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9854B - 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09854B CN113809854B CN202010541779.3A CN202010541779A CN113809854B CN 113809854 B CN113809854 B CN 113809854B CN 202010541779 A CN202010541779 A CN 202010541779A CN 113809854 B CN113809854 B CN 1138098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differential pressure
- generating assembly
- rotor structure
- pressure gen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一转轴、一转子本体与一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的压差产生组件。压差产生块的一平均宽度在一延伸方向存在一趋势变化。压差产生块产生至少一第一气流,自压差产生组件流向一第二端面,并产生至少一第二气流,自第二端面流向压差产生组件,藉以达到气流双向流通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马达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再转换成动能的装置,在现今社会中颇为普遍且应用极为广泛。马达通常包含马达框架、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在马达将电能转换成动能的过程中,电流会在定子结构上的定子绕组导通,藉以产生电流磁效应。然而,在导通的过程中,会因为线圈本身所包含的电阻,使得电流会有所损耗,进而产生多余的热能。若这些热能累积过多或温度过高就有可能会对马达内部的元件产生破坏,造成马达无法正常运作。因此,如何将马达产生多余的热能排除是一件极为重要的课题。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以及,图3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如图所示,一种转子结构PA1,包含一转轴PA11、一转子本体PA12与二转子端板PA13a、PA13b。转子端板PA13a、PA13b连结转子本体PA12的两端。转子本体PA12套设于转轴PA11,并开设有多个内部通道PA121。
如图2与图3所示,转子结构PA1在运转状态下的温度位阶分布图以及风速位阶分布图。在此需说明的是,温度位阶是一种温度区间的概念,每一个温度位阶都包含一个实际温度区间,且温度位阶越高,表示所包含的实际温度区间越高。例如:温度位阶1指摄氏温度11度至20度,则温度位阶2则表示摄氏温度21至30度…以此类推。同理,风速位阶亦是相同的概念。
从附图可以看出,转子结构PA1的温度位阶7,也就是温度最高的地方,分布在转子本体PA12的中心区域,且范围几乎占了转子本体PA12的三分之一。而温度位阶从温度位阶7的区域分别往两个端部的方向递减,也就是说,转子结构PA1的温度分布是从中心的温度最高分别往左右两侧递减。
而从附图也可以看出,内部通道PA121内风速位阶几乎都落在风速位阶2与-2之间,并没有办法明确的看出内部通道PA121内的气流是否为双向流通还是都是从其中一个端部流向另一个端部。如果是从其中一个端部流向另一个端部,就会造成在出气流处温度较高的问题。此外,内部通道PA121内的风速位阶也偏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转子结构具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转子结构的温度偏高,且占据大部分的转子本体,以及转子结构的内部通道的风速没有明显的双向流通以及风速偏低等问题。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一转轴、一转子本体与一压差产生组件。
转子本体穿设于转轴,具有一第一端面与一第二端面,自第一端面沿一延伸方向开设多个贯穿转子本体而延伸至第二端面的内部通道。压差产生组件设置于第一端面,并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压差产生块对应内部通道设置于第一端面,并且偏离于内部通道,每一压差产生块的一平均宽度在延伸方向存在一趋势变化,在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压差产生块的一增压侧产生一高压带,在每一压差产生块的一减压侧产生一低压带,以及在第二端面产生一常压带。其中,高压带的气压大于常压带的气压,低压带的气压小于常压带的气压,高压带对应于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一通道,低压带对应于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二通道,藉以产生至少一个自高压带经由第一通道流向常压带的第一气流,以及至少一个自常压带经由第二通道流向低压带的第二气流。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趋势变化,一递增趋势变化。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趋势变化,一线性递增趋势变化。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趋势变化,一递减趋势变化。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趋势变化,一线性递减趋势变化。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外环,且外环相对于转轴而连结压差产生块且设置于第一端面。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内环,且内环相对外环而连结压差产生块并设置于第一端面,且与转轴相间隔。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内连结环,内连结环连结转轴与压差产生块。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还包含一转子端板,转子端板设置于第二端面,对应内部通道开设多个贯孔,且第一气流自高压带经由第一通道与贯孔流向常压带,以及第二气流自常压带经由贯孔与第二通道流向低压带。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压差产生组件,连结第一端面。
承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利用压差产生组件的压差产生块,在内部通道产生不同流向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以明显的产生不同流向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且气流的风速明显较现有技术有所提升,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
图3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4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5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7是显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8是显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以及
图19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PA1:转子结构
PA11:转轴
PA12:转子本体
PA121:内部通道
PA13a,PA13b:转子端板
1,1a,1b,1c,1d,1e,1f,1g,1h,1i,1j: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11:转轴
12:转子本体
121:内部通道
121a,121c,121f,121h:第一通道
121b,121d,121e,121g:第二通道
13,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3j:压差产生组件
131,131a,131b,131f,131fa,131fb:压差产生块
