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0166B - 触摸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0166B
CN110750166B CN201810818841.1A CN201810818841A CN110750166B CN 110750166 B CN110750166 B CN 110750166B CN 201810818841 A CN201810818841 A CN 201810818841A CN 110750166 B CN110750166 B CN 1107501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bottom plate
fixing
panel devi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88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0166A (zh
Inventor
张家维
谢逸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188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01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0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0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Abstract

一种触摸板装置,固定于壳体。触摸板装置包含底板。底板与壳体固接。底板包含本体部以及多个固定部。本体部具有多个破孔。每一固定部连接本体部并延伸于对应的破孔内。每一固定部各包含固定段以及至少一连接臂。固定段固接壳体。连接臂连接于固定段以及本体部之间。本发明的触摸板装置,是藉由于底板上开设破孔,且底板的固定部延伸于破孔内。当底板与壳体固接时,只有底板的固定部会随着壳体的变形而向上或向下弯曲变形,但底板的本体部仍能保持平整。如此一来,电路板与底板本体部之间的间隙也不会因壳体的变形而缩减,进一步可确保触摸板装置的角落按压功能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触摸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摸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摸板装置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触摸板装置藉由感应用户手指的移动,使指标同步进行相对应的移动,因此触摸板装置可代替鼠标,作为输入及操作装置。
以习知的装置而言,触摸板装置是通过螺丝锁附的方式,锁附于计算机的壳体上。然而,无可避免地,壳体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些许的变形,例如壳体的两边相对壳体中间往上翘起或往下弯折,又或者是S形变形。
前述壳体的变形,可能会导致触摸板装置的底板在锁附于壳体上时也随着变形,使得触摸板装置的电路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隙缩小,而影响使用者按压触摸板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揭露一种触摸板装置,可避免底板随着壳体变形,而使得电路板与底板之间的间隙缩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摸板装置,固定于壳体。触摸板装置包含底板。底板与壳体固接。底板包含本体部以及多个固定部。本体部具有多个破孔。每一固定部连接本体部并延伸于对应的破孔内。每一固定部包含固定段以及至少一连接臂。固定段固接壳体。连接臂连接于固定段以及本体部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摸板装置进一步包含锁附件。固定段具有锁附孔。锁附件穿过锁附孔以将固定段锁附至壳体。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连接臂相对固定段与本体部倾斜。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连接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臂环绕固定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破孔的数量为两个。两破孔设置于固定部的相反两侧。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破孔环绕固定部设置。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底板进一步具有补强结构。补强结构连接本体部,并且沿着平行本体部的一方向延伸。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补强结构为凸包。凸包与本体部一体成形。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固定部沿底板的长边侧缘排列。底板进一步具有通孔。上述的补强结构设置于通孔及固定部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壳体进一步具有穿越区。上述的触摸板装置进一步包含支撑件、电路板以及基板。支撑件抵接底板。电路板抵接支撑件远离底板的一侧。基板抵接电路板远离支撑件的一侧。基板容置于壳体的穿越区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摸板装置,是藉由于底板上开设破孔,且底板的固定部延伸于破孔内。因此当底板与壳体固接时,只有底板的固定部会随着壳体的变形而向上或向下弯曲变形,但底板的本体部仍能保持平整。如此一来,电路板与底板本体部之间的间隙也不会因壳体的变形而缩减,进一步可确保触摸板装置的角落按压功能不受影响。
以上所述仅系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绘示包含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装置的计算机示意图。
图2为绘示图1中的触摸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绘示图2中的触摸板装置沿线段3-3的剖面图。
图4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底板与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绘示图4中的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绘示图5中的底板的一固定部与破孔的示意图。
图7A为绘示图5中的底板的另一固定部与破孔的示意图。
图7B为绘示图7A中的底板沿线段7B-7B的剖面图。
图8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与破孔的示意图,其中破孔的数量为两个。
