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327A -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327A
CN113453327A CN202010232750.7A CN202010232750A CN113453327A CN 113453327 A CN113453327 A CN 113453327A CN 202010232750 A CN202010232750 A CN 202010232750A CN 113453327 A CN113453327 A CN 113453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power
terminal
link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27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仁天
陈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27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27A/zh
Priority to US17/913,839 priority patent/US2023035420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2745 priority patent/WO2021197163A1/zh
Priority to EP21778958.5A priority patent/EP411409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08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calculated in sai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user or data type priority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该方法涉及,终端通过LTE链路连接4G网络设备,通过NR链路连接5G网络设备;其中,所述NR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确定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因此,本申请中工作在DC模式下的终端确定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预设数据包时,增大NR链路的发送功率,以尽可能的保证有足够的发送功率来发送预设数据包,避免重传。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背景技术
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的部署方式包括两种,一是独立部署(Standalone,SA)模式,即5G基站直接连接到核心网,可独立工作;二是非独立部署(Non-Standalone,NSA)模式,即5G基站不直接连接到核心网,需要依赖于第四代(4thgeneration,4G)基站接入到核心网。在NSA模式下,终端可以与4G基站或者5G基站通信,该模式也称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模式。
在DC模式中,一些业务模式中是终端直接与4G基站通信,另一些业务模式中是终端通过5G基站与4G基站通信(即上行方向,终端将上行数据发送给5G基站,5G基站将上行数据发送给4G基站;下行方向,4G基站将下行数据发送给5G基站,5G基站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工作在DC模式的终端,面临发送功率的分配问题,即向5G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的发送功率和向4G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分配,功率分配不合理的话可能会导致有些上行数据没有功率传输,影响业务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以使工作在DC模式的终端能够合理的分配发送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实现。该方法包括:终端通过LTE链路连接4G网络设备,通过NR链路连接5G网络设备;其中,所述NR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确定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在DC模式下的终端确定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预设数据包时,增大NR链路的发送功率,以尽可能的保证有足够的发送功率来发送预设数据包,避免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确定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确定所述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在DC模式下的终端确定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预设数据包时,增大NR链路的发送功率,若还需要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为LTE链路分配的发送功率与为增大后的NR链路的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终端总发送功率,以尽可能的保证预设数据包有足够的发送功率,避免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预设值,或者,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占用的资源带宽,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中的至少一项。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在DC模式下的终端确定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预设数据包时,增大NR链路的发送功率,例如,增大到预设值,或者增大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值,以尽可能的保证有足够的发送功率来发送预设数据包,避免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终端中预设应用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优先等级大于预设优先等于的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列举第一数据包的几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中NR链路上的预设数据包有足够发送功率来发送,避免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NR PUCCH、NR SRS或NRPRACH。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列举第一数据包的几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如果终端能够及时的向NR网络设备发送NR PUCCH、NR SRS或NR PRACH等,NR网络设备就可以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保证终端与NR网络设备之间的业务不中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在DC模式下的终端确定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NR PUCCH、NR SRS或NRPRACH时,增大NR链路的发送功率,以尽可能的保证有足够的发送功率,避免重传,影响与NR网络设备之间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在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不满足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在DC模式下的终端确定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预设数据包时,如果NR链路当前的第一发送功率不满足第一数据包,则增大NR链路的发送功率,以尽可能的保证预设数据包有足够的发送功率,避免重传。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
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及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以下动作:
终端通过LTE链路连接4G网络设备,通过NR链路连接5G网络设备;其中,所述NR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
确定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
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
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还执行:
确定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
确定所述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
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预设值,或者,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占用的资源带宽,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终端中预设应用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优先等级大于预设优先等于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NR PUCCH、NR SRS或NRPRACH。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还执行:确定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不满足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终端,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
所述应用处理器用于:
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运行应用程序产生第一数据包;
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NR链路发送;
当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预设数据包时,调整所述NR链路的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应用处理器还用于:
产生并发送第二数据包;
所述基带处理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
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LTE链路发送;
确定所述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预设值,或者,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占用的资源带宽,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终端中预设应用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优先等级大于预设优先等于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NR PUCCH、NR SRS或NRPRACH。
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系统,包括:
4G网络设备,用于为终端提供4G网络服务;
5G网络设备,用于为终端提供5G网络服务;
