量,对天线的信道估计的速度较快,这样使用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来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整个预测过程简单,速度快,减少了RIS的导频和测量开销,提高了RIS模块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间,提升了上下行传输的吞吐量。
另外,终端设备在天线的选择过程中,原本需要对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估计,这样使用原本需要估计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来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减少终端设备进行不必要的工作,以减少终端设备的预测开销,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估计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是:如图12所示,终端设备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二预测模型,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该第二预测模型是基于预设数量的天线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RIS模块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可选地,第二预测模型可以是终端设备事先训练好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使用预设数量的天线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RIS模块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对第二预测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好的第二预测模型。
可选地,第二预测模块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事先训练好后,将训练好的第二预测模型发送给终端设备。例如,其他电子设备使用预设数量的天线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RIS模块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对第二预测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好的第二预测模型,并将训练好的第二预测模型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实际预测过程中,终端设备首先估计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将估计出的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输入到该训练好的第二预测模型中,预测出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第二预测模型的网络结构可以为传统的任一预测网络结构,例如为循环网络、卷积网络和深度神经网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预测模型的具体网络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S203、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目标信息。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上述S202的方法,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并使用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估计出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接着,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来传输目标信息,例如来接收目标信息,或者发送目标信息,提高目标信息的传输可靠性和终端设备的传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目标信息,包括:
S2031、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
其中,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与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相关。
RIS模块的反射系数包括RIS模块的幅度和/或相位,通过调整RIS模块的反射系数可以改变RIS模块的传输功率。
可选地,使用RIS模块发送信号时,可以等功率分配信号到RIS各个单元。
下面通过举例的方式,来描述终端设备调整RIS模块的反射系数来发送第一信号的过程。
举例说明,假设RIS模块有n个不同的反射系数,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第一天线单元、RIS模块的反射系数和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由上述表1可知,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例如上表1中反射系数1至反射系数n,使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例如,使用反射系数1的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为强度1;使用反射系数2的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为强度2,等等。
在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时,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如公式(1)所示:
其中,θi为RIS模块的第i个反射系数,G1为反射系数为θi时RIS模块到接收方的信道,为第一天线单元到接收方的信道,z为噪音,s1为第一信号,yi为终端设备采用反射系数为θi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组合发送第一信号s1时,接收所接收到的信号。
对应的,接收方所接收到信号强度如公式(2)所示:
其中,γi为终端设备采用反射系数为θi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组合发送第一信号s1时,接收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1)和公式(2)只是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公式(1),对应的,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包括但不限于公式(2)。
本步骤中,终端设备通过不断调整RIS模块的反射系数来发送第一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
S2032、终端设备根据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获得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上述S2032的方法,可以获得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中每个反射系数所对应的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接着,终端设备根据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来确定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例如,终端设备将接收方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
S2033、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来调整RIS模块的信道,例如,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对RIS模块的相位和/或幅度进行控制,产生对准接收方(如所通信的基站)的波束。再例如,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对RIS信道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进行联合的波束赋形。
S2034、终端设备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不断调整RIS模块的反射系数来发送第一信号,并获得接收方针对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接着,终端设备根据接收方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强度,获得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并使用该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最终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第一天线单元,并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最后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目标信息,实现了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RIS模块辅助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进而提高了目标信息的传输可靠性,以及终端设备在多连接模式下的传输性能。
上述图7至图13所述的实施例介绍了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终端设备的信息传输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14,对终端设备处于单连接模式时,其信息传输过程进行介绍。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01、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组天线中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单元。
具体的,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则联合天线选择,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将至少两组天线中信号强度满足预设值的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该预设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可选地,终端设备将信号强度最大的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上述S301中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组天线中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单元,可以包括S3011至S3013:
S3011、终端设备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上述S3011的实现过程与上述S202的实现过程基本一致,参照上述S202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3012、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其中,第二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举例说明,假设第二天线单元有m个不同的选择,RIS模块有n个不同的反射系数,其中n和m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第二天线单元、RIS模块的反射系数和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由上述表2可知,当终端设备选定一个第二天线单元,例如第二天线单元m时,终端设备根据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获得第二天线单元m的信道状态信息。接着,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天线单元m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例如上表1中反射系数1至反射系数n,使用RIS模块与第二天线单元m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例如,使用反射系数1的RIS模块与第二天线单元m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m1;使用反射系数2的RIS模块与第二天线单元m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m2。
在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时,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如公式(3)所示:
其中,θji为第二天线单元j对应的RIS模块的第i个反射系数,Gji为反射系数为θji时RIS模块到接收方的信道,为第二天线单元j到接收方的信道,z为噪音,s2为第二信号,yji为终端设备采用反射系数为θji的RIS模块和第二天线单元j组合发送第二信号s2时,接收所接收到的信号。
对应的,接收方所接收到信号强度如公式(4)所示:
其中,γi为终端设备采用反射系数为θji的RIS模块和第二天线单元j组合发送第二信号s2时,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3)和公式(4)只是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公式(3)所示,对应的,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包括但不限于公式(4)所示。