图9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与破孔的示意图,其中破孔的数量为四个。
图10为绘示图4中底板与壳体沿线段10-10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计算机
110:屏幕
120:主机
200:触摸板装置
212:壳体
214、314、414:底板
2142:本体部
2142a:补强结构
2144a、2144b、3144b、4144b:固定部
2144a1、2144b1:固定段
2144a2、2144b2、3144b2、4144b2:连接臂
216:锁附件
220:基板
230:电路板
240:支撑件
F:锁附孔
G:间隙
S:穿越区
T、T1、T2:破孔
P: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参照图1。图1为绘示包含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装置200的计算机100示意图。如图1所示,计算机100包含屏幕110及主机120。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板装置200是设置于计算机100的主机120上的输入设备,或是包含以触摸板形式为输入设备或操作装置的电子产品(例如:个人数字助理),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发明的触摸板装置200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任何以触摸板装置200作为输入或操作装置的电子产品。
请参照图2与图3。图2为绘示图1中的触摸板装置200示意图。图3为绘示图2中的触摸板装置200沿线段3-3的剖面图。如图2与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摸板装置200包含底板214、支撑件240、电路板230以及基板220。触摸板装置200是固定于壳体212上,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212可为计算机100主机120的机壳的一部分(例如,上机壳),但不以此为限。壳体212具有穿越区S。基板220容置于壳体212的穿越区S内。
如图3所示,支撑件240抵接底板214。电路板230抵接支撑件240远离底板214的一侧。基板220抵接电路板230远离支撑件240的一侧。进一步来说,支撑件240是抵接于电路板230与底板214之间,并且配置以当基板220受压时产生弹性变形以带动电路板230以及基板220相对底板214移动。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40为具有较佳弹性的材质所制成,例如金属弹片,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来说,电路板230与底板214之间无支撑件240的地方具有间隙G。间隙G即为基板220受压时,基板220与电路板230相对底板214可移动的作动距离。间隙G的距离越大,基板220与电路板230能相对底板214移动的距离就越大,反之,间隙G的距离越小,基板220与电路板230相对底板214可移动的距离就越小。
请参照图4与图5。图4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底板214与壳体212的示意图。图5为绘示图4中的底板214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于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中,壳体212覆盖于底板214的上方。如图5所示,底板214包含本体部2142、多个固定部2144a、2144b及通孔P,较佳地,该些固定部2144a、2144b沿着底板214长边的侧缘排列,但不以此限定。本体部2142具有多个破孔T。固定部2144a、2144b连接本体部2142,并且各延伸于对应的破孔T内。壳体212是经由固定部2144a、2144b与底板214固接。有关于底板214的固定部2144a、2144b与壳体212之间的固接方式将于下文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6。图6为绘示图5中之底板214的一固定部2144a与破孔T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固定部2144a包含锁附孔F。锁附孔F配置以供锁附元件穿越。固定部2144a与底板214的本体部2142连接,并延伸于破孔T内。换言之,破孔T环绕于固定部2144a的周围,形成一C字形,且破孔T的两端往固定部2144a与本体部2142连接处的方向延伸。然而,破孔T的形状及数量并不以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为限,可视实际需求而弹性调整变化。
进一步而言,固定部2144a包括固定段2144a1及连接臂2144a2。固定段2144a1延伸于破孔T内,且具有前述的锁附孔F。连接臂2144a2连接于固定段2144a1与本体部2142之间,以做为一悬臂。当底板214与壳体212固定时,固定部2144a的固定段2144a1与壳体212固接,而位于固定段2144a1和本体部2142之间的连接臂2144a2会随着壳体212带动而变形弯折。因此,当底板214与壳体212固接时,只有底板214的固定部2144a会随着壳体212的变形而往上或往下弯折,但底板214的本体部2142仍能保持平整的状态。
请参照图7A及图7B。图7A为绘示图5中的底板214的另一固定部2144b与破孔T的示意图。图7B为绘示图7A中的底板214沿线段7B-7B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14的破孔T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需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臂2144b2连接于固定段2144b1与本体部2142之间,且相对固定段2144b1与本体部2142倾斜,如图7B所示。更详细地来说,连接臂2144b2是相对本体部2142往靠近壳体212的方向倾斜(如图10所示),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7A及图7B所示的实施例,若壳体212的外形变形量较大,而无法平整地与底板214固接时,可藉由连接臂2144b2的倾斜设计,使得固定段2144b1更靠近壳体212。如此一来,即使壳体212变形,当底板214与壳体212固接时,只有底板214的固定部2144b会随着壳体212的变形而往上或往下弯折变形,但底板214的本体部2142仍能保持平整的状态。
请参照图8。图8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底板314的固定部3144b与破孔T1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144b的固定段2144b1与图7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需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7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破孔T1与固定部3144b的连接臂3144b2数量为两个。两破孔T1(图中仅示例性标示一个)分别设置于固定段2144b1的相反两侧。两连接臂3144b2分别设置于两破孔T1相对的两端之间,并且连接于固定段2144b1与底板314的本体部2142之间。
