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5712A - 触控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5712A
CN113805712A CN202010530356.1A CN202010530356A CN113805712A CN 113805712 A CN113805712 A CN 113805712A CN 202010530356 A CN202010530356 A CN 202010530356A CN 113805712 A CN113805712 A CN 113805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ing plate
bottom plate
circuit board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03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柏欣
侯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03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5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5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5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板装置,包含底板、至少一支撑板、电路板、第一延伸结构以及第二延伸结构。底板配置以固定至壳体。支撑板耦接底板,并配置以相对于底板摆动。电路板贴附至支撑板远离底板的一侧。第一延伸结构设置于底板,并朝向支撑板延伸。第二延伸结构设置支撑板,并朝向底板延伸。第一延伸结构部分地延伸至第二延伸结构靠近支撑板的一侧,或第二延伸结构部分地延伸至第一延伸结构靠近底板的一侧。

Description

触控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控板装置已广泛应用于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位助理等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触控板装置藉由感应使用者手指的移动,使指标同步进行相对应的移动,因此触控板装置可代替鼠标,作为输入及操作装置。
为了提供使用者藉由按压而产生点击指令的功能,现有触控板装置的活动原理通常是采用铰链的结构形式作动。其中,现有堆叠式触控板装置整体刚性来源主要是电路板本身,或是电路板上或下需要搭配硬度较大的材料,例如玻璃或金属。然而,在现今各类电子装置的设计皆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之下,由于电路板及其他堆叠层需薄化的缘故,触控板装置会有角落刚性不足的问题。另外,现有堆叠式触控板装置的固定侧设计好坏对于整体生产量率的影响很大。若工艺与材料的公差太大,将会造成产品稳定度不佳,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噪音。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触控板装置,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解决上述问题的触控板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板装置包含底板、至少一支撑板、电路板、第一延伸结构以及第二延伸结构。底板配置以固定至壳体。支撑板耦接底板,并配置以相对于底板摆动。电路板贴附至支撑板远离底板的一侧。第一延伸结构设置于底板,并朝向支撑板延伸。第二延伸结构设置支撑板,并朝向底板延伸。第一延伸结构部分地延伸至第二延伸结构靠近支撑板的一侧,或第二延伸结构部分地延伸至第一延伸结构靠近底板的一侧。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结构与第二延伸结构中的至少一者为弹臂结构。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支撑板包含反折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进一步包含铰链结构。铰链结构连接于底板与支撑板之间。铰链结构与反折部分别位于支撑板的相反两边缘。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进一步包含铰链结构。铰链结构包含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设置于底板,并朝向支撑板延伸。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支撑板,并朝向底板延伸。第一抵接部抵接第二抵接部靠近支撑板的一侧,且第二抵接部抵接第一抵接部靠近底板的一侧。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弹臂结构。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设置于底板。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支撑板,并与第一限位部在实质上平行于底板或支撑板的方向上排列。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前述至少一支撑板包含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耦接底板,并贴附至电路板靠近底板的一侧。第二支撑板贴附至电路板靠近底板的前述侧。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板系部分地叠合于电路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实质上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上并排。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中的一者包含反折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进一步包含铰链结构。铰链结构连接于底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铰链结构与反折部分别靠近底板的相反两边缘。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进一步包含铰链结构。铰链结构包含悬臂。悬臂连接支撑板,并包含固定部。固定部位于悬臂的末端,并与底板相固定。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铰链结构进一步包含锁固件。