S3013、终端设备将接收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第二天线单元,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由上述表2可知,每一个第二天线单元对应多个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终端设备将接收方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第二天线单元,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例如表2所示,有m*n个第二信号的强度,从中获取最大的第二信号的强度,例如最大的第二信号的强度为第二信号的强度22,该第二信号的强度22对应的第二天线单元为第二天线单元2,将该第二天线单元2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终端设备根据上述S301以及S3011至S3013的方法,确定出第一天线单元。
S302、终端设备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接着,终端设备使用确定的第一天线单元和RIS模块来传输目标信息。
在上述图15所示的确定第一天线单元的方法基础上,S302中,终端设备使用确定的第一天线单元和RIS模块来传输目标信息,可以包括S3021至S3023的步骤:
S3021、终端设备将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
S3022、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
S3023、终端设备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
具体的,继续参照表2所示,假设终端设备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时,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中最大值为第二信号的强度22。该第二信号的强度22对应的第二天线单元为第二天线单元2,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为反射系数2,因此,终端设备将第二天线单元2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将反射系数2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接着,终端设备使用该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并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终端设备根据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单元,具体是,终端设备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接着,终端设备将接收方所接收的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第二天线单元,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同时,终端设备将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并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即本申请实施例,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基于天线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第一天线单元,并使用RIS模块辅助第一天线单元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在单连接模式下的传输性能。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如图16所示,该信息传输装置3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310;
处理单元310,用于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并通过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第一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在终端设备处于弱覆盖的情况下,将距离RIS模块最远的工作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或者,在终端设备处于遮挡的情况下,将波束被遮挡的工作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遮挡的情况为终端设备的至少一根工作天线的波束被遮挡;或者,在终端设备处于非弱覆盖和非遮挡的情况下,将业务优先级最高的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目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并根据接收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获得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其中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与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将第一信号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在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根据至少两组天线中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对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RIS模块与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第二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将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第二天线单元,确定为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将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根据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RIS模块的信道;使用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RIS模块的信道,传输目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估计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RIS模块包括多个RIS单元;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剩余RIS单元为RIS中除RIS单元之外的RIS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根据RIS单元的预设估计条件,控制部分RIS单元开启,估计开启的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设估计条件包括:通信的频段、用户的移动速度和RIS模块对控制信号的采样率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根据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一预测模型,预测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预测模型是基于部分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剩余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在RIS模块与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获取至少两组天线中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根据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二预测模型,预测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预测模型是基于预设数量的天线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RIS模块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RIS开关,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通过控制RIS开关,使得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连接;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前端模块,每个前端模块与一组天线连接,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通过控制RIS开关与第一天线单元对应的前端模块连接,使得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连接;通过连接后的RIS模块和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6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或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600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601、收发器602、存储器603、RIS模块604和至少两组天线,该处理器601被配置为支持该终端设备600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收发器602用于支持该终端设备600与其他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该终端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03,该存储器603用于与处理器601耦合,其保存该终端设备600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当终端设备600开机后,处理器601可以读取存储器603中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解释并执行程序指令,处理程序指令的数据。当发送数据时,处理器601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收发器602,收发器602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即第一天线单元)和/或RIS模块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收发器602通过天线(即第一天线单元)和/或RIS模块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601,处理器601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包括RIS开关605,处理器601通过控制RIS开关605来控制RIS模块604与第一天线单元连接。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110可以为调制解调处理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7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603和一个处理器601。在实际的终端设备600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601和多个存储器603。存储器603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800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该存储器802用于与处理器801耦合,该存储器802上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各个方法实施例之间、各个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在不同实施例中的相同或对应内容可以互相引用,不做赘述。
Claims (21)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包括可重配智能表面RIS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两组天线,每组天线对应的无线制式不同或相同,每组天线包括至少一根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通过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工作在多连接模式时,根据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弱覆盖的情况下,将距离所述RIS模块最远的工作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遮挡的情况下,将波束被遮挡的工作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所述遮挡的情况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根工作天线的波束被遮挡;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非弱覆盖和非遮挡的情况下,将业务优先级最高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包括:
对所述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所述目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所述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所述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所述RIS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一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接收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与所述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相关;
根据所述接收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获得所述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所述RIS模块的信道;
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所述RIS模块的信道,传输所述目标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收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获得所述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所述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所述目标反射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工作在单连接模式时,根据所述至少两组天线中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组天线中天线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
对所述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所述RIS模块的不同反射系数,使用所述RIS模块与所述不同的第二天线单元来组合发送第二信号,并获得接收方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将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最大时对应的所述RIS模块的反射系数,确定为目标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RIS模块的目标反射系数调整所述RIS模块的信道;
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信道和调整后的所述RIS模块的信道,传输所述目标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在所述RIS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估计所述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RIS模块包括多个RIS单元;
根据所述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所述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剩余RIS单元为所述RIS中除所述RIS单元之外的RIS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估计所述RIS模块中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RIS单元的预设估计条件,控制所述部分RIS单元开启,估计开启的所述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预设估计条件包括:通信的频段、用户的移动速度和所述RIS模块对控制信号的采样率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所述RIS模块中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部分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一预测模型,预测所述剩余RIS单元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预测模型是基于所述部分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剩余RIS单元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RIS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确定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在所述RIS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至少两组天线中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预测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数量的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用第二预测模型,预测所述RIS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预测模型是基于所述预设数量的天线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RIS模块的历史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得到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RIS开关,所述通过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RIS开关,使得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连接;
通过连接后的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所述目标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还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辐射信号指向所述RIS模块;
通过连接后的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所述目标信息。
17.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可重配智能表面RIS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待辅助的第一天线单元,并通过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目标信息,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任意一组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1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重配智能超表面RIS模块、处理器和至少两组天线,每组天线对应的无线制式不同或相同,每组天线包括至少一根天线;
所述至少两组天线,用于收发信息;
所述RIS模块,用于辅助第一天线单元收发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RIS开关,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控制所述RIS开关,使得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连接,并通过连接后的所述RIS模块和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传输所述目标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调制解调处理器。
2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当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时,使得信息传输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5821.9A CN113810083B (zh) | 2020-06-16 | 2020-06-16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8/001,787 US20230261718A1 (en) | 2020-06-16 | 2021-05-19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
PCT/CN2021/094608 WO2021254078A1 (zh) | 2020-06-16 | 2021-05-19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
EP21826358.0A EP4152636A4 (en) | 2020-06-16 | 2021-05-19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5821.9A CN113810083B (zh) | 2020-06-16 | 2020-06-16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10083A true CN113810083A (zh) | 2021-12-17 |
CN113810083B CN113810083B (zh) | 2022-08-09 |
Family
ID=78944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45821.9A Active CN113810083B (zh) | 2020-06-16 | 2020-06-16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61718A1 (zh) |
EP (1) | EP4152636A4 (zh) |
CN (1) | CN113810083B (zh) |
WO (1) | WO2021254078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49535A (zh) * | 2021-12-21 | 2022-05-06 |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879233A (zh) * | 2022-05-17 | 2022-08-09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智能超表面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方法 |
CN115021774A (zh) * | 2022-05-17 | 2022-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系统、天线选择方法和通信设备 |
WO2023123007A1 (en) * | 2021-12-29 | 2023-07-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 reserv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
WO2023143160A1 (zh) * | 2022-01-30 | 2023-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
WO2023173288A1 (en) * | 2022-03-15 | 2023-09-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mplemen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in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communications |
WO2023185631A1 (zh) * | 2022-03-28 | 2023-10-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反射面、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4060931A1 (zh) * | 2022-09-20 | 2024-03-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WO2024067822A1 (zh) * | 2022-09-30 | 2024-04-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
WO2024199110A1 (zh) * | 2023-03-28 | 2024-10-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48709B2 (en) * | 2020-08-14 | 2023-12-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dia-based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ssisted modulation |
US11901931B2 (en) * | 2021-09-09 | 2024-0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 diversity power leakage detection and filtering in antenna compensator power detector |
CN114302410B (zh) * | 2021-12-24 | 2024-02-27 | 南京数知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应用智能超表面ris的上行链路反射系数调节方法 |
CN114337871B (zh) * | 2021-12-29 | 2023-02-28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ris辅助信道仿真及信道容量分析方法 |
CN114567355B (zh) * | 2022-01-24 | 2023-01-2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和存储介质 |
WO2023156936A1 (en) * | 2022-02-21 | 2023-08-24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
CN114866377B (zh) * | 2022-04-28 | 2024-05-28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业物联网ris辅助通信中基于导频重构的反射信道估计方法 |