132:外环
133:内连结环
134b:内环
14:转子端板
141:贯孔
D:延伸方向
DR:旋转方向
F1a,F1b,F1c,F1d:第一气流
F2a,F2b,F2c,F2d:第二气流
HPR1a,HPR1b,HPR1fa,HPR1fb:高压带
LPR1a,LPR1b,LPR1fa,LPR1fb:低压带
NPR:常压带
P1:第一端部
P2:第二端部
S1:第一端面
S2:第二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4至图8,其中,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以及,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压差产生组件13与一转子端板14。
转子本体12自一第一端部P1沿一延伸方向D延伸至一第二端部P2,并穿设于转轴11。转子本体12在第一端部P1具有一第一端面S1,并在第二端部P2具有一第二端面S2,且开设有多个内部通道121。内部通道121自第一端面S1沿延伸方向D贯穿转子本体12而延伸至第二端面S2。
压差产生组件13设置于第一端面S1,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一外环132与一内连结环133。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块131连结第一端面S1、外环132与内连结环133。另外,内连结环133也会连结转轴11,因此,压差产生组件13也可以设置但不连结第一端面S1。压差产生块131的一平均宽度沿延伸方向D存在一趋势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趋势变化是一递减趋势变化,且是一线性递减趋势变化,但不以此为限。因为是线性趋势变化(线性递减趋势变化或线性递增趋势变化),故压差产生块131两侧相邻另一压差产生块的面为平面,如图所示。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趋势变化也可以是指数递减趋势变化、对数递减趋势变化或是递增趋势变化。此外,若趋势变化为指数趋势变化(指数递增趋势变化或指数递减趋势变化)、对数趋势变化(对数递增趋势变化或对数递减趋势变化)或是其他非线性的趋势变化(非线性递增趋势变化或非线性递减趋势变化),则每个压差产生块131两侧相邻于另一压差产生块的面为曲面。
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所提及的趋势变化,表示单一趋势,即递增趋势或递减趋势。以递减趋势变化来说,沿延伸方向D上,压差产生块131后点的宽度会小于前点的宽度。而趋势变化需符合数学上连续函数的定义,也就是说,趋势变化若为递减趋势变化,可以是单一斜率的线性递减趋势变化,也可以是多个斜率不同的线性递减趋势变化的组合,也可以是线性递减趋势变化与非线性递减趋势变化的组合。同理,递增趋势变化亦相同。
需说明的是,附图标示压差产生块131、131a、131b,以下说明书内容中,压差产生块131a、131b是在需要详细说明的时候使用;压差产生块131则是表示一个统称。
转子端板14相对压差产生组件13而设置于第二端面S2,且开设有多个对应内部通道121的贯孔141。
在本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21的数量是压差产生块131的两倍,且任两相邻的压差产生块131之间等间距,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21的数量也可以是压差产生块131的三倍、四倍、五倍等整数倍数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可以是1.5倍、2.5倍、3.5倍等小数倍数关系,而任两相邻的压差产生块131可不等间距。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块131会偏离于内部通道121。
当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沿一旋转方向DR旋转时,每一个压差产生块131的一增压侧会产生一高压带,每一个压差产生块131的一减压侧会产生一低压带。于此同时,转子端板14位于第二端面S2会产生一常压带NPR。其中,高压带与低压带都会对应到常压带NPR。
高压带的气压会大于常压带NPR的气压,低压带的气压会小于常压带NPR的气压。其中,常压带NPR也是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尚未旋转时的气压带。
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7,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沿旋转方向DR旋转。压差产生块131a产生一高压带HPR1a与一低压带LPR1a,压差产生块131b则产生高压带HPR1b与低压带LPR1b。
高压带会对应到内部通道121中的至少一第一通道,如高压带HPR1a会对应第一通道121a,高压带HPR1b会对应第一通道121c。低压带会对应到内部通道121中的至少一第二通道,如低压带LPR1a会对应第二通道121b、低压带LPR1b会对应第二通道121d。
因为空气会自高压往低压流动形成气流,故高压带HPR1a与HPR1b会各自产生一第一气流F1a与F1b经由第一通道121a与121c以及贯孔141流动至常压带NPR。而常压带NPR亦会产生一第二气流F2a与F2b经由贯孔141以及第二通道121b与121d流动至低压带LPR1a与LPR1b。以此可类推至所有内部通道121,在本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21可以划分成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数量会相等。亦即所有内部通道121中,有一半的内部通道12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一端部P1流至第二端部P2,另一半的内部通道12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二端部P2流至第一端部P1,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
简单来说,可以将压差产生块131视为是风扇的扇叶,故在旋转时会在内部通道121产生气流。
如图8所示,可一并参阅图3,因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中的压差产生块131的关系,所有内部通道121内的气流不再是单一方向,有可能是自第一端部P1流动至第二端部P2的第一气流(如图7中的F1a与F1b),也可能是自第二端部P2流动至第一端部P1的第二气流(如图7中的F2a与F2b),故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比较图8与图3可以清楚发现,本实施例中,风速位阶有正数也有负数,正负号代表的是气流方向,内部通道121内的气流的风速位阶的绝对值也有显著的提升,表示风速有所提升。
接着,如图6所示,可一并参阅图2,因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中的压差产生块131的关系,故达到气流双向流通的功效,进而降低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温度。比较图6与图2可以清楚发现,本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温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降低,最高温度位阶7的分布区域也有显著的变小,甚至几乎消失不见,故本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可以提升散热效果,进而降低整体温度。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当内部通道的数量是压差产生块数量的三倍、四倍、五倍等整数倍数关系时,高压带就会对应到多个第一通道,低压带也会对应到多个第二通道。当内部通道的数量是压差产生块数量是1.5倍、2.5倍、3.5倍等小数倍数关系,高压带也会对应到至少一第一通道,且低压带也会对应到至少一第二通道。而上述实施例在内部通道两端产生的压差会较第一实施例小,但仍会产生压差。有压差便会产生气流,故仍可以产生双向流通的气流,虽然气流流量与风速可能会比第一实施例来的小,但相较于现有技术,仍旧可以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请参阅图4、图7与图9,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差异在于,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不包含转子端板14,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即便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没有包含转子端板14,但常压带NPR为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尚未旋转时的气压,因此,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沿旋转方向DR旋转时,常压带NPR仍会存在于第二端部P2。