锁固件锁固固定部与底板。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进一步包含连杆。连杆包含分别位于连杆的相反两侧的多个第一卡合部以及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与底板衔接。第二卡合部与支撑板衔接。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底板具有多个卡合孔。第一卡合部分别与卡合孔卡合。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支撑板具有多个卡合孔。第二卡合部分别与卡合孔卡合。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支撑板进一步包含多个压抵臂。压抵臂分别压抵第二卡合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路板上设有金属圆顶。支撑板包含缓冲罩。缓冲罩远离电路板凸起,并罩住金属圆顶。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底板具有穿孔。缓冲罩位于金属圆顶与穿孔之间。
综上所述,于本发明的触控板装置中,藉由将分别设置于底板与支撑板上的延伸结构作为限高结构,即可控制底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隙,并减少零件变形所导致受力不均的问题。藉由将延伸结构设计为弹臂结构,还可减缓金属圆顶应力过大的问题,从而可改善金属圆顶区域的按压感。藉由将铰链结构分别设置于底板与支撑板上的抵接部设计为弹臂结构,即可改善底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隙问题、噪音问题与按压感问题。藉由在触控板装置的活动侧设置衔接底板与支撑板的连杆,即可改善零件变形或刚性不足的问题。藉由在支撑板上设计压抵连杆的压抵臂,即可消除连杆与支撑板之间的撞击噪音。藉由在支撑板上设计罩住金属圆顶的缓冲罩,即可减少金属圆顶的反弹声。藉由在底板上设置正对缓冲罩的穿孔,即可减少按压撞击声。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A为绘示图1中的触控板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向上分离;
图2B为绘示图2A中的触控板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3为绘示图2A中的触控板装置沿着线段3-3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绘示图2A中的触控板装置沿着线段4-4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绘示图2B中的支撑板的局部侧视图;
图6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向上分离;
图6B为绘示图6A中的触控板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7为绘示图6A中的触控板装置沿着线段7-7的局部剖视图;
图8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向上分离;
图8B为绘示图8A中的触控板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9为绘示图8A中的触控板装置沿着线段9-9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绘示图8A中的触控板装置沿着线段10-10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电子装置
110:主机
120:显示器
200,300,400:触控板装置
210,310,410:底板
211,311,411:第一延伸结构
212,312,412:第一抵接部
213a,313a,413:第一限位部
213b,313b:第三限位部
220:支撑板
221,321a,422a:第二延伸结构
222,322b,421d:反折部
223,321b,421a:第二抵接部
224a,321c,421b:第二限位部
224b,322a:第四限位部
230:电路板
240:金属圆顶
321,421:第一支撑板
321d,421c:悬臂
321d1,421c1:固定部
322,422:第二支撑板
340:锁固件
450:连杆
451:第一卡合部
452:第二卡合部
414,422b:卡合孔
415:穿孔
422c:压抵臂
422d:缓冲罩
H1,H2,H3:铰链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参照图1,其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包含主机110、显示器120以及触控板装置200。触控板装置200是设置于主机110的的输入装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触控板装置200亦可为以触控板作为输入或操作界面的电子产品(例如:个人数位助理、包含触控板的键盘…等)。换言的,本发明的触控板装置200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任何以触控板作为输入或操作界面的电子产品。以下将详细说明触控板装置200所包含的部分元件的结构、功能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连接与作动关系。
请参照图2A以及图2B。图2A为绘示图1中的触控板装置200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230向上分离。图2B为绘示图2A中的触控板装置200的立体爆炸图。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200包含底板210、支撑板220以及电路板230。底板210配置以固定至主机110的壳体。支撑板220耦接底板210,并配置以相对于底板210摆动。电路板230贴附至支撑板220远离底板210的一侧。
请参照图3,其为绘示图2A中的触控板装置200沿着线段3-3的局部剖视图。如图2A至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200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组由一个第一延伸结构211以及一个第二延伸结构221所构成的组合。第一延伸结构211设置于底板210,并朝向支撑板220延伸。第二延伸结构221设置支撑板220,并朝向底板210延伸。第一延伸结构211部分地延伸至第二延伸结构221靠近支撑板220的一侧,或第二延伸结构221部分地延伸至第一延伸结构211靠近底板210的一侧。举例来说,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延伸结构211呈L形,其一端连接底板210,其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延伸结构221靠近支撑板220的一侧。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延伸结构221呈L形,其一端连接支撑板220,其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延伸结构211靠近底板210的一侧。然而,于实际应用中,第一延伸结构211与第二延伸结构221中的至少一者亦可改为其他形状,例如C形、S形、Z形…等。