终端,通过LTE链路连接4G网络设备,通过NR链路连接5G网络设备;其中,所述NR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
所述终端还用于:在确定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时,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还用于:
确定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
确定所述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
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预设值,或者,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占用的资源带宽,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终端中预设应用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优先等级大于预设优先等于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NR PUCCH、NR SRS或NRPRACH。
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的模块/单元;这些模块/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第六方面,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以上第二方面到第七方面的有益效果,请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模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SA组网和NSA组网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第一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第二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第三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下数据发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下数据发送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本申请涉及的终端(terminal),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移动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智能穿戴式设备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等。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车载终端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下文中,以用于实现终端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
2)本申请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为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或者例如,一种V2X技术中的网络设备为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RSU可以是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下文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
3)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资源,也可以称为传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道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用于在上行通信过程或者下行通信过程中承载数据或信令。
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对于单数形式“a”,“an”和“the”出现的元素(element),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其不意味着“一个或仅一个”,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于一个”。例如,“a device”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这样的device。再者,至少一个(at least one of).......”意味着后续关联对象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例如,“第一指示”和“第二指示”仅表示两种不同的指示,无先后顺序和相对重要性。
5)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无线系统中,不同制式、同一制式、不同系统的基站或接入点协同组网时,由于单个基站的带宽资源和覆盖范围有限,因此,集中多个小区或者基站的无线资源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更易于满足用户的容量需求和覆盖要求,这种方式通常称之为多连接。
以LTE系统为例,常用的多连接方式包括载波聚合、协作多点传输/接收((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以及双连接等。具体地,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DC)是指终端(UE)与两个小区连接的模式,对于UE(终端设备)配置了一个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和一个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Group),提供基站间非理想传输条件下的性能解决方案。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以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5G NR(New Radio,5G接入网)的双连接为例,但不局限4G与5G之间,也可是多种不同的通信制式之间,例如3G与4G、5G和6G之间等等,如图1所示,第一基站可以是LTE eNB基站,第二基站可以是gNB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也可是同一代通信技术不同的基站类型,例如LTE基站与增强型LTE基站(eNB);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也可以是不同的接入点或系统之间的连接,例如,LTE接入点与WIFI、蓝牙等接入点;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也可以扩展到多连接技术,例如,可以连接多个不同制式的基站,或者基站、WiFi等不同系统组合的系统。
现有5G标准定义了多种组网方式,包括独立组网(Standalone,简称SA)和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简称NSA)方式。图2示出SA组网和NSA组网架构的示意图。SA组网较为简单,NR基站直接连接到核心网(例如,5G核心网)。在上行方向,终端向NR基站发送上行数据,NR基站将上行数据发送给核心网。在下行方向,核心网将下行数据发送给NR基站,NR基站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NSA组网可以有多种组网方式,例如包括Option 3/3a/3x、Option 4/4a、Option 7/7a/7x等多种可能的方式。图1中以Option3/3a/3x为例,在4G基站(eNB)为主基站,5G基站(gNB)为从基站,并沿用LTE核心网,不需要新的5G核心网,所有的控制面信令都经由eNB转发,数据流的传输对应三种方式:可以是eNB将数据分流给gNB(即Option3),或者EPC(Evolved Packet Core,LTE核心网)将数据分流至gNB(Option3a),或者gNB可将数据分流至eNB(Option3x)。此场景以eNB为主基站,所有的控制面信令都经由eNB转发。LTE eNB与NR(New Radio)gNB采用双链接的形式为用户提供高数据速率服务。以Option 4/4a为例,Option4同时引入了NGC(Next Generation Core)和gNB。但是gNB没有直接替代eNB,在此场景中,核心网采用5G的NGC,eNB和gNB都连接至NGC。所有的控制面信令都经由gNB转发,数据连的传输对应有两种方式:gNB将数据分流给eNB,NGC将数据分流至eNB。
上述只是示例性的提供了几种常见的典型DC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并不对此作出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4G-5G制式内的DC表示UE同时与4G基站和5G基站保持双连接,同时利用两个基站的无线资源进行业务传输。DC中可以采用分离(split)承载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数据分流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控制面承载在主站上,数据可承载在主站和辅站,根据数据在主站和辅站上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以下4种DC承载类型:
a.MCG承载(数据只在主站上)
b.SCG承载(数据只在辅站上)
c.MCG Split承载(数据在主站分流)
d.SCG Split承载(数据在辅站分流)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第一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双连接下,只在MeNB与核心网之间存在S1-U连接,SeNB与核心网不直连,而是通过MeNB与核心网连接。在下行方向,所有下行数据流首先传送到MeNB,再经MeNB按照一定算法和比例进行分割后,把部分数据(例如通过X2接口发送)发送给SeNB,最终在MeNB和SeNB上分别给UE下发数据。也就是说,分离式承载建立在MeNB即eNB上,通过分离式承载,eNB侧在PDCP层将下行数据流转发到gNB侧的RLC层(例如经Xx接口转发),剩余的下行数据通过eNB侧本地RLC发送给终端。因此,终端可以从2个基站中获取下行数据,实现了负载分担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PDCP实体可以关联两个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实体,可以理解为PDCP层将数据流通过RLC1、RLC2链路传输至RLC层,具体地,RLC1链路可以理解为LTE链路,RLC2链路可以理解为NR链路,每个RLC实体分别对应LTE空口和NR空口。在这种场景下,PDCP的数据流会根据获取的授权,将PDCP报文分别在LTE和NR的空口上进行发送。此种方式可以称之为MCG Split承载模式。
同样,如果PDCP层只有关联一个RLC实体,此时PDCP层的数据直接传输至RLC层,此种方式称之为MCG承载(数据只在主站上传输)。
同样,如果此时数据在NR PDCP层上传输,即数据在辅站上传输,此时也只关联一个NR RLC实体,即NR PDCP层的数据直接传输至NR RLC层,此种方式称之为SCG承载(数据只在辅站上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RLC实体可以至少对应一条承载链路,在一些实施例,RLC层也可以有多个RLC实体。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第二示意图。
如图4所示,LTE eNB为主站,gNB为辅站,分离式承载建立在SeNB即gNB上,数据流在gNB分流,以上行数据为例,终端的上行数据在SeNB处分流,部分上行数据经SeNB上行传输,部分数据经MeNB上行传输。数据流在gNB分流方式为,数据流经gNB侧的PDCP层分流,转发给eNB侧的RLC层(例如,通过Xx接口转发)。因此,一个NR PDCP实体可以关联两个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实体,对应的NR RLC层与RLC层,此时数据在辅承载上分流,此种方式称之为SCG Split承载(数据在辅站分流)。
在此种情况下,为了避免4G基站处理能力的瓶颈,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来的4G基站升级,尽可能地降低设备研发和建网成本,LTE-NR双连接规定也可由SCG分离承载,即下行数据流即可由5G从站传送到4G主站,再传送到手机。