如同第一实施例,因为高压带的气压带大于常压带NPR,常压带NPR的气压大于低压带,因此,高压带会各自产生第一气流经由第一通道流动至常压带NPR。而常压带NPR亦会产生第二气流经由第二通道流动至低压带。故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在没有转子端板14的情况下,仍可以达到气流双向流通的功效,进而降低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的温度。
请参阅图4与图10,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b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b。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b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b,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b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外环132与一内环134b。内环134b与第二实施例中内连结环133的差异在于,内环134b并没有连结转轴11,而是与转轴11相间隔。因为压差产生组件13b没有连结转轴11,故压差产生组件13b一定有连结第一端面S1。连结第一端面S1的可以是压差产生块131、外环132与内环134b中的至少一者。
请参阅图4与图11,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c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c。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c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c,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c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与内连结环133。内连结环133连结压差产生块131与转轴11。压差产生组件13c与压差产生组件13的差异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c并没有包含外环132。因为压差产生组件13c有连结转轴11,故压差产生组件13c不一定要连结第一端面S1。
请参阅图4与图12,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d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d。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d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d,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d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与外环132。外环132连结压差产生块131,且压差产生块131与转轴11相间隔。压差产生组件13d与压差产生组件13的差异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d并没有包含内连结环133。因为压差产生组件13d没有连结转轴11,故压差产生组件13d一定有连结第一端面S1。连结第一端面S1的可以是压差产生块131与外环132中的至少一者。
请参阅图4与图13,图13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e。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e,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e相较于压差产生组件13,仅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因此,压差产生组件13e的压差产生块131一定要连结第一端面S1。
上述实施例,虽然压差产生组件的结构不完全相同,但是都能达到产生双向气流、提升气流风速,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此外,第三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也可以包含第一实施例中的转子端板14。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4与图15,其中,图14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以及,图15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f。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f,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压差产生组件13f设置于第一端面S1,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f、外环132与内连结环133。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块131f连结第一端面S1、外环132与内连结环133。另外,内连结环133也会连结转轴11,因此,压差产生块131f也可以设置但不连结第一端面S1。压差产生块131的平均宽度沿延伸方向D存在一趋势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趋势变化是一递增趋势变化。
需说明的是,附图标示压差产生块131f、131fa、131fb,以下说明书内容中,压差产生块131fa、131fb是在需要详细说明的时候使用;压差产生块131f则是表示一个统称。
更详细的说明,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沿旋转方向DR旋转。压差产生块131fa产生一高压带HPR1fa与低压带LPR1fa,压差产生块131fb则产生高压带HPR1fb与低压带LPR1fb。
高压带HPR1fa对应第一通道121f,高压带HPR1fb对应第一通道121h。低压带LPR1fa对应第二通道121e,低压带LPR1fb对应第二通道121g。
因为空气会自高压往低压流动形成气流,故高压带HPR1fa与HPR1fb会各自产生一第一气流F1c与F1d经由第一通道121f与121h流动至常压带NPR。而常压带NPR也会产生一第二气流F2c与F2d经由第二通道121e与121g流动至低压带LPR1fa与LPR1fb。以此可类推至所有内部通道121,在本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21可以划分成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数量会相等。亦即所有内部通道121中,有一半的内部通道12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一端部P1流至第二端部P2,另一半的内部通道12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二端部P2流至第一端部P1,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
简单来说,可以将压差产生块131f视为是风扇的扇叶,故在旋转时会在内部通道121产生气流。
