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5538A -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5538A
CN110225538A CN201910541394.4A CN201910541394A CN110225538A CN 110225538 A CN110225538 A CN 110225538A CN 201910541394 A CN201910541394 A CN 201910541394A CN 110225538 A CN110225538 A CN 110225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surface
user
base station
noma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13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5538B (zh
Inventor
梁应敞
杨刚
徐新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5413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5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5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5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通信系统设计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反射面辅助的NOMA通信系统架构,基站端以NOMA方式复用多个用户,用户将来自基站端的直接链路信号和来自反射面的反射链路信号叠加后解码。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功率分配和反射面的相移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方案实施简单,且可证明相较于传统无反射面的NOMA以及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系统,本发明能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入技术,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频资源块中复用传输,从而极大地提高系统频谱效率,被认为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一项极富前景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说,功率域的NOMA利用用户间的信道强度差异来实现复用,接收端采用串行干扰消除的方式来解码信息,通过提升接收端的信号处理复杂度来换取更高的频谱效率。研究表明,在用户间的信道强度差异更大的情况下,NOMA相较于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可以取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增益。
另一方面,近年来,反射面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其高频谱效率、高能量效率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反射面包含多个无源的反射单元,每个反射单元可以被动地将入射信号进行相位移动并反射,因此通过控制每个反射单元的相移,可以智能地控制反射信号,以达到增加接收信号功率、减小干扰以及安全传输等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反射面辅助的NOMA无线通信系统,具体而言,在NOMA通信系统中加入智能反射面,通过调整反射面反射单元的相移,控制反射电磁波信号,从而人工地构建更强且具有显著强度差异的组合信道,以使NOMA传输取得更高的频谱效率。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反射面辅助的NOMA系统架构,并且针对下行无线传输,提出了基站端的用户功率分配方案和反射面反射单元的相移方案。
如图1所示,所提出的通信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多个用户终端、以及一个智能反射面。本发明考虑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基站端采用NOMA方式复用多个用户,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向多个用户同时传输信息,基站为每个用户数据流分配一定的功率,将多个数据流线性叠加后发送。另一方面,本发明在系统中部署一个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Reflecting Surface,IRS),智能反射面由多个反射单元以及一个与之相连的控制器组成。每个反射单元为无源器件,可以对入射信号进行相位偏移。反射面控制器可以根据通信性能的需求和信道状态,对每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进行优化调整。用户不仅可以收到来自基站的直接链路信号,也可以收到来自反射面的反射链路信号,将两路信号叠加后,采用串行干扰消除的方式解码。
考虑基站部署单根天线,反射面的反射单元数目为M,以NOMA方式复用的用户数为K。基站发送信号表示为
其中,P为基站发送功率,xk是发送给第k个用户的数据流,xk~CN(0,1),基站为第k个数据流的分配功率αkP(0≤αk≤1,),将K个数据流线性叠加后发送。第k个用户收到的信号可表示为
yk=(gk HΘf+vk)x+wk (2)
其中,vk表示基站到第k个用户(k=1,2,……K)的信道,表示基站到反射面的信道,表示反射面到第k个用户的信道,表示反射面的对角相移矩阵,θm∈[0,2π)表示第m个反射单元的相移角度,wk~CN(0,σ2)表示第k个用户处的功率为σ2的零均值加性高斯白噪声。
本发明考虑接收端采用串行干扰消除的方式解码。由于合成信道与反射面的相移矩阵有关,无法单纯根据信道强度对用户排序,所以本发明采用遍历所有K!种可选排序的方法。在每种排序下,通过求解一个最大化最小的优化问题来联合设计基站的功率分配系数向量α和反射面的相移矩阵Θ,并得到该排序方式下最优的(即最大化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之后在这些K!个最优SINR当中选取最大的SINR所对应的排序方式、功率分配系数向量α和反射面的相移矩阵Θ作为最终方案。
另外,考虑到在实际的系统中,反射面的相移为离散取值,在得到最优方案后,本发明对相移矩阵Θ做离散化,即每个反射单元取距其精确值最近的相移值作为相移角度。本发明进而比较了反射面相移为离散取值时,系统性能相较于连续取值的损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一种反射面辅助的NOMA通信系统架构,基站端以NOMA方式复用多个用户,用户将来自基站端的直接链路信号和来自反射面的反射链路信号叠加后解码。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功率分配和反射面的相移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方案实施简单,且可证明相较于传统无反射面的NOMA以及OMA系统,本发明能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为反射面辅助NOMA与无反射面NOMA以及OMA的速率比较图;
