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5831B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05831B CN113805831B CN202111078920.1A CN202111078920A CN113805831B CN 113805831 B CN113805831 B CN 113805831B CN 202111078920 A CN202111078920 A CN 202111078920A CN 113805831 B CN113805831 B CN 1138058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ddic
- timer
- image data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9—Control of the bit-mapped memory
- G09G5/393—Arrangements for upda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bit-mapped memo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方法包括:向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基于离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DDIC对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响应于n个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送显延迟操作用于延迟向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响应于完成送显延迟操作,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通过引入送显延迟机制,避免因AP输出帧率波动导致DDIC刷新频率跳变,导致画面闪烁和抖动的问题,提高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刷新频率的稳定性以及图像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能够支持高刷新频率显示的显示屏应运而生,在运行高帧率应用程序或在滑动操作过程中,通过将显示屏设置为高刷新频率模式能够提高画面的流畅度。
对于采用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DDIC)-显示面板(Panel)驱动架构的显示屏,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根据AP的输出帧率(即输出图像数据的速率)自适应调整刷新频率,实现自适应变频。
然而,由于AP的输出帧率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会导致DDIC的刷新频率波动,当刷新频率发生跳变时,比如刷新频率由45Hz跳变为72Hz时,会出现画面闪烁和抖动的问题,影响图像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数据传输方法,用于AP,所述方法包括:
向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m为正整数;
基于离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所述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所述DDIC对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响应于n个所述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所述送显延迟操作用于延迟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响应于完成所述送显延迟操作,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向显示驱动芯片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m为正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离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所述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所述DDIC对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延迟模块,用于响应于n个所述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所述送显延迟操作用于延迟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响应于完成所述送显延迟操作,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AP、显示屏和DDIC,所述AP与所述DDIC之间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相连,所述AP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至少一条指令以实现如上述图像数据传输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图像数据传输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终端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终端执行上述方面提供的图像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引入送显延迟机制,AP向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后,基于离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DDIC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并进一步基于n个历史刷新频率确定是否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从而在满足送显延迟条件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后,再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避免因AP输出帧率波动导致DDIC刷新频率跳变,进而导致画面闪烁和抖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刷新频率的稳定性,达到提升图像显示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AP-DDCI-Panel架构下图像显示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数据传输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引入送显延迟和未引入送显延迟机制时刷新频率的对比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历史刷新频率确定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历史刷新频率确定过程的实施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图7所示图像数据传输方法实施过程的实施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所示,在AP-DDIC-Panel架构下,AP侧首先通过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进行图层绘制渲染,然后通过SurfaceFlinger(图层合成者)对绘制得到的图层进行图层合成得到图像数据,进而通过MIPI将图像数据送显(写入)DDIC。DDIC将AP送显的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存器(Buffer)中,并通过扫描(读取)Buffer中的图像数据,控制Panel进行图像刷新显示(Display)。而在实现自适应变频时,DDIC会根据AP的输出帧率(即,AP在单位时间内向DDIC输送图像数据的数量,或者,AP向DDIC输送图像数据的速度),自适应地调节刷新频率。比如,当AP的输出帧率降低时,DDIC下调刷新频率,而当AP的输出帧率提高时,DDIC则上调刷新频率。
自适应变频过程中,刷新频率在短时内小范围变化不会对图像显示质量造成影响,而当刷新频率在短时内大范围变化时,则会出现闪烁抖动等问题,影响图像显示质量。
比如,在一些场景下,由于AP侧准备图像数据的速度存在波动,使得AP的输出帧率在短时内由60Hz变为45Hz,再由45Hz变为72Hz时,DDIC的刷新频率随之由60Hz变为45Hz时并不会造成画面闪烁抖动,而当DDIC的刷新频率由45Hz变为72Hz时,由于刷新频率变化幅度过大,因此会出现画面闪烁抖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AP侧引入了送显延迟机制。在该机制下,如图2所示,AP基于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最近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即显示最近n帧图像中各帧图像时DDIC的刷新频率),并基于DDIC刷新频率稳定算法对该历史刷新频率进行送显延迟条件检测,从而在满足送显延迟条件时,对下一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避免出现刷新频率大幅跳变的问题,达到稳定DDIC刷新频率的效果,进而减少因此带来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
