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5249A -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5249A
CN116225249A CN202111467304.5A CN202111467304A CN116225249A CN 116225249 A CN116225249 A CN 116225249A CN 202111467304 A CN202111467304 A CN 202111467304A CN 116225249 A CN116225249 A CN 116225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side edge
touch pad
stop
edg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73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73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52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5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5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触控板模块包括触压板、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二弹性元件。第一基板配置于触压板的下方,并包括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第二基板配置于触压板与第一基板之间,并包括第三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第三止挡部卡合于第一止挡部,第四止挡部卡合于第二止挡部。这些弹性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根据外力的触压,触压板以第二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并同时带动第二基板摆动,使得第二基板抵压其中的一弹性元件,且第三止挡部脱离卡合于第一止挡部。

Description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入装置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性,因此如何让电子设备的操作更人性化是重要的课题。举例来说,日常生活常见的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卫星导航装置等,由于多个所述电子设备的储存容量以及处理器运算效能大幅提升,使得其所具有的功能日益变得强大且复杂。为了能有效率地操作这些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制造商使用了触控板作为输入装置以操控多个所述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其为公知笔记本电脑与其触控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触控板模块1设置于笔记本电脑2的外壳21中,并至少部分显露于外以供使用者接触而对笔记本电脑2进行操作,例如,使用者可通过手指接触触控板模块1且于触控板模块1上滑动以移动屏幕22上的光标23,亦可通过按压触控板模块1而使笔记本电脑2执行特定功能,因使触控板模块1可替代鼠标的功用,令使用者不需因额外携带或装设鼠标而带来不便。
请同步参阅图2~图3,图2为图1所示触控板模块于未被触压时的概念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触控板模块于被按压后的概念示意图。笔记本电脑2的外壳21具有向内凹陷的框架24,触控板模块1配置于框架24内,触控板模块1包括配置于框架24相对两侧的支撑结构11与触发部12以及触压板13,而触控板模块1的触压板13连接于支撑结构11,使得触控板模块1的触压板13能以支撑结构11为支点而相对于触发部12摆动。此外,触控板模块1包括开关14,开关14位于触压板13的下方并相对应于触发部12。
再者,当使用者触压触压板13时,触压板13以支撑结构11为支点而相对于触发部12向下摆动,直至触控板模块1的开关14抵顶位于框架24上的触发部12,如此一来,开关14被触发而输出开关信号予笔记本电脑2,由此令笔记本电脑2执行相对应的功能。而当使用者不再触压触压板13时,触压板13会根据支撑结构11的弹性力而相对于触发部12向上摆动,使得触压板13恢复原位。
然而,触控板模块1的主要按压功能会与触压板13的表面材质(如玻璃)以及印刷电路板的综合刚性有关,但随着笔记本电脑2越来越轻薄的趋势下,触压板13的表面材质会使用薄型的材料来取代玻璃,而印刷电路板的厚度也会相对选用较为薄型的印刷电路板,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目前触控板模块1的架构来说,也就是支撑结构11主要是以铁件或塑胶结构(例如是海绵)来连接上下部件,并通过铁件或塑胶结构的形变使得触压板13可以上下摆动的架构,倘若触压板13使用薄型材料来完成,势必会造成触压板13的整体刚性不足而影响按压功能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改善,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其结构设计具有较佳的结构平整度以及结构刚性,并可进一步提供均匀的按压力量与按压行程。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应用于电子计算机,触控板模块配置于电子计算机的框架内,触控板模块包括触压板、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触压板包括开关。第一基板配置于触压板的下方,第一基板包括触发部以及位于触发部两侧的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触发部对应开关。第二基板配置于触压板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二基板包括第三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第三止挡部卡合于第一止挡部,第四止挡部卡合于第二止挡部。第一弹性元件配置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二弹性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位于第一弹性元件的一侧。触压板的第一区域根据外力的触压,使得触压板以第二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之间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而使开关接触触发部,并同时带动第二基板朝靠近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在第二基板摆动的过程中,第二基板抵压第一弹性元件而使第一弹性元件产生形变,且第三止挡部脱离卡合于第一止挡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压板的第二区域根据外力的触压,使得触压板以第一止挡部与第三止挡部之间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而使开关接触触发部,并同时带动第二基板朝靠近第一基板的方摆动,在第二基板摆动的过程中,第二基板抵压第二弹性元件而使第二弹性元件产生形变,且第四止挡部脱离卡合于第二止挡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板还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缘区域与第二侧缘区域,第二基板还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三侧缘区域与第四侧缘区域,第一侧缘区域对应于第三侧缘区域,第二侧缘区域对应于第四侧缘区域,触发部、第一止挡部以及第二止挡部位于第一侧缘区域内,第三止挡部以及第四止挡部位于第三侧缘区域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第二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