图3为反射面辅助NOMA系统下,不同数目离散相位与连续相位的速率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子,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个智能反射面辅助的下行NOMA通信系统。系统由一个部署单天线的基站、K个单天线用户和一个智能反射面组成。智能反射面包含M个无源反射单元及一个与其相连的控制器;其中,每个反射单元将入射信号相位偏移后反射,控制器可以动态调整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以增强NOMA传输性能。
基站到第k个用户(k=1,2,……,K)的信道表示为vk,vk~CN(0,1),其中CN(μ,σ2)表示均值为μ方差为σ2的循环对称复高斯分布。由于基站到智能反射面的信道往往存在视距(Line-of-Sight,LoS)路径,因此使用莱斯分布来建模该信道,也即是
其中,K1是f的莱斯因子,分别为视距路径分量和非视距(None-Line-of-Sight,NLoS)路径分量。的元素相互独立,且均服从CN(0,1)分布。同理,智能反射面与用户k之间的信道建模为
其中,K2是g的莱斯因子,分别为视距路径分量和非视距路径分量。
基站发送功率为P,xk是发送给第k个用户的数据流,xk~CN(0,1),基站为第k个数据流的分配功率αkP(0≤αk≤1,),并将K个数据流的线性叠加后发送。所以基站端发送的信号表示为
第k个用户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yk=(gk HΘf+vk)x+wk (6)
其中,是反射面的对角相移矩阵,θm∈[0,2π)表示第m个反射单元的相移角度,wk~CN(0,σ2)表示第k个用户处的功率为σ2的零均值加性高斯白噪声。
用户采用串行干扰消除的方法来解码,串行干扰消除方式的解码顺序是从信道最弱的用户到信道最强的用户。在本发明所提出的通信系统中,合成信道(gk HΘf+vk)与相移值Θ有关,所以无法通过信道测量对用户排序,最优的用户解码顺序可能为K!(即K的阶乘)种顺序中的任意一种。所以,本发明采用以下方式确定最优解码顺序。所有可能的解码顺序表示为集合S={S1,…,Su,…SK!},其中元素Su={1u,…,ku,…,Ku}表示第u种用户排序方式,其中ku表示该排序方式下合成信道第k弱的用户,ku=1u,…,Ku。根据串行干扰消除的原理,用户ku可以解码tu用户的信号,其中tu=1u,…,(k-1)u,并将解码信号从接收的信号中减去以消除这些信号带来的干扰。
用户ku解码用户tu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为
用户ku减去来自tu用户信号的干扰后,解码自身的信号,把其他用户(k+1)u,…,Ku的信
号当作干扰,相应的SINR为
由此,用户ku的可达速率为
用户Ku可解码tu用户的信号,其中tu=1u,…,(K-1)u,其可达速率为
接下来为了最大化系统的速率性能同时保证用户公平性,建立如下最大化最小优化问题,即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功率分配系数向量α和反射面的相移矩阵Θ,来最大化最小的解码SINR。在每种排序方式Su下,通过求解此优化问题得到最大化最小的SINR(Qu *),然后获得最优的SINR(Q**)可为
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约束条件为保证每个用户的速率大于Q,其中Q是一个表示最小SINR的松弛变量,第三个约束是为了确保串行干扰消除的正确性,也就是用户ku解码用户tu信号的SINR不小于某定值,第四个第五个约束分别为功率分配系数的归一化约束和非负约束,第六个约束为反射单元的相移范围约束。
以上问题是包含耦合变量和非凸约束函数的非凸优化问题,可以综合利用交替优化(如块坐标下降(Block Coordinate Decent))技术、凸近似优化(如连续凸优化(Successive Convex Optimization,))技术、以及半正定松弛(SemidefiniteRelaxation)技术,通过高效的迭代算法进行求解。
为说明该系统在频谱效率上的优越性,引入另外两种系统作为对比参照。一种为传统没有反射面的NOMA系统,仅通过优化基站功率分配来提高频谱效率,另一种为传统没有反射面的正交多址接入(OMA)系统,通过优化多用户下行正交传输的时间分配来提高频谱效率。
图2比较了IRS辅助的NOMA系统与两种对比参照系统的用户速率性能。仿真参数设置如下,基站到用户的信道建模为瑞利信道,大尺度路径损耗设定为10-3d-4(d为距离,单位为米),基站到反射面的信道和反射面到用户的信道建模为莱斯信道,大尺度路径损耗分别设定为10-3d-2和10-3d-2.5。考虑两个用户,即K=2,基站到反射面的距离设定为50米,基站到两个用户的距离均设定为60米,反射面到两个用户的距离均设定为15米。设定莱斯因子K1=K2=10,ρ=5dB,σ2=-114dBm。分别设定反射单元数量为M=20,40,60。可以观察到用户1和用户2达到几乎相同的速率,取得了良好的公平性。相较于传统无反射面的NOMA系统和OMA系统,反射面辅助的NOMA可以取得显著的速率增益,同时增益随反射单元的增多而增大。此外,传统NOMA系统的速率性能几乎与OMA系统相同,这是因为基站到用户1和用户2的信道具有相同的(平均)信道强度。本发明提出的反射面辅助NOMA系统的实际意义在于,在多个用户具有相近甚至相同信道强度的情况下,它能够比传统NOMA系统和OMA系统获得更大的速率增益。
另外,在实际系统中,反射面具有有限的相位分辨率。我们设定量化比特为B,则离散相位取值集合为每一个连续相移值被量化为它在集合中最接近的离散值。
图3比较了在不同相位量化比特下的最大最小速率。观察可知,与连续相位相比,反射面的有限相位分辨率通常会降低最大最小速率,但随着离散比特B的增加,速率性能的降低变得忽略不计。例如,发送功率P=10dBm时,量化比特B=1、2、3、4和5时,最大化最小速率分别降低22.2%、10.3%、3.4%、3.2%和2.7%。即使是在最粗略最低成本的1比特相位量化器的情况下,与传统的OMA和NOMA基准相比,所提出的反射面辅助NOMA将最大最小速率分别提高了24.1%和20.0%。在实用中更精细的多比特相位量化器的情况下,所提出的反射面辅助NOMA的速率性能增益更显著。

Claims (2)

1.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多个用户终端、以及一个智能反射面;基站采用NOMA方式复用多个用户,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向多个用户同时传输信息,基站为每个用户数据流分配一定的功率,将多个数据流线性叠加后发送;智能反射面由多个反射单元以及一个与之相连的反射面控制器组成,每个反射单元为无源器件,可以对入射信号进行相位偏移,反射面控制器根据通信性能的需求和信道状态,对每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进行调整;用户不仅可以收到来自基站的直接链路信号,也可以收到来自反射面的反射链路信号,将两路信号叠加后,采用串行干扰消除的方式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端的用户功率分配和反射面反射单元的相移方法为:
令基站部署单根天线,反射面的反射单元数目为M,以NOMA方式复用的用户数为K,基站发送信号表示为:
其中,P为基站发送功率,xk是发送给第k个用户的数据流,k=1,2,……K,xk~CN(0,1),基站为第k个数据流的分配功率αkP,0≤αk≤1,将K个数据流的线性叠加后发送,第k个用户收到的信号为:
yk=(gk HΘf+vk)x+wk
其中,vk表示基站到第k个用户的信道,表示基站到反射面的信道,表示反射面到第k个用户的信道,表示反射面的对角相移矩阵,θm∈[0,2π)表示第m个反射单元的相移角度,wk~CN(0,σ2)表示第k个用户处的功率为σ2加性高斯白噪声;
以最大化系统的速率性能同时保证用户公平性为前提,建立如下最大化最小优化问题,即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功率分配系数向量α和反射面的相移矩阵Θ,来最大化最小的解码SINR:
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约束条件为保证每个用户的速率大于Q,其中Q是一个表示最小SINR的松弛变量,第三个约束是为了确保串行干扰消除的正确性,也就是用户解码用户信号的SINR不小于某定值,第四个第五个约束分别为功率分配系数的归一化约束和非负约束,第六个约束为反射单元的相移范围约束;
串行干扰消除方式的解码顺序是从信道最弱的用户到信道最强的用户,遍历所有K!可能的排序,在每种排序方式下,通过求解上述优化问题来设计基站的功率分配系数向量α和反射面的相移矩阵Θ,并得到该排序方式下最优的SINR即SINR(Q*),之后在这当中选取最大的SINR所对应的排序方式、功率分配系数向量α和反射面的相移矩阵Θ作为最终结果。
CN201910541394.4A 2019-06-21 2019-06-21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225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1394.4A CN110225538B (zh) 2019-06-21 2019-06-21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1394.4A CN110225538B (zh) 2019-06-21 2019-06-21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538A true CN110225538A (zh) 2019-09-10
CN110225538B CN110225538B (zh) 2021-04-09

Family

ID=67814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1394.4A Active CN110225538B (zh) 2019-06-21 2019-06-21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5538B (zh)

Cited B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0097A (zh) * 2019-11-05 2020-02-2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反射面的主被动互惠共生传输通信系统
CN110856193A (zh) * 2019-11-11 2020-0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基于空间信息网络的中继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1050277A (zh) * 2019-12-23 2020-04-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ir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1163515A (zh) * 2019-12-31 2020-05-15 武汉昊天希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r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接收信号强度的方法
CN111163511A (zh) * 2019-12-20 2020-05-15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毫米波通信中延迟受限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法
CN111181615A (zh) * 2019-11-29 2020-05-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小区无线通信方法
CN111294096A (zh) * 2020-02-17 2020-06-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miso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优化方法
CN111294095A (zh) * 2020-02-17 2020-06-1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统计csi的irs辅助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方法
CN111313951A (zh) * 2020-02-17 2020-06-19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非理想csi的irs辅助安全通信无线传输方法
CN111355520A (zh) * 2020-03-10 2020-06-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太赫兹安全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1447618A (zh) * 2020-03-13 2020-07-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安全通信的智能反射面能效最大资源分配方法
CN112073102A (zh) * 2020-09-08 2020-12-11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irs的安全波束成形方法与装置
CN112332548A (zh) * 2020-10-16 2021-02-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2367106A (zh) * 2020-10-10 2021-02-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g ris辅助的noma系统中物理层安全联合优化方法
CN112383332A (zh) * 2020-11-03 2021-02-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表面的蜂窝基站通信系统
CN112422162A (zh) * 2020-12-10 2021-02-26 中山大学 智能反射面鲁棒波束成形方法及系统
CN112492512A (zh) * 2020-09-28 2021-03-12 北京大学 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
CN112672375A (zh) * 2020-12-07 2021-04-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中安全通信方法
CN112737655A (zh) * 2020-12-16 2021-04-3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737994A (zh) * 2020-12-25 2021-04-3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功率域noma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2822703A (zh) * 2021-02-03 2021-05-18 广东工业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性能增益优化方法
CN112865893A (zh) * 2021-01-20 2021-05-28 重庆邮电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sm-noma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CN112929067A (zh) * 2021-02-04 2021-06-08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sca的irs-noma系统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方法