分离承载模式需要解决发送功率分配的问题。示例性的,以图3为例,图3中的分离承载模式建立在MeNB即LTE基站上,LTE基站需要分流向终端和NR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所以LTE基站侧面临发送功率分配的问题。再例如,以图4为例,图4中分离承载模式建立在SeNB即NR基站上,NR基站需要分流向LTE基站和核心网发送上行数据,NR基站侧面临发送功率分配的问题。再例如,对于终端而言,终端需要分流向MeNB和SeNB发送上行数据,也面临发送功率分配的问题。本申请中主要以终端分流发送上行数据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案。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第三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数据流在PDCP汇聚后,可以按照一定的预定义策略进行分流传输。例如,部分上行数据分流给链路1,部分上行数据分流到链路2。链路1或链路2需要分配足够的发送功率才能发送上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链路1和链路2并发场景下,根据链路1或链路2上的上行数据的优先级确定链路1和链路2的发送功率;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链路1或链路2上的上行数据是否是预设上行数据确定链路1或链路2上的发送功率。
值得说明的是图中的链路1,链路2是为了便于描述,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
本申请中的UE(用户设备)可以是供消费者使用的任意应用型的电子设备。用户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投影仪、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例如,谷歌眼镜)、穿戴式小配件(例如,智能腕表、T恤、项链或鞋)、媒体(例如,音乐和/或视频)播放器、游戏机、游戏控制台和控制器、电子书(ebook)阅读器、云终端或车载媒体系统。用户设备可以是穿戴式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或非穿戴式设备(例如,电视或平板电脑)。此外,用户设备可具有任意合适的操作系统(OS),例如Android、iOS、Windows、Linux、Unix等。
进一步地,用户设备可以支持多种不同制式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2G/3G/4G/5G,还可以支持WiFi、蓝牙等。
在一些实施中,一个层中可以有多个实体,例如,RLC中可以有两个RLC实体,对应两条承载两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为RLC层有RLC1实体,RLC2实体,其中RLC1实体为支持LTE数据传输,RLC2实体为支持NR数据传输,但本申请对此并不作出限定。
以上行数据为例,终端中应用集合中包括各种应用程序,终端中的应用程序运行时产生上行数据。例如,用户使用终端中的电话应用与另一个终端打电话时,终端产生上行数据,例如该上行数据包括所述用户发出的语音数据包等等。当上行数据经应用集合传输到PDCP层时,被分流到链路1或链路2上,终端为链路1和链路2分配发送功率来发送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终端的数据发送效率,终端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同时通过链路1和连接2发送上行数据。链路1和链路2均需要分配发送功率。但是,终端的总发送功率往往受限,如最大不能超过23dBm,所以工作在DC模式下的终端需要合理的分配发送功率。
目前协议中规定了两种功率分配机制。
第一种为半静态功率分配机制,即NR基站和LTE基站各自为终端分配发送功率,例如NR基站为终端分配的发送功率为Pnr,LTE基站为终端分配的发送功率为Plte,其中,Pnr+Plte<Ptotal,Ptotal为终端的总发送功率,以保证终端同时向NR基站和LTE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发送功率之和小于终端的总发送功率。
第二种为动态功率分配机制,终端根据LTE上行数据和NR上行数据的功率需求分配功率。例如当LTE上行数据需要的功率较大时,为LTE上行数据分配较多的功率。因此,动态功率分配机制下,存在一种情况,同一时间段内终端需要同时向NR基站和LTE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而且向NR基站和LTE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都需要较大发送功率,Plte+Plte>Ptotal。现有技术中,这种情况出现时,终端优先保证LTE上行数据的发送功率,即优先为LTE上行数据分配发送功率,那么NR上行数据只能使用剩余功率发送。当剩余功率不足够发送NR上行数据时,NR基站接收不到NR上行数据,则无法向终端反馈下行数据,影响终端与NR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举例来说,假设终端的总发送功率为23dBm;终端需要通过链路1发送第一上行数据,需要15dBm的发送功率,同时通过链路2发送第二上行数据,需要15dBm的发送功率。由于链路1是LTE链路,现有技术中优先保证LTE链路的发送功率,所以,终端会先为LTE链路分配15dBm的发送功率,剩余功率为8dBm,终端只能为链路2最大分配8dBm的发送功率,那么链路2上的第二上行数据没有足够的发送功率,无法全部发送,未发送的数据只能重传。如果链路2上的第二上行数据是比较重要的上行数据,无法及时发送,影响终端的重要业务的执行。
下面介绍一种场景示例以及现有技术应用在该场景中存在的弊端:用户携带终端(工作在DC模式)移动位置。终端在原位置处的服务基站包括NR基站1和LTE基站2,移动位置之后,终端移出原NR基站1的覆盖范围,终端需要切换到另一个NR基站,假设为NR基站2。因此,终端需要向NR基站2发送切换请求,假设在发送切换请求的同时,终端还需要向LTE基站1发送LTE上行数据,按照现有技术终端优先为LTE上行数据分配发送功率,使用剩余功率发送切换请求,如果剩余功率不够,终端无法及时的完成NR基站1到NR基站2的切换,与NR基站之间的通信中断,对终端中NR基站侧业务的影响较大。上述场景仅是一种示例,其它的NR上行数据与LTE上行数据并发场景下可能都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本申请不一一列举。总之,现有技术中,工作在DC模式的终端优先为LTE上行数据分配发送功率的方式不合理,存在弊端。
基于此,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终端的上行数据为例,终端配置有两种功率分配策略,终端确定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数据包时,可以根据数据包是否为预设数据包来确定使用何种功率分配策略,具体的:
步骤600,终端通过NR链路连接NR网络设备,通过LTE链路连接LTE网络设备。
其中终端处于双连接的网络,即终端可以通过LTE链路和NR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终端的桌面的网络标识可以显示5G或者4G网络标识,其中网络标识例如显示在状态栏中,该状态栏中还可以包括电量信息、运营商信息等等。
步骤601,终端确定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
步骤602,终端判断第一数据包是否是预设数据包;当第一数据包为非预设数据包时,可以执行步骤603;当第一应用程序为预设数据包时,可以执行步骤604。
步骤603,当终端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非预设数据包时,终端可以按照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为NR链路分配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功率分配策略是指优先满足LTE链路的发送功率需求。下面分两种情况介绍第一功率分配策略。
情况1,存在与第一数据包同时发送的其它数据包,例如第二数据包,该第二数据包需要通过LTE链路发送,也就是说,终端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两个数据包同时在对应的链路上发送。这种情况下,可以包括静态分配策略和动态分配策略。
其中,静态分配策略是指,NR链路和LTE链路的发送功率是终端或网络预配置好的,LTE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NR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NR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与LTE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总发送功率。比如,终端总发送功率为23dBm,LTE链路的发送功率最大不超过15dBm,NR链路的发送功率最大不超过8dBm。假设NR链路上的第一数据包需要5dBm的发送功率,不超过8dBm,终端可以为NR链路分配5dBm的发送功率。假设NR链路上的第一数据包需要10dBm的发送功率,由于NR链路的发送功率最大不超过8dBm,所以终端可以为NR链路分配8dBm的发送功率,所以,第一数据包无法全部发送,对第一数据包中未发送的数据可以使用重传的方式。同理,假设第二数据包需要10dBm的发送功率,不超过15dBm,终端可以为LTE链路分配10dBm的发送功率。假设第二数据包需要16dBm的发送功率,由于LTE链路的发送功率最大不超过15dBm,终端可以为LTE链路分配15dBm的发送功率,所以第二数据包无法全部发送,对第二数据包中未发送的数据可以使用重传的方式。
动态分配策略是指,优先的、为LTE链路分配能够满足第二数据包发送功率需求的发送功率,所以,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越大,为LTE链路分配的发送功率越大,然后,在剩余功率中为NR链路分配发送功率,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举例来说,假设终端总发送功率为23dBm,第二数据包需要15dBm的发送功率,所以终端优先为LTE链路分配15dBm的发送功率,剩余功率为8dBm,若第一数据包需要7dBm的发送功率,为NR链路分配7dBm的发送功率,若第一数据包需要10dBm的发送功率,为NR链路分配8dBm的发送功率,所以,第一数据包无法全部发送,第一数据包中未发送的数据可以使用重传的方式。因此,在NR链路和LTE链路上并发的场景下,若通过NR链路发送的数据包不是预设数据包,则优先为LTE链路分配足够的发送功率。
情况2,不存在与第一数据包同时发送的其它数据包。也就是说,终端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LTE链路上没有数据包发送。这种情况下,可以区分静态功率分配或动态功率分配,也可以不区分静态或动态功率分配,例如,只使用动态功率分配方式,即为NR链路分配能够满足第一数据包发送功率需求的发送功率。假设第一数据包需要15dBm的发送功率,终端为LTE链路分配15dBm的发送功率,剩余功率为8dBm可以不使用,以节省功耗。
步骤604,当终端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时,终端可以按照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为NR链路分配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功率分配策略是指优先满足NR链路的发送功率需求。例如,第二功率分配策略可以是增大NR链路的发送功率。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下NR链路的发送功率是第一发送功率如8dBm,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中将NR链路的发送功率增大到15dBm,那么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中LTE链路的发送功率最大不超过8dBm,以优先保证NR链路的发送功率。具体地,NR链路的发送功率增大到多大,可以有多种方式确定,例如,增大到预设值例如15dBm;该预设值可以是默认或协议中确定的;或者,增大到能够满足NR链路上的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即可,假设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为10dBm,增大到10dBm即可,所以,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越大,则NR链路的发送功率越大,以保证NR链路有足够的发送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功率分配策略是相对于第一功率分配策略的,第一功率分配策略是可以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遵循现有的标准协议,而第二功率分配策略是需要终端使能该策略,并且在使能该策略之后,优先为NR链路分配发送功率。