比较图15与图7,因为压差产生块131f的趋势变化与压差产生块131的趋势变化相反,故造成气流方向与图7相反。但是即便气流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仍可以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的压差产生组件13f其实就是将实施例的压差产生组件13翻转而得。
请参阅图14与图16,图16是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g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g。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g与第七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g,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g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f、外环132与一内环134b。内环134b与第七实施例中内连结环133的差异在于,内环134b并没有连结转轴11,而是与转轴11相间隔。因为压差产生组件13g没有连结转轴11,故压差产生组件13g一定有连结第一端面S1。连结第一端面S1的可以是压差产生块131f、外环132与内环134b中的至少一者。
请参阅图14与图17,图17是显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h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h。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h与第七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h,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h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f与内连结环133。内连结环133连结压差产生块131f与转轴11。压差产生组件13h与压差产生组件13f的差异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h并没有包含外环132。因为压差产生组件13h有连结转轴11,故压差产生组件13h不一定要连结第一端面S1。
请参阅图14与图18,图18是显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i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i。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i与第七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i,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i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f与外环132。外环132连结压差产生块131f,且压差产生块131f与转轴11相间隔。压差产生组件13i与压差产生组件13f的差异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i并没有包含内连结环133。因为压差产生组件13i没有连结转轴11,故压差产生组件13i一定有连结第一端面S1。连结第一端面S1的可以是压差产生块131f与外环132中的至少一者。
请参阅图14与图19,图19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j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与一压差产生组件13j。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j与第七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的差异,仅在于压差产生组件13j,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差产生组件13j相较于压差产生组件13f,仅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131f。因此,压差产生组件13j的压差产生块131f一定要连结第一端面S1。
上述实施例,虽然压差产生组件的结构不完全相同,但是都能达到产生双向气流、提升气流风速,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此外,第七实施例至第十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也可以包含第一实施例中的转子端板14。
另外,本发明绘制永磁马达的转子结构示意,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为感应马达、车电马达或是其他马达的转子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利用压差产生组件的压差产生块的平均宽度的趋势变化,在内部通道产生不同流向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以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并且提升气流的风速,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
转轴;
转子本体,穿设于所述转轴,具有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自所述第一端面沿延伸方向开设多个贯穿所述转子本体而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的内部通道;以及
压差产生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并包含多个压差产生块,所述多个压差产生块对应多个内部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并且偏离于所述多个内部通道,每一所述多个压差产生块的平均宽度在所述延伸方向存在趋势变化,在所述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所述多个压差产生块的增压侧产生高压带,在每一所述多个压差产生块的减压侧产生低压带,以及在所述第二端面产生常压带;
其中,所述高压带的气压大于所述常压带的气压,所述低压带的气压小于所述常压带的气压,所述高压带对应于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一通道,所述低压带对应于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二通道,藉以产生至少一个自所述高压带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一通道流向所述常压带的第一气流,以及至少一个自所述常压带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二通道流向所述低压带的第二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趋势变化是递增趋势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趋势变化是线性递增趋势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趋势变化是递减趋势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趋势变化是线性递减趋势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外环,所述外环相对于所述转轴而连结所述多个压差产生块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内环,且所述内环相对所述外环而连结所述多个压差产生块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且与所述转轴相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内连结环,所述内连结环连结所述转轴与所述多个压差产生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还包含转子端板,所述转子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对应所述多个内部通道开设多个贯孔,且所述至少一第一气流自所述高压带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一通道与所述多个贯孔流向所述常压带,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气流自所述常压带经由所述多个贯孔与所述至少一第二通道流向所述低压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压差产生组件连结所述第一端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1779.3A CN113809854B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1779.3A CN113809854B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09854A CN113809854A (zh) | 2021-12-17 |