CN112994869A (zh) * 2021-04-25 2021-06-18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7659A (zh) * 2021-02-26 2021-06-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多智能反射面辅助上行云接入网络接入链路传输方法
CN113032932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智能反射面相移矩阵设计方法
CN113114311A (zh) * 2021-03-29 2021-07-13 东华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和发射端的联合波束赋形与空间调制方法
CN113364494A (zh) * 2021-05-06 2021-09-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硬件失真的irs辅助miso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CN113497649A (zh) * 2021-06-24 2021-10-12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平面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网络资源管控方法
CN113573293A (zh) * 2021-07-14 2021-10-29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ris的智能应急通信系统
CN113630165A (zh) * 2021-08-10 2021-1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上行多用户共生通信系统
CN113708819A (zh) * 2021-08-24 2021-11-26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新型可重构智能表面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13810083A (zh) * 2020-06-16 2021-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CN113852402A (zh) * 2021-09-06 2021-12-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irs辅助的noma-mimo大容量接入方法
CN113890634A (zh) * 2021-10-28 2022-01-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干扰抵消波束设计方法
WO2022000408A1 (en) * 2020-07-02 2022-01-06 Zte Corporation Surface element segmentation and node grouping for intelligent reflecting devices
CN113938891A (zh) * 2021-10-14 2022-01-1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反射面辅助的用户节点不可信noma网络安全通信方法
WO2022037433A1 (zh) * 2020-08-17 2022-02-24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01497A (zh) * 2022-01-21 2022-05-13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信噪泄漏比的多智能反射面与多用户的匹配方法
CN114826450A (zh) * 2022-05-17 2022-07-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统计信道的star-ris辅助noma系统中遍历速率分析方法和相位优化方法
CN115208491A (zh) * 2022-02-16 2022-10-1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反射面的功率域noma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WO2023021062A1 (en) * 2021-08-19 2023-02-2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Multi-device transmission via coverage enhancing device
CN115913838A (zh) * 2022-05-17 2023-04-04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irs和noma的双向通信方法
EP4099574A4 (en) * 2020-02-18 2023-07-2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692A (zh) * 2016-12-12 2017-03-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9495569A (zh) * 2018-11-20 2019-03-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CN109560826A (zh) * 2018-12-27 2019-04-02 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物联网共生系统
CN109889318A (zh) * 2013-11-26 2019-06-14 普鲁斯恩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995413A (zh) * 2019-05-06 2019-07-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中继辅助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方法
US20200107324A1 (en) * 2018-10-01 2020-04-02 Research & Business Foundatio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parse-coded ambient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9318A (zh) * 2013-11-26 2019-06-14 普鲁斯恩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549692A (zh) * 2016-12-12 2017-03-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方法