侧缘区域内,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二基板的第四侧缘区域内,且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合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板还包括朝远离第二基板的方向凹陷的凹槽部,第二基板还包括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挡墙,凹槽部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一侧缘区域内,挡墙位于第二基板的第三侧缘区域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分别连接于挡墙,且挡墙朝靠近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延伸,第三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分别朝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不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一侧缘区域与第二基板的第二侧缘区域之间,且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分别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倾斜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基板的凹槽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二基板并位于挡墙的一侧。倾斜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于第二连接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板模块还包括第三基板,第三基板配置于触压板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一基板还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缘区域与第二侧缘区域,触发部、第一止挡部以及第二止挡部位于第一侧缘区域内,第二基板对应于第一侧缘区域配置,第三基板对应于第二侧缘区域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第三基板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侧缘区域内,且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合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压板包括电路板与上盖板,上盖板配置于电路板的上方,且开关配置于电路板。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电子计算机,包括外壳、处理器以及触控板模块。外壳具有向内凹陷的框架。处理器配置于外壳内。触控板模块配置于框架内并与处理器电性相连,触控板模块包括触压板、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触压板包括开关。第一基板配置于触压板的下方,第一基板包括触发部以及位于触发部两侧的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触发部对应开关。第二基板配置于触压板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二基板包括第三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第三止挡部卡合于第一止挡部,第四止挡部卡合于第二止挡部。第一弹性元件配置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二弹性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位于第一弹性元件的一侧。触压板的第一区域根据外力的触压,使得触压板以第一止挡部与第三止挡部之间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而使开关接触触发部,并同时带动第二基板朝靠近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在第二基板摆动的过程中,第二基板抵压第一弹性元件而使第一弹性元件产生形变,且第四止挡部脱离卡合于第二止挡部。
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其利用止挡部与弹性元件的搭配,使得触压板下方侧的高度左右维持一致,进而使触控板模块具有较佳的结构平整度并可提供均匀的按压力量与按压行程。此外,在第一基板上具有凹槽部以及在第二基板上具有挡墙的设计,使得触控板模块的整体结构刚性大幅提升,借以根据薄型化的需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笔记本电脑与其触控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板模块于未被触压时的概念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触控板模块于被按压后的概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计算机及其触控板模块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触控板模块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触控板模块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触控板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8为沿着图5所示的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沿着图5所示的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沿着图5所示的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按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按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触控板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3、3a:触控板模块
2:笔记本电脑
4:电子计算机
11:支撑结构
12:触发部
13:触压板
14:开关
21、41:外壳
22、42:屏幕
23、43:光标
24、44:框架
45:处理器
30:触压板
31:第一基板
32:第二基板
33:第一弹性元件
34:第二弹性元件
35:第三基板
300:开关
301:上盖板
302:电路板
310:触发部
311:第一止挡部
312:第二止挡部
313:第一卡合部
314:凹槽部
321:第三止挡部
322:第四止挡部
323、323a:第二卡合部
324:挡墙
C1:第一连接部
C2:第二连接部
C3:倾斜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间距
S1:第一侧缘区域
S2:第二侧缘区域
S3:第三侧缘区域
S4:第四侧缘区域
R1:第一区域
R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计算机及其触控板模块的外观结构示意图。电子计算机4例如是笔记本电脑,但不以此为限,并包括外壳41、屏幕42、处理器45以及触控板模块3,且处理器45设置于外壳41内并用以处理电子计算机4的电子信号,而外壳41具有向内凹陷的框架44(如图11、12所示),其中,触控板模块3可被配置于框架44中而与处理器45电性相连,且至少部分的触控板模块3显露于外以供使用者接触而对电子计算机4进行操作,例如,使用者可通过将手指接触触控板模块3且于触控板模块3上滑动以移动屏幕42上的光标43,亦可通过按压触控板模块3而使电子计算机4执行特定功能。