下面分两种情况介绍第二功率分配策略,所述两种情况与前文中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中的两种情况类似。
情况3,存在与第一数据包同时发送的其它数据包,例如第二数据包,该第二数据包需要通过LTE链路发送,也就是说,终端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同理,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包括静态功率分配和动态功率分配。
区别于上文中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中的静态功率分配,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中的静态功率分配中,NR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LTE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NR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与LTE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总发送功率。比如,终端总发送功率为23dBm,LTE链路的发送功率最大不超过8dBm,NR链路的发送功率最大不超过15dBm,以优先保证NR链路上的数据包有足够发送功率。假设第一数据包需要10dBm的发送功率,未超过15dBm,终端可以为NR链路分配10dBm的发送功率。假设第一数据包需要16dBm的发送功率,超过15dBm,所以终端可以为NR链路分配15dBm的发送功率,第一数据包中未发送的数据可以使用重传的方式。对第二数据包也是相同原理,不重复赘述。
区别于上文中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中的动态分配策略,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中的动态分配策略是指,优先的、为NR链路分配能够满足第一数据包发送功率需求的发送功率,所以,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越大,为NR链路分配的发送功率越大,然后,在剩余功率中为LTE链路分配发送功率,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举例来说,假设终端总发送功率为23dBm,第一数据包需要15dBm的发送功率,所以终端为NR链路分配15dBm的发送功率,剩余功率为8dBm,若第二数据包需要7dBm的发送功率,为LTE链路分配7dBm的发送功率,若第二数据包需要10dBm的发送功率,为LTE链路分配8dBm的发送功率,对于第二数据包中未发送的数据可以使用重传的方式。因此,在NR链路和LTE链路上并发的场景下,若通过NR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则优先为NR链路分配足够的发送功率。
情况4,不存在与第一数据包同时发送的其它数据包,与上述情况2原理相同,不重复赘述。
示例性的,参见图7所示,示出了一种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下数据发送示意图,即当数据包在PDCP层实体的时候,可以判断数据包通过NR链路还是LTE链路发送;若通过NR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为NR链路包分配足够的发送功率来发送预设数据包,若通过LTE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是非预设数据包,在剩余发送功率中为LTE链路分配一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非预设数据包。
上述实施例中,预设数据包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数据包。
示例1,预设数据包是“重要”数据包。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议中可以约定好属于“重要”级别的数据。示例性的,属于“重要”级别的上行数据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下表1。
表1
重要 NR PUCCH
重要 NR PRACH
重要 NR SRS
应理解,上述的几种重要数据仅是举例,实际应用中,属于“重要”级别的数据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更多或更少的数据。对应的,不属于“重要”级别的数据例如不在上述表1中的上行数据确定为非重要数据。
示例2,协议可以事先约定好不同上行数据之间的优先级关系,预设数据包可以是优先等级高于预设优先等级的数据包。所述预设优先等级例如可以是等级3或等级4等。下文示例性的给出不同上行数据之间的优先级关系:等级1:LTE控制信息,例如,LTE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CCH)、PRACH、SRS等等;等级2:NRPUCCH,等级3:NR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等级4: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级5:LTE其它信息;等级6:NR其它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优先级顺序仅是几种示例,本申请不一一罗列所有数据之间的优先级顺序。
示例3,预设数据包可以是预设应用产生的上行数据包。预设应用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应用,或者,是用户指定的应用,或者,是优先等级高于预设等级的应用。不同应用的优先等级顺序可以事先约定,下文示例性的给出不同应用之间的优先等级关系:等级1:语音通话应用;等级2:视频播放应用;等级3:游戏应用;等级4:其它通信应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同应用之间的优先等级顺序仅是几种示例,本申请不一一罗列所有应用之间的优先级顺序。
示例4,预设数据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预设数据包,预设应用的介绍参见示例3,所述预设场景可以优先级较高于预设优先级的场景。以预设应用是游戏应用为例,游戏应用可以包括对战场景和登录场景,对战场景的优先等级高于登录场景的优先等级,预设数据包可以是对战场景产生的数据包。以语音通话应用为例,视频通话场景的优先等级高于语音通话场景的优先等级,预设数据包可以是视频通常场景产生的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是否是预设数据包来决定双链接下的传输通道(NR链路或LTE链路)之间的发送功率分配策略,相对传统的发送功率分配方式,能够保证预设数据包及时的发送给网络,尽可能避免预设数据包的重传。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为例,在NR链路和LTE链路并发场景下,可以根据NR链路和LTE链路上的数据包的优先等级确定合适的功率分配策略,具体的:
步骤800,终端通过NR链路连接NR网络设备,通过LTE链路连接LTE网络设备。
步骤801,终端确定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
步骤802,判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当第二数据包的优先级大于第一数据包的优先级时,可以执行步骤803;当第一数据包的优先级大于第二数据包的优先级时,可以执行步骤804。
示例1,协议可以事先约定好不同上行数据之间的优先级关系。示例性,不同上行数据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包括:等级1:LTE控制信息,例如,LTE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CCH)、PRACH、SRS等等;等级2:NR PUCCH,等级3:NR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等级4: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等级5:LTE其它信息;等级6:NR其它信息。终端可以根据前述优先级关系确定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示例2,还可以根据数据包对应的应用的优先级确定数据包之间的优先级。例如,优先级高的应用产生的数据包的优先级高,优先级低的应用产生的数据包的优先级低。其中,不同应用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可以实现约定,例如:等级1:语音通话应用;等级2:视频播放应用;等级3:游戏应用;等级4:其它通信应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同应用之间的优先等级顺序仅是几种示例,本申请不一一罗列所有应用之间的优先级顺序。
示例3,对于同一应用的数据包,还可以根据场景确定数据包之间的优先级关系。例如,一个应用中优先级较高的场景产生的数据包的优先级高,优先级较低的场景产生的数据包的优先级较低。以游戏应用为例,游戏应用可以包括对战场景和登录场景,对战场景的优先等级高于登录场景的优先等级,所以,对战场景产生的数据包高于登录场景产生的数据包。以语音通话应用为例,视频通话场景的优先等级高于语音通话场景的优先等级,所以,视频通话场景产生的数据包的优先级高于语音通话场景产生的数据包。
步骤803,当第二数据包的优先级大于第一数据包的优先级时,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确定NR链路和LTE链路的发送功率。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主要优先保证LTE链路的发送功率需求,关于第一功率分配策略参见前文描述,在此不重复赘述。
步骤804,当第一数据包的优先级大于第二数据包的优先级时,使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确定NR链路和LTE链路的发送功率。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主要优先保证NR链路的发送功率需求,关于第二功率分配策略参见前文描述,在此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R链路和LTE链路存在并发需求时,可以通过比较NR链路和LTE链路上的数据包之间的优先级关系,确定功率分配方式,以优先保证优先级较高的数据包有足够的功率发送,避免重传。
示例性的,参见图9所示,示出了另一种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下数据发送示意图,即数据包在PDCP层实体的时候,确定数据包通过NR链路还是LTE链路发送,若第一数据包通过NR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通过LTE链路发送,确定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之间的优先级关系,确定NR链路和LTE链路的发送功率分配方式。具体地,若第一数据包优先级高,使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若第二数据包优先级高,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NR链路和LTE链路存在并发需求时,终端根据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为NR链路分配发送功率,若剩余功率不满足LTE链路的发送功率需求,可以向LTE网络设备发送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不够,可选的,还可以指示NR链路上第一数据包的资源位置,以便LTE网络设备调整第二数据包的资源位置,并指示终端调整后的第二数据包的资源位置,第二数据包的资源位置与第一数据包的资源位置不重叠,例如时频资源上不重叠,终端基于调整后的第二数据包的资源位置发送第二数据包,尽量避免与第一数据包并发,发送功率不够分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需终端判断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还是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例如可以是网络通知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还是第二功率分配策略。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中,网络侧确定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还是第二功率分配策略,然后通知终端,具体的:
步骤1000,终端通过NR链路连接NR网络设备,通过LTE链路连接LTE网络设备。
