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8620U - 触控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8620U
CN205038620U CN201520790762.6U CN201520790762U CN205038620U CN 205038620 U CN205038620 U CN 205038620U CN 201520790762 U CN201520790762 U CN 201520790762U CN 205038620 U CN205038620 U CN 205038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ng hole
contact board
board assembly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907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907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38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8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8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板组件设置于壳体,壳体具有组装口。触控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支点结构、电路板及开关。第一板件固定至壳体,并位于组装口下方;第二板件位于第一板件与组装口之间,并具有通槽;支点结构操作性连接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电路板固定至第二板件背对第一板件的一侧;开关设置于电路板,并穿过通槽而抵靠第一板件;当第二板件绕着支点结构朝向第一板件摆动时,开关被压缩于第一板件与电路板之间而触发。

Description

触控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板组件。
背景技术
早期的笔记型计算机并无指向装置(pointingdevice),但随着窗口软件的发展以及替代难以携带的桌上型鼠标,渐渐衍生出各种指向装置以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如轨迹球(trackball)、轨迹杆(trackpoint)、触控板(touchpad)、内建鼠标(popupMouse)及笔(pen)等几种。其中,又以触控板为目前普及率最高且最具实用性的指向装置。触控板为一块放置于键盘前的平板,供使用者以手指在平板上移动即可指挥光标移动。
目前,公知的触控板的一般结构是将一片大铁板与一片小铁板分别固定在笔记型计算机的上盖上,再将电路板黏固在大铁板上,其中大铁板用于支撑电路板,而小铁板用于支撑电路板上的开关。然而,此结构的缺点是两铁板并无相互的连接关系且基准不同(因支撑电路板与支撑开关的分别为大小不同的两片铁板),因此当上盖变形过大或两铁板的基准不准确(例如,尺寸公差过大)时,往往会发生按压触感不佳或是开关触发功能失效的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触控板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板组件设置于壳体,壳体具有组装口。触控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支点结构、电路板以及开关。第一板件固定至壳体,并位于组装口下方。第二板件位于第一板件与组装口之间,并具有通槽。支点结构操作性连接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电路板固定至第二板件背对第一板件的一侧。开关设置于电路板,并穿过通槽而抵靠第一板件。当第二板件绕着支点结构朝向第一板件摆动时,开关被压缩于第一板件与电路板之间而触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板件包括第一本体以及两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分别连接于第一本体的相对两侧边。第二板件限位于第一限位部之间,进而限制第二板件沿着平行于第一板件的第一方向相对第一板件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板件包括第二本体以及两第一抵靠部。第一抵靠部分别连接于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边,并分别可滑动地抵靠第一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板件还包括两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分别连接第一限位部,并延伸至第一抵靠部背对第一本体的一侧,用于防止第二板件沿着垂直于第一板件的第二方向离开第一板件。
在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第一抵靠部包括第一弯折段以及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连接第二本体,并相对第二本体朝向第一本体弯折。第二弯折段连接第一弯折部,并相对第一弯折部远离第二本体弯折,用于可滑动地抵靠对应的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第二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板件具有第一卡合孔。第二板件具有第二卡合孔。第二板件还包括第二抵靠部,第二抵靠部连接于第一抵靠部的其中一个。当第二板件相对第一板件滑动至第二抵靠部抵靠对应的第一限位部时,第一卡合孔与第二卡合孔相互对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其中一个具有卡合孔,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中的另一个具有凸块。第二板件还包括第二抵靠部。第二抵靠部连接于第一抵靠部的其中一个。当第二板件相对第一板件滑动至第二抵靠部抵靠对应的第一限位部时,凸块卡合卡合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板件还包括弹片结构。弹片结构连接第二本体,并延伸至第一板件背对第二本体的一侧,用于防止第二板件沿着垂直于第一板件的第二方向离开第一板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本体的侧边为两短边。
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板组件还包括球体。第一板件具有第一卡合孔,第二板件具有第二卡合孔,球体卡合于第一卡合孔与第二卡合孔之间,以构成支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球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卡合孔与第二卡合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其中一个具有卡合孔。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中的另一个具有一凸块,凸块卡合卡合孔,以构成支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板件包括至少一嵌合部。嵌合部位于第一板件的外缘,用于与壳体嵌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板件具有相对的两长边。支点结构与通槽分别靠近长边。
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板组件还包括保护盖。保护盖固定至电路板背对第二板件的一侧,并位于组装口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组件以第二板件支撑电路板,以第一板件支撑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开关,并以支点结构作为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的摆动轴心。在此结构配置之下,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具有相互的连接关系,因此基准一致且尺寸公差容易控制,进而可提供较佳的按压触感,并有效地解决开关触发功能失效的质量问题。并且,当按压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组件时,支点结构可达到使与第二板件平滑地相对第一板件摆动的效果。再者,通过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上设置各种限位部与抵靠部,可使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易于相互组装,且整个触控板组件可在线外完整组装之后,再一次性地组装于壳体,因此可提高整体的生产容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板组件与壳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中触控板组件与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3A为图1中触控板组件与壳体沿着线段3A-3A’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二板件未朝向第一板件摆动;