比如,AP获取最近两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当检测到最近两帧图像显示过程,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分别为60Hz(最近第二帧图像的刷新频率)和45Hz(最近一帧图像的刷新频率)时,若AP在完成数据准备后直接向DDIC传输下一帧图像数据,DDIC的刷新频率将会变为72Hz;而引入送显延迟机制后,AP检测到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从而在经过一定时长延迟后向DDIC传输下一帧图像数据,使DDIC的刷新频率变为60Hz,从而避免DDIC的刷新频率直接由45Hz大幅跳变到72Hz。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于终端,且由终端中的AP执行上述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该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比如智能手表)、便携式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视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终端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定。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向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m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P与DDIC之间通过MIPI相连,完成图像数据准备后,AP通过MIPI向DDIC传输图像数据,由DDIC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显示屏(Panel)进行图像显示。
步骤302,基于离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DDIC对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为了避免DDIC的刷新频率发生跳变,在向DDIC传输下一帧图像数据(即第m+1帧图像数据)前,AP需要确定最近n帧图像(即第m-n至第m-1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以便后续基于n个历史刷新频率检测是否满足送显延迟条件。
一帧图像的显示过程包括DDIC进行帧扫描的过程,以及帧扫描完成后DDIC等待下一帧图像数据,且DDIC在等待下一帧图像数据的过程中会输出TE信号(指示AP传输准备好的图像数据),并在接收到下一帧图像数据时停止输出TE信号,从而基于下一帧图像数据进行帧扫描。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P可以基于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出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关于确定DDIC侧历史刷新频率的具体实施方式,后续实施例将进行详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过程中,AP实时监测每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并对离第m帧(当前显示帧)最近的n帧图像各自对应的刷新频率进行存储,即AP存储了最近n帧的历史刷新频率。在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时,AP即获取存储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当m=10,n=2时,在显示第10帧图像的过程中且在传输第11帧图像数据前,AP确定第8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第一历史刷新频率,以及第9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第二历史刷新频率。
步骤303,响应于n个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送显延迟操作用于延迟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送显延迟条件用于过滤AP侧的零散加速请求,避免DDIC直接由低刷新频率升至高刷新频率。其中,当AP侧的图像数据准备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时,AP即产生零散加速请求,且零散加速请求后AP侧准备图像数据的速度下降,无法长时间保持,该零散加速请求通常在AP侧准备图像帧数据出现延迟后出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P基于最近n帧图像的历史刷新频率判断最近n帧图像是否存在图像准备延迟的情况,若存在图像准备延迟,则确定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从而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避免在第m+1帧图像数据提前准备完成时,因AP立即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导致刷新频率跳变上升(因为前一帧送显延迟会使相邻两帧图像数据之间的下发间隔较短,进而导致刷新频率上升)。
本申请实施例中,送显延迟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降低DDIC的刷新频率,从而避免在最近n帧图像存在图像准备延迟的情况下,因AP侧图像准备速度突然提升造成DDIC刷新频率跳变上升。
可选的,当最近n帧的历史刷新频率不满足送显延迟条件时,AP则无需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按照常规送显逻辑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
步骤304,响应于完成送显延迟操作,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完成对第m+1帧图像数据的送显延迟操作后,AP根据DDIC输出的TE信号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完成第m+1帧图像数据传输后,在传输第m+2帧图像数据前,AP重新执行上述步骤302至303,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DDIC的刷新频率发生变化时,为了避免频率变化对画面显示造成影响,DDIC根据帧寄存器(DDIC中用于存储刷新频率与显示屏参数间对应关系的寄存器)中刷新频率对应的显示屏参数进行参数调整,其中,调整的显示屏参数可以包括Gamma参数和Demura参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4所示,在未引入送显延迟机制的情况下,在显示第5帧和第6帧图像的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由45Hz跳变为72Hz,在显示第13帧和第14帧图像的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由51Hz跳变为72Hz。
而引入送显延迟机制后,向DDIC发送第7帧图像数据前,AP确定第4帧和第5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分别为60Hz和45Hz,故确定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从而实行送显延迟操作,延迟向DDIC传输第7帧图像数据,使第6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降为60Hz,即在显示第5帧和第6帧图像的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由45Hz上升为60Hz,而并未直接跳升至72Hz;又如:在引入送显延迟机制后,向DDIC发送第15帧图像数据前,AP基于第12帧和第13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分别60Hz和51Hz,故确定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从而延迟向DDIC传输第15帧图像数据,使第14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降为60Hz,即在显示第13帧和第14帧图像的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由51Hz上升为60Hz,而并未直接跳升至72Hz。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引入送显延迟机制,AP向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后,基于离第m帧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DDIC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并进一步基于n个历史刷新频率确定是否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从而在满足送显延迟条件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后,再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避免因AP输出帧率波动导致DDIC刷新频率跳变,进而导致画面闪烁和抖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刷新频率的稳定性,达到提升图像显示质量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DIC基于AP传输的图像数据完成图像显示并准备好刷新下一帧图像时,会输出持续高电平的单撕裂效应(single-TE)信号,相应的,AP在检测到single-TE信号的高电平时向DDIC传输准备好的图像数据。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DDIC接收到AP发送的图像帧A对应的图像数据后,对图像帧A进行帧扫描,并在帧扫描完成时,输出持续高电平的single-TE信号。AP完成图像帧B的数据准备且检测到single-TE信号的高电平时,向DDIC传输图像帧B对应的图像数据,相应的,DDIC在对图像帧B进行帧扫描时,将single-TE信号置为低电平。完成图像帧B的帧扫描后,DDIC再次输出持续高电平的single-TE信号,并等待AP传输图像帧C的图像数据。