步骤1001,NR网络设备确定终端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
步骤1002,NR网络设备判断第一数据包是否是预设数据包,当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时,可以执行步骤1003;当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非预设数据包时,可以执行步骤1004。
步骤1003,NR网络设备确定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
步骤1004,NR网络设备确定使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
步骤1005,当NR网络设备确定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时,通知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当NR网络设备确定使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时,通知终端使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
步骤1006,当NR网络设备通知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时,终端根据第一功率分配策略确定NR链路的发送功率;当NR网络设备通知终端使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时,终端根据第二功率分配策略确定NR链路的发送功率。
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由NR网络设备指示功率分配策略,终端无需判断使用何种功率分配策略,有助于节省终端的功耗。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10中NR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1001-步骤1005也可以由LTE网络设备执行,这里不重复赘述。
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变形方案,例如,终端默认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当步骤1002中NR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时,通知终端使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当步骤1002中NR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非预设数据包时,无需通知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多种功率分配策略使用,下面介绍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终端只有一种功率分配策略即第一功率分配策略。
参见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中,终端只有第一功率分配策略,具体的:
步骤1100,终端通过NR链路与NR网络设备通信,通过LTE链路与LTE网络设备通信。
步骤1101,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为NR链路和LTE链路分配发送功率。
这里的第一功率分配策略是指优先为LTE链路分配足够的功率,在前文介绍过,不重复赘述。
步骤1102,NR网络设备确定终端需要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
步骤1103,NR网络设备判断第一数据包是否是预设数据包;当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时,可以执行步骤1104,当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非预设数据包时,可以结束流程。
步骤1104,NR网络设备判断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是否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若确定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可以执行步骤1105,若确定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不存在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可以结束流程。
步骤1105,NR网络设备通知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可选的,NR网络设备可以向LTE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或,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
可选的,NR网络设备通知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之前,还可以作进一步判断,例如,判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总发送功率需求是否大于终端的总发送功率,或者,判断终端总发送功率减去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之后的剩余发送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因为,终端只配置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优先为LTE链路分配发送功率,在剩余功率中为NR链路分配,所以,在NR链路和LTE链路上并发数据包的场景下,如果LTE链路上的第二数据包和NR链路上的第一数据包的总发送功率需求小于或等于终端总发送功率,NR网络设备无需通知LTE网络设备降低发送功率需求,如果LTE链路上的第二数据包和NR链路上的第一数据包的总发送功率需求大于终端总发送功率,NR网络设备通知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举例来说,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是10dBm,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为10dBm,终端总功率是23dBm,那么NR网络设备无需通知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假设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是15dBm,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为10dBm,终端总功率是23dBm,那么NR网络设备需要通知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否则终端会优先为LTE链路分配10dBm的发送功率,剩余功率将不满足NR链路的发送功率需求。
步骤1106,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到预设值,该预设值可以是默认的或协议确定的。或者,降低多大的量由NR网络设备指示,例如NR网络设备向LTE网络设备指示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假设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为15dBm,终端总发送功率为23dBm,则LTE网络设备将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降低到小于或等于8dBm。这样的话,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先为LTE链路分配8dBm的发送功率,剩余功率为15dBm,为NR链路分配15dBm的发送功率,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能够满足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其中,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可以根据协议中规定的公式计算得到。以第二数据包是SRS数据包为例,协议中用于计算SRS数据包的发送功率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29857880000161
其中,b是SRS信道传输所占的BWP,f是SRS信道传输所占的载波,c是该载波所在的服务小区,i是发送机会窗索引,qs是SRS资源索引,l是功控调整状态,PSRS,b,f,c(i,qs,l)表示小区为c载波为f以及BWP为b上的SRS的发送功率,PCMAX,f,c(i)表示终端设备在小区为c载波为f上的最大发送功率,PO_SRS,b,f,c(qs)表示小区为c载波为f以及BWP为b上的SRS信道开环功率,MSRS,b,f,c(i)表示小区为c载波为f以及BWP为b上的SRS信道的带宽(以RB数表示),μ是子载波间隔,μ=0时对应15kHz子载波间隔,μ与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关系协议中规定,PLb,f,c(qd)表示小区为c载波为f以及BWP为b上的路径损耗,αSRS,b,f,c(qs)表示小区为c载波为f以及BWP为b上的SRS资源qs对应的路径损耗补偿因子,hb,f,c(i)表示小区为c载波为f以及BWP为b上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简称为闭环功控调整值),表示功控动态偏移部分,可根据DCI中承载的TPC指示确定。
因此,若要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可以降低上述公式中的部分或全部参数(简称功率控制参数)的取值,例如,降低MSRS,b,f,c(i)或hb,f,c(i)的取值,这样的话,计算得到的第二数据包的功率需求降低。
步骤1107,LTE网络设备通知终端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LTE网络设备通过上述公式得到降低后的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之后,将降低后的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通知终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LTE网络设备也可以将上述公式中的功率控制参数发送给终端,由终端通过上述公式来计算,由于LTE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功率控制参数是降低后的,所以终端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是降低后的发送功率需求。
步骤1108,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为NR链路和LTE链路分配发送功率。
这里的第一功率分配策略是指优先为LTE链路分配足够的发送功率,在前文介绍过,不重复赘述。
应答理解的是,终端优先保证LTE链路分配足够的发送功率,NR链路只能在为LTE链路分配发送功率之后的剩余功率中确定发送功率。由于LTE链路上的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降低,那么对应的,为LTE链路分配发送功率之后的剩余功率增大,尽可能的保证NR链路有足够的发送功率。举例来说,原来NR链路上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为15dBm,LTE链路上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为15dBm,由于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需要保证第一数据包有足够的发送功率,LTE网络设备将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由15dBm降低到8dBm。因此,终端执行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为NR链路和LTE链路分配发送功率时,先为LTE链路分配8dBm的发送功率,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剩余功率为15dBm,在剩余功率中为NR链路分配15dBm的发送功率,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因此,该实施例中,即便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也能够保证NR链路上的预设数据包有足够的发送功率。