图3B为图1中触控板组件与壳体沿着线段3A-3A’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二板件朝向第一板件摆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触控板组件与壳体沿着图1中的线段3A-3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板件画圈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第二板件画圈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与支点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2中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与支点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
1、3触控板组件
10、30第一板件
100第一本体
100a第一卡合孔
102第一限位部
104第二限位部
106嵌合部
12第二板件
120第二本体
120a通槽
120b第二卡合孔
120c短边
120d长边
122第一抵靠部
122a第一弯折段
122b第二弯折段
124第二抵靠部
126弹片结构
14、34支点结构
140球体
16电路板
18开关
19保护盖
2壳体
20组装口
22熔接部
300a凸块
A1第一方向
A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表示。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板组件1与壳体2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中触控板组件1与壳体2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组件1设置于壳体2。具体来说,壳体2具有组装口20,而触控板组件1设置于壳体2的组装口20处,因此使用者可透过组装口20对触控板组件1进行各种操作(例如,触控、按压等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壳体2可为一笔记型计算机(图未示)的上盖,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触控板组件1包括第一板件10、第二板件12、支点结构14、电路板16、开关18以及保护盖19。以下将详细介绍上述各部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请参照图3A以及图3B。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触控板组件1与壳体2沿着图1中的线段3A-3A’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二板件12未朝向第一板件10摆动。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触控板组件1与壳体2沿着图1中的线段3A-3A’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二板件12朝向第一板件10摆动。
如图2至图3B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件10固定至壳体2,并位于组装口20下方;第二板件12位于第一板件10与组装口20之间,并具有通槽120a;支点结构14操作性连接于第一板件10与第二板件12之间;电路板16固定于第二板件12背对第一板件10的一侧;开关18设置于电路板16面向第二板件12的一侧,并穿过通槽120a而抵靠第一板件10,通过开关18的形变产生按压讯号。优选地,该开关18可由金属或橡胶类的弹性组件组成,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第二板件12具有相对的两长边120d,其中支点结构14与通槽120a分别靠近长边120d,因此,如图3A所示,当第二板件12未朝向第一板件10摆动时(即触控板组件1处于未按压状态),第一板件10与第二板件12的一侧通过支点结构14的支撑而撑开一距离,而第一板件10与第二板件12的另一侧通过开关18的支撑而撑开一距离。如图3B所示,当第二板件12以支点结构14作为支撑点朝第一板件10摆动时(即触控板组件1处于按压状态),第一板件10具有开关18的一侧与第二板件12之间的距离会缩减,使得开关18被压缩于第一板件10与电路板16之间而触发,进而对应地产生按压讯号至电路板16。另外,保护盖19固定并覆盖至电路板16背对第二板件12的一侧,并位于壳体2的组装口20中,以供使用者的手指接触,进而对触控板组件1进行各种操作。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保护盖19的材料包括玻璃,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同样如图2和图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组件1还包括球体140。第一板件10具有第一卡合孔100a,第二板件12具有第二卡合孔120b。球体140卡合于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之间,以构成支点结构14,可达到使第二板件12绕着支点结构14朝向第一板件30摆动的目的。详细来说,本实施方式有三组支点结构14设置于第一板件10与第二板件12的同一侧,因此可进一步加强第一板件10与第二板件12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然而,触控板组件1所包括的支点结构14的数量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若仅为了达到使第二板件12朝向第一板件10摆动的目的,触控板组也可以仅包括一组支点结构14,且此单一支点结构14还可使第二板件12相对第一板件10万向摆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此支点结构14能吸收第一板件10和第二板件12相对尺寸的公差,而提升质量稳定性和可量产性。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前述球体140能够稳固地卡合于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之间,并起到定位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的目的,可设计使球体140的直径大于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的孔径。由此,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即可稳固地卡合于球体140的相对两侧。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为了抵抗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的磨耗,前述球体140可由机械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例如,钢)所制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触控板组件3与壳体2沿着图1中的线段3A-3A’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板组件3包括第一板件30、第二板件12、支点结构34、电路板16、开关18以及保护盖19,其中第二板件12、电路板16、开关18以及保护盖19均与图3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3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件30具有凸块300a,且此凸块300a卡合第二板件12的第二卡合孔120b,且凸块3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构成支点结构34,因此同样可达到使第二板件12绕着支点结构34朝向第一板件30摆动的目的。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凸块300a取代了图3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球体140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第一板件30的凸块300a与第二板件12的第二卡合孔120b两者的结构互换。由另一角度来看,也就是保留图3A中第一板件10的第一卡合孔100a,而将第二板件12的第二卡合孔120b改为一凸块,同样可达到前述使第二板件12绕着支点结构(由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板件12的凸块所构成,图4中未示出)朝向第一板件10摆动的目的。
请参照图5、图6以及图7。图5为图2中的第一板件10画圈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的第二板件12画圈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2中的第一板件10、第二板件12与支点结构14的立体组合图。
如图5与图7所示,在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件10包括第一本体100以及四个第一限位部102。第一限位部102两两分别连接于第一本体100的相对两侧边。第二板件12限位于第一限位部102之间,进而限制第二板件12沿着平行于第一板件10的第一方向A1(如图7所示)相对第一板件10滑动。