US20200107324A1 (en) * 2018-10-01 2020-04-02 Research & Business Foundatio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parse-coded ambient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9495569A (zh) * 2018-11-20 2019-03-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CN109560826A (zh) * 2018-12-27 2019-04-02 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物联网共生系统
CN109995413A (zh) * 2019-05-06 2019-07-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中继辅助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G GUO: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s with NOMA", 《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RF, SIGNAL AND SYSTEM DESIGN》 *
王公仆: "反向散射通信技术与物联网", 《理论与技术》 *

Cited By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0097A (zh) * 2019-11-05 2020-02-2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反射面的主被动互惠共生传输通信系统
CN110856193A (zh) * 2019-11-11 2020-0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基于空间信息网络的中继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0856193B (zh) * 2019-11-11 2023-05-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基于空间信息网络的中继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1181615A (zh) * 2019-11-29 2020-05-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小区无线通信方法
CN111181615B (zh) * 2019-11-29 2022-08-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小区无线通信方法
CN113032932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智能反射面相移矩阵设计方法
CN111163511A (zh) * 2019-12-20 2020-05-15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毫米波通信中延迟受限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法
CN111050277B (zh) * 2019-12-23 2020-12-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ir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1050277A (zh) * 2019-12-23 2020-04-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ir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1163515A (zh) * 2019-12-31 2020-05-15 武汉昊天希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r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接收信号强度的方法
CN111163515B (zh) * 2019-12-31 2021-03-12 武汉昊天希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r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接收信号强度的方法
CN111313951A (zh) * 2020-02-17 2020-06-19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非理想csi的irs辅助安全通信无线传输方法
CN111294096B (zh) * 2020-02-17 2021-12-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miso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优化方法
CN111294095A (zh) * 2020-02-17 2020-06-1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统计csi的irs辅助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方法
CN111294096A (zh) * 2020-02-17 2020-06-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miso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优化方法
EP4099574A4 (en) * 2020-02-18 2023-07-2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CN111355520A (zh) * 2020-03-10 2020-06-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太赫兹安全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1355520B (zh) * 2020-03-10 2022-03-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太赫兹安全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1447618B (zh) * 2020-03-13 2022-07-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安全通信的智能反射面能效最大资源分配方法
CN111447618A (zh) * 2020-03-13 2020-07-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安全通信的智能反射面能效最大资源分配方法
CN113810083B (zh) * 2020-06-16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54078A1 (zh) * 2020-06-16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CN113810083A (zh) * 2020-06-16 2021-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WO2022000408A1 (en) * 2020-07-02 2022-01-06 Zte Corporation Surface element segmentation and node grouping for intelligent reflecting devices