从上述帧扫描过程可以看出,DDIC输出的相邻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FallingTrigger)之间的间隔即为一帧图像的显示时长,因此AP可以通过检测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来确定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确定n个历史刷新频率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2A,确定离第m帧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输出的历史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确定最近n帧图像对应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时,AP获取DDIC输出的最近n+1个历史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其中,n+1个历史single-TE信号中相邻两个历史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用于确定一个历史刷新频率。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n=2时,若接收到AP传输的图像帧C的图像数据,AP则获取最近3个历史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分别为图像帧C帧扫描前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即最近第一个下降沿),图像帧B帧扫描前singel-TE信号的下降沿(即最近第二个下降沿),以及图像帧A帧扫描前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即最近第三个下降沿)。
步骤302B,基于相邻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n个历史刷新频率。
进一步的,对于确定出的n个下降沿,AP计算相邻两个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t,确定相邻下降沿之间历史图像帧的显示时长,进而确定该历史图像帧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其中,历史刷新频率(单位为Hz)=1000/时间间隔△t(单位为ms)。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第m-i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时,AP确定最近第i个下降沿与最近第i+1个下降沿之间的第i下降沿间隔(i小于n的正整数),从而基于第i下降沿间隔,确定第m-i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
当m=3,n=2,i=1时,在确定第3-1帧(第2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时,AP确定离第m帧(第3帧)最近的第1个下降沿与离第m帧(第3帧)最近的第2个下降沿之间的第1下降沿间隔,从而能够确定出第2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同理,当m=3,n=2,i=2时,在确定第3-2帧(第1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时,AP确定离第m帧(第3帧)最近的第2个下降沿与离第m帧(第3帧)最近的第3个下降沿之间的第2下降沿间隔,从而能够确定出第1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AP基于最近第一个下降沿与最近第二个下降沿之间的第一下降沿间隔,确定图像帧B(相当于上述第2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为45Hz(即在显示图像帧B的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为45Hz);基于最近第二个下降沿与最近第三个下降沿之间的第二下降沿间隔,确定图像帧A(相当于上述第1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为60Hz(即在显示图像帧A的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为60Hz)。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P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本实施例对此并不构成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下,当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的基准帧率为60FPS(Frame PerSecond,帧每秒)时,DDIC的刷新频率应该以60Hz为目标刷新频率进行稳帧设计,即目标刷新频率与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的基准帧率相匹配。其中,目标刷新频率与基准帧率相匹配是指目标刷新频率与基准帧率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比如5FPS),可选的,目标刷新频率等于基准帧率,或,目标刷新频率略大于基准帧率,或,目标刷新频率略小于基准帧率。
其中,当AP准时准备好图像数据(即按照60Hz的频率)或者延迟准备完毕(即小于60Hz)时,DDIC可以适当进行等待,保证DDIC的刷新频率在大多数场景下保持在不大于目标刷新频率的范围内(比如45Hz至60Hz)。
而当AP提前准备好图像数据时(即存在加速需求时),为了避免DDIC的刷新频率由低刷新频率直接跳变为高刷新频率(即由低于60Hz的刷新频率跳变为高于60Hz的刷新频率),在本申请中,AP进行送显延迟操作。
由于刷新频率跳变发生在历史刷新频率较低而当前刷新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P获取到n个历史刷新频率后,检测各个历史刷新频率是否小于目标刷新频率。若存在至少一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小于目标刷新频率,则确定满足送显延迟条件,进而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
若各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均大于等于目标刷新频率,则确定不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从而按照常规送显逻辑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即检测到single-TE信号高电平时,AP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
由于不同应用对应的基准帧率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应用设置不同的目标刷新频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像数据传输前,AP确定前台应用的基准帧率,从而基于基准帧率设置送显延迟条件。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当前台应用为游戏应用,且游戏应用的基准帧率为60FPS时,AP设置送显延迟条件为:最近2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中,存在历史刷新频率小于60Hz。即只要存在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小于60Hz,AP即进行送显延迟操作;若两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均不小于60Hz,AP则无需进行送显延迟操作。
关于对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的具体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AP与DDIC之间通过MIPI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当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且第m+1帧图像数据提供准备完毕时,AP可以通过阻隔MIPI实现送显延迟。下面采用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向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m为正整数。
步骤702,启动第一定时器,其中,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MIPI处于通路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向DDIC传输图像数据后,AP即启动第一定时器,并保证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MIPI处于通路状态,使AP能够在帧扫描过程中通过MIPI向DDIC传输图像数据以外的指令,其中,第一定时器可以由AP通过调用定时线程启动。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AP向DDIC传输图像帧C的图像数据后启动第一定时器。
步骤703,基于离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DDIC对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AP向DDIC传输图像帧C的图像数据后,确定显示图像帧A时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为60Hz,显示图像帧B时DDIC的历史刷新频率为45Hz。
步骤704,响应于存在至少一帧图像对应的历史刷新频率小于目标刷新频率,在达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时,启动第二定时器,并在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将MIPI设置为阻隔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定时器达到定时器时长时,AP将MIPI由通路状态设置为阻隔状态,并启动第二定时器,保证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MIPI保持阻隔状态。由于MIPI处于阻隔状态,故无法在第二定时器期间内检测到TE信号,因此AP无法在第二定时器期间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从而达到了延时送显的效果。