如图6与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件12包括第二本体120以及四个第一抵靠部122。第一抵靠部122两两分别连接于第二本体120的相对两侧边,并分别可滑动地抵靠第一限位部102。特别来说,第二本体120设置有第一抵靠的侧边为两短边120c,其中两短边120c与两长边120d形成类似矩形的形状。也就是说,第一板件10利用第一限位部102对第二板件12的第一抵靠部122进行限位,以达到前述限制第二板件12沿着第一方向A1相对第一板件10滑动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5与图7所示,第一板件10还包括四个第二限位部104。第二限位部104分别连接第一限位部102,并延伸至第一抵靠部122背对第一本体100的一侧,用于防止第二板件12沿着垂直于第一板件10的第二方向A2(如图7所示)离开第一板件10。
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件10所包括的第一限位部102与第二限位部104的数量,以及第二板件12所包括的第一抵靠部122的数量皆为四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若仅为了达到限制第二板件12沿着第一方向A1相对第一板件10滑动以及防止第二板件12沿着第二方向A2离开第一板件10的目的,第一板件10可仅包括两个第一限位部102分别连接于第一本体100的相对两侧边,以及包括两个第二限位部104分别连接第一限位部102,而第二板件12也可对应地改为仅包括两个第一抵靠部122,对应两个第一抵靠部122以分别可滑动地抵靠各自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02。
再回到图6与图7,第一板件10的每一个第一抵靠部122包括第一弯折段122a以及第二弯折段122b。第一弯折段122a连接第二本体120,并相对第二本体120朝向第一本体100弯折。第二弯折段122b连接第一弯折部,并相对第一弯折部远离第二本体120弯折,用于可滑动地抵靠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02与对应的第二限位部104。在此要说明的是,通过使每一个第一抵靠部122形成第一弯折段122a与第二弯折段122b,即可使第二弯折段122b在第二方向A2上相较于第二本体120更靠近第一本体100,因此为了使第二限位部104抵靠第二弯折段122b,第一板件10的第一限位部102的长度并不需要太大,而这也可避免第二限位部104与壳体2发生结构干涉的问题。
进一步地,同样如图6与图7所示,第二板件12还包括四个第二抵靠部124。第二抵靠部124分别连接于第一抵靠部122。当第二板件12沿着第一方向A1相对第一板件10滑动至第二抵靠部124抵靠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02时,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相互对齐。由此,组装人员即可更方便地且更快速地将球体140组装于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之间。
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件12所包括的第二抵靠部124的数量为四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若仅为了达到使第一卡合孔100a与第二卡合孔120b相互对齐的目的,第二板件12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抵靠部124,且其连接于第一抵靠部122的其中一个。
相同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件30也可以包括前述的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当第二板件12相对第一板件30滑动至第二抵靠部124抵靠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02时,凸块300a卡合第二卡合孔120b。
请参照图8,其为图2中的第一板件10、第二板件12与支点结构14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件12还包括弹片结构126。弹片结构126连接第二本体120,并延伸至第一板件10背对第二本体120的一侧,用于防止第二板件12沿着前述垂直于第一板件10的第二方向A2离开第一板件10,且弹片结构126能消除触动组件的高低误差,而使整个触控板组件1达到平整度一致及减少按压荷重差异的状况。
另外,至少如图2和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件10包括至少一嵌合部106。嵌合部106位于第一板件10的外缘。壳体2邻近组装口20处对应地具有熔接部22,且此熔接部22与嵌合部106相互嵌合(例如,通过熔接制程),由此将第一板件10固定至壳体2,但第一板件10固定至壳体2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组件以第二板件支撑电路板,以第一板件支撑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开关,并以支点结构作为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的摆动轴心。在此结构配置之下,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具有相互的连接关系,因此基准一致且尺寸公差容易控制,进而可提供较佳的按压触感,并有效地解决开关触发功能失效的质量问题。并且,当按压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组件时,支点结构可达到使第二板件平滑地相对第一板件摆动的效果。再者,通过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上设置各种限位部与抵靠部,可使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易于相互组装,且整个触控板组件可在线外完整组装之后,再一次性地组装于壳体,因此可增加整体的生产容易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改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中,实施例的序号和/或先后顺序仅仅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最后应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Claims (15)

1.一种触控板组件,设置于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组装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组件包括:
一第一板件,固定至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组装口下方;
一第二板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组装口之间,并具有一通槽;
一支点结构,操作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之间;
一电路板,固定至所述第二板件背对所述第一板件的一侧;以及
一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穿过所述通槽而抵靠所述第一板件;
其中,当所述第二板件绕着所述支点结构朝向所述第一板件摆动时,所述开关被压缩于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而触发。
2.根据权利要球1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包括:
一第一本体;以及
两第一限位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相对两侧边,所述第二板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进而限制所述第二板件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板件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包括:
一第二本体;以及
两第一抵靠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边,并分别可滑动地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还包括两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抵靠部背对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板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二方向离开所述第一板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抵靠部包括:
一第一弯折段,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并相对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本体弯折;以及