WO2022037433A1 (zh) * 2020-08-17 2022-02-24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73102B (zh) * 2020-09-08 2022-04-08 郑州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安全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073102A (zh) * 2020-09-08 2020-12-11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irs的安全波束成形方法与装置
CN112492512B (zh) * 2020-09-28 2021-11-30 北京大学 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
CN112492512A (zh) * 2020-09-28 2021-03-12 北京大学 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
CN112367106A (zh) * 2020-10-10 2021-02-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g ris辅助的noma系统中物理层安全联合优化方法
CN112332548B (zh) * 2020-10-16 2022-05-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2332548A (zh) * 2020-10-16 2021-02-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2383332A (zh) * 2020-11-03 2021-02-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表面的蜂窝基站通信系统
CN112672375B (zh) * 2020-12-07 2023-09-0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中安全通信方法
CN112672375A (zh) * 2020-12-07 2021-04-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中安全通信方法
CN112422162A (zh) * 2020-12-10 2021-02-26 中山大学 智能反射面鲁棒波束成形方法及系统
CN112737655B (zh) * 2020-12-16 2022-08-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737655A (zh) * 2020-12-16 2021-04-3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737994A (zh) * 2020-12-25 2021-04-3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功率域noma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2865893B (zh) * 2021-01-20 2022-06-03 重庆邮电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sm-noma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CN112865893A (zh) * 2021-01-20 2021-05-28 重庆邮电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sm-noma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CN112822703A (zh) * 2021-02-03 2021-05-18 广东工业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性能增益优化方法
CN112822703B (zh) * 2021-02-03 2023-01-06 广东工业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性能增益优化方法
CN112929067A (zh) * 2021-02-04 2021-06-08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sca的irs-noma系统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方法
CN113037659B (zh) * 2021-02-26 2022-10-2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多智能反射面辅助上行云接入网络接入链路传输方法
CN113037659A (zh) * 2021-02-26 2021-06-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多智能反射面辅助上行云接入网络接入链路传输方法
CN113114311A (zh) * 2021-03-29 2021-07-13 东华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和发射端的联合波束赋形与空间调制方法
CN112994869A (zh) * 2021-04-25 2021-06-18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64494B (zh) * 2021-05-06 2022-08-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硬件失真的irs辅助miso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CN113364494A (zh) * 2021-05-06 2021-09-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硬件失真的irs辅助miso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CN113497649A (zh) * 2021-06-24 2021-10-12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平面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网络资源管控方法
CN113573293A (zh) * 2021-07-14 2021-10-29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ris的智能应急通信系统
CN113630165A (zh) * 2021-08-10 2021-1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上行多用户共生通信系统
CN113630165B (zh) * 2021-08-10 2023-01-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上行多用户共生通信系统
WO2023021062A1 (en) * 2021-08-19 2023-02-2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Multi-device transmission via coverage enhancing device