藉由前述结构配置,第一延伸结构211与第二延伸结构221可作为底板210与支撑板220之间的限高结构,因此可以控制底板210与支撑板220之间的间隙,这攸关于触控板装置200的按压感好坏。另外,藉由调整两组第一延伸结构211与第二延伸结构221的组合的相对位置,还可减少零件(例如,电路板230)变形所导致受力不均的问题。
如图2A所示,电路板230的底面上设有金属圆顶240(图中以虚线表示)。当使用者朝向底板210按压电路板230时,金属圆顶240会受底板210挤压而变形,并使得电路板230上的电路开关(图未示)被触发,从而对应地产生按压信号。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结构211与第二延伸结构221中的至少一者为弹臂结构。藉此,当电路板230被朝向底板210按压时,第一延伸结构211与第二延伸结构221所提供的弹力可减缓金属圆顶240应力过大的问题,从而可改善金属圆顶240区域的按压感。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210为金属板,且第一延伸结构211与底板210可构成一体成形的单体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第一延伸结构211可为底板210经由冲压工艺所制作出的结构。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20与第二延伸结构221可由不同材料制成,且第二延伸结构221可嵌在支撑板220上的镂空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支撑板220的材料可包含塑料,而第二延伸结构221的材料可包含金属。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30的上方可额外贴附聚酯树脂(mylar)以供使用者的手指触控,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4为绘示图2A中的触控板装置200沿着线段4-4的局部剖视图。如图2A、图2B与图4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200进一步包含铰链结构H1。铰链结构H1连接于底板210与支撑板220之间。具体来说,铰链结构H1包含多组第一抵接部212以及第二抵接部223所构成的组合。第一抵接部212设置于底板210,并朝向支撑板220延伸。第二抵接部223设置于支撑板220,并朝向底板210延伸。第一抵接部212抵接第二抵接部223靠近支撑板220的一侧,且第二抵接部223抵接第一抵接部212靠近底板210的一侧。举例来说,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如第4图所示,第一抵接部212呈L形,其一端连接底板210,其另一端抵接第二抵接部223靠近支撑板220的一侧。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如第4图所示,第二抵接部223呈L形,其一端连接支撑板220,其另一端抵接第一抵接部212靠近底板210的一侧。然而,于实际应用中,第一抵接部212与第二抵接部223中的至少一者亦可改为其他形状,例如C形、S形、Z形…等。多组第一抵接部212与第二抵接部223的组合靠近触控板装置200的一侧,且实质上沿着此侧排列。触控板装置200设置有铰链结构H1的此侧可视为固定侧,而触控板装置200的另一相反侧可视为活动侧。藉此,电路板230即可以设置于固定侧的铰链结构H1作为支点相对于底板210摆动。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212与第二抵接部223中的至少一者为弹臂结构。藉此,即可改善底板210与支撑板220之间的间隙问题、噪音问题与按压感问题。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210为金属板,且第一抵接部212与底板210可构成一体成形的单体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20的材料包含塑料,且第二抵接部223与支撑板220可构成一体成形的单体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支撑板220与第二抵接部223可经由射出成型工艺而制作出。
如图2A与图2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200进一步包含多组第一限位部213a以及第二限位部224a所构成的组合。第一限位部213a与第二限位部224a的组合和第一抵接部212与第二抵接部223的组合实质上沿着触控板装置200的固定侧线性排列。第一限位部213a设置于底板210。第二限位部224a设置于支撑板220,且第二限位部224a与第一限位部213a在实质上平行于底板210或支撑板220的一水平方向上侧向排列。藉此,第一限位部213a与第二限位部224a的组合即可在触控板装置200的固定侧使支撑板220及其上的电路板23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底板210定位。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210为金属板,且第一限位部213a与底板210可构成一体成形的单体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20的材料包含塑料,且第二限位部224a与支撑板220可构成一体成形的单体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第一限位部213a为朝向支撑板220凸出的凸起片,而第二限位部224a为配置以供凸起片插入的孔洞,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A与图2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200进一步包含多组第三限位部213b以及第四限位部224b所构成的组合。第三限位部213b与第四限位部224b的组合比铰链结构H1靠近触控板装置200的活动侧。第三限位部213b设置于底板210。第四限位部224b设置于支撑板220,并与第三限位部213b在实质上平行于底板210或支撑板220的方向上排列。藉此,第三限位部213b与第四限位部224b的组合即可在触控板装置200的活动侧使支撑板220及其上的电路板23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底板210定位。