请参照图9。图9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底板414的固定部4144b与破孔T2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4144b的固定段2144b1与图7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需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7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破孔T2与固定部4144b的连接臂4144b2数量为四个。四个破孔T2(图中仅示例性标示一个)围绕于固定段2144b1周围设置。四个连接臂4144b2即分别位于任两个破孔T2之间,围绕于固定段2144b1周围设置。
前述两实施例中,连接臂3144b2、4144b2是水平连接于本体部2142与固定段2144b1之间,但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前述两实施例的连接臂3144b2、4144b2也可相对本体部2142与固定段2144b1倾斜,如同图7A及图7B所示的实施例的连接臂2144b2,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破孔T1、T2及连接臂3144b2、4144b2的形状及数量并不以图8及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为限,可视实际需求而弹性调整变化。
请参照图10。图10为绘示图4中底板214与壳体212沿线段10-10的剖面图,其中图中所示的固定部2144b为图7A及图7B所示的实施例的固定部2144b,但本发明所揭露的其余实施方式亦可参照以下相关说明。
如图10所示,触摸板装置200进一步包含锁附件216。固定部2144b的固定段2144b1具有锁附孔F。锁附件216穿过锁附孔F以将固定段2144b1锁附至壳体212,使固定段2144b1固接于壳体212。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锁附件216包含螺栓、螺钉、铆钉等锁附元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方式中,锁附件216与固定部2144b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藉由上述的锁附元件,锁附件216与固定部2144b的固定方式亦可包含热熔粘连、点焊、或电弧焊连接等固定方式,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5,于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14进一步具有补强结构2142a,设置于底板214的固定部2144a、2144b和通孔P之间。于本实施例中,该补强结构2142a可为凸包,凸包是藉由例如冲压制程而制作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补强结构2142a沿着破孔T及固定部2144a、2144b的排列方向延伸,并邻近破孔T及固定部2144a、2144b,以补强底板214在设有破孔T处的刚性。进一步来说,补强结构2142a与本体部2142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补强结构2142a可用额外设置的凸肋(未绘示)来取代。补强结构2142a连接底板214的本体部2142,并且沿着破孔T及固定部2144a、2144b的排列方向延伸,且邻近破孔T及固定部2144a、2144b的位置设置。补强结构2142a(凸肋)可为金属片、补强贴片、折弯补强等可增加底板214刚性的补强元件,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藉由上述补强结构2142a的设计,当固定部2144a、2144b随着壳体212的外形而变形的变形量达到极限时,底板214上的补强结构2142a可进一步增加本体部2142的刚性,使本体部2142保持平整,以避免本体部2142随着壳体212而产生变形或弯折。
通过上述的底板214的破孔T、固定部2144a、2144b搭配补强结构2142a的设计,当壳体212与底板214固接时,底板214的本体部2142便可保持平整的状态,触摸板装置200的电路板230与底板214的本体部2142之间的间隙G也不会因壳体212变形的外形而缩减,故不会影响触摸板装置200角落按压的功能。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触摸板装置,是藉由于底板上开设破孔,且使底板的固定部延伸于破孔内。因此当底板与壳体固接时,只有底板的固定部会随着壳体的变形而向上或向下弯曲变形,但底板的本体部仍能保持平整。如此,电路板与底板本体部之间的间隙就不会因壳体变形的外形而缩减,进一步可确保触摸板装置的角落按压功能不受影响。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其次,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阅读和理解本说明书与图式后,当可作出与本发明具相同功效的更动与润饰。本发明之一技术特征可能仅由一些实施例的其中一者揭露,但该技术特征亦可与其他实施例中揭露的技术特征结合应用。
再者,于本文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应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词汇,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Claims (10)

1.一种触摸板装置,固定于一壳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板,与该壳体固接,包含:
一本体部,具有多个破孔;以及
多个固定部,其中各该固定部连接该本体部并延伸于对应的该些破孔内,且该些破孔的其中一个的两端往该固定部与该本体部的连接处延伸,各该固定部包含:
一固定段,固接该壳体;以及至少一连接臂,连接于该固定段及该本体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进一步具有一穿越区,该触摸板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支撑件,抵接该底板;
一电路板,抵接该支撑件远离该底板的一侧;以及
一基板,抵接该电路板远离该支撑件的一侧;