以下再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3的其它详细构造做更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5至图10,图5为图4所示的触控板模块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触控板模块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触控板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8为沿着图5所示的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沿着图5所示的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沿着图5所示的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5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3包括触压板30、第一基板31、第二基板32、第一弹性元件33以及第二弹性元件34。触压板30包括开关300。第一基板31配置于触压板30的下方,且第一基板31包括触发部310以及位于触发部两侧的第一止挡部311与第二止挡部312,第一基板31触发部310对应于触压板30的开关300。第二基板32配置于触压板30与第一基板31之间,且第二基板32包括第三止挡部321与第四止挡部322。当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2组设于彼此时,第一基板31的第一止挡部311卡合于第二基板32的第三止挡部321,而第一基板31的第二止挡部312卡合于第二基板32的第四止挡部322。第一弹性元件33配置于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2之间。第二弹性元件34配置于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2之间并位于第一弹性元件33的一侧。
如图5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触压板30包括上盖板301与电路板302。上盖板301配置于电路板302的上方,且上盖板301与电路板302通过粘着层(未示出)胶合于彼此。开关300配置于电路板301朝向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2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301的材质例如是聚酯薄膜(mylar),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上盖板301的材质可依照实际情况的需求而置换成所需的材质,开关300例如是金属穹丘弹性体(metal dome),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2的材质例如是金属材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基板31还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缘区域S1与第二侧缘区域S2,而第二基板32还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三侧缘区域S3与第四侧缘区域S4。第一基板31的第一侧缘区域S1与第二基板32的第三侧缘区域S3彼此相对应,第一基板31的第二侧缘区域S2与第二基板32的第四侧缘区域S4彼此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1的触发部310、第一止挡部311以及第二止挡部312皆位于第一侧缘区域S1内,而第二基板32的第三止挡部321与第四止挡部322皆位于第三侧缘区域S3内。
如图6、图7与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基板3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313,而第二基板3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3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313的数量例如是三个,而第二卡合部323的数量例如是三个,但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定第一卡合部313以及第二卡合部323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卡合部313位于第一基板31的第二侧缘区域S2内,而这些第二卡合部323位于第二基板32的第四侧缘区域S4内,且这些第一卡合部313与这些第二卡合部323彼此两两相对。当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2组设于彼此时,这些第一卡合部313分别卡合于对应的第二卡合部323。
如图5、图6、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基板31还包括朝远离第二基板32的方向凹陷的凹槽部314,而第二基板32还包括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方向延伸的挡墙324。在本实施例中,凹槽部314位于第一基板31的第一侧缘区域S1内,挡墙324位于第二基板32的第三侧缘区域S3内,也就是说,第一基板31的凹槽部314与第二基板32的挡墙324设置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上。需特别说明的是,凹槽部314是通过将第一基板31进行弯折后所形成,而挡墙324亦是通过将第二基板32进行弯折后所形成,凹槽部314以及挡墙324的目的在于增加第一基板31以及第二基板32的结构强度,进而使触控板模块3的整体结构强度大幅提升。
如图6、图7与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32的第三止挡部321与第四止挡部322分别连接于挡墙324的一端,且挡墙324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三止挡部321与第四止挡部322分别朝第二方向D1延伸,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彼此不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1例如是彼此垂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6、图7与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元件33与第二弹性元件34位于第一基板31的第一侧缘区域S1与第二基板32的第二侧缘区域S2之间,具体而言,第一弹性元件33位于第一止挡部311与第三止挡部321的卡合处的一侧,第二弹性元件34位于第二止挡部312与第四止挡部322的卡合处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止挡部311、第二止挡部312、第三止挡部321与第四止挡部322位于第一弹性元件33与第二弹性元件34之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33与第二弹性元件34也可以配置于第一止挡部311、第二止挡部312、第三止挡部321与第四止挡部3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33与第二弹性元件34分别包括第一连接部C1、第二连接部C2以及倾斜部C3。第一连接部C1连接于第一基板31的凹槽部314,第二连接部C2连接于第二基板32并位于挡墙324的一侧。倾斜部C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C1与第二连接部C2之间。
以下再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3的作动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1与图12,图11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按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按压后的结构示意图。需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楚表达出触控板模块按压前与按压后的各元件的作动关系,图11与图12中所示出的第一弹性元件33与第二弹性元件34是位于第一止挡部311、第二止挡部312、第三止挡部321与第四止挡部322之间。