其中,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和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基于目标刷新频率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目标刷新频率为i,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DDIC所需的最高刷新频率为j时,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小于1/j,且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之和大于1/j且小于1/i,从而使得MIPI在下一个TE信号的上升沿之前进入阻隔状态,并使在第m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为目标刷新频率。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当前台应用运行的目标刷新频率为60Hz,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DDIC所需的最高刷新频率为72Hz时,AP设置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为13ms(小于1000÷72=13.9ms),并设置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为2ms(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与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之和为15ms,15ms小于1000÷60=16.7ms)。在第二定时器时长内,由于MIPI处于阻隔状态,因此AP无法在这期间内向DDIC传输图像帧D的图像数据。
步骤705,响应于达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将MIPI设置为通路状态,并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
可选的,达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时,AP将MIPI重新设置为通路状态,并在检测到single-TE信号的高电平时,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使第m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为目标刷新频率。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当达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后,将MIPI恢复通路状态,AP在检测到DDIC输出的single-TE信号的高电平时,向DDIC传输图像帧D的图像数据。未引入送显延迟机制的情况下,显示图像帧C的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为72Hz,而引入送显延迟机制后,显示图像帧C的过程中DDIC的刷新频率降低为60Hz,从而避免刷新频率由45Hz跳变为72Hz。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以阻隔MIPI这一延迟送显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P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延迟送显时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具体延迟送显方式构成限定。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901,用于向显示驱动芯片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m为正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902,用于基于离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所述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所述DDIC对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延迟模块903,用于响应于n个所述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所述送显延迟操作用于延迟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所述传输模块901,还用于响应于完成所述送显延迟操作,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可选的,所述AP用于在检测到单撕裂效应single-TE信号的高电平时进行图像数据传输,所述single-TE信号是由所述DDIC输出的持续高电平的TE信号;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0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离所述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所述DDIC输出的历史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相邻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n个所述历史刷新频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最近第i个下降沿与最近第i+1个下降沿之间的第i下降沿间隔,i小于n的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i下降沿间隔,确定第m-i帧图像对应的所述历史刷新频率。
可选的,所述延迟模块903,包括:
延迟单元,用于响应于存在至少一帧图像对应的所述历史刷新频率小于目标刷新频率,确定满足所述送显延迟条件,并对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所述送显延迟操作,所述目标刷新频率与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的基准帧率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AP与所述DDIC之间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装置还包括:
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第一定时器,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所述MIPI处于通路状态;
所述延迟单元,用于:
响应于达到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启动第二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将所述MIPI设置为阻隔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和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基于所述目标刷新频率设置。
可选的,所述目标刷新频率为i,所述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所述DDIC所需的最高刷新频率为j,j大于i;
所以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小于1/j;
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之和大于1/j且小于1/i。
可选的,所述传输模块901,用于:
响应于达到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将所述MIPI设置为通路状态,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前台应用的所述基准帧率;
设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帧率设置所述送显延迟条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引入送显延迟机制,AP向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后,基于离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输出的历史TE信号,确定DDIC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并进一步基于n个历史刷新频率确定是否满足送显延迟条件,从而在满足送显延迟条件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后,再向DDIC传输第m+1帧图像数据,避免因AP输出帧率波动导致DDIC刷新频率跳变,进而导致画面闪烁和抖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刷新频率的稳定性,达到提升图像显示质量的效果。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0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10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申请中的终端1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显示屏模组1030。