其中至少该基板容置于该壳体的该穿越区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锁附件,其中该固定段具有一锁附孔,且该锁附件穿过该锁附孔以将该固定段锁附至该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臂相对该固定段与该本体部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连接臂的数量为多个,且该些连接臂环绕该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破孔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些破孔设置于该固定部的相反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破孔环绕该固定部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进一步具有一补强结构,该补强结构连接该本体部,并沿着平行于该本体部的一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结构为一凸包,且该凸包与该本体部一体成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固定部沿该底板的一长边侧缘排列,该底板进一步具有一通孔,该补强结构设置于该通孔及该些固定部之间。
CN201810818841.1A 2018-07-24 2018-07-24 触摸板装置 Active CN1107501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8841.1A CN110750166B (zh) 2018-07-24 2018-07-24 触摸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8841.1A CN110750166B (zh) 2018-07-24 2018-07-24 触摸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166A CN110750166A (zh) 2020-02-04
CN110750166B true CN110750166B (zh) 2023-08-15

Family

ID=69275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8841.1A Active CN110750166B (zh) 2018-07-24 2018-07-24 触摸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01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5712A (zh) * 2020-06-11 2021-12-17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控板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0479A (zh) * 2011-05-09 2012-11-1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5038620U (zh) * 2015-10-12 2016-02-17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组件
CN107533346A (zh) * 2015-09-30 2018-01-02 苹果公司 合并有生物测定传感器的输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3825B2 (ja) * 2014-11-18 2016-11-3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0479A (zh) * 2011-05-09 2012-11-1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533346A (zh) * 2015-09-30 2018-01-02 苹果公司 合并有生物测定传感器的输入设备
CN205038620U (zh) * 2015-10-12 2016-02-17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166A (zh)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0361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1022647B1 (en) Keyboard with integral point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ursor position on graphic display and the like
US989166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20080296141A1 (en) Key Inpu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725567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US1037963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base member
US20080308397A1 (en) Keyboard
US11402931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10750166B (zh) 触摸板装置
TWI666572B (zh) 觸控板裝置
US11476063B2 (en) Touchpad device
US11556155B2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US6713699B2 (en) Key switch stabilizer mechanism
US11449156B1 (en) Touchpad device
CN107908298B (zh) 触摸输入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TWI658388B (zh) 觸控板裝置
CN110389670B (zh) 触摸板装置
US20110182016A1 (en) Notebook computer
JP6581924B2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
JP6271671B1 (ja) 入力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入力装置の組立方法
JP6219478B1 (ja)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132975B2 (en) Keyboard stiffening system
JP6274873B2 (ja) キーボード
US11764006B2 (en) Activation assembly, button, and keyboard
US11726584B1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