步骤1109,终端以根据第一功率分配策略确定的NR链路的发送功率向NR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以根据第一功率分配策略确定的LTE链路的发送功率向LTE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只配置第一功率分配策略,网络侧(NR网络设备和LTE网络设备)确定终端通过NR链路和LTE链路并发的数据包的场景时,如果NR链路上的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网络侧可以降低LTE链路上的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以使得终端使用第一功率配置策略为LTE链路分配的发送功率之后,剩余功率还可以满足NR链路上预设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该实施例中,对终端要求较低,终端侧较为容易实现。
图11所示的实施例还存在如下变形实施例,参见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具体地:
步骤1200,终端通过NR链路与NR网络设备通信,通过LTE链路与LTE网络设备通信。
步骤1201,终端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为NR链路和LTE链路分配发送功率。
步骤1202,LTE网络设备确定终端需求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
步骤1203,LTE网络设备判断第一数据包是否是预设数据包;当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时,可以执行步骤1204;当确定第一数据包不是预设数据包时,可以结束流程。
步骤1204,LTE网络设备判断终端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是否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当确定终端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还需要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时,可以执行步骤1205;当确定终端通过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同时,不需要通过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时,可以结束流程。
步骤1205,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步骤1206-步骤1208的介绍参见图11所示的实施例。
区别于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NR网络设备通知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该实施例中,由LTE网络设备判断终端在NR链路上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是否是预设数据包,如果是,并且确定终端在NR链路上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同时,在LTE链路上发送第二数据包,LTE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实施例的终端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可以将终端的软件架构包括为应用层、RIL层、kernel内核层、modern侧。
应用层包括各类应用程序,例如电话应用、微信应用、短信应用等等。应用层还包括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主要用于识别当前的应用程序,例如通过监听应用的包名或者活动activity来识别。
RIL层为应用层与物理层的接口层,主要用于控制面数据的传输。
内核层包括主要用于配置功率分配策略,例如,内核层接收到来自应用层的数据包之后,可以识别该数据是否是预设数据包。由于应用层通常仅能识别出应用或者活动的类型,对于应用相关的数据包类型通常不能识别,这时候需要内核层来进行包类型识别,并且相应的数据包进行打标签,例如,可以通过ock结构体的acc_stat字段去定义,当将该字段中的任一位为1时,可以表示该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需要启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且该字段随数据包发送至modem。例如,当将该字段中的任一位设置为0时,可以表示该数据包不是预设数据包,无需启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使用第一功率配置策略。
Modem侧:主要用于执行该第一功率分配策略或第二功率分配策略,Modem可以默认使用第一功率分配策略,按照上层的条件给出是否启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例如可以通过acc_stat字段中的标识位来确定是否启动第二功率分配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14所示的系统芯片1000包括应用处理器1002(application processor,AP)和基带处理器1004(baseband processor,BP)。其中,应用处理器的全称为多媒体应用处理器(multimedia application processor,MAP),指在低功耗中央处理器CPU的基础上拓展了音视频功能和专用接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处理器主要分为三类,可以包括全面型处理器、多媒体型处理器和单一媒体型处理器。全面型处理器既要有多媒体应用处理器的功能,同时也能运行复杂的类似linux之类的操作系统,多媒体型处理器指处理媒介超过两种的处理器,例如图像、声音、视频以及3D图形等媒介。单一多媒体型处理器是指处理一种媒介的处理器,通常仅用于处理图像或声音。
基带处理器是系统芯片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相当于一个协议处理器,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主要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和内存(如flash、闪存)等单元组成,其对应主要功能为负责基带编码或译码、声音编码和语音编码等。目前,基带处理器不仅支持多种通信标准(例如GSM、LTE、CDMA等),还提供多媒体功能以及提供用于多媒体显示器、图像传感器和音频设备相关的通信接口。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应用处理器AP支持运行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以及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BP可以视为一个无线调制解调modem模块,负责协调控制BP与基站和AP之间的通信,其支持运行的软件包括基带调制解调baseband modem的通信控制软件等。
应用处理器AP和基带处理器BP之间支持采用预设的接口技术实现相互通信,该接口技术可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例如其包括但不限于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SPI)、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通用输入输出控制线(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等接口技术。具体地,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之间可通过控制命令以消息的格式实现相互间的通信传输,以完成通话、短消息、移动上网等功能。该控制命令可以包括传统AT(attention)命令、移动宽带接口模式(mobilebroadband interface model,MBIM)命令或其他支持AP和BP相互传输的协议命令等。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基带处理器BP支持运行非接入NAS层和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相关的协议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处理器AP支持与基带处理器BP中NAS层和RRC层的通信。例如,本申请中应用处理器AP可采用传统AT命令向NAS层发送相应地信令消息,以通知NAS层当前AP所获知的应用状态或设备屏幕状态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芯片14通常指一种高度复杂系统芯片,例如SOC芯片等。在实际部署时,其可部署在设备内部,也可部署在设备外部,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实现设备的控制。所述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或终端设备,例如其具体可包括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穿戴式智能设备或其他支持网络通信的设备等。具体地,当系统芯片1000部署在用户设备内部时,系统芯片1000直接用于实现如上图1-图13中任一所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当系统芯片1000部署在用户设备外部,支持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建立系统芯片1000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则用户设备通过调用或控制系统芯片1000实现如上图1-图13中任一所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示例性的,应用处理器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运行应用程序产生第一数据包,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通过NR链路发送还是LTE链路发送;如果是通过NR链路发送,判断该第一数据包是否是预设数据包,如果是,增大NR链路的发送功率,以增大后的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假设应用处理器产生第二数据包,将第二数据包发送给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确定第二数据包通过LTE链路发送;确定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第三发送功率和NR链路增大后的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基带处理器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终端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15所示终端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100可以具有比图15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终端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80K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终端100的触摸功能。