处理器10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该处理器101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AP。处理器10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模组10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NPU用于实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功能;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0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0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0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本申请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0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显示屏模组1030是用于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组件,通常设置在终端1000的前面板。显示屏模组1030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异型屏、双面屏或折叠屏。显示屏模组1030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模组1030包括DDIC1031和显示屏1032(面板)。其中,显示屏1032可以为OLED显示屏,其可以是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AMOLED显示屏或低温多晶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TPO)AMOLED显示屏。
DDIC1031用于驱动显示屏1032进行图像显示。此外,DDIC1031与处理器1010之间通过MIPI接口相连,用于接收处理器1010下发的图像数据以及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显示屏模组1030还具有触控功能,通过触控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显示屏模组1030上进行触控操作。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0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000中还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图像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图像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应用处理器AP,所述方法包括:
向显示驱动芯片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m为正整数;
确定离所述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所述DDIC输出的历史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所述AP用于在检测到single-TE信号的高电平时进行图像数据传输,所述single-TE信号是由所述DDIC输出的持续高电平的TE信号;
基于相邻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响应于存在至少一帧图像对应的所述历史刷新频率小于目标刷新频率,确定n个所述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所述目标刷新频率与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的基准帧率相匹配,所述送显延迟操作用于延迟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响应于完成所述送显延迟操作,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相邻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包括:
确定最近第i个下降沿与最近第i+1个下降沿之间的第i下降沿间隔,i小于n的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i下降沿间隔,确定第m-i帧图像对应的所述历史刷新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与所述DDIC之间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进行数据传输;
向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第一定时器,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所述MIPI处于通路状态;
所述对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所述送显延迟操作,包括:
响应于达到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启动第二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将所述MIPI设置为阻隔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和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基于所述目标刷新频率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刷新频率为i,所述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所述DDIC所需的最高刷新频率为j,j大于i;
所以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小于1/j;
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之和大于1/j且小于1/i。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完成所述送显延迟操作,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包括:
响应于达到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将所述MIPI设置为通路状态,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前台应用的所述基准帧率;
基于所述基准帧率设置所述送显延迟条件。
7.一种图像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向显示驱动芯片DDIC传输第m帧图像数据,m为正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离所述第m帧图像最近的n帧图像显示过程中所述DDIC输出的历史single-TE信号的下降沿,AP用于在检测到single-TE信号的高电平时进行图像数据传输,所述single-TE信号是由所述DDIC输出的持续高电平的TE信号;
基于相邻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第m-n至第m-1帧图像中各帧图像的n个历史刷新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延迟模块,用于响应于存在至少一帧图像对应的所述历史刷新频率小于目标刷新频率,确定n个所述历史刷新频率满足送显延迟条件,对第m+1帧图像数据进行送显延迟操作,所述目标刷新频率与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的基准帧率相匹配,所述送显延迟操作用于延迟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响应于完成所述送显延迟操作,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最近第i个下降沿与最近第i+1个下降沿之间的第i下降沿间隔,i小于n的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i下降沿间隔,确定第m-i帧图像对应的所述历史刷新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P与所述DDIC之间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装置还包括:
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第一定时器,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所述MIPI处于通路状态;
延迟单元,用于:
响应于达到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启动第二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将所述MIPI设置为阻隔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和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基于所述目标刷新频率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刷新频率为i,所述前台应用运行过程中所述DDIC所需的最高刷新频率为j,j大于i;
所以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小于1/j;
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之和大于1/j且小于1/i。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
响应于达到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将所述MIPI设置为通路状态,向所述DDIC传输所述第m+1帧图像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前台应用的所述基准帧率;
设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帧率设置所述送显延迟条件。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AP、显示屏和显示驱动电路芯片DDIC,所述AP与所述DDIC之间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相连,所述AP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至少一条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图像数据传输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图像数据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78920.1A CN113805831B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PCT/CN2022/114031 WO2023040593A1 (zh) | 2021-09-15 | 2022-08-22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78920.1A CN113805831B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05831A CN113805831A (zh) | 2021-12-17 |