CN113708819B (zh) * 2021-08-24 2022-06-2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新型可重构智能表面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13708819A (zh) * 2021-08-24 2021-11-26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新型可重构智能表面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13852402B (zh) * 2021-09-06 2023-04-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irs辅助的noma-mimo大容量接入方法
CN113852402A (zh) * 2021-09-06 2021-12-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irs辅助的noma-mimo大容量接入方法
CN113938891A (zh) * 2021-10-14 2022-01-1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反射面辅助的用户节点不可信noma网络安全通信方法
CN113938891B (zh) * 2021-10-14 2023-07-1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反射面辅助的用户节点不可信noma网络安全通信方法
CN113890634A (zh) * 2021-10-28 2022-01-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干扰抵消波束设计方法
CN114501497A (zh) * 2022-01-21 2022-05-13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信噪泄漏比的多智能反射面与多用户的匹配方法
CN115208491A (zh) * 2022-02-16 2022-10-1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反射面的功率域noma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5208491B (zh) * 2022-02-16 2023-12-0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反射面的功率域noma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5913838A (zh) * 2022-05-17 2023-04-04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irs和noma的双向通信方法
CN114826450B (zh) * 2022-05-17 2023-06-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统计信道的star-ris辅助noma系统中遍历速率分析方法和相位优化方法
CN114826450A (zh) * 2022-05-17 2022-07-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统计信道的star-ris辅助noma系统中遍历速率分析方法和相位优化方法
CN115913838B (zh) * 2022-05-17 2024-04-19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irs和noma的双向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538B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5538A (zh) 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2672375B (zh)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中安全通信方法
CN109462430A (zh) 多天线共生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及波束赋形优化方法
CN102055563B (zh) 一种适用于多基站协作的自适应联合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02983934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线性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88769A (zh) 一种基于QoS的可见光通信非正交多址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CN110752865B (zh) 一种中继协作网络下多用户mimo通信保密方法
CN110266382A (zh)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mu-mimo-ofdm系统的多维度混合调光方法
CN105827293B (zh) 一种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系统线性迫零预编码方法
CN101459495B (zh) 多用户多入多出通信系统、以及发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62359A (zh) Mtc中基于noma短编码块传输的高可靠低迟延无线资源分配优化方法
CN113825159B (zh)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携能通信系统鲁棒资源分配方法
CN109302215A (zh) 一种基于行向量优化的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10337144A (zh) 基于角度域毫米波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10086515A (zh) 一种mimo-noma系统上行预编码设计方法
Hamamreh et al. The generalization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subcarrier power modulation to quadrature signal constellations
Carruthers et al. Multiple-subcarrier modulation for non-directed wireless infrared communication
CN105959045B (zh) 一种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系统相位调整线性预编码方法
Zhao Optimal UAV's deployment and transmit power design for two users uplink NOMA systems
CN104753849B (zh) Mimo dco‑ofdm通信方法、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CN108235425A (zh) 基于能效最优的成对用户大规模天线中继系统及其资源分配方法
CN108271241B (zh) 一种基于资源分配的信息速率接入控制优化方法及系统
WO2006047909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feedback
Luo et al. Intelligent Omni-Surface Aided Rate 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CN110445519A (zh) 基于信干噪比约束的抗组间干扰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