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7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所述I2S接口和所述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终端1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终端1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显示屏194,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终端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终端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终端,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终端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终端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终端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终端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终端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终端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终端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终端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终端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终端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终端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终端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终端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终端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终端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终端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终端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终端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80B检测终端1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终端1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终端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100是翻盖机时,终端10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终端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终端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终端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终端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终端1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终端1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终端1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终端1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终端100可以确定终端100附近没有物体。终端1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终端1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终端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终端1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终端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1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终端1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1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终端100对电池1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终端1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终端100对电池1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终端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170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终端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终端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1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终端100中,不能和终端100分离。
终端100还可以包括有磁力计(图中未示出),又可称为电子罗盘、指南针,可用于检测磁场强度以及方向。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的揭露,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通过LTE链路连接4G网络设备,通过NR链路连接5G网络设备;其中,所述NR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
确定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
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
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
确定所述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
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预设值,或者,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占用的资源带宽,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中的至少一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终端中预设应用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优先等级大于预设优先等于的数据包。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NR PUCCH、NR SRS或NR PRACH。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不满足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及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以下动作:
终端通过LTE链路连接4G网络设备,通过NR链路连接5G网络设备;其中,所述NR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
确定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
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
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执行:
确定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
确定所述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
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预设值,或者,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占用的资源带宽,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中的至少一项。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终端中预设应用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优先等级大于预设优先等于的数据包。
11.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NRPUCCH、NR SRS或NR PRACH。
12.如权利要求7-11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不满足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功率需求。
13.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
所述应用处理器用于:
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运行应用程序产生第一数据包;
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NR链路发送;
当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预设数据包时,调整所述NR链路的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还用于:
产生并发送第二数据包;
所述基带处理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
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LTE链路发送;
确定所述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预设值,或者,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占用的资源带宽,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中的至少一项。
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所述的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终端中预设应用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优先等级大于预设优先等于的数据包。
17.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所述的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NR PUCCH、NR SRS或NR PRACH。
18.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4G网络设备,用于为终端提供4G网络服务;
5G网络设备,用于为终端提供5G网络服务;
终端,通过LTE链路连接4G网络设备,通过NR链路连接5G网络设备;其中,所述NR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
所述终端还用于:在确定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预设数据包时,调整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发送功率,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通过所述NR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用于:
确定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第二数据包;
确定所述LTE链路的发送功率为第三发送功率,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总发送功率;
以所述第三发送功率通过所述LTE链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预设值,或者,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功率控制参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占用的资源带宽,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调整值中的至少一项。