CN113805831B true CN113805831B (zh) | 2024-01-30 |
Family
ID=78940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78920.1A Active CN113805831B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05831B (zh) |
WO (1) | WO202304059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5831B (zh) * | 2021-09-15 | 2024-01-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CN117711356B (zh) * | 2022-08-24 | 2024-08-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刷新率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80094258A (ko) * | 2007-04-19 | 2008-10-23 | 주식회사 코아로직 | 영상 찢김의 방지가 가능한 영상 출력 장치 및 방법 |
CN105185284A (zh) * | 2014-05-30 | 2015-12-23 | 辉达公司 | 可变刷新率系统中的动态帧重复 |
WO2019047956A1 (zh) * | 2017-09-08 | 2019-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图像流畅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11208960A (zh) * | 2019-12-26 | 2020-05-29 | 杭州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抽帧控制和时间同步算法的远程显示降延迟方法 |
CN111968582A (zh) * | 2020-01-14 | 2020-11-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CN112331145A (zh) * | 2020-11-17 | 2021-02-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33834B (zh) * | 2019-05-09 | 2023-08-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帧频调整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445315A (zh) * | 2019-08-28 | 2021-03-0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屏幕刷新帧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US11457173B2 (en) * | 2020-02-21 | 2022-09-27 | Mediatek Inc. | Dynamic frame rate adjustment mechanism |
CN112511716B (zh) * | 2020-11-17 | 2023-06-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ap、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CN113805831B (zh) * | 2021-09-15 | 2024-01-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2021
- 2021-09-15 CN CN202111078920.1A patent/CN113805831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8-22 WO PCT/CN2022/114031 patent/WO202304059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80094258A (ko) * | 2007-04-19 | 2008-10-23 | 주식회사 코아로직 | 영상 찢김의 방지가 가능한 영상 출력 장치 및 방법 |
CN105185284A (zh) * | 2014-05-30 | 2015-12-23 | 辉达公司 | 可变刷新率系统中的动态帧重复 |
WO2019047956A1 (zh) * | 2017-09-08 | 2019-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图像流畅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11208960A (zh) * | 2019-12-26 | 2020-05-29 | 杭州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抽帧控制和时间同步算法的远程显示降延迟方法 |
CN111968582A (zh) * | 2020-01-14 | 2020-11-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WO2021143676A1 (zh) * | 2020-01-14 | 2021-07-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CN112331145A (zh) * | 2020-11-17 | 2021-02-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基于FPGA的MIPI-DSI发送接口设计与实现;张豪;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信息科技辑(第1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05831A (zh) | 2021-12-17 |
WO2023040593A1 (zh) | 2023-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31145B (zh) |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
CN113805832B (zh)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CN111968582B (zh) |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
CN113160748B (zh) | 显示屏变频方法、显示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及应用处理器 | |
CN113608713B (zh) | 变频显示方法、ddic、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
CN113160747B (zh) | 显示屏变频方法、显示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及应用处理器 | |
CN113781949B (zh) | 图像显示方法、显示驱动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
CN113805831B (zh) |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CN112363641B (zh) | 触控扫描方法、tpic芯片、ddic芯片及模组 | |
US20140307166A1 (en) | Dynamic frame rate adjustment | |
CN112511716B (zh) |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ap、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
CN113741848B (zh) | 图像显示方法、ddic、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
CN115100993A (zh) | 显示帧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应用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 |
CN111240517A (zh) | 触摸显示屏的调节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9875517B2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8780348B (zh) | 图像传输装置、图像传输系统、和控制图像传输装置的方法 | |
JP2009198952A (ja) | 携帯端末及び画面表示方法 | |
CN116578261B (zh) |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 |
JP610234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CN114153416B (zh) | 一种显示控制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8646908A (zh) | 一种调整撕裂效应te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6343661A (zh) |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8486249A (zh) | 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220014218A (ko) | 동영상을 재생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영상을 재생하는 방법 | |
CN118502698A (zh) | 一种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显示装置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