如图11与图12所示,当触压板30的第一区域R1根据外力的触压时,使得触压板30以第二止挡部312与第四止挡部322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方向摆动而使开关300接触于触发部310(如图6所示),此时,触压板30会同时带动第二基板32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方向摆动,并在第二基板32摆动的过程中,第二基板32抵压第一弹性元件33而使第一弹性元件33产生形变(如图6、图7、图10所示的倾斜部C3产生形变),于此同时,第二基板32的第三止挡部321脱离卡合于第一基板31的第一止挡部311。
同理,当触压板30的第二区域R2根据外力的触压时,使得触压板30以第一止挡部311与第三止挡部321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方向摆动而使开关300接触于触发部310(如图6所示),此时,触压板30会同时带动第二基板32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方向摆动,并在第二基板32摆动的过程中,第二基板32抵压第二弹性元件34而使第二弹性元件34产生形变(如图6、图7、图10所示的倾斜部C3产生形变),于此同时,第二基板32的第四止挡部322脱离卡合于第一基板31的第二止挡部312。
值得一提的是,当触压板30的第一区域R1或第二区域R2根据外力的触压而使触压板30带动第二基板32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方向摆动时,位于第二侧缘区域S2的这些第一卡合部313以及位于第四侧缘区域S4内的这些第二卡合部323之间的卡合处会产生类似转轴的功效,详细来说,当触压板30的第一区域R1根据外力触压时,触压板30除了以第二止挡部312与第四止挡部322的卡合处为支点外,亦同时以这些第一卡合部313与这些第二卡合部323之间的卡合处为支点而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方向摆动。同理,当触压板30的第二区域R2根据外力触压时,触压板30除了以第一止挡部311与第三止挡部321的卡合处为支点外,亦同时以这些第一卡合部313与这些第二卡合部323之间的卡合处为支点而朝靠近第一基板31的方向摆动。
请参阅图13与图14,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触控板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如图13与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3a与图5至图10所示的触控板模块3类似,差异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3a还包括第三基板3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32与第三基板35皆配置于触压板30与第一基板31之间,且第二基板32对应于第一基板31的第一侧缘区域S1配置,第三基板35对应于第一基板31的第二侧缘区域S2配置,也就是说,第三基板35与第二基板32之间具有间距G。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三基板35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323a,第三基板35以第二卡合部323a卡合于位于第一基板31的第二侧缘区域S2的第一卡合部313。关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3a的其它元件、元件与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作动方式与图5至图12所示的触控板模块3相同,故不赘述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其利用止挡部与弹性元件的搭配,使得触压板下方侧的高度左右维持一致,进而使触控板模块具有较佳的结构平整度并可提供均匀的按压力量与按压行程。此外,在第一基板上具有凹槽部以及在第二基板上具有挡墙的设计,使得触控板模块的整体结构刚性大幅提升,借以根据薄型化的需求。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11)

1.一种触控板模块,应用于一电子计算机,该触控板模块配置于该电子计算机的一框架内,该触控板模块包括:
一触压板,包括一开关;
一第一基板,配置于该触压板的下方,该第一基板包括一触发部以及位于该触发部两侧的一第一止挡部与一第二止挡部,该触发部对应该开关;
一第二基板,配置于该触压板与该第一基板之间,该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三止挡部与一第四止挡部,该第三止挡部卡合于该第一止挡部,该第四止挡部卡合于该第二止挡部;
一第一弹性元件,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一第二弹性元件,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并位于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侧;
其中,该触压板的一第一区域根据外力的触压,使得该触压板以该第二止挡部与该第四止挡部之间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而使该开关接触该触发部,并同时带动该第二基板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在该第二基板摆动的过程中,该第二基板抵压该第一弹性元件而使该第一弹性元件产生形变,且该第三止挡部脱离卡合于该第一止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触压板的一第二区域根据外力的触压,使得该触压板以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三止挡部之间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而使该开关接触该触发部,并同时带动该第二基板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方摆动,在该第二基板摆动的过程中,该第二基板抵压该第二弹性元件而使该第二弹性元件产生形变,且该第四止挡部脱离卡合于该第二止挡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第一基板还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缘区域与一第二侧缘区域,该第二基板还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三侧缘区域与一第四侧缘区域,该第一侧缘区域对应于该第三侧缘区域,该第二侧缘区域对应于该第四侧缘区域,该触发部、该第一止挡部以及该第二止挡部位于该第一侧缘区域内,该第三止挡部以及该第四止挡部位于该第三侧缘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第一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二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该至少一第一卡合部位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侧缘区域内,该至少一第二卡合部位于该第二基板的该第四侧缘区域内,且该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至少一第二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第一基板还包括朝远离该第二基板的方向凹陷的一凹槽部,该第二基板还包括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的一挡墙,该凹槽部位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侧缘区域内,该挡墙位于该第二基板的该第三侧缘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第三止挡部与该第四止挡部分别连接于该挡墙,且该挡墙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三止挡部与该第四止挡部分别朝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彼此不平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第一弹性元件与该第二弹性元件位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侧缘区域与该第二基板的该第二侧缘区域之间,且该第一弹性元件与该第二弹性元件分别包括:
一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基板的该凹槽部;
一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二基板并位于该挡墙的一侧;以及
一倾斜部,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于该第二连接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模块,还包括一第三基板,该第三基板配置于该触压板与该第一基板之间,该第一基板还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缘区域与一第二侧缘区域,该触发部、该第一止挡部以及该第二止挡部位于该第一侧缘区域内,该第二基板对应于该第一侧缘区域配置,该第三基板对应于该第二侧缘区域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第一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三基板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该至少一第一卡合部位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侧缘区域内,且该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至少一第二卡合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触压板包括一电路板与一上盖板,该上盖板配置于该电路板的上方,且该开关配置于该电路板。
11.一种电子计算机,包括:
一外壳,具有向内凹陷的一框架;
一处理器,配置于该外壳内;以及
一触控板模块,配置于该框架内并与该处理器电性相连,该触控板模块包括:
一触压板,包括一开关;
一第一基板,配置于该触压板的下方,该第一基板包括一触发部以及位于该触发部两侧的一第一止挡部与一第二止挡部,该触发部对应该开关;
一第二基板,配置于该触压板与该第一基板之间,该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三止挡部与一第四止挡部,该第三止挡部卡合于该第一止挡部,该第四止挡部卡合于该第二止挡部;
一第一弹性元件,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一第二弹性元件,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并位于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侧;
其中,该触压板的一第一区域根据外力的触压,使得该触压板以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三止挡部之间的卡合处为支点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而使该开关接触该触发部,并同时带动该第二基板朝靠近该第一基板的方向摆动,在该第二基板摆动的过程中,该第二基板抵压该第一弹性元件而使该第一弹性元件产生形变,且该第三止挡部脱离卡合于该第一止挡部。
CN202111467304.5A 2021-12-03 2021-12-03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Pending CN1162252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7304.5A CN116225249A (zh) 2021-12-03 2021-12-03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7304.5A CN116225249A (zh) 2021-12-03 2021-12-03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5249A true CN116225249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73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7304.5A Pending CN116225249A (zh) 2021-12-03 2021-12-03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52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3852B2 (e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725567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US20190384426A1 (en) Touch module
TWI784822B (zh)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US11372457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TWI687954B (zh)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US10606377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US11556155B2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US20190385800A1 (en) Touch module
TWM626828U (zh)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CN110825162B (zh) 表面固定型开关及具有表面固定型开关的触控板模块与电子计算机
US11556189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14077317B (zh) 触控板模块及模块其电子计算机
CN111045533A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111694454B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111722733B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116225249A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US10643806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11352467B (zh) 触控板模块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112241210A (zh) 触摸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摸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US11726584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US11640215B1 (en) Touchpad module that can be triggered by pressing down in all regions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the touchpad module
CN114756086B (zh) 触控板模块及其电子计算机
CN115407827A (zh) 触控板模块及其电子计算机
CN115079841A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