21.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终端中预设应用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预设应用中预设场景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是优先等级大于预设优先等于的数据包。
22.如权利要求18-21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NR PUCCH、NR SRS或NR PRACH。
23.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32750.7A 2020-03-28 2020-03-28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Pending CN113453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2750.7A CN113453327A (zh) 2020-03-28 2020-03-28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US17/913,839 US20230354202A1 (en) 2020-03-28 2021-03-24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chip system, and system
PCT/CN2021/082745 WO2021197163A1 (zh) 2020-03-28 2021-03-24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EP21778958.5A EP4114094A4 (en) 2020-03-28 2021-03-24 METHODS TO CONTROL THE TRANSMISSION POWER, TERMINAL, CHIP SYSTEM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2750.7A CN113453327A (zh) 2020-03-28 2020-03-28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327A true CN113453327A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08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2750.7A Pending CN113453327A (zh) 2020-03-28 2020-03-28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54202A1 (zh)
EP (1) EP4114094A4 (zh)
CN (1) CN113453327A (zh)
WO (1) WO20211971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3693B (zh) * 2021-12-31 2023-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的功率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2712A (zh) * 2017-01-26 2018-10-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09954A (zh) * 2017-07-28 2019-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9691188A (zh) * 2017-03-24 2019-04-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的功率控制增强
CN109842927A (zh) * 2017-11-24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42928A (zh) * 2017-11-25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035485A (zh) * 2018-01-1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495222A (zh) * 2017-05-31 2019-11-2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户设备及方法
US20200022097A1 (en) * 2018-07-16 2020-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ual connectivity power control
CN110741693A (zh) * 2017-06-14 2020-01-31 Idac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内的适应性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6396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and apparatuse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and receiving
US10779215B2 (en) * 2018-01-17 2020-09-15 T-Mobile Usa, Inc. RF power control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10568149B2 (en) * 2018-02-27 2020-02-1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5G radio management based on thermal, battery, or transmit power considerations
US10674458B2 (en) * 2018-04-14 2020-06-0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power sharing
US11032832B2 (en) * 2018-06-06 2021-06-08 T-Mobile Usa, Inc.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 cellular dual connectivity
CN110831140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确定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2712A (zh) * 2017-01-26 2018-10-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91188A (zh) * 2017-03-24 2019-04-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的功率控制增强
CN110495222A (zh) * 2017-05-31 2019-11-2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户设备及方法
CN110741693A (zh) * 2017-06-14 2020-01-31 Idac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内的适应性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309954A (zh) * 2017-07-28 2019-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9842927A (zh) * 2017-11-24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42928A (zh) * 2017-11-25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035485A (zh) * 2018-01-1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00022097A1 (en) * 2018-07-16 2020-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ual connectivity power contr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14094A4 (en) 2023-08-30
WO2021197163A1 (zh) 2021-10-07
US20230354202A1 (en) 2023-11-02
EP4114094A1 (en) 2023-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2397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0192781A1 (zh) 一种上报能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EP3893475B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bluetooth audio encod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0133183A1 (zh) 音频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设备
WO2020124610A1 (zh) 一种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3163435B (zh) 确定回退功率的方法和调整发射功率的方法
WO2021043219A1 (zh) 一种蓝牙回连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30189366A1 (en)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1175268A1 (zh) 移动网络热点的共享方法、装置和热点共享设备
WO2022262492A1 (zh)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4640972A (zh) 终端设备、多链路通信方法及芯片
US202303881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Minimum Slot Offset Value
CN111757451B (zh) 一种调节蓝牙输出功率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197163A1 (zh) 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芯片系统与系统
WO2022161036A1 (zh) 天线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97115A1 (zh) 天线调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3572586B (zh)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系统
CN114915359B (zh) 选择信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01735A1 (zh) 网络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34672A1 (zh) 确定侧行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WO202215232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EP4254195A1 (en) Data backup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data backup system and chip system
CN113923684A (zh) 一种上行数据分流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芯片系统
CN114339897A (zh) 数据发送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708317A (zh) 数据包mtu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