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210为金属板,且第三限位部213b与底板210可构成一体成形的单体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20的材料包含塑料,且第四限位部224b与支撑板220可构成一体成形的单体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第三限位部213b为朝向支撑板220凸出的凸起片,而第四限位部224b为朝向底板210凸出的凸起片,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5,其为绘示图2B中的支撑板220的局部侧视图。如图2B与图5所示,支撑板220包含反折部222。铰链结构H1与反折部222分别位于支撑板220的相反两边缘。亦即,反折部222位于触控板装置200的活动侧。藉此,通过反折后厚度加倍,以及多了折弯处垂直结构强度,让反折部222可补强支撑板220整体刚性,从而有效解决触控板装置200角落刚性不足的问题。
请参照图6A、图6B以及图7。图6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300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230向上分离。图6B为绘示图6A中的触控板装置300的立体爆炸图。图7为绘示图6A中的触控板装置300沿着线段7-7的局部剖视图。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300包含底板310、第一支撑板321、第二支撑板322、电路板230以及金属圆顶240。底板310上设有第一延伸结构311。第一支撑板321上设有第二延伸结构321a。第一支撑板321经由铰链结构H2耦接底板310,并贴附至电路板230靠近底板310的底侧。第二支撑板322贴附至电路板230靠近底板310的底侧。第一支撑板321比第二支撑板322靠近触控板装置300的固定侧,亦即第二支撑板322比第一支撑板321靠近触控板装置300的活动侧。铰链结构H2在底板310设有多个第一抵接部312与多个第一限位部313a,并在第一支撑板321上设有多个第二抵接部321b与多个第二限位部321c。触控板装置300进一步包含设置于底板310上的多组第三限位部313b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2上的多个第四限位部322a。第四限位部322a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2,并与第三限位部313b在实质上平行于底板310或第二支撑板322的方向上排列。藉此,第三限位部313b与第四限位部322a的组合即可在触控板装置300的活动侧使第二支撑板322及其上的电路板23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底板310定位。第二支撑板322包含反折部322b。铰链结构H2与反折部322b分别靠近底板310的相反两边缘。本段落中与第2A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名称的元件虽然在图6A至图7中可能在形状与位置上有些微差异,但这些元件所能提供的功能实质上相同或相似,因此可参照相关前文,在此恕不赘述。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一差异处,在于本实施方式包含第一支撑板321与第二支撑板322。具体来说,第二支撑板322部分地叠合于电路板230与第一支撑板321之间。藉此,本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300可以进一步在第一支撑板321与第二支撑板322之间的重叠处获得更好的刚性。
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差异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H2进一步包含悬臂321d以及锁固件340。悬臂321d连接第一支撑板321,并包含固定部321d1。固定部321d1位于悬臂321d的末端,并经由锁固件340而与底板310相互锁固。藉此,可进一步增加铰链结构H2衔接于第一支撑板321与底板310之间的稳固性。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321与第二支撑板322可利用背胶、液态胶或雷射点焊而相互固定,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8A与图8B。图8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400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230向上分离。图8B为绘示图8A中的触控板装置400的立体爆炸图。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400包含底板410、第一支撑板421、第二支撑板422、电路板230以及金属圆顶240。底板410上设有第一延伸结构411。第二支撑板422上设有第二延伸结构422a。第一支撑板421经由铰链结构H3耦接底板410,并贴附至电路板230靠近底板410的底侧。第二支撑板422贴附至电路板230靠近底板410的底侧。第一支撑板421比第二支撑板422靠近触控板装置400的固定侧,亦即第二支撑板422比第一支撑板421靠近触控板装置400的活动侧。铰链结构H3在底板410设有多个第一抵接部412与多个第一限位部413,并在第一支撑板421上设有多个第二抵接部421a、多个第二限位部421b以及包含固定部421c1的悬臂421c。第一支撑板421包含反折部421d。铰链结构H3与反折部421d分别靠近底板410的相反两边缘。本段落中与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名称的元件虽然在图8A与图8B中可能在形状与位置上有些微差异,但这些元件所能提供的功能实质上相同或相似,因此可参照相关前文,在此恕不赘述。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处。
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421与第二支撑板422在实质上平行于电路板230的方向上并排而未叠合。第一支撑板421与第二支撑板422可以采用不同材料。举例来说,第一支撑板421的材料包含塑料,而第二支撑板422的材料包含金属,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藉此,本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400可以在第一支撑板421与第二支撑板422的区域分别获得所预期的刚性。