CN115103370B (zh) * | 2022-06-17 | 2024-09-06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rt在环信道态势估计的ris无线覆盖增强方法 |
CN115459789B (zh) * | 2022-09-02 | 2024-08-0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发送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4148552A1 (en) * | 2023-01-12 | 2024-07-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ssociated a multi-node communication link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90115671A1 (en) * | 2016-04-14 | 2019-04-18 |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Fractal-rectangular reactive impedance surface for antenna miniaturization |
CN110225538A (zh) * | 2019-06-21 | 2019-09-10 | 电子科技大学 |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
CN110278017A (zh) * | 2019-06-27 | 2019-09-24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天线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与方法 |
CN110536456A (zh) * | 2018-05-25 | 2019-12-03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1010219A (zh) * | 2019-11-28 | 2020-04-14 | 东南大学 |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方法 |
CN111181615A (zh) * | 2019-11-29 | 2020-05-19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小区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777165B1 (en) * | 2011-12-12 | 2018-04-11 | Apple Inc. |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ry |
CN113906633A (zh) * | 2019-06-19 | 2022-01-07 | 索尼集团公司 | 用于rf信号的无源反射的系统、面板设备和方法 |
CN111163515B (zh) * | 2019-12-31 | 2021-03-12 | 武汉昊天希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r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接收信号强度的方法 |
WO2021155927A1 (en) * | 2020-02-06 | 2021-08-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shaping symbol constellations |
US20210302561A1 (en) * | 2020-03-31 | 2021-09-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21236510A1 (en) * | 2020-05-18 | 2021-11-25 | Google Llc | Position control of adaptive phase-changing devices |
WO2021237688A1 (en) * | 2020-05-29 | 2021-12-02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Ris-assis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WO2021252858A1 (en) * | 2020-06-11 | 2021-12-16 |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 Relay-aided intelligent reconfigurable surfaces |
-
2020
- 2020-06-16 CN CN202010545821.9A patent/CN113810083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5-19 EP EP21826358.0A patent/EP4152636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5-19 US US18/001,787 patent/US2023026171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5-19 WO PCT/CN2021/094608 patent/WO2021254078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90115671A1 (en) * | 2016-04-14 | 2019-04-18 |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Fractal-rectangular reactive impedance surface for antenna miniaturization |
CN110536456A (zh) * | 2018-05-25 | 2019-12-03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0225538A (zh) * | 2019-06-21 | 2019-09-10 | 电子科技大学 |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
CN110278017A (zh) * | 2019-06-27 | 2019-09-24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天线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与方法 |
CN111010219A (zh) * | 2019-11-28 | 2020-04-14 | 东南大学 |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方法 |
CN111181615A (zh) * | 2019-11-29 | 2020-05-19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小区无线通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WEIHENG JIANG等: "Intelligent_Reflecting_Surface_Assisted_Secure_Wireless_Communications_With_Multiple-_Transmit_and_Multiple-Receive_Antennas", 《IEEE ACCESS》, 6 May 2020 (2020-05-06), pages 86659 - 86671 *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49535A (zh) * | 2021-12-21 | 2022-05-06 |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23123007A1 (en) * | 2021-12-29 | 2023-07-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 reserv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
WO2023143160A1 (zh) * | 2022-01-30 | 2023-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
WO2023173288A1 (en) * | 2022-03-15 | 2023-09-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mplemen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in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communications |
WO2023185631A1 (zh) * | 2022-03-28 | 2023-10-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反射面、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879233A (zh) * | 2022-05-17 | 2022-08-09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智能超表面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方法 |
CN115021774A (zh) * | 2022-05-17 | 2022-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系统、天线选择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15021774B (zh) * | 2022-05-17 | 2024-05-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系统、天线选择方法和通信设备 |
WO2024060931A1 (zh) * | 2022-09-20 | 2024-03-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WO2024067822A1 (zh) * | 2022-09-30 | 2024-04-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
WO2024199110A1 (zh) * | 2023-03-28 | 2024-10-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54078A1 (zh) | 2021-12-23 |
EP4152636A1 (en) | 2023-03-22 |
US20230261718A1 (en) | 2023-08-17 |
EP4152636A4 (en) | 2023-11-08 |
CN113810083B (zh) | 2022-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10083B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0192781A1 (zh) | 一种上报能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13163435B (zh) | 确定回退功率的方法和调整发射功率的方法 | |
EP4236434A1 (en) | Channel switch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EP4277034A1 (en) | Antenna combin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 |
WO2021068926A1 (zh) | 模型更新方法、工作节点及模型更新系统 | |
CN113490291B (zh) |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CN111757451B (zh) | 一种调节蓝牙输出功率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WO2020134868A1 (zh) |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 |
WO2022089279A1 (zh) | 一种设备方位调整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2956240B (zh) |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6345147B (zh) | 天线调谐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4071777A (zh) | 一种随机接入增强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 |
CN113572586B (zh) |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系统 | |
WO2021197115A1 (zh) | 天线调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CN114915359B (zh) | 选择信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53327A (zh) |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 |
CN114079492A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与终端设备 | |
CN117278372B (zh) | 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16321265B (zh) | 网络质量评估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WO2022222733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0077738A1 (zh) | 一种定位方法和装置 | |
CN115190613A (zh) | 同步信号块ssb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0237444A1 (zh) | 一种移动终端最大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CN114828196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