CN113809854B true CN113809854B (zh) | 2022-12-06 |
Family
ID=7889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41779.3A Active CN113809854B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09854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7503A (zh) * | 1998-12-16 | 2003-08-20 | 探索空气技术公司 | 用分裂气流离心涡轮机进行气体分离 |
CN102459873A (zh) * | 2009-06-03 | 2012-05-16 | 弗洛设计风力涡轮机公司 | 具有压力分布的风力涡轮机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073338A (zh) * | 2016-02-29 | 2018-12-21 | 纳提福斯有限公司 | 旋转热交换器 |
TWI677169B (zh) * | 2018-08-15 | 2019-11-11 |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部份遮擋式轉子組件 |
TWI678868B (zh) * | 2018-12-05 | 2019-12-01 |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壓差產生組件之轉子結構 |
TWI683507B (zh) * | 2018-10-03 | 2020-01-21 |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外接氣流產生元件之轉子結構 |
CN110855043A (zh) * | 2018-08-20 | 2020-02-28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部分遮挡式转子组件 |
CN111009980A (zh) * | 2018-10-08 | 2020-04-14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外接气流产生元件的转子结构 |
-
2020
- 2020-06-15 CN CN202010541779.3A patent/CN1138098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7503A (zh) * | 1998-12-16 | 2003-08-20 | 探索空气技术公司 | 用分裂气流离心涡轮机进行气体分离 |
CN102459873A (zh) * | 2009-06-03 | 2012-05-16 | 弗洛设计风力涡轮机公司 | 具有压力分布的风力涡轮机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073338A (zh) * | 2016-02-29 | 2018-12-21 | 纳提福斯有限公司 | 旋转热交换器 |
TWI677169B (zh) * | 2018-08-15 | 2019-11-11 |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部份遮擋式轉子組件 |
CN110855043A (zh) * | 2018-08-20 | 2020-02-28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部分遮挡式转子组件 |
TWI683507B (zh) * | 2018-10-03 | 2020-01-21 |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外接氣流產生元件之轉子結構 |
CN111009980A (zh) * | 2018-10-08 | 2020-04-14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外接气流产生元件的转子结构 |
TWI678868B (zh) * | 2018-12-05 | 2019-12-01 |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壓差產生組件之轉子結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09854A (zh) | 2021-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31157B2 (en) | Heat-dissipating module | |
JP5433643B2 (ja) | 電動過給装置及び多段過給システム | |
US7156611B2 (en) | Counterrotating axial blower | |
US4757221A (en) | Alternator for automobile | |
US20070160462A1 (en) | Centrifugal fan and fan frame thereof | |
JP2004003472A (ja) | ポンプ及び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 | |
ITFI20130204A1 (it) | "fan-cooled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axial thrust compensation" | |
CN110380545B (zh) | 一种转子、一种电机及一种电动车 | |
KR20200009976A (ko) | 모터 | |
KR20200018614A (ko) | 압축기 | |
CN113809854B (zh) | 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 |
KR20000047862A (ko) | 축류팬을 구비한 기체-냉각식 전기 기계 | |
US20200395811A1 (en) | Integrated traction drive system | |
TWI678868B (zh) | 具有壓差產生組件之轉子結構 | |
KR20000070159A (ko) | 고압 팬 | |
US20140079536A1 (en) | Fan module | |
CN113809855B (zh) | 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 |
CN106979178B (zh) | 具有旁通结构之风扇框体及其风扇 | |
TWI735251B (zh) | 具有單一壓差產生組件之轉子結構 | |
US8841812B2 (en) | Squirrel-cage induction motor | |
US9748819B2 (en) | Motor with oil flowing spaces | |
TWI735252B (zh) | 具有複數個壓差產生組件之轉子結構 | |
JP2015100177A (ja) | モータ | |
CN104533839A (zh) | 一种具有径向流通口的轴流式空气压缩机冷却风扇 | |
WO2015011892A1 (ja) | 冷凍機器用の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この電動送風機を搭載した冷凍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