一第二弯折段,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并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本体弯折,用于可滑动地抵靠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卡合孔,所述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二卡合孔;
所述第二板件还包括一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抵靠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抵靠部的其中一个,当所述第二板件相对所述第一板件滑动至所述第二抵靠部抵靠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时,所述第一卡合孔与所述第二卡合孔相互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其中一个具有一卡合孔,
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中的另一个具有一凸块;
所述第二板件还包括一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抵靠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抵靠部的其中一个,当所述第二板件相对所述第一板件滑动至所述第二抵靠部抵靠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时,所述凸块卡合所述卡合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件还包括一弹片结构,所述弹片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板件背对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板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二方向离开所述第一板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侧边为两短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球体,所述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卡合孔,所述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二卡合孔,并且所述球体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孔与所述第二卡合孔之间,以构成所述支点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卡合孔与所述第二卡合孔的孔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其中一个具有一卡合孔,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中的其中一个具有一凸块,并且所述凸块卡合所述卡合孔,以构成所述支点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包括至少一嵌合部,所述嵌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外缘,用于与所述壳体嵌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具有相对的两长边,并且所述支点结构与所述通槽分别靠近所述长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组件,还包括一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固定至所述电路板背对所述第二板件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组装口中。
CN201520790762.6U 2015-10-12 2015-10-12 触控板组件 Active CN205038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0762.6U CN205038620U (zh) 2015-10-12 2015-10-12 触控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0762.6U CN205038620U (zh) 2015-10-12 2015-10-12 触控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8620U true CN205038620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97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90762.6U Active CN205038620U (zh) 2015-10-12 2015-10-12 触控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3862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2249A (zh) * 2018-05-04 2019-11-12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结构
CN110750166A (zh) * 2018-07-24 2020-02-04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装置
CN111103993A (zh) * 2019-12-23 2020-05-05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板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11142611A (zh) * 2018-11-05 2020-05-1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2249A (zh) * 2018-05-04 2019-11-12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结构
CN110442249B (zh) * 2018-05-04 2023-04-28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结构
CN110750166A (zh) * 2018-07-24 2020-02-04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装置
CN110750166B (zh) * 2018-07-24 2023-08-15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触摸板装置
CN111142611A (zh) * 2018-11-05 2020-05-1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111103993A (zh) * 2019-12-23 2020-05-05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板模组及电子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8620U (zh) 触控板组件
CN204332773U (zh) 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键盘
TWI579743B (zh) 觸控板組件
CN103052284A (zh) 电子装置及其可拆卸式电子套组
CN103971969A (zh) 键帽结构
CN105302356A (zh) 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425162A (zh) 按键结构
CN202018902U (zh) 薄型化按键结构及便携式计算机
CN103164148B (zh) 移动终端触摸屏解锁系统及方法
CN202721714U (zh) 具有虚拟投影键盘的手机
CN10421651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428583A (zh) 一种剪刀脚结构的按键开关
CN205539746U (zh) 一种便捷式立体成像设备
CN210776618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商美工用制图设备
CN212022514U (zh) 一种车载手势交互识别装置
CN114356123A (zh) 一种具有鼠标功能的输入装置以及键盘
CN202197451U (zh) 金手指焊盘
CN104971498B (zh) 一种易用手机游戏手柄
CN101202174B (zh) 弹性臂按键结构
CN201294176Y (zh) 键盘及按键
CN102651284B (zh) 具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按键结构
CN202995686U (zh) 投射式触控装置
CN207427268U (zh) 一种易拆解的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541596U (zh) 一种vr手柄及其侧键结构
CN203759621U (zh) 支架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