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装置400进一步包含连杆450。连杆450包含分别位于连杆450的相反两侧的多个第一卡合部451以及多个第二卡合部452。第一卡合部451与底板410衔接。第二卡合部452与第二支撑板422衔接。连杆450在触控板装置400的活动侧衔接于底板410与第二支撑板422之间。藉由在触控板装置400的活动侧设置衔接底板410与第二支撑板422的连杆450,即可改善零件变形或刚性不足的问题。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杆450为平板式压件,且相反两侧的第一卡合部451与第二卡合部452排列呈例如锯齿状,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9,其为绘示图8A中的触控板装置400沿着线段9-9的局部剖视图。于本实施方式中,底板410具有多个卡合孔414。第一卡合部451分别与卡合孔414卡合。第二支撑板422具有多个卡合孔422b。第二卡合部452分别与卡合孔422b卡合。藉此,在电路板230被朝向底板410按压时,连杆450可经由第二支撑板422辅助支撑电路板230,从而改善零件变形或刚性不足的问题。
此外,如图8B所示,第二支撑板422进一步包含多个压抵臂422c。压抵臂422c分别压抵第二卡合部452。藉此,即可消除连杆450与第二支撑板422之间的撞击噪音。
请参照图10,其为绘示图8A中的触控板装置400沿着线段10-10的局部剖视图。如图8A与图10所示,第二支撑板422包含缓冲罩422d。缓冲罩422d远离电路板230凸起,并罩住金属圆顶240。藉此,在电路板230被朝向底板410按压时,缓冲罩422d可减少金属圆顶240的反弹声。
于实际应用中,缓冲罩422d可为由第二支撑板422经由冲压工艺制作出多个镂空部所形成的易变形区域。举例来说,缓冲罩422d可包含多个环状且相连的同心圆肋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底板410具有穿孔415。第二支撑板422的缓冲罩422d位于金属圆顶与穿孔415之间。藉此,穿孔415可起到减少按压撞击声的效果。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于本发明的触控板装置中,藉由将分别设置于底板与支撑板上的延伸结构作为限高结构,即可控制底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隙,并减少零件变形所导致受力不均的问题。藉由将延伸结构设计为弹臂结构,还可减缓金属圆顶应力过大的问题,从而可改善金属圆顶区域的按压感。藉由将铰链结构分别设置于底板与支撑板上的抵接部设计为弹臂结构,即可改善底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隙问题、噪音问题与按压感问题。藉由在触控板装置的活动侧设置衔接底板与支撑板的连杆,即可改善零件变形或刚性不足的问题。藉由在支撑板上设计压抵连杆的压抵臂,即可消除连杆与支撑板之间的撞击噪音。藉由在支撑板上设计罩住金属圆顶的缓冲罩,即可减少金属圆顶的反弹声。藉由在底板上设置正对缓冲罩的穿孔,即可减少按压撞击声。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板,配置以固定至一壳体;
至少一支撑板,耦接该底板,并配置以相对于该底板摆动;
一电路板,贴附至该支撑板远离该底板的一侧;
一第一延伸结构,设置于该底板,并朝向该支撑板延伸;以及
一第二延伸结构,设置该支撑板,并朝向该底板延伸,
其中该第一延伸结构部分地延伸至该第二延伸结构靠近该支撑板的一侧,或该第二延伸结构部分地延伸至该第一延伸结构靠近该底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结构与该第二延伸结构中的至少一者为弹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包含一反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铰链结构,连接于该底板与该支撑板之间,且该铰链结构与该反折部分别位于该支撑板的相反两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铰链结构,该铰链结构包含:
一第一抵接部,设置于该底板,并朝向该支撑板延伸;以及
一第二抵接部,设置于该支撑板,并朝向该底板延伸,
其中该第一抵接部抵接该第二抵接部靠近该支撑板的一侧,且该第二抵接部抵接该第一抵接部靠近该底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弹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底板;以及
一第二限位部,设置于该支撑板,并与该第一限位部在平行于该底板或该支撑板的一方向上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支撑板包含:
一第一支撑板,耦接该底板,并贴附至该电路板靠近该底板的一侧;以及
一第二支撑板,贴附至该电路板靠近该底板的该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板系部分地叠合于该电路板与该第一支撑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板与该第二支撑板在平行于该电路板的一方向上并排。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板与该第二支撑板中的一者包含一反折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铰链结构,连接于该底板与该第一支撑板之间,且该铰链结构与该反折部分别靠近该底板的相反两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铰链结构,该铰链结构包含:
一悬臂,连接该支撑板,并包含一固定部,其中该固定部位于该悬臂的末端,并与该底板相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结构进一步包含:
一锁固件,锁固该固定部与该底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连杆,包含分别位于该连杆的相反两侧的多个第一卡合部以及多个第二卡合部,该些第一卡合部与该底板衔接,且该些第二卡合部与该支撑板衔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多个卡合孔,且该些第一卡合部分别与该些卡合孔卡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具有多个卡合孔,且该些第二卡合部分别与该些卡合孔卡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进一步包含多个压抵臂,分别压抵该些第二卡合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上设有一金属圆顶,该支撑板包含一缓冲罩,该缓冲罩远离该电路板凸起,并罩住该金属圆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一穿孔,其中该缓冲罩位于该金属圆顶与该穿孔之间。
CN202010530356.1A 2020-06-11 2020-06-11 触控板装置 Pending CN113805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0356.1A CN113805712A (zh) 2020-06-11 2020-06-11 触控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0356.1A CN113805712A (zh) 2020-06-11 2020-06-11 触控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5712A true CN113805712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891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0356.1A Pending CN113805712A (zh) 2020-06-11 2020-06-11 触控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571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015A (zh) * 2010-09-30 2012-05-0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20130207928A1 (en) * 2012-02-10 2013-08-15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US20150188539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Sony Corporatio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TWI666572B (zh) * 2018-07-19 2019-07-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裝置
CN110389670A (zh) * 2018-04-23 2019-10-29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装置
CN110442249A (zh) * 2018-05-04 2019-11-12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结构
CN110750166A (zh) * 2018-07-24 2020-02-04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装置
US20200133334A1 (en) * 2018-10-25 2020-04-30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Touchpad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015A (zh) * 2010-09-30 2012-05-0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20130207928A1 (en) * 2012-02-10 2013-08-15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US20150188539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Sony Corporatio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CN110389670A (zh) * 2018-04-23 2019-10-29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装置
CN110442249A (zh) * 2018-05-04 2019-11-12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结构
TWI666572B (zh) * 2018-07-19 2019-07-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裝置
CN110750166A (zh) * 2018-07-24 2020-02-04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装置
US20200133334A1 (en) * 2018-10-25 2020-04-30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Touchpad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2562B2 (en) Touchpad device
CN110471561B (zh) 触控装置
CN111104002B (zh) 触摸板装置
TWI788708B (zh) 觸控板模組
TWI784822B (zh)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TWI738368B (zh) 觸控板裝置
TWI775432B (zh) 觸控板裝置
CN113805712A (zh) 触控板装置
US10990140B2 (en) Touchpad device
CN110442249B (zh) 触摸板结构
TWI773237B (zh) 觸控板裝置
CN114077317B (zh) 触控板模块及模块其电子计算机
TWI698894B (zh) 鍵盤裝置
CN111694454B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TWI696104B (zh)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CN110750166B (zh) 触摸板装置
TWI830136B (zh) 觸控板裝置
CN116225249A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111142611A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115344082A (zh) 触控板装置
TW202409813A (zh) 觸控板裝置
CN115079841A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115497760A (zh) 按键装置
CN116610227A (zh) 触控板装置
TWM637